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年级科学知识习题712.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331566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30 大小:129.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6年级科学知识习题71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0页
36年级科学知识习题71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0页
36年级科学知识习题71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0页
36年级科学知识习题71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0页
36年级科学知识习题71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0页
36年级科学知识习题71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0页
36年级科学知识习题71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0页
36年级科学知识习题71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0页
36年级科学知识习题71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0页
36年级科学知识习题71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0页
36年级科学知识习题71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0页
36年级科学知识习题71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0页
36年级科学知识习题71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0页
36年级科学知识习题71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30页
36年级科学知识习题71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30页
36年级科学知识习题71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30页
36年级科学知识习题71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30页
36年级科学知识习题71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30页
36年级科学知识习题71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30页
36年级科学知识习题712.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30页
亲,该文档总共1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36年级科学知识习题712.docx

《36年级科学知识习题71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6年级科学知识习题712.docx(1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36年级科学知识习题712.docx

36年级科学知识习题712

科学知识习题

三年级上册

第1单元我们都是科学家

1.科学是……

(1)你能写出科学家研究科学的过程吗?

提出问题→作出猜测→寻找证据→得出结论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你认为科学是什么?

科学是提出问题并想办法寻找答案的过程。

(3)使劲向两片纸中间吹气,猜一猜会发生什么现象?

观察到的现象是(两片纸向中间靠拢)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

流体(包括液体气体)由宽阔地带流入狭窄地带时,会流速加快,压力降低。

在两张纸中间吹动,气体流速加快,气压降低,造成纸内外气压差,大气压把纸压向中间合拢。

河流进入狭窄地段后会变得湍急,门洞内会产生风(过堂风),汽车急速驶过会引起尘土飞扬,都是这个原理。

(4)饺子从生到熟,在锅里经历从沉到浮的变化?

为什么?

煮熟后饺子内水蒸气受热膨胀使饺子的体积变大,这样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也就变大了,所以就浮起来了。

凉的熟饺子体积缩小了,所以浮力也变小,因此又沉到锅底。

(5)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

(6)伽利略发现了“摆的等时性定律”(绳子固定,摆动一次时间相等;绳子越长,摆动一次时间越长;绳子越短,摆动一次时间就越短),利用这个定律,他发明了“脉搏计时器”,后来又制成了钟表和天文钟。

(7)好奇心总是让我们去探究许多事物,想知道为什么是这样、那样的。

我们的这些经历其实和科学家的工作十分相似。

第2单元我眼里的生命世界

1.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有生命的物体具有(能够繁殖、长大、呼吸、需要营养、对刺激有反应)等几个基本特征。

2.校园里的植物

(1)校园里的植物有哪些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

相同之处:

都需要空气,阳光和水,都能自己制造营养等。

不同之处:

它们的形态、生长特征、生活环境、繁殖方式等方面有所不同。

(2)我认为植物的共同特征是(需要阳光、空气、水、自己制造营养)。

3.校园里的小动物

(1)蜗牛是用(腹足)爬行的。

(2)我们可以根据(发亮的黏液痕迹)判断蜗牛曾经在这个地方爬过。

(3)蜗牛喜欢吃的食物有(菜叶、黄瓜等)。

(4)蜗牛遇到(外界刺激)会缩进壳里。

(5)经过研究,我们知道蜗牛喜欢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生活。

(6)我认为动物的共同特征有(能运动、呼吸、吃食物、会长大等)。

第3单元生命之源——水

1.生命离不开水

(1)用什么方法证明下图中有生命的物体里面含有水。

萝卜(用手摸、用钳夹、加热、榨汁、用纸吸)

蚂蚁(用钳夹)

盆花(用钳夹、用纸吸)

竹子(用钳夹、加热、榨汁)

蜗牛(用手摸、用纸吸)

(2)将一盆生长茂盛的植物放在阳光下,用透明的塑料袋罩上,下方扎紧。

1小时后,塑料袋壁上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你能解释这一现象吗?

