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解读讲稿范建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334850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程标准解读讲稿范建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课程标准解读讲稿范建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课程标准解读讲稿范建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课程标准解读讲稿范建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课程标准解读讲稿范建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课程标准解读讲稿范建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课程标准解读讲稿范建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课程标准解读讲稿范建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课程标准解读讲稿范建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课程标准解读讲稿范建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课程标准解读讲稿范建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课程标准解读讲稿范建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课程标准解读讲稿范建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程标准解读讲稿范建成.docx

《课程标准解读讲稿范建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标准解读讲稿范建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课程标准解读讲稿范建成.docx

课程标准解读讲稿范建成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解读讲稿

各位老师下午好!

根据刘主任的安排,下面由我和大家一起对课程标准解读中的模块五和模块六的知识进行一下回顾和学习。

首先我们来看模块五的内容。

模块五如何因地制宜拓展教学空间

这一模块共有三个专题。

(PPT)

专题一因地制宜拓展教学空间是本门课程的基本要求和课程改革的突出特点(PPT)

1、《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修订稿)》教学建议:

(一)因地制宜地拓展教学时空

本课程的教学时空不局限于课堂和学校。

教师应将本课程的教学与相关学科、班队活动、学校德育活动、社区活动、社会重大事件等紧密结合,从中捕捉、挖掘鲜活的素材,调动学生在课外学习和活动中获得的经验和知识,充实本课程的教学过程。

同时将课内学习延伸至其他学科的学习或校内外其他活动中,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二)以活动为教与学的基本形式:

教学应引导儿童通过观察、调查、讨论、参观、访问、制作、种植、饲养、交流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与环境互动、与同伴合作,来获得对自然与社会的亲身体验与感受,获得丰富的知识或经验,获得创造性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与原课标相比,有了几点改进:

(PPT)

A、更明确、更具体地提出了本课程拓展教学时空的要求和教学活动的注意点。

B、从《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教学建议部分实验稿和修订稿的对比中可看出,本次修订更强调要拓展教学时空和活动的实效性。

对拓展教学时空做了更为明确的说明。

2、为什么特别强调拓展教学时空?

(PPT)

(一)课程的生活性,决定了因地制宜拓展教学空间成为了必然

A、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会关心、积极探究是课程的核心。

品德与生活教育应当引导儿童在体验自身生活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学会热爱生活、创造生活……

B、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德育离不开儿童的生活。

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感悟与行动。

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和真实道德冲突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

良好品德的培养必须在儿童的生活中进行。

C、让教与学植根于儿童的生活

儿童的知识是通过其在生活中、活动中的直接体验、思考、积累而逐步建构起来的;儿童的发展是其怀着对生活的热爱,通过参与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与外部环境积极互动而逐步实现。

课程必须根植于儿童的生活才回对儿童有意义,教学必须与儿童的生活世界相联系,才能真正促进儿童的成长。

D、学生的生活及其社会化需求是课程的基础。

“……课程必须贴近他们的生活,反映他们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自己观察社会、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探究社会,并以此为基础,提升学生的生活。

从上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我们可以看到本学科非常明确地强调了要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

也就是说这门课程的生活性,决定了教学必须面向生活,关注生活,离不开对儿童自身的生活实际及其儿童所生活的世界、社会现实的关注。

而不是抽象的、空洞的观念和说教;也不是脱离了儿童生活的、使其难以感受和理解的教学内容(PPT)。

因此,因地制宜地拓展教学空间就成了教学的必然。

只有这样才能展开符合儿童成长和发展的需要的教学,让教学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从课程的适应性看拓展教学空间的必要性

所谓因地制宜拓展教学空间,实际上是提倡教师对课程的开发。

这一点不难理解。

我国国土面积广大,地区差异也很大,教材不可能穷尽所有地方儿童的生活及其他,也就是,任何版本的教材都很难适应我国的所有地区。

所以,我们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在国家课程之外,增加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其主要意图就是增强课程对地方和学校的适应性,以弥补国家课程不能充分照顾各个地方和不同学校的个别差异性的局限。

对于特别关注学生生活经验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来说,更是如此。

(这里举了两个例子:

)(PPT)

比如,虽然同样是关于家庭生活的学习,虽然绝大多数孩子们都能感受到父母的关爱,但留守儿童的家庭和普通孩子的家庭生活会有不同,他们对生活的感受也会不一样;单亲家庭的孩子也会有不同,所以,需要课堂上,老师需要根据班上学生这些方面的不同做出适当的选择……

