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微格教案模板.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354928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1.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教学微格教案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生物教学微格教案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生物教学微格教案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生物教学微格教案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生物教学微格教案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生物教学微格教案模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生物教学微格教案模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生物教学微格教案模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生物教学微格教案模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生物教学微格教案模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生物教学微格教案模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生物教学微格教案模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生物教学微格教案模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生物教学微格教案模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生物教学微格教案模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生物教学微格教案模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生物教学微格教案模板.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生物教学微格教案模板.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生物教学微格教案模板.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生物教学微格教案模板.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教学微格教案模板.docx

《生物教学微格教案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教学微格教案模板.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物教学微格教案模板.docx

生物教学微格教案模板

生物教学微格教案模板

第1篇:

生物微格教学教案设计(微格教学)

生物微格教学教案设计

时间:

2021.10.27设计意图: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细胞内的物质由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通过演示实验小麦的

燃烧证明物质是有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

年级七年级科目生物教者:

通济中学谢浩

第2篇:

生物微格教学教案(2000字)

生物微格教学教案

授课内容:

细胞中的无机物授课班级:

高一

(1)班教师:

刘若冰授课日期:

2021年12月5日教材:

生物必修一

1、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学习生物有三年多的时间,已经具备较好的生物学基础。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对于水的有关内容已经有一些了解,知道水的重要性,所以这节课的内容易于被学生接受和掌握。

本节课要掌握的主要概念有两个:

结合水和自由水,自由水的概念学生不难掌握,不过要求学生掌握结合水的概念及水的含量特点还是有一点难度的,需要教师在这节课上提供学生较多的直观材料,帮助其降低学习难度。

学生对于水的认识,有些是合理的、科学的认知,但也会包括一些并不科学的观点。

在教授本节课的时候,教师应该设置情景,暴露学生可能的前科学概念,并帮助学生转变前科学概念。

本节课中学生可能具有的前科学概念:

“自然界的水有固体、气体、液体;那么细胞中的水也是有这三种形式。

2、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知识结构:

在这一节中我打算用几张图片引出细胞中的水,再用四个表格及图片,通过让学生观察思考,得出水的含量特点。

然后通过类比自然界中水的三种存在形式导出细胞中水的存在形式:

自由水和结合水,并讲述它们的概念,含量,特点。

归纳起来,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如下图表示:

(2)本节课的生物学概念自由水和结合水的概念

细胞中的水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水是细胞内含量最多的化合物,能够区分自由水和结合水能力目标:

尝试提出自己感兴趣,有可能运用探究寻求答案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水对于生命活动的重要性,养成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习惯。

4、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水是细胞内含量最多的化合物,自由水结合水的概念难点:

结合水的概念

5课时安排:

10分钟、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水的图片,表格等资料

(2)制作ppt

6、

第3篇:

微格教学教案

8.2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优质课教案整理

消元——解二元一次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掌握并能灵活运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过程与方法:

学生自主探索,经历解方程组的过程,体会解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是“消元”,化二元一次方程组为一元一次方程;通过代入消元法,使学生体会把“未知”转化为“已知”和把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的数学化归思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

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与学的整个过程,通过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与探究精神。

2、重点难点

重点:

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难点:

选择将哪个方程适当变形,使所选择的方程变形后系数较简单,使得代入后化简较容易并最终使方程组的运算较为简单。

(一)阅读静心:

(读一读)

阅读提示:

阅读、理解并记忆以下相关概念。

1.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2.什么是二元一次方程组?

方程组中有两个未知数,含有每个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并且一共有两个方程,像这样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3.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学生活动:

学生提前候课,课代表组织进行理解性阅读。

设计意图:

一是课前静心,使学生快速进入上课状态;二是通过课前阅读加深对前节课相关概念的理解。

(二)旧知检测(抢答游戏)(比一比)

看谁掌握最好,看谁反应最快。

1.判断题:

下列方程是二元一次方程吗?

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

(1)(不是,因为方程有三个未知数)

(2)(不是,因为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是2)

(3)(不是,因为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是2)

2.选择题:

下列哪一对值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3.已知方程,

(1)请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y;

(2)再用含y的代数式表示x。

并比较哪一种形式更简单。

学生活动:

注意力高度集中,快速抢答,如果前面学生答错,后面学生可立即起来补充。

设计意图:

此环节将对旧知的检测设计成题目的形式,并且以抢答的方式进行,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热情,调动学习积极性,对前面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检测。

前两题主要是检测学生对二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这两个概念的理解,第3题涉及的知识是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最关键的一步,所以放在这里练习也是为本节课的学习做铺垫。

活动2【讲授】消元—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想一想)

用身边的实例,引出问题:

成都市盐道街中学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在七年级举行了“数学高斯争霸赛”,赛制规定:

每班胜一场得5分,负一场扣2分,我班为了挺进决赛,想在全部10场比赛中得到36分,那么应胜多少场?

