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开发与利用徐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340077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资源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开发与利用徐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自然资源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开发与利用徐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自然资源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开发与利用徐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自然资源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开发与利用徐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自然资源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开发与利用徐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自然资源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开发与利用徐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自然资源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开发与利用徐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然资源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开发与利用徐丽.docx

《自然资源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开发与利用徐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资源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开发与利用徐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自然资源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开发与利用徐丽.docx

自然资源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开发与利用徐丽

 

自然资源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

开发与利用

 

市洪泽大湖娃幼儿园徐丽

 

 

 

自然资源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开发与利用

[摘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创设,并有效地利用环境,促进幼儿的发展。

”农村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本次论文从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挖掘其中蕴含的教育价值,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将自然资源巧妙地渗透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渗透到环创的各个角落,使幼儿学会互助合作,珍惜资源,乐于参与实践,积极探索。

运用自然资源等,通过教师与幼儿的合作,创设出与幼儿生活相适宜的环境。

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在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个性发展等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教育作用。

[关键词]:

自然资源;幼儿园环境;开发;利用

 

一、自然资源的巧妙开发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

“幼儿园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空间。

”我园有着丰富的农村自然资源和废旧材料,供幼儿操作,激发了幼儿学习的愿望和动手的欲望。

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这是他们参与班级环境创设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十分重要且具有良好效果的教育过程,培养他们从小就有变废为宝,不浪费任何资源的环保意识。

(一)自然材料的收集

  "儿童的智慧源于操作",材料对活动区开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农村的各种农作物、野花、野草、野果,根据季节变换各不相同,它们均是农村孩子的天然玩具。

它们既是引发幼儿探索活动的刺激物,也是幼儿主动建构、认识周围世界的中介。

如何收集具有教育价值的自然资源,我们组织教师共同研究,从以下两方面开展了收集活动:

  一是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活动,大胆展现自己的收集品,并通过相互交流、研讨,扩展活动思路,明确收集围与收集的多种途径。

既要求教师有针对性地收集本土材料,又要求对收集的材料进行分类。

我们根据当地农村特色,把自然材料分成:

植物类、沙石类、民间劳动工具类、昆虫动物类和其他废旧日用品类,为开展农村幼儿园特色区域活动奠定物质基础。

  二是拓展收集途径,发动家长和幼儿共同参与收集活动。

利用家长会向家长宣传收集各种材料对孩子进行区域活动的重要价值,让他们真正了解各种物品的再造性功能与作用。

同时,让家长欣赏一些利用收集的材料制成的成品、半成品教玩具,以激发家长的积极性。

在亲子活动中,让家长利用自己和孩子一起收集的物品,开展各类创作活动,也能大大激发家长共同参与幼儿园活动的兴趣。

(二)自然材料的利用

  区域活动中的材料是不会说话的老师,它为孩子和知识之间搭起了桥梁,是孩子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工具,是幼儿在区域中进行各类学习活动的有效载体。

适宜的材料能引发幼儿活动的兴趣,开发幼儿的智力,幼儿在操作、摆弄材料的过程中会不断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向自己挑战。

因此,教师应非常重视材料的提供与利用。

1.植物资源的利用

我们在幼儿园里专门开辟了种植区,种一些简单易长的蔬菜与农作物,让幼儿了解蔬菜、农作物的生长特性,了解其生长环境及生长过程,并引导幼儿做好观察记录。

教师还组织幼儿采、摘、挖,并且带领幼儿烧菜、品菜,这样不仅能让幼儿体会到劳动的收获,更能知道怎样珍惜劳动的成果。

我们还把采来的劳动成果列在自然角,让幼儿观察、比较、识别、分类,并对教师和幼儿共同收集的各种种子、野果、树叶、竹子、稻草、松果等进行了巧妙的利用:

美工区给种子贴上"五官"制成种子娃娃,或进行种子、果核、果壳贴画;进行蔬菜瓜果创意制作,塑造一些活泼可爱的娃娃、小动物、小玩具等;用稻草制作稻草人、草帽、鸟窝等;表演区利用叶子、野草、野花编成头饰、服装,玩一玩"我的时装秀":

