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和信息系统安全保密管理规定.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346875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和信息系统安全保密管理规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计算机和信息系统安全保密管理规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计算机和信息系统安全保密管理规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计算机和信息系统安全保密管理规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计算机和信息系统安全保密管理规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计算机和信息系统安全保密管理规定.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计算机和信息系统安全保密管理规定.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计算机和信息系统安全保密管理规定.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计算机和信息系统安全保密管理规定.docx

《计算机和信息系统安全保密管理规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和信息系统安全保密管理规定.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计算机和信息系统安全保密管理规定.docx

计算机和信息系统安全保密管理规定

计算机和信息系统安全保密管理规定

信息系统安全保密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公司信息化系统包括涉密信息系统和非涉密信息系统安全保密管理确保国家秘密及公司商业秘密的安全根据国家有关保密法规标准和中国华电集团公司有关规定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涉密信息系统是指由计算机及其相关的配套设备、设施构成的按照一定的应用目标和规定存储、处理、传输涉密信息的系统或网络包括机房、网络设备、软件、网络线路、用户终端、存储介质等内容。

第三条涉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要本着“预防为主、分级负责、科学管理、保障安全”的方针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和“控制源头、归口管理、加强检查、落实制度”的原则确保涉密信息系统和国家秘密信息安全。

第四条涉密信息系统安全保密防护必须严格按照国家保密标准、规定和集团公司文件要求进行设计、实施、测评审查与审批和验收未通过国家审批的涉密信息系统不得投入使用。

第五条本规定适用于公司所有信息系统安全保密管理工作。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六条公司成立信息系统安全保密组织机构人员结构与信息化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成员相同信息化领导小组成员即为信息系统安全保密领导小组成员信息化办公室成员即为信息系统安全保密办公室成员。

1、信息系统安全保密领导小组组长陈宇肇副组长吕碧辉1组员2、信息系统安全保密办公室主任副主任成员第七条信息系统安全保密领导小组主要职责公司信息系统安全保密领导小组是涉密信息系统安全保密管理决策机构其主要职责一建立健全信息系统安全保密管理制度并监督检查落实情况二协调处理有关涉密信息系统安全保密管理的重大问题对重大失泄密事件进行查处。

第八条信息系统安全保密办公室简称保密办主要职责一拟定信息系统安全保密管理制度并组织落实各项保密防范措施二对系统用户和安全保密管理人员进行资格审查和安全保密教育培训审查涉密信息系统用户的职责和权限并备案三组织对涉密信息系统进行安全保密监督检查和风险评估提出涉密信息系统安全运行的保密要求四会同信息中心对涉密信息系统中介质、设备、设施的授权使用的审查建立涉密信息系统安全评估制度每年对涉密信息系统安全措施进行一次评审五对涉密信息系统设计、施工和集成单位进行资质审查对进入涉密信息系统的安全保密产品进行准入审查和规范管理对涉密信息系统进行安全保密性能检测六对涉密信息系统中各应用系统进行定密、变更密级和解密工作进行审核七组织查处涉密信息系统失泄密事件。

2第十条办公室信息中心主要职责是一组织、实施涉密信息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制定安全保密防护方案二落实涉密信息系统安全保密策略、运行安全控制、安全验证等安全技术措施每半年对涉密信息系统进行风险评估提出整改措施经涉密信息系统安全保密领导小组批准后组织实施确保安全技术措施有效、可靠三落实涉密信息系统中各应用系统进行用户权限设置及介质、设备、设施的授权使用、保管以及维护等安全保密管理措施四配备涉密信息系统管理员、安全保密管理员和安全审计员并制定相应的职责“三员”角色不得兼任权限设置相互独立、相互制约“三员”应通过安全保密培训持证上岗五落实计算机机房、配线间等重要部位的安全保密防范措施及网络的安全管理负责日常业务数据及其他重要数据的备份管理六配合保密办对涉密信息系统进行安全检查对存在的隐患进行及时整改七制定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落实应急措施处理信息安全突发事件。