负多少场?

问题导思:

1.题中有几个未知量?

2.题中包含有几个等量关系?

你能勾出题目中体现等量关系的句子吗?

并写出等量关系。

3.你能设适当的未知数,列出方程(组)解决此问题吗?

(只列方程(组),不求解)

学生活动:

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并尝试着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来解决。

学生可能会有两种不同的方法:

(1)解法一:

设胜x场,则负(10-x)场。

(2)解法二:

设胜x场,负y场。

列一元一次方程得:

列二元一次方程组得:

设计意图:

用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引入,比较能引起学生共鸣,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对比学生的两种不同解法,一元一次方程我们学过,会求解,二元一次方程没有学过,所以绝大部分同学都不会求解,怎么办?

引出学生求知欲。

【第三环节】师生合作,探究新知(议一议)

问题:

对比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一元一次方程,你有什么发现?

你能通过什么数学方法将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成我们熟悉的一元一次方程吗?

试试看。

学生活动:

小组讨论,派代表讲解思路。

第4篇:

微格教学教案

李伟

微格教学

一.微格教学产生的背景及定义:

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又称微型教学,是20世纪60年代开始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形成于美国60年代的教育改革运动。

最早由美国斯坦福大学阿伦及其同行提出,后受到广泛运用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师资培训的方法和课程。

是一种运用教育技术手段来培训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教学技能的方法。

什么是教学技能?

一般认为教学技能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特别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的活动方式。

它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教学理论,依据学习理论和教学原则进行教学设计、教学研究、组织课内外教学活动的一种基本能力。

教学技能就是教师如何将学生未知的知识高效准确地展示给学生的过程。

此过程中教师可依据教学环境采取适当的方法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教学技能是影响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方面,具有可描述性和可操作性,关于教学技能的研究、培训一直被教育界所关注。

一般来说,教学技能包括教学中的语言、板书、变化和强化;导入、讲解、提问、演示、结束等环节,同时每一种技能又具有被分解成不同构成要素的特点。

通过这些技能的运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引导学生掌握学科的基础知识、形成技能和发展智力,为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提高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创造条件。

所以说教学技能是教师传输教学信息、完成教学任务的最基本保证。

作为一种培训教学技能的方法,它将复杂的教学过程分解成许多微小的容易掌握的单一技能,分别进行教学活动。

首先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开始运用,以后传到英国、澳大利亚以及世界各国。

开始的时候比较简单,只是运用教育技术手段把师范生实习讲课时的行为录下来,反馈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和同学来评价分析他的教学行为,从而正确地掌握教学技能。

由于不是大班讲课,只是少数几个人的研讨,因而称之为微型教学。

微格教学自从提出以后在理论上、实践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微格教学的主要特征是根据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将复杂的教学活动分解为各种可操作、可控制的教学技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起初是录像机,以后是计算机、多媒体电脑等可以反馈的系统进行教学训练。

自从微格教学提出后的几十年以来,它的训练过程已形成了一定的系统模式(如下图):

2微格教学兴起后,很快被推广到世界各地,成为师资培训的一种重要手段。

我国在80年代初开始引进这种教学方法。

广州师院、华南师大等院所较早开始这方面的研究。

1987-1990年间,北京地区一些师范院校在与日本合作的“中日教育工程”中进一步开发了这一课程。

实践证明,微格教学能够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技能,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微格教学的基本特征:

1、微型性。

微格教学课堂规模小,它由扮演教师的角色、扮演学生的角色、指导教师和摄影师组成(人数5-8人,时间5-10分钟);

2、学习性。

受训者通过听课、温习、讨论会、技能辨别学习掌握技能及其理论;

3、矫正性。

受训者通过自身反馈、学员评价、导师指点,认识自身的不足,在训练中加以克服;

4、研讨性。

微格训练小组全体参与,对”角色”的技能及其运用进行研究、讨论,增加小组成员的经验交流。

三.微格教学应用设计

微格教学的特点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训练课题微型化,技能动作规范化,记录过程声像化,观摩评价及时化”。

微格课的系统模式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训练前的学习和研究,学习的内容主要是微格教学的训练方法,各项教学技能和教育理论基础、教学技能的功能和行为模式。

