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天一实验学校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题01de77942cfe48978a2e0e8141f98f1b.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349975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13.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无锡市天一实验学校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题01de77942cfe48978a2e0e8141f98f1b.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江苏省无锡市天一实验学校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题01de77942cfe48978a2e0e8141f98f1b.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江苏省无锡市天一实验学校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题01de77942cfe48978a2e0e8141f98f1b.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江苏省无锡市天一实验学校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题01de77942cfe48978a2e0e8141f98f1b.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江苏省无锡市天一实验学校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题01de77942cfe48978a2e0e8141f98f1b.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江苏省无锡市天一实验学校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题01de77942cfe48978a2e0e8141f98f1b.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江苏省无锡市天一实验学校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题01de77942cfe48978a2e0e8141f98f1b.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江苏省无锡市天一实验学校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题01de77942cfe48978a2e0e8141f98f1b.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江苏省无锡市天一实验学校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题01de77942cfe48978a2e0e8141f98f1b.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江苏省无锡市天一实验学校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题01de77942cfe48978a2e0e8141f98f1b.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江苏省无锡市天一实验学校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题01de77942cfe48978a2e0e8141f98f1b.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江苏省无锡市天一实验学校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题01de77942cfe48978a2e0e8141f98f1b.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江苏省无锡市天一实验学校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题01de77942cfe48978a2e0e8141f98f1b.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江苏省无锡市天一实验学校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题01de77942cfe48978a2e0e8141f98f1b.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江苏省无锡市天一实验学校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题01de77942cfe48978a2e0e8141f98f1b.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江苏省无锡市天一实验学校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题01de77942cfe48978a2e0e8141f98f1b.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江苏省无锡市天一实验学校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题01de77942cfe48978a2e0e8141f98f1b.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江苏省无锡市天一实验学校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题01de77942cfe48978a2e0e8141f98f1b.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江苏省无锡市天一实验学校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题01de77942cfe48978a2e0e8141f98f1b.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江苏省无锡市天一实验学校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题01de77942cfe48978a2e0e8141f98f1b.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无锡市天一实验学校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题01de77942cfe48978a2e0e8141f98f1b.docx

《江苏省无锡市天一实验学校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题01de77942cfe48978a2e0e8141f98f1b.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无锡市天一实验学校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题01de77942cfe48978a2e0e8141f98f1b.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省无锡市天一实验学校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题01de77942cfe48978a2e0e8141f98f1b.docx

江苏省无锡市天一实验学校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题01de77942cfe48978a2e0e8141f98f1b

绝密★启用前

江苏省无锡市天一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

xxx;考试时间:

100分钟;命题人:

xxx

题号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

1.0℃的冰和0℃的水比较

A.冰较冷B.水较冷

C.冰和水冷热程度一样D.以上都正确

2.如图中四幅画均是国画大家张大千的作品,画中水只以固态形式出现的是

A.

B.

C.

D.

3.下列情景中,哪一个过程属于物态变化()

A.一块铁放在火炉中烧红了B.一根铁丝被折弯了

C.食物腐败了D.阳光下,小雪人“流汗了”

4.观众对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成语大赛好评如湖,大赛中涉及的下列成语跟声音响度有关的是()

A.震耳欲聋B.闪烁其辞C.掩耳盗铃D.耳熟能详

5.锣发声的时候,用手按住锣面,锣声就会消失,这是因为

A.手挡住了锣发出的声音B.手按住锣面,使锣面停止了振动

C.手使锣面振动加快D.无法判断

6.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现象是()

A.潜水员在水中能听到岸上的讲话声

B.古代枕着牛皮箭筒睡在地上的士兵,能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

C.我们能听到波浪拍击礁石的声音

D.在岸上的人听到河水流动的声音

7.下列现象中属于汽化现象的是

A.夏天洒在地上的水会很快变干

B.北方的冬天水面结冰

C.北方冬夜窗子玻璃上出现冰花

D.夏天从冰箱拿出的冰冻饮料一会儿瓶身会出现水珠

8.某同学使用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下列实验过程中错误的一项是

A.观察所要使用的温度计,了解它的测量范围和分度值

B.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

C.将温度计从被测液体中取出来读数

D.当温度计内液面稳定时才读数,且视线必须与液面相平

9.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减慢的是(  )

A.给头发吹热风

B.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

C.将玻璃板上的水滴向周围摊开

D.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10.用体温计测量病人甲的体温,示数是38℃,如果该体温计未经甩过就用来测量病人乙的体温,示数也是38℃.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乙的体温一定等于甲的体温