八按照国家密码管理的相关要求落实涉密信息系统中普密设备的管理措施。

第十二条相关业务部门、班组主要职责涉密信息系统的使用部门、班组要严格遵守保密管理规定教育员工提高安全保密意

识落实涉密信息系统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准确确定应用系统密级制定并落实相应的二级保密管理制度。

第十三条涉密信息系统配备系统管理员、安全保密管理员、安全审计员其职责是一系统管理员负责系统中软硬件设备的运行、管理与维护工作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连续运行。

系统管理员包括网络管理员、数据库管理员、应用系统管理3员。

二安全保密管理员负责安全技术设备、策略实施和管理工作包括用户帐号管理以及安全保密设备和系统所产生日志的审查分析。

三安全审计员负责安全审计设备安装调试对各种系统操作行为进行安全审计跟踪分析和监督检查以及时发现违规行为并每月向涉密信息系统安全保密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报一次情况。

第三章系统建设管理第十四条规划和建设涉密信息系统时按照涉密信息系统分级保护标准的规定同步规划和落实安全保密措施系统建设与安全保密措施同计划、同预算、同建设、同验收。

第十五条涉密信息系统规划和建设的安全保密方案应由具有“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的机构编制或自行编制安全保密方案必须经上级保密主管部门审批后方可实施。

第十六条涉密信息系统规划和建设实施时应由具有“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的机构实施或自行实施并与实施方签署保密协议项目竣工后必须由保密办和科技信息部共同组织验收。

第十七条对涉密信息系统要采取与密级相适应的保密措施配备通过国家保密主管部门指定的测评机构检测的安全保密产品。

涉密信息系统使用的软件产品必须是正版软件。

第四章信息管理第一节信息分类与控制第十八条涉密信息系统的密级按系统中所处理信息的最高密级设定严禁处理4高于涉密信息系统密级的涉密信息。

第十九条涉密信息系统中产生、存储、处理、传输、归档和输出的文件、数据、图纸等信息及其存储介质应按要求及时定密、标密并按涉密文件进行管理。

电子文件密级标识应与信息主体不可分离密级标识不得篡改。

涉密信息系统中的涉密信息总量每半年进行一次分类统计、汇总并在保密办备案。

第二十条涉密信息系统应建立安全保密策略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涉密信息被非授权访问、篡改删除和丢失防止高密级信息流向低密级计算机。

涉密信息远程传输必须采取密码保护措施。

第二十一条向涉密信息系统以外的单位传递涉密信息一般只提供纸质文件确需提供涉密电子文档的按信息交换及中间转换机管理规定执行。

第二十二条清除涉密计算机、服务器等网络设备、存储介质中的涉密信息时必须使用符合保密标准、要求的工具或软件。

第二节用户管理与授权第二十三条根据本部门、单位使用涉密信息系统的密级和实际工作需要确定人员知悉范围以此作为用户授权的依据。

第二十四条用户清单管理一科技信息部管理“研究试验堆燃料元件数字化信息系统”和“中核集团涉密广域网”用户清单财会部管理“财务会计核算网”用户清单二新增用户时由用户本人提出书面申请经本部门、单位审核科技信息部、保密办审批后由科技信息部备案并统一建立用户“财务会计核算网”的用户由财会部统一建立三删除用户时由用户本人所在部门、单位书面通知科技信息部核准后由安全保密管理员即时将用户在涉密信息系统内的所有帐号、权限废止“财务会计核算网”5的删除用户由财会部统一删除用户帐号、权限。

第二十五条用户标识符管理一用户登录系统时所使用的用户身份标识由用户本人提出书面申请经本部门、单位审核科技信息部、保密办审批后由系统管理员产生并确保用户标识在此系统生命周期中的唯一性二安全保密管理员每月一次检查与用户身份标识相关的日志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向保密办报告。

第二十六条用户授权管理一涉密信息系统用户授权应遵循最

小授权分配原则安全保密管理员对所有用户的权限明细文档化二安全审计员每月审查权限列表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向保密办报告。

