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领域的锂电池应用3.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345401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230.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C领域的锂电池应用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3C领域的锂电池应用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3C领域的锂电池应用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3C领域的锂电池应用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3C领域的锂电池应用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3C领域的锂电池应用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3C领域的锂电池应用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3C领域的锂电池应用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3C领域的锂电池应用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3C领域的锂电池应用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3C领域的锂电池应用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3C领域的锂电池应用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3C领域的锂电池应用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3C领域的锂电池应用3.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3C领域的锂电池应用3.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3C领域的锂电池应用3.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3C领域的锂电池应用3.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3C领域的锂电池应用3.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3C领域的锂电池应用3.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3C领域的锂电池应用3.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3C领域的锂电池应用3.docx

《3C领域的锂电池应用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C领域的锂电池应用3.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3C领域的锂电池应用3.docx

3C领域的锂电池应用3

 

专题:

3C领域对锂电池的需求

主要结论:

1,到2015年,3C领域对锂的需求平均增速18%

2,长期来看锂电池被新技术替代是必然,但是在近3・5年内不必过分担心

一、锂电池简介

一个典型的锂离子电池主要由正极、负极、隔膜和电解液四部分组成。

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正极为钻酸锂、隹酸锂等锂化合物的粉体,涂覆在铝箔上:

负极为石墨或苴它材料(钛酸锂等),涂覆在铜箔上:

正负极之间用一层多孔塑料膜隔开,通常采用微孔聚丙烯(PP)和聚乙烯(PE)或两者的复合膜(PE-PP-PE);正负极和隔膜一般浸在溶有LiPF6或者LiAsF6电解质的碳酸乙烯酯(EC)和碳酸二乙酯(DEC)的混合溶剂形成的电解液中。

图1锂离子电池的构成

数据來源:

天弘基金

(一)锂电池正极

最早的商业化应用的锂电池正极材料是钻酸锂’由于其比容疑髙、循环次数长,被广泛应用于对比容量要求较髙的消费类电子品中(目前的固态锂电池的正极大多也是用钻酸锂的)。

但是,随着钻酸锂的使用和锂电需求领域的扩展,钻酸锂的问题也就晶壺岀来:

首先是其安全性比较差,在高温工作、隔膜破损等情况下,甚至会发生爆炸;苴次,钻资源稀缺,导致钻酸锂造价昂贵,应用于大型电池领域的成本太高。

为此,后来市场中又出现了许多其他锂化合物正极。

其中,具有橄榄石结构的磷酸铁锂是较早出现的材料,不仅价格便宜,而且安全性和稳定性好,隔膜穿刺也不会发生爆炸。

但是磷酸铁锂的问题在于其比容量低、正极材料振实密度低(只有0.8-13,钻酸锂的一般会在2.5以上),所以体积是限制其未来发展的最大问题。

另一个致力于解决钻酸锂成本问题的方案是发展银酸锂银酸锂的晶体构造与钻酸锂类似,理论比容量与钻酸锂相当,但是银的价格只有钻的一半,是理想的替代钻酸锂的材料。

但是目前技术水平下很难制得理想的层状结构的银酸锂,而是混杂着二价镰、三价镰和锂离子的混合体,导致最终产品稳定性差,因此目前镰酸锂并没有实际商用。

目前结合众多锂正极材料优点的三元材料成为新的发展方向。

三元材料简单地理解是猛酸锂和钻酸锂的平均化产物,英能量密度虽然不及钻酸锂,但是仍然比较高,且安全性较好、价格相对便宜。

英中線钻铝材料最早由日本开发,是在全球发展比较成熟的三元正极材料,目前已经普遍应用于笔记本电脑电池,特斯拉轿车使用的INR18650电池就是镰钻铝三元材料。

但是線钻铝电池的问题在于其髙温状态下的安全性较差(因此特斯拉轿车才使用了复杂的电控系统来精确控制每块电池的温度);与此相对地,镰钻镭酸锂电池的安全性较好,但是问题是比容量相对于银钻铝电池明显要低,目前小型电池领域应用较多。

