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第四册全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354735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2.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第四册全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小学语文第四册全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小学语文第四册全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小学语文第四册全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小学语文第四册全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小学语文第四册全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小学语文第四册全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小学语文第四册全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小学语文第四册全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小学语文第四册全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小学语文第四册全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小学语文第四册全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小学语文第四册全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小学语文第四册全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小学语文第四册全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小学语文第四册全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小学语文第四册全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小学语文第四册全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小学语文第四册全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小学语文第四册全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第四册全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

《小学语文第四册全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第四册全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语文第四册全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

小学语文第四册全册第六单元教案

小学语文第四册全册第六单元教案

  1太 阳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科普短文,采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介绍了和太阳相关的一些知识,说明太阳和人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课文内容分两大部分。

部分分别从“远”“大”“热”三个方面介绍了太阳的有关知识;第二部分讲人类和太阳的密切关系。

这两部分内容互相关联。

正因为太阳那么大,温度那么高,距离我们又那么远,才能给地球送来适合人类生存的光明和温暖,我们生活的世界才会这么美丽可爱。

  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来说明事物是本文写法上的重要特点。

课文在介绍太阳时,运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多种方法,使一些抽象的或不好懂的知识显得具体、通俗、明了,这样描写太阳的特点因此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教学目标:

  自主识记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寸草不生、差不多、摄氏、繁殖、蔬菜、预防”等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师生引读,感受自然段、第四自然段和最后一段的构段方式;采用填空补白的方式,背诵和积累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通过“边读边思”的方法,读懂每个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初步体会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事物的一些方法;品评咀嚼“差不多、估计、比较”等词语,初步体会说明文表达的准确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是了解太阳的特点,体会课文怎样运用举例和数字等方法来说明太阳特点的。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六单元学情分析:

  基本程序

  教学调整

  课时

  一、导入课题,激发阅读兴趣

  说几个含有“日”的成语或四字词语。

  早上,旭日东升,把阳光和灿烂带给大地;傍晚,日落西山,劳动了一天的太阳要到西山后面去休息了。

  后羿射日,知道这个神话故事吗?

  出示课文段前两句

  说一说:

这段话主要讲了什么故事?

  理解:

寸草不生

  《后羿射日》是一个古老而又美丽的神话故事。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太阳》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与这个神话故事在写法上完全不一样。

课文给我们介绍有关太阳的哪些知识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逐节朗读1—3自然段,引导学生把每个自然段分别读成一个字“远”、“大”、“热”。

  同桌一起读4—8自然段,把他读成一句话。

  理清文脉:

  远、大、热是在写太阳的——特点,后面课文介绍了太阳与我们人类的密切关系。

  三、了解太阳的特点,体会说明方法 学习课文

  远

  自由朗读课文自然段。

我们知道太阳离我们居住的地球很远很远,那到底有多远呢?

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它说清楚的呢?

请从课文中找出句子读给大家听。

  出示句子:

“太阳离我们有1.5亿公里远。

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3500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1.5亿是个数字,从数的进位感受1.5亿是个相当大的数字。

读句子。

板书:

列数字

  “1.5亿公里远”到底有多远?

课文中怎么说?

指名读。

  用我们熟悉的“步行”和“坐飞机”来举例子,两个例子之间用“;”,男女生分读。

  3500,二十几,这些也都是在列数字,板书:

列数字。

  朗读。

课文用列数字、举例子的方法,让我们更形象地感受到了“远”。

  听老师读。

教师故意落下“差不多、几”这几个词。

  没有办法考证,没人知道,所以用上这几个词,这样表达更加精确。

  这段话先讲什么?

再讲什么?

  朗读自然段。

  自由读“大”、“热”的语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来介绍的?

