醋酸生产安全现状评价.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334712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67.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醋酸生产安全现状评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醋酸生产安全现状评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醋酸生产安全现状评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醋酸生产安全现状评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醋酸生产安全现状评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醋酸生产安全现状评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醋酸生产安全现状评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醋酸生产安全现状评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醋酸生产安全现状评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醋酸生产安全现状评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醋酸生产安全现状评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醋酸生产安全现状评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醋酸生产安全现状评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醋酸生产安全现状评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醋酸生产安全现状评价.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醋酸生产安全现状评价.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醋酸生产安全现状评价.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醋酸生产安全现状评价.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醋酸生产安全现状评价.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醋酸生产安全现状评价.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醋酸生产安全现状评价.docx

《醋酸生产安全现状评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醋酸生产安全现状评价.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醋酸生产安全现状评价.docx

醋酸生产安全现状评价

 

xx化工有限公司

醋酸生产乙醛氧化塔

安全现状评价报告

 

xx安全评价公司

453000

2012.06.10

 

xx化工有限公司

醋酸生产乙醛氧化塔

安全现状评价报告

 

法定代表人:

技术负责人:

评价项目负责人:

 

2012.06.10

(安全评价机构公章)

 

第一章被评价单元基本情况

1.1生产装置概况

1.1.1主要产品及生产能力

主要产品:

醋酸

生产能力:

350吨/年

1.1.2主要原料

主要原辅材料用量及供应

主要原辅材料用量及供应

原料

进料量/(m3/h)

乙醛

1500—2680

氮气

≥80

1.2公用辅助设施

1.2.1水

消防、生产、生活给水由市政给水管网供给,水压:

0.3MPa,引入厂区管管径为DN125,压力:

0.3MPa,消防给水管网设计为环状。

1.2.2电

乙醛制醋酸生产装置系统电源电压为380/220V,单回路供电,电源由城区工业园的变压器通过埋地电缆引入。

总用电设备容量为220KW。

1.2.3仓储

有危险化学品仓库,主要储存原料及产品。

第二章生产工艺说明

2.1工艺流程图

2.2工艺说明

2.2.1装置流程简述

本反应装置系统采用双塔串联氧化流程,主要装置有第一氧化塔T101、第二氧化塔T102、尾气洗涤塔T103、氧化液中间贮罐V102、碱液贮罐V105。

其中T101是外冷式反应塔,反应液由循环泵从塔底抽出,进入换热器中以水带走反应热,降温后的反应液再由反应器的中上部返回塔内;T102是内冷式反应塔,它是在反应塔内安装多层冷却盘管,管内以循环水冷却。

乙醛和氧气首先在全返混型的反应器-第一氧化塔T101中反应(催化剂溶液直接进入T101内),然后到第二氧化塔T102中,通过向T102中加氧气,进一步进行氧化反应(不再加催化剂)。

第一氧化塔T101的反应热由外冷却器E102A/B移走,第二氧化塔T102的反应热由内冷却器移除,反应系统生成的粗醋酸送往蒸馏回收系统,制取醋酸成品。

蒸馏采用先脱高沸物,后脱低沸物的流程。

粗醋酸经氧化液蒸发器E201脱除催化剂,在脱高沸塔T201中脱除高沸物,然后在脱低沸塔T202中脱除低沸物,再经过成品蒸发器E206脱除铁等金属离子,得到产品醋酸。

从低沸塔T202顶出来的低沸物去脱水塔T203回收醋酸,含量99%的醋酸又返回精馏系统,塔T203中部抽出副产物混酸,T203塔顶出料去甲酯塔T204。

甲酯塔塔顶产出甲酯,塔釜排出废水去中和池处理。

2.2.2氧化系统流程简述

乙醛和氧气按配比流量进入第一氧化塔(T101),氧气分两个入口入塔,上口和下口通氧量比约为1:

2,氮气通入塔顶气相部分,以稀释气相中氧和乙醛。

乙醛与催化剂全部进入第一氧化塔,第二氧化塔不再补充。

氧化反应的反应热由氧化液冷却器(E102A/B)移去,氧化液从塔下部用循环泵(P101A/B)抽出,经过冷却器(E102A/B)循环回塔中,循环比(循环量:

出料量)约110~140:

1。

冷却器出口氧化液温度为60℃,塔中最高温度为75~78℃,塔顶气相压力0.2Mpa(表),出第一氧化塔的氧化液中醋酸浓度在92~95%,从塔上部溢流去第二氧化塔(T102)。