表1钻酸锂各类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对比

钻酸锂

傑酸锂

锈酸锂

磷酸铁锂

银钻铝

主要应用的晶格结构

层状

层状

尖晶石

橄榄石

层状

层状

开路电压

3.7V

3.3V

3.8V

3.2V

3.7V

3.7V

理论比容址

(mAIVg)

274

274

148

170

-

-

实际比容量

(mAIVg)

160

200

110

135

160

190

循环寿命(次)

>500

>500

>500

>2000

>800

>800

工作温度(摄氏度)

-20-50

-20-50

-20-50

・20-75

・20-55

・20-55

资源丰富程度

稀缺

丰富

丰富

丰富

较丰富

较丰富

安全性

较高

较高

环保性

较低

较低

较低

应川领域

电子设备

电子.动力

动力用

动力用

电子、动力

电子.动

最新进展

提高安全性

试验阶段.

提高稳定性

部分汽午动力

比亚迪汽车动力

丰m普锐斯汽车动力

特斯拉汽车动力

最主婆有点

能:

S密度高

性价比离

便宜

热稳定性

安全性和性

比容虽较

好.便宜

价比较好

商、便宜

最主要缺点

钻稀缺

难制备

高温性能

比容址

低温性能差

商温安全

差、比容

低.品质

性差

量低

控制较难

数据來源:

天弘基金

 

表2三元材料中各元素对应的性能(简单总结,实际情况要更复杂)

三元材料中的元素

对应电池的性能

典型产品

商比容址、低安全性、成木折中

81515NCA

较尚比容虽:

、安全性折中、厨成木

111银钻猛

低比容址、拓安全性、低成木

数据來源:

天弘基金

不过,虽然近年来随着更多的锂正极材料被开发出来,钻酸锂的市场占比正在逐年下降,但是钻酸锂依然是全球使用最多的锂电池正极材料。

这主要是因为目前锂电池最大的下游是电子类产品,这类产品对电池的比容量要求远高于对其安全性的要求。

至于使用不同的正极材料是否会造成单位材料用锂量的变动,通过对比可以发现,目前主流的钻酸锂和三元材料在用锂量方而的差异很小,用料的差异对全球锂需求的影响不大。

 

图2全球各类锂电池使用量

图3各类锂电池正极材料消耗碳酸锂的量

 

2008

ttWSWttlWW

20092010

三元材料

——

201!

9()⑷706050403020100

UitRWttrewWIKHitfiaWSSIKWWttUKW?

■毎lOOmAh容殂碳酸憲耗用fit

数据來源:

IIT

(二)锂电池负极

数据來源:

天弘基金

锂离子电池的负极主要使用电势位低的石墨材料。

由于目前仃墨负极的理论比容量已经基本上普遍超过了300mAlVg(部分材料可以超过700mAlVg),跟正极材料普遍不足300mAh/g的理论比容量相比,负极材料在目前阶段并不是锂电池性能提升的瓶颈所在。

不过,除了石墨材料以外,目前还有一种技术路线是使用钛酸锂作为负极(这类电池通常用三元材料做正极),不仅可以明显提高理论比容量,并且由于其具有非常优秀的“零应变性“(所谓“零应变性“是指其晶体任嵌入或脱岀锂离子时晶格常数和体积变化都很小,小于1%),还可以有效提髙锂电池的安全性:

不过钛酸锂负极电池的造价昂贵、且自放电比较严重、对电压平台要求高,所以目前没有大规模商用,若未来可以克服这些问题,钛酸锂负极电池将有可能成为未来大容量锂电池的一个新的解决方案。

图4各类负极材料的市场占有率图5各类负极材料的比容量

■天然石飆

■人ifi石型

■MCMB(中间相规微球〉

无定形碳

■其他(硅.楊、钛

能锂类)

25C0斗

2030

Aisb>

1500-t-

1030

5001COO15002000250030003584090

Gravimetricenergy(Jensity(mAh/g)