再如,同样讲校园生活,城市重点小学和贫困地区的小学,无论在学校规模、硬件设施的配备等方面,都会有很大差异,这样,同样落实生活课标“熟悉学校环境,能利用学校中的卫生保健设施”,老师们需要处理和注意的问题就很不一样,老师们就需要因地制宜地结合本地、本校的情况,对教材进行处理。

老师要充分正视这一点,不要把教材上表现出的地区差异视为自己教学的障碍,反而更应当因地制宜地挖掘本土资源。

因为,在对于国家、地方和学校课程的吸收与转化基础上,教师通过自己的独立开发,融入自己的独特体验和理解,能使教学更具有实效性。

(三)从儿童的道德成长和社会性发展规律看拓展教学时空的重要性

课程标准有这样一句话提出:

课程必须根植于儿童的生活才回对儿童有意义,教学必须与儿童的生活世界相联系,才能真正促进儿童的成长。

这就是说,因地制宜地拓展教学空间,从儿童的认知和成长规律看,就是要实现学习与生活的对接。

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

(PPT)

1.真正地尊重儿童,教学是为了儿童的发展

这就意味着我们的教学是在尊重儿童,是在真正地帮助儿童在生活中发展,是在解决儿童的问题、苦恼,帮助他们成长的需要;意味着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属点都要站在儿童的立场,符合他们成长的需要。

2.有效促进儿童参与学习,乐于体验和探究

只有让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对接起来,学生才能真正卷入到教学活动中,乐于学习,乐于探究,因为教学内容与他们的生活有关。

他们愿意交流和探究。

3.有助于促进学生认知和能力的发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

学生也正是在接触具体的生活实际中,学会发现、思考、判断和理解问题;认识、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并逐渐形成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而这些认知、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是在儿童主动的建构中形成的,不是被灌输而形成的。

所以说,是否能上活一件课,是否能让更多的学生愿意学习,很大程度取决于老师是否因地制宜地结合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思维水平等去组织教学。

(PPT)

专题二:

教学资源——从教科书延伸到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

围绕“如何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地开发教学资源?

”,解读中着重阐述了以下四个方面的知识:

(一)怎样挖掘本土资源?

A.每个地方都有可利用的资源

B.本土资源的有效利用,不仅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师生皆受益,即学生更容易学,理解更深刻;教师更容易教,教学更生动。

总结:

(PPT)

●资源就在我们身边,包括:

地理和人文环境、地域文化、民风民俗、名胜古迹、传说故事、实物、场馆、学校文化、校风、校纪……

●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做生活的有心人。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敏感性和对生活中各种事物的好奇心。

(二)充分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PPT)

挖掘身边的资源并不是一切让学生亲闻亲历,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就是最好的资源。

学生在他们的生活过程中已经积累了经验,但他们的经验自己没有发现,或者是朦胧的。

一个班级中学生的生活经验中往往有着各种层次的发展水平。

比如,换牙。

换牙,实际上是成长的标志,是每个人都必须要经历和体验的。

但鉴于个体差异,换牙的时间和经历也未必都一样。

有的早,有的晚;有的觉得恐慌;有的没什么太大的反应;有的无所谓;有的不知道这时怎么办……

这就需要老师引领学生去挖掘和提升、深化;使学生在课堂上与老师、其他同学的对话互动中获得新的、更丰富和完善的认识、理解,提高能力和激活情感态度价值观。

进一步说,学生这些不同的换牙感受、体验和过程,恰恰为我们提供了因地制宜地帮助他们客观面对一种身体变化现象,从而进一步知道自己的牙齿发展情况,意识到自己目前所处的身体变化状态,知道今后该怎么做的教学内容和空间。

同时,来自不同经验的学生的感受和想法、问题等,也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一个对话交流的平台和契机,在彼此分享、获得共鸣的同时,也可以深入了解换牙的事实、换牙时人的心理,以及如何应对换牙的方法,乃至如何去爱护牙齿。

总之,我们要看到学生的生活经验所蕴藏的教育价值,认识到学生的生活经验本身就是学习的内容。

老师要帮助学生面对和发现自己的经验、资源等,借助他们的经验展开的学习,实际上就是一个学生再学习、再挖掘的思考、领悟、反思的过程;同时这也构成了一个共同分享和交流的平台,让教学变得生动、深刻、多元、丰富。

