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349355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87.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统编版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统编版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统编版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统编版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统编版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统编版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统编版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统编版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统编版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统编版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统编版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统编版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统编版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统编版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统编版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统编版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统编版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统编版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统编版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统编版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

《统编版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统编版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

统编版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12盘古开天地

[教学目标]

1.会认“劈、浊”等7个生字,会写“睁、翻”等15个生字,会写“黑乎乎”等14个词语。

2.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课文中神奇的地方。

【语文要素】

3.能讲述盘古开天地的过程,交流对盘古的感受。

【语文要素】

[教学重难点]

1.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课文中神奇的地方。

2.能讲述盘古开天地的过程,交流对盘古的感受。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随文识记本课生字词。

2.自由读课文,提炼关键词来概括故事情节,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盘古开天地的过程。

(重点)

3.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课文中神奇的地方。

(重点)

一、引神话,学概括

1.感受世界的美好。

过渡:

你们看,我们每天生活的这个世界是多么的丰富多彩。

(引读跟课文第5自然段有关的短语)

2.了解创世神话。

(1)谈话:

你是否想过这美丽世界是怎么来的?

关于世界的起源,各个国家、各个民族流传着很多创世神话故事。

(板书:

创世神话)创世神话就是关于创造世界的神话故事。

(2)播放音频,了解印度、希腊创世神话。

3.概括故事开头。

过渡:

我们中国也有自己的创世神话,比如盘古开天地(齐读)。

小时候,你的爸爸妈妈可能给你讲过这个故事。

(1)朗读第1自然段。

①读正确;②用讲故事的语气来读一读。

(2)理解“混沌”:

指名读,选择图片理解。

(3)图文对照,随机概括:

宇宙(混沌),盘古(沉睡)。

二、读神话,说过程

1.自由读课文。

2.给课文插图找到相对应的段落,标在书上插图旁边。

3.学习活动,提炼关键词概括故事情节。

过渡:

刚才我们用“宇宙混沌,盘古沉睡”来概括故事的开头,故事的结局是“身体变化,创造世界”,我们也用关键词来补充故事的过程。

(1)自主学习,借助关键词,补充盘古开天地的过程,填完后借助图示说一说。

(2)反馈交流。

预设:

盘古苏醒,开天辟地;顶天踏地,天地成形。

(随机指导书写“劈”)

(3)修改订正。

4.简单说说盘古开天地的过程。

(1)借助图片和关键词简单说过程。

①引说: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天……天和地分开后……盘古倒下以后……

②自由练说。

(2)读句段内容,随机教学词语“黑乎乎、精疲力竭”等词语。

三、品神奇,悟形象

过渡:

一开始黑乎乎的世界,居然变成丰富多彩的世界。

这样的神话故事实在是——(随机板书:

神奇)

1.默读第1~4自然段,画出神奇的语句。

2.共学第2自然段。

(1)自由交流神奇的感受,朗读体会。

(2)随机重点学习语句一。

课件出示:

巨人见身边有一把斧头,就拿起斧头……“大鸡蛋”碎了。

①说神奇。

②随机教学“劈”,结合图片和动作演示,加深理解。

(随机积累:

开天辟地)

③读出神奇。

(3)随机重点学习语句二。

课件出示: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①发现语言特点。

(意思相近或相反)

②认读“浊”字,理解字义。

③多形式朗读。

3.小组合作学习第3~4自然段。

(1)微课示范导学——组员分工,认领任务。

(2)小组合作学习。

组长:

组织小组交流与展示。

组员1:

说说感受。

组员2:

读出神奇。

组员3:

想象画面。

(3)小组交流展示,随机指导。

(随机积累:

顶天立地)

4.发现“变化”与“不变”。

(1)聚焦重点语句,发现天地和盘古身体“变化”的神奇。

(板书:

变化)

课件出示:

①天和地分开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

②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体也跟着长高。

③这样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升得高极了,地变得厚极了。

(2)发现盘古的“不变”,引读重点语句。

(板书:

不变)

课件出示:

盘古这个巍峨的巨人就像一根柱子……不让它们重新合拢。

①悟盘古形象。

预设:

不变的是——盘古的动作、决心、坚持不懈、造福人类的精神……

②激情引读。

师:

一百年过去了——

生:

盘古这个巍峨的巨人就像一根柱子,撑在天和地之间,不让它们重新合拢。

师:

一千年过去了——

生:

盘古这个巍峨的巨人就像一根柱子,撑在天和地之间,不让它们重新合拢。

师:

一万八千年过去了——

生:

盘古这个巍峨的巨人就像一根柱子,撑在天和地之间,不让它们重新合拢。

5.回顾小结。

过渡:

又不知过了多少年,天和地终于成形,盘古也精疲力竭,累得倒下了。

虽然盘古倒下了,但他的身体却创造了美丽的世界。

(1)播放图片,总结升华,再次引读跟课文第5自然段有关的短语。

(2)小结:

下节课,我们再细细品读盘古倒下后身体与大地变化的神奇,进一步走近伟大的巨人——盘古。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课文中神奇的地方,交流对盘古的感受。

(难点)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质疑激趣

1.(出示第1课时学习过的词语、短语,学生齐读复习。

)上节课学习了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还记得故事讲了哪三个部分吗?

明确:

起因、经过、结果。

(板书)

2.宇宙混沌一片,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世界,那么他是怎样开天地的呢?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读这个奇妙的故事,认识盘古这个伟大的人物。

二、聚焦过程,想象体验,品读感悟

(一)梳理过程,聚焦行为与变化

盘古的行为世界的变化劈天和地分开(开天辟地)1.盘古这一劈,给世界带来的变化是——天和地开始分开。

劈之后,盘古还有哪些行为?

又给世界带来什么变化呢?

请同学们默读第3~5自然段,读完后和同桌讨论,合作完成表格。

预设:

(1)盘古的行为——撑;给世界带来的变化是——天和地终于成形了。

(2)盘古的行为——变(化);给世界带来的变化是——盘古的身体变成了世界万物。

2.师引导学生明晰盘古开天地的后两个阶段,并尝试用成语概括段意。

(二)聚焦“撑”

1.盘古为了天地成形,怎样“撑”?

读读书,画出相关语句,想一想当时的画面。

(1)明确:

头顶天,脚踏地。

(师引导学生想象:

怎样顶?

怎样踏?

(2)明确:

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

(师引导学生想象:

天地会有哪些变化?

盘古在天地变化时会怎样想?

怎样说?

怎样做?

2.盘古就这样,撑了多久?

明确:

这样过了一万八千年、又不知过了多少年。

3.一万八千年中,盘古是怎样的感受?

又不知过了多少年,漫长的岁月中,盘古怎么想?

精疲力竭的盘古,累得倒下的盘古,他又在想些什么呢?

(师引导学生在想象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坚韧和伟大。

4.小结:

这顶天立地的盘古啊,你想对他说什么?

(三)聚焦“变”

1.盘古的身体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女生齐读课文,师生合作梳理变化。

(师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抓住“飘动的云”“奔流不息的江河”等词语展开想象。

2.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

比如,为什么是血液变成了江河呢?

明确:

形状都是弯弯曲曲的;性质都是液体;形态都是流动的;作用是滋养大地、滋养身体。

3.原来盘古身体的部位与变成的事物之间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啊!

那么,盘古其他的身体部位和它们对应的世间万物之间,又有哪些相似点呢?

请大家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

(师生交流分享,引导学生找到两者之间的联系。

4.古人就是这样,用想象的方式来解释万物的来源。

而且,这种想象也是有依据,有基础的。

请你想象一下,大地会是盘古身体的什么部位变化而来的?

矿石呢?

盘古身体的哪部分又变化生成了世间的其他什么事物呢?

(师引导学生想象与交流。

三、回顾整体,深化认识,提升情感

过渡:

现在,我们知道了盘古是怎样开天辟地的了,他举起斧子一劈,天和地分开了;他站在天地间撑了一万八千年,天和地终于成形,最后,他精疲力尽地倒下了,身体化成了世间万物。

用课文中的词语来说,这就是——(明确:

创造。

1.师: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第6自然段,感受盘古的伟大精神。

2.师:

对“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世界”的盘古,你想说什么?