2、提供示范,即在训练前结合理论的学习,向受训人员提供教学技能的音像示范,让受训人员对教学技能有一个正确的感知、理解和认识。

3、确定培训技能和编写教案,即每次培训都有一个小专题,一般只集中培训一至二项教学技能,促使受训人员循序渐进地掌握每一项教学的基本规范,而微格教学法中的教案不同于日常教学活动中的教案,这不仅是教学活动过程的详尽描述,而且更重要地是要求说明所应用教学技能训练的目标,并详尽地说出教学行为的来龙去脉

4、角色扮演。

就是让受训人员轮流扮演教师角色、学生角色和评价者角色,并由摄像机进行教学实录。

5、反馈和评价,即重放录像,教师进行自我分析,指导教师使用的教学语言、教学展开的技巧以及教师的非言语行为,如目光的接触、教师的手势、教室3里学生的活动等进行评说,以帮助教师找到一种符合课堂教学基本规范的教学技能或教学行为,不断使教师形成新的教学经验。

6、案修改后的角色扮演,即在反馈和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按照指导教师或经学员集体讨论的意见修改教案进行重教,以审视受训人员经过反馈评价后其教学行为的改善情况。

正如布朗所指出的:

“微格教学将帮助教师加强、改进教学技能和方法,减少失误,并使教师飞快地建立信心。

它不能在一个晚上改变教师的个人素质和习惯,它不能解决教学中的所有问题,它不一定能把一个普通的教师变成一个天才的完美无缺的教师,但它可以把他变成一个好一点的教师。

根据微格教学的系统模式,在被培训教师的实践应用中,一般包括以下六个步骤:

第一步,组织理论学习:

确定微格教学培训对象,对被确定的培训教师开设有关微格教学理论课程,指导培训教师学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分类、教材分析、教学技能分类、观察课堂方法、教学评价方法等教育教学理论。

第二步,确定培训技能:

微格教学主要是培训教师的教学技能。

所以在训练之前必须让培训教师明确训练何种教学技能。

每次训练只能集中培训一两个技能,以便容易掌握。

再由指导教师分析这一教学技能的功能、构成要素和应用要点,使培训教师明确这一教学技能的概念和学习要求。

课堂教学技能按类型分为若干不同单独技能,一般包括:

(一)语言技能

1、基本语言技能要求

语言规范(要有教师语言),使用普通话。

吐字要清楚,听不清楚就使语言失去了交际的功能。

音量适度。

呐喊型和悄悄话型的教学语言都是不可取的,呐喊型式与悄悄话型的课堂教学都易使学生产生疲劳,音量的控制一般应在教室安静的情况下,以坐在最后一排学生能听清楚为宜。

语速适宜。

一般以200-250字/分钟为宜,比中央电视台播音员的每分钟350个字稍慢些。

4节奏和谐。

它与语速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它一般指每个字音的长短变化,在教学过程中形成和谐的节奏,可加强教学语言表达的生动性。

汇丰富,具有感染力。

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所编写的一些“顺口溜”就是一种语言技巧。

它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由厌学到乐学。

此技能要注意教师本身不能有太多的表演。

否则就失去了学生的主体性。

2、特殊语言技能

特殊语言技能是在课堂特殊的环境下形成的。

如:

(1)引入。

比方说,我们在向一个陌生人介绍一种产品或说明一件事情的时候,总是在一定的环境和背景下发生的,同样道理,上课也不例外,教师在应用不同的方式,使学生对学习作好心理准备同时,更应明确所学新内容的目的和要求。

比如说有的老师一上课便明确,这节课很重要,本节我们重点要学会哪些内容等等,应该说中考是一个强烈的刺激,在这种刺激下学生的注意力会马上集中起来。

实质上“引入”应是一种适当的刺激,虽然这种刺激无长效性但它具有适时性。

(2)介入。

其实是教师的一个参与学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用不同方式鼓励、诱导、提示学生作出正确答案。

往往还会涉及到一些教师的体态语言,如眼神,手势,点头,摇头,行走等等。

(3)评核。

指教师要以不同方式处理学生的回答。

通常教师可以采取两种方式:

一是对学

生的回答加以分析、论证、肯定或否定等,即评价;二是对学生不正确的回答予以分析,并给出正确答案,即更正。

同时,可以在给出答案的基础上进行广泛深入的交流、扩展和延伸。

(二)提问技能:

要求通过提出问题来检查和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鼓励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复习、巩固、运用所学到的科学知识。

1、回忆性提问

目的是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容易限制学生的思考,不宜多用。

其类型大致可分如下几种:

(1)选择型提问:

即回答“是”或“不是”。

而且也易使教师将问题拓展开来,进而引出物质的构成、组成,分子、原子等概念性的描述问题。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找到知识的生长点而且

5要找到知识的延伸点,也就是说“这个知识”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的问题。

(2)温故型提问:

即指要求学生背书上的公式、定理或概念,虽然这是一种低层次的提问,但对督促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不可少的。

(3)开放型提问:

此类提问是让学生凭自己的感觉来回答。

因此往往不会因答案的不同而引起争论。

2、理解性提问

(1)一般理解性提问。

其实是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话把某一个问题描述出来的过程。

(2)深入理解提问。

要求学生对问题深入理解,抓住问题的实质。

(3)对比理解提问:

要求学生对事实进行对比区别进而达到更深的理解,抓住要点。

3、应用性提问

这是高层次的提问,需要学生运用新知识和回忆过去的旧知识来回答,能激发学生思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这种提问需要学生对所学知识深入理解并对所提问题作出恰当的评价。

提问方式的选择主要取决于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需要。

(三)板书技能:

板书可以体现教学意图,概括教学内容,引导和控制学生思路,可弥补口头语言的不足。

板书的基本类型有四种:

1、提纲式:

2、图标式:

图标式就是利用线条、箭头、符号、数字及关系图等组成图形的方式来展示教学内容的一种板书形式。

其优点是能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思维,便于记忆和联想。

3、综合式:

综合式板书是上述几种板书类型结合在一起使用,以达到全面、系统地传递教学信息的目的。

其可以将散乱的知识系统化、简约化,因此,不仅便于理解和记忆,而且便于知识迁移,在教学过程中,更多时候是使用这类板书。

导课技能:

1、设问导课:

“故意设置障碍,激起疑问

2、旧知识引出新知识导课:

3、实验导课:

实验导课是生物学科导课的一个基本特征,学生的好奇心是

4、故事性导课:

可以通过生物发现导入如:

维生素的发现

(五)讲解技能

其实质就是如何通过语言对知识进行有效的剖析和揭示。

讲解的两个最基本的特点:

一是知识在主客体传输的过程中,语言是唯一的媒体;二是知识的传输过程具有单向性。

在这一过程中又体现出来了语言技能的重要性。

(六)变化技能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利用表情、动作等身态语言对课堂上的突发事件进行处理或作出反应。

这是教师的教学风格和教学个性形成的主要因素。

教态变化:

如:

(1)声音的变化,语速的快慢音量的高低可以调整学生的注意力和突出重点的作用。

尤其是停顿的变化会使学生感到教学节奏欢快而不呆板

(2)眼光接触的变化,要使学生真正的感觉到眼睛确实是“心灵的窗口”教师的眼睛要起到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的功能。

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我永远也不会忘记那双眼睛,她给了我无穷的力量,让我的灵感一下子全都迸发出来了。

”在课堂上教师的眼光与学生的眼光都不应是散漫式的,而应是一种有心灵感应式的交流。

(3)头部的变化,教师在与学生交流中,学生可以从教师点头动作中获得回答问题或调整回答的鼓励,这种气氛,使得学生愿意说出自己的意见,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当教师不满意学生的回答而摇头、皱眉时,这就委婉地表达了教师的看法,这比用语言直接表达更易于为学生接受。

其它的变化技能还有诸如手势的变化、身体位置的变化等等。

如:

教师可经常在上课“溜号”学生座位旁来回走动以引起该生的注意。

2、教学手段和教学媒体的变化,经科学测验得知单纯听,获得信息的效果是30%;而听看结合,可获得50%;若是听、看加动手实践可获得90%。

7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当变换教学媒体,有条件的学校最好能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在课堂和实验室还不能比较理想地完成的有关教学内容。

3、师生相互作用的变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变换与学生相互作用的方式,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个别学习、小组讲座或全班辩论,或利用游戏的形式,寓教于乐,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

(七)强化技能

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反应,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和增强学生某一行为变化的教学行为方式。

强化分为积极强化(如:

教师给出刺激能使学生心情愉快而乐于学习)和消极强化(如:

教师让学生站着听课,甚至逐出课堂)。

实际上,一些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无兴趣,甚至厌恶学习,多半是教师采取消极强化造成的。

那么强化大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语言强化,如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而并不完全正确的情况下,教师可说:

“你刚才紧张了,有的地方没说清楚,但可能你心里明白,只是表达上还存在问题。

希望你今后能在语言表达上多下些功夫”这样可以使学生觉得自己的努力是有成效的,有价值的。

回答问题有一种轻松感,下次回答不仅会“踊跃”而且还会动脑。

2、体态语强化,如教师可以在上课不认真听课的学生的座位附近走动,以引起学生的注意。

如用点头或摇头来表示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肯定或否定,侧耳倾听以给学生回答问题的信心。

