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346383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229 大小:310.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本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9页
部编本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9页
部编本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9页
部编本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9页
部编本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9页
部编本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9页
部编本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9页
部编本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9页
部编本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9页
部编本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9页
部编本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9页
部编本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9页
部编本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9页
部编本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9页
部编本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9页
部编本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9页
部编本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9页
部编本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9页
部编本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9页
部编本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本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

《部编本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本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2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本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

部编本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___语文___学科教学案

课题

1大青树下的小学

课型

新授课

本课题课时数

2

(1)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等13个生字。

正确读写“早晨、鲜艳、打扮”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本课生字、词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幸福生活。

教学准备

PPT

教学过程 设 计

教学环节

教 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歌曲引入,介绍资料。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三、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四、自主品读,自我感悟。

1.(课件出示1)播放音乐(或视频)《爱我中华》片段。

2.引导交流:

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

请小朋友说说你找到的有关不同民族的图片,介绍一下你了解到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3.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

4.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

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

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其中一所去看一看。

板书课题:

1.大青树下的小学。

大青树下的小学有什么特色呢?

让咱们一起走进这所大青树下的小学,去认识一群少数民族的孩子,去感受这所小学的魅力。

1.出示自读要求,请学生自读。

(1)给课文标出自然段。

(2)勾画出不认识的字,根据注音拼读,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检查自读。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自然段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

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出示让学生认读。

师生参与评价。

(2)出示有关民族的词语。

注意读准“颇、傣、昌、昂”的字音。

3.引导学生理解词语。

(1)小组交流自己理解的词语。

(2)猜猜我是谁。

根据意思说出对应词语。

(课件出示)

①指旌旗随风摆动的样子。

②形容色彩华丽。

 

③山间平整的场地。

④边防,边境。

⑤两人徒手较量,以把对手摔倒为胜的竞技运动。

4.课件出示田字格里的生字。

(1)识记字形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

(2)说说本课每个字,提醒大家写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3)反馈。

5.再次巩固字词。

出示课件,要求学生把表示“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的图片和相应的词语连线。

6.让同桌相互听读课文,在读中巩固识字。

1.让学生逐段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讨论:

读了这一段知道了些什么?

2.学习反馈(课件出示)(填空):

课文先写(),再写();最后写()。

“大青树下的小学”到底是一所怎样的小学呢?

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自由读课文。

欣赏歌曲《爱我中华》。

交流课前搜集整理的关于少数民族的资料,重点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听老师介绍,进一步了解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齐读课题。

 

按要求自读课文。

 

按自然段读文,正音。

 

形式灵活多样地认读、练读生字、词语。

认读民族词语:

景颇族傣族阿昌族汉族德昂族。

交流自己理解的词语。

根据意思猜词语。

 

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在教师指导下练写生字。

根据反馈再次练写。

连线练习。

同桌相互听读课文,在读中巩固识字。

 

逐段读文,交流每一个自然段的段意。

完成填空题,理清课文脉络。

 

___语文___学科教学案

课题

1大青树下的小学

课型

新授课

本课题课时数

2

(2)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2.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教学准备

PPT

教学过程 设 计

教学环节

教 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谈话引入,引起思考。

 

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

 

三、总结课文,指导朗读

 

四、联系实际,课外延伸

上节课,我们和课文进行了亲密接触。

现在就请同学们继续品读课文,思考: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怎样的小学呢?

一、品悟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丽。

1.“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怎样的小学呢?

哪个小朋友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

2.你从什么地方看出“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美丽的小学?

根据情况,相机指导相关语句。

(1)(课件出示)“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

”各式各样的服装鲜艳夺目,使学校更加美丽。

(板书:

服装:

鲜艳绚丽多彩)

你知道句子里哪个词直接说明了它的美丽吗?

“绚丽”的近义词是——美丽

让我们一起读出它的美。

3.还有什么地方写出了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丽?

(2)课件出示“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

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

谁能来说说,这后面的省略号说明了什么?

那么你们认为校园里还有哪些景物呢?

