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歌鉴赏方法汇总.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336808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1.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诗歌鉴赏方法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现代诗歌鉴赏方法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现代诗歌鉴赏方法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现代诗歌鉴赏方法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现代诗歌鉴赏方法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现代诗歌鉴赏方法汇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现代诗歌鉴赏方法汇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现代诗歌鉴赏方法汇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现代诗歌鉴赏方法汇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现代诗歌鉴赏方法汇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现代诗歌鉴赏方法汇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现代诗歌鉴赏方法汇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现代诗歌鉴赏方法汇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现代诗歌鉴赏方法汇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现代诗歌鉴赏方法汇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现代诗歌鉴赏方法汇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现代诗歌鉴赏方法汇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诗歌鉴赏方法汇总.docx

《现代诗歌鉴赏方法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诗歌鉴赏方法汇总.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现代诗歌鉴赏方法汇总.docx

现代诗歌鉴赏方法汇总

现代诗歌赏析法

  

一、初读,了解诗的容 

  1、了解题目背景 

  首先我让同学注意题目。

诗歌的题目就像全文的窗口一样,透过题目能知道诗人所写的 

  容物,题目是切入点。

古诗的题目往往能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 象炯的《从军行》,题目交代了事件背景,杜甫的《春夜喜雨》既交待了时间节令,又表明了事情、情感,让我们未读诗句就已经明白了诗歌的情感主旨——喜悦。

  

  其次看“注释”。

试卷中的短短一二句注释,却是给你的暗示。

有时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容;有时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意境。

有时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

所以,我们一定要仔细研读注释!

 

  2、初步感受作者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首先是不同式反复诵读。

在抑扬顿挫、富有感情的诵读中,诗的韵味、诗的意境、诗的情感被深刻地品味出。

读之同时,还要求学生展开想象。

想象是引发情感的桥梁,在想象中还原诗歌给我们描绘出的形象画面,在感悟中体味作者的诗情。

然后我让学生用散文化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大意,通过对字词句的解释来初步感受作者在这首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因为诗词是语言的艺术,当然要弄懂了语言才能欣赏到艺术。

 

  二、细读,分析作者是如写的,主要从表达技巧上鉴赏 

  1、寻找意象,体味意境。

 

  意象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或说是指经作者运思而成寓意深刻的 

客观物象)。

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正是作者主观感情的流露,因此,鉴赏诗歌时,抓住意象并反复揣摩、体味意象,是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从而顺利进入诗歌意境的关键。

意象对于意境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想象是文学的主要表现手段之一。

其实,无论写诗也好,写其他的题材的文学作品也罢,都是离不开想象的。

对于诗歌来讲,想象无疑是诗歌的特色之一,也是诗人写诗最重要的道具之一。

冕老师说:

“文学的欣赏活动,凭借语言这种无所不在的符号来进行,从符号再返回丰富的世界中来,这是一种再创造。

诗歌的欣赏活动更是一种确切意义上的再创造。

再创造的主要式是想象活动。

”实际上,就是通过想象去把握诗歌的意象,并且丰富地再现诗人创造的形象。

  如艾青的《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我们在读这首诗的时候就应该从这些问题入手:

诗中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含义?

诗歌表达的主旨是什么?

为什么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

这些问题的解决,离不开想象,离不开诗歌语言环境。

  《我爱这土地》写了鸟、土地、河流、风、黎明等意象。

核心是鸟,借此表达作者对热爱受苦受难的祖国和人民主旨。

从诗中“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从修饰语可以看出,大地遭受着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这些结论的得出,无不是通过想象,依据诗歌本身的语境解读出来的。

读者进入诗歌的意境总是从感受意象开始的。

  2、分析写作手法,体味表达技巧。

 

  诗歌贵形象思维,且讲究含蓄。

当诗人描绘什么事物时,他的目的往往不在于说这事物怎样,而在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写景则是借景抒情,咏物则是借物言志。

而这些形象也好,情感也好,无不依赖于诗 歌语言的表述,如果我们能借助这一作诗技巧,抓住这些关键性的诗句,那么我们就能拨开迷雾,透过现象,把握全诗的主旨。

感悟诗歌文字表达的技巧,了解借景抒情、象征、拟人等诗歌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抒情小诗篇幅短小,涵丰富,鉴赏时要从诗歌表达的特点出发。