对这个美丽的世界,我们还能创造什么呢?

(师引导学生聚焦“创造”,畅谈感受。

四、自主作业,巩固提高,课外延伸

1.总结文本,提升认识。

师:

同学们,神话故事是古代劳动人民留给我们的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中华儿女之所以被称为“龙的传人”,也是源自神话故事。

神话故事中瑰丽奇特的想象,也带给我们美好神奇的阅读感受,值得好好去阅读体会。

2.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师:

你们还想读更多的神话故事吗,课后请大家:

(1)读:

读一个自己喜欢的神话故事;

(2)写:

把故事中体会深刻的地方写下来;

(3)讲:

讲述这些动人的神话故事,班级举行“神话故事会”。

[教学板书]

12盘古开天地

起因—宇宙混沌

经过—开天辟地顶天立地化身万物

结果——创造美丽的世界

13精卫填海

[教学目标]

1.会认“帝、曰”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少”,会写“帝、曰”等5个生字。

2.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读出文言文的韵味和趣味,力求熟读成诵。

3.能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读懂课文,理解故事大意。

4.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展开想象讲故事,感受精卫坚持不懈、不屈不挠的精神。

【语文要素】

5.通过学习文言文,丰富人文底蕴,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述精卫填海的故事。

2.能和同学交流精卫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教学课时]1~2课时

一、观看视频,揭示课题

1.观看介绍《山海经》的视频资料。

同学们,刚才视频里说《山海经》不但内容涉及广泛,关键还是我国古代神话故事的汇编,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出自这本书,且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精卫填海》,齐读课题。

2.精卫是一只鸟,它长什么样呢?

(课件出示精卫鸟的图片及原著中描述外形的文言文)

在《山海经》中是这样描述精卫鸟的:

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

学生自读这段话,说说对这段话的理解。

二、初读感知,学习字词

1.生自读课文,老师巡视,帮助学生明确生僻字的读音。

2.生认读生字新词:

炎帝、名曰、溺而不返、衔、堙。

3.了解炎帝:

炎帝是一个怎样的传奇人物?

他跟我们有什么关系?

(课件出示炎帝的资料,学生自读后谈认识)

4.学习“衔”字。

(1)课件展示:

“衔”字的变形过程。

明确古意:

“衔”指的是为了控制马匹的行进速度,横在马嘴里,两端系着缰绳的小铜棒。

(2)读文中句子:

常衔西山之木石。

句子中的“衔”是什么意思?

(口里含着)

5.在田字格里书写课文中的五个生字。

三、反复诵读,读出韵味

1.指名读课文,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练读后,全班按照节奏再读课文。

3.课件出示:

金文版《精卫填海》。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这些历史故事刚开始是口口相传,后来就有了文字的记载,这是用金文记载的《精卫填海》,同学们都来读一读。

4.汉字经过演变,人们慢慢地把笔画、结构、大小进行统一,就出现了篆书。

课件出示:

篆书版《精卫填海》。

生齐读。

5.汉字就是这样不断地演变着。

课件出示:

繁体字的《精卫填海》。

这下子大家一定能认出更多的字了,谁来读读?

指名读。

6.没有标点的课文,大家能够读得很流利了,如果现在再来读课文,相信大家一定会读得更好。

全班齐读课文。

四、借助注释,读懂文意

1.借助注释,了解内容。

借助注释,同桌交流,说说文意。

2.检查学习情况,逐句解释,教师相机点拨。

用联系上下文和结合注释的方法理解“少女”“游”“溺”“堙”的意思,以及文言虚词“之”“以”“于”的意思。

比较三个带有“之”的句子,理解“之”的不同用法。

炎帝之少女常衔西山之木石光持石击瓮破之(《司马光》)

比较后明确:

“之”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思会发生变化。

3.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精卫为什么要填海?

(溺而不返)故事的经过是什么?

(常衔西山之木石)结果呢?