水珠。

植物体内有水。

(3)水是动植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几乎在所有生物的生命活动中都发挥着必不可少的作用。

水对我们的身体非常重要,营养的吸收、废物的排泄都离不开水。

我们能保持正常的体温也多亏了水。

一般情况下,如果连续5天不喝水,人的生命就会受到威胁。

人体65%是水;鸡蛋76%是水;鱼85%是水;蔬菜90%是水。

2.观察水

(1)水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

(2)观察物体时,对不了解的物体不能随便(闻),更不能随便(尝)。

(3)认识物体常用的方法有:

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舌头尝)、用(手摸)等。

3.神奇的水

(1)一般情况下,水是从(高处)往(低处)流的,但是,水也会沿着(孔隙)的材料往(上)“爬”或向(四周扩散)的现象,叫做(毛细现象)。

(2)水的表面有一种互相拉着的力,使其表面尽量缩小,这种力叫做水的(表面张力)。

正是因为变种力的存在,我们看到的水滴大都是(圆球状)的。

(3)大水的内部有(压力)。

水越深,(压力)就越大。

(4)放在水中的物体都受到水的浮力。

水能“托举”砝码的现象和“曹冲称象”的故事的相同之处是(水有浮力。

水的浮力能“托举”重物)

(5)把方糖放入水中,糖块不见了,而水却变甜了。

像这样的现象就是溶解。

水能溶解许多物质。

4.地球上的水

(1)将一只烧杯装满水看做是地球上的水;从烧杯中舀一汤匙水相当于(淡水);用吸管吸一滴水好比是(容易开发利用的淡水)。

而如今也被不同程度地(污染),这说明地球上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非常有限)。

(2)水污染会给人类和环境带来哪些危害?

污染的水直接影响动、植物的生长,甚至危及生命,污染的水会严重地损害人类身体健康。

(3)3月22日是世界水日。

(4)海洋和咸水湖占地球总水量的97%,淡水占3%。

其中,冰川占淡水的76%,水蒸气等占0.66%,深层地下水占淡水的11%,河流湖泊占淡水的0.34%,浅层地下水占淡水的12%。

第4单元它们是什么做的

1.常见材料

(1)直接来自大自然的材料是天然材料。

(2)使天然材料的性质发生变化后制造出来的人造材料。

(3)根据加工过程和加工制成的人造材料,在方框里分别填写出其天然材料的名称。

(木质纤维)→浆化→纸

(铁矿石)→提炼→铁

(石油)→加工→塑料

(沙粒)→与其他矿物反应→玻璃

(4)在方框里填写天然材料的来源。

(羊)→羊毛(树)→木材(岩石)→石料

(5)写出棉布衣服是怎么来的。

植物或化工制剂→颜料→衣服

棉花→棉纱→衣服

石油→塑料颗粒→纽扣→衣服

(6)一纳米长度是(十亿分之一米)。

(7)在我们常见的材料中,有的直接来自大自然,如羊毛、木材和石料等,它们是天然材料;有的材料不是直接来自大自然,而是由加工处理天然材料,或使天然材料的性质发生变化后制造出来的,如纸、铁、玻璃和塑料等,它们是人造材料。

2.纸

(1)造纸的主要用料是(木材),用(废纸)、(稻草)、(旧棉布)等也可以造纸。

(2)同一张纸纵向、横向的结实程度是(不同)的。

比较不同纸的结实程度时,纸的(大小)要相同。

(3)东汉蔡伦发明了用(树皮、麻绳头、破布、旧渔网)做原料的造纸新技术,从而结束了古人用(石头、树木、甲骨、木牍、竹简)等作为书画材料的历史。

(4)将现代纸的生产过程补充完整。

去树皮→(将木头切成小片)将木片煮烂成浆→(搅拌纸浆)→漂白纸浆→(沥干水分)→(烘干后压成纸张)→叠放纸张

3.纺织材料

(1)人类最早用(兽皮和树叶)裹在身上当衣服。

后来逐步掌握了纺织麻、棉、蚕丝等(天然纤维)的技术,到了近代,(人工合成纤维)的发展,又增添了许多新的纺织材料。

(2)(尼龙)是世界上最早的人工合成纤维,是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

诞生于1930年,由美国杜邦公司年轻化学家卡罗瑟斯发现。

(3)与尼龙相比,麻、棉、蚕丝等天然纤维经过纺织制成的衣服各有什么特点?

