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概况.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357709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5.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海省概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青海省概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青海省概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青海省概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青海省概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青海省概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青海省概况.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青海省概况.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青海省概况.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青海省概况.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青海省概况.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青海省概况.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青海省概况.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青海省概况.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青海省概况.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青海省概况.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青海省概况.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青海省概况.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青海省概况.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青海省概况.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海省概况.docx

《青海省概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海省概况.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青海省概况.docx

青海省概况

青海省概况

 

基本概况

面积

青海总面积为万平方米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13。

人口

2006年末全省总人口万人。

民族

青海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

全省共有43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世居青海的少数民族主要有藏、回、土、撒拉、蒙古等民族。

行政区划

青海省现辖1市、1地、6州,4个市辖区,其中县级市2个,县、自治县37个。

主要城市

西宁、格尔木、德令哈、恰卜恰镇、结古镇。

地形

青海地势高峻,全省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境内山川盆地发育。

北部有祁连山和阿尔金山,中部是昆仑山和阿尼玛卿山,南部为唐古拉山和巴颜喀拉山。

山系之间是著名的柴达木盆地、湖群密布的神秘无人区~可可西里盆地和开发历史悠久、人口稠密的“河湟谷地”,形成山盆(谷)相间的地形格局。

多座山峰耸立于雪线之上,最高峰为布喀达坂峰,海拔6860米。

水文

青海省境内水系发育,江河纵横,湖泊众多,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故有“江河源头”之称。

主要河流有通天河、黄河、扎曲、解曲,主要湖泊有青海湖,扎陵湖、鄂陵湖。

气候

青海属大陆性干旱、半干旱高原气候。

日照时数长,辐射强;气温日差较大,年差较小;降水地区差异大,东南部地区雨水较多,西部地区干燥多风。

全省年降水量只有50毫米,无霜期为3-6个月,主要地区年均温在-6~4℃之间,盛夏6~8月均温为~℃,气候凉爽,是天然避暑胜地。

资源情况

风能资源

青海省属“风能较丰富区”。

全省90%以上的地区年平均风速在3米/秒以上,2005年可利用风能时间在3000小时以上,年平均可用风能密度在65~100瓦/平方米以上,其中年平均风速~4米/秒以上,2005年可利用风能时间在4000小时以上,年平均风能密度在100~150瓦/平方米以上的地区占全省总面积的70%以上,年风能资源理论值折合7854万吨标准煤,相当于电能1745亿千瓦时。

太阳能资源。

青海省地处中纬度地带,平均海拔4000米左右,高原大气层相对稀薄,日光透过率高,加之气候干燥、降雨量少,云层遮蔽率低,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

2005年日照时数达2500~3650小时,柴达木盆地更为突出,年日照时数可达3600小时以上。

年平均日照率60%~80%,年辐射总量达586-754×104千焦耳/平方米,年直接辐射值为419×104千焦耳/平方米。

总辐射量中直接辐射量的比重约占62%。

年接受的太阳能折合标煤1623亿吨,合电量360万亿千瓦时。

水资源

青海省水域面积万公顷,占全省面积的%,其中宜于养鱼水面万公顷。

水资源总量为亿立方米(其中:

地表水622亿立方米,地下水亿立方米,重复水量亿立方米),居全国第16位。

  青海是黄河、长江、澜沧江的发源地,山高水长,河床落差大,水能资源十分丰富。

全省河流水能理论蕴藏量在1万千瓦以上的共有108条,理论蕴藏总量为万千瓦,占全国的%,在各省中名列第五。

水能资源主要分布在黄河、通天河、扎曲、解曲等河流,可开发装机5000千瓦以上的水电站站址共有185处,装机容量共万千瓦。

其中装机25万千瓦及以上的大型电站17座,万千瓦;~25万千瓦的中型电站51座,万千瓦;~万千瓦的小型电站117座,装机83万千瓦。

土地资源

全省现有耕地万公顷,占总面积的%,宜农耕地大部分在日月山以东的湟水、黄河流域,其次是柴达木盆地、共和盆地,祁连山北部边缘和青南高原东南部边缘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也有小面积分布。

