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普陀区中考二模化学解析版解读.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352945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78.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普陀区中考二模化学解析版解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上海普陀区中考二模化学解析版解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上海普陀区中考二模化学解析版解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上海普陀区中考二模化学解析版解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上海普陀区中考二模化学解析版解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上海普陀区中考二模化学解析版解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上海普陀区中考二模化学解析版解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上海普陀区中考二模化学解析版解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上海普陀区中考二模化学解析版解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上海普陀区中考二模化学解析版解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上海普陀区中考二模化学解析版解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上海普陀区中考二模化学解析版解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上海普陀区中考二模化学解析版解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上海普陀区中考二模化学解析版解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上海普陀区中考二模化学解析版解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上海普陀区中考二模化学解析版解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上海普陀区中考二模化学解析版解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上海普陀区中考二模化学解析版解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上海普陀区中考二模化学解析版解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上海普陀区中考二模化学解析版解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普陀区中考二模化学解析版解读.docx

《上海普陀区中考二模化学解析版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普陀区中考二模化学解析版解读.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上海普陀区中考二模化学解析版解读.docx

上海普陀区中考二模化学解析版解读

上海市普陀区2013年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一、选择题(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1分)(2013•普陀区二模)下列关于化学的看法错误的是(  )

 A.化学可以为人类研制新材料B.化学正在环境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

 C.化学可以为人类提供新能源D.化学的发展必然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考点:

化学的用途.

专题: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化学的发展必然导致生态环境恶化,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生态环境恶化是人类的乱砍滥伐,人为破坏造成的.

解答:

解:

A、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能够研制出新材料,所以A的说法正确;

B、汽车排放的尾气,可以通过化学研制出的催化转化器转化为无污染的气体再排放,所以化学在环境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

C、水在一种催化剂和太阳能的作用下可制出氢气,氢能就是一种新能源,所以C说法也是正确的.

D、化学的发展会对环境有保护作用,生态环境恶化是人类的乱砍滥伐,人为破坏造成的,所以D说法是错误的.

故选D.

点评: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化学可以为人类研制新材料、提供新能源、保护环境等作用.

 

2.(1分)(2013•普陀区二模)下列有关硫酸参与的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发生的是(  )

 A.滴加浓硫酸后白纸变黑B.溶解氧化铜固体

 C.与碱发生中和反应D.浓硫酸干燥气体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本题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差别和判断依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解答:

解:

A、滴加浓硫酸后白纸变黑是由于浓硫酸具有很强的氧化性,与纸张发生了化学变化,故A错;

B、氧化铜不溶于水,溶解氧化铜应该加入酸,酸与氧化铜发生化学反应,把氧化铜溶解,故B错;

C、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中和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

D、浓硫酸干燥气体是由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吸收水分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此类题型来源于实际生活当中的化学,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类型题.本题判断的关键是根据物质变化的特征,进行判断是否发生化学变化,看变化的前后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

 

3.(1分)(2013•普陀区二模)化肥在农业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下列物质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A.KNO3B.NH4ClC.CO(NH2)2D.Ca(H2PO3)2

考点:

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专题:

常见的盐化学肥料.

分析:

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解答:

解:

A、硝酸钾中含有的营养元素是钾元素和氮元素,所以属于复合肥.故正确;

B、氯化铵中只含有一种营养元素氮元素,所以氮肥.故错误;

C、尿素中只含有一种营养元素氮元素,所以氮肥.故错误;

D、磷酸二氢钙中只含有一种营养元素磷元素,所以磷肥.故错误;

故选A.

点评:

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化肥的分类方法方面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对各种化肥进行正确的分类.

 

4.(1分)(2013•普陀区二模)石油蒸馏可以分离得到汽油、煤油等系列产品,由此可以判断石油属于(  )

 A.单质B.化合物C.混合物D.纯净物

考点: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分类.