第二氧化塔为内冷式,塔底部补充氧气,塔顶也加入保安氮气,塔顶压力0.1Mpa(表),塔中最高温度约85℃,出第二氧化塔的氧化液中醋酸含量为97~98%。

第一氧化塔和第二氧化塔的液位显示设在塔上部,显示塔上部的部分液位(全塔高90%以上的液位)。

出氧化塔的氧化液一般直接去蒸馏系统,也可以放到氧化液中间贮罐(V102)暂存。

中间贮罐的作用是:

正常操作情况下做氧化液缓冲罐,停车或事故时存氧化液,醋酸成品不合格需要重新蒸馏时,由成品泵(P402)送来中间贮存,然后用泵(P102)送蒸馏系统回炼。

两台氧化塔的尾气分别经循环水冷却的冷却器(E101)中冷却,凝液主要是醋酸,带少量乙醛,回到塔顶,尾气最后经过尾气洗涤塔(T103)吸收残余乙醛和醋酸后放空,洗涤塔采用下部为新鲜工艺水,上部为碱液,分别用泵(P103、P104)循环。

洗涤液温度常温,洗涤液含醋酸达到一定浓度后(70~80%),送往精馏系统回收醋酸,碱洗段定期排放至中和池。

第三章评价目的及依据

3.1评价目的

本评价项目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年11月1日起施行)、国务院令第344号《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及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全现状评价导则》等法规要求,对XXXXXXXXX有限公司生产装置进行的安全现状评价。

安全现状评价是针对某一个生产经营单位总体或局部的生产经营活动安全现状进行的安全评价,是对在用的生产装置、设备、设施、贮存、运输及安全管理状况进行的一种综合性安全评价。

它根据政府有关法规的规定或是根据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环境保护的管理要求进行的。

安全现状评价是在系统生命周期内的生产运行期,通过对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设施、设备、装置实际运行状况及管理状况的调查、分析,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方法,进行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及其危险度的评价,查找该系统生产运行中存在的事故隐患并判定其危险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使系统在生产运行期内的安全风险控制在安全、合理的程度内。

3.2评价范围

根据醋酸仿真生产线的工艺与安全技术资料,本安全现状评价范围如下:

(1)乙醛氧化塔生产装置;

(2)与生产装置相关的原料、产品的贮存与运输;

(3)与生产装置配套的相关工程设施,包括供电、仓储等设施;

(4)与生产过程相关的基础管理、现场管理。

本生产装置所涉及的环境保护、消防、危险化学品运输等方面的内容,以政府有关部门批准或认可的环境影响评价和消防和运输方面等文件为准。

3.3评价依据

本评价依据相关的法规、技术文件、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进行。

3.3.1法规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年11月1日起实施);

(2)《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理》(2002年,国务院令第344号);

(3)《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2002年,国家经贸委令第36号);

(4)《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安全评价导则(试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监管管二字[2003]38号);

(5)《安全评价通则》(国家安全生产监督局,安监管技装字[2003]37号);

(6)关于印发《安全现状评价导则》的通知(安监管规划字[2004]36号);

(7)《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1年10月27日九届全国人大通过);

(8)《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352号2002年5月12日公布);

(9)《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373号令,2003年6月1日起施行);

3.3.2本评价采用的主要规程、技术规范和标准

(1)《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12801-91);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年修改版);

(3)《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

(4)《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GB15603-1995);

(5)《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

(7)《有毒作业分级》(GB12331-90);

(8)《爆炸危险场所安全规定》(劳部发[1995]56号);

(9)《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质技监局颁发[1999]154号);

(10)《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85);

(11)《压力容器中化学介质毒性危害和爆炸危险程度分类》(HG20660-2000);

(12)《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

(13)《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85);

(14)《噪声作业分级》(LD80-95);

(15)《安全色》(GB2893-82);

(16)《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号规定》(GB16483-2000);

(17)《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352号2002)

3.4评价方法选择

本评价报告主要采用故障树评价法对生产设施进行安全评价。

3.5评价程序

 

图3-1现状安全评价程序

第四章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4.1主要危险、有害物质分析

4.1.1主要危险、有害物质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乙醛氧化生产醋酸过程中,主要涉及的危险有害物质是:

乙醛、醋酸等,是产生火灾、爆炸,对人体产生毒害等的危险、有害因素。

4.1.2主要危险、有害物质危险特性综述

(1)乙醛

危险性类别:

3.1类易燃液体

理化性质:

主要成分:

纯品

外观与性状:

无色液体,有强烈的刺激臭味。

熔点(℃):