B.乙的体温不可能等于甲的体温

C.乙的体温不可能高于甲的体温

D.乙的体温一定低于甲的体温

11.如图所示,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做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竹管中,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音。

上下推拉活塞,并用相同的力吹管的上端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哨音是由管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B.哨音是通过空气传到别人耳朵的

C.向上推活塞时,吹出的哨音响度会变大

D.向下拉活塞时,吹出的哨音音调会变低

12.如图,四个相同的玻璃瓶装不同量的水。

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如果能分别吹出“dou

(1)”“ruai

(2)”“mi(3)”“fa(4)”四个音阶,则与这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的序号是

A.丙、乙、甲、丁B.乙、丙、甲、丁

C.甲、乙、丙、丁D.丁、丙、乙、甲

13.生活中常用的“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的说法,扬汤止沸是指把锅里沸腾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釜底抽薪是指从锅下抽掉燃烧着的木柴,应用热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都只能暂时止沸

B.“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都能彻底的止沸

C.扬汤止沸只能暂时止沸,釜底抽薪能彻底的止沸

D.扬汤止沸能彻底的止沸,釜底抽薪只能暂时止沸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二、填空题

14.我们生活在声音的海洋里,涛声、鸟语、琴声……这些声音都是由于物体的______而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________。

15.人在鱼池边上搅动池水发出声响时,鱼儿会慌忙游窜,这说明_______能传声;在安静的环境里,将耳朵贴在放有手表的桌面上,能听到由桌面传来的手表走时的“滴答”声,这说明________能传声,一般来说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__________。

16.“中国好声音”比赛现场,吉他手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下同);在家收看电视直播的小马,为了不影响他人休息,将音量调小,这是降低了声音的________;有一种新型声纹锁,只要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就能把锁打开,如果换了其他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这种声纹锁辨别原理是辨别声音的_______不同;

17.如左图所示,温度计的读数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选填“A”、“B”或“C”)。

示数为________℃。

右图所示是人们常用的体温计,图中体温计的读数是______℃。

18.如图所示,用手拨动塑料尺,塑料尺发出声音,用的力越大,塑料尺的_____越大,发出声音的_____就越大;改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会使声音的_____发生改变。

19.如图所示,将齿轮固定在玩具电动机的转轴上,启动电动机,使齿轮拨动塑料片,你会发现塑料片发声的音调随着玩具电动机的转速的增大而____,(变高/变低/不变)如果我们改用大小相同但是齿更加密的齿轮,在转动速度相同时,塑料片发声的音调将_____。

(变高/变低)

20.某一种昆虫靠翅膀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一分钟内振动了30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是_______Hz,人类_______听到这种声音.(选填“能”或“不能”)。

21.频率高于________Hz的声波叫超声波,地震时产生的强度大的_______声波对人体十分有害.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1500m/s,海面上用声呐装置向海底发射超声波经过8s收到海底返回的回声,该处海深为________m.

22.小华在家里修理厨房的桌子时,不断有敲击物体的声音发出,为了避免干扰隔壁小明的学习,小华采取了三种方案:

①在被敲的地方垫一块抹布;②把房间、厨房门窗关严;③嘱咐小明暂时用耳机塞住耳朵。

上述三种方案中,减弱噪声的方法分别是:

第一种是________;第二种是_______;第三种是__________。

23.如图所示,一次性打火机里的燃料是一种叫丁烷的物质,通常情况下呈气态。

它是在常温下,用_____的方法使它液化后储存在打火机里的;如果不小心将其摔坏,待里面的液体刚消失时,立刻捡起残骸,会感觉残骸较_____(冷/热),这是因为里面的液体迅速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时要吸收大量的热。

24.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车窗玻璃会起雾,“起雾”这一现象是属于_____(填写物态变化),这过程会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并且这时的雾会附着在玻璃车窗_____(选填“内”或“外”)侧,使玻璃变模糊。

25.不小心被①100℃沸水烫伤;②100℃水蒸气烫伤,____(填“①”或“②”)情况更严重,其道理是________。

26.当洗手后,将双手伸在自动干手机的出风口下,自动干手机自动送出舒适的暖风,使手上的水分快速  (填物态变化名称).因为这样加快了附近  ,并提高了温度,从而达到快速干手的目的.

27.用蒸笼蒸馒头,是上层还是下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呢?