(三)家长、教师的已有经验本身也是资源。

除了挖掘学生的已在经验,教师和家长的生活经历、生活感受、情感世界等都可能成为可挖掘的资源。

(四)媒体扩大了学生的生活触点,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生活空间。

在媒体的影响下,学生们的生活空间被极大丰富和拓展,即使是在比较偏远的地方,学生们也有更多途径了解外面的世界。

例如,生活课标中有“爱护动植物”的内容要求,在课堂上,我们看到,学生们交流的,就不仅仅是书本上关于动植物的内容,或者自己个人养殖动植物的经历。

他们会自觉地把他们从电视、电影、课外读物等媒体中关于动植物的内容拿到课堂上与大家分享。

老师要做的,一方面是主动接触、学习、运用新媒体资源,来拓宽自己的视野;另一方面,也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为学生营造丰富、良好的媒介环境,选择他们需要的、感兴趣的媒介内容,丰富到我们的课程中来。

经过这些年的探索和实践,很多老师已经能主动地关注社会生活中的重大事件等,因地制宜地拓展教学空间,自觉地对教材资源进行了拓展、丰富和升华。

比如,北京奥运期间、上海世博前后和汶川大地震之后,许多老师能自觉、主动地带领学生开发与相关内容的课程资源,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让学生对这门课程多了一份认识和喜爱。

当然,由于这门课程开设的时间并不长,能够主动这样做的老师并不多,需要大家逐渐增强这样的意识,学习这些老师的做法。

课(堂)外实际上有许多更丰富的,可以挖掘的资源,值得拓展。

专题三教学活动——从课堂走向学生的生活实践(PPT)

1、课内外活动是一个延续的有机整体。

课前、课上、课后,三个时段的活动间有着内在的联系,是一个连续的活动整体,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一个整体流程,教师应把学生课下的活动成果作为目标之一和整个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2、如何有效实现课前、课上、课后,及校内外的有机结合?

⏹A、课前如果需要学生参与某项活动,指导一定要具体。

只给学生提要求而不进行具体指导,效果就会非常不理想。

⏹B、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好学生课前活动成果,做好资源的筛选、梳理、分析、交流,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自己前期活动的价值,及教师对其成果的肯定。

C、教师应把学生课下的活动成果作为目标之一,渗透方法指导。

3、活动设计要从当地条件和学生实际出发,强调实效性,避免华而不实。

⏹课程标准强调“符合国情和地区实际,从本校本班的实际出发。

”这就需要老师们学会思考教材活动设计的核心意图,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和已有条件进行改造,创造性地设计适合本地实际的活动,而不是机械照搬,为活动而活动。

⏹因地制宜地拓展教学空间,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教学活动必须和当地学生的现有条件相符合。

这样,教学才能有操作性和实效性。

4、重视学校、家庭、社会多种教育活动的有机整合。

⏹课程活动应注意与班级活动、学校活动、少先队活动、社区活动、节日庆典活动等结合起来;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促进跨学科的联合学习,不断扩展和深化儿童的经验和体验。

⏹教育内容可以根据该时期本校、本地区乃至全社会重点教育,灵活处理;注意与其他学科及学校班队活动的配合;注意利用家长资源和社区资源。

 

模块六如何实施评价?

我们再来看模块六的内容。

这一模块共有四个专题。

(PPT)

专题一课程标准关于评价的关键理念是什么,哪些要点必须把握?

我们从两个方面来认识和理解:

(PPT)

一、两门课程评价的相同点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激励每个儿童的发展。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

这两个表述虽有所不同,但是含义是一致的,也就是说评价不是区分优劣、不是为了筛选,一方面,评价是为了把握学生学习的真实状况和教师教学方式的适切性、有效性,以便教师改进教学方法,调整教学策略,从而更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

另一方面,通过评价教师不仅能够比较客观地评判每个儿童不同的发展水平和学习状况,更重要的是能够发现每个儿童的个性特点、学习特点、发展优势或进步等。

这一评价的根本目的是新课程所有学科要遵循的。

基于这个目的,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倡导多元、开放、整体的评价观,具体地说,评价要注意以下两点,这两点可以看作评价原则:

1.关注过程。

这是指评价不仅仅重视最后的结果,重视对儿童活动过程的评价,重视儿童在活动过程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以及付出努力的程度。

2.追求多元。

多元评价包含评价主体的多元,评价尺度的多元等,不用一种尺度评价所有儿童;尊重儿童的差异,关注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富有个性的发展和独特的表现;渠道多元,力求根据多方面的信息,评价儿童。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提出的评价原则很多方面与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是一致的。

例如:

面向全体学生,从每个学生的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

这同品德与生活课标所强调的尊重儿童的差异,关注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富有个性的发展是一个意思。