操作区让幼儿学大人用竹篾编斗笠、竹篮、竹筐等竹编工艺品;体育区利用竹制玩具开展丰富的体育锻炼活动,如跳竹竿、爬竹梯、抬轿子、竹棒接力等。

2.动物资源的利用

对幼儿来讲自然界中"神秘"的小动物特别具有探究性。

春天我们把小蝌蚪带进了自然角,教师与幼儿探索了蝌蚪生长变化过程。

孩子们一来幼儿园便去自然角看小蝌蚪,他们会在每天的观察中发现小蝌蚪先长出后腿,再长出前腿,再蜕去尾巴。

对每个发现,孩子都会奔走相告,并在自然角的记录纸上记下这一变化。

幼儿对知了、蚯蚓、蛐蛐、蜗牛、蚂蚁,以及家禽、家畜等进行探索,观察这些动物的特点,并产生好奇、提出问题,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探索结果和与同伴分享。

3.自然物质的利用。

自然资源的利用已突破了以往的观赏价值,教师们更多的是将教育目标融入其中。

农村最缺不了的是沙土石木。

于是我们把泥巴搬进了"玩泥区",让幼儿用泥巴和色彩组合成各种生动有趣的动物、水果。

在"木材区"放置不同大小的木材,让幼儿进行多种探索活动。

高低不同的小树墩成为幼儿百玩不厌的"平衡木";长长的木条放在一个木墩上可以玩翘翘板;幼儿还可以用木材搭桥、搭桌子、构建房子等,很好地促进了孩子的运动能力及数数能力的发展。

  我们还将本地的民俗风情带入区域活动中,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们发动家长一起收集人们以前用的劳动工具和生活用品列在区域中,创设"勤劳农家"认知区,让幼儿了解农具的名称、作用以及农家生活。

为让幼儿了解传统的手工艺制作,端午节时我们请家长教幼儿尝试包粽子,开展多种民俗活动来丰富劳作区的容。

孩子们在活动中懂得了协商谦让,乐意与人交往,学会了互助、合作和分享。

又如在体育区开展"游戏亲子乐"的活动,我们先请家长和孩子一起制作游戏玩具,大大提高了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增强了幼儿的体质,锻炼了幼儿的意志。

  (三)自然材料的投放

  区域材料的投放是区域活动实施与开展的核心,它对孩子行为的产生与发展有着非比寻常的作用。

材料既是教育意图的物质载体,又是孩子与知识之间的桥梁,更是诱发孩子兴趣、促进其个性发展的媒介。

我们注重材料投放的多用性、层次性、探究性,使每个孩子获得成功和自信,进而乐于创造。

1.材料投放的多用性

  丰富多样的材料能引发幼儿丰富的思维活动,从创造学的角度讲,它给幼儿带来了更多的灵感和顿悟。

山区的竹资源丰富,在利用竹子制作区域活动材料中,教师根据本地特色和幼儿的兴趣创设了"竹之家",并根据材料的特性,使用同种材料在各个区角活动中创造出丰富的玩法。

在区角中,我们还避免了只有同类材料的单一组合,让不同材料之间相互自由组合,这使得各种材料在小朋友的一次次尝试、探索、操作中变成了美丽的工艺品和有趣的游戏玩具。

2.材料投放的层次性

合适的活动材料为孩子自主性探索提供了良好的前提。

孩子们的探索水平和探索能力是各不相同的,因此我们也注重材料投放的层次性。

我们以幼儿年龄特点为依据,首先挖掘同种材料在各个年龄阶段中的使用,充分让孩子按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学习和发展。

                       

3.材料投放的探究性

在区域活动中提供既有探索性又有操作性的材料才会吸引幼儿。

幼儿通过对材料的探索,发现问题,体验一次次解决问题的喜悦,也只有在新材料的不断刺激下,才能使幼儿对区域活动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

  环境是幼儿成长的摇篮,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丰富多彩的大自然和自然材料为农村幼儿提供了宝贵的教育资源。

教师在挖掘自然资源、创设农村幼儿园特色区域活动时,还应注意让孩子真正体现各自的个性特点,确保每个孩子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

二、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创设主题环境

     主题环境对活动进程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个好的环境,它为教师提供了向幼儿传述教育意图的途径,为幼儿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也给教师一个了解孩子发展的窗口。

在活动的进程中,教师可以借助于环境,充分发挥环境的作用,让环境推动活动的进程。

1.创设主题墙,体现农村特色的室环境

    在主题活动中,环境是直接反映主题容和主题思想的桥梁。

只有随着活动进程和孩子的兴趣,将材料逐一进行展示,促进活动的不断推进。

幼儿园面对的是3—6岁的幼儿,这一时期的幼儿好动、好奇、好问,他们容易对外界具体形象的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富有幻想。

