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一.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335233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3.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一.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一.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一.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一.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一.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一.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一.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一.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一.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一.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一.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一.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一.docx

《高一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一.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一.docx

高一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一

西安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月考

试卷

高一语文

说明:

本试卷分第

卷(选择题)和第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请将各题答案用黑水中性笔写在答题卡上,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卷(选择题共30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12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百舸(gě)寥廓(guō)长篙(gāo)漫溯(shuò)

B.叱(chì)骂冰屑(xiāo)青荇(xīng)火钵(bō)

C.拜谒(yè)团箕(qí)刀俎(zǔ)氾(fán)南

D.卮(zhī)酒杯杓(sháo)彘(zhì)肩忤视(wǔ)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慷慨屏息碳灰风华正茂B.簇新典押斑阑激浊扬清

C.户籍玉抉啖之目眦尽裂D.参乘戮力犒劳秋毫无犯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昨晚,新落成的大明宫遗址公园灯火阑珊,一片辉煌。

B.随着两个儿子的出世,家庭状况更是捉襟见肘,她不得不去打工赚钱补贴家用。

C.党员干部既要敢于解放思想,更要埋头实干,努力当善于解决难题、打开

局面的实干家,而不要当侃侃而谈、光说不干的“指挥家”。

D.王蒙的新著《青狐》的确是一部优秀小说,我读着读着,经常被小说中精彩的情节和精到的描写感动,时不时地拍案而起,击节叫好。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自从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一号”成功发射,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把卫星送上天的国家以来,我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巨大的突破。

B.在《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中,诗人艾青倾吐了对大堰河无比真挚的爱,这种爱是与黑暗社会的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C.国务院近日发布盐业体制改革方案,提出不再核准新增食盐定点生产批发企业,取消食盐批发企业只能在指定范围内销售,允许他们开展跨区域经营。

D.外国媒体纷纷赋予奥巴马“金融危机终结者”的名号,学界用“罗斯福新政”比拟一个新时代的到来,欧美股市也在其后全线上涨。

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A)

地域诗歌的写作,在现代汉语诗歌中并不少见。

,。

,,。

而新世纪的地狱诗歌之所以可贵,就在于改变了地域写作的主观视野,努力呈现地域特征与精神气象的一致性。

成为他写作与阅读最主要的背景

独特的地域经验和它的灵魂、气质反而被固定的抒情观点遮蔽了

但以往大多数的地域诗歌,呈现的不过是对故土的主观情感

地域往往是诗人出生和成长的地方,山川河流,风俗人情,都给诗人留下永恒的记忆

因为这是世人最熟悉、最称心的经验空间

而不是独立的地域经验本身的诗意

A.

B.

C.

D.

6、下列各句中,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以长短分,有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三种。

词的一段叫阕,也叫片。

B.“沁园春”是词牌名,它规定了一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

“长沙”是题目,它揭示了词的内容。

C.《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国别体著作,《战国策》是编年体著作。

D.戴望舒,中国新诗发展中“现代派”的代表诗人,因“雨巷”获“雨巷诗人”的称号;徐志摩,新月派代表诗人,他的诗歌实践了诗歌创作的“三美”理论。

二、现代诗阅读(共6分,每题2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7~9题。

也许

——葬歌

闻一多

也许你真是哭得太累,

也许,也许你要睡一睡,

那么叫夜鹰不要咳嗽,

蛙不要号,蝙蝠不要飞。

不许阳光①你的眼帘,

不许清风②上你的眉。

无论谁都不能惊醒你,

撑一③松阴庇护你睡。

也许你听这蚯蚓翻泥,

听这小草的根须吸水,

也许你听这般的音乐,

比那咒骂的人声更美。

那么你先把眼皮闭紧,

我就让你睡,我让你睡。

我把黄土轻轻盖住你,

我叫纸钱缓缓的飞。

7.依次填人诗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照飘树B.弄吹片C.拨刷伞D.射掠团

8.这首诗是作者为长女立瑛三岁时夭折而作。

表达的思想感情最贴切的一项是()