503-■■•…

UJV>O4

Sts彗auriOA

【n

00>ano

数据來源:

Roskill

(三)锂电池电解液

数据來源:

天弘基金

锂电池电解液主要使用碳酸乙烯酯(EC)和碳酸二乙酯(DEC)溶解六氟磷酸锂(L1PF6)或者六氟碑酸锂(LiAsF6)。

电解液中使用的锂也很少,通常六氟磷酸锂的浓度只有lmol/L,

一只典型的18650电池(电解液大概5.2-5.8g)中只有大约0・6g六氟磷酸锂,合0・03g金属锂。

聚合物锂电池跟液态锂电池类似•只是电解液为凝胶态。

 

(四)隔膜

隔膜主要用作可隔离电池正负极,以防止出现短路:

髙性能的隔膜还可以在电池过热时,通过闭孔功能来阻隔电池中的电流传导。

隔膜的性能决定了电池的界而结构、内阻等,直接影响电池的容量、循环性能以及女全性能等特性。

目前,锂离子电池主要使用多孔聚乙烯或者聚丙烯类聚合物材质,隔膜本身不含锂*

2.3C领域锂电池的需求现状:

过去十年稳定增长

(一)总量:

3C产品领域在锂和锂电池消费中的比重是最大的

1,3C产品是锂和锂电池最大的下游

锂电池对锂的消费占锂总消费疑的40%,而其中,3C产品对锂电池的消费又占锂电池消费量的60%,从整条锂产业链上看,3C产品是锂和锂电池最大的终端需求,在产业链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1%

■手机

■笔记本电他

■摄放-体机

其它

图6锂的消费构成图7锂电池的消费构成

■电池■润滑剂

■陶瓷

玻璃

■制冷剂J

■铝

■刪药■聚合物■其他

数据來源:

SQM2012年年报

2,锂电池在3C产品中的渗透率接近100%

另一方面,锂电池在3C领域中的渗透率也已经非常高。

经过短短二十年的发展,目前锂电池在手机和笔记本电脑领域(包括平板电脑)的渗透率已经达到100%,即便在消费类电子领域,数码相机使用锂电池的比例也已经迅速上升至90%以上。

2011年,全球消耗的锂电池数量髙达44.89亿只,英中手机和笔记本电脑分别消耗的锂电池量就髙达16.9亿只和14.4亿只。

图8各类负极材料的市场占有率图92011年各类3C产品锂电池耗用量

数据來源:

Roskill

数据來源:

天弘基金

而按照目前电子类消费品的普通规格来计算,仅手机、笔记本电脑和数码相机三类,对锂电池的年需求量就髙达8.5万MWH!

表3各类3C产品的锂电池规格

代表产品

安时

电压(V)

瓦时

智能于•机

三星GalaxySIII

2」

3.8

7.8

笔记木电脑

Macbookpro

5.5

10.8

60

超极木

Yoga11S

2.84

14.8

42

数码相机

佳能SX240

1」2

3.7

4」

平板电脑

Ipad

6.6

3.75

24.8

数据來源:

天弘基金

(二)结构:

3C产品使用什么样的锂电池

L性能:

高比容量

3C产品的使用特性决泄了其对锂电池的要求,更看重锂电池的髙比容量。

因为3C产品的使用寿命通常都不长(1-2年),工作环境温度要求也不高(-15到40摄氏度),对安全和循环性的要求相对较低:

3C产品消费的锂电池容量不大,成本因素也不是那么重要;不过,由于3C产品普遍讲究轻薄的便携性,以及较长的续航时间,因此对于比容量的要求是非常高的。

而前文也说过,虽然在比容量的提升方而,负极、隔膜和电解液同样重要,但是目前的技术水平,电池正极是限制比容量的关键因素。

因此,在3C领域,具有高比容虽的钻酸锂电池就成为了长久以来行业的第一选择。

从1991年索尼推出首款商用钻酸锂电池以来,到近几年三元材料进入市场之前,3C市场几乎就是钻酸锂的天下。

不过,近年来,三元材料的技术不断突破,也为3C产品的电池市场带来了一些新的选择。

因为三元材料本质上跟钻•酸锂材料的晶体结构是一致的,意味着两种材料的性能也比较相近,不过三元材料由于使用了更加便宜且活性相对较小的镰、猛金属,使得其在保证比容量较高的同时,可以降低成本和提髙安全性。