4.现在我们闭着眼睛,一边听老师念,一边想象校园的美景。

指导朗读。

板书:

校园美

师生共同评议学生的朗读。

5.还有什么地方写出了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丽?

(3)“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课件出示)

为什么认为这句话也写出了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丽?

板书:

山花烂漫

5.小结:

确实,校园外山花烂漫,校园内高大粗壮的大青树,婀娜多姿的凤尾竹,千姿百态的各种野花,翩翩起舞的蝴蝶,还有在校园里各式各样的鲜艳的服装构成了一幅绝妙的美景图。

二、品悟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团结。

1.课文仅仅写了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丽吗?

你认为“大青树下的小学”还是一所怎样的小学呢?

(1)课件出示:

“早晨,从山坡上,……都成了好朋友。

”(板书:

多民族)

为什么从这句话中能看出“大青树下的小学”还是一所团结的学校?

谁来读这句话?

评议。

还有什么地方写出了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团结?

(2)课件出示: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

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

”师范读。

“不同民族”“同一间教室”“一起”这几个词语,老师为什么要读重音?

指导朗读。

3.小结:

是啊,虽然民族不同,穿戴不同,但他们团结友爱,不分彼此,是名副其实的一家人。

这是一所多么团结的小学啊。

其实,小作者为我们呈现的大青树下的小学不仅仅是美丽、团结,它还具有什么特色呢?

请同学们继续读课文,你一定会有所发现!

三、品悟大青树下的小学的欢乐。

1.“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也赶来看热闹。

”(板书:

唱歌、跳舞)

大青树下有多热闹?

出示:

大青树下多热闹啊!

有(),有(),还有()。

他们的欢笑声把()都吸引过来啦。

谁能把孩子们的欢乐读出来?

4、品悟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祥和

这是一所多么欢乐的学校啊!

同时它还是祥和的。

你们从哪里能看出来?

(1)“大家一起朗读……好奇地听着。

”(课件出示)我们一起读这段话。

(2)你们认为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小朋友是如何上课的?

为什么不直接写孩子们学习认真,而要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指导朗读:

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学生学习认真、书声悦耳,人与动物,人与环境融洽相处,怎么不是一所祥和的学校呢?

怎么不令人赞不绝口呢?

让我们带着对大青树下的小学的赞美再读这段话。

1.(课件出示)“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

”中的“这”指的是什么?

能不能把它带进句子中去?

小结。

2.你们喜欢这样一所“美丽的、团结的、欢乐的、祥和的大青树下的小学”吗?

让我们带着赞美读这句话。

3.假如你是这所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学生,你会对这样的学校产生怎样的情感?

请同学们带着赞美,带着自豪,带着骄傲美美地把课题再读一遍。

1.为什么一个边疆的大青树下的小学会如此美丽,如此团结,如此祥和,如此欢乐?

2.是啊,“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我们五十六个民族手牵手,心连心,永远是一家人!

正因为我们都生活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里,我们的生活才会如此幸福,如此欢乐!

大青树下的小学才会如此美丽,如此团结、祥和!

3.让我们一起再听《爱我中华》。

朗读课文。

 

学生交流。

 

读出示的语句,

理解“绚丽”的意思。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相关语句。

 

朗读有关的语句。

交流、理解省略号的作用。

听老师范读,一边读一边想象校园的美景。

 

交流:

大青树下的小学矗立在山花烂漫的环境中,所以说它很美。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体会美丽。

 

交流:

因为这句话说明各个民族的孩子,虽然“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

所以说这是一所团结的学校。

练习有感情鹅朗读。

体会团结。

继续交流。

 

交流:

这几个词说明孩子们虽然民族不同,但他们团结友爱,不分彼此。

练习朗读。

 

读句子。

 

填空,体会大青树下的热闹。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欢乐。

 

读句子。

 

交流:

侧面烘托孩子认真学习。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交流。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段。

 

交流:

自豪、骄傲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教师引导下了解民族之间团结互助,是一家人。

教后记

【板书设计】

服装鲜艳

美丽:

山花烂漫

1大青树下的团结:

多民族好朋友

民族欢乐:

唱歌跳舞

祥和:

安静学习

___语文___学科教学案

课题

2花的学校

课型

新授课

本课题课时数

2

(1)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会写“落、荒”等13个生字,正确认读“荒、笛”等5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本课生字词语。

教学准备

PPT

教学过程 设 计

教学环节

教 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二、按照要求,自主预习

 

三、检查预习,进行闯关

 

四、总结提高,交流收获

1.你们知道吗,不光我们有学校,连花儿也有学校呢。

今天学习第二课《花的学校》。

2.板书课题:

2花的学校

1.我们先来看看第2课要完成的预习任务(课件出示)。

2.“不动笔墨不读书”,预习同样要动笔墨。

下面我们就把自己对本单元预习的感悟用特定的符号标记出来,在书本上留下智慧的或是思考的痕迹。

第一关:

汉字大本营。

1.认读生字新词:

我会读。

2.识记字形,正确规范书写生字。

第二关:

阅读展示台。

1.引导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读出感受。

引导读好难读的句子。

2.读了文章,你有什么感受呢?

第三关:

智慧少年。

1.在预习时,你还有不懂的问题吗?

2.组织组内交流预习记下的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了解,特别关注学困生的疑难点。

1.引导交流收获。

2.总结:

语文学习贵在实践,只有实实在在去读、去画、去思、才能获得真知,课下请同学们继续熟读课文,在自己感受深刻的地方写下感受,摘抄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

齐读课题。

 

指名读预习任务。

 

按照要求自学课文。

 

正确认读生字新词,在田字格中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获得“写字之星”。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概括出课文内容,获得“阅读小明星”。

 

能大胆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能就别人的问题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获得“智慧少年”。

 

交流收获。

___语文___学科教学案

课题

2花的学校

课型

新授课

本课题课时数

2

(2)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和丰富细腻的想象,培养学生的质疑、表达、想象能力。

2.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养成主动质疑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意境。

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体会课文丰富细腻的想象。

教学准备

PPT

教学过程 设 计

教学环节

教 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出示图片,激趣导入。

 

二、默读课文,读文质疑。

 

三、重点突破,精读解疑。

 

四、拓展想象,感悟积累

 

1.课件出示一组美丽的花儿图片:

你们觉得这些花儿怎么样?

老师告诉你,这些漂亮的花儿和你们一样,有自己的妈妈,有自己的学校。

你们想不想去看看它们的学校?

2.板书:

2花的学校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看看你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

2.组织汇报交流。

导言:

这些问题会在我们接下来的学习中逐步解决。

你们知道吗?

泰戈尔写《花的学校》时,已年近不惑,但仍以纯真的童心感受世界。

那质朴的语言闪耀着写作的快乐,奇妙的想象充满了童真童趣。

现在让我们走进花儿学校,去感受这些奇思妙想。

1.指名学生读课文,想课文中哪些自然段是属于描写花儿很欢乐的?

2.指名读一、二自然段。

(1)边听边想:

你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习拟声词。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一、二自然段。

(2)(课件出示:

“于是,一群一群的花……狂欢。

这句话是一个什么句子?

(拟人句)“跑出来、跳舞、狂欢”突出了什么?

相机板书:

美丽活泼可爱向上

(3)在六月的阵雨中,花儿们笑着跳舞,它们在想什么,在说什么?

它们在跳着什么样的舞蹈?

引导学生自由想象说一说。

这部分课文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3.指名读三、四、五自然段,鼓励学生想象并讲一讲花儿们被老师罚站的故事。

想一想,谁是它们的老师?

老师为什么要罚站?

花儿们的学校是什么样的……

4.指名读第五、六自然段。

(1)出示“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你喜欢这样的表达吗?

引导学生照样子写一写:

蜜蜂一来,他们

(2)出示句子:

“树枝在林中……拍着大手。

边听边想:

你知道了什么?

你来猜一猜,穿着紫色衣服的是什么花?

穿着黄色衣服的是什么花?

穿着白色衣服的是什么花?

相机理解“簌簌”,这样的词语能再说几个吗?

(3)各色鲜艳的花,想一想花儿们当时在想什么?

说什么?

会有什么样的表情?

