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吃草问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354815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2.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牛吃草问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牛吃草问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牛吃草问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牛吃草问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牛吃草问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牛吃草问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牛吃草问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牛吃草问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牛吃草问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牛吃草问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牛吃草问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牛吃草问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牛吃草问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牛吃草问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牛吃草问题.docx

《牛吃草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牛吃草问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牛吃草问题.docx

牛吃草问题

牛吃草问题

1、一片牧场,每天生长草的速度一样。

这篇牧场可供14头牛吃30天,或者70只羊吃16天。

如果4只羊吃草的量相当于一头牛的吃草量,那么17头牛和20只羊一起这片牧场的草,可以吃几天?

每头牛吃草的量等于4头羊,所以把题目简化下来,14头牛就是56头羊,所以56只羊吃30天,70头吃16天。

〔这里想象草的总量是定值,但草还是会长,所以羊越少,吃的时间越多。

〕假设每只羊每天吃的草数量为1单位,56*30是30天里一共长得草和原来的草总和,也就是30天里一共可以提供1680个单位的草,16天里提供的是16*70个单位也就是1120个单位的草,所以14天里长了560单位的草,所以草的生长速度是40个单位每天,草的总量为480单位。

现在设一共要x天,解方程,480+40X=〔17*4+20〕X,X=10天

2、还有一道:

一水池有一根进水管不断地进水,另有假设干根一样的抽水管。

假设用18根抽水管抽水3小时即可把池水中的水抽干;假设用12根抽水管抽水4.8小时即可把水抽干。

假设用8根抽水管,几小时把水抽干?

想象池里的水是个定值,不会变,改变的是进水的量,时间越多,量越多。

抽水管的速度一样,假设每根抽水管速度为1,所以3

3、有一片牧草,每天以匀速的速度生长,现在派17人去割草,30天才能把草割完,如果派19人去割草,那么24天就能割完。

如果需要6天割完,需要派多少人去割草?

设每人每天割草为1份

那么:

17×30×1=510份

19×24×1=456份

那么每天草生长:

〔510-456〕÷〔30-24〕=9份

原来牧场有草:

510-9×30=240份

需要人:

〔6×9+240〕÷6=49人

4、经计算,地球上的资源可供100亿人生活100年,或者可供80亿人生活300年.假设地球新生资源的生长速度是一定的,为了使人类有不断开展的潜力,地球最多能养多少人?

设1亿人生活1年需要1份资源。

100×100=10000份,地球上原有资源与100年新生资源的和。

80×300=24000份,地球上原有资源与300年新生资源的和。

〔24000-10000〕÷〔300-100〕=70份,地球上每年新生的资源。

70÷1=70亿,最多能养70亿人。

5、火车站8点开场卖票,但早有人来排队等候,从第一个等候买票的人来到时起,每分钟来的人数一样多,如果开3个窗口卖票,8点9分就不再有人排队了,如果开5个窗口,卖票,8点5分就没有人排队了,那么第一个排队买票的人到达时间是几点几分?

设每个窗口每分钟卖“1个单位〞的票

那么8时前排队等候的人数单位与9分钟到来的人数单位总和=每个窗口每分钟卖出的票的单位×时间×窗口数,即1×9×3=27

8时前等候买票的人数单位与5分钟前来买票的人数单位之和为1×5×5=25

每分钟前来买票的人数单位等于9分钟与5分钟总人数单位之差÷时间差

即〔27--25〕÷〔9--5〕=0.5(也就是每分钟能来0.5个单位的人〕

8时前等候买票的人数单位=3个窗口9分钟卖出的总票数单位--9分钟前来买票的人数单位

27--0.5×9=22.5

用8时前等候买票的22.5个人数单位÷每分钟来的0.5个单位=这些人到来的时间45分钟

那么,第一个人到来的时间是8时--45分=7时15分

小学六年级奥数题一

专题训练之牛吃草问题

1.牧场上长满牧草,每天牧草都匀速生长,这片牧草可供10头牛吃20天,可供15头牛吃10天,那么,供25头吃几天?

