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博士考试对外汉语教学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357035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73.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传媒大学博士考试对外汉语教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中国传媒大学博士考试对外汉语教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中国传媒大学博士考试对外汉语教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中国传媒大学博士考试对外汉语教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中国传媒大学博士考试对外汉语教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中国传媒大学博士考试对外汉语教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1页
中国传媒大学博士考试对外汉语教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1页
中国传媒大学博士考试对外汉语教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1页
中国传媒大学博士考试对外汉语教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1页
中国传媒大学博士考试对外汉语教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1页
中国传媒大学博士考试对外汉语教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1页
中国传媒大学博士考试对外汉语教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1页
中国传媒大学博士考试对外汉语教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1页
中国传媒大学博士考试对外汉语教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1页
中国传媒大学博士考试对外汉语教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1页
中国传媒大学博士考试对外汉语教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1页
中国传媒大学博士考试对外汉语教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1页
中国传媒大学博士考试对外汉语教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1页
中国传媒大学博士考试对外汉语教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1页
中国传媒大学博士考试对外汉语教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1页
亲,该文档总共5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传媒大学博士考试对外汉语教学试题及答案.docx

《中国传媒大学博士考试对外汉语教学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传媒大学博士考试对外汉语教学试题及答案.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传媒大学博士考试对外汉语教学试题及答案.docx

中国传媒大学博士考试对外汉语教学试题及答案

北京广播学院2004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

对外汉语教学试题

一、

请列出你所知道的一些有代表性的现代汉语(含词汇)著作,并对其中你最了解的一部著作或论文做一简要述评。

(20)

答:

1.陆俭明著《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第三版。

北京大学2005年出版。

2.吴福祥主编《汉语语法化研究》,商务印书馆2005年出版

3.邢福义著《汉语语法学》,东北师范大学1997年出版

4.邢欣著《现代汉语兼语式》,北京广播学院2005年出版。

5.李临定著《现代汉语句型》,商务印书馆1986年出版。

6.张伯江方梅著《汉语功能语法研究》,南昌:

江西教育,1996

7.刘丹青著《语序类型学与介词理论》商务印书馆2003年出版

我比较感了解的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第三版),此书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陆俭明先生为广大青年学子撰写的教程,以阐述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为目的。

内容侧重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的一些热点问题以及汉语语法研究的主要的理论和方法,也适当地介绍当前国际上形式语言学与功能语言学这两大学派的研究思路,此外,还从中文信息处理、对外汉语教学和中学语文教学等方面就汉语语法研究的应用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

《教程》旨在拓宽语法研究的视野,引导学生对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有更深入的认识。

每一讲都紧密结合汉语实际,深入浅出,是一部理想的研究性教材。

全书共分5章,分别为:

第一章词类研究;第二章汉语句法分析;第三章范畴研究;第四章汉语虚词研究;第五章形式学派与功能学派和第六章汉语语法应用研究。

我认为全书写的比较好的是第二章和第五章。

第二章,作者系统讲解了现代汉语句法分析的5种方法,比如:

层次分析法、变换分析法、语义特征分析法、配价分析法和语义指向分析。

第五章,形式学派与功能学派。

作者分别从形式学派的研究思路和功能学派的研究思路,两个角度介绍了语言学中两种研究思路的起源、主要观点和对汉语的应用分析。

我所感兴趣的第二本书是刘丹青先生著的《语序类型学与介词理论》,语序类型学是近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语言学思潮,国内近年的语言研究对此已有反映,但多局限于介绍和译述,鲜有专题性研究。

而本书填补了我国语言研究的一个空缺。

此书理论新颖,材料详实,不仅将国外语序类型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其所取得的重要成果介绍到国内,更重要的是用这种理论和方法对汉语的介词和语序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分析,具体论述哪些复合语言共性的结构原理,哪些无法纳入语言共性的类型框架,并作出相应的理论解释。

Greenberg的语序类型学的研究大体上都以S、V、O或V、O及其相互的组合次序为参照点,对语序之间的蕴含关系、和谐关系等做出相应的解释。

此书吸收类型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以介词和介词短语在语句结构中的位置为参考点考察汉语的语序和语言类型学的关系,总结语言的共性结构规律。