-123.5

沸点(℃):

20.8

相对密度(水=1):

0.78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1.52

饱和蒸气压(kPa):

98.64(20℃)

燃烧热(kJ/mol):

无资料

临界温度(℃):

188

临界压力(MPa):

无资料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0.63

闪点(℃):

-39

引燃温度(℃):

140

爆炸上限%(V/V):

57.0

爆炸下限%(V/V):

4.0

溶解性:

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乙醚。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禁配物:

强酸、强氧化剂、强还原剂、强碱、卤素、氧。

避免接触的条件:

空气、受热。

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50:

1930mg/kg(大鼠经口)

LC50:

37000mg/m3,1/2小时(大鼠吸入)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家兔经眼:

40mg,重度刺激。

家兔经皮开放性刺激试验:

500mg,轻度刺激

(2)醋酸

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

无色透明液体,有刺激性酸臭。

pH:

熔点(℃):

16.7相对密度(水=1):

1.05

沸点(℃):

118.1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2.07

分子式:

C2H4O2分子量:

60.05

主要成分:

含量:

一级≥99.0%;二级≥98.0%。

饱和蒸气压(kPa):

1.52(20℃)燃烧热(kJ/mol):

873.7

临界温度(℃):

321.6临界压力(MPa):

5.78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0.31~0.17

闪点(℃):

39爆炸上限%(V/V):

17.0

引燃温度(℃):

463爆炸下限%(V/V):

4.0

溶解性:

溶于水、醚、甘油,不溶于二硫化碳。

主要用途:

用于制造醋酸盐、醋酸纤维素、医药、颜料、酯类、塑料、香料等。

健康危害:

吸入后对鼻、喉和呼吸道有刺激性。

对眼有强烈刺激作用。

皮肤接触,轻者出现红斑,重者引起化学灼伤。

毒性:

属低毒性

危险特性:

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强氧化剂可发生反应。

(3)小结

通过主要危险、有害物质危险特性分析,可以看出,生产过程中存在着易燃易爆物质及对人体有毒害物质。

其主要危险性是火灾、爆炸、中毒。

4.2生产过程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为:

(1)火灾爆炸

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溶剂、树脂等大都属于易燃易爆物质,在遇到

明火、静电火花、电气火花、冲击摩擦热等火源的情况下,有可能发生火灾甚至爆炸。

另电气装置也可能因为接地措施失效或电器设备线路绝缘损坏、线路短路或者没有按规定设置漏电保护器以及防爆场所电器设备、线路、照明不符合防爆要求,均有可能产生电器火花而引发电气火灾和电气爆炸事故。

(2)触电及电气伤害

生产过程中的变配电设备、电动机等带电设备由于设备漏电、绝缘损

坏、未安装漏电保护设施或损坏、检修作业安全距离不够、停送点失误等原因,人体触及带电体或空气击穿造成触电事故。

(3)物体打击

在生产过程中物件或物料会发生因放置不稳而在重力或其他外力作用

下产生运动造成人身伤亡事故。

另物料堆放过高、不稳,极易造成人身伤亡事故。

(4)车辆伤害

由于该企业产品、原料主要靠公路运输,如道路状况差、司机注意力

不集中、误操作、装卸不规范或恶劣气候条件,都有可能发生车辆伤害事故,造成人员伤亡。

4.3其他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4.3.1设备的危险、有害因素

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及使用等不能满足有关要求,也会造成设备损坏,物料的泄漏,引起火灾甚至爆炸的危险性。

4.3.2自然条件的危险、有害因素

(1)在防雷、防静电等方面措施未落实,也会受到雷击、静电危害,引发火灾等事故。

(2)根据历年资料,所在地区地处长江边,如发生水灾、地震、风灾等,在这些方面如果缺乏防范措施,也会由于自然灾害的来临,对设备、设施的破坏而引发二次事故。

 

第五章乙醛氧化塔化学爆炸故障树分析

5.1化学爆炸故障树分析

化学爆炸故障树如上图

(l)最小割集以及最小径集的计算

最小割集由行列法求得69个最小割集。

(2)顶上事件发生概率的计算

基本事件发生的概率如下表

基本事件

概率数值

基本事件

概率数值

X1

1x10-4

X15

1x10-2

X2

1x10-4

X16

1x10-3

X3

1x10-2

X17

1x10-4

X4

1x10-4

X18

1x10-4

X5

1x10-3

X19

1x10-3

X6

1x10-5

X20

1x10-3

X7

1x10-3

X21

1x10-3

X8

1x10-4

X22

1x10-2

X9

1x10-3

X23

1x10-2

X10

1x10-4

X24

1x10-3

X11

1x10-4

X25

1x10-4

X12

1x10-3

X26

1x10-3

X13

1x10-2

X27

1x10-2

X14

1x10-3

X28

1x10-3

顶上事件发生的概率值(近似计算)