分析:

根据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纯净物可以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而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没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如没有固定的熔点和沸点等;由题给信息可知,石油没有固定的沸点,在不同的温度下可以分离出汽油、煤油、柴油等,说明石油属于混合物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解答:

解:

石油分馏可以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物质,说明石油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

故选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分类,解答时要分析物质的组成,如果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就属于纯净物,如果有多种物质组成就属于混合物.并能灵活应用于解题中.

 

5.(1分)(2013•普陀区二模)人体中缺少某种元素可能导致骨质疏松,该元素是(  )

 A.铁B.锌C.钙D.碘

考点:

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专题:

化学与生活健康.

分析:

人体缺铁容易患贫血症,缺锌能够引起食欲不振、发育不良,缺碘容易患甲状腺肿大;缺钙易患骨质疏松症.

解答:

解:

人体中缺少钙元素可能导致骨质疏松.

故选C.

点评:

解答本题要掌握各种营养元素在人体中的作用,并且要理解缺少某种元素可能对人体造成的危害.

 

6.(1分)(2013•普陀区二模)下列盐的水溶液呈碱性的是(  )

 A.碳酸钙B.氯化钠C.碳酸钠D.氯化铵

考点:

盐的化学性质.

专题:

常见的盐化学肥料.

分析:

根据常见盐的溶解性、酸碱性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

A、碳酸钙难溶于水,故选项错误.

B、氯化钠的水溶液呈中性,故选项错误.

C、碳酸钠的水溶液呈碱性,故选项正确.

D、氯化铵的水溶液呈酸性,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盐的溶解性、酸碱性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7.(1分)(2013•普陀区二模)下列物质属于有机物的是(  )

 A.SO2B.CO2C.HCHO(甲醛)D.(NH4)2CO3

考点:

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专题:

物质的分类.

分析:

根据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虽含碳元素,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因此把它们看作无机物;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

A、SO2不含碳元素,属于无机物,故选项错误.

B、CO2虽含碳元素,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因此把它们看作无机物,故选项错误.

C、HCHO(甲醛)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选项正确.

D、(NH4)2CO3虽含碳元素,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因此把它们看作无机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有机物与无机物的特征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8.(1分)(2013•普陀区二模)常见条件下,下列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  )

 A.铅B.铜C.银D.锡

考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专题:

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进行分析比较.

解答:

解:

由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则可知金属活动性大小为:

锡>铅>铜>银,所以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

熟记金属活动性顺序,并且要学会应用.

 

9.(1分)(2013•普陀区二模)下列物质是金刚石的同素异形体的是(  )

 A.石灰石B.石墨C.红宝石D.二氧化碳

考点:

同素异形体和同素异形现象.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由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种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互为同素异形体的物质要符合以下两个条件:

同种元素形成,不同单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

判断同素异形体的关键把握两点:

①同种元素形成,②不同单质.金刚石是碳元素形成的单质.

A、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含有其它物质,属于混合物,不是单质,故选项错误.

B、石墨都是由碳元素形成的单质,与金刚石互为同素异形体,故选项正确.

C、红宝石的主要成分是Al2O3,含有其它物质,属于混合物,不是单质,故选项错误.

D、二氧化碳是化合物,不是单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判断是否互为同素异形体的关键要把握两点:

①同种元素形成,②不同单质,这是解决此类题的关键之所在.

 

10.(1分)(2013•普陀区二模)常见的下列物质中属于盐类的是(  )

 A.CH3COOHB.NaHCO3C.CCl4D.MgO

考点:

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分类.

分析:

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据此结合常见物质的组成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

A、CH3COOH是由氢离子和醋酸根离子组成的,属于酸,故选项错误.

B、NaHCO3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选项正确.

C、CCl4是由碳元素和氯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选项错误.

D、MgO是由镁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物质类别的判别,抓住盐的特征、熟悉常见的物质的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1分)(2013•普陀区二模)浓硫酸稀释时,一定要(  )

 A.迅速将水倒入浓硫酸中后搅动

 B.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地注入水中,并不断搅动

 C.把水缓缓地倒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动

 D.迅速将浓硫酸倒入水中后搅动

考点:

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

专题:

常见的酸酸的通性.