竖起拇指表示赞许,摆摆手表示不同意。

3、标志强化,指教师运用一些醒目的符号、线条,彩色对比等各种标志进行强化教学的行为方式。

如作业的批改可加上一些必要的评语,用红粉笔板书重点或划线等。

4、活动强化,教师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让学生参与讨论请学生帮助教师进行实验,组织竞赛等,使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而达到强化的目的。

(八)演示技能

实质是直观教具使用的一种能力。

如:

1、实物标本、模型教具、挂图的演示。

2、具有生物学科特点的实验演示。

3、多媒体课件演示。

可向学生展示丰富生动真实的感性材料,其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在选择影视片进行演示时要注意影视片内容与教学内容的联系是否密切;哪些内容是要求学生特别注意的需要教师特别强调的,是否需要教师的补充,影视片的长度是否合适等。

(九)结束技能:

指在完成一段教学内容或活动时,教师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所学知识形成系统,进而结束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

结束应与导入相呼应,它是导入的延续和补充。

其类型如下:

1.归纳式:

目的是使本课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2、比较式:

可以列表进行比较。

如比较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3、实验式:

教师演示实验后,让学生观察思考,也可以将实验内容布置为作业继续探究。

4、练习式,通过组织练习,结束一节课教学。

5、问答式,以回答问题的形式结束一节课。

文科教学课堂主要教学技能

1.导入技能。

要求运用建立情境的教学方式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明确学习目标,形成学习动机和建立知识间联系。

2.讲解技能。

要求利用语言及各种直观教具来创设情境,呈现出新语言知识,使学生初步理解新语言的语音、语调及语意。

3.操练技能。

要求根据课堂上所介绍的新语言知识,组织学生用多种方法,对新语言结构进行机械性的练习,通过这些练习,使学生能够初步准确地掌握新语言的语音、语调及其结构。

4.练习技能。

要求根据课堂上所教的新语言,设计不同的意义练习,组织学生在有实际意义的情境中,学习运用新语言。

5.提问技能。

要求通过提出问题来检查和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鼓励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复习、巩固、运用所学到的科学知识。

6.变化技能。

是教学技能中信息传递,师生相互作用和各种教学媒体、资料的转换方式。

所谓变化是变化对学生的刺激,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是把无意注意过渡到有意注意的有效方式。

要求使教学充满生气,唤起热情,丰富学习环境,在不同的认知水平上为学生提供参与教学的机会,利用各种感官信息传输通道传递信息。

其方式有:

教态的变化、师生相互作用的变化等。

97.设计、组织课堂活动技能。

要求根据教学内容,设置语言交际场合及情境,设计课堂活动,组织并引导学生参加语言交流。

在活动中学会使用课堂上所教的语言,并会用英语进行交流。

8.板书板画技能。

板书和板画都属于直观教具的形式,合理有效的利用它们是教师应该具备和掌握的重要教学技能。

它要求讲究艺术性,还要注意启发性、条理性、简洁性。

9.强化技能。

教师在教学中为鼓励学生在语言学习中的某种行为而作出的积极反应,即奖励性、鼓励性的反应。

10.结束技能。

是教师结束教学任务的方式,是通过归纳总结、实践活动、转化升华等教学活动,对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及时的系统化、巩固和运用,使新知识有效地纳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

结束技能不仅广泛地应用于一节新课讲完、一单元学习完、一节课结束时,也经常应用于讲授新的语法、功能等的结尾。

第三步,提供示范辅导

在正式训练前,为了使被培训者明确培训的目标和要求,利用录像对所要训练的技能进行示范。

示范的内容有时是一节课的全过程,有时是课堂教学的片段。

所放录像有时是正面的典型,有时用反面典型,二者往往对照使用。

所放录像片须在事前编辑好,做好文字说明,并在放像时,随着示范的进行做指导说明。

第四步,组织微格实践

确定培训何种教学技能后,培训教师就要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并编写出较为详细的微格教案。

微格教学的教案(如下表以提问教学技能培训为例)具有不同于一般教案的特点,它要求详细说明教师的教学行为(即所应用的技能)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包括预想的反应)。

同时,培训教师根据这一教学技能的要求,以及某一教学片段的教学目标、学习任务和学生的特点,设计一段运用这一教学技能的微型课的教学过程(5—10分钟),撰写这一片段的教学教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