(以堙于东海)

4.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并结合注释,说说课文的意思。

5.学生讲述故事。

(1)课件出示讲故事的要求。

起因经过结果溺而不返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引人入胜:

很久很久以前展开想象(加入语言、动作、心理活动)耐人寻味

(2)学生先在四人小组内说一说。

(3)这则文言文的意思大家都知道了,那么谁能根据表格中的提示,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展开想象,绘声绘色地讲一讲《精卫填海》这个故事呢?

6.集体再次诵读全文。

7.学生尝试背诵这则文言文。

五、情感升华,感悟主旨

1.刚才我们通过反复诵读,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了课文内容,还讲了精卫填海的故事,可是这广阔无垠的大海,一只小小的精卫鸟每天衔点树枝、石头能把它填平吗?

明知不可为却偏要为之,还被老百姓们口口相传,这是为什么呢?

(人们在传颂精卫鸟儿坚韧执着的精神)

2.读诗文,感受精卫鸟的不屈精神。

精卫鸟被历代诗人盛赞:

早在东晋时期,著名的田园诗人陶渊明就曾经这样说:

(生齐读)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到了唐代,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也曾写道:

(生齐读)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后来到了清朝,著名的思想家顾炎武也说过:

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

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就连著名作家茅盾也认为:

精卫填海的神话故事,其实写的就是一种百折不挠的意志,这种意志正是值得我们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优秀品质。

3.读了这些诗文,你对精卫鸟有什么新的认识?

六、总结学法,拓展阅读

刚才这节课通过反复诵读、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我们已经完全读懂并且能背诵这一篇文言文了,在《山海经》这本书中,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课后大家可以读一读这本书。

 

[教学板书]

13精卫填海

溺而不返堙于东海坚韧不拔

精卫填海起因:

女娃溺而不返

经过:

常衔西山之木石

结果:

以堙于东海坚韧执着

14普罗米修斯

[教学目标]

1.会认“斯、惨”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还”,会写“悲、惨”等14个生字,会写“人间、悲惨”等15个词语。

2.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讲述普罗米修斯“盗”取火种的故事。

【语文要素】

4.能和同学交流故事中最触动自己的情节,感受主人公的美好品格。

【语文要素】

[教学重难点]

1.能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讲述普罗米修斯“盗”取火种的故事。

2.能和同学交流故事中最触动自己的情节。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还”,会写14个生字,会写15个词语。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讲述普罗米修斯“盗”取火种的故事。

(重点)

3.学习第4~5自然段,初步感知火神和普罗米修斯的天神形象。

(重点)

一、板书课题,引出天神的名字

1.说说你都读过哪些神话故事。

(指名说)今天我们再来读一个神话故事,这个故事来自国外,来自遥远的古希腊。

看老师写课题。

(板书课题)

2.读题。

其实这不仅仅是课题,在古希腊的神话故事里,普罗米修斯是一位天神的名字。

谁来介绍一下普罗米修斯?

让我们都来读一读,记住这位天神。

再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感知天神的故事

1.检查词语。

第一组:

火神赫淮斯托斯、众神的领袖宙斯、大力神赫拉克勒斯。

(名字比较长,看谁最先记住)

第二组:

动弹、尽管、肝脏。

(注意多音字的读音,运用“据义定音”方法)

第三组:

驱寒取暖。

(理解“驱”“取”的意思,再理解词语的意思。

学法渗透:

抓住关键字理解整个词语的意思)

第四组:

悲惨、猛兽。

(看课件“惨”的笔顺;展示“兽”字的演变过程,进行字理渗透。

教师示范,学生在田字格里把这两个字写一遍。

展示学生书写,大家点评)

2.轮流读课文。

(1)这些神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呢?