分析:

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

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

A、浓硫酸稀释时,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故选项说法错误.

B、浓硫酸稀释时,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地注入水中,并不断搅动,故选项说法正确.

C、浓硫酸稀释时,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故选项说法错误.

D、浓硫酸稀释时,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地注入水中,并不断搅动,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浓硫酸的稀释方法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1分)(2013•普陀区二模)下列物质中既是二元酸又是含氧酸的是(  )

 A.硝酸B.硫酸C.盐酸D.双氧水

考点:

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分类.

分析:

含氧酸是含有氧元素的酸,二元酸是一个酸分子电离时能电离出两个氢离子的酸,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

A、1个硝酸分子中含有1个氢原子,属于一元酸,故选项错误.

B、1个硫酸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属于二元酸;且硫酸中含有氧元素,属于含氧酸,故选项正确.

C、1个盐酸分子中含有1个氢原子,属于一元酸;且盐酸中不含有氧元素,不属于含氧酸,故选项错误.

D、双氧水是过氧化氢的水溶液,不属于酸,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二元酸、含氧酸的特征与常见酸的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1分)(2013•普陀区二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酸能与所有的金属反应制得氢气

 B.皮肤上沾到酸可用NaOH溶液中和

 C.盐酸与某些不溶性的碱也能发生中和反应

 D.NaOH固体可用于干燥任何气体

考点:

金属的化学性质;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酸的化学性质;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

专题: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A、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有关应用分析解答;

B、依据氢氧化钠具有较强的腐蚀性分析解答;

C、依据酸的性质分析解答;

D、依据干燥剂的选择原则分析解答;

解答:

解:

A、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可知:

氢前金属(钾、钙、钠除外)能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而氢后金属不能;

B、氢氧化钠溶液有较强的腐蚀性,所以皮肤上沾到酸不可用NaOH溶液中和,可采用碱性较弱的碳酸氢钠反应消耗;

C、盐酸能与某些不溶性的碱也能发生中和反应,如盐酸可以和氢氧化铜、氢氧化铁等不溶的碱反应;

D、干燥剂的选取原则是不能与被干燥的气体反应,所以NaOH固体不可用于干燥酸性气体;

故选C

点评:

此题是一道多点知识考查题,题型基础难度不大,只要具有扎实的化学基础知识即可顺利解决;

 

14.(1分)(2013•普陀区二模)某工厂排放的废水pH值为2,污染环境.若要治理该废水,可向该废水中加入过量的(  )

 A.氯化钠B.烧碱C.碳酸钙D.废铜片

考点:

酸的化学性质.

专题:

常见的酸酸的通性.

分析:

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该溶液的pH为2呈酸性,若要治理该废水,可向该废水中加入能够消耗酸的物质.

解答:

解:

A、氯化钠溶液呈中性,不能够降低溶液酸性,故错误;

B、烧碱的溶液呈碱性,能够消耗酸性物质,但过量照样会污染环境,故错误;

C、碳酸钙能够与酸性物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过量会以沉淀的方式存在,所以加入碳酸钙能够治理该废水,且不会造成再次污染,故正确;

D、铜不能与酸性物质反应,所以铜不能够治理该污水,故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物质的酸碱性以及物质的性质进行.

 

15.(1分)(2005•重庆)今有氯化钡、碳酸钾、硝酸银和盐酸等四种溶液,他们两两混合,生成沉淀的反应有(  )

 A.3个B.4个C.5个D.6个

考点:

盐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

专题:

压轴实验题;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常见的盐化学肥料.

分析:

根据盐酸会与硝酸银生成沉淀,盐酸会与碳酸钾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氯化钡会与碳酸钾和硝酸银生成沉淀,碳酸钾会与氯化钡生成沉淀进行分析.