草场资源

草原面积3647万公顷,占全省面积的%,占全国草原面积的10%,居全国第四位。

其中可利用草地面积3161万公顷。

天然草场以高寒草甸为主体,莎草、禾草比重大,草群低矮,产草量低,但耐牧性强,营养丰富。

野生生物资源

青海省野生动物资源种类全,分布广,有鸟类200多种,占全国的1/4,兽类50多种,占全国的1/3。

每平方公里有经济禽兽57只左右。

其中旱獭、狐狸、野兔等小型动物约2000万只,各类鹿10万余只,野牦牛、野驴10多万只,属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有野骆驼、野牦牛、野驴、藏羚、盘羊、白唇鹿、雪豹、黑颈鹤等8种。

还有其他比较珍贵的稀有动物几十种。

省内野生植物资源分布广,种类多。

全省共有25类331属1000多种。

其中药用植物有大黄、贝母、虫草、羌活、黄芪、甘草、锁阳、秦艽、黄精、年参、雪灵芝、雪莲、枸杞等500多种;纤维植物有宿根亚麻、罗布麻、芦苇、芨芨草等50多种;淀粉植物有蕨麻、泡沙参、山丹等50多种;油料植物有萼果香薷、葶苈黄花嵩、芝麻菜等80余种;化工类植物有30余种;香料植物有10余种;果类20余种;菜类10余种,还有一些观赏植物。

森林资源

林地面积万公顷,占全省面积的%,灌木林地面积万公顷,乔木万公顷。

森林覆盖率为%,乔木林覆盖率为%。

乔木林主要分布在黄河、通天河、澜沧江干支流两岸,以寒温针叶林为主,优势树种有云杉、落叶松、油松、桦木、杨树及圆柏等。

全省森林活立木蓄积量为万立方米,属森林资源贫乏省份。

矿产资源

青海省矿产资源有四大特点:

一是地域分布呈北煤、南砂金、西盐类和油气、东非金属矿产;二是矿床、矿点多,矿种全,潜在价值大。

截至1997年底,全省累计发现各类矿床、矿点和矿化点2520余处,其中探明储量的矿床和矿点704处,累计发现各类矿产125种,占全国已发现各类矿产168种的%;探明有储量的矿产105种,占全国已探明储量矿产151种的%。

据1997年全国矿产保有储量排序,青海省有52种矿产的保有储量居全国前10位,45种主要矿产中有19种矿产保有储量居全国前10位;三是盐类等矿产资源优势突出。

优势矿产主要为盐类、石油、天然气、部分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

盐湖资源储量十分巨大,钠盐保有储量3263亿吨,占全国保有储量的80%。

钾盐亿吨,占97%。

镁盐亿吨,占99%;石油、天然气资源比较丰富,现已探明地质储量分别为亿吨和亿立方米,分列全国的第10位和第4位。

金属矿产中,主要有铜、铅、锌、钴及金矿,储量大、开发前景较好。

非金属矿产中,石棉、石英岩、石灰岩等均居全国首位。

柴达木盆地是矿产资源的富集区,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盆地中15种主要矿产资源保有储量的潜在价值达亿元,占全省矿产资源潜在总价值的90%以上;四是共伴生矿产多,资源组合好。

如察尔汗钾镁盐矿床,既是大型钾盐矿,又是特大型的镁盐矿、盐矿、锂矿、铷矿及硼矿,还是大型溴矿和碘矿;再如德尔尼铜矿床,既是大型铜矿,又是大型钴矿、金矿、伴生硫矿及硒矿,还是中型锌矿和银矿。

旅游资源

大自然赋予青海一派独特的风光。

有终年积雪的冰峰雪山,有起伏不平的高原丘陵,有广袤平坦的草原,还有茫茫天际的戈壁、纵横交错的河流、星罗横布的湖泊。

原始、神秘、粗犷为世人所惊叹。

而丰富的遗址古迹,古老的宗教文化,绚丽的民族风情更是多姿多彩,令旅游者瞩目。

青海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可供游览景点达900余处。

其中具备观赏规模的自然风景点120余处;人文风景点700余处;自然和人文二者兼备的复合型景点70余处。

  自然景观:

有青海湖、三江源地区、还有被誉为“高原西双版纳”的孟达自然保护区、玉树隆宝滩的黑颈鹤自然保护区、互助北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坎布拉丹霞地貌(国家级森林公园)、柴达木盆地风蚀雅丹地貌、巴隆狩猎场等颇有知名度的景观。

  人文景观:

青海省人文景观点有700余处。

其中古文化遗存,包括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城、古建筑、古道等430余处。

其次是宗教文化约240处。

这些都是人类活动的产物,文化成就的结晶,充分展示了高原古代民族的发展历史和精神风貌。

主要景观点有:

坐落在距西宁26公里的湟中县鲁沙尔镇西南角的塔尔寺、体现明代建筑风格的寺院瞿昙寺、柳湾古墓群、别具一格的热贡艺术、唐蕃古道、平行于河西走廊丝绸之路的古代通往西域的丝绸南路——丝绸之路青海道。

经济

经济总量和产业结构

2006年全省生产总值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人均生产总值11753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全年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亿元,比上年增长%;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亿元,比上年增长%;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亿元,比上年增长%。

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由“十五”末2005年的:

转变为:

;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

农业和畜牧业

受高温干旱及局部地区其他自然灾害的影响,种植业减收。

2006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万公顷万亩),比上年增长%。

粮食种植面积万公顷万亩),比上年增长%;总产量万吨,比上年减产%。

其中,特色作物马铃薯种植面积万公顷万亩),比上年增长%,总产量万吨,减产%;豆类种植面积万公顷(69万亩),比上年增长%,总产量万吨,减产%。

油料种植面积万公顷万亩),比上年下降%,总产量万吨,减产%。

蔬菜种植面积万公顷万亩),比上年增长%,总产量万吨,比上年增产%。

2006年末草食牲畜存栏总数万头(只),比上年下降%。

全年肉用牲畜出栏率达%、商品率为%,分别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

肉类总产量万吨,比上年增长%。

其中,牛肉产量万吨,增长%;羊肉产量万吨,增长%。

牛奶产量万吨,增长%。

羊毛产量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

年末全省水浇地面积万公顷万亩)。

年内改善农田灌溉面积万公顷(12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平方公里。

全年解决了万人、万头(只)牲畜的饮水困难。

工业和建筑业

2006年全省工业增加值26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规模以上(全部国有工业及年产品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亿元,增长%;新产品产值亿元,比上年增长%。

全年四大支柱产业创造增加值亿元,比上年增长%。

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亿元,增长%,水力发电业亿元,增长%,有色金属业亿元,增长%,盐化工业亿元,增长%。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比上年下降个百分点,其中,股份合作企业产销率为%,下降个百分点;国有企业为%,提高个百分点。

大中型企业产销率为%,提高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比上年提高个点。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亿元,比上年增长%。

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亿元,增长%。

在利润总额中,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亿元,增长%;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实现利润亿元,增长%。

2006年全社会建筑业创造增加值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年末全省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426个。

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企业实现利润总额亿元,比上年增长%。

固定资产投资

200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比上年增长%。

其中,能源投资亿元,增长%,基础设施投资亿元,增长%。

按产业分,第一产业完成投资亿元,比上年增长%;第二产业完成投资亿元,增长%;第三产业完成投资亿元,增长%。

一、二、三产业完成投资占全社会投资总额的比重分别为%、%、%。

全年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亿元,比上年增长%;民间投资亿元,增长%,其中集体投资亿元,增长%。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亿元,增长%。

房地产开发施工房屋面积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竣工房屋面积万平方米,增长%;商品房销售面积万平方米,下降%。

商品房销售额亿元,增长%,其中现房销售额亿元、期房销售额亿元,分别占%、%。

全年四大支柱产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亿元,比上年增长%。

其中,盐化工业投资亿元,增长%;有色金属工业投资亿元,下降%;石油工业投资亿元,增长%;水力发电业投资亿元,下降%。

2006年内百万吨钾肥项目实现达产达标,青藏铁路建成通车;兰州至西宁铁路增建二线工程开工,黄河拉西瓦水电站开工建设;330KV湟源—乌兰—格尔木线路工程、格尔木肯得可克铁矿开发项目、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西海火电厂项目等新建、续建的一批重点工程总体进展顺利。

全年完成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中,新增焦炭生产能力100万吨/年、天然原油生产能力26万吨/年、天然气开采能力10亿立方米/年、水力发电能力50万千瓦,新建公路905公里,改建公路4247公里。

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2006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比上年增长%。

按城乡分:

城市的消费品零售额亿元,增长%;县及县以下的消费品零售额亿元,增长%。

按行业分:

批发零售贸易业亿元,增长%;住宿餐饮业亿元,增长%;其它行业亿元,下降%。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零售额亿元,增长%(批发企业年销售额在2000万元及以上、零售企业年零售额在500万元及以上统称为限额以上企业);其中,汽车类零售额亿元,增长倍;石油及制品类亿元,下降%;文化办公用品类亿元,增长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亿元,增长%;食品、饮料、烟酒类亿元,增长%。

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

其中,城市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农村居民消费价格上涨%。

按类别分:

食品价格上涨%,其中,粮食价格上涨%、肉禽及其制品下降%、蛋下降%、水产品上涨%;烟酒及用品价格上涨%;衣着类价格下降%;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下降%;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上涨%;交通和通讯类价格下降%;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下降%;居住类价格上涨%。

与上年相比,商品零售价格上涨%;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

西宁市区房地产价格上涨%,其中,房屋销售价格上涨%;土地交易价格上涨%;房产租赁价格下降%。

对外经济贸易

2006年海关进出口总额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其中,出口额亿美元,增长%;进口额亿美元,增长%。

在出口额中,一般贸易出口亿美元,增长倍;加工贸易出口亿美元,下降%。

出口国家和地区中,美国亿美元,中国香港亿美元,中国台湾亿美元,日本亿美元,韩国亿美元,欧盟亿美元,俄罗斯亿美元。

在进口额中,机电产品进口亿美元,增长倍,高新技术产品进口亿美元,增长倍。

全年批准外商直接投资项目17个。

合同使用外商直接投资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实际使用金额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

2006年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完成增加值亿元,比上年增长%。

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周转量亿吨公里,比上年下降%。

其中,铁路亿吨公里,下降%;公路亿吨公里,增长%;民航亿吨公里,增长%。

全年货运量万吨,比上年增长%。

其中,铁路万吨,增长%;公路万吨,增长%;民航万吨,增长%。

全年旅客运输周转量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

其中,铁路亿人公里,增长%;公路亿人公里,增长%;民航亿人公里,增长%。

全年客运量万人,比上年增长%。

其中,铁路411万人,增长%;公路4861万人,增长%;民航万人,增长%。

全省公路线路年末通车总里程万公里,比上年增长%,其中高速公路里程171公里。

邮电: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达亿元(2000年不变价),比上年增长%。

其中,邮政业务总量亿元,增长%;电信业务总量亿元,增长%。

年末局用交换机总容量万门,本年新增万门。

本年新增固定电话万户,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万户,比上年末增长%。

其中,城市固定电话用户万户,增长%;乡村固定电话用户万户,增长%。

年末移动电话用户万户,本年新增万户。

年末全省电话普及率由上年的部/百人上升到部/百人。

旅游:

青藏铁路7月1日通车,加快了旅游业发展,全省旅游人数、收入创历史新高。

全年国内旅游人数万人次,比上年增长%;国内旅游总收入亿元,比上年增长%。

接待入境游客万人次,比上年增长%。

其中,外国人万人次,增长%;香港、澳门和台湾同胞万人次,下降%。

国际旅游外汇收入万美元,比上年增长%。

国际国内旅游总收入亿元,增长%。

财政和金融

2006年全省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亿元,比上年增长31%。

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亿元,增长%;中央一般预算收入亿元,增长38%。

全年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亿元,增长%。

其中,公共管理类支出亿元,增长%;经济建设类支出亿元,增长35%;社会保障类支出亿元,增长%;政策性补贴等其他支出亿元,增长%。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亿元,比年初增加亿元。

其中,企业存款余额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亿元,分别比上年末增长%和%。

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亿元,比上年末增长%。

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亿元,比年初增加亿元。

其中,短期贷款余额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亿元,分别比上年末增长%和%。

发放人民币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亿元,比上年下降%。

全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亿元,比上年增长%。

其中,寿险收入亿元,增长%;财产险收入亿元,增长%;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收入亿元,增长%。

年内各类保险赔付额亿元,比上年增长%。

其中,寿险给付亿元,下降%;财产险赔款亿元,增长%;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赔款和给付亿元,下降%。