A.表达父亲对死去的女儿无比疼爱的怜惜,内心极度哀伤的感情。

B.通过对女儿的哀悼,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社会“咒骂的人声”强烈的不满。

C.表现父亲为死去的女儿衷心祈祷,希望她能在地下安息。

D.通过对女儿的哀悼,表达了诗人希望过一种安宁平静生活的强烈愿望。

9.这首诗中写出了夜鹰、蝙蝠、阳光、清风、松阴、蚯蚓、小草、黄土、纸钱等事物及有关的动作或声音,这样写的目的是()

A.通过具体形象,象征社会的环境。

B.通过具体形象,进行生动的比拟。

C.通过具体形象,烘托真实的意境。

D.通过具体形象,展开丰富的想象。

三、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段落,完成10--12题(6分)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

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

“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越国以鄙远越国:

国名B.唯君图之图:

考虑

C.不知知通智D.吾其还也

其:

表示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

11.下面“之”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臣之壮也,犹不如人B.夫晋,何厌之有

C.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D.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12.“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一句的译文,无误的一项是()

A.允许给您焦、瑕二城,可是您早上渡河回国,晚间他就构筑防御工事与您对抗。

B.允许给您焦、瑕二城,可是当他渡过河以后,晚间他就构筑防御工事与您对抗。

C.答应给您焦、瑕二城,可是您早上渡河回国,晚间他就构筑防御工事与您对抗

D.答应给您焦、瑕二城,可是当他渡过河以后,晚间他就构筑防御工事与您对抗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段落,完成13--14题(4分)

重耳之亡(节选)

《左传》

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晋人伐诸蒲城。

蒲城人欲战,重耳不可,曰:

“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于是乎得人;有人而校,罪莫大焉。

吾其奔也!

”遂奔狄。

从者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

过卫,卫文公不礼焉。

出于五鹿,乞食于野人,野人与之块。

公子怒,欲鞭之。

子犯曰:

“天赐也。

”稽首,受而载之。

及齐,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乘。

公子安之。

从者以为不可,将行,谋于桑下。

蚕妾在其上,以告姜氏。

姜氏杀之,而谓公子曰:

“子有四方之志,其闻之者,吾杀之矣!

”公子曰:

“无之。

”姜日:

“行也,怀与安,实败名!

”公子不可。

姜与子犯谋,醉而遣之。

醒,以戈逐子犯。

及曹,曹共公闻其骈胁,欲观其裸。

浴,薄而观之。

僖负羁之妻日:

“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若以相,夫子必反其国;反其国,必得志于诸侯;得志于诸侯而诛无礼,曹其首也。

子盍蚤自贰焉?

”乃馈盘飧,寘璧焉。

公子受飧反璧。

及楚,楚子飨之,曰:

“公子若返晋国,则何以报不谷?

”对曰:

“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

其何以报君?

”曰:

‘‘虽然,何以报我?

”对日:

“若以君之灵,得返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右属橐犍,以与君周旋。

”子玉请杀之。

楚子曰:

‘‘晋公子广而俭,文而有礼;其从者肃而宽,忠而能力。

晋侯无亲,外内恶之。

吾闻姬姓,唐叔之后,其后衰者也。

其将由晋公子乎?

天将兴之,谁能废之?

违天,必有大咎。

”乃送诸秦。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保:

依仗,依靠B.卫文公不礼焉礼:

以礼相待

C.子盍蚤自贰焉?

”盍:

为什么D.其辟君三舍辟:

同“避”

14.下列各组句子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吾其奔也吾其还也B.晋人伐诸蒲城乃送诸秦

C.虽然,何以报我?

焉用亡郑以陪邻D.吾闻姬姓,唐叔之后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子重耳,在遭受迫害的时候,逃到蒲城,晋国人攻打蒲城,重耳积极应战,失败后逃到狄。

B.重耳出奔,不违君命;答应与楚成王交战,退避三舍。

这些行为表现了重耳具有忠孝、仁义的品性,这也是狐偃、赵衰等人追随他的原因之一。

C.齐国姜氏杀了偷听到谋划的女奴,并与子犯合谋使公子离开齐国;曹国僖负羁之妻有识人之明,劝丈夫私下里结交晋公子,这两个女子都是奇女子。

D.楚国的大臣子玉具慧眼且有远略,主张杀重耳以绝后患。

卷(非选择题共70分)

四、古诗文阅读(22分)

16、请把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及齐,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乘。

公子安之。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公子若返晋国,则何以报不谷?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其二)王勃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1)这首诗描写了哪些自然景物?