解答:

解:

氯化钡、碳酸钾、硝酸银和盐酸等四种溶液,他们两两混合,生成沉淀的反应有:

氯化钡会与碳酸钾和硝酸银生成沉淀;(化学方程式为:

BaCl2+K2CO3═BaCO3↓+2KClBaCl2+2AgNO3═2AgCl↓+Ba(NO3)2);硝酸银会与盐酸、碳酸钾生成沉淀;(化学方程式为:

HCl+AgNO3═AgCl↓+HNO3K2CO3+2AgNO3═Ag2CO3↓+2KNO3)故它们两两混合,生成沉淀的反应有四种

故选B

点评: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的物质,然后根据方程式的书写原则进解答.

 

16.(1分)(2013•普陀区二模)在

的各步转化中,所涉及的反应类型不包括(  )

 A.置换反应B.分解反应C.化合反应D.复分解反应

考点:

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

分析:

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反应后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其特点可总结为“一变多”.

解答:

解:

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属于化合反应;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两种化合物相互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两种化合物相互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氢氧化铜加热分解为氧化铜和水,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两种属于分解反应,所以不包括置换反应.

故选A.

点评:

抓住四种反应的特点,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种类数“多变一”还是“一变多”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种类,对所以发生的反应进行类型判断.

 

17.(1分)(2013•普陀区二模)下列除杂(括号内为杂质)的实验过程都正确的是(  )

 A.MnO2(KCl)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B.BaSO4(BaCO3)加足量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C.CuO(Cu)加足量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D.KCl(K2CO3)加足量稀盐酸、过滤、蒸发、结晶

考点:

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

专题:

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

分析: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

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

解:

A、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BaCO3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过滤、洗涤、干燥硫酸钡不与稀盐酸反应,再过滤、洗涤、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CuO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铜不与稀盐酸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K2CO3能与稀盐酸液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再蒸发、结晶,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B.

点评: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8.(1分)(2013•普陀区二模)在加有酚酞的氢氧化钙溶液中,滴入(通入)下列物质溶液始终显红色的是(  )

 A.碳酸钾溶液B.稀硫酸C.氯化镁溶液D.二氧化碳

考点:

碱的化学性质.

专题:

常见的碱碱的通性.

分析:

酚酞遇碱会变成红色,滴入(通入)下列物质溶液始终显红色,说明生成了碱性物质,对每个反应的产物分析即可.

解答:

解:

A、碳酸钾与氢氧化钙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钾,溶液显碱性,故此选项正确.

B、稀硫酸与之恰好反应不会生成碱性物质,故此选项错误.

C、氯化镁溶液与氢氧化钙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镁的白色沉淀,不会呈现碱性,故此选项错误.

D、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不会生成碱性物质,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解题时重点把握生成物的性质,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

 

19.(1分)(2013•普陀区二模)某天然盐碱湖泊中得到的碳酸钠产品中混有少量氯化钠.用如图装置对产品进行碳酸钠的含量分析.(已知:

HCl+NaHCO3→NaCl+CO2↑+H2O;CO2在饱和NaHCO3溶液中溶解度很小)有关实验操作说法正确的是(  )

 A.锥形瓶中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B.对取用样品的量的多少无一定要求

 C.实验中若改用水,对测定无影响

 D.实验中加入盐酸液体的体积,对测定无影响

考点:

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碳酸钙.

专题:

常见的盐化学肥料.

分析:

A、根据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分析;

B、根据样品的量太多或太少对实验结果造成的影响分析;

C、根据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性分析;

D、根据瓶内压强的变化分析.

解答:

解:

A、空气中含有的二氧化碳量很少,不会对结果产生大的影响.故A正确;

B、取用样品的量产生的二氧化碳的体积不能超过量筒的体积,因为样品量太多会使液体外溢或气体外逸导致测量不准;太少会导致气体量太少,产生的气压不够,造成较大误差.故B错误;

C、由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对测定有影响.故C错误;

D、实验中加入盐酸液体的体积过多,瓶内压强增大,排除的气体较多,对测定有影响.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熟悉物质的性质,观察实验的装置及过程,明确实验的原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0.(1分)(2013•普陀区二模)现有Mg和Fe粉末混合物共8g,加入足量稀硫酸完全溶解后,经测定溶液质量仅增加了7.6g,则反应中生成的硫酸盐物质的量总和为(  )