因为新课程就是追求每个孩子的发展,而每个孩子的基础、个性是不一样的,他们的发展目标就必然是不同。

因此,评价也不能单用一个尺度去衡量所有学生,不能认为到达某个标准就算好学生,没有达到就算差学生。

教师更要看到每个学生学习之后是否比学习之前有所进步,也就是说以每个学生原来的基础为参照来一个个学生,是个性化的评价。

只有这样的评价,教师才能根据每个学生的发展状况,确定有针对性的合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此外,品德与社会的评价还要强调三个“统一”:

认知和操行相统一,综合性和简约性相统一,显性表现和隐性品质相统一。

这三个“统一”的评价原则体现了品德与社课程的课程性质。

实践性是本课程的特性之一,也就是说品社课的学习是一个知与行相统一的过程。

评价儿童品德与社会性是否得到发展,不能仅仅关注认知,还要看他的行为能力、考察他在实践中的表现。

综合性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又一特性,这一特性要求教学要多角度、多层面引导学生去理解、认识自我、他人和社会,并以此为基础形成基本的道德品质。

因此,评价也要多角度、多层面地考察学生,同时也要通过设计一些能展现学生综合能力的任务来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

当然,并非所有的评价都是考察学生综合能力的,有些评价也可以是考察学生在某个侧面的表现,所以说综合性和简约性要相统一。

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发展状况有些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外显的表现比如话语、行为、表情等进行判断,还可以通过纸笔测验,把握学生认知情况。

因此,对学生进行品德发展的评价时,学生的言行举止和书面习作等是评价的重要依据,必须加以重视。

(PPT)但有些方面,尤其是情感态度,很难简单地根据某些外显的表现作出判断,更不能进行量化评价。

但这并不是说隐性表现根本无法把握,无法评价,可以通过设计一些任务对学生学习过程、完成任务的过程,用更长时间进行连续的深入的观察和分析,深入到学生心灵深处,考察其品质的真实状况。

例:

用观察记录方法:

教师对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能力进行观察,并做记录。

记录观察具有明显的目的性,生动、具体、直观、可避免在非自然状态下,因受被研究对象人为因素的影响而获得错误的信息,能在自然状态下获得更多的准确的信息。

对于情感、态度这样的隐形表现,不可能象知识目标评价一样能够一次性,经常性地进行,应该有相对较长的周期,评价才可能反映学生的变化及进步情况。

因此,教师既要重视观察学生的显性表现,根据显性表现分析学生的发展程度、发展水平,又要关注不那么外显的、难以测量的隐性品质是否真的如学生所表现出来的那样得到了发展。

如果外在表现和内隐品质不一致,教师则要反思并改进教学方法、策略,促进学生的品质真正得到提高。

二、两门课程的评价有哪些不同点(PPT)

1、在评价内容上品德与社会对学习结果提出要求,而品德与生活则更强调行为习惯的养成。

2、在评价方法中品德与社会提出达成水平评价,不排除纸笔测试,而品德与生活则更加强调形成性评价,比起学习结果,更重视学生的体验过程。

专题二评价有哪些主要功能?

1、评价具有诊断功能与调节功能。

诊断功能是通过了解、发现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状况来体现的;调解功能是通过基于诊断结果所作的反思和改进来体现的。

评价包括对课程实施状况、课程目标的实现情况、对学生学习的质量与水平、成就与需要、存在的问题作出诊断,从而为教师找到教学的症结所在提供线索,为教师选择教学策略、对教学重点和进度进行有针对性和实质性的调整提供依据。

2、评价还有强化与教育功能。

强化功能是通过尊重、鼓励、发展来体现;教育功能通过自省、建议、指导来体现。

品德与生活课、品德与社会课的评价是从学生原有的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强调以鼓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

由于对学生的学习成就进行了鼓励和肯定,对不足提出了改进建议,就使得评价具有了积极的教育意义,强化了学生在课程中所得的各种成就,同时使他们更加明确了自己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由此可见,评价本身也具有教育的功能,有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

⏹评价既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认识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合适、有效,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而且对学生来说也可以重新认识自己、重新理解、加深理解所学内容,注意到被自己忽视的现象和问题。

因此,教师一定要重视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的评价,并把评价作为教学不可分割的一环。

要开发一些可行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手段,使评价的功能得以充分发挥。

专题三评价的主要方式方法是什么?