解牛顿问题的关键是,要求出牧场上的“老草〞可供多少头牛吃一天,“新长出的草〞可供多少头牛吃一天的。

因此,可按以下思路进展思考:

①根据“10头牛可吃20天〞,可算出够10×20=200(头)牛1天吃完。

②根据“15头牛可吃10天〞,可算出够15×10=150(头)牛1天吃完。

这是因为草地上的草少长了10天(20天-10天),牛的头数相差50(200—150)。

由此可知每天长出的草可供5头牛(50÷10)吃1天。

③草地原来的草(不包括新生长的草),可供多少头牛吃1天呢?

(10-5)×20=5×20=100(头)

或:

(15-5)×10=10×10=100(头)

④现在涌来了25头牛,因为草地上新长出的草就足够养5头牛的。

只要计算剩下的20头牛吃原有的草够多少天,便求得结果了。

100÷(25-5)=100÷20=5(天)

这样便可逐步求得答案。

(1)牧场上每天新长出的草够多少头牛吃的:

(10×20-15×10)÷(20-10)

=(200-150)÷10

=50÷10

=5(头)

(2)牧场上原有的草够多少头牛吃1天的?

(10-5)×20=5×20=100(头)

(3)牧场上的老草、新草够25头牛吃多少天?

100÷(25-5)=100÷20=5(天)

答:

(略)。

2.牧场上有一片牧草,可供27头牛吃6周,或者供23头牛吃9周。

如果牧草每周匀速生长,可供21头牛吃几周?

 

3.一只船发现漏水时,已经进了一些水,现在水匀速进入船,如果10人淘水,3小时可淘完;5人淘水8小时可淘完。

如果要求2小时淘完,要安排多少人?

 

4.有一片牧草,每天以均匀的速度生长,现在派17人去割草,30天才能把草割完,如果派19人去割草,那么24天就能割完。

如果需要6天割完,需要派多少人去割草?

 

5.有一桶酒,每天都因桶有裂缝而要漏掉等量的酒,现在这桶酒如果给6人喝,4天可喝完;如果由4人喝,5天可喝完。

这桶酒每天漏掉的酒可供几人喝一天?

 

6.一水库存水量一定,河水均匀入库。

5台抽水机连续20天可抽干;6台同样的抽水机连续15天可抽干。

假设要6天抽干,需要多少台同样的抽水机?

 

7.有一牧场,17头牛30天可将草吃完,19头牛那么24天可将草吃完.现有牛假设干头,吃6天后卖了4头,余下的牛再吃2天便将草吃完,问有牛多少头〔草每日匀速生长〕?

 

8.一块草地,每天生长的速度一样.现在这片牧草可供16头牛吃20天,或者供80只羊吃12天。

如果一头牛一天的吃草量等于4只羊一天的吃草量,那么10头牛与60只羊一起吃可以吃多少天?

 

9.一片草地,有15头牛吃草,8天可以把草全部吃光。

如果起初这15头牛吃了2天后,又来了2头牛,那么总共7天就可以把草吃完,如果起初这15头牛吃了2天后,又来了5头牛,那么总共〔〕天可以把草吃完。

假定草生长的速度不变,每头牛每天吃的草量一样。

 

10.〔牛顿的牛吃草问题〕有三片牧场,场上的草长的一样密,而且长的一样快。

它们的面积为公亩,10公亩和24公亩。

12头牛4星期吃完第一块牧场原有的和4星期新长出来的草,21头牛9星期吃完第二块牧场原有的和9星期新长出来的草。

问多少头牛才能在18星期吃完第三块牧场原有的和新长出来的草?