麻(透气、较粗糙、结实程度中等、纤维粗、吸水性中等)

棉(透气性中等、平滑、结实程度粗、纤维粗细中等、吸水性强)

蚕丝(透气、光滑、结实程度中等、纤维细、吸水性差)

(4)下列纺织品是什么材料做的?

这些材料特点是什么?

纺织品名称

主要原料

特点

羊毛衫

羊毛

保暖性好、柔软

的确良衬衫

合成纤维

牢固

真丝领带

蚕丝

亮丽

雨衣

合成纤维

吸水性差

棉布衣

棉花

柔软、保暖

(5)冬装和夏装所用布料各有什么特点?

夏装:

轻薄、透气、吸汗。

冬装:

保暖性好、轻

4.金属

(1)铜是(黄)色,铝是(白)色,铁是(银白)色,它们都具有(金属光泽)。

(2)在金、银、铜、铁、铝这五种常见金属中,硬度最小的是(铝),最轻的是(铝),价格最低的是(铁),导热性最差的是(铁)。

(3)我知道的用金制成的物品有();用铁制成的物品有();用铜制成的物品有()。

(4)在铜、铁、铝这三种常见的金属中,导热性从强到弱的顺序是(B)。

A.铜、铁、铝B.铜、铝、铁C.铁、铝、铜D.铁、铜、铝E.铝、铁、铜F.铝、铜、铁

(5)在铜、铁、铝这三种常见的金属中,延展性从高到低的顺序是(F)。

A.铜、铁、铝B.铜、铝、铁C.铁、铝、铜D.铁、铜、铝E.铝、铁、铜F.铝、铜、铁

(6)检测金属延展性时,应选择在(D)上进行敲打。

A.木头桌面B.塑料桌面C.玻璃台板D.水泥地面E.土地F.大理石面

(7)人类最早应用的金属是铜,出自新石器时代后期,距今3000多年。

我国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是商代的司母戊鼎。

(8)在铝、铜、金、铁、银等金属中,最硬的金属是铁,最软的是铝。

最轻的是铝,最重的是金;延展性最差的是铁,最好的是金;导热性最好的是铜、金、银,最差的是铁;最便宜的是铁,最贵的是金。

5.塑料

(1)科学家已研制出用(木薯、玉米)等原料做的塑料饭盒较容易分解。

(2)在我的文具中,(直尺、三角板、笔杆)等是用塑料制成的。

(3)塑料的显著特点也是它的最大缺点:

(不易分解),埋在地里几百年也不会发生变化,因而有害环境。

(4)大多电线外皮都是用塑料做的,这是因为塑料(不易导电)。

(5)塑料袋是100多年前奥地利科学家马克思●舒施尼发明的。

第5单元提出问题

1.尽可能多地提出问题

(1)爱提问,是人类(好奇天性)的一种表现,也是(科学探究活动)的起点。

我们要不断地从爱提问发展为(会提问)。

(2)科学问题的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

(在观察周围事物时提出问题)(对一些流行说法提出问题)(在科学小制作过程中提出问题)。

2.选择能够研究的问题

(1)我们是根据能否找到问题的答案来选择研究的问题的。

寻找答案的方法有(查资料),(进行观察和实验)。

(2)(自制信息卡)是一种记录或呈现信息的好形式。

(3)选择研究的问题要做到“三多一转”,三多指(多提可以通过观察、实验、调查能够找到答案的问题;多提与科学知识有关的问题;多提不涉及复杂知识的问题),一转指(把暂时不能研究的问题转化为可以研究的问题)。