教育和科学技术

  2006年,全省有研究生培训单位5个,年内招生数462人,在学研究生1163人,毕业生164人;普通高等教育院校8所,年内招生数万人,比上年增长%,在校生万人,增长%,毕业生万人,增长%;普通中专学校12所,年内招生万人,比上年增长%,在校生万人,增长%,毕业生万人,增长%;中等职业教育学校50所,年内招生数万人,比上年增长%,在校生万人,增长%,毕业生万人,增长%;普通高中142所,年内招生数万人,比上年下降%,在校生万人,增长%,毕业生万人,增长%;初中学校356所,年内招生数万人、在校生万人、毕业生万人;小学2841所,年内招生数万人,在校生万人,毕业生万人;特殊教育学校招生数331人,在校生2465人。

年末幼儿园在园幼儿万人,比上年增加万人。

全省“普九”覆盖率达%,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

  全年全省取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215项,其中,基础理论成果2项,应用技术成果201项,软科学成果12项。

  全年专利申请325件;授权专利97件;签订技术合同273项,成交金额亿元。

全省共有依法建立的产品检验机构21个,法定计量技术机构22个,天气雷达观测站点3个,卫星云图接收站点10个,地震台站16个,地震遥测台网4个。

文化、卫生和体育

  2006年末全省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4个;文化馆43个,公共图书馆43个,博物馆16个,档案馆55个;广播电台4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8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电视台8座,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3%;有线电视用户万户。

全年报纸出版量4400万份;期刊(杂志)出版量168万册,图书出版量1077万册(张)。

  年末全省拥有各类卫生机构5793个,床位数万张。

其中,医院136个,床位数万张;乡镇卫生院399个,床位数万张;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56个,卫生监督检验机构52个,妇幼保健院(所、站)22个。

全部卫生技术人员24942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8869人,注册护士6737人。

  全年全省优秀运动队中共有31人次参加了国内外比赛,5人次获第一名,10人次获第二名,16人次获第三名。

成功举办了第五届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

全民健身运动更加活跃。

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06年末全省总人口万人。

其中,城镇人口万人,城镇人口比重为%;乡村人口万人,乡村人口比重为%。

全年出生人口万人,出生率为‰,比上年下降个千分点;全年死亡人口万人,死亡率为‰,比上年上升个千分点。

全年净增人口万人,比上年少增万人。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年末全省就业人员万人。

其中,城镇就业人员万人,比上年增加万人,增长%。

城镇登记失业率为%,实现了控制在%以内的预定目标。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比上年增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元,比上年增长%。

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比上年下降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比上年下降个百分点。

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增加到平方米,农牧民人均居住面积增加到平方米。

多方筹措资金,对8个州地市、39个县的277个绝对贫困村实施整村扶贫推进项目1181项,全年净解决农村贫困人口中万人的温饱问题。

  年末城镇参加养老保险人数62万人,比上年增长%。

其中,职工45万人,离退休人员17万人,分别增长%和%。

城镇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万人。

参加城镇医疗保险人数66万人;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农牧民万人。

社会救助中,农村特困救助万人、医疗救助万人。

城镇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万人。

救灾救济救助制度得到进一步实施和完善,各项社会福利业、社区服务业持续健康发展。

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2006年实际建设占用耕地公顷亩),比上年减少%;灾毁耕地公顷亩);因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公顷亩)。

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公顷亩)。

查处往年建设未变更上报的建设占用耕地公顷亩)。

年末全省耕地面积万公顷万亩),比上年减少公顷亩)。

  全年地质勘查投入元,比上年增长47%。

新提交矿产地2处。

全省已发现的矿种127种;有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107种。

其中,已发现能源矿产4种,金属矿产39种,非金属矿产72种,水气矿产3种。

全省共发现大中型矿产地319处。

其中,能源矿产地29处,金属矿产地72处,非金属矿产地112处,水气矿产地25处。

  全年全省平均降水量毫米,比上年减少%。

  全年“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人工造林千公顷(10万亩)。

天然林保护工程人工造林千公顷万亩)、封山育林千公顷万亩)。

西宁南北山绿化新造林千公顷万亩)。

“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稳步推进。

实施了青海湖、可可西里、孟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期工程建设。

  年末全省共有各类环境检测站21个。

拥有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地区和单位2个。

自然保护区11个,面积2176万公顷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个,面积2025万公顷万平方公里)。

建成烟尘控制区9个,面积平方公里;建成环境噪音达标区1个,面积平方公里。

  全年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人;道路交通万车死亡人数为人;煤矿百万吨死亡人数为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