(4)阵雨时花儿们什么样?

大雨时花儿什么样?

通过这样的对比,你理解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并指导学生把自己的理解读出来。

5.指名读七、八自然段,你还想提什么问题?

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理由。

指导学生朗读。

相机板书:

急急忙忙

6.指名读最后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想想花儿的妈妈是谁?

指导朗读。

1.想一想,在花儿学校里还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

看谁想得奇妙,写得美妙。

2.请学生轻声朗读课文,再次体会课文优美的意境。

3.让学生试着背诵课文一、二、六自然段,积累优美的词语。

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希望你们也能用童心感受生活,用你们童真童趣的语言记录这美丽的世界。

 

欣赏图片,回答问题。

 

齐读课题。

按照要求默读课文。

 

汇报:

(1)花儿们的地下学校是什么样子的?

(2)花儿们的妈妈是谁?

(3)花儿们的老师是谁?

……

交流:

一、二、六自然段。

一边读第一、二自然段,一边想。

交流。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齐读这个拟人句。

交流:

花儿们的美丽、活泼、可爱、向上

自由想象,练习说话。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朗读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

大胆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来进行描述。

个别读。

读句子。

仿写句子,进一步巩固。

读句子。

想象说话。

猜一猜,进一步理解句子。

理解“簌簌”并积累拟声词。

放飞想象,自由描述。

交流,在老师引导下理解:

这也体现了花儿们一种顽强的精神,环境越恶劣,它们越是冲出来,勇于向困难挑战,决不低头。

练习有感情朗读。

读第七、八自然段。

想一想,说一说:

花儿的家在哪里?

是什么样的?

练习有感情朗读。

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

讨论交流,解决刚开始提出的问题“花儿们的妈妈是谁?

”,充分理解最后一句话。

说一说。

写一写。

轻声读文,再次体会课文优美的意境。

练习背诵第一、二、六自然段。

教后记

 

【板书设计】

2花的学校

跳舞狂欢

花孩子  跑出来    美丽、活泼、可爱、向上

急急忙忙

  

__语文___学科教学案

课题

3不懂就要问

课型

新授课

本课题课时数

1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认识本课的“诵、例”等13个字,认识多音字“背、圈”。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独立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了解孙中山对待学问的态度,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独立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培养学生“好问”的习惯,把“不懂就问”化为学习的自觉行为和重要的学习方式。

教学准备

PPT

教学过程 设 计

教学环节

教 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简介伟人,导入课文

 

二、出示提示,自学感知 

 

三、引导学习,提出质疑。

 

三、研读课文,交流展示

 

四、深入探究,学习精神。

 

五、拓展提高,积累运用

1.课件出示孙中山先生的画像:

这位伟人,大家认识吗?

他就是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

2.简介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介绍孙中山先生少年时候学习生活的课文。

板书课题:

不懂就要问。

 

课件出示自读提示:

(1)默读课文,画出有新鲜感的词语或句子,与同学交流。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这篇课文同学们都自习过了,现在请大家放开声音读一遍课文,读完之后,想一想有没有不懂的问题。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3.根据学生交流,教师板书并解决主要问题。

同学们有这么多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争取把这些问题都弄明白。

 

1.指名读课文,指导读准字音。

(出示课件生字)

引导学习多音字“背”“圈”。

2.教师补充私塾、先生资料。

3.通过两次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从“照例”“流利”“连连点头”“壮着胆子”等词语中领悟到孙中山读书认真,学业完成得极为出色,表达了他不满足已有的成绩,有进一步要求理解课文意思的愿望。

4.看课文插图,对比想一想,同学们的表现与先生的态度怎样?

课文插图,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并能有感情地运用有关词语复述图意。

5.引导质疑:

向先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还要挨打呢?

而今天的老师为什么却鼓励学生提问呢?

6.孙中山在那种棍棒教育下敢于提问,可以看出他有什么样的精神?

课文是怎样告诉我们的?

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1.学习了课文,你有哪些体会?