诗歌语言的精炼、含蓄,诗意的跳跃与哲理性,象征、比喻、铺排的运用,结构与用语的独特等,要靠我们不断地去进行赏读训练。

 3.抓住关键词语,感悟形象所蕴含的深层意义。

诗歌往往借形象与形象的组合来传情表意。

阅读时,先要辨别诗中所绘形象,再抓住关键词语,细细玩味,挖掘形象的在意蕴。

如《夜》一诗通过对静谧、美丽的夜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抒发了作者安适、宁静的心境。

 

现代诗歌鉴赏

现代诗歌的主流是新诗,也包括现代人写的旧体诗(包括诗词曲).新诗是"五四"新文学运动的产儿,反映新生活,表现新的思想感情.新诗形式上采用白话,打破了旧体诗的格律的束缚,创造出不少样式,总的说来,一种讲究格律,谓之格律诗,一种比较自由,即自由诗.

自由诗形式自由,诗行可长可短,行数可多可少,可以押韵也可不押韵,可用标点也可不用标点;格律诗在格律面比较讲究,但不是像旧诗那样有固定的格式,大体说来,诗行要求有比较整齐和谐的节拍,双数诗行的末一字要求押大致相同的韵;有的诗不分节,有的诗分为若干节,分节的诗,各节的行数要大致相等.

诗歌的艺术概括力最强,鉴赏时,要从诗歌凝练含蓄的语言入手,进而把握关键词句的深层含义,品味诗歌所抒发的情感,分析其多种艺术手段,把握并深刻理解作品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感受诗歌的优美意境.

具体说来,现代诗歌的鉴赏主要从以下几面入手:

(一)诗歌的语言

语言是一切文学作品的基本材料,诗歌尤其讲究语言的运用,其艺术形象的塑造,意境的营造以及情感的传达,都要借助语言.由于体裁的特点,诗歌的语言要求能用最简洁的词句来传达尽可能丰富的容,这就形成诗歌语言凝练,含蓄,跳跃性强的特点.相对来说,新诗采用白话文写作,较少用典,从字面上较旧体诗容易把握,但要能正确评价一首诗,还是要反复朗诵,尽力揣摩,抓住饱含作者深情的词语来仔细品味其深层含义.

(二)诗歌的形象

诗歌是通过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的.鉴赏诗歌必须准确把握诗歌中的艺术形象.有些诗,通篇描绘具体鲜明的形象,借形象来抒发感情;有些诗,虽没有描绘具体形象,但能唤起读者想象,在想象中形成具体形象;也有些诗,既描绘了具体形象,也抒发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尽管诗歌刻画形象的式有所不同,但鉴赏诗歌都必须把握诗歌描绘的形象.

要把握诗歌的形象,就要抓住形象的特征.有些诗歌描绘的形象较多,我们应该对众多的单个形象进行组合加以想象,构成整体形象;有些诗歌描绘的形象并非实指,而是有比喻或象征的涵,把握这类作品的形象就不能从字面上理解而应结合时代背景,作者遭遇等,通过想象,联想来挖掘形象的涵.总之,理解诗歌的形象应立足于深层理解和整体把握,不能望文生义,浮于表面.

诗歌塑造形象的手法很多,可以对形象直接描写,也可以间接描写;可以是白描,也可以是浓墨重彩;可以铺垫,衬托也可借助想象,联想塑造形象.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歌所抒发的感情.

(三)诗歌的情感

诗歌是抒情言志的文体,鉴赏时,须深切体会诗歌的感情涵.可以通过诗歌的形象,意境中把握它所要暗示和启迪读者的东西来体会作者的情感.

一些诗歌的思想情感是通过诗歌形象的比喻,象征意义来体现的.理解这类诗歌的思想感情,首先要准确把握形象的涵,进而展开联想和想象加深对感情的理解,要避免形象把握上的实指性.

诗歌是一定时代生活的反映,理解诗歌的感情不能忽略时代的特征.同一题材的作品,由于诗人的理想志趣,生活经历,所处时代不同,会表现出不同的思想感情.

理解诗歌的感情还要顾及诗歌的体裁,风格,流派等因素.现实主义诗歌和浪漫主义诗歌在感情表达上就有区别,豪放派词和婉约派词表达的思想感情也有不同.