(3分)

(2)你认为这首诗最后一句“江山此夜寒”中哪个字用得最好,请作简要分析。

(3分)

18、名句默写(10分,每空1分)

(1)鹰击长空,,。

怅寥廓,,。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我希望逢着。

(戴望舒《雨巷》)

(3)?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徐志摩《再别康桥》)

(4)但我不能放歌,;,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徐志摩《再别康桥》)

五、阅读鉴赏(8分)

沙扬娜拉

——赠日本女郎

徐志摩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

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19、“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一句中,“蜜甜”和“忧愁”是否矛盾?

请谈谈你的理解。

(4)

20、最后,诗人用“沙扬娜拉”(日语,意为“再见”)作结,有何作用?

(4分)

六、写作(4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写一篇记叙文,记你生活中熟悉的一个人,写作应达到以下要求:

1、要凸显人物个性,彰显人性光辉。

2、通过多种手法表现人物个性,如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细节描写等正面描写的手法;再如反衬、对比等侧面描写手法。

3、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4、记叙文体清晰明确。

西安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月考

试卷

高一语文(教师版)

命题人:

李晓冬审题人:

李晓冬

说明:

本试卷分第

卷(选择题)和第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请将各题答案用黑水中性笔写在答题卡上,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卷(选择题共30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12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D)

A.百舸(gě)寥廓(guō)长篙(gāo)漫溯(shuò)

B.叱(chì)骂冰屑(xiāo)青荇(xīng)火钵(bō)

C.拜谒(yè)团箕(qí)刀俎(zǔ)氾(fán)南

D.卮(zhī)酒杯杓(sháo)彘(zhì)肩

忤视(wǔ)

【解析】红色字体为错误字音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D)

A.慷慨屏息碳灰风华正茂B.簇新典押斑阑激浊扬清

C.户籍玉抉啖之目眦尽裂D.参乘戮力犒劳秋毫无犯

【解析】红色字体为错误字形,应为“炭灰、斑斓、玉玦”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B)

A.昨晚,新落成的大明宫遗址公园灯火阑珊,一片辉煌。

B.随着两个儿子的出世,家庭状况更是捉襟见肘,她不得不去打工赚钱补贴家用。

C.党员干部既要敢于解放思想,更要埋头实干,努力当善于解决难题、打开局面的实干家,而不要当侃侃而谈、光说不干的“指挥家”。

D.王蒙的新著《青狐》的确是一部优秀小说,我读着读着,经常被小说中精彩的情节和精到的描写感动,时不时地拍案而起,击节叫好。

【解析】A项,“灯火阑珊”使用不合句意,阑珊为将尽之意。

C项“侃侃而谈”指理直气壮、不慌不忙地讲话,褒贬误用。

D项“拍案而起”形容极度愤怒,起而抗争。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D)

A.自从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一号”成功发射,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把卫星送上天的国家以来,我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巨大的突破。

B.在《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中,诗人艾青倾吐了对大堰河无比真挚的爱,这种爱是与黑暗社会的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C.国务院近日发布盐业体制改革方案,提出不再核准新增食盐定点生产批发企业,取消食盐批发企业只能在指定范围内销售,允许他们开展跨区域经营。

D.外国媒体纷纷赋予奥巴马“金融危机终结者”的名号,学界用“罗斯福新政”比拟一个新时代的到来,欧美股市也在其后全线上涨。

【解析】A项,语序不当。

应把“自从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改为“自从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

B项在“与”后缺少介词“对”。

C项成分残缺,

应在句末加上“的要求”。

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A)

地域诗歌的写作,在现代汉语诗歌中并不少见。

,。

,,。

而新世纪的地狱诗歌之所以可贵,就在于改变了地域写作的主观视野,努力呈现地域特征与精神气象的一致性。

成为他写作与阅读最主要的背景

独特的地域经验和它的灵魂、气质反而被固定的抒情观点遮蔽了

但以往大多数的地域诗歌,呈现的不过是对故土的主观情感

地域往往是诗人出生和成长的地方,山川河流,风俗人情,都给诗人留下永恒的记忆

因为这是世人最熟悉、最称心的经验空间

而不是独立的地域经验本身的诗意

A.