P(T)=0.000464×4.64×10-4

由顶上事件概率值可知此种事故属于不易发生

的范围。

第六章安全对策措施与建议

6.1综述

XXXXXXXXX有限公司生产装置生产过程中涉及到乙醛、乙酸等危险品的贮存、输送及使用。

工艺过程中火灾甚至爆炸成为主要危险;其他还存在着触电、机械伤害等事故的可能性。

本评价报告遵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对生产装置进行了危险、危害因素分析等评价工作,同时根据现场检查情况,对企业提出以下安全对策措施与建议。

6.2建筑场地及布置方面的对策措施

(1)应加强生产装置作业区内道路的管理,必须符合有关规定要求,并设立必要的交通标志;生产区域内要严格管制车辆进入,并应制订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要求。

(2)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年修订版)、《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J140-90)等规范要求,企业应定期对消防器材进行检测与更换,确保其完好状态。

(3)道路的管理应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97,2001修改版)的要求,不得将原料或产品堆放于道路上,必须确保消防通道畅通及消防设施的完好可靠。

(4)生产装置的临时电缆、仪表线应加强管理,生产现场不应使用临时线,并结合检修对不符合要求的电缆、仪表线及时进行更新,电缆、仪表线等进行更新排布时,定期进行维护保养。

6.3工艺及设备等方面的对策措施

(1)严格执行生产装置各岗位工艺安全措施和安全操作规程,不断教育职工必须做到:

①除了能够正常开停车、正常操作外,还应熟练掌握异常操作处理及紧急事故处理的安全措施和能力。

②工艺操作中,应正确穿戴防护用品,防止危险有害物料造成人身伤害。

③严格控制工艺过程的加料速度等工艺指标,并尽可能采取具体的防范措施,防止工艺指标的失控。

(2)对于生产装置使用的临时输送物料的泵、管线,应尽可能避免使用,当必须使用时,其接头必须紧密、牢固,以免在输送途中,受压脱落泄漏,同时临时管道使用后应及时拆除。

(3)加强生产装置设备的管理,对压力容器等特种设备应“三证”齐全。

做到:

①压力容器等特种设备必须建立其技术档案及其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管理制度。

从事特种设备操作的人员应进行考核、持证上岗。

②压力容器及其安全附件应按规定进行定期检验和核验。

(4)虽然生产装置使用的设备较新,但企业应有计划地进行保养和维修,以提高设备的本质安全。

(5)加强设备日常管理,杜绝跑、冒、滴、漏,对现场漏下的物料应及时清除。

维护设备卫生,加强设备完好管理。

(6)生产装置的供电、供水等公用设施必须加强日常管理,确保满足正常生产和事故状态下的要求。

6.4管理方面的对策措施

(1)切实加强对工艺操作的安全管理,确保工艺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规程的贯彻执行。

尤其要加强对工艺过程指标控制,操作人员的劳动保护用品的穿戴加强管理,确保安全作业。

(2)不断加强对全体职工职业培训、教育。

使职工具有高度的安全责任心、慎密的态度,并且要熟悉相应的业务,有熟练的操作技能,具备有关物料、设备、设施、防止工艺参数变动等危险、危害知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3)根据《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GB5306—85),《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办法》(国家经贸委[1999]第13号令)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必须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并保持生产装置特种作业人员的相对稳定性。

(4)特别要重视生产过程中、检抢修及抢险时、异常天气情况下等紧急情况的作业,事前要有完备的方案,作业时要遵守各项规定(如高处作业、动火等规定),确保万无一失。

(5)要重视作业人员异常情绪、异常行为的出现,发现问题要及时疏导并妥善处理。

(6)严格执行各种安全装置、安全附件管理制度,并按有关规定严格管理,定期进行检测及校验工作,使之处于可靠状态,并积累有关记录台帐。

(7)加强动火、起重、电气等检修作业的安全管理。

①严格执行动火审批制度,动火前应进行检测,必要时专人监护,并准备适用的消防器材。

②起重作业人员作业时必须遵守《起重机械安全规程》(GB6067-85)等有关规定、要求。

起重机操作期间,运行区域内地面不允许有人员操作或通行。

划定警戒线,并有专人监护。

③电气作业严格执行作业票制度。

电工作业人员应经常进行安全技术培训,禁止非电工作业人员从事任何电工作业。

(8)加强易燃、有害物质贮存的安全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原料溶剂、树脂及产品印墨等危险化学品应加强储存及运输过程中的防火、防高温措施。