科学素质综合评价测试1

一、选择题。

1.(CE)是有生命的。

A.土壤B.风C.种子D.枯草E.冬眠的蛇

2.适合做内衣的纺织材料是(BD)。

A.尼龙B.棉布C.化纤布D.丝绸

3.生命离不开水,人体的(C)是水。

A.30%B.40%C.65%

4.糖块放在水中,过一会不见了,水变甜了,这是(A)现象。

A.溶解B.毛细C.水的托举.

5.(B)通过总结前人的造纸经验,发明了造纸新技术。

A.李时珍B.蔡伦C.伽利略

6.塑料最大的缺点是(C)。

A.不坚固B.容易变形C.不易分解

二、填空题。

1.根据动物的特征,写出动物的名称。

毛稀少;身材高大;在陆地生活;吃草或树叶、果实;哺乳动物;四条腿粗壮;幼仔与母亲生活在一起;力量大;生活在非洲和亚洲;鼻长而灵活

这个动物是(大象)。

2.写出动物、植物与人之间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

都具有生命的基本特征。

不同之处:

人能制造工具、使用工具等。

三、判断题。

1.好奇心驱使我们去探究事物。

(√)

2.尼龙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的人造材料。

(√)

3.纸鹦鹉在纸环上能“站立”的秘密是它上轻下重。

(√)

4.爱提问,是科学探究活动的起点。

(√)

5.石灰能完全地溶解在水中。

(×)

6.地球上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非常有限。

(√)

7.人造材料的原材料是天然材料。

(√)

四、连线题。

1.把科学家的名字与他们做出的贡献用线连起来。

琴纳(发现接种牛痘可以预防天花)李时珍(写出药学巨著《本草纲目》)

伽利略(推翻亚里士多德物体下落速度的结论)罗杰特(发现人眼有“暂时记忆能力”)

法布尔(《昆虫记》

2.把科学原理相同的现象用线连起来。

用粉笔吸水(水在纸上“化”开)蚊子站在水面上(回形针漂在水面上)

六、问答题。

1.你觉得是否应该禁止使用一次性泡沫塑料饭盒?

为什么?

应该。

因为它有微毒,不易分解,污染环境。

2.怎样节约用水?

3.学科学,不但要爱提问而且要会提问,那么,问题从哪里来?

在观察周围事物中;在制作过程中;在对一些流行的说法怀疑中提出问题。

科学素质综合评价测试2

一、判断题。

1.科学就是提出问题并想办法寻求问题答案的过程。

(√)

2.科学研究是一个非常简单的过程,很容易得出结论。

(×)

3.对不认识的物体也可以通过闻和尝了解其性质。

(×)

4.毛细现象是由于水溶解了其他物质造成的。

(×)

5.水既有压力也有浮力。

(√)

6.不易腐烂的塑料造成污染,对环境极为有害。

(√)

7.棉布燃烧时的气味与尼龙燃烧时的气味相同。

(×)

8.人可以只吃蔬菜不吃肉,因此,我们不一定要保护动物。

(×)

二、选择题。

1.兔子和萝卜的相同之处是(AD)。

A.需要水和阳光B.能运动C.制造养料D.会长大

2.区别清水、食盐水的方法是用(B)。

A.鼻子闻B.舌头尝C.眼睛看

3.地球上绝大多数的水污染是由于(C)引起的。

A.水生动植物B.矿物质溶解C.人类活动

4.(AC)是天然材料;(BD)是人造材料。

A.羊毛B.玻璃C.木材D.铁

5.(C)制成的衣服吸水性能较好。

A.丝绸B.尼龙C.棉布

6.通过对金属性质的研究,在下列三种金属中,我们发现(A)轻,(C)硬,(B)导热性能最好。

A.铝B.铜C.铁

三、填空题。

1.填写科学家是如何工作的。

提出问题-(作出猜测)-(寻找证据)-(得出结论)

2.用什么办法可以将下图中蔬菜、水果里的水挤出来?