第三节信息系统互联第二十七条涉密信息系统必须与国际互联网和其它公共信息系统实行物理隔离。

禁止将涉密计算机和涉密信息系统直接接入公司内部非涉密信息系统确因工作需要接入时必须采用符合保密标准的信息隔离交换系统进行必要的边界控制措施。

第五章运行维护管理第二十八条涉密信息系统投入运行前应当经过国家保密工作部门审批未经审批的涉密信息系统不得处理涉密信息。

第二十九条涉密信息系统应与用户终端实施IP-MAC并随人员、岗位等变化及时调整。

涉密信息系统的用户终端、服务器等设备设施应进行安全加固关闭不必要的帐户、服务和端口并设置规范的口令策略。

涉密设备导线与外网、通讯设备导线和其他导体的隔离应符合保密要求。

6第三十条涉密信息系统与国际互联网、公众信息网络等非涉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外网的信息交换按信息交换及中间转换机管理规定执行。

第三十一条禁止使用非涉密信息系统包括非涉密单机存储和处理涉密信息。

第三十二条建立健全防病毒软件含木马查杀升级、打补丁机制及时升级病毒和恶意代码样本库进行病毒和恶意代码查杀及时安装操作系统、数据库和应用系统的补丁程序。

防病毒软件应使用经国家主管部门批准的防病毒软件。

第三十三条未经科技信息部审批禁止对涉密信息系统格式化或重装操作系统禁止删除涉密信息系统的移动存储介质及外部设备包括服务器等网络设备等日志记录。

第三十奶?

涉密应用软件开发及运行维护必须选择具有相关保密资质的单位承担并与之签订《保密协议书》协议书必须经保密办审查备案明确保密要求防止国家秘密的泄露。

第三十五条涉密信息系统中的信息输出应当集中管理有效控制建立集中打印控制机制。

第三十六条涉密信息系统用户终端不准安装、运行、使用与工作无关的软件严禁安装具有无线通讯功能的软件。

未经科技信息部审批用户终端禁止安装或拆卸硬件设备和软件及更改系统设置。

用户终端的应用软件安装情况登记备案每季度进行一次核查。

第三十七条涉密设备严禁具有无线互联功能不能安装红外接口、无线网卡、无线鼠标、无线键盘等。

第三十八条对集中存放涉密信息系统服务器、交换机等涉密设备的场所列入保密要害部位管理建立出入登记、外来人员审查等管理制度。

第三十九条涉密信息系统应采取身份鉴别、访问控制和安全审计等技术保护措施。

第四十条涉密信息系统建立文档化的安全保密策略并根据环境、系统和威胁变7化情况及时调整更新安全保密策略。

第四十一条涉密信息系统建立文档化的安全保密审计报告机密级1个月、秘密级3个月进行一次审计日志收集、整理、分析按要求形成文档化安全审计报告并备案。

第四十二条涉密信息系统建立文档化的风险评估分析报告每半年根据系统综合日志进行一次风险评估自评估或检查评估形成文档化的风险分析报告对存在的风险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第四十三条涉密信息系统建立实时入侵检测系统做到实时监测系统网络设备、终端和服务器的各种攻击行为。

应具有漏洞扫描技术以提前警告网络系统中系统的弱点所在防止黑客入侵和内部人员的误用。

第四十四条涉密信息系统使用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的检测工具对系统进行安全保密性能检测检测工具版本应及时更新、升级。

第六章设备与介质管理第四十五条计算机和信息系统设备包括网络设备、服务器、用户终端台式计算机、便携式计算机、工业控制机等、扫描仪、打印输出设备及网络安全保密产品等介质包括纸介质、存储介质及其它记录载体如计算机硬盘、光盘、移动硬盘、优盘、软盘和录音带、录像带、数码相机

