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版管理会计网上作业题参考标准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337884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73 大小:56.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更新版管理会计网上作业题参考标准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更新版管理会计网上作业题参考标准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更新版管理会计网上作业题参考标准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更新版管理会计网上作业题参考标准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更新版管理会计网上作业题参考标准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更新版管理会计网上作业题参考标准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3页
更新版管理会计网上作业题参考标准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3页
更新版管理会计网上作业题参考标准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3页
更新版管理会计网上作业题参考标准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3页
更新版管理会计网上作业题参考标准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3页
更新版管理会计网上作业题参考标准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3页
更新版管理会计网上作业题参考标准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3页
更新版管理会计网上作业题参考标准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3页
更新版管理会计网上作业题参考标准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3页
更新版管理会计网上作业题参考标准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3页
更新版管理会计网上作业题参考标准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3页
更新版管理会计网上作业题参考标准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3页
更新版管理会计网上作业题参考标准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3页
更新版管理会计网上作业题参考标准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3页
更新版管理会计网上作业题参考标准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3页
亲,该文档总共7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更新版管理会计网上作业题参考标准答案.docx

《更新版管理会计网上作业题参考标准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更新版管理会计网上作业题参考标准答案.docx(7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更新版管理会计网上作业题参考标准答案.docx

更新版管理会计网上作业题参考标准答案

管理会计网上作业题参考答案(2015更新版)

第一章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A2.B3.B4.C5.A6.B7.A8.C9.A10.D

11.A12.D13.A14.D15.B16.A17.D18.C19.C20.B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2.ABCD3.ABCD4.BC5.ABCD6.AD7.ABD8.ABC9.ABCDE

10.ABCDE11.AD12.ABC13.ABC14.ABC15.ABCDE

三.判断题

1.N2.Y3.N4.N5.N6.N7.Y8.Y9.N10.Y11.Y12.N13.N14.N15.N

四、简答题

1、管理会计对象为以下几个方面:

(1)现金流动理论。

现金流动具有最大的综合性,其流入与流出既有数量上的差别,也有时间上的差别,通过现金流动,可以把企业生产经营的资金、成本、盈利这几方面综合起来进行统一评价,为企业改善生产经营、提高经济效益提供重要的综合性信息。

(2)价值差量理论。

首先,价值差量是对管理会计每一项内容进行研究的基本方法,并能贯穿始终;其次,价值差量具有很大的综合性,管理会计研究的“差量”问题,既有价值差量,又包括实物差量和劳动差量,后者是前者的基础,前者是后者的综合表现。

(3)资金总运动论。

现代管理会计的对象是企业及所属各级机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资金总运动。

管理会计的对象涵盖了所有时空的资金运动。

2、管理会计的基本原则有:

管理会计基本原则的内容包括最优化原则、效益性原则、决策有用性原则、及时性原则、重要性原则、灵活性原则等。

具体内容如下:

1)最优化原则。

该原则是指管理会计必须根据企业的不同管理目标的特殊性,按照优化设计的要求,认真组织数据的搜集、筛选、加工和处理,以提供能够满足科学决策需要的最优信息。

2)效益性原则。

该原则包括两层含义:

①信息质量应有助于管理会计总目标的实现。

;②坚持成本—效益原则。

3)决策有用性原则。

是否有助于管理者正确决策,是衡量管理会计信息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

决策有用性是指管理会计信息在质量上必须符合相关性和可信性的要求。

4)及时性原则。

该原则要求规范管理会计信息的提供时间,讲求时效,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迅速完成数据收集、处理和信息传递,确保有用的信息得以及时利用。

5)重要性原则。

管理会计强调,对关键的会计事项认真对待,采取重点处理的方法,分项单独说明;对于次要事项,可以简化处理,合并反映。

贯彻重要性原则,必须考虑成本—效益原则和决策有用性原则的要求,同时它也是实现及时性的重要保证。

6)灵活性原则。

尽管管理会计也十分讲求其工作的程序化和方法的规范化,但必须增强适应能力,根据不同任务的特点,主动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提供不同信息,以满足企业内部各方面管理的需要,从而体现灵活性原则的要求。