此外,三元材料由于配方可以灵活变动,也为电池厂商提供更多的便利,来生产更符合特泄需求的电池。

图10各类主要电池材料的性能对比图11中国三元和钻酸锂材料的产fit

安全

—钻酸锂

谕酸铁锂

——三元材料

—钮酸悝

—探氢电池

20082009201020112012

元材料

主元销艮增速

70%

60%

50%

40%

30%

20%

10%

 

数据來源:

天弘基金

数据來源:

天弘基金

近年来,随着大耗电量的智能手机的迅速发展.以及对待机时间要求越来越髙的移动PC市场的不断扩展,锂电池面临再次提高比容量的局而。

而从目前的技术来看,依靠提高压实密度的方法提高钻酸锂的比容量已经接近极限,而三元材料在应用方而尚需与其匹配的电解液等材料的发展,因此从2008年以后,对髙电压技术的研究开始推动3C锂电的进一步升级。

从iphone5首次使用4.35V充电限制电压的锂电池以来(此前充电限制电压是4.2V),三星、华为等手机企业已经陆续推出了使用4.35V高电压锂电池的手机,以提高锂电池的比容量。

表4近年来各主要3C产品的锂电池使用情况

发行时间~~电池类型正极材料

Iphone

2007

聚合物电池

改性钻酸锂

4.2

3.7

4.5lwh

IphonelS

2011

聚合物电池

改性钻酸锂

4.2

3.7

5.25wh

Iphone5

2012

聚合物电池

改性钻酸锂.三元材料

4.35

3.8

5.45wh

GalaxySill

2012

软包液体锂电池

钻酸锂•三元材料

4.35

3.8

7.8wh

Lumia920

2012

聚合物电池

钻酸锂

4.2

3.7

7.4wh

小米

2011

聚合物电池

钻酸锂

4.2

3.7

7wh

华为AscendMate

2013

聚合物电池

4.35

3.8

15・39wh

小米2

2012

锂聚合物电池

钻酸锂

4.2

3.7

7.4wh

Ipad

2010

聚合物电池

改性钻酸锂

4.3

3.75

24.8wh

MacbookPro

2006

软包电池

钻酸锂

10.8

60wh

Yoga1IS

2013

聚合物电池

14.8

42wh

数据來源:

天弘基金

2,外形:

尽可能减小体积和提高安全性

由于3C领域由于消费息息相关,因此便携性一直以来都是3C产品致力于追求的极致目标。

从笔记本电脑、手机到各类消费品的发展趋势不难看出,在追求髙性能的同时,产品的体积也是在不断缩小的。

这就对电池提岀了新的要求:

即便在相同的容量下,也需要更小的体积和相应的安全性。

也正是因为如此,当3C产品进入锂电池时代之后,除了笔记本电脑在很长时期内一直是引用圆柱电池芯之外,手机和消费类电子品领域,软包锂电池迅速普及化,因为软包锂电池可以按照产品的外形灵活设计外形,这也成为减小电子品体积的非常重要的手段。

而现在,所有的手机、平板电脑、数码相机和超极本产品都使用软包电池,大容量的手机电池已经开始使用聚合物电解液。

可见在3C领域,对电芯制造和电池封装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

图12Iphone4的软包聚合物电池

图13普通笔记本电脑的六芯电池

数据來源:

电池论坛

数据來源:

电池论坛

三、3C产品的稳定发展将持续支撑锂电池的需求

(一)3C产品及其电池的发展历程:

产品升级换代的平均周期只有2-3年

这一部分,我们将简单回顾一下3C产品的发展历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对应的电池的发展历程,从这里可以看岀,3C产品从其诞生之日起,就在以超乎想象的速度飞快发展和更新换代,并且带动电池需求不断扩张。