小学六年级奥数题二

专题训练之工程应用题

例1.做一批零件,甲单独做13天可以完成,现在由甲乙二人合作,以每天做25个,甲做了这批零件的3/4,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

甲单独做13天可以完成,可得甲的效率1/13

甲做了这批零件的3/4,可得干了3/4÷1/13=39/4天

这批零件共有25*39/4÷〔1-3/4)=975个

例2.师徒三人合作承包一项工程,4天能够全部完成。

师傅单独做所需要的天数与两个徒弟合作所需要的天数相等;而师傅与乙徒弟合作所需天数的2倍与甲徒弟单独做完成所需的天数相等。

那么甲徒弟单独做,完成这项工程需要多少天?

乙徒弟单独做,完成这项工程需要多少天?

因为师徒合作4天能够完成,所以师徒三人合作的工作效率是1/4。

又由于师傅单独完成与两徒弟合作完成这项工程所需的天数相等,所以师傅的工作效率为1/8。

因为师傅与徒弟甲合作完成这项工程所需天数的2倍与徒弟乙单独完成这项工程所需的天数相等,所以师傅与徒弟甲合作的工作效率是徒弟乙的工作效率的2倍。

由此可知,师徒三人合作的工作效率是徒弟乙的工作效率的3倍,所以徒弟乙的工作效率为1/4÷3=1/12,徒弟甲的工作效率为1/4-1/8-1/12=1/24,三人工效就可以求出二人单独完成这项工程所需的时间。

甲1÷1/24=24〔天〕

乙1÷1/12=12〔天〕

例3:

甲乙两人共同生产一批零件,实际甲按计划完成了自己的任务,乙因有事比计划少生产了19个,所以共同生产的比这批零件的19/22少4个,这批零件共多少个?

19-4=15个,对应分率为1-19/22=3/22,量率对应用除法可以求出单位一的量,即:

15÷3/22=110〔个〕

答:

这批零件共110个。

习题

1、打一份书稿,甲独打需30天,乙单独打需20天。

甲、乙合打假设干天后,甲停工休息,乙继续打了5天完成。

甲打了多少天?

 

2、修一条路,甲队单独修20天可以修完,乙队单独修25天可以修完。

现在两队合修,中途甲队休息3天,乙队休息假设干天,这样一共用了15天才修完。

乙队休息了几天?

 

3、搬运一个汽车的货物,甲需12天,乙需15天,丙需20天。

有同样的装货汽车M和N,甲搬运M汽车的货物,乙同时搬运N汽车的货物。

丙开场帮助甲搬运,中途又去帮助乙去搬运,最后同时搬完两个汽车的货物。

丙帮助甲搬运了几小时?

 

4、一项工作,如果单独做,小需10天完工,小需12天完工,小王需15天完工。

现在三人合作,中途小先休息了1天,小再休息3天,而小王一直工作到完工为止。

这样一共用了几天时间?

 

5、甲、乙合做一项工程,20天完成。

如果甲队做7天,乙队做5天,只能完成工程的1/3,两队单独做完任务各需多少天?

 

6、一件工作,甲先独做3天,然后与乙合做5天,这样才完成全工程的一半。

甲、乙工作效率的比是3:

4。

如果由乙单独做,需要多少天才能完成?

 

7、一项工程,甲独做需15小时完成,乙独做需18小时,丙需20小时完成。

如果先由甲工作1小时,然后由乙接替甲工作1小时,再由丙接替乙工作1小时,再由甲接替丙工作1小时,…,三人这样交替工作,那么完成全部工程,一共需要多少小时?

 

8、自来水公司的一个蓄水池,翻开甲管,8小时可以将满池水排空,翻开丙管,12小时可以将满池水排空。

如果翻开甲乙管,4小时可将水排空。

如果翻开乙、丙两管,要几小时可以将满池水排空?

 

9、英雄广场有一个喷水池,单开甲管1小时可以将喷水池注满,单开乙管30分钟可以将喷水池注满,两管同时开8又3/4小时后,可注水5又1/4吨,喷水池能装水多少吨?