小明仔细观察后发现:

高温的水蒸气经过多层蒸格向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大量水蒸气发生     现象,放出很多热量,使   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

有经验的师傅拿刚出笼的馒头前,先将手沾点水,这样做主要是利用     ,使手不会被烫伤。

评卷人

得分

三、实验题

28.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小球被多次弹起,这说明了_______。

(2)如图乙所示,为了验证

(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______________。

(3)如图丙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

该实验能说明________可以传声。

(4)如图丁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会发现______________,并由此推理可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噪声是一种严重的环境污染。

小明想制作一个防噪声的耳罩,他通过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来选择一种隔音性能好的材料作耳罩的填充物。

(1)实验材料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还有:

音叉、机械闹钟、鞋盒。

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__

(2)李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四周塞满待测材料。

他设想了以下A、B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__。

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的距离处,比较所听到的声音的响度。

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到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3)实验得到的结果如下表所示,则待测材料中隔音性能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__

30.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当水温升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5min后停止读数,部分数据记录如下表: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水的温度/℃

90

92

94

98

98

98

98

98

(1)实验中所用液体温度计是利用_____的性质制成的。

(2)某次数据没有记录,当时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漏填的数据_____℃。

(3)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___;由水的沸点,可判断出当时的气压_____(选填“是”或“不是”)标准大气压

(4)根据实验记录的表格判断水沸腾时的特点是_____。

(5)为了节约能源、适当缩短实验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写出两种):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如图是小明同学模拟大自然中雨的形成的实验装置图。

(1)按照图安装、调整实验器材,科学合理的顺序是:

先要根据_____

(酒精灯/酒精灯及其火焰/烧瓶)高度,调整固定_____(A/B)的位置,然后再依次固定好其他器材。

(2)往烧瓶中注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加热。

观察到金属盘的底面和烧瓶颈部出现大量的小水滴,这些小水滴是由烧瓶喷出的水蒸气_____

(填物态变化)形成的;若要使实验效果更加明显,可以在金属盘内盛放适量的______(冰块/热水)。

(3)实验时,握金属盘的手明显感觉到金属盘的温度_____(升高/降低),下列生活中的哪个事例与此现象原理一致_____(填序号)

①夏天饮料里加冰块②北方储存蔬菜的菜窖里常放几大桶水③蒸笼蒸馒头。

32.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探究。

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

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

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

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所选琴弦的规格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_____的三根琴弦进行实验。

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___的三根琴弦进行实验。

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有填全,为了用三根琴弦来验证猜想三,必须要知道E项内容,请你填上所缺数据。

①_____②_____。

(2)探究过程通常采用下列一些步骤:

①实验研究②提出问题③猜想假设④得出结论等。

你认为小华要完成本探究的全过程,所采取步骤的合理顺序是_____。

33.小明为了探究水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进行了如下实验:

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酒精,如图中A、B、C、D所示,并测出它们变干所用的时间分别为200s、100s、50s、80s。

(1)“水变少”的过程其实是物理学中的一种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

(2)分析图____和图____所示的实验,可以得出在液体的表面积和温度相同时,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越大,液体蒸发得越快的结论。

(3)分析图A和图B所示的实验,可以得出在液体的温度、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相同时,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

(4)分析图A和图C所示的实验,可以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

(5)小明同学猜想水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水的多少有关,于是继续进行探究:

在相同环境下,把相同温度的水,分别装入两只相同的玻璃杯,一杯水多,一杯水少,如图甲、乙所示,实验发现乙杯中没有水时,甲杯中还残留有一些水,于是他得出结论:

水蒸发快慢与水的多少有关,水越少,蒸发越快。

从得出结论环节看,“根据谁先蒸发完,判断谁蒸发快”是不正确的,因为他没有控制开始实验时杯中水的_____(多少/表面积/温度)相同。

经过多次实验和精确测量,小明发现当乙杯无水时,甲杯中减少的水和原来乙杯中的水相等。

由此可知:

水蒸发的快慢和水的多少_____(有关/无关)。

参考答案

1.C

【解析】

物体的冷热程度跟物体的温度有关,跟状态无关,

的冰和

的水,温度相同,冷热程度相同,故选C。

2.C

【解析】

【详解】

A.云中既有液态的水又有固态的冰还有气态的水蒸气,故A错误;B.雨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是液态,故B错误;C.雪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形成的小冰晶,是固态,故C正确;D.溪山烟霭既有液态的水又有固态的冰还有气态的水蒸气,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叫液化;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是凝固;物质由气态变为固态的叫凝华.