2.小结:

在一百多年前的封建社会里,孙中山为弄清道理,不怕挨打,敢于向先生提问,他认为“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这种“勤学好问、读书求理”的精神太值得我们学习了。

3.说说你或者其他同学在平日的学习中是怎样勤奋好学的。

课件出示读书名言,让学生读后背诵

看画像,初步认识孙中山。

 

读简介,进一步了解为伟人孙中山。

齐读课题。

 

根据提示,学生自读课文,完成相关问题。

 

大声朗读,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和不懂的地方。

交流(预设):

(1)“照例”是什么意思?

(2)什么是“私塾”?

(3)为什么孙中山问问题要壮着胆子?

(4)为什么孙中山问问题其他同学都吓呆了?

……

读文,正音。

理解私塾与先生等,了解当时的背景。

 

讨论交流,体会。

 

看插图,讨论交流。

借助插图,展开想象,练习复述。

在教师帮助下区分清楚过去私塾封闭式的封建教育与今天民主开放教育的不同。

交流,体会孙中山当时就有宁愿挨打,也要弄清道理、勤学好问的可贵精神。

谈体会。

说一说自己或者他人在平时的学习中是怎样勤奋好学的。

 

读名言,积累,明读书道理。

教后记

__语文___学科教学案

课题

我的暑假生活

课型

口语交际

本课题课时数

1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有表达的兴趣和自信,愿意把自己的感受与同学交流。

2选择别人可能感兴趣的内容重点讲述。

3.能恰当使用图片和实物。

教学重点难点

认真听别人讲话,同时把要讲的话说得清楚、明白,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是本次活动的重点。

教学准备

PPT

教学过程 设 计

教学环节

教 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引入交际话题。

 

二、自主交流,尝试交际练习。

 

三、互动交流,全班分享小组的汇报交际。

 

四、总结收获,课外作业。

 

1.多媒体出示学生课余生活的照片:

可能有心的学生会发现,平时同学们活动时老师经常拍摄照片,老师不但拍了照片,还做成了影集。

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2.看一看,照片上的学生都在做些什么?

他们是怎样做的?

想象一下他们当时的心情。

3.多么丰富的课余生活呀!

这节口语交际课我们就来举行一次“多彩的暑假生活展示会”,说一说你们的暑假生活,比一比谁说得有趣,说得清楚。

板书:

我的暑假生活  

1.启发学生回忆生活,激发学生参与兴趣:

请同学们回想一下自己的暑假生活是怎么样的?

有哪些有趣或者特别的事情呢?

在这个过程中,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呢?

2.鼓励学生自主练习,引导学生合作交流。

(1)师生讨论,指导口语交际的方法与技巧。

(2)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板书:

感兴趣图片实物)  

今天你想跟大家分享你课余生活的哪项活动?

谁能当小老师评一评以上学生的发言?

3.组织小组合作,练习口语交际。

(1)提出小组合作交流要求:

先想好了再说,注意叙述的顺序;态度自然大方,尽量把事情说清楚,说具体,说有趣;声音要洪亮。

(2)教师参与各小组的交流讨论,并进行个别指导。

1.提出汇报要求:

发言的同学要发挥自己的最高水平;其他同学要认真倾听,不要中途打断;有疑问或者要提意见的,等听完之后再举手发言;发问和提意见要有礼貌,注意礼貌用语。

2.组织各小组推举代表轮流展示多彩的课余生活。

适当指导点拨,重点从语言表达是否完整和内容是否有趣两方面来指导。

3.师生评议,学会方法。

引导学生从“态度自然大方、完整、清楚明白、具体有趣”几个方面进行互相评价。

(板书:

自然大方、完整、清楚明白、具体有趣)

4.评选、小结。

小结:

介绍暑假生活,可以先说说自己的暑假生活是什么,具体的经过如何,怎么有趣,再说说自己的心情、感受怎样,还可以讲讲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这节课我们重温了以前丰富多彩的暑假生活,学会了怎么与同学交流。

希望同学们对今后的活动做好计划,使自己的课余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带给自己更多的快乐。

2.课外作业:

回家后跟爸妈交流自己的暑假生活。

 

欣赏图片。

感受暑期生活的丰富性与快乐的心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