诗人抒发感情的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直抒胸臆,可以借景或借物抒情.多诗歌是情景交融,寓情于景.

(四)诗歌的艺术特色

艺术特色主要是抒情手段,用典,构思和表现手法.在诗歌鉴赏中,要能掌握诗歌常用的表达手段与艺术技巧,如拟人,比喻,借代,夸,对比,象征,以动写静,小中见大,虚实结合,衬托,托物言志等.

诗歌欣赏是一种艺术的认知活动。

读者要借助诗歌的语言为媒介,把握艺术形象,感受作品蕴含的思想感情,产生思想感情上的共鸣。

(二)诗歌欣赏一般从以下几面进行:

一、捕捉诗歌深邃的意境美。

意境被称为诗歌创作的最高境界。

欣赏诗歌时,要善于借助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捕捉到诗的意境(即作者的主观感受和客观世界的融合),也就是将诗的语言化为生动具体的画面,进而唤起自己的情感。

  二、品味诗歌含蓄之美。

钟书先生曾说过:

“理之在诗,如水中盐,蜜中花,体匿性存,无痕有味”。

诗歌讲究的是曲折回环,不能把想说的全部说出来,而是借助于意象表现出来,给人以回味,这给人以回味无穷的正是其含蓄的涵,也是我们需用心体会的地。

三、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郭沫若说:

“节奏之于诗是它的外形……没有节奏的便不是诗。

”因此,欣赏诗时要善于通过反复吟诵等手段,很好地感受诗的音韵之美,领略其节奏之感。

古诗的节奏很有规律,一般说来,五言诗每句三顿。

体会诗歌的意境美、含蓄美和音韵美,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

(三)现代诗歌欣赏

首先:

应该先理解其表达的意思。

其次:

斟酌其用词及句法构成。

再次:

考虑“平仄”的分配是否合理,是否顺口或是通顺。

最后:

以自己的观点及认知,综合自己对诗歌的理解,领会及具体章法;逐一点评。

针对第三及第四点个人意见讲解如下:

如考虑“平仄”,先总体考虑其整首诗歌是否蹩脚,是否读起来不顺畅,那么肯定是其用词或是句子构成间存在矛盾之处。

然后再逐句进行斟酌,推敲具体是哪里存在问题。

注:

一首好的诗歌,不仅是给人一种美丽的氛围和意境,更是读起来都让身心愉悦,与心深处产生共鸣效应,给读者以新的视角及态度。

(四)如鉴赏现代诗

诗歌是一种最集中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现代诗则反映了现代生活和现代人的思想情感,包括了“五四”时期始创和发展起来的新诗和现代人写的旧体诗。

阅读大量的现代优秀诗篇,对于提高我们的文化修养和文学鉴赏水平大有裨益。

那么,如鉴赏现代诗呢?

一要知人论世。

读懂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作家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

可以说,每一首诗的产生都是有背景的,都有一个契机激发诗人创作的灵感。

如《大堰河,我的保姆》(见《语文读本》),是艾青1933年因为一次被捕,一场大雪,想起了身世凄凉的大堰河,从而引起对她的怀念,一口气写下了这首自传体抒情诗。

了解这一背景对理解整个诗的容是大有帮助的。

当然并非所有的诗歌都要了解其创作背景,主要还是从诗歌本身容出发,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二要把握形象。

现代诗是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阅读、鉴赏诗歌就要通过认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这种形象,感受诗中的意境,从而体会诗人的情感。

如志摩的《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象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沙扬娜拉!

”抓住诗的开头这两个令人难忘的形象很重要:

“低头的温柔”与“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实际上是以构思精巧的比喻,描摹了少女的娇羞之态。

我们读到这样的艺术形象,就感到一股朦胧的美感沁人心脾,仿佛吸进了水仙花的香气一般。

接着诗中写一遍又一遍互道珍重,那萍水相逢、执手相看的朦胧情意,被诗人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

让读者与作者身同感受那悠悠离愁和那千种风情。

我们抓准了诗中的形象,也就能从整体上把握了作者的情感或诗歌的主旨。

三要理解情感。

感情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诗人的思想感情,或喜悦,或忧伤,或愤怒,或悲哀……无一不浸透在诗的字里行间。