 

10、加工一批零件,甲独做需6天完成,乙独做需8天完成,两人同时加工,完成任务时,甲比乙多做30个,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

 

11、甲车从A站开往B站需10小时,乙车从B站开往A站需15小时,两车同时从两站相向开出,距中点40千米处相遇。

两站相距多少千米?

 

12、一列客车和一列货车同时从甲站开往乙站,客车到达乙站后立即返回,在距乙站58千米处与乙相遇。

甲行全程需9小时,乙行全程需15小时。

求甲乙两站之间的距离。

 

13、甲、乙两车同时从开往,甲车先到后立即返回,返回后又行了全程的1/6后与乙车相遇,二车一共行了5又2/9小时,甲车每小时比乙车多行18千米。

求到的距离。

 

14、两支粗细、长短不同的蜡烛,长的一支可以点6小时,短的一支可以点9小时,将它们同时点燃,两小时后,两支蜡烛所余下的长度正好相等。

原来短蜡烛的长度是长蜡烛长度的几分之几

小学六年级奥数题三

专题训练之比和比例应用题

例1、乘坐某路汽车成年人票价3元,儿童票价2元,残疾人票价1元,某天乘车的成年人、儿童和残疾人的人数比是50:

20:

1,共收得票款26740元,这天乘车中成年人、儿童和残疾人各有多少人?

提示:

单价比:

成年人:

儿童:

残疾人=3:

2:

1

人数比:

50:

20:

1

 

[练习]甲乙两人走同一段路,甲要20分钟,乙要15分钟,现在甲、乙两人分别同时从相距840米的两地相向而行,相遇时,甲、乙各走了多少米?

 

例2、“希望小学〞搞了一次募捐活动,她们用募捐所得的钱购置了甲、乙、丙三种商品,这三种商品的单价分别为30元、15元和10元。

购得的甲商品与乙商品的数量之比为5:

6,乙商品与丙商品的数量之比为4:

11,且购置丙商品比购置甲商品多花了210元。

提示:

根据条件可先求三种商品的数量比。

 

[练习]一种什锦糖是由酥糖、奶糖和水果糖按5:

4:

3的比例混合而成,酥糖、奶糖和水果糖的单价比是11:

8:

7,要合成这样的什锦糖120千克,什锦糖每千克32.4元,混合前的酥糖每千克是多少元?

 

例3、A、B、C是三个顺次咬合的齿轮。

当A转4圈时,B恰好转3圈;当B转4圈时,C恰好转5圈,问这三个齿轮的齿数的最小数分别是多少?

提示:

根据条件A、B、C转速与齿数的积都相等,即它们的转速与齿数成反比例。

 

习题:

1、甲、乙、丙三个平行四边形的底之比是4:

5:

6,高之比是3:

2:

1,三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是140平方分米,那么甲、乙、丙三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各是多少?

 

2、甲、乙、丙三个三角形的面积之比是8:

9:

10,高之比是2:

3:

4,对应的底之比是多少?

 

3、某校四、五年级参加数学竞赛的人数相等,四年级获奖人数与未获奖人数的比是1:

4,五年级获奖人数与未获奖人数的比是2:

7;两个年级中获奖与未获奖人数的比是多少?

 

4、盒子里共有红、白、黑三种颜色的彩球共68个,红球与白球个数的比是1:

2,白球与黑球个数的比是3:

4,红球有多少个?

奥赛专题四

鸡兔同笼问题

[专题介绍]鸡兔同笼问题是指在应用题中给出了鸡和兔子的总头数和总腿数,求鸡和兔子各有多少只的一类问题。

鸡兔同笼问题在解答过程中用到假设的思路,可以假设都是兔子,这样总腿数就比实际腿数要多,多出来的腿数就是把鸡当兔子多算的,因此再除以一只鸡比一只兔子少的腿数就可以求得鸡有多少只。

也可以假设是鸡,这样就可以求得兔有多少只。

[经典例题]例1鸡兔同笼,头共46,足共128,鸡兔各几只?