存储卡等。

第四十六条接入涉密信息系统的设备和介质称为涉密设备和涉密存储介质并按统一技术要求和部署方式进行管理。

涉密设备和存储介质应与国际互联网和其他公众信息网络实行物理隔离系统内的设备、介质、设施根据其处理信息的最高密级标明涉密等级和主要用途。

第四十七条计算机和信息系统中使用的设备、存储介质应遵循“统一购置、统一标识、严格登记、规范管理”的原则严格执行国家秘密载体保密管理规定。

8第四十八条各部门、单位指定专人负责涉密设备和介质的日常管理工作建立存储介质登记备案、定期核查与信息清理制度。

保密办对涉密设备的采购、使用、维修、变更、报废负有指导、监督、检查的职责对存储介质归口管理。

第一节设备管理第四十九条采购管理一涉密设备选用国产设备涉密系统集成与系统服务、安全产品的采购不得进行公开招标须在具有资质的单位和经国家主管部门批准范围内选择且供方应具有完备的资质证明和良好的信誉以及长期供货和代维护能力二采购部门不得向供应方透露涉密设备的最终用户三采购的计算机统一不配备光驱、软驱、视频设备及具有无线互联功能的无线键盘、无线鼠标、红外接口、无线网卡等。

确因工作需要配备的经保密办审批后配发四科技信息部做好资产清单和台帐管理涉密设备需在保密办备案并粘贴密级标识后投入使用。

台帐注明涉密设备使用人、安全责任人、安全分类以及资产所在的位置并且每半年对涉密设备清查核对一次。

第五十条使用管理一各部门、单位建立涉密设备、打印机等准入审批、使用登记、销毁等备案制度。

二涉密设备的电磁泄露发射应符合国家有关保密标准并采取相应防护措施。

涉密设备和传输线路应符合红黑隔离要求并采取电源滤波防护措施。

三用户终端登录识别技术应采用以下二种方式之一1、数字证书机制采用USBKey与PIN口令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身份鉴别口令长度设置不少于十位。

USBKey按机密级密件管理应及时修改初始的PIN码并将USBKey9妥善保管。

2、密码口令。

机密级密码口令长度不得少于十个字符每周至少更换一次秘密级密码口令长度不得少于八个字符每月至少更换一次口令采用大小写英文字母、数字和特殊字符等两者以上的组合。

四在其他信息系统使用过的设备以及新增设备接入涉密计算机和信息系统之前应进行病毒含木马及恶意代码的检测、查杀。

第五十一条维修管理一涉密设备维修时应向科技信息部提出申请科技信息部对维修的涉密设备检查诊断后作出公司内维修或外出维修的判断并通知部门、单位二涉密设备维修原则上来公司现场维修维修时应有专人现场监管三涉密设备外出维修时对涉密设备预先采取保密措施拆除存储部件并有专人在场监控维修全过程外出维修的涉密设备原则上不能在外存放当日未维修完毕的应带回公司存放次日再送出去维修涉密设备维修时应与维修单位签订保密协议四涉密设备确需恢复存储的数据、信息时应经保密办审批后在具有涉密数据恢复资质的单位进行五维修时更换下的硬盘、存储卡必须将旧件按涉密载体进行管理禁止将旧件抵价维修或随意抛弃六维修的涉密设备应做好维修情况记录存档备查。

第五十二条变更管理一涉密设备变更用途时应事先提出变更申请并清除其存储的涉密信息经保密办审核批准后办理变更。

变更程序是1、公司内部门、单位之间调配涉密设备由科技信息部提出变更调配计划并作技术支持接收单位办理变更手续并到保密办变更涉密设备台帐102、部门、单位内部调整变更涉密设备由部门、单位领导批准并通知保密办变更涉密计算机台帐3、调配变更后的涉密设备要及时确定密级并粘贴密级标识。

二涉密设备变更密级遵循如下保密规定1、绝密级设备不得进行变更2、不变更使用人及使用部门、单

位升密时存储介质包括硬盘、储存卡可不更换降密或脱密时必须更换存储介质3、变更使用人或使用部门、单位升密、降密必须更换存储介质4、存储介质的更换由科技信息部办理新存储介质到保密办领取更换下的旧存储介质交保密办5、非涉密设备变更为涉密设备需对存储介质进行格式化重新安装操作系统并拆除视频设备和无线互联功能模块。