只有很好地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和基调,才能准确理解诗歌的主旨。

在阅读中我们可以从诗歌的形象、意境中把握它所要暗示和启迪读者的东西来体会作者的情感。

如99年高考阅读鉴赏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该诗塑造的“一只鸟”的形象,使人体味到诗人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也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准确理解诗歌的情感,也就能正确把握诗歌的主题了。

四要品味语言。

诗人十分重视锤炼语言,使诗歌表现出形象、凝练,富有色彩、节奏和动态,且以最恰当的字句生动而圆满地表达所要表现的思想感情。

如诗人余光中的诗《乡愁》,每节开头分别用“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概括了诗人生活道路的四个阶段:

少年、青年、中年、老年。

所选择的四个形象“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都是乡愁的载体,各有特色,又具有丰富的涵。

其前面冠以“小小的一枚”“窄窄的一”“短短的一”“浅浅的一湾”等词语,回环往复,委婉和谐,如泣如诉,充分表露了作者思念祖国母亲的情感,也给人以韵律美的感受。

品味语言还要善于抓住关键的词语进行品析,并借助想像和联想,才可能进一步读懂其深层含义,领略诗歌语言的魅力。

如瑛的《雨中》:

“一朵云/拧下一阵雨/匆匆地掠过车篷。

”一个“拧”,一个“掠”,多么生动传神,给人无限的想像空间。

品味语言一般包括遣词造句、语句含义和语体色彩等。

五要分析技巧。

分析诗歌的艺术技巧重在体会修辞手法和诗歌表现手法在诗歌中的妙用,如常用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反复、排比、对仗、对比等,常用表现手法有情景交融、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渲染、象征及映衬等。

如上文所举例子中,《赠日本女郎》运用比喻和反复,《乡愁》运用比喻和排比,《雨中》运用拟人;《我爱这土地》前部分情景交融,最后直抒胸臆。

由此可见,诗人是通过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来抒发丰富的情感的。

六要重视诵读。

鉴赏诗歌,无论是领会诗歌的思想情感,还是把握诗歌的表现手法,都离不开诵读。

古人云: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诵读是对语言的最直接的感知,是品味语言的最好手段。

通过诵读,可以读出诗人倾泻在诗歌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可以感受到诗中的情感波澜,可以深刻地理解诗的意境。

反复诵读,还可以读出诗歌的音乐美,特别是讲究节奏的现代诗歌。

情的形象。

“意”即思想感情.“象”即形象物。

这也就是说,作者的思想感情往往附着在一定的物象上,二者必须保持高度的一致,物是情感的载体。

所以,通过诗中物象的分析.可以正确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也可以正确解答诗歌的一些鉴赏题。

请看现代诗人艾青的<礁):

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要分析这首诗的主题,我们就不能不重视所咏之物——礁。

礁的特点是坚硬的,作者把它放到一个又一个的浪中,但礁依然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礁已不是一种简单的物,它已蕴涵了作者的情和志,象征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抓住了礁这一物象,中华民族那种不向命运低头,对前途充满希望,百折不回的形象就突现出来了,诗歌的意境之美也就抓住了。

同时,我们也可以概括出这首诗的主题,即本诗表现出了一种不怕厄运,坚定不移,顽强不屈的反抗精神。

4.以理解诗。

有些诗歌,我们可以从推敲作者所表达的哲理或事理面来鉴赏。

如阅读臧克家的<有的人)这一首诗,我们只要弄清为什么“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个问题,全诗的主旨就明确了。

在高考现代诗歌鉴赏中,以理解诗也是一种法。

例如1999年第lO题,分析B这个备选项是否正确,就可以从抓事理面人手。

诗中作者用“被暴风雨所打击着”这几个字来修饰限制“土地”,可见诗人所写的“土地”并非和平时期的土地,而是正在遭受着磨难的土地。

因此,我们可以想象得到:

生活在这样的土地上的人民.也就生活在苦难之中。

挣扎在苦难中的人民能逆来顺受,一点都不愤恨吗?