让学生动笔划划句子,谈谈感受。

  交流:

  大——“一百三十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理解“抵”——“顶”,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对我们而言,地球非常大,我们不可能走遍地球的每个角落,然而,130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这样一比较,更显出太阳的大,这种方法就叫作比较。

读句子。

  热——“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六千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汽;中心温度估计是表面温度的2500倍。

  表面温度:

6000摄氏度,联系生活体验。

6000度呢,连钢铁……

  点拨——“估计”,太阳温度太高了,人们无法进行测量,所以是大概的数。

  读句子。

  “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

读课后的相关资料。

  理清三者间的关系:

  这二自然段话写了“大”,还写了什么?

“大”与“远”的联系。

读句子

  用同样的句式说“远”与“大”的关系。

如:

太阳是个大火球,因为太远,所以感觉不到那么热了。

  小结:

作者在介绍太阳的特点时,运用了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假设等说明方法,把太阳“远、大、热”三个方面的知识说得很具体、通俗,具有很强的说服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们今后在说明事物时要注意学习运用这些方法。

  四、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同桌之间认读生字。

 

  重点指导“抵”、“氏”、“繁”、“蔬”等字的书写:

  A、让学生比较“抵”、“氏”两个字,强调“抵着”的“抵”需要底下点的支撑;姓氏的“氏”可没有一点。

  B、“繁”字用拆字法,“每”、“攵”、“系”去掉一撇组成,上宽下窄。

  c、“蔬”字是形声字,蔬菜是植物,“蔬”字是草字头。

  读写词语:

差不多 估计 繁殖 庄稼 预防 

  并用“差不多、估计”这两个词语说话。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用上“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自由说说太阳的特点。

  用上“因为……所以……”说说“大”“远”“热”之间的关系。

  二、感受太阳与我们的密切关系 学习课文第4-8自然段

  学习过渡句:

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课文的哪一段话最能说明关系密切?

  自学4—8自然段,课文哪一句话最能说明太阳和我们的关系密切?

“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再读4—8自然段,联系相关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谈谈你对“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的理解。

  如:

有了太阳,植物才能发芽,长叶,开花,结果……

  有了太阳,动物才能生存,繁殖……

  有了太阳,人类才能舒适的生活……

  有了太阳,才能形成风雪雨露……

  有了太阳,可以防治疾病……

  一句话,有了太阳,才有

  如:

如果没有了太阳,植物就不能发芽,长叶,开花,结果……

  如果没有了太阳,动物就不能生存,繁殖……

  如果没有了太阳,人类就不能舒适的生活……

  如果没有了太阳,就不能形成风雪雨露……

  如果没有了太阳,就不能防治疾病……

  一句话,如果太阳,就不会有

  理清4-8自然段的关系。

  前面的4-7自然段是具体说明,第8自然段是总结。

前面的自然段是具体举例子说明太阳与我们人类的密切关系。

  再次朗读第八自然段,先正面再反面与最后总结。

反义词:

光明—黑暗,温暖—寒冷。

  积累:

地球上的和,都是太阳送来的。

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将到处是,到处是,没有,没有,自然。

一句话,没有太阳,。

  三、总结全文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说明方法:

  正因为太阳那么大,温度又那么高,距离我们那么远,才能给地球带来光明和温暖,才会有我们美丽可爱的世界。

推荐《妙不可言的位置》一文。

  四、作业: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课外阅读有关太阳的知识,可阅读书籍,也可网上测览。

  练习写《太阳的自述》。

  教后反思:

  2月球之谜

  教材分析:

  《月球之谜》是一篇非常有趣的介绍月球知识的,它先用优美的文字渲染了月光给人们留下的美好印象,接着说到人类次登月后看到的荒凉月面,然后列举了一些与月球有关的不解之谜,其间巧妙地运用疑问句和感叹句,强化了月球的神秘,最后以“神秘”来概括上面列举的几种谜,与文题遥相呼应,同时激起读者探索的愿望。

感性与理性相结合,是一篇十分独特的科普文。

  编者在最后提供了一个资料袋,不但介绍了月球上的引力,还介绍了月球上环形山的命名,以及有哪四位中国科学家的名字给这些山命了名,意在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与此同时,课后还收录了一些描写月亮的诗句,赋予了教材诗意的想象空间和丰富的人文内涵。