第五十三条报废管理一对批准报废的信息设备拆除存储介质并交保密办集中统一销毁或再利用二淘汰或报废的涉密设备不得用于公益捐赠或流入旧货市场。

第二节介质管理第五十四条购置和发放一申请部门、单位根据需要向保密办提出所需存储介质种类、数量的申请二保密办对申请进行审核后报主管领导审批并按批准的种类、数量集中采购三保密办按存储介质种类和密级统一编号、登记、粘贴标识后发放存储介质四各部门、单位由专人管理存储介质建立台帐定期核查。

第五十五条使用和维护一涉密存储介质应根据所存储信息的最高密级划定密级并在明显位置粘贴密11级标识禁止使用无标识的存储介质。

涉密存储介质严禁在联接互联网的计算机和非涉密计算机上使用二在涉密信息系统内使用的涉密存储介质采取绑定或有效的技术接入控制措施使涉密存储介质只能在授权的涉密计算机上使用。

未采用绑定技术的涉密计算机须采取关闭和监控数据端口USB口的物理防护措施进行控制三严格控制其它存储介质的使用对光盘、软盘等移动存储介质应采用关闭数据接口或禁止驱动设备使用等方式加以控制四禁止在低密级计算机上使用高密级存储介质禁止在低密级存储介质上存储高密级信息五高密级存储介质用于存储低密级信息时应当按照存储介质原标识的高密级进行管理六存放涉密存储介质的场所、部位和设备应符合安全保密要求集中统一管理七禁止外来的存储介质接入涉密信息系统如需导入信息应采取安全准入许可制度经部门、单位领导审批后按信息交换及中间转换机管理规定执行八存储过绝密级信息的介质不能降低密级使用九严禁将个人具有存储功能的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mp3、mp4、优盘、手机、掌上电脑等带入公司严禁将涉密存储介质带出工作场所确需携带外出经本部门、单位领导审批且备案后方可出厂随身携带严防被盗或丢失十经保密办批准允许与涉密信息系统相连的数码设备如相机、录音笔等应按涉密载体管理十一涉密存储介质的维修和维护由科技信息部统一负责外送维修须经主管领导审批同意并送指定维修点维修十二发现存储介质丢失应立即报告本部门、单位和保密办并及时组织查处。

12第五十六条保管和销毁一涉密存储介质必须由本部门、单位集中统一保管并在有安全保障的保密柜中保存二对重要的存储介质应定期进行循环复制备份三存储介质的报废、销毁由应编制销毁清单由本部门、单位主要领导签字后统一交保密办鉴定并做消磁或粉碎处理。

第七章信息交换及中间转换机管理第五十七条涉密计算机和信息系统与其他计算机和信息系统的信息交换必须经过中间转换机。

中间转换机是指与任何计算机和信息系统实现物理隔离、独立运行的专用计算机专门用于涉密计算机和涉密信息系统与其它计算机和信息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

中间转换机分为非涉密中间转换机和涉密中间转换机中间转换机上应安装符合国家保密要求的计算机病毒和恶意代码防护产品。

非涉密中间转换机用于从国际互联网、公众信息网络和非涉密信息系统到涉密计算机和涉密信息系统进行外部非涉密信息的载入包括计算机病毒和恶意代码样本库、补丁程序、应用程序和其它相关信息等。

涉密中间转换机用于从公司外部的涉密计算机和涉密信息系统涉密移动存储介质到公司内部涉密计算机和涉密信息系统的信息交换。

涉密中间转换机的密级应根据转换

信息的最高密级确定。

涉密网络中间转换机是指单位接入涉密信息系统的管理员专用于信息交换的涉密计算机。

专用涉密传递盘是指经技术绑定后的公司各单位内部及各部门、单位之间用于涉密13信息系统与涉密单机、涉密单机之间信息传递的优盘。

第五十八条中间转换机的配置、使用与日常管理一涉密信息系统使用部门、单位需配置涉密网络中间转换机、非涉密中间转换机和专用涉密传递盘二党政办设置1台涉密中间转换机全公司共用用于公司外部涉密存储介质上载涉密信息到公司涉密信息系统或涉密单机三中间转换机、专用涉密传递盘由各部门、单位中间转换机管理员负责管理和使用四中间转换机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