[分析]:

如果46只都是兔,一共应有4×46=184只脚,这和的128只脚相比多了184-128=56只脚.如果用一只鸡来置换一只兔,就要减少4-2=2〔只〕脚.那么,46只兔里应该换进几只鸡才能使56只脚的差数就没有了呢?

显然,56÷2=28,只要用28只鸡去置换28只兔就行了.所以,鸡的只数就是28,兔的只数是46-28=18。

解:

①鸡有多少只?

〔4×6-128〕÷〔4-2〕

=〔184-128〕÷2

=56÷2

=28〔只〕

②免有多少只?

46-28=18〔只〕

答:

鸡有28只,免有18只。

鸡数=〔每只兔脚数×兔总数-实际脚数〕÷〔每只兔子脚数-每只鸡的脚数〕

兔数=鸡兔总数-鸡数

当然,也可以先假设全是鸡。

例2鸡与兔共有100只,鸡的脚比兔的脚多80只,问鸡与兔各多少只?

[分析]:

这个例题与前面例题是有区别的,没有给出它们脚数的总和,而是给出了它们脚数的差.这又如何解答呢?

假设100只全是鸡,那么脚的总数是2×100=200〔只〕这时兔的脚数为0,鸡脚比兔脚多200只,而实际上鸡脚比兔脚多80只.因此,鸡脚与兔脚的差数比多了〔200-80〕=120〔只〕,这是因为把其中的兔换成了鸡.每把一只兔换成鸡,鸡的脚数将增加2只,兔的脚数减少4只.那么,鸡脚与兔脚的差数增加〔2+4〕=6〔只〕,所以换成鸡的兔子有120÷6=20〔只〕.有鸡〔100-20〕=80〔只〕。

解:

〔2×100-80〕÷〔2+4〕=20〔只〕。

100-20=80〔只〕。

答:

鸡与兔分别有80只和20只。

例3红英小学三年级有3个班共135人,二班比一班多5人,三班比二班少7人,三个班各有多少人?

[分析1]我们设想,如果条件中三个班人数同样多,那么,要求每班有多少人就很容易了.由此得到启示,是否可以通过假设三个班人数同样多来分析求解。

结合以下图可以想,假设二班、三班人数和一班人数一样,以一班为标准,那么二班人数要比实际人数少5人.三班人数要比实际人数多7-5=2〔人〕.那么,请你算一算,假设二班、三班人数和一班人数同样多,三个班总人数应该是多少?

解法1:

一班:

[135-5+〔7-5〕]÷3=132÷3

=44〔人〕

二班:

44+5=49〔人〕

三班:

49-7=42〔人〕

答:

三年级一班、二班、三班分别有44人、49人和42人。

[分析2]假设一、三班人数和二班人数同样多,那么,一班人数比实际要多5人,而三班要比实际人数多7人.这时的总人数又该是多少?

解法2:

〔135+5+7〕÷3=147÷3=49〔人〕

49-5=44〔人〕,49-7=42〔人〕

答:

三年级一班、二班、三班分别有44人、49人和42人。

例4教师带了41名同学去公园划船,共租了10条船.每条大船坐6人,每条小船坐4人,问大船、小船各租几条?

[分析]我们分步来考虑:

①假设租的10条船都是大船,那么船上应该坐6×10=60〔人〕。

②假设后的总人数比实际人数多了60-〔41+1〕=18〔人〕,多的原因是把小船坐的4人都假设成坐6人。

③一条小船当成大船多出2人,多出的18人是把18÷2=9〔条〕小船当成大船。

解:

[6×10-(41+1〕÷〔6-4〕

=18÷2=9〔条〕10-9=1〔条〕

答:

有9条小船,1条大船。

例5有蜘蛛、蜻蜓、蝉三种动物共18只,共有腿118条,翅膀20对〔蜘蛛8条腿;蜻蜓6条腿,两对翅膀;蝉6条腿,一对翅膀〕,求蜻蜓有多少只?