指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读第1自然段。

读到这儿,我们知道了普罗米修斯为什么“盗”取火种,这就是整个故事的起因,同学们把“起因”两个字写在书上。

(板书:

起因)

(3)生读第2~8自然段。

这些就是整个故事的经过,请同学们写下“经过”二字。

(板书:

经过)

(4)最后一个自然段就是课文的结果,大家一起读一读这一段。

(板书:

结果)

3.学习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同学们把课本合上,看着这些神的名字,想一想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个故事,同桌互相练一练。

指名练说故事大意。

三、学习第4~5自然段,感受天神形象

1.同学们把课本打开,一起再读一遍课题。

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最感人的就是天神普罗米修斯的表现,咱们来看看吧,看看他和火神都说了些什么。

课件出示:

(1)火神赫淮斯托斯很敬佩普罗米修斯,悄悄对他说:

“只要你向宙斯承认错误,归还火种,我一定请求他饶恕你。

(2)普罗米修斯摇摇头,坚定地回答:

“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

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绝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

2.要读好人物的语言,老师告诉你们一个窍门,就是要注意提示语。

这两段话中的提示语在哪里呢?

学生画提示语,再读。

3.同学们,看清楚提示语,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就可以把人物的语言读好。

4.指名读第5自然段。

读了两位天神的话,你觉得火神和普罗米修斯是怎样的神?

指导学生说话。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和同学交流故事中最触动自己的情节,感受主人公的美好品质。

(难点)

2.拓展阅读链接,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一、学习6~8自然段,品悟天神的品质

1.普罗米修斯就是这样一位为人类着想的天神,却招来了宙斯严厉的惩罚。

默读课文的第6~8自然段,看哪些细节、哪些字词让你的心为之一震,画一画。

2.学生汇报交流。

(1)普罗米修斯的双手和双脚戴着铁环……普罗米修斯就是不向宙斯屈服。

①抓住“锁”字,指导朗读。

当人们正在用火过着幸福生活的时候,普罗米修斯却有着怎样的遭遇?

②聚焦“风吹雨淋”,想象画面: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想象表达。

③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普罗米修斯所承受的痛苦和他的坚强不屈。

(2)狠心的宙斯又派了一只凶恶的鹫鹰……永远没有了尽头。

①自由朗读这段文字,交流体会。

②抓住“啄”字,通过字的演变,分析字理,理解字义,进一步体会普罗米修斯所承受的痛苦。

(出示鹫鹰图)看,这就是鹫鹰,它有尖利的嘴巴。

摸一摸你右边肋骨下面最柔软的地方,这下面就是肝脏,它是人体脆弱的器官。

再摸摸你的膝盖在哪里。

鹫鹰就是站在他的双膝上,每天啄食着他的肝脏。

一口一口,白天吃完了,晚上又长出来,这是怎样的痛苦……读出你的感悟。

③会读书的孩子还能把这段话读成一幅画面。

交流你看到了什么画面……凶恶的鹫鹰、痛苦的普罗米修斯,把你看到的画面读出来。

④普罗米修斯,不死之神,正因如此,才让他更加痛苦。

(学生读:

白天,他的肝脏被吃光了,可是一到晚上,肝脏又重新长了起来)一天,两天,一年,两年……这样的痛苦就是——永远没有了尽头。

3.可是,尽管如此,普罗米修斯退却了吗?

屈服了吗?

再次读普罗米修斯的话——“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

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绝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

4.此时,你觉得普罗米修斯是一位怎样的神?

拿出笔,写下你此时最想说的话。

5.指名读学生写的内容,师生评价。

二、回顾全文,讲述天神的故事

1.教师指导,学生练讲故事。

(1)记住天神的名字。

(2)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把握故事梗概。

(3)突出最触动你的情节内容。

(4)尝试运用一些肢体语言。

2.学生四人小组内试讲,教师巡视指导。

3.教师示范讲述第1~2自然段,抓住“没有火”和“有了火”的重点语句,体会火种对人类的重要。

全班讲述。

三、阅读“链接”,走进神话故事

1.指导学生对比阅读“阅读链接”,说说从燧人钻木取火的故事中感受到了怎样的神奇。

2.神话故事代代相传,不同的国家和民族神话传说往往也不一样,这都是先人智慧的结晶,让我们打开神话故事的大门,走进丰富多彩的神话世界,去领略那些鲜活的神话人物。

3.课件出示一些神话图书、神话人物等。

[教学板书]

14普罗米修斯

起因:

“盗”取火种

经过:

受到惩罚

结果:

重获自由

15*女娲补天

[教学目标]

1.认识“措、混”等9个生字。

2.默读课文,能说出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语文要素】

3.发挥想象,试着把女娲从各地捡来五种颜色石头的过程说清楚、说生动。

感受女娲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品质。

【语文要素】

[教学重难点]

1.品读课文3、4自然段,借助具体语言文字,感悟故事的神奇之处。

2.发挥想象,试着把女娲从各地捡来五种颜色石头的过程说清楚、说生动。

[教学课时]1课时

一、课题谈话导入,直击神话传奇

1.(出示女娲的图片)同学们,知道这是谁吗?

