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计算.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346946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21.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计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计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计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计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计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计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计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计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计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计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计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计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计算.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计算.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计算.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计算.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计算.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计算.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计算.docx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计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计算.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计算.docx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计算

1、道路选线

道路选线,就是个根据道路的使用任务、性质、公路的等级和技术标准,从规划的起、终点之间结合地形、地质、水文及其他沿线条件,综合考虑平、纵、横三方面因素,在实地或纸上选定道路中线的确切位置,然后进行有关的测量和设计工作。

我们本次选线为纸上定线.

1.1纸上定线在纸上定线中,因使所设计路线尽量与等高线平行,绕开等高线密集的陡坡地区。

在定线时,直线距离不能太长,一般以20V(V是设计车速)为最大长度。

1.2选线原则

路线设计受到地形、水文、气候等自然因素的影响,还受到到很多社会、经济等上的因素。

本次为山区选线,等级为二级公路,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使填、挖方平衡。

2)路线的坡度做好控制,在0.3%~7%为宜

3)多种方案,从中选择最优方案。

4)做到少占耕地,与农田基本建设相协调。

5)根据设计标准合理布局线路,路线设计要保证行车安全、舒适。

6)选择坡度较缓的地形,有利于施工。

7)对水文地质差的地方尽量绕行。

在地形图要设计两个弯道,在弯道设计时,除考虑曲线要素外,还要注意弯道内侧是否有物体阻碍司机的视线,为满足视距要求,要对其横净距进行计算,具体方法在横断面设计时在详细说明。

2、平面设计

2.1平面线形设计的一般原则

1.平面线形应直捷、连续、顺适、并与地形、地物相适应,

2.保持平面线形的均衡与连贯。

3.回头曲线的设计,其为一个主曲线、两个辅助曲线和主、辅线所夹得直线

段组合而成的复杂曲线。

4.平曲线要有足够的长度。

2.2直线的设置

2.2.1直线的最大长度:

直线的最大长度,在城镇及其附近或其他景色有变化的地点大于20V

是可以的,在景色单调的地点最好控制在20V以内。

而在特殊的地理条件下应特殊处理。

2.2.2同向曲线间的最小直线长度:

同向曲线间的最小直线长度不小于设计速度的6V(即360m)为宜。

2.2.3同向曲线间的最小直线长度:

反向曲线间的最小直线长度不小于设计速度的2V(即120m)为宜。

2.3缓和曲线设计

缓和曲线设置在直线与圆曲线之间或半径相差较大的两个转向相同的圆曲线之间的一种曲率连续变化的曲线。

规范要求四级以上公路都需设置缓和曲线,缓和曲线的长度要满足3s行程,

本设计中设计速度为60km/h,要求的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为75米。

2.4圆曲线

各级公路不论转角大小均应该设平曲线,而圆曲线是平曲线中主要的组成成分。

路线平面设计线形中常用的单曲线、复曲线及回头曲线等,一般都包含了圆曲线。

圆曲线具有易与地形相适应、可循行好、行线形美观、易于测设等优点,使用十分普遍。

2.4.1圆曲线的几何要素

T=Rtana2

L=nR/180

E=R(seca/2-1)

D=2T-L

T一切线长(m)

L―线长(m)

ET外距(m)

DT校正数或称超距(m)

R-圆曲线半径(m)

aT角(?

242汽车在圆曲线上的行驶特性

行驶在曲线上的汽车由于受到离心力的作用其稳定性手到影响,而离心力

的大小有与曲线的半径有密切的关系,半径越小越不利,所以在选择平曲线上时应尽量采用较大的值,只有在地形或者其他条件受影响时才可用较小的半径。

为了行车的安全与舒适,《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规定了圆曲线半径在不同的情况下的最小值。

平曲线的半径确定是根据汽车行驶的横向稳定性而定:

V2

127(」i)

式中:

V-行车速度km/h;

J-横向力系数;

i-横向超高,我国公路对超高的规定。

缓和曲线通过曲率的逐渐变化,适应汽车转向操作的行驶轨迹及路线的

顺畅,以构成美观及视觉协调的最佳线形;离心加速度的逐渐变化,不致产生

侧向冲击;缓和超高最为超高变化的过渡段,以减小行车震荡。

在指定车速V

下,最小Rmin决定于容许的最大横坡度pmax和该曲线的最大超咼icmax。

2.3.3圆曲线的半径和长度

在半径的选用中,尽量选用较大的半径,极限最小半径尽可能不用,但是

半径不是越大越好,还要视所设的路线而定,根据《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J011-94规定圆曲线的半径最大不宜超过10000m。