[分析]这是在鸡兔同笼根底上开展变化的问题.观察数字特点,蜻蜓、蝉都是6条腿,只有蜘蛛8条腿.因此,可先从腿数入手,求出蜘蛛的只数.我们假设三种动物都是6条腿,那么总腿数为6×18=108〔条〕,所差118-108=10〔条〕,必然是由于少算了蜘蛛的腿数而造成的.所以,应有〔118-108〕÷〔8-6〕=5〔只〕蜘蛛.这样剩下的18-5=13〔只〕便是蜻蜓和蝉的只数.再从翅膀数入手,假设13只都是蝉,那么总翅膀数1×13=13〔对〕,比实际数少20-13=7〔对〕,这是由于蜻蜓有两对翅膀,而我们只按一对翅膀计算所差,这样蜻蜓只数可求7÷〔2-1〕=7〔只〕.

解:

①假设蜘蛛也是6条腿,三种动物共有多少条腿?

6×18=108〔条〕

②有蜘蛛多少只?

〔118-108〕÷〔8-6〕=5〔只〕

③蜻蜒、蝉共有多少只?

18-5=13〔只〕

④假设蜻蜒也是一对翅膀,共有多少对翅膀?

1×13=13〔对〕

⑤蜻蜒多少只?

〔20-13〕÷2-1〕=7〔只〕

答:

蜻蜒有7只.

奥赛专题五

时钟问题

[专题介绍]钟面上有时针与分针,每针转动的速度是确定的。

  分针每分钟旋转的速度:

  360°÷60=6°

  时针每分钟旋转的速度:

  360°÷(12×60)=0.5°

  在钟面上总是分针追赶时针的局面,或是分针超越时针的局面。

这里的转动角度用度数来表示,相当于行走的路程。

因此钟面上两针的运动是一类典型的追及行程问题。

[经典例题]例1钟面上3时多少分时,分针与时针恰好重合?

分析正3时时,分针在12的位置上,时针在3的位置上,两针相隔90°。

当两针第一次重合,就是3时过多少分。

在正3时到两针重合的这段时间,分针要比时针多行走90°。

而可知每分钟分针比时针多行走6-0.5=5.5(度)。

相应的所用的时间就很容易计算出来了。

解360÷12×3=90(度)

  90÷(6-0.5)=90÷5.5≈16.36(分)

答两针重合时约为3时16.36分。

例2在钟面上5时多少分时,分针与时针在一条直线上,而指向相反?

分析在正5时时,时针与分针相隔150°。

然后随时间的消逝,分针先是追上时针,在此时间,分针需比时针多行走150°,然后超越时针180°就成一条直线且指向相反了。

解360÷12×5=150(度)

  (150+180)÷(6—0.5)=60(分)

  5时60分即6时正。

答分针与时针在同一条直线上且指向相反时应是5时60分,即6时正。

例3钟面上12时30分时,时针在分针后面多少度?

分析要防止粗心的考虑:

时针在分针后面180°。

正12时时,分针与时针重合,相当于在同一起跑线上。

当到12时30分钟时,分针走了180°到达6时的位置上。

而时针在同样的30分钟也在行走。

实际上两针相隔的度数是在30分钟分针超越时针的度数。

解(6—0.5)×30=55×3=165(度)

答时针在分针后面165度。

例4钟面上6时到7时之间两针相隔90°时,是几时几分?

分析从6时正作为起点,此时两针成180°。

当分针在时针后面90°时或分针超越时针90°时,就是所求的时刻。

解(180—90)÷(6—0.5)

  =90÷5.5

≈16.36(分钟)

  (180+90)÷(6—0.5)

  =270÷5.5

≈49.09(分钟)

答两针相隔90°时约为6时16.36分,或约为6时49.09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