1,笔记本领域

最早的便携式电脑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岀现了,不过外形更倾向于计算器,而且基本上都使用AA电池或者線镉电池供电,但是运行时间则长达几十甚至数百小时,性能比较低端。

世界上第一台笔记本电脑是1985年的东芝T1100,当时的笔记本电脑还是又大又笨重的奢侈品,而且由于电池性能限制,并没有采用内置电池;1989年开始东芝再次引领行业先锋推岀内宜电池的轻薄型笔记本电脑。

之后,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笔记本的体积在逐渐下降、性能在逐渐提升,对电池电量的需求非常大,于是1993年,在索尼推出商用化的锂电池2年后,东芝再次推出了全球第一款配备锂电池的笔记本电脑PortegeT3400CT,续航时间高达6小时,不过体积比较小。

在之后的十几年的时间内,随着彩色显示屏屏、高性能CPU、独立显卡等一系列耗能较髙的组件被加入笔记本电脑中,笔记本锂电池的容量在不断增加,但是直到苹果推出macbook系列笔记本电脑之前,笔记本电脑领域基本上都在使用传统的18650钢壳锂离子电池芯。

2006年苹果推出的Macbookpro,为了使苴体积更轻薄,使用了软包液体锂离子电池:

而随后在2008年推出的新版pro和革命级产品macbookair时,改用了锂聚合物电池。

此后,从2011年Intel主导超极本以来,更加轻薄的超极本普遍采用了锂聚合物电池。

表5笔记本电脑及其电池的发展历程

时间段

历史阶段

电池

代表产品

图例

1979-1984

笔记木电脑雏形

AA电池,银倂电池

惠普HP-110(1984年发布,傑镉电池.重达4公斤)

1985-1994

笔记木电脑诞生

各类电池

东芝T1100(1985年,全球第一台真正意义的笔记本电脑.无内置电池〉

1

1995-2006

笔记木电脑进入锂电池时代

锂圆柱电池逐渐成为主流

东芝PortegeT3400CT(1995年,全球第一台配备锂电池和TFT屏的笔记木,待机时间6小时)

2007-2008

苹果引领商性能潮流

出现软包

电池

Macbookpro(2006年■第一次在笔记木中使用软包液态锂离子电池)

i

2008-2010

超极木诞生

出现聚合物电池

MacbookPro(2008年,第一次在笔记木电脑中使用聚合物锂离子电池)

Macbookair(2008年,全球第一台超极木〉

2011•今

超极木爆发

聚合物电池爆发

联想Yoga13(2012年.独创360度双转轴设计)

数据來源:

天弘基金

2,数码相机领域:

全球第一台数码相机是1975年柯达的一个实验室产物,真正意义上的数码相机是1981年索尼的Mavica,之后的几款都是概念机的类型,外形也千奇百怪,基本上都使用圆柱电池;真正商用化的数码相机上市1995年卡西欧推出的QV-10,作为一款无内置闪光灯、CCD像素只有25万的相机,使用2YjAA电池已经基本足够了。

但是随后几年,随着闪光灯逐渐成为数码相机的标配、且数码相机的CCD像素分辨率呈指数增长,对电池电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1998年,单反相机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左位更髙端的单反机有相当一部分采用银镉、線氢电池(比如早期单反机的代表佳能D2000使用银镉电池、最早的现代化单反机尼康D1采用镰氢电池)。

之后,随着数码相机的功能不断丰富、体积不断减小,锂电池在数码相机中的使用规模越来越大(早期比较典型的使用锂电池的型号是2000年的佳能D30)0到目前为I上,虽然也有新型号的数码相机使用圆柱电池,但是绝大多数的数码相机都是使用锂电池了。

表6数码相机及其电池的发展历程

时间段

历史阶段

电池

代表产品

图例

1975-1995

数码相机试验期

各种电池都有

Mavica(1981,最早的数码相机〉

1995-1998

数码相机商用化

碱性电池为主

卡西欧QV-10(1995,第一台商用化数码相机)