在二级公路中,设计速度V=60km/h,在一般最小半径中R支00m,在极限最

小半径中R》25m,在设计中根据地形的情况自行选择合适的半径,所以在设计的二级公路中JD1的R1=212m,JD2的R2=284m,都符合要求。

2.4缓和曲线

缓和曲线是道路平面设计的要素之一,它是设置在直线与圆曲线之间或半

径相差较大的两个转向相同的圆曲线之间的一种曲率连续变化的曲线,《公路工

程技术标准》规定,除四级公路不要求设缓和曲线,其余的等级的公路都应该设置缓和曲线。

有缓和曲线的道路平曲线几何要素:

a

a

切线增长值:

q=・

2

Ls3

240R2

L2

内移值:

p=s-

24R

Ls4

3

2384R

缓和曲线角:

h=28.6479L

R

、tr、ot

切线长:

T=(Rp)tgq

2

曲线长:

—)180R2L

ot

外距:

E=(Rp)secR

2

切曲差:

J=2T-L

由任务书及地形图有道路交点JU桩号为K0+188.00,转角

 

YH、HZ)

①缓和曲线常数:

②平曲线要素:

外距:

L24874

QZ点里程:

QZ=HZKO276.64KO152.27

22

校验:

JD二QZJ=KO152.27彳上6二KO188.00

22

计算正确无误。

同理由任务书及地形图有道路交点JD2桩号为K0+874.00,转角

:

=56°,圆曲线半径设计为284m,缓和曲线设计为80m,同上步骤计算:

几何

要素:

1、AR>q;平曲线要素:

Th、Lh、Eh、Jh;以及五个基本桩号(ZH、HY、

QZ、YH、HZ)。

并将桩号JD1JD2计算结果整理到一直线、曲线及转角一览表。

2.5平面曲线组合设计

平面线形应值捷、连续、顺适,并与地形、地物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长直线的尽头不能和小半径的曲线相接,在公路弯道一般情况下,由两端曲线和一段圆曲线组成。

缓和曲线的长度不能小于所设计等级公路的最小长度的规定;中间圆曲线的长度也宜大于3s的行程。

F表为各级公路平曲线的最小长度

设计

速度

km/h

120

100

80

60

40

30

20

一般指

1000

850

700

500

350

250

200

最小值

200

170

140

100

70

50

40

所求的两个弯道的平曲线长度L1=236.48m、L2=304.96m都满足要求

3、纵断面设计

3.1设计要求

3.1.1纵断面设计的一般要求

1.应满足纵坡及竖曲线的各项规定

2.纵坡应均匀平顺。

3.设计标高的确定应结合沿线自然条件。

4.纵断面设计应与平面线形和周围地形景观协调,应考虑人体心里上的要求,按照平竖相协调及半径的均衡来确定纵面设计线。

5.应争取填挖平衡,应尽量移挖做填,以节省土石方量,降低工程造价。

6.依路线的性质要求,适当照顾当地民间运输工具、农业机械、农田水利等方面要求。

3.2坡长设计坡长是指纵断面两变坡点之间的水平距离,坡长不宜过短,以不小鱼设计速度的9s的行程为宜。

3.2.1合成坡度是由路线纵坡与弯道超高横坡或路拱横坡组合而成的。

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二级级公路在V=60km/h时的最大合成坡度为6%最小合成坡度不宜小于0.5%。

3.2.2最短坡长

二级公路在60km/h的最短坡长为150米。

根据《公路工程及技术标准》在山区二级公路越岭路线的平均纵坡一般接近5.5%和5%为宜。

3.2.3最大坡长

最大坡长限制:

防止影响汽车的正常行驶和安全考虑,而对最大坡长进行限

制,具体要求如表3-2

表3-2纵坡长度限制

设计车速(km/h)

120

100

80

60

40

30

20

坡坡度

3

900

1000

1100

1200

4

700

800

900

1000

1100

1100

1200

5

600

700

800

800

900

1000

3.3坡度设计

331最大纵坡

最大纵坡是指在纵坡设计时,各级道路允许采用的最大坡度值,是根据汽

车的动力特性、道路等级自然条件以及工程和运营条件等因素,通过综合分析,

全面考虑,合理确定的。

要求见下表

设计速度(km/h)

120

100

80

60

40

30

20

最大纵坡(%

3

4

5

6

7

8

9

在设计速度为60km/h的山区二级公路上,最大纵坡为6%

3.3.2最小纵坡

在挖方路段、设置边沟的低填方路段和其他横向排水不畅的路段,为了保证排水,防止积水渗入路基而影响其稳定性,应设置不小于0.3%的纵坡(一般情况下以采用不小于0.5%为宜)。

3.4竖曲线设计

在纵断面设计中,竖曲线的设计要受到众多因素的限制。

其中有三个因素即:

缓和冲击、行驶时间和视距的要求,决定着竖曲线的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

有《规范》规定知道凸形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为4500m凹形竖曲线的一般最

小半径为3000m竖曲线的最小长度相当于各级公路设计车速的3s行程,本设

计中竖曲线的最小长度为100m.