针对我园的孩子,他们虽然生活在县城,但爷爷奶奶家多数生活在农村,于是,用一些自然要素布置环境,更能让幼儿感到熟悉、新鲜,引发好奇和探索。

如:

在农村常见的玉米杆,剪裁成长短不一的小棍,外面涂上漂亮的颜色,制成风铃、房子等;秋季成熟的丝瓜、葫芦,可以涂色以后制作成人物、动物等;再如:

在主题活动“我的好朋友”中,我们在主题墙上利用秋季农作物实物——玉米,为主线设置了以下的容:

“玉米的朋友”和“我的朋友”照片展,让幼儿在看看、说说中互相认识各自的朋友。

了解农作物的朋友和人类朋友的不同,增进同伴间的认识和了解。

在大班主题活动“我从哪里来”中,我们收集了棉花、花生、水稻、小麦的生长全过程实物,包括:

这些农作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等,做成网络图,让幼儿去和墙面“对话”,关注农作物的生长过程,掌握一些科学知识。

通过一系列主题墙的创设,孩子们随时可以展示自己在活动中的探索和发现,这样既发展了孩子的探索能力,又提高了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的积极性。

这些“环境”成了幼儿想象和思维的原材料,为幼儿创造了想象的空间。

2.创设主题墙,体现材料教育的多功能性

在主题墙的设置中,我们提倡幼儿利用多种农间独具的自然材料来进行创设,更应做到具有教育性。

环境就像一个“会运动的生命体”,和幼儿的身心发展一样,它也会随幼儿的心智变化而改变。

这就要求幼儿能与环境材料进行“对话”。

这些材料有着不同的生长条件,不同的动态和色彩。

按照活动进程,提供幼儿不同的材料,让孩子与这些材料互动,幼儿参与主题墙创设,让幼儿真正成为环境的主人。

幼儿与环境之间的互动,能让每个幼儿在参与活动的同时,都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归属感和自信心,使教师与幼儿之间产生积极的互动效应。

在整体布局中,也引导幼儿的参与和策划,引导幼儿从色彩、美感、材料方面合理布局,使墙面充满意义和美感。

在主体墙中,大部分都是孩子的作品,选用的材料也是极具个人化和农村特色的。

如:

用芦苇杆串成了一幅幅挂帘,用葫芦做成了一个个小娃娃,有用树皮做的,用树根做的,还有用稻草做底,花布包边做的,用玉米皮做的,有用贝壳做的等等。

这些具有自然风味的材料在老师和小朋友的眼里变成了宝贝。

平时不起眼的东西成了美化幼儿园环境的有用之材,整个环境布置中,都是孩子在找、在做、在出主意,教师只是提供材料,给他们一些提示和鼓励。

这样,最大限度的发挥了幼儿的积极性。

在此过程中,他们通过观察、活动室外更具本土气息。

让幼儿亲自参与环境布置的整个过程中,他们通过观察、构思、动手、不但获得其动手能力和创造性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三、创设与园本课程和传统民俗相关的环境

幼儿学习环境是实施课程理念和目标的资源保障,创设与园本课程容相符合的环境,也是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目标。

在我们农村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这些资源具有低结构、多功能、挑战层次多的特点,一种自然材料就蕴含着促进幼儿发展的多项意义。

如:

玉米芯、木桩:

在搭建区可以用来建构高楼大厦;在数学区可以用来区分长短、粗细、高矮、多少等;在户外区利用绑扎、连接串的方法,用来投掷、跳跃、跨栏等等;在美术区可以渲染、拓印、粘贴等。

我们将幼儿的作品展示在活动室,供他们欣赏的同时促进了孩子的个性发展。

另外,幼儿园环境创设还应以民俗为文化载体,以幼儿发展为目标,利用展览、照片、游戏环境的营造等,创设以民俗节日文化、民俗工艺文化等为容的环境,增加幼儿对家乡民俗文化的了解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在实践中发现,农村的自然资源并不比城市少,只要我们立足农村,细心挖掘,发挥本地区的资源优势,充分合理恰当地运用这些资源为教育服务,创设一个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优美的环境,我们一直在路上。

   

【参考文献】

[1]静.回归自然,回归生活.幼儿教育,2003,(7)

 [2]虞永平.多元智能理论与幼儿园课程研究.学前教育研究[J],2004,(5)

[3]肖莎.谈自然资源的利用.早期教育,2004,(12)

[4]师云凤.自然教育资源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运用.学前教育研究,2006.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