1998-2000

单反机诞生

银镉电池.银氢

电池、碱性电池

佳能D2000(1998,使

用银镉电池)

2000-今

普及期

锂电池、银氢电池、碱性电池

佳能D30(2000.也是第一台使用CMOS传感器的单反相机)

数据來源:

天弘基金

3,手机领域

最早的手机是在1983年摩托罗拉的DynaTac8000X,也就是早期的“大哥大“的形态,这部手机使用了一块银镉电池,通话时间仅有20分钟,但是充电却需需要10小时的时间。

随后摩托罗拉一直引领整个手机行业的发展,这期间,包括IBM在1993年推出全球第一款智能手机Simon、诺基亚1992年转型并在1994年推出标志性的智能手机9000,但是一直到1995年摩托罗拉推出世界上第一款翻盖手机8900时,手机仍然普遍使用礫镉电池;1997年的166C开始,摩托罗拉开始使用線氢电池,电池容量也从此前的500-700mah增加到1300mah。

从1998年开始,摩托罗拉开始生产使用锂电池的手机(比如GC87C,使用1200mah的锂电池),1998年到2000年基本上可以看做是線氢电池锂电池的过渡时间,由于線氢电池价格比较便宜且安全性好、技术成熟,其在手机领域曾经还是比较主流的:

但是2001年之后,随着越来越多的性能被加入到手机中,且锂电池的成本在迅速下降,导致锂电池迅速替代線氢电池,2002年以后的手机基本上都是以锂电池为主的型号了。

2007年开始,随着苹果推岀iphone,手机步入新型智能机时代,而由于手机功能强大导致耗电量直线增加,体积轻便、比容量大的锂聚合物电池开始得到大规模的推广。

表7数码相机及其电池的发展历程

时间段

历史阶段

电池

代表产品

图例

1983-1993

大哥大阶段

铢镉电池

摩托罗拉DynaTac8000X(1983年,全球第一台手机)

r

1993-1995

小型化和智能化

傑镉电池

IBMSimon(1993年,全球第一台智能手机)

1

1995-1997

傑氢电池时代

铢氢电池

摩托罗拉166C(1997年,使

用银氢电池)

J

1998-2007

手机普及时代

锂电池

摩托罗拉GC87C(1998年,使用锂电池)

jr

2007•今

新型智能手机时代

锂电池

Iphone(2007年)

数据來源:

天弘基金

(二)从历史到未来:

3C产品会维持较高的发展增速

1,推陈出新是必然规律

从前文总结的主要的3C产品的发展历史来看,推陈出新是3C领域的必然规律,而且对于3C产品来说,这个速度是非常惊人的。

Intel的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就有著紅的摩尔左律来诠释信息技术惊人的进步速度(摩尔左律:

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量每个18个月就会增加1倍,晶体管的性能也会增加一倍)。

比如苹果2007年推岀iphone智能手机之后,智能手机成为接替传统功能手机的另一个新的增长点,手机的增速虽然在近几年保持稳泄,但是从结构上来看,智能手机的占比从2007年开始就在迅速增加,到2013年,整个市场大约有一半的手机都已经是智能手机。

图14手机和智能手机出货量

图15全球手机出货量増速

600.000.00

50().0(X).(X)

400.000.00

30().0(X).(X)

2(X).0(X).(X)

100.0()0.00

千部

二箜w【n

XQloozr-l

elzsOcoc一

OCO——rar<

■智能于机出货就

2.(X)0.()(H>.0()

1.800.000.00

1.600.000.0()

1.400.000.00

1.200.000.0()

1.000.000.00

800.000.00

6(K).0(X).(X)

4(K).0(X).(X)

200.000.00

0.00

『•机出货fit

——增速

数据來源:

IDC数据來源:

IDC

着新型的平板电脑诞生并在市场中迅速发展,平板电脑近几年呈现爆发式增长,从2010年年出货20万台、到2011年出货68万台,2012年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