竖曲线要素计算

竖曲线要素设计公式为:

 

式中:

当•为"+"时表示凹形竖曲线,当「为"-"时表示凸形竖曲线

竖曲线长度

L=R

切线长

T丄

2

外距

E」2

2R

由于该段道路山区二级公路,设计时速为60km/h,考虑到通行的各种

车辆的动力性能、道路等级、自然条件等因素,故其纵坡坡度宜控制在5.5%

竖曲线半径

在该设计中,有2个变坡点,所以有3个坡度,ii=5.5%i2=-5.6%

i3=5.4%

根据前面确定的竖曲线半径及坡度值,计算各变坡点处的竖曲线要素如下:

(1)、变坡点1:

(桩号K0+160.00)

设:

R=1000m

w=i2-h--0.056-0.055--0.111

为凸曲线,贝V:

L=Rw=10000.111=111m

T二丄=55.5m

22

ET255.52154

E1.54

2R21000

⑵、变坡点2:

(桩号K0+880.00)

设:

R=1000m

w二匚3-i2-0.054‘0.056二0.11

为凹曲线,贝V:

L=Rw=10000.11=110m

计算的竖曲线要素如下:

变坡点

变坡点

桩号

凹凸性

R

T

E

变坡点咼

1

K0+160.00.

1000

55.5

1.54

78.30

2

K0+880.00

1000

55

1.51

94.15

纵断面图见附图01《纵断面设计图》

3.5平纵组合设计

3.5.1平纵线形组合的设计原则

1.应能在视觉上自然地诱导驾驶员的视线,并保持线形的连续性;

2.平面与纵断面线形的技术指标应大小均衡,不要悬殊过大,使线形在视觉

上、心理上保持协调;

3.选择组合得当的合成坡度,以利于路面排水和安全行车。

4.注意与道路周围环境相配合。

3.5.2平曲线与竖曲线的组合的基本要求

1.当竖曲线与平曲线组合时,竖曲线宜包含在平曲线之内,且平曲线应稍长与竖曲线,

2.要保持平曲线与竖曲线大小均衡。

3.当平曲线缓而长、纵断面坡差较小时,可不要求平、竖曲线一一对应,平曲线中可包含多个竖曲线或竖曲线略长与平曲线。

4.要选择适当的合成坡度。

3.5.3道路线形与景观协调配合

平纵线性组合必须是在充分与道路所经过地区的景观相配合的基础上进行的。

对于驾驶员来说,只有看上去具有优美的线性和景观,才能成为舒适安全的道路。

对于设计车速高的道路,平、纵线形组合设计与周围景观配合尤为重要。

4、横断面设计

4.1横断面的组成

1)路幅是指公路路基顶面的两路肩外侧之间的部分。

二级公路在设计速度为60km/h时的最小路基宽度为8.5m,则本设计中取9.0m。

2)路拱是为了有利于路面的横向排水,将路得中央做成相亮泽倾斜的拱形。

路拱对排水有利但是路拱对于行车不利,在设计时不能太大。

在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混凝土路面一般取1.0~2.0%,为了有利排水,在这里取路拱ig=2.0%。

路肩是为了保护车道的主要稳定,供车辆紧急停止,在道路的两侧。

二级公路设计中只有土路肩,宽度为0.75m。

在路肩上也有为了有利于排水而设置的路肩横坡度,在这里选用3%.

4.2横断面设计的原则

横断面设计的原则:

(1)设计时应根据公路等级、技术标准,结合地形、地质、水文、填挖等情况选用。

设计前必须做好各项勘察工作,收集横断面资料。

(2)兼顾当地基本建设的需要,尽可能与之配合,合理设计边沟断面尺寸,并按有关规定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