  教学目标:

  通过联系上下文、换同义词、查字典、读资料袋等方法理解“皎洁、遐想、令人费解、环形山”等词语的意思。

  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月球表面的基本情况,以及课文提到的和月球相关的未解之谜。

  通过3—7自然段的教学,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激发探索月球的兴趣。

  积累一些与月亮有关的诗句。

  教学重点:

了解月球是个怎样的世界,文中写了月球的哪些不解之谜。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教学时间:

两课时

  基本程序

  教学调整

  课时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在浩瀚的宇宙中,存在着无数颗神秘的星球。

今天,我们就到离地球最近的邻居——月球那里看看,去探索那里的奥秘。

  板书:

月球之谜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检查词语:

  悬挂遐想奥秘

  细菌土壤水藻

  一旦一项

  皎洁的月光灿烂的阳光

  注意:

“悬”的读音指导,不要读成“xián”;

  奥秘查字典理解:

深奥莫测的秘密;联系奥数:

深奥莫测的数学就是奥数;

  水藻就是——水草

  注意“一”的音变:

“一”可会变魔术了,如果后面的字是第四声的话,它的声调就往上扬,变成第二声。

  “皎洁的月光灿烂的阳光”读出短语的形象感:

月光的清幽,阳光的热烈。

  指四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的1、2、3—7、8自然段,概括段意。

  段:

皓月当空,皎洁的月光引起人们美好的遐想。

  第二段:

人类次登月时看到的景色。

  第三段:

月球有哪些令人费解的谜?

  第四段:

对于神秘的月球,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

  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三、精读段,走进诗意的世界。

  过渡:

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美妙的月夜,去欣赏一下皎洁的月光。

  出示,指名读。

  哪一个句子让你觉得特别美?

  皎洁的月光

  猜猜“皎”是什么意思:

形声字形旁表义,“皎”字从白,意思就是洁白

  还可以说怎样的月光?

明亮的、清幽的、柔柔的……

  看到这一轮明月,享受着美妙的月光,你想到了什么?

  补充: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峡深明月夜,江静碧云天。

  是啊,你们这些美好的、超越现实做的高远的想象,就是——遐想。

  指导朗读

  课文又做了哪些遐想呢?

读三个问句,读好三个问号。

  这一自然段的标点符号多么丰富,有“!

、?

、。

”我们一起来齐读此段。

  四、书写指导

  幕:

书写时与“墓”“慕”比较。

都是形声字,声旁表音,都为“莫”;形旁表义分别为“布、土、心”。

让学生根据字义记住生字,少写别字。

  临:

注意右下角不要多一横。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朗读词语。

  背诵与月亮有关的诗句。

  二、精读第二段,欣赏月球表面的景色。

  过度:

同学们,让我们乘坐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随着宇航员一起踏上月球,去看看真实的月球吧!

  自由朗读。

  你看到的月球表面是怎样的?

抓住“奇异”一词,展开教学。

  换词理解奇异:

奇特、奇怪……

  月球的表面奇异在哪里?

  与地球比较:

  A、这里的天空黑沉沉的,表面却撒满阳光;

  我们的天空,地上。

  B、月球上满是尘土、岩石和环行山,没有水,没有任何生命。

  结合资料袋理解环行山。

  地球上满是,有,有。

  让学生运用上文解释“荒漠”一词:

月球上满是尘土、岩石和环行山,没有水,没有任何生命,怪不得说月球是一片荒漠。

  指导朗读。

师导语:

原本以为月球上有美丽的嫦娥、可爱的玉兔、飘香的桂花树,可是原来月球是一片荒漠。

  复述:

让我们把月球上奇异的景色告诉地球上的人类吧!

  出示填空:

这里的天空,表面却撒满。

月球上满是、和,没有,没有。

月球是。

  我们再来看看自然段,课文提出的哪些谜已经解开了?

  上面有些什么东西?