3、管理会计形成和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市场经济的繁荣及其对经营管理的客观要求,是导致管理会计形成与发展的内在原因;第二,现代电脑技术的进步加速了管理会计的完善与发展;第三,在管理会计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现代管理科学理论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4、管理会计的一般程序如下:

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都要求管理会计采用相应的措施与之相配合,从而形成管理会计的一般程序。

(1)对财务报表及其他资料进行分析

通过分析判断企业过去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的完成情况,从中发现和抓住关键问题,为规划未来和经营决策分析提供信息资料。

(2)进行预测和决策分析

根据企业有限资源利用的实际,针对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和投资项目,采用预测技术和决策分析方法,帮助企业管理当局在若干个备选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

(3)编制全面预算和责任预算

根据确定的最优方案,通过编制预算的方法把决策确定的目标和任务用表格和数量形式反映出来,并将目标和任务分解到各个责任中心,以利于对其业绩进行考核。

(4)建立标准成本制度进行成本控制

制定各种产品的标准及其他控制手段并实施有效的控制是企业实现预算指标乃至企业总体经营目标的关键。

(5)划分责任单位,建立责任会计制度

在企业内部划分为若干责任单位,按责权利结合的原则,明确各责任单位的经管责任,并把全面预算的指标分解为各个责任单位的责任预算,进行记录和核算,以便对它们的经济活动进行调控和考评。

(6)调控当前的经济活动

根据责任单位编制的业绩报告中的实际数与预算数进行对比和差异分析,如发现偏离原定目标,应认真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并及时反馈给有关责任单位和管理当局,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调节和控制它们的经济活动。

(7)进行业绩评价

每一个预算期间结束,根据各责任单位的总的业绩报告,进行总的差异分析,以评价其工作业绩和业务成果,指出它们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并向管理当局提出改进的措施和建议,为下一期的预测分析、决策分析、编制预算提供新的信息。

第二章成本性态分析

一.单项选择题

1.B2.C3.A4.D5.D6.D7.D8.B9.D10.B

11.A12.C13.C14.B15.D16.C17.B18.C19.A20.C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2.ABCD3.AB4.ABC5.ACD6.ABD7.ABC8.CD

9.AB10.ACD11.AB12.BC13.ABC14.ACD15.ABC

三.判断题

1.Y2.N3.Y4.Y5.N6.N7.N8.N9.N10.N

11.N12.Y13.N14.N15.Y

四.计算题

1.

(1)最高点为(14,400),最低点为(6,200)

b=(400-200)/(14-6)=25(元)

a=400-14×25=50(元)

y=50+25x

(2)b=n∑xy-∑x∑y/n∑x²-(∑x)²

=12×35950-119×3490/12×1249-119²

=19.46

a=∑y-b∑x/n=97.86

y=97.86+19.46x

(3)y=50+25×120

=3050

2.单位边际贡献(PCM)=p-b=5-3=2(元)

边际贡献总额(CM)=(p-b)×x=2×10000=20000(元)

3.

(1)高低点法:

最高点为(14,400),最低点为(6,200)

故b=(400-200)/(14-6)=25(元)

Y=50+25x

(2)b=n∑xy-∑x∑y/n∑x²-(∑x)²

=6×17640-57×1730/6×589-3249

=105840-98610/3534-3249

=7230/285

=25.37

a=∑y-b∑x/n

=1730-25.37×57/6

=47.32

Y=47.32+25.37x

(3)y=50+25×18

=500

4.变动成本总额=120000+80000+20000+20000+2000

=242000(元)

固定成本总额=40000+30000+18000

=88000(元)

单位边际贡献(PCM)=p-b

=1000-242000/400

=395(元)

边际贡献总额(CM)=px-bx

=1000×400-605×400

=158000(元)

边际贡献率(CMR)=PCM/p×100%

=395/1000×100%

=39.50%

变动成本率(VCR)=b/p×100%

=605/1000×100%

=60.50%

5.固定资产折旧属固定成本,生产产品用材料属变动成本,设产品总成本为y,产量为x,固定成本为a,单位变动成本为b。

每月固定成本(a)=3000(元)