(3)路基穿过耕种地区时,为了节约用地,如果当地石料丰富,可修建石砌边坡或直立矮墙。

(4)沿河线的横断面设计,应注意路基不被洪水冲毁,如废方过多压缩河道而引起壅水危及农田、房舍时,一般应变更设计,将路线适当外移以减少废方,否则应将废方运走。

4.3确定路基横断面宽度

路基总宽9.0m(路基不设置加宽值),路面宽度2X3.75米,设计标高(未设超高前含路面结构层)为行车道边缘处标高。

路面横坡度1.5%,路肩坡度

1.5%。

为使全路段土石方填挖基本平衡,设计时充分考虑了各段路堤填方高度和减少支挡工程数量等因素;为充分利用路基开挖土石方,设计时基本按利用全填缺方式平衡土石方。

在具体处理土石方平衡于其它因数关系时,适量保留了部分挖余(即弃方),以便在施工时作换填填料。

具体见附图02《路基逐桩横断面图》和附图03《路基标准横断面图》。

4.4土石方量计算

若相邻两断面均为填方或均为挖方且面积大小相近,则可假定断面之间为一棱柱体,其体积的计算公式为

1

V=-(FiF2)L

2

式中:

V—体积,即土石方数量(m3)

F-、F2—分别为相邻两断面的的面积(m2)

L—相邻断面之间的距离(m)

此法计算简易,较为常用,一般称之为“平均断面法”。

若F-、F2相差甚大,则与棱台更为接近。

其计算公式为:

1

V=-(F1F2)L(1

3

路基土石方计算完后,在进行土石方调配,合理解决各路段土石方数量的平衡与利用,以降低工程计价方数量,避免不必要的借土和弃土。

土石方调配可以在土石方数量表上进行,在进行土石方调配时,首先应进行横向调配,满足本桩利用方的需要,然后计算其他填缺和挖余的数量。

根据填缺和挖余的情况进行纵向调配,确定借方或废方数量。

4.5行车道宽度

行车道宽度是根据车辆宽度、设计交通量、交通组成和汽车行驶速度分别

来确定

参考数据:

在设计速度为60km/h,的时候,车道宽度取3.50m.

4.6曲线的超咼、加宽于视距保证

4.6.1曲线超高

为了抵消在曲线段上的离心力,将路面设计成为外侧高内侧低的单向横坡度,就是超高。

在这里我们根据超高表来确定,在设计速度为60km/h的二级

公路上,超高横坡度的选择如下表:

V=60km

1500〜

780〜

530〜

390〜

300〜

230〜

170〜

/m

780

530

390

300

230

170

125

超咼%

2

3

4

5

6

7

8

9

则各桩号加高的具体结果见《路基设计表》

4.6.2曲线加宽

为了适应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候的后轮轨迹偏向曲线内测的需要,在平

曲线的内侧增加路面、路基的宽度。

但是对于R>250m的圆曲线不用设计加宽。

在圆曲线上为全加宽。

则本设计中半径分别为212m和284m的圆曲线不用设计加宽。

4.7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及调配

在公路工程中,有挖方有填方,所以对其要进行计算和合理的调配。

4.7.1横断面的计算

用积距法,把需要填挖的地方划分成若干个规则图形进行计算在相加。

4.7.2土石方的计算

平均断面法,用相邻两个断面的填方或者是挖方的平均面积与其距离的乘积。

参考公式:

V(F1+F2)L/2

4.7.3平均运距

计算土体的平均运输距离,即为从挖方体积的中心到填方距离重心的距离。

参考文献

[1]北京市市政设计院.城市道路设计手册.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2]陈洪仁.道路交叉设计.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1991

[3]冯桂炎.公路航测选线.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1989

[4]符锌砂.公路计算机辅助设计.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5]何景华.公路实用勘测设计.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6]建设部标准.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

[7]蒋承楷.道路勘测设计.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1996

[8]交通部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9]交通部行业标准.公路勘测规范(JTJ061-99).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1999

[10]交通部.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办法(讨论稿).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1995

[11]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

[12]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长春: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13]李定荣,李开孟.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天津:

天津大学出版社.1995

[14]刘恩德.林区公路勘测设计.哈尔滨:

黑龙江科学出版社.1993

[15]刘运哲,何显慈.高速公路规划与设计.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

[16]裴玉龙.公路勘测设计.哈尔滨:

黑龙江科学出版社.1997

[17]孙家驷.道路勘测设计。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

[18]吴瑞麟,沈建武.城市道路设计。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19]

.2000

吴夯,张颖.道路勘测设计CARD/1应用教程。

兰州:

兰州大学出版社

[20]许金良.公路CAD技术.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

[21]杨少伟.道路勘测设计.北京:

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2]于凤河,张永明.公路实用勘测设计•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23]张金水,张廷楷.道路勘测设计.上海:

同济大学出版社.1998

[24]张

 

雨化.道路勘测设计•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25]张雨化.高速公路规划与设计•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