它跟地球一样吗?

  过渡:

人类登上月球之后,很多谜团被解开。

但是随着对月球尘土、岩石的研究和实验,人类发现了更多令人费解的月球之谜。

  三、学习三——七自然段,探索月球之谜。

  出示句子:

这一连串的实验结果是多么令人费解啊!

  令人费解什么意思?

  自由朗读3、4、6自然段,看看人们做了哪些实验后,发现了哪些令人费解的月球之谜?

  交流:

  A、第三自然段:

小科学家们,你们做了什么实验?

发现什么谜团?

  指导朗读:

读好问号。

十分的疑惑不解。

  回扣“令人费解”

  B、第四自然段:

这次,你们又拿月球尘土做了什么实验?

发现什么谜团?

用“难道、为什么”来说话。

  指导朗读:

读出当时的惊奇。

  再次回扣“令人费解”

  c、第六自然段:

  科学家们继续研究,得出了什么结论?

发现了什么谜团?

  这里为什么要用上“估计”一词?

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D、三次回扣:

这一连串的实验结果多么令人费解啊!

再读此段,读出感叹号的韵味。

  月球之谜仅仅只有这些吗?

从哪里看出来?

  你能仿照3、4、6自然段,来说说月球之谜吗?

  四、学习第八自然段,激发学生探索月球的兴趣。

  我们地球最近的邻居——月球有这么多解不开的谜,课文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说月球?

  那么对于神秘的月球,人们又是怎样做的?

  是的,你们看,这就是我们国家在今年10月25号发射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它现在还在月球进行探索。

对于我们的邻居——神秘的月球,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

  齐读第八自然段。

  五、作业

  抄写描写月亮的诗句。

  向父母介绍月面的景色,并提出几个月球之谜。

  补充资料:

  土壤比岩石更久远。

美国太空人首次登陆的“宁静海”,土壤的年代竟比岩石久远。

据分析,两者相差10亿年之久。

由化学分析显示,月球上的土壤并非由岩石演变,可能来自别的地方。

  受撞击会发出巨响。

太阳神号在探月时,月球登陆艇和火箭返航时,都会撞到月球表面。

但每次都会使月球像大铜锣或大钟一样响起来,阿波罗12号探月时,月球的回声还持续了4个小时,目前没有一个科学家能够解释这种现象。

  纯铁粒子不会生锈。

宇航员们从月球上带回来的岩石样品中,都含有纯铁的粒子,科学家们认为这些纯铁粒子并非来自陨石。

有专家报导,这些纯铁粒子带回地球后,好多年都未生过锈,纯铁不生锈在科学界还是破天荒次遇到的事情。

  教后反思:

  3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科普小品文,写了我上网的亲身经历,使人真切感受到现代信息技术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按上网前、上网时、上网后的顺序先写了爸爸告诉我网络的作用,再写了我访问了卡通网站以及和其它一些网站,以及我向国外的表姐发了一份电子邮件,最后写了我盼望再次进入奇妙的网络世界。

课文内容有趣,角度新颖,名为讲述上网经历,实为介绍网络知识,中间穿插爸妈的讲解,叙述的过程中还渗透了人物的新奇、好奇、赞叹、依恋等内心感受,增强了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语言亲切自然,采用了比喻、设问等手法,这使得深奥、专业的网络知识变得浅近、生动、有趣。

可以引导学生在品读中接触这些语言现象,感悟语言,积累和运用语言。

  教学目标

  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鼠、敞、警等。

  通过媒体等形象的手段理解“信息高速路、电脑网络、电子邮件”等词语的意思;通过品读、复述积累运用“好奇、神奇、新奇、情不自禁、迫不及待、应有尽有、恋恋不舍”等词语。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创设情景体会人物的心情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品味科普文用词的准确、生动,了解科普文运用“设问、形象的比喻”等方式介绍科普知识的方法。

  学习第二、三自然段“一问一答”的勾段方式,能具体地仿说“我进入了一个XX网站。

  知道什么是“信息高速路”,了解电脑网络的基本用途及相关的知识,激发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网络的作用,体会网络的高速、神奇。

  教学难点能品味并积累、运用本文采用比喻、设问以及人物的内心变化描写等手法让深奥、专业的网络知识变得浅近、生动、有趣。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了解有关网络的知识,查找有关信息技术的资料,了解网络的各种用处。

  网络教室。

  学生准备:

课前预习,有条件的事前上网。

  教学时间:

两课时

  基本程序

  教学调整

  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你最喜欢上网干什么?