道理非常明确:

他们一定又悲又恨。

加上诗中用“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来象征这种情感,用“温柔的黎明”来象征对光明的向往和追求,这样,我们就可以判定备选项B是恰当的。

又如要判断这一题的C项是否正确,我们也只需弄清,作者为什么愿意“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一原因。

通过下文的阅读,我们发现,作者之所以愿意这样,是“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既然爱得深沉,为她献身也是情理中的事,所以,我们可以判定C项也是恰当的。

5.以文解诗。

文学性强也是现代诗歌的主要特点。

现代诗歌虽然在形式、押韵面比古诗自由,但现代诗歌也同样具有语言委婉、概括,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的特色。

所以,鉴赏现代诗歌.不得不注意它的文字特点。

例如分析纪念与“四人帮”作坚决斗争而惨遭杀害的志新烈士的<重量>一诗:

“她把带血的头颅,/放到生命的天平上,/让所有的苟活者,/都失去了——重量。

”分析这首诗,我们就要抓住这首诗的文学语言来看。

这首诗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用了鲜明的对比手法。

作者把英勇献身的烈士和“苟活者”进行了对比,表达出了自己强烈的爱憎之情.充分揭示出了革命者与“苟活者”生命价值的巨大反差,前者重如泰山,后者轻如鸿毛.从而达到了歌颂烈士的目的。

又如判断1999年高考第lO题D项分析是否恰当,我们也要注意分析这首诗的文学特点。

诗人用生动贴切的比喻,描绘出了一幅激情而又深沉的意境。

所以,我们要抓住比喻手法的运用情况来分析。

诗中诗人把自己比喻为一只鸟,表达出了要为土地歌唱.即使死了也要腐烂在土地里的深情。

通观全诗,比喻句到“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句为止,最后两句已不是比喻的容,诗人回到了直抒胸臆上。

通过这些分析,我们可以判定.D项的说法是不恰当的,D项是该题的答案。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现代诗歌的鉴赏是高考的一项新容,我们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不断地探索和灵活地把握各种鉴赏法,以达到现代诗歌的鉴赏和审美目的。

   

(一)测试要点诗歌是一种最集中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阅读诗歌对提高文化修养和文学鉴赏水平都有很大的好处,因此,高考十分重视有关诗歌鉴赏的测试。

那么,鉴赏现代现代诗歌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首先,要了解诗歌产生的背景。

可以说,每一首诗的产生都是有背景的,如《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艾青1933年在狱中写成的,艾青因参加革命而被捕,在铁窗,他看到窗外雪花纷飞,想起了自己的保姆,一口气写下了这首诗。

了解这一背景对理解整个诗的容是大有帮助的。

当然对有些诗歌背景了解得不特别细致也不会影响对其容的理解,这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第二,要把握诗歌的形象。

现代诗歌总会在诗中塑造艺术形象,阅读、鉴赏诗歌就要通过认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这种形象,从而去感受诗人的情感和诗中的意境。

如2000年试题诗歌鉴赏题,阅读敏的诗《金黄的稻束》。

这首诗用象征的手法塑造了“金黄的稻束”这一艺术形象。

“金黄”指稻束的成熟,那么,“金黄的稻束”就是指劳动的成果和结晶了。

全诗由“金黄的稻束”这一中心形象引发的联想,由点及面、由空间而时间地形成了探寻劳动的意义,表现了对人类劳动中生命力消逝的沉思。

理解了这一点,也就从整体上把握了诗歌的主旨。

  第三,要理解诗歌的情感。

感情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诗人的思想感情,或喜悦,或忧伤,或愤怒,或悲哀……无一不浸透在诗行间。

所以必须很好地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和基调,才能准确理解诗歌的主旨。

如99年高考试题阅读艾青诗歌《我爱这土地》,该诗塑造的“一只鸟”的形象,使人体味到诗人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也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准确理解诗歌的情感,也就能正确把握诗歌的主题了。

第四,要品味诗歌的语言。

诗歌的语言要求凝练而概括,用最恰当的字句充分而圆满地表达所要表现的思想感情。

如诗人余光中的诗《乡愁》共有四个小节,每节开头用“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概括了诗人生活道路的四个阶段:

少年、青年、中年、老年。

所选择的四个形象“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都是乡愁的载体,各有特色,又具有丰富的涵。

其前面冠以“小小的一枚”“窄窄的一”“短短的一”“浅浅的一湾”等词语,回环往复,委婉和谐,如泣如诉,充分表露了作者思念祖国母亲的情感,也给人以韵律美的感受。

高考现代诗歌鉴赏的考点主要也是设在以上几个面的。

《双桅船》作者:

舒婷

雾打湿了我的双翼

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

岸啊,心爱的岸

昨天刚刚和你告别

今天你又在这里

明天我们将在

另一个纬度相遇

是一场风暴,一盏灯

把我们联系在一起

是另一场风暴,另一盏灯

使我们再分东西

哪怕天涯海角

岂在朝朝夕夕

你在我的航程上

我在你的视线里

《双桅船》赏析

  所谓舒婷诗歌的“低音区”部分,是指那些采用朦胧、象征的意象来表达诗人在的复杂心态与细腻情感的作品。

如《自画像》、《往事二三》、《童话诗人》、《双桅船》、《北戴河之滨》等等。

这部分作品由于蕴丰厚,表达曲折,具有较丰富的美学价值,需要人们通过多层次的分析与透视才能理解与欣赏。

因此,常被人们视为晦涩朦胧的“雾中之花”。

  《双桅船》是诗人运用朦胧诗的写法,采用象征、意象来表达人的主观情绪,从而伸人性的佳作。

全诗表现了诗人双重的心态与复杂的情感。

一面,是理想追求的“灯”,另一面,是爱情向往的“岸”。

在执着追求理想的进程中,时而与岸相遇,又时而与岸别离,相和谐又相矛盾。

同时,在理想追求进程中,诗人时而感到前行的艰难与沉重,又时而感到一种时代的紧迫感而不让自己停息。

“雾打湿了我的双翼/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

”诗中所表现的情绪与心态,既是诗人自我的、个性的东西,同时,又是那个特定时代的青年们所普遍感受到而难以言表的东西。

诗人以她细腻的心,运用象征的技巧,把它完美地表达出来,使之成为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本诗的一个重要艺术特点是象征。

在朦胧诗中,象征多是用某种具体的事物和人们能直感的形象来替代人的某种主观情绪和某种社会态度。

简言之,就是用具象来表达抽象。

诗题“双桅船”,就是一种象征。

全诗的目的不在于描写一只客观的双桅船,而是借用双桅船这一具体形象来表现诗人自己,表现诗人双重的心态与复杂的情感。

或者说,诗人觉得,我就象一只双桅船。

双桅船中的“双桅”又暗示着某种深层的含义。

双桅并在,意味着诗人心目中爱情与事业并立又相区别的心理。

另外,诗中的“岸”、“风”、“风暴”、“灯”等都具有明显的象征性。

“岸”象征着女性的爱情归宿,“风”意味着时代紧迫感给诗人的动力,“风暴”暗指诗人与同代人所经历的不平常的年代风云,“灯”则与光明信念边在一起。

  意象的运用,是本诗的另一个重要艺术特点。

所谓意象,就是借用外在的景致来表现诗人的主观心态。

它与传统诗歌中的“意境”不同。

意境一般是触景生情并借景抒情,从而达到景中含情的艺术目的。

而在朦胧诗中,诗人多以主观情绪和人的各种心态为表现对象,从主观情绪出发,想象并构造成某种具体的画面与景致,从而使抽象的情感形象化,以达到艺术表达的效果。

诗人在《双桅船》中所要表达的是一种心态,一种情绪,一种感情历程。

而落在语言上,却是“船”、“岸”、“风暴”、“灯”等具体形象,并把这些具体形象加以组合,形成一幅完整的有动态过程的画面。

而在画面之下,隐含并跳动着作者的心,作者的真情实感。

全诗意象清新,组合自然,使诗人在强烈的情绪得以自如的表达。

  另外,本诗的语言自然流畅,诗中所蕴含的情凝重而又细腻,既有浓浓的个人感叹,又有开阔的时代情怀。

诗的最后四名:

“不怕天涯海角/岂在朝朝夕夕/你在我的航程上/我在你的视线里”,被人们当作警句加以广泛流传和引用。

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出生于码镇,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致橡树>>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之一,与北岛、顾城齐名。

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

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

1980年至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

著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秋天的情绪》、《硬骨凌霄》、《露珠里的“诗想”》、《舒婷文集》(3卷)等。

诗歌《祖国,我亲爱的祖国》获1980年全国中青年优秀诗歌作品奖,《双桅船》获全国首届新诗优秀诗集奖、1993年庄重文文学奖。

(一)现代诗歌的写作特点

一篇优秀的诗作,一般应具备四个面的写作特点,即:

诗歌的个体性,思想的涵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