 A.0.05molB.0.1molC.0.15molD.0.2mol

考点: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

依据金属混合物的质量与氢气的质量差即为溶液的增重值可知:

该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为8g﹣7.6g=0.4g,而后依据两者与稀硫酸反应的方程式可知硫酸盐和氢气的物质的量的关系,据此解答即可;

解答:

解:

根据金属混合物的质量与氢气的质量差即为溶液的增重值可知:

该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为8g﹣7.6g=0.4g,所以氢气的物质的量是

=0.2mol,由于两者与硫酸的反应方程式为Mg+H2SO4═MgSO4+H2↑与Fe+H2SO4═FeSO4+H2↑,可以看出氢气的物质的量等于硫酸盐的物质的量,故反应中生成的硫酸盐物质的量总和为0.2mol;

故选D

点评:

此题是对化学方程式意义及信息的考查,发现生成的氢气与硫酸盐的物质的量相同是解题的关键;

 

七、填空题(共19分)

21.(5分)(2013•普陀区二模)目前,上海已有不少住宅小区实行了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箱.

①请将下列垃圾的编号填入相应的垃圾箱内.

A.易拉罐;B.家禽、鱼类内脏;C.废节能灯管;

如:

金属垃圾箱 A .;有机垃圾箱:

 B ;有害物质垃圾箱 C .

②为了使垃圾更有效回收利用,还应增加分类垃圾箱,可以标示为 废纸或玻璃 垃圾箱.

③废电池也应归到有害垃圾中,电池外壳是锌,写出将锌浸入硫酸铜溶液中发生的反应方程式 Zn+CuSO4═Cu+ZnSO4 .

④若将铝制易拉罐浸入盐酸中,写出反应化学方程式 2Al+6HCl═2AlCl3+3H2↑ .

考点:

常见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及治理;金属的化学性质.

专题:

化学与环境保护;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①根据垃圾的成分来分类,将不同类别的垃圾进行分类收集;

②根据废纸中还有废纸、玻璃等可回收的垃圾分析;

③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分析;

④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分析.

解答:

解:

①易拉罐属于金属,应放在金属垃圾箱中;家禽、鱼类内脏的主要含有有机化合物,应放在有机垃圾箱内;废荧光灯管中都含有重金属,都会造成环境的污染,则应放在有害物质垃圾箱中.

故答案为:

A、B、C.

②垃圾中还有废纸、玻璃等,所以为了使垃圾更有效回收利用,还应增加分类垃圾箱,可以标示为废纸或玻璃垃圾箱.

故答案为:

废纸或玻璃.

③在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中锌排在铜的前面,所以锌可以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置换出铜,化学方程式是:

Zn+CuSO4═Cu+ZnSO4.

故答案为:

Zn+CuSO4═Cu+ZnSO4.

④在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中铝排在氢的前面,所以铝能与酸反应置换出氢气,化学方程式是:

2Al+6HCl═2AlCl3+3H2↑.

故答案为:

2Al+6HCl═2AlCl3+3H2↑.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垃圾的分类处理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化学基本反应类型的特征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2.(7分)(2013•普陀区二模)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①加碘食盐添加的是碘酸钾(KIO3),其中碘元素化合价是 +5 价;检验盐中含有钠元素,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焰色 反应.

②白糖与红糖,主要成分都是蔗糖,利用活性炭的 吸附 性,可将红糖脱色变成白糖.

③若将油滴加到水中,得到的混合体系是 乳浊液 (填悬浊液、乳浊液、溶液).

④野炊时,常将柴劈成小块燃烧,这样做的目的是 增加接触面积,充分燃烧 .

⑤茶叶中的茶多酚具有抗氧化、抗衰老、降血脂等作用,分子式为C17H19N3O,其中N元素与O元素的质量比是 21:

8 ;若将茶水久置在空气中,易于空气中的 氧气 发生反应而变质.

考点:

有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