  “上网”的“网”指什么?

,电脑网络还有一个名字叫——信息高速路上网就叫做——跨上信息高速路

  板书:

跨上“信息高速路”

  “信息高速路”是个名称,所以用上引号。

  在信息高速公路上游玩又会怎么样呢?

有一位小女孩家里电脑也上网了,我们追随她一起去看看。

  板书:

我家

  开心地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网络作用大。

  自学要求:

  读通读顺课文,读准生字词。

  想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主要写了什?

  检查自学:

  读准下列词

  A、电脑网络信息高速路网上购物发电子邮

  B、新鲜情不自禁

  好奇迫不及待

  神奇应有尽有

  新奇恋恋不舍

  课文是按上网前、上网时、上网后的顺序写的,分别是哪几节?

主要写了网络的哪些作用?

你能用B组的词按顺序说说课文主要内容吗?

  板书:

上网前

  上网时网络作用大

  上网后

  三、品读课文,体会网络的“高速”。

  什么是信息高速公路呢?

课文哪几句话告诉了你,用波浪线画出来。

  出示句子:

电脑网络如同一个遍布全球的蜘蛛网,把每个国家、每座城市甚至每个家庭都连在了一起。

进入网络,就好像跨上了信息高速路。

  这里把电脑网络比作什么?

回忆一下,我们平时见到的蜘蛛网是怎样的?

  蜘蛛网丝丝相连,纵横交错,电脑网络和它相同的一点也是丝丝相连,纵横交错,不过这里的丝线有的是——

  这些“丝线”有的是看得见的电缆、光缆,也有的是看不见的无线电波。

这些“丝线”上飞速流动着文字、图像、声音,它们能够在短短几秒钟内跨过万水千山,传到世界各地的电脑上。

  体会“遍布全球”。

  指导朗读,读出新鲜感。

  你能用一两个词来说说网络的特点吗?

你是从课文哪些句子中体会到网络的“高速”?

  要求:

学生自读圈划,同座议说;教师巡视,随机解决学生个别问题。

  班级交流,教师评点。

根据学生的回答重点随机点拨以下几个句子:

  A、可以迅速找到所需要的各种信息,可以用电子信箱和全世界的小朋友建立联系,还可以进行网上购物。

  抓“迅速”,体会网络的传送速度快。

  抓“全世界”,体会网络的传送范围广。

  指导朗读。

  B、有了网络,五湖四海的人随时可以交流,咱们的地球就变成了一个小村庄。

  抓“随时”体会网络传送迅速快。

  ①生活在同一个小村庄里有哪些方便呢?

  ②有了网络,五湖四海的人有了哪些方便?

  指导朗读。

  c、我感到地球一下子变小了,知识的大门向我敞开了。

  你从哪个词中体会到高速?

  你能换一个词来说说吗?

  有哪些知识的大门向你敞开了?

  出示句子:

里面的内容太丰富了:

有体育新闻,有动物天地,有科技博览,还有音乐欣赏……真是应有尽有。

  你能说出这里的省略号还省略了哪些网站吗?

  指导朗读。

  D、站在一旁的爸爸对我说:

“过去寄一封信,对方要好几天才能收到,多慢啊!

现在发一个电子邮件,对方几秒钟就能收到,真快呀!

  哪个词最能让你体会到网络的“高速”?

  你知道我们寄信的历史吗?