3.D

【解析】

试题分析:

物态变化是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物态变化跟温度有关。

阳光下,小雪人“流汗了”,雪由固态变为液态的水,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是物态变化,而其他几个选项物质的状态没有发生变化,不属于物态变化。

考点:

物态变化

4.A

【解析】

【详解】

A、震耳欲聋是指声音很大,指响度大;符合题意。

B、闪烁其词是声音时断时续,振动发声,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不符合题意;

C、掩耳盗铃是从人耳处减弱声音的传播;不符合题意;

D、耳熟能详是指从音色的角度区分不同的人发出的声音的不同;不符合题意。

5.B

【解析】

【详解】

锣发声的时候,锣面是振动的,当用手按住锣面,锣面停止振动,所以锣声就消失了。

故选B。

【点睛】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了,据此分析解答。

6.A

【解析】

【详解】

A、岸上的讲话声是通过水传播到潜水员耳朵里的,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符合题意;B、“枕着牛箭筒睡在地上的士兵,能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是通过固体(大地)传播到人的耳朵里的,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C、我们能听到波浪拍击礁石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到人的耳朵里的,不符合题意;

D.在岸上的人听到河水流动的声音,是水流声通过空气传播到人的耳朵里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注意D选项水流声,是通过空气传到人耳,不要把流水当成传播声音的的介质。

7.A

【解析】

夏天洒在室外地上的水很快变干了,是蒸发现象,属于汽化,故A符合题意;冬天水面结冰,是水由液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固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冬天窗子玻璃上出现的冰花,是水蒸气直接变成固态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夏天,从冰箱中拿出的饮料瓶过一会儿,瓶外壁会出现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饮料瓶发生的液化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故只有A符合题意,故选A。

8.C

【解析】

试题分析:

使用温度计时,要了解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所以A正确,不符合题意。

测量时,使温度计的玻璃泡跟被测液体充分接触,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所以,将温度计从液体中取出拿到灯光下读数是错误的,C符合题意为答案。

当温度计内液面稳定时才读数,且视线必须与液面相平,D正确不符合题意。

考点:

温度计

9.B

【解析】

解:

A、给头发吹热风,加快了空气流动,提高了温度,所以加快了水份的蒸发;B、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使周围的空气流动变慢,减慢了酒精的蒸发;C、将玻璃板上的水滴向周围摊开,增大了液体表面积,可以加快水份的蒸发;D、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既加快了空气流动,又提高了温度,加快了蒸发。

故选:

B。

点睛: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有三个:

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

从这三个方面来分析选择项中提到的措施,从而可以得到答案。

10.C

【解析】

解:

由于体温计的特殊结构,在离开人体读数时,不用力甩液柱不会下降,所以读数仍会是38℃;用没有甩过的体温计测量体温时,只被测者的体温高于体温计的示数时,体温计的示数才会发生变化,如果被测者的体温低于或等于38℃,体温计液注不变化,仍为38℃;所以病人乙的温度可能等于或低于38℃,不可能高于38℃,故C正确。

答案为C。

点睛:

由于体温计的特殊构造,即液泡上方有一很细的缩口,在离开人体读数时,液柱不下降,故使用前应用力甩一下。

用没甩的体温计测体温时,如果被测的温度比原先高,则读数准确,如果被测的体温比原先低,则仍然是原先的读数,据此作答。

11.C

【解析】

解: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哨声是由管内空气振动产生的说法正确;B、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大多是由空气传播的,听到的哨声也是通过空气传播的正确;C、哨音的响度由吹的力度决定,吹的力度不同管内空气柱振动幅度不同则响度不相同故C错误;D、音调的高度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向下拉活塞空气柱变长,振动变慢,发出的声音音调变低,故D正确。

故选:

C。

点睛:

管乐器是通过空气柱振动发声。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大多是由空气这种介质传播的。

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

12.A

【解析】

分析:

用嘴向瓶内吹气发声,靠的是瓶内空气柱的振动,根据频率和音调的关系,结合水位的不同进行判断即可.

解答:

解:

当用嘴向瓶内吹气时,瓶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声,随着瓶内水位的升高,瓶内的空气柱越来越短,振动的频率越来越高,因此音调也会越来越高;

由图知:

四个瓶子的水位,从低到高分别是:

丙、乙、甲、丁,因此对应的四个音阶是:

1、2、3、4.