防止遇高温、明火引起燃烧,甚至爆炸,要制定严格的制度,强化管理,并提高有关人员对其危险特性的认识。

(9)对应急预案不断进行修订和完善,并及时报当地安全生产监督部门备案。

同时定期组织演练,使每个职工都会使用消防器材,有效地扑救初期火灾,防止事故的发生。

第七章评价结论

7.1概述

本评价报告根据对乙醛氧化制醋酸生产装置以及生产过程中原料、产品的危险、危害性分析。

可以看出:

生产过程使用的原料乙醛属危险化学品,生产过程主要危险性是火灾甚至爆炸。

此外,还存在着触电、机械伤害等危险、危害性。

项目评价组根据国家有关危险化学品管理规定和办法,依据《安全现状评价导则》,绘制了乙醛氧化塔化学爆炸故障树,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源及发生概率进行了分析,主要情况说明如下:

(1)安全管理方面,通过现场检查,已经建立了各项安全管理制度,但还有需要完善的方面。

可认为能达到基本符合安全要求。

对于制订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规定,其重点是在严格执行上下功夫,并在执行中不断积累台帐。

虽生产装置系统刚投入生产,各种基础台帐及记录应尽快的健全及完善。

同时结合制度执行情况不断进行修订和完善,提高可操作性,使之能真正落到实处,确保安全生产。

(3)应严格按照国家《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规定要求,对生产装置定期开展安全评价工作,保障人员的安全与健康,不断提高生产的安全管理水平。

7.2综合结论

乙醛氧化制醋酸生产装置当前安全状态水平评价结论为:

基本符合安全要求。

对于本设备采取有效措施和本评价报告提出的各类安全对策措施,能达到可接受的程度。

附件一:

工艺技术指标

控制指标

序号

名称

仪表信号

单位

控制指标

备注

1

T101压力

PIC109A/B

MPa

0.190.01

2

T102压力

PIC112A/B

Mpa

0.10.02

3

T101底温度

TI103A

771

4

T101中温度

TI103B

732

5

T101上部液相温度

TI103C

683

6

T101气相温度

TI103E

与上部液相温差大于13℃

7

E102出口温度

TIC104A/B

602

8

T102底温度

TI106A

832

9

T102温度

TI106B

85~70

10

T102温度

TI106C

85~70

11

T102温度

TI106D

85~70

12

T102温度

TI106E

85~70

13

T102温度

TI106F

85~70

14

T102温度

TI106G

85~70

15

T102气相温度

TI106H

与上部液相温差大于15℃

16

T101液位

LIC101

%

3515

17

T102液位

LIC102

%

3515

18

T101加氮量

FIC101

M3/H

15050

19

T102加氮量

FIC105

M3/H

7525

分析项目

序号

名称

位号

单位

控制指标

备注

1

T101出料含醋酸

AIAS102

%

92~95

2

T101出料含醛

AIAS103

%

<4

3

T102出料含醋酸

AIAS104

%

>97

4

T102出料含醛

AIAS107

%

<0.3

5

T101尾气含氧

AIAS101A、B、C

%

<5

6

T102尾气含氧

AIAS105

%

<5

7

T103中含醋酸

AIAS106

%

<80

附件二:

主要危险、有害物质物化性质

乙醛

化学品中文名称:

乙醛

化学品英文名称:

acetaldehyde

中文名称2:

醋醛

英文名称2:

aceticaldehyde

技术说明书编码:

398

CASNo.:

75-07-0

分子式:

C2H4O

分子量:

44.05

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3.1类易燃液体

健康危害:

低浓度引起眼、鼻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及支气管炎。

高浓度吸入尚有麻醉作用。

表现有头痛、嗜睡、神志不清及支气管炎、肺水肿、腹泻、蛋白尿肝和心肌脂肪性变。

可致死。

误服出现胃肠道刺激症状、麻醉作用及心、肝、肾损害。

对皮肤有致敏性。

反复接触蒸气引起皮炎、结膜炎。

慢性中毒:

类似酒精中毒。

表现有体重减轻、贫血、谵妄、视听幻觉、智力丧失和精神障碍。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

本品极度易燃,具刺激性,具致敏性。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