  古代人送信靠骑马,长达半个月甚至更长时间;近代人送信用邮票邮寄,也要三四天,即使是快件最起码也要一天;而我们现在只要发一份电子邮件,几秒钟就可以收到一封信。

用赞叹的语气再读这一节。

  齐读课文,体会网络的神奇、高速。

  四、课堂小结,设置悬念

  课文学到这儿,你有了哪些收获?

  这是一篇科普小品文,它的语言很有特色,我们下节课再来品味。

  五、指导书写

  出示生字卡片,组词读。

  小组交流:

你怎么记住这些生字?

哪个容易写错?

哪个字比较难写?

  指导书写,重点提示:

鼠:

注意上面部分的笔顺,第三笔是横。

  学生书写生字,教师巡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引入新课。

  出示生字卡片,组词读。

  说说什么是信息高速路,网络有哪些作用?

  二、研读课文,体会科普文语言的“生动形象”。

  这是一篇科普文,小作者是通过什么方式把本来深奥、乏味的网络知识介绍的生动具体呢?

  请同学们仔细读读课文,想一想,找一找,划一划,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了课文的生动有趣。

  体会心情词的恰当使用。

  课文中有很多写心情的词,你发现了吗?

  段落比较:

想想这两段话有什么不一样?

你喜欢哪一段?

为什么?

  A、网络真的这么神奇?

我进入一个卡通网站。

不一会儿,孙悟空出现在电脑屏幕上。

我盯着屏幕,米老鼠、唐老鸭、花木兰、黑猫警长,都笑眯眯地看着我,还伴着音乐做出各种有趣的动作。

  B、网络真的这么神奇?

我带着好奇心,迫不及待地叫妈妈打开电脑,进入一个卡通网站。

不一会儿,孙悟空出现在电脑屏幕上。

我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米老鼠、唐老鸭、花木兰、黑猫警长,都笑眯眯地看着我,还伴着音乐做出各种有趣的动作。

“真神了!

”我不由得赞叹起来。

  本来作者直截了当地介绍卡通网站怎样就可以了,这里却写了作者的心情变化就是为了使——更生动,更吸引人。

  指导读出好奇、由衷赞叹的心情。

  课文中像这样表示心情变化的词、句还有很多,找出来读读。

  体会设问、比喻、排比等手法的使用使更加生动形象。

  重点学习设问的勾段方式

  小朋友发现了吗?

课文第二节和第三节都采用了什么勾段方式?

  这是科普文常用的勾段方式,你能否把第四节和第五节也改成一问一答的勾段方式。

  如:

第四节:

网络的内容真的那么丰富?

  第五节:

发送电子邮件真的那么便捷?

  体会作者有详有略的写作手法。

  第三节和第四节都是写作者进入了一些网站,想想这两节的写法有什么不一样?

为什么要这样写?

  你能否仿照第三节写法详细介绍进入一个你喜欢的网站?

  出示句式:

网络真的这么神奇?

我带着好奇心,迫不及待地叫妈妈打开电脑,进入一个网站。

不一会儿,出现在电脑屏幕上。

我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

“真神了!

”我不由得赞叹起来。

  三、总结赏读,整体强化

  启发归纳:

学了这篇课文,你们都知道了什么?

有什么想法?

  选择欣赏:

选择你感受最深的语句或段落读给大家听,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四、指导上网,体验神奇

  同学们,网络真是神奇呀!

现在我们亲自跨上“信息高速路”,去感受一下色彩斑澜、精彩无限的网络世界。

  要求:

1、寻找我们学校的网站,浏览网页内容。

  寻找XX年北京第29届奥运会网站,浏览网页。

  写写上网的感受,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发给老师。

  板书:

23、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

  上网前:

新鲜

  上网时:

神奇网络作用大

  上网后:

新奇

  果园机器人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能体现电脑神奇的,所写的内容极为有趣。

中的机器人服务于丰收的果园中,它们能把成熟的果子从树上摘下来,整齐地装箱,运到指定的地方。

有趣的是,这些机器人只捡掉在地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