做一做,再根据其含水量的多少,把它们的代号排列起来。

A.梨子B.苹果C.萝卜D.四季豆E.青菜F.柿子

把水挤出来的方法有:

()

按含水量从多到少的顺序,依次是(AFBCED)

3.请在下面圆圈中恰当的位置填写:

人、动物、植物、有生命的物体

五、问答题。

1.可以从哪些方面区分动物、植物?

细胞、能否自己移动位置、怎样取食,怎样进行气体交换等

2.为什么说水是一种神奇的物质?

水能产生毛细现象,能沿着孔隙向上爬;水具有表面张力,使表层尽量缩小;水还具有压力、浮力,还能溶解一些其他物质等。

3.通过本学期的学习,结合自己的感受,谈谈你认为科学是什么。

三年级下册

第1单元土壤与生命

1.我们周围的土壤

1.在我们的周围,(田野、花圃、水塘边)等地方有土壤。

2.土壤中的动物死了以后,它们的尸体会在土壤中(腐烂)。

3.观察土壤后,应把土壤连同其中的物体(送回原来的地方)。

4.把下列动物的名称与它们在土壤中的活动用线连起来。

蚯蚓(取食),屎壳郎(储存食物),蟋蟀(躲藏),蚂蚁(生活)

5.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天然资源,与地球生物息息相关。

土壤中除了含有矿物质、腐殖质、水分、空气外,还有各种生物。

土壤是由坚硬的岩石经过长时间的风化而形成的。

2.了解土壤

1.(水)、(空气)、(沙)、(黏土)、(腐殖质)是组成土壤的5种主要成分。

2.土壤中,大的颗粒是(沙粒),中等颗粒是(粉粒),细小颗粒是(黏粒)。

3.人们根据三种土粒含量不同,将土壤分成三类。

(含沙粒多的土壤)叫沙土,(含黏粒多的土壤)叫黏土,(沙粒和黏粒含量差不多的土壤)叫壤土。

4.陶器、砖都是利用(土壤)烧制出来的。

5.沙土、黏土、壤土中,渗水性最好的是(沙土),最差的是(黏土)。

6.古人将雨后采集的块茎植物带泥放入大火中烧烤,块茎植物的中间部分被掏食后,外面的剩余部分就成了不定型初始陶器。

3.肥沃的土壤

1.表层土的养分来自(腐烂的动植物遗体),它们被称为(腐殖质)。

腐殖质是植物生长的必需肥料,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

2.由于蚯蚓对植物的生长有重要作用,因此,它被人们称为(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

3.增加土壤腐殖质的方法有(种植绿肥)和(收集落叶和粪便沤肥)。

4.表层土壤中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很丰富,下层土能提供植物的养分就少多了。

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岩石逐渐增多。

岩床位于土壤和碎石之下的最底层。

5.科学家们通过辛勤工作,迄今已经从土壤中发现1000多种不同的土壤动物。

土壤动物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助手,亿万年来它们默默无闻地分解着生物遗体,改变着土壤的肥力。

如果土壤缺少了它们,粮食、蔬菜就不能生长,花草树木就会枯萎死亡,我们人类也将失去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

4.土壤的保护

1.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它给植物提供了(养料)、(水分),为动物提供了(生存栖息地),也为人类提供了住所和制作物品的原料。

土壤是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

2.我们小学生可以通过(植树造林)、(垃圾分类回收)和(环保宣传)等来保护土壤。

3.失去植被的保护,土壤的蓄水能力将会(下降)。

4.动植物和人类都离不开土壤,比如(供植物生长、是鼹鼠的家、可制成窑洞、制作陶器)等。

5.如果失去了土壤,地球将会是什么样子?