单位变动成本(b)=100×0.5

=50(元)

y=a+bx

=3000+50x

6.用电额度内产品的最高产量=60000-2000/5

=11600(度)

在用电额度内的电费混合成本(Y)=a+bx

=(1000+0.4×2000)+(0.4×5)x

=1800+2x

在用电额度以上的电费混合成本=产量11600件的电费成本(a)+产量在11600件以上部分的电费成本

=(1800+2×11600)+0.4×4×5×(x-11600)

=25000+8(x-11600)

=-67800+8x

产量在11600件的电费成本中,固定成本为1800元,2x为变动成本;当产量在11600件以上的电费成本中,固定成本为-67800元,8x为变动成本

五、简答题

1、由于相关范围的存在,使得各类成本的性态具有相对性、暂时性和可能转化性的特点。

(1)成本性态的相对性,是指在同一时期内,同一成本项目在不同企业之间可能具有不同的性态。

(2)成本性态的暂时性,是指就同一企业而言,同一成本项目在不同时期可能有不同的性态。

(3)成本性态的可能转化性,是指在同一时空条件下,某些成本项目可以在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间实现相互转化。

2、成本性态分析的程序是指完成成本性态分析任务所经过的步骤。

共有以下两种程序:

(1)分步分析程序。

在该程序下,要先对全部成本按其性态进行分类,即按定义将其分为包括混合成本在内的三个部分;然后再进行混合成本分解,即按照一定技术方法将混合成本区分为固定部分和变动部分,并分别将它们与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合并,最后建立有关成本模型。

(2)同步分析程序。

在该程序下,不需要分别进行成本按其性态分类和混合成本分解,而是按一定方法将全部成本直接一次性地区分为固定成本总额和变动成本总额两部分,并建立有关成本模型。

3、成本性态分析与成本按性态分类是管理会计中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范畴。

它们的区别是:

第一,性质不同。

前者既包括定性分析,又包括定量分析,后者则仅仅属于定性分析;第二,最终结果不同。

前者最终将全部成本区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个部分,并建立相应的成本模型;后者只要求将全部成本区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三大类。

它们的联系在于:

两者都以企业的成本为对象,在一定的条件下,成本性态分析要以成本按性态分类为基础。

第三章变动成本法

一.单项选择题

1.A2.D3.A4.B5.C6.B7.D8.D9.B10.C

11.B12.D13.C14.D15.C16.C17.B18.C19.A20.D

二.多项选择题

1.AB2.ABC3.ABCD4.ABC5.BCE6.BCE7.AB8.CD9.AE10.ABCD

11.AC12.ABCD13.DE14.AB15.ABC

三.判断题

1.Y2.N3.Y4.Y5.N6.N7.Y8.N9.Y10.N

11.N12.N13.N14.Y15.Y

四、计算题

1.

(1)变动成本法下的单位产品成本=150000+200000+150000/40000=12.5(元)

期末存货成本=12.5×15000=187500(元)

(2)完全成本法下的单位产品成本=575000/40000=14.375(元)

期末存货成本=14.375×15000=215625(元)

2.

(1)变动成本法下的单位产品成本=70000+30000+40000/12000=11.67

(2)完全成本法下的单位产品成本=70000+30000+40000+90000/12000=19.17

(3)变动成本法下的利润表

项目

金额

销售收入

400000

减:

变动成本

销售产品变动生产成本(11.67×10000)

116700

变动销售和管理费用

7500

边际贡献

275800

减:

固定成本

130000

固定制造费用

90000

固定销售和管理费用

40000

利润

145800

完全成本法下的利润表

项目

金额

销售收入

400000

减:

销售产品生产成本

期初存货

0

本期生产成本

230040

可供销售的生产成本

230040

减:

期末存货

38340

销售毛利

208300

减:

销售和管理费用

47500

利润

160800

3.