(板书:

女娲)你对她有哪些了解呢?

(预设:

女娲创造了人类,是人类的母亲,女娲的哥哥是伏羲)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与女娲有关的一篇神话故事。

(板书:

补天)生活中,你见过补什么东西?

(补衣服、补课、补轮胎等)你见过补天吗?

总结:

多么神奇呀!

神话故事连题目都透着浓浓的神话色彩。

二、依据略读课型,确定学习方法

1.注意到了吗?

这篇文章的课题还多了个小符号呢!

(*表示略读课文。

2.略读课文怎么学呢?

(出示课前导读内容)谁来为大家读一读这段导读文字,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

从这段话中,你知道我们可以怎么来阅读这个故事呢?

总结:

是呀,原来阅读故事的方法都藏在这段文字中呢!

3.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运用这两个方法去读一读这个故事。

出示学习活动1:

(1)默读课文,画出描写女娲补天过程的起因、经过(做了哪些事)和结果的语句,试着用四个字分别概括;

(2)和同桌进行交流,将你的想法写在纸上。

三、绘制情节曲线,梳理故事脉络

1.学生把四字概括语贴在黑板上。

2.找到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就能够梳理出故事的情节了,而将这些情节用曲线连起来,这就是故事的“情节曲线图”。

(板贴“情节曲线图”)

3.结合情节曲线图,说一说女娲补天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四、聚焦重点段落,感悟神奇写法

1.在女娲所做的这些事情中,哪些是详写?

哪些是略写?

2.我们先把目光聚焦到故事的第3、4自然段。

导读中有这样的一句话:

“《女娲补天》这个神话故事,处处充满着神奇的想象”,谁再来为大家读一读?

下面请同学们默读第3、4自然段,画出让你觉得神奇的有关词句,再和你的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出示学习活动2:

默读第3~4自然段,画出让你觉得神奇的有关词句,再和你的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1)交流神奇的词语。

拓展延伸:

其实,在我们学过的神话故事中也有这些神奇的词句,《大禹治水》中就有“很久很久以前”“九年过去了”等,这些词句的运用更让我们感受到神话的神奇之处啦!

(板书:

神奇的词语)

(2)交流神奇的想象:

①“天上顿时露出一个大窟窿”②“五种颜色的石头被炼成了黏稠的石浆”

总结:

是呀,在故事中,无论是能够运用神火冶炼彩石,还是用石浆立刻就补好的窟窿,这些情节都让我们觉得不可思议,这就是神话故事中神奇、大胆的想象。

(板书:

神奇的想象)

(3)神奇的情节:

女娲补天具体做了哪些工作?

(①炼五色石补天;②斩龟足撑天;③杀黑龙除恶;④烧芦苇止水)

总结:

神话故事正是运用了这三个小方法,才格外地引人入胜。

(引导学生齐读三个方法)五、感悟女娲形象

1.读第5自然段,想一想,女娲补天后,人们是怎么做的?

点拨:

先从段落中提炼出“怀念”“传颂”两个核心词,再分析“传颂”一词的含义,从而让学生明白女娲补天、挽救人类是人们传颂她的原因。

2.整体阅读课文,你从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女娲形象?

请简单说说。

(勇敢顽强、智慧能干、甘于奉献)

六、课内延向课外,阅读传承文化

1.神话故事是我国民间文化的瑰宝,它动人的文字、神奇的情节值得我们去细细品读。

当代神话学大师袁珂先生将这些神话故事都收录在了一本书中——《中国古代神话》,大家课后可以去读一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