6.污染源有(工厂废水)、(生活废水)、(化工废料)、(生活垃圾)、(化肥农药)

7.全世界有三分之一的土地面临着沙漠化的危险,每年有6万平方千米的土地沙漠化,威胁着60多个国家。

我国每年有几十万平方千米土地受到沙漠经威胁。

8.人类破坏土壤的活动主要有(喷洒农药、抛撒垃圾、开窑烧砖、开山毁林)

第2单元植物的一生

1.果实和种子

1.开花植物的果实里都有(种子)。

2.每种果实都有它传播种子的方式,让种子获得(更大的生存)机会。

3.适合种子萌发的条件是(空气)、(水)、(适宜的温度)。

4.种子的内部构造:

种皮、子叶、胚根、胚芽。

5.把果实名称与其传播种子的方式用线连起来。

浆果、刺果(借助风传播)挪威枫、蒲公英(借助动物传播)椰子(借助水传播)

2.根和茎

1.根是植物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根将植物牢牢地(固定在土壤中),同时又从土壤中吸收植物生长必需的(水分和养料)。

2.形态各异的茎把植物身体的各部分连成一个(整体),茎承担着(运输)的任务,把(水)和(土壤中的养料)从根部运送到叶子中去,又把叶子制造的(食物)传送给植物的其他部分。

3.长有直根的植物有(),长有须根的植物有()。

4.把植物的名称与它的特点用线连起来。

牵牛花(缠绕着其他物体向上生长)胡萝卜(储存水分和养分)竹子(直立生长)

西瓜(躺在地上生长)爬山虎(“抓”住其他物体向上生长)

3.叶和花

1.大多数植物会利用(阳光)、泥土中的(水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在叶里自己制造“食物”。

2.(雄蕊)和(雌蕊)是植物的繁殖器官,花粉落在(雌蕊)的柱头上,传粉后植物就有可能结出果实。

3.为了弥补自然状态下的传粉不足,人们常常会对农作物进行(人工辅助授粉)。

对不同植物可采用不同的人工辅助授粉方法。

4.连线。

把植物花的各部分构造与它们具有的功能连起来。

萼片(保护未开的花)花瓣(吸引昆虫来传粉)雄蕊(制造花粉)雌蕊(接受花粉)

5.你认为灯光能代替阳光让植物制造养料吗?

为什么?

答:

能。

因为灯光也具有能量。

6.生长在南美洲亚马孙河里的王莲叶子,直径2米多。

世界上最大的叶是智利森林里的大根乃拉草,一片叶子能把三个并排骑马的人连人带马盖住。

7.依靠昆虫传粉的花叫虫媒花。

如油菜花、桃花等。

常见传粉昆虫有蜜蜂、蝴蝶等。

8.依靠风力传粉的花风媒花。

风媒花一般都很小,没有花香和花蜜。

如玉米、水稻的花粉。

4.植物和我们

1.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有“六大器官”,分别是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其中,根茎叶属于营养器官,花果实和种子属于生殖器官。

2.把植物名称与其可用的部分连起来。

根(菠菜、胡萝卜)茎(菠菜、青菜、马铃薯、芹菜)叶(菠菜、青菜、芹菜)花(黄花菜、西兰花、花菜)果实(香蕉、南瓜、四季豆、扁豆)种子(花生、毛豆)

3.把不同植物与其对人类的贡献连起来。

木材(燃料、家具、建筑材料)橙汁(饮料)棉花(纺织材料)枸杞子(中药材)秸秆(燃料、家具)各种蔬菜(食物)

第3单元固体和液体

1.认识固体

1.我们可以利用工具把某一种固体弄碎,来判断这一固体的软硬程度。

能用木棍压碎的物体;用木棍压不碎,能用药杵捣碎的物体;用药杵捣不碎,能用小铁锤砸碎的物体;用小铁锤砸不碎的物体。

2.写出研究固体性质可以采用的方法。

轻重(称)弹力大小(拉或挤压)是否易溶解(放入水中)是否易导电(通电)

