《心电图测量技术指南》完整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330954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8.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电图测量技术指南》完整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心电图测量技术指南》完整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心电图测量技术指南》完整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心电图测量技术指南》完整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心电图测量技术指南》完整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心电图测量技术指南》完整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心电图测量技术指南》完整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心电图测量技术指南》完整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心电图测量技术指南》完整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心电图测量技术指南》完整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电图测量技术指南》完整版.docx

《《心电图测量技术指南》完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电图测量技术指南》完整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心电图测量技术指南》完整版.docx

《心电图测量技术指南》完整版

2019《心电图测量技术指南》(完整版)

心电图测量技术对心电图诊断非常重要。

近年来,心电学检测技术的迅猛发展,某些传统的测量方法和定义已经更新。

近日,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郭继鸿教授、解放军总医院王思让教授等多位专家制定的新版《心电图测量技术指南》发布,重点阐述了各波、段、间期的测量,以及平均心电轴和心率的测量。

心电图各波、段和间期的命名和定义

P波、Tp(或Ta)波、PR间期、PR段、QRS波群、J点、ST段、T波、QT间期和U波分别表示心电图的波、段和间期。

P波:

代表左右心房除极的电活动。

P波形态可以为正向、负向、正负双向或负正双向。

不同导联P波方向不同。

P波在基线以上,称为正向P波;P波在基线以下,称为负向P波。

Tp(或Ta)波:

代表心房复极电活动。

位于PR段或QRS波群之中,—般Tp波不易观察到。

房室阻滞或心房肌梗死时,可以观察到Tp波。

PR间期:

自P波起点至QRS波群起点的时限。

它代表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限。

QRS波群:

代表左右心室和室间隔除极的电活动。

第一个负向波,称为Q波,之后向上的波称为R波;R波之后的负向波称为S波。

S波之后的正向波称为R'波;其后的负向波称为S波。

如果QRS波群只有一个正向波,则称为R波;若只有一个负向波,则称为QS波,QRS波群终点称为J点。

a.b显示Q]忙终末部描迹线虽越过参考水平线•但未发

生转折:

c、d显示QHS终末部描迹线虽再次转折.但未邀过参

考水平线:

因此上述情况均未形戒新的QB5成分匚QRS各成分

的分界由QKS起始部参奇水平延长线与描迹线的交点决定

图1J点偏离参考水平时QRS波终末成分的确定在水平线的同一侧正向波上出现两个或更多个转折点,称为切迹。

QRS波群升支、降支或波峰出现明显的斜率导致波形局部増粗,这被称为粗钝。

QRS波群各成分振幅<0.5mV,可用Q、R和S表示。

12导联心电图仪同步描记心电图时,QRS波群的起点和终点不一定同时出现在某些导联上。

某些导联QRS波群前后可见等电位段,分别用字母I和K表示。

J点与J波:

J点是指QRS波群终点与ST段起始的连接点,代表心室除极结束和心室复极开始的交界点。

当J点形成一定的振幅、持续一定的时限,并呈圆顶状或驼峰形态时,称为J波或Osborn波。

ST段:

指J点与T波起点之间的一段线段。

ST段可呈水平上斜、下斜等多种形态,并逐渐过渡为T波。

在大多数情况下,确定ST段终点与T波的起点有一定困难。

T波:

代表心室复极的电活动。

T波双支不对称,上升支缓慢,下降支稍陡。

T波方向大部分与QRS波群主波方向一致,即以R波为主的导联上T波正向,以S波为主的导联T波负向(V1、V2例外)。

T波形态可以为正向、负向、正负双向、负正双向,其定义同P波。

QT间期:

是自QRS波群起始点至T波终点的时限,代表心室肌除极和复极所需的总时间。

U波:

是位于T波之后、下一个P波之前的小波。

正常U波极性常与

T波相同,通常V2〜V4导联的U波较显著,心率较快时,不易观察到U波。

心电图振幅.时间的测量

图2为心电图测量参数示意图。

X振幅:

止时限:

此处QRS起始部为QRS波群J点、ST段和T波振幅测亘的参考水平;Sd和QRSd的终末点均为」点

图2常规心电图的波形和测量定义示意图心电图测量的基本参数包括心率、P波时限、PR(PQ)间期、QRS波群时限、QT(QTc)间期、P波、QRS波群、T波电轴、P波振幅、QRS波群振幅、ST段振幅、T波振幅及U波振幅等。

建议振幅测量单位统一用毫伏(mV)表示(特殊情况下用mm);计算机测量的时间单位用毫秒(RS),人工用分规测量的时间单位用秒(s)。

测量要求:

在基线平稳且干扰最小的心电图上进行测量。

2・振幅测量

(1)P波振幅测量

以P波起始点的水平线为标准。

测量正向P波,从基线上缘垂直测量至P波顶峰,为正向P波振幅;从基线下缘垂直测量到P波底部,为负向P波振幅。

(2)PtfV1测量

PtfV1代表V1导联终末电势,是V1导联负向P波的深度(mm)和宽度(s)的乘积。

水平线下缘至P波负向波成分底端之间的垂线距离,是PtfV1的深度(图38)。

测量负向P波,应在乘积前加上负号,PtfV1单位为mm・s。

如果P波终点偏离参考水平线,则测量方法保持不变,如图3b和3c所示。

PtfV1异常具绝对值增大,但由于PtfV1为负值,因此应表示为<正常负值,也可将其描述为PtfV1(绝对值)>正常值。

a为P波起始部与PR段在同一水平时的浹量法;h工分别为PR段上移与下移时的测量法

图3PtfV1的测量方法

(3)QRS波群、ST段、T波、U波振幅测量

QRS波群开始的水平线用作参考水平。

测量正向波成分(R、R'等)从水平线上缘垂直测量到波峰;测量负向波(Q、S等)自水平线下缘垂直测量到波的底部。

ST段抬高的测量点: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在

J点处计算ST段抬高的程度。

ST段压低的测量点:

从水平线下缘测

量到水平型ST段压低的下缘;非水平型(上斜型、下斜型等)ST段压低,要注明J点后60ms(J60)或80ms(J80)处的ST段压低。

当报告ST段压低结果时,应描述ST段压低的形态及测量值(图4)。

A:

正常$T段;B;水平型压低伴丁波倒置:

C:

下斜型压低;1);水平型压低;E;J点压低(SI■段上斜型压低);F:

心房复极向S(Ta向量)引起假性ST段压低:

G:

凹面向上型抬高;H:

弓背向上型抬高;I:

弓背向上型抬高

图4常见的ST段形态改变及描述

(4)T波振幅测量

以QRS波群开始前的PR段终点作为参考水平,测量方法同P波。

见的T波形态变化和描述如图5所示。

人:

正常T波:

13:

高耸T波:

C:

高尖T波;D:

{氐平T波;K;倒宣:

丁波;厂定状:

丁波;C;茨峰T波益II;正负双

向T波:

I:

员正双向T波

图5常见的T波形态改变及描述

3・时间测量

多导联同步记录心电图,各导联QRS波群起点或终点不一定在同一垂直线上。

因此,最宽的QRS波群时限的起点与终点定义如下,如图6所示。

1和K分别表示特定导联QBS波醉前后的等电位段;

测虽持疋导联的Q小公波时限时应排除等电位段时间

图6多导联同步心电图P、PR、QRS、QT时限以及特定导联Q、R、

S波时限的测量方法

(1)P波时限

12导联同步测量P波时限,可以获得精准的P波时限测量值。

从最早的P波起点的导联测量至P波终点出现最晚的导联,为P波时限。

在实际工作中很少应用这种方法,原因是胸导联QRS-T波形经常重叠在一起,不利于对QRS波群振幅的分析。

如果使用3通道同步心电图仪,建议使用类似于正交导联系统的组合。

(2)PR(PQ)间期

每个导联的PR间期有所不同。

精确测量PR间期应该是12导联同步心电图记录中,最早的P波起始点和最早的QRS波群起始点之间的时限。

如果使用3通道同步心电图仪,建议使用类似于正交系统的组合导联测量,如I、aVF、V2或aVL、口、V1或皿、aVR、V2或!

II、V1、V4同步测量,最早的P波起始点至最早的QRS波群起始点的间距,被视为PR(PQ)时限。

如果使用单通道心电图机记录,则应选择P波最宽,且有Q波的导联进行测量。

(3)QRS波群时限12导联出现最早的QRS波群起始点至最晚QRS波群终点的间距为QRS波群时限。

如果使用3通道同步心电图仪记录,则应使用类似于正交系统的组合导联进行测量。

如果使用单通道心电图仪记录,则应选择12导联中最宽的QRS波群进行测量。

使用12导联同步心电图测量特定导联QRS波群成分的Q、R、S波时限的方法如图6所示。

每个波成分的边界由QRS波群起始参考水平延长线和描迹线的交点确定。

在测量特定导联的Q、R、S波时限时,应排除等电位间期的时限。

(4)QT间期

最早的QRS波群起点至最晚的T波终点之间的距离为QT间期。

非同步描记的12导联心电图,建议测量V2或V3导联的QT间期。

测量QT间期,应排除U波。

(5)R峰值时限

R峰值时限又称室壁激动时间,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心脏病学会联合会(ISFC)建议术语为〃R波峰值时限”更准确。

R波峰值时限正确的测量方法应该是从12导联心电图中最早出现的QRS波群起点测量到特定导联的R波顶峰垂直线的距离。

用单通道心电图机测量时,则直接从QRS波群的起点到R波峰值进行测量。

如果存在R'波,则测量到R'峰值。

如果R波有切迹,则应测量到切迹的第二个峰值。

临床上通常测量V1、V2和V5、V6导联的R波峰值时限。

图7显示了各种波形的R波峰值时限测量方法。

各导联的R波峰值时限测量应从12导联中最早的QRS波群起点开始•推荐采用12导联同步心电图记录测呈

图7各种波形的R波峰值时限测量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