根据统计分析,介词一般都处于介词短语和其所修饰的动词之间的中介位置,因而类型学家据此提炼出介词的共性结构原理:

联系项居中原则。

OV型语言的介词短语几乎都在动词前,由后置词联系PP与V,VO型语言的介词短语几乎都在动词后,由前置词联系PP与V,就是这种介词居中原则的典型表现形式。

汉语是SVO语言,介词短语应处于动词后,但先秦后降,本来多处于动词后的介词短语却前置于动词,使介词离开了中介的位置,从而与介词联系项居中原则的共性结构原理不一致。

作者认为,语序类型的共性结构原则是支配语言发展的一支杠杆,汉语介词短语的前移虽然偏离了这种共性原理,但由此产生了一种补偿手段,由主要源自名词的后置词和与此相关的框式介词起中介联系的作用维持介词的联系项居中的原理。

这种演变是语言共性结构原理的体现。

为了论证语言的这种共性结构的原理,作者重点调查了吴方言,做了个案研究。

二、

分析或论述下列相关的语法或语言学研究中的基本问题,并用汉语或其他语言的实例来证明。

(任选三题)(30分)

1、现代汉语句型研究及教学

答:

句型,从字面理解看指句子的类型。

但句子有语气、结构、语义、语用、语音等多种要素,从这些不同要素出发,都可以给句子分类。

角度不同,所用标准、分类结果当然不一样。

目前现代汉语句型研究主要涉及以下研究问题:

(一)句型的定义。

高名凯先生的“句型”是指“依据人们对客观事物或所陈述的情景的不同态度而有的不同类型的句子结构”,并在他的著作中提出区分“句型”、“句类”、“句模”三种分类,分别是从语气、谓语的性质、结构成分三个角度来给句子分类的。

随着语法学的发展,人们对句型的认识也在变化。

胡裕树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本)明确区分句型和句类。

范晓也认为不能把句型和句类混淆。

(二)句型划分与非句型因素。

有些与句子有关的因素是不影响句型的划分的,比如:

1.句子的语气和语调

2.属于语用方面的因素,比如:

省略句,倒装句,追加成份,独立成份,反复词格等

3.句中同功能词语的替换

4.归纳句型不必考虑隐含的语义成份

5.深层语义结构不影响句型划分

6.句子的表达功能和作用

7.句子在句群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句型与层次观。

对于句型与层次及层次分析的关系,传统的句子成份分析法和结构语言学分析法有不同的看法。

胡裕树先生认为研究和建立句型应着眼于“生成能力”,而不是着眼于不必要的细致的描写,因此,讲层次,是句子结构本质的体现,不仅仅是层次分析的问题,讲成分是把各成分放在不同层次中处理,讲中心是因为结构中心最能体现句子的结构特点,讲结构关系是因为句子是按一定结构关系构成的。

(四)各句子成分在句型系统中的价值。

对传统的六大成份与句型的关系,是否是句型成份,在句型系统的地位,学界分歧很大。

(五)归纳句型的具体标准。

目前归纳句型的方式大概有以下几类:

1.用成分名称

2.用构成句子或短语的词或短语的性质名称,如陆致极以核心动词为建立句型的中心环节,把句子分为单向核心动词句、双向核心动词句和三向核心动词句。

3.用词类范畴加表示范畴之间的结构关系的符号来概括句型。

4.目前概括单句的常用方法是采用结构关系标准。

5.陈建民先生《现代汉语句型论》一书中,取消单复句的划分,结合口语特点,以主谓组合状况,将现代汉语分为五种类型。

6.李临定先生从主谓宾、介词结构、语义、语义等多角度对句子进行分类。

区分教学重点,可采用对比分析,突出语言运用

句型,句类,句式

一、定义

结构成份表达语气表达特征

二、区别

三、联系

2、汉语与其他语言语法特点的比较

答:

与印欧语系语法相比,汉语语法有以下一些特点:

(一)语序是汉语里的重要语法手段。

同样的语素,次序不同,构成不同的词,如“天明”不同于“明天”;同样的词,次序不同,组成不同的短语和句子,如“发展经济”不同于“经济发展”;句法成分的次序一般是固定的,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动词在前,宾语在后,修饰语在前,中心语在后,但为了强调某一成分,有时改变正常词序,如“她慢慢地走来了”是正常词序,“她走来了,慢慢地”改变了状语的正常词序,强调动作的状态。

(二)汉语词类和句子成分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

在印欧语言里,词类和句子成分之间有一种简单的对应关系。

印欧语系语言名词与主语、宾语对应,形容词与定语对应,副词与状语对应。

汉语却不是这样,几乎各类实词可以充当各种句子成分。

(三)在现代汉语里,音节多少影响语法形式,如有些单音节词不能单用,有些双音词要求后边也是双音词,有些双音词常常联合起来造成一个短语。

(四)现代汉语的简称多,特点突出。

简称的形式有:

两个(或几个)平列的修饰语共用一个中心语,如“文体活动”;用数字概括平列的几项,如“五讲四美”;简称的语法功能介于词和短语之间。

(五)汉语里的量词和语气词丰富。

(六)词和短语结构不同,英语是以派生为主,汉语是以复合为主。

比如:

manu

(七)构型不一样,汉语构型简单,英语构型复杂。

(八)句法结构不同,汉语是主题突出,而普米语和日语却是主语和主题并重型。

下面就以英语和汉语为例,重点谈谈两者在句法方面的差异:

1.英语句法的客观性和汉语句法的主观性例如:

.Threeminutes’delaywillrenderitinvoluntaryandignominious.(WutheringHeights)英语中是非人称作主语(delay),而在汉语翻译中却通常以人做主语,并译为“再耽搁三分钟,我就得赶你走,那样对你是很不体面的”。

2.英语语序的灵活性与汉语语序的固定性例如:

.Whensheheardthenews,sheburstintotears.

.Sheburstintotearswhensheheardthenews.

两句中的时间状语可前可后,比较灵活,但译成汉语时通常为“(当)她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她突然哭起来”,如果我们要变换语序,那么通常需要添加连词,如“她突然哭起来,因为她听到了这个消息。

3.英语词序排列的渐大性和汉语词序排列的渐小性

4.英语的右分支结构和汉语的左分支结构。

右分支结构指的是句法结构中的连接词和从属词应该按照一定顺序放在核心词的后面,左分支结构指的是句法结构中的连接词和从属词应该按照一定顺序放在核心词的前面。

例如:

“Thisisthefifthcaseofsmallpoxtooccurinthevillage”中的“smallpoxtooccurinthevillage”是一个典型的右分支结构,而翻译翻译成汉语却是一个典型的左分支结构“村子里出现的天花”。

5.英语的形合和汉语的意合例如:

Thisisacredulousage,andtheburdenofknowledgethatwenowcarryispartlyresponsible./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在这首古诗中,虽然没有出现主语和连词,但在句子内部却隐含了一定的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6.英语的主语突出特征和汉语的主题突出特征英语句子中的主语在句中占有重要地位,句子的宾语有时可以省去,但主语不能省去,并通常与句子的主题相重合。

例如:

Thegirlwhoansweredthephonewaspoliteenough./Heistheman(whom)youhavebeenlookingfor.而汉语中很多句子没有主语或主语难以判断,但是却有明晰的主题。

例如:

台上坐着主席团。

3、形式语言学派及生成语法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

当代语言学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分类,比如可以分为:

形式语言学、功能语言学和类型学。

结构主义学者的研究对象是语言系统,功能主义学者研究的是语言的社会基础,生成语法学的研究对象则是人类语言的心理基础。

当代语言类型学研究的是跨语言的蕴涵共性问题,而生成语法学研究的是人类语言的普遍共性问题。

现在一般认为,现代语言学的两大流派为形式主义和功能主义。

形式主义学派以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为代表。

语言观:

形式学派的基本语言观是:

认为语言是人所特有的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一种官能和一套装置。

因此,研究语言就是要探求小的音义结合体如何组合成大的音义结合体,或者说,小的语言单位是如何组成为大的语言单位的。

这就是要揭开人类所特有的这种语言能力、语言官能和语言装置之谜,以探究人类语言所共同遵守的普遍原则和造成各个语言差异的不同参数。

研究方法:

形式语言学主要体现在研究观念上的“形式化”——这在方法论上表现为以演绎为主要手段和表述上的形式化,在表述的过程尽可能地使用不同于对象语言的元语言手段。

比如借用数理逻辑符号或专门定义一些符号术语等。

形式学派,从其历史发展和研究侧重点,可以分为三大支派:

结构主义形式学派、乔姆斯基形式学派和非乔姆斯基形式学派,生成语法理论主要以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为代表。

生成语法理论的标记为1957年出版的《句法结构》,其基本理念为人类具有天生的语言习得机制,其与生俱来的那部分语言知识必定含有世界上所有自然语言的共同特征,这种人类大脑中生而有之的普遍语法知识叫做普遍语法,其由原则和参数构成。

原则是指适用于任何语言的高度抽象的语法知识,参数反映了语言与语言之间的差异。

普遍语法的目标是要确立对各种语言起作用的各项原则和参数值。

生成语法的基本研究对象,已由语言能力研究,转向为语言官能(Linguisticfaculty)研究。

乔姆斯基把“语言能力”和“语言官能”区别了开来。

就理想的说话人来讲,语言能力,指的是内在于其大脑之中的语言机制以及在特定的语言社团中习得的内在性语言知识。

人类大脑中这套语言机制是与生俱来的,并在生理上表现为一种语言神经中枢。

这样的语言神经中枢可以称为“语言官能”。

生成语法的研究适用于各种语言,对于研究语料的态度,关注于“不能说”的语料。

几个阶段:

1.古典理论阶段,第一语言模式时期,包括古典理论的规则系统

2.标准理论时期,包括初期、扩展和修正的标准理论。

3.原则参数理论时期,包括“原则-参数理论”的基本思想、管辖和约束理论、普遍语法的原则子系统(X-bar原则、题元理论(θ-theory)、格理论、管辖理论、约束理论、控制理论、界限理论)、

4.最简方案时期。

下面就最简方案展开探讨,1992年,Chomsky在内部刊物MITOccasionalPapersinLinguistics1上发表了《语言理论的最简方案》(Aminimalistprogramforlinguistictheory)一文。

这标志了生成语法学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最简方案”时期。

“最简方案”的基本思想:

1.它具有天赋性,是一种带有普遍性的先天机制,受普遍语法原则的支配和调节;

2.它以模块(modular)的形式运作,每个模块掌管一定的语法功能,模块与模块之间既独立又相互作用。

3.语言机制具有初始状态(initialstate),这种状态必须在语言环境中激活,所以儿童必须经历语言获得过程。

4.支配语言机制的普遍语法原则简单明了,它们不会因为说话者之间的差别而受影响。

同时,普遍语法原则又蕴涵在自然语言中,既有高度的简洁性,又允许一定程度的差异。

5.人类语言之间的变异是有限的,仅仅局限于语言中可见的部分,即词库中的语音的不同选择、音义结合的任意性以及功能语类这三个方面的参数值。

最简方案的理论模式是对管约论的继承和发展,其与管约论的比较如下图所示:

语音式(PF)逻辑式(LF)

拼读(Spell-Out)

运算系统

词库

4、功能与认知学派的理论及运用

功能学派的兴起是在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是以乔姆斯基为代表的形式学派相对的学派,功能学派是一个很大的流派,包括很多分支,其共同点是都主张从功能的角度对语言的结构进行研究。

胡壮麟认为功能主义者有一些共识——语言是社会人的交际工具;语言是多层次的,语义内部包括语义层、词汇语法层和音系层;功能主义的基本宗旨是解释性的,重视对语篇的研究。

功能学派最早来源于布拉格学派的奠基人马泰修斯的观点,功能句子观是布拉格学派对功能语言学的重要贡献,其认为一个句子除了可以从语法的角度进行分析外,还可以从功能的角度分为主位和述位。

马认为主位是指在一个已知的语境中那些已经知道或者至少明显的、是说话人进一步深入交际的基础的信息。

而述位则指说话者所陈述的关于话语出发点或和话语出发点有关的信息。

主述位与主谓语不一定是重合的。

(eg:

ThisnotewaswritenbyWilliam)

功能学派主要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为代表,系统功能语法有两个特点:

系统和功能。

系统是一组可能的语义选择。

系统语法的三个来源是马林诺夫斯基的人类学方面的研究成果,沃尔夫的语言相对论和弗斯的语言理论。

弗斯认为语言与语境不可分,意思随语境变化而变化,系统指一定语境中的一组选择。

韩礼德的功能语言思想主要受布勒(Buhler)和雅克布逊(R.Jakobson)思想的影响。

系统功能语法的六个核心思想为:

纯理功能的(metafunctional)思想(韩礼德认为语言有三种基本功能:

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

这三种功能分别和及物性系统、语气系统和主谓系统相联系。

概念功能描写句子的语义内容、交际功能描写说话者是怎样通过相互作用来影响对方从而达到交际效果的。

语篇功能描写信息结构。

)、系统的思想、层次的思想、语义功能的思想、语境的思想、近似的或盖然的思想。

功能学派从广义上说,其研究范围包括语用学、话语分析、篇章语法、功能语法和篇章修辞学等等。

下面以语义功能的思想为例说明:

这里的功能是形式化的意义潜势的离散部分,是构成一个语义系统的起具体作用的语义成分,词汇语法的成分或结构只是它的表达格式。

如:

        Thelittlegirlbrokeherglassesatschool

        概念功能:

动作者过程目标环境及物性

        ----------------------------------------

        词汇语法:

名词词组动词名词词组介词短语

这就将表达式和它所表达的语义清楚地分为不同的层次,而后对这里所涉及的每一个部分再进行具体的研究。

语言的认知学派主要以认知语言学为代表,认知语言学是语言研究的全新方法,发轫于上个世纪70年代,是对当时盛行的转换生成范式的反动,转换生成范式追求语言的自足性。

认知语言学基于人类对世界的经验、对世界的感知和概念化(Ungerer/Schmid)。

认知语言学实际上包括两个学派:

形式学派和意义学派。

但两者的共同点是都反对物理主义——行为主义,主张通过语言研究来研究人的思维过程、认知策略。

形式认知学派的代表人物为乔姆斯基和Jackendoff等,而意义学派是当今认知语言学研究的热点和重点,包括以Lakoff为代表的,以概念研究和理解为基础的语义认知研究;以Langacker为代表的以意向研究为基础的认知语法研究和以语言为载体的认知心理学研究。

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是经验现实主义,这一观点通过对认知主体的身体构造和经验的研究来理解意义。

Ungerer/Schmid认为认知语言学主要有三种研究方法和路向:

经验观(experientiualview)、凸显观(prominenceview)和注意观(attentionalview)。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范围包括:

语法、语义和语用的认知研究。

认知语言学是基于人类对世界的经验以及他们感知和概念化世界的方式。

象似性是认知语言学重要研究课题,可以具体化为范畴化、隐喻、意向和图式,这些都来源于认知语言学的经验基础。

我所感兴趣的是认知语用学的研究,特别是关联理论的研究。

从语码论、模块论和Grice的会话含义理论都为逐步为认知语用学奠定了理论基础,而关联理论的出现标志着认知语用学的形成。

关联理论从认知的角度为探讨语言形式和语用理解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理论框架。

该理论把交际观视为一种明示——推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说话人和听话人对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进行了传达和推理。

话语理解是一个动态过程,根据关联理论,语境是一个心理构建体,是一系列存在于人们大脑中的假设,这就是认知语境,通常认为由百科知识、逻辑知识和语言知识构成,认知语境对话语理解具有重要作用。

在关联理论的观照下,话语理解是一个根据话语所提供的信息或假设去寻找话语的最佳关联性的一个推理过程。

而推理过程也就是根据说话人所提供的新信息或假设,再从认知语境中选择最佳关联假设,从而推导话语所传递的交际意图。

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中,关联性是始终制约人类交际的基本因素,是一个常量。

而语境则是一个变量,涉及到语境假设的选择、延伸、调整等,总之,关联理论揭示了交际的认知状态。

5、语素、词、短语、句子四级语法单位的关系及区分方法

答:

语法是一种语言中由小的音义结合体组合成大的音义结合体所依据的一套规则。

语法研究中所使用的单位就叫“语法单位”,任何一种语法单位都是音义结合体。

一般把语法单位分为四种:

语素、词、词组、句子。

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是最小的语法单位。

语素的特点是它不能再被分割为更小的音义结合体。

比如“姐”,“铁路”。

语素的功能有两个,一是用来构成词,二是构成包含在词内部的“语素组”。

“语素组”是包含在词内部的,作为词的组合成分的一种语素的组合。

比如:

林荫道里的“林荫”,研究生里的“研究”。

语素组不等同于词的组合,“语素的组合”可能是词,也可能是语素组。

,由上可知,语素是词的“建筑材料”。

词是语言中最小的能独立运用的音义结合体。

词都是由语素构成的,它是比语素高一级的语法单位。

词的特点是:

1.能独立运用2.不能再被分割为更小的能独立运用的单位。

词的两个特点使它与语素和词组相互区别。

词的第一个特点,使词区别于语素,比如:

“弟”(语素)和“弟弟”(词)(我有一个弟、弟还在上小学)。

词的第二个特点,使词区别于“词组”。

比如:

“白药”(词)和“白马”(词组)。

汉语里的词,有两个功能:

一是构成词组,二是有时能独立形成句子。

比如:

“你想吃什么?

”“馒头”。

,所以说词是句子的建筑材料。

词组是由词和词按一定的句法规则所组合成的比词大的能独立运用的音义结合体。

比如“木头桌子”、“喝咖啡”等。

词组的特点是一定能被分割为更小的能独立运用的音义结合体。

词组的功能体现在两个方面:

1构成更复杂的词组,“一张木头桌子”;二是单独形成为句子,比如:

“你想买什么桌子?

”“木头桌子。

”。

词组也可以看作是句子的建筑材料。

句子是语言中前后有较大停顿、伴有一定句调、表示相对完整意义的音义结合体,是最大的语法单位。

句子有两个特点:

1.一定伴有句调,前后停顿可看作是一个完整句调的起点和终点,2能表示相对完整的意义,在交际中能成为一个基本的表述单位。

句子的这两个特点,决定了句子跟语素、词、词组这些语法单位的重要区别——语素、词、词组是静态语法单位,句子是动态语法单位。

句子有主从句之分,从不同的角度,句子还可以分为复合句、并列句和简单句。

句子可以由词或词组充当,句子是一个运用单位,而不是被用单位。

词和词组是被用单位。

在汉语中,四种语法单位可以构成三个级别:

句子——词、词组——语素。

这四种语法单位之间的关系,大致可以表示如下图:

P22(陆俭明《汉语语法教程》)

关于语素、词、词组、句子的区分方法,上述已经提到。

一是从定义和特点上区别。

二是一些区分方法,比如:

符淮青先生《现代汉语词汇》开篇提到的,单纯词——能否单说或作句子主要成分;多语素组成的语言单位——扩展法;虚词——剩余法等等。

6、语用学或应用语言学中的语用学分析方法

答:

从研究语言到研究语言的使用是现代语言学的重要特征,研究语言及其规律的学科就是语用学。

语用学是联系语境来研究语言运用的一门语言学分支学科。

不同的学者由于着眼点的不同,对语用学的界定并不完全相同。

它从说话人和听话人的角度,把人们使用语言的行为看作是受各种社会规约制约的行为,研究特定语境中的话语含义。

着重说明语境可能影响话语理解的各个方面,从而建立语用规则。

话语的生成与理解,及其效果互动模式是语用学研究的重点。

语用学起源于逻辑哲学家对语言的探索。

但语用学这个术语却是美国符号逻辑学家查尔斯·莫里斯(CharlesMorris)在1938年出版的《符号学理论基础》(FoundotionsoftheTheoryofSign)一书中首先使用的。

在这本书中,莫里斯把符号学(Semeotics)分成三个部分:

语形学(句法学)、语义学和语用学。

他所说的“语用学”指的是对“符号与符号解释者的关系”的研究。

从50年代初到60年代末,语用学在哲学领域的探索有了很大的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