3.橡皮泥是固体,只要不去动它,它就保持原来形状。

4.固体混合(在水泥中混合黄沙和水)固体分离(把石子从黄沙中分离出来)

2.把固体放到水里

1.把固体从液体中分离出来,常用的方法有:

(过滤)、(沉淀)、(蒸发)。

2.做结晶分离的实验,一般步骤是(在热水中加入足够多的盐,使其完全溶解,一直加到盐不再溶解为止)、(在热盐水中加入绘画颜料)、(把小树枝浸在不同颜色的盐水里,让盐水慢慢蒸发)。

3.将一个苹果浸入水中,它会(浮)。

如果再从这个苹果上切下一小块,将它浸入水中,它会(浮)。

4.将一团橡皮泥搓成圆球形后浸入水中,它会(沉)。

如果再将橡皮泥捏成船的形状,它会(浮)。

5.通过上面的活动,我觉得物体的沉浮可能与(在水中所占体积)有关,可能与(轻重)无关。

3.认识液体

小水珠为什么成圆球形?

这是由于水的表面张力造成的。

4.把液体倒进水里

1.不同种液体混合后,重量(不变),体积(减小)。

2.不溶于水的液体在水是跟固体一样也会出现(沉浮)现象。

3.去油污最快的溶液是(肥皂水或洗衣粉溶液)去油污最慢的溶液是(肥皂水与洗衣粉溶液的混合液,因为它们酸碱中和)

4.油污是怎样被洗掉的?

因为肥皂既亲水,又亲油。

肥皂擦在油污处,经过揉搓,它就会渗透到纤维和油污中间,拉着油污投身到水的“海洋”中,使原来不相溶的水和油,变成油水相融的污水。

5.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1.怎样让鱼网在水中立起来?

把塑料泡沫或木块拴在鱼网上部,把石块或铁块拴在鱼网下部。

2.潜水艇是1776年美国独立战争时期使用。

当时使用的那艘潜艇叫“海龟号”,只能乘坐一人。

法国1801年制造出了著名潜水艇“鹦鹉螺号”。

第4单元关心天气

1.今天天气怎么样

1.我们可以从(电视、广播、报纸、电脑网络、电话咨询等)得到天气预报。

2.天气预报常从(气温、气压、降水、云量、湿度、风向、风力、空气质量)等方面来预报天气。

3.百叶箱里安放的仪器有(温度计、干湿计)等。

4.气象工作者借助各种(仪器)、(设备)定时(观测)、(记录)天气状况,分析记录的各种(数据),做出预报。

5.气象符号有以下六种。

多云雪雨风向风力阴晴

6.世界气象日是3月23日。

7.150多年前,人们只能通过观察周围的环境来预报天气。

蜻蜓低飞要下雨。

天上钩钩云,地下水淋淋。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2.气温有多高

1.全国各地百叶箱都应安放在离地面1.5米高的草坪上。

2.看温度计时,眼睛应该正对着液柱的顶端。

3.用来测量气温的温度表又叫寒暑表,就是气温表。

4.阳光下,水泥地上比草地上的气温稍微高一点。

阳光下温度比树阴下温度高。

5.晚上室外气温变化的趋势是(逐渐降低),室内气温变化的趋势是(逐渐降低),它们之间的区别是(室内气温略高于室外气温)。

6.摄氏温标是瑞典科学家摄尔西斯在1742年发明的。

这个温标把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的温度定为100度,水结冰时的定为0度,然后把0-100度之间分成100等份。

“0”表示度,“C”表示摄氏温标。

3.雨下得有多大

1.可以用大小不同的雨量器来测降雨量的原因是(雨在一定范围内下得均匀,不论雨量器的大小和形状,只要刻度标得正确,都可以用。

2.用自制的雨量器也可以进行科学研究。

3.表示雨量大小的单位是毫米。

4.用自制的塑料瓶雨量器测量降雨量前,要先倒进一些水,使水面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