B.

C.

D.

6、下列各句中,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C)

A.词以长短分,有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三种。

词的一段叫阕,也叫片。

B.“沁园春”是词牌名,它规定了一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

“长沙”是题目,它揭示了词的内容。

C.《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国别体著作,《战国策》是编年体著作。

D.戴望舒,中国新诗发展中“现代派”的代表诗人,因“雨巷”获“雨巷诗人”的称号;徐志摩,新月派代表诗人,他的诗歌实践了诗歌创作的“三美”理论。

【解析】C项《左传》是编年体,《战国策》是国别体。

二、现代诗阅读(共6分,每题2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7~9题。

也许

——葬歌

闻一多

也许你真是哭得太累,

也许,也许你要睡一睡,

那么叫夜鹰不要咳嗽,

蛙不要号,蝙蝠不要飞。

不许阳光①你的眼帘,

不许清风②上你的眉。

无论谁都不能惊醒你,

撑一③松阴庇护你睡。

也许你听这蚯蚓翻泥,

听这小草的根须吸水,

也许你听这般的音乐,

比那咒骂的人声更美。

那么你先把眼皮闭紧,

我就让你睡,我让你睡。

我把黄土轻轻盖住你,

我叫纸钱缓缓的飞。

7.依次填人诗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C)

A.照飘树B.弄吹片C.拨刷伞D.射掠团

【解析】细品全诗,可知①处,主语是“阳光”,宾语是“眼帘”,“弄”字显然不当,据下文“无论谁都不能惊醒你”可知①②处用的是拟人法,“照”和“射”都不能产生拟人作用,所以①处应选“拨”。

“飘”“吹”“掠”也不能产生拟人作用,所以②处选“研”。

③处,“团”字与“松阴”搭配不",“树”和“片”与“撑”字搭配不当。

只有“伞”字,

既能与“撑”搭配,又能与“庇护”搭配

8.这首诗是作者为长女立瑛三岁时夭折而作。

表达的思想感情最贴切的一项是(A)

A.表达父亲对死去的女儿无比疼爱的怜惜,内心极度哀伤的感情。

B.通过对女

儿的哀悼,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社会“咒骂的人声”强烈的不满。

C.表现父亲为死去的女儿衷心祈祷,希望她能在地下安息。

D.通过对女儿的哀悼,表达了诗人希望过一种安宁平静生活的强烈愿望。

【解析】(题干中已有提示:

这首诗是作者为长女立瑛三岁时夭折而作。

既为亡女而作,抒发的就一定是哀痛之情)

9.这首诗中写出了夜鹰、蝙蝠、阳光、清风、松阴、蚯蚓、小草、黄土、纸钱等事物及有关的动作或声音,这样写的目的是(C)

A.通过具体形象,象征社会的环境。

B.通过具体形象,进行生动的比拟。

C.通过具体形象,烘托真实的意境。

D.通过具体形象,展开丰富的想象。

【解析】A项以偏概全;8项也不当,并非这些事物都用了比拟;D项“展开丰富的想象”与主旨不符;C项与悼念亡女相联系,是正确的)

三、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段落,完成10--12题(6分)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

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

“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A.越国以鄙远越国:

国名B.唯君图之图:

考虑

C.不知知通智D.吾其还也其:

表示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

【解析】越国:

越过晋国

11.下面“之”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B)

A.臣之壮也,犹不如人B.夫晋,何厌之有

C.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D.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解析】只有B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其余为取独

12.“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一句的译文,无误的一项是(C)

A.允许给您焦、瑕二城,可是您早上渡河回国,晚间他就构筑防御工事与您对抗。

B.允许给您焦、瑕二城,可是当他渡过河以后,晚间他就构筑防御工事与您对抗。

C.答应给您焦、瑕二城,可是您早上渡河回国,晚间他就构筑防御工事与您对抗。

D.答应给您焦、瑕二城,可是当他渡过河以后,晚间他就构筑防御工事与您对抗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段落,完成13--14题(4分)

重耳之亡(节选)

《左传》

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晋人伐诸蒲城。

蒲城人欲战,重耳不可,曰:

“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于是乎得人;有人而校,罪莫大焉。

吾其奔也!