品德与生活课程以质性评价为主,量化评价为辅,课标列出了五个评价方法:

观察、访谈、问卷、成长资料袋评价、作品分析(PPT)。

品德与社会课程倡导采用多主体、开放性的评价,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和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

品德与社会课标也提出五个评价方法:

观察记录、描述性评语、达成水平评价、作品评价、学生自评与互评(PPT)。

总的来说,两者都以表现性评价为重,也就是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然流露的行为表现以及学习过程中的各种作品。

品社也不排除传统纸笔测验,但反对考查死记硬背的知识或刻意追求难度。

十年来,许多学校都尝试过这些评价方法,比如,成长资料袋评价,又称作档案袋评价,曾流行一时。

不过,好像现在去学校看,老师用的最多的方法还是纸笔测验和学生作品评价。

其他方法,老师们因为觉得繁琐、花时间,往往做一段时间,就放弃了。

不同方式的评价在实践中会遇到哪些问题,如何解决呢?

专题四实施评价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及案例分析

一、评价实践中的误区和问题

⏹1、评价实施忽略过程的真实积累,以一次考试,一次表现定结论,以偏概全,以点概面。

缺乏真实性和公平,公正。

⏹2、评价实施以书面纸笔考试评价代替对学生的综合评价,以道德认知代替道德行为,忽视知行统一。

例:

现在一些地区开始进行品德与社会学科的考试,以纸笔考试为主,以学生卷面成绩为评价,这样的纸笔考试成绩以优、良、中、差呈现,但是家长就误认为差的就是品德差,优的就是品德好,家长为此找学校要说法。

这样的品德评价应该说是片面的。

3、评价结果不能及时反馈学生,不能对结果做出合理解释。

评价不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建立和自我反思。

一般而言,我们在纸笔考试后,都能够及时反馈给学生他们的成绩。

但是,在使用其他方式进行评价时,就容易疏于反馈。

这样,常常是评价的时效性不足。

学生得不到教师的及时指导,等以后再补,要么从头再来,要么学生对此根本失去兴趣。

4、用评价结果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甚至筛选。

5、评价主体单一、评价尺度统一,忽略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特殊性。

二、“走出误区,解决评价难题”的案例举例

评价实践存在一些客观困难,但是学校教师学区教师们可以联合起来,共同研发两样东西:

学生作业、各单元、课题的评价指标。

新课改以来,很多地方都先后制定了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实施与评价指南,品德与生活学生档案袋评价,品德与社会学生学习活动记录册、学生作业册等,这些为评价新理念的推行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下面来介绍一下学生作业的设计:

1新学期,你好2春天来了3我要上二年级了4我爱我的班集体5我们的动物朋友6奇妙的光7画画我们的学校8假如我是商店经理9走进美丽的家乡10四大发明11我家的历史12和平的愿望13地球真美丽

上述评价案例有以下几个特点:

1、不同的主题和学习内容,设计了不同形式的作业题。

2、有些主题设计了考查不同能力水平的作业,有的需要学生进行一番思考和分析才能完成,有的需要学生去做一做、观察观察才能写出来,有的当场可以完成,有的需要一段时间完成。

而且大部分作业的都比较具体,不抽象,将要求做细化,这就容易让学生去完成,能反映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也能让学生有个性化的表现。

可以让学生这种评价的结果可以为教师开展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因此可以说大部分比较好地体现了品生、品德两门课程的理念。

⏹“我们的动物朋友”是一个长期任务型的作业,可以反映学生在饲养小动物的一段较长的时间内,做了什么,是否积极地在做,情绪情感有什么变化,饲养的方法是否在反思,在改进。

像这类作业和学习过程融为一体,学生逐步地、自然地完成这个作业,做这份作业不会让他们感到是为了给老师做评价,而是一份必要的饲养记录。

这种任务型作业可以让教师把握学生自然、真实的发展状况。

希望老师们能开发更多这样的任务型作业。

“假如我是商店经理”,既可以考查学生对商业工作者的劳动特点、他们的辛劳和智慧是否了解(认知),也可以考查学生多角度考查事物的能力,还能让学生通过换位思考,进一步体会商业工作者的辛苦和智慧,知道他们非常不容易,潜移默化地对促动学生对商业工作者的敬意。

⏹这些评价内容和方法主要还是通过书面的回答问题来进行,还难以比较准确考察学生隐性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这是将来我们要重点突破的难题。

希望老师们能一同来研究和开发隐性品质的评价方法和手段。

以上解读,不当之处请刘主任和各位老师提出批评和纠正。

谢谢大家!

2012年9月14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韩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