故选A.

考点:

频率及音调的关系.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难点和易混点是弄清究竟是哪一部分在振动发声.可联系装水的烧杯进行实验探究,经过对比可增强记忆,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13.C

【解析】

液体沸腾有两个必要条件:

(1)达到沸点,

(2)继续吸热;当两个条件同时具备时即可沸腾.“扬汤止沸”的意思:

把锅里开着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使它凉下来不沸腾.道理时:

把开水舀起来,再倒回去,可以增大液体表面积且加快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液体相对应空气是流动的)从而加快了蒸发,蒸发需要吸收热量,从而使液体温度降低,低于沸点,液体不能沸腾,起到止沸的效果.但是一旦液体重新回到锅里,由于仍然可以继续从燃料中吸热,所以一会儿达到沸点之后又会沸腾.所以扬汤止沸是暂时性的止沸.“釜底抽薪”:

釜是指古代的一种锅,薪是指柴.所以该成语的原意是把柴火从锅底抽掉.道理是:

水沸腾是要吸热的.如果把锅底的柴火抽掉,也就停止了给水加热,水不能从外界吸收热量,水的沸腾就会马上停止.故选C.

14.振动声源

【解析】

【详解】

松涛声是松树振动;鸟语声是鸟的鸣膜振动;流水声是水振动;琴声是琴弦或空气柱振动,因此这些声音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15.液体固体340m/s

【解析】

【详解】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

人在鱼池边上搅动池水发出声响时,鱼儿会慌忙游窜,这说明液体能传声;在安静的环境里,将耳朵贴在放有手表的桌面上,能听到由桌面传来的手表走时的“滴答”声,这说明固体能传声,一般来说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340m/s。

16.音调响度音色

【解析】弹奏吉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从而改变了琴弦振动的快慢,也就改变了声音的音调;音量指的是声音的大小,即响度,将音量调小,这是降低了声音的响度;不同人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因此声纹锁主要是依据声音的音色来辨别主人的。

17.B48℃37.8

【解析】

【详解】

(1)图甲中读数的时候,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保持相平,故A.C错误,B正确;图甲中的温度计的一个大格表示10℃,里面有10个小格,因此它的分度值为1℃。

因此它的读数为48℃;

(2)体温计的量程为35℃∼42℃,一个大格表示1℃,里面有10个小格,因此它的分度值为0.1℃;因此它的读数:

37℃+0.8℃=37.8℃。

【点睛】

(1)要弄清楚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再去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液柱上表面保持向平,不能俯视或仰视;

(2)要弄清楚体温计的量程和分度值再去读数.知道其一个大格和一个小格分别表示多少,再根据液柱的位置去读数.

18.振幅响度音调

【解析】

【详解】

(1)用小力拨时塑料尺振动幅度小,响度小;用大力拨时塑料尺振动幅度大,响度大.

(2)保持塑料尺的振动幅度不变,塑料尺伸出长,振动慢,音调低;塑料尺伸出短,振动快,音调高.

19.变高变高

【解析】

【详解】

随着玩具电动机的转速的增大,塑料片的振动加快,所以发声的音调就增大;如果我们改用大小相同但是齿更加密的齿轮,在转动速度相同时,塑料片的振动加快,所以塑料片发声的音调将变高。

【点睛】

解决此题要知道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20.5不能

【解析】

(1)昆虫的翅膀在1分钟内振动了300次,f=300次/60s=5Hz

(2)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5Hz不在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内,所以不能听到。

21.20000次6000m

【解析】

【详解】

(1)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超声波;自然界中的地震会产生次声,具有极强的破坏力。

(2)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

t

×8s=4s;则该处海水的深度:

s=vt=1500m/s×4s=6000m.

【点睛】

(1)超声是指高于20000Hz的声音,人耳听不到超声.次声是指低于20Hz的声音,人耳听不到次声.

(2)知道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再返回海面的时间,可以求出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又知道声速,利用速度公式求海的深度.

22.声源;传播过程中;人耳

【解析】

考点:

防治噪声的途径.

分析:

防治噪声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

解答:

解:

①在被敲的地方垫一块抹布,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②把房间、厨房门窗关闭关严,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③嘱咐小明暂时用耳机塞住耳朵,是在接收处减弱噪声;

故答案为:

声源,传播过程,人耳.

点评:

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噪声的防治方法上进行分析.

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