(1)2017年变动成本=5000×23=115000(元)

2018年变动成本=4000×23=92000(元)

2019年变动成本=6000×23=138000(元)

2017-2019年各年固定成本=(50000+10000)=60000(元)

(2)2017-2019年各年单位产品成本=20+50000/5000=30(元)

2017年销售成本=0+5000×30-0=5000×30=150000(元)

2018年销售成本=0+5000×30-1000×30=4000×30=120000(元)

2019年销售成本=1000×30﹢5000×30-0=6000×30=180000(元)

2017年销售和管理费用=3×5000+10000=25000(元)

2018年销售和管理费用=3×4000+10000=22000(元)

2019年销售和管理费用=3×6000+10000=28000(元)

(3)变动成本法下的损益表

项目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销售收入

200000

160000

240000

减:

变动成本

115000

92000

138000

边际贡献

85000

68000

102000

减:

固定成本

60000

60000

60000

利润

25000

8000

42000

完全成本法下的损益表

项目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销售收入

200000

160000

240000

减:

销售成本

期初存货

0

0

30000

本期生产成本

150000

150000

150000

减:

期末存货

0

30000

0

销售成本小计

150000

120000

180000

销售毛利

50000

40000

60000

减:

销售和管理费用

25000

22000

28000

利润

25000

18000

32000

4.变动成本法下的利润表

第一年

第二年

营业收入

300000

450000

变动成本

100000

150000

贡献边际

200000

300000

固定成本

固定性制造费用

180000

180000

固定性销售及管理费用

25000

25000

固定成本合计

205000

205000

营业利润

-5000

95000

完全成本法下的利润表

第一年

第二年

营业收入

300000

450000

营业成本

期初存货成本

0

110000

本期生产成本

330000

300000

期末存货成本

110000

50000

营业成本

220000

360000

营业毛利

80000

90000

营业费用

25000

25000

营业利润

55000

65000

5.变动成本法下:

(1)单位产品成本=10+5+7=22元

(2)期间成本=4000+4×600+1000=7400元

(3)销货成本=22×600=13200元

(4)贡献边际=40×600-(22×600+4×600)=8400元

(5)营业利润=8400-(4000+1000)=3400元

完全成本法下:

(1)单位产品成本=22+4000/1000=26元

(2)期间成本=4×600+1000=3400元

(3)销货成本=26×600=15600元

(4)营业利润=40×600-15600-3400=5000元

6.

(1)按完全成本法计算:

销售毛利=25×8000-(0+200000-20×2000)

=40000(元)

利润=40000-8000

=32000(元)

(2)按变动成本法计算:

边际贡献=25×8000-(17×8000+2400)

=61600(元)

利润=61600-(30000+5600)

=26000(元)

(3)按完全成本法编制该摩托车厂2007年利润表

摩托车厂利润表

单位:

项目

金额

销售收入(25×8000)

减:

销售产品生产成本

期初存货

本期生产成本

可供销售的生产成本

减:

期末存货

销售毛利

减:

销售和管理费用

利润

 

0

200000

200000

40000

8000

200000

 

40000

32000

按变动成本法编制的该摩托车厂2017年利润表

摩托车厂利润表

单位:

项目

金额

销售收入(25×8000)

减:

变动成本

销售产品变动生产成本(17×8000)

变动销售和管理费用

边际贡献

减:

固定成本

固定制造费用

固定销售和管理费用

利润

200000

136000

2400

61600

35600

30000

5600

26000

7.

(1)生产用直接材料的实际成本=2500×0.55=1375(元)

直接材料的标准成本=400×3=1200(元)

直接材料成本总差异=1375-1200=175(元)

(2)直接材料价格差异=2500×(0.55-0.5)=125(元)

直接材料数量差异=(2500-2400)×0.5=50(元)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125+50=175(元)

五、简答题

1、变动成本法的优点:

(1)变动成本法能够揭示利润和业务量之间的正常关系,有利于促使企业重视销售工作。

(2)变动成本法可以提供有用的成本信息,便于科学的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

(3)变动成本法提供的成本、收益资料,便于企业进行短期经营决策。

(4)采用变动成本法简化了成本核算工作。

变动成本法的缺点:

(1)变动成本法所计算出来的单位产品成本,不符合传统的成本观念的要求。

(2)变动成本法不能适应长期决策的需要。

(3)采用变动成本法对所得税有一定影响。

2、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1)应用的前提条件不同:

应用变动成本法,首先要求进行成本性态分析,把全部成本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尤其是要把属于混合成本性质的制造费用按生产量分解为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制造费用两部分;应用完全成本法则要求把全部成本按其发生的领域或经济用途分为生产成本和非生产成本。

(2)产品成本及期间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

在变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全部由变动生产成本构成,包括:

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性制造费用,期间成本由固定性费用构成;在完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包括全部生产成本,期间费用则仅包括全部非生产成本。

(3)销货成本及存货成本水平不同:

在变动成本法下,固定制造费用作为期间成本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因而没有转化为销货成本或存货成本的可能;在完全成本法下,固定性制造成本计入产品成本当期末存货不为零时,本期发生的固定性制造费用需要在本期销货和期末存货之间分配,被销货吸收的固定性制造费用计入本期损益,被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性制造费用递延到下期。

(4)常用的销货成本计算公式不同:

在变动成本法下,本期销货成本=单位变动生产成本×本期销售量

在完全成本法下,本期销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发生产品成本—期末存货成本

(5)损益确定程序不同:

在变动成本法下,只能按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计量营业损益;在完全成本法下,则必须按传统式损益确定程序计量营业损益。

(6)所提供信息的用途不同。

这是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之间最本质的区别。

第四章本量利分析

一.单项选择题

1.C2.A3.C4.C5.D6.A7.B8.C9.D10.D

11.A12.B13.A14.A15.B16.C17.B18.B19.D20.D

二.多项选择题

1.AC2.ACD3.ABCD4.ABCD5.BCD6.CE7.ABCDE8.CE9.BD10.ABC

11.ABC12.ABC13.ABC14.ABCE15.ADE

三.判断题

1.Y2.N3.Y4.N5.Y6.N7.Y8.Y9.Y10.N

11.Y12.N13.N14.N15.Y

四、计算题

1.

(1)单位边际贡献(PCM)=p-b=2400-2000=400

边际贡献率(CMR)=PCM/P=400/2400=16.67%

(2)当月边际贡献(CM)=PCM×X=400×2600=1040000

利润=CM-a=1040000-700000=340000

(3)销售水平=700000/400=1750

2.

(1)安全边际=4000-4000/10-6=3000

安全边际率=3000/4000=75%

(2)贡献毛益率=p-b/p=10-6/10=40%

保本量(x0)=a/p-b=4000/10-6=1000

保本额(y0)=px0=10×1000=10000

盈亏平衡点:

(1000,10000)

销售利润率=

(3)x0=4000×(1-15%)/10-6=850

Y0=850×10=8500

3.单位边际贡献(PCM)=p-b=3000-1800=1200(元/辆)

边际贡献(CM)=PCM×x=1200×1=1200(万元)

边际贡献率(CMR)=CM/Px×100%=1200/3000×100%=40%

变动成本率(VCR)=b/p×100%=1800/3000×100%=60%

利润(P)=CM-a=1200-600=600(万元)

4.共同固定成本分配率=a/∑PCM=2730/3×1000+2×1200+3×800=0.35

分配给A产品的固定成本=3×1000×0.35=1050(元)

分配给B产品的固定成本=2×1200×0.35=840(元)

分配给C产品的固定成本=3×800×0.35=840(元)

A产品的保本销售量(x0)=a/PCM=1680+1050/3=910(件)

A产品的保本销售额(y0)=x0×p=1680+1050/3÷10=910×10=9100(元)

B产品的保本销售量(x0)=a/PCM=1300+840/2=1070(件)

B产品的保本销售额(y0)=x0×p=1300+840/2÷8=1070×8=8560(元)

C产品的保本销售量(x0)=a/PCM=1200+840/3=680(件)

B产品的保本销售额(y0)=x0×p=1200+840/3÷15=680×15=10200(元)

则企业的综合保本销售额(∑y0)=9100+8560+10200=27860(元)

5.

(1)甲产品的销售比重=2000×60/200000=60%

乙产品的销售比重=500×30/200000=7.5%

丙产品的销售比重=1000×65/200000=32.5%

甲产品的贡献边际率=(2000-1600)/2000=20%

乙产品的贡献边际率=(500-300)/500=40%

丙产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