”遂奔狄。

从者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

过卫,卫文公不礼焉。

出于五鹿,乞食于野人,野人与之块。

公子怒,欲鞭之。

子犯日:

“天赐也。

”稽首,受而载之。

及齐,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乘。

公子安之。

从者以为不可,将行,谋于桑下。

蚕妾在其上,以告姜氏。

姜氏杀之,而谓公子曰:

“子有四方之志,其闻之者,吾杀之矣!

”公子曰:

“无之。

”姜日:

“行也,怀与安,实败名!

”公子不可。

姜与子犯谋,醉而遣之。

醒,以戈逐子犯。

及曹,曹共公闻其骈胁,欲观其裸。

浴,薄而观之。

僖负羁之妻日:

“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若以相,夫子必反其国;反其国,必得志于诸侯;得志于诸侯而诛无礼,曹其首也。

子盍蚤自贰焉?

”乃馈盘飧,寘璧焉。

公子受飧反璧。

及楚,楚子飨之,日:

“公子若返晋国,则何以报不谷?

”对日:

“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

其何以报君?

,,日:

‘‘虽然,何以报我?

”对日:

“若以君之灵,得返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右属橐犍,以与君周旋。

”子玉请杀之。

楚子曰:

‘‘晋公子广而俭,文而有礼;其从者肃而宽,忠而能力。

晋侯无亲,外内恶之。

吾闻姬姓,唐叔之后,其后衰者也。

其将由晋公子乎?

天将兴之,谁能废之?

违天,必有大咎。

”乃送诸秦。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

A.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保:

依仗,依靠

B.卫文公不礼焉礼:

以礼相待

C.子盍蚤自

贰焉?

”盍:

为什么

D.其辟君三舍辟:

同“避”

【解析】盍:

何不的兼词用法

14.下列各组句子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C)

A.吾其奔也吾其还也B.晋人伐诸蒲城乃送诸秦

C.虽然,何以报我?

焉用亡郑以陪邻D.吾闻姬姓,唐叔之后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解析】A其都为婉商语气,还是;B诸都为兼词之于;C第一个以是介词用、拿;第二个以是目的关系连词来;D之都为结构助词的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A.公子重耳,在遭受迫害的时候,逃到蒲城,晋国人攻打蒲城,重耳积极应战,失败后逃到狄。

B.重耳出奔,不违君命;答应与楚成王交战,退避三舍。

这些行为表现了重耳具有忠孝、仁义的品性,这也是狐偃、赵衰等人追随他的原因之一。

C.齐国姜氏杀了偷听到谋划的女奴,并与子犯合谋使公子离开齐国;曹国僖负羁之妻有识人之明,劝丈夫私下里结交晋公子,这两个女子都是奇女子。

D.楚国的大臣子玉具慧眼且有远略,主张杀重耳以绝后患。

【解析】重耳并未积极应战

晋国的公子重耳遭受危难的时候,晋国军队到蒲城去讨伐他。

 蒲城人打算抵抗,重耳不同意,说:

“我依靠君父的命令享有养生的俸禄,得到所属百性的拥护。

有了百姓拥护就同君父较量起来, 没有比这更大的罪过了。

我还是逃走吧!

”于是重耳逃到了狄国。

 同他一块儿出

逃的人有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和司空季子。

 

重耳经过卫国,卫文公子不依礼待他。

重耳走到五鹿,向乡下人讨饭吃,乡下人给了他一块泥土。

重耳大怒,想用鞭子抽他。

狐偃说:

“这是上天的恩赐。

重耳叩头表示感谢,把泥块接过来放到了车上。

重耳到了齐国,

齐桓公给他娶了个妻子,还给了他八十匹马。

重耳对这种生活很满足,但随行的人认为不应这样呆下去,想去别的地方,便在桑树下商量这件事。

有个养蚕的女奴正在桑树上,回去把听到的话报告了重耳的妻子姜氏。

姜氏把女奴杀了,对重耳说:

“你有远行四方的打算吧,偷听到这件事的人,我已经把她杀了。

”重耳说:

“没有这回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