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贡县情概况.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980854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贡县情概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福贡县情概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福贡县情概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福贡县情概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福贡县情概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福贡县情概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福贡县情概况.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福贡县情概况.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贡县情概况.docx

《福贡县情概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贡县情概况.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福贡县情概况.docx

福贡县情概况

福贡县

位置面积:

福贡县地处滇西北横断山脉中段碧罗雪山和高黎贡山之间的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的怒江峡谷腹地,位于东经98°41′至99°02′、北纬26°28′至27°32′之间,东与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交界,南与泸水县毗连,西与缅甸联邦共和国接壤,北与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相邻,是滇西北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东西横跨23公里,南北纵距112公里,国土面积2756.44平方公里,到2010年全县耕地面积10万亩,坡度在25度以上的土地占85%以上。

全县林地面积330.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6.6%,国境线长142.218公里,有19条过境通道和边民互市点。

国民经济:

2010年,县人民政府充分把握国家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稳定性和连续性的重大机遇,强化措施,狠抓落实,较好地完成了县十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全县生产总值完成53981万元,同比增长12.5%;县级财政总收入完成4886万元,同比增长19.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658万元,同比增长14.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58011万元,同比增长22.8%;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5300万元,同比增长31%;金融机构存款余额88258万元,同比增长41.3%;贷款余额38736万元,同比增长33.5%;单位GDP能耗下降3.3%。

(1)农村经济平稳发展。

农业总产值完成15030万元,同比增长6.9%;农村经济总收入完成13236万元,同比增长15.4%。

投入资金574.95万元,全力做好抗旱救灾工作,在小春作物普遍受灾严重的形势下,粮食产量31431吨,同比增长1.5%。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加快,共种植核桃66199亩、中药材亩,建设重楼育苗基地5亩。

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9330人,转移输出劳动力7570人,实现劳务经济收入2463万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1460元,同比增长17%。

解决了3000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2)工业经济持续增长。

全年发电量完成93366万度,同比增长45.3%,竣工投产水电站3座,新增装机3.36万千瓦;大理石板材产量2669平方米,同比增长37.9%,大理石荒料产量516立方米,同比增长47.9%;生产白酒387吨。

(3)第三产业加快发展。

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22628万元,同比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7401万元,同比增长16.2%。

全县个体工商户1637家,从业人员3746人,同比分别增长10.8%和9.9%。

餐旅服务业和旅游业持续发展,接待国内外游客17.07万人次,同比增长16.9%;实现旅游收入6594.4万元,同比增长52.7%。

民生保障:

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城镇居民和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人数分别达1134人和4016人,城镇职工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2365人。

全年发放农村低保资金3059.51万元,受益农村群众16346户42130人;发放城镇低保资金579.9万元,受益城镇居民1614户3038人。

新农合筹资全部由民政代缴,群众受益水平进一步提高。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37元,同比增长6.5%。

社会事业: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全县教育教学水平和办学条件明显提高。

新开工建设校舍面积16631平方米,招聘学校专职保安40名、兼职校医20名。

全县155名参加高考学生上线128名,上线率82.6%。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顺利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

严格执行全州药品统一竞价采购制度,进一步扭转了药品价格虚高问题。

成功举办首届中国怒江皮划艇野水国际公开赛福贡赛段赛事活动。

乡镇文化站设施设备不断完善,完成“农家书屋”建设45个,为每个“农家书屋”配备2万元的图书和设备。

区划人口:

全县辖马吉乡、石月亮乡、鹿马登乡、上帕镇、架科底乡、子里甲乡、匹河怒族乡等7个乡(镇),下设57个村民委员会、1社区,有628个自然村,613个村民小组。

2010年,全县总人口10.1万人,有5.6万人信仰基督教,占农业人口的68%。

语言文字:

境内世代居住着傈僳族、怒族、白族等20个民族,其中傈僳族、怒族是福贡县的主体民族,傈僳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傈僳语言于18世纪末随西方传教士传入怒江境内,后来勤劳智慧的傈僳人将西方传教士传入的文字进一步创新和发展,形成了今天独具特色的傈僳族语言和文字,傈僳族文字是大写拉丁字母及其倒写变体作字母的文字;怒族只有语言,但没有文字。

傈僳族语言和文字的出现,对本民族人口素质的提高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地形地貌:

福贡县地势北高南低,整个地形由巍峨高耸的山脉和深邃湍流的江河构成,东面是碧罗雪山,西侧是高黎贡山,怒江由北向南纵贯全境,形成一个从北向南狭长的“V”型谷地,东西宽17.5—28.3公里,南北最长116.5公里。

县内最高点在碧罗雪山的嘎拉拍山峰,海拔4379米,最低点在与泸水县交界处的怒江江面,海拔1010米,相对高差达3369米,是典型的高山峡谷山地地貌。

县城驻地上帕镇海拔1190.9米。

福贡奇特的地形地貌和从亚热带到寒带的各种生物类型并存,造就了一个山川壮丽秀美的天然生态文化公园,不仅为发展相关产业提供了重要条件,也是进行科考、探险和旅游度假的理想场所。

气候状况:

福贡县气候垂直变化显著,从南到北有南、中、北亚热带和南温带等气候类型。

受印度洋季风气候和太平洋季风气候的双重影响,形成了春季和夏秋间两个雨季的独特气候环境。

2010年,县城年平均气温17.4℃,年均降雨量1915.9毫米,年日照1072.3小时,相对湿度75,无霜期308天。

土壤资源:

福贡县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以及气候、生物、地质、地形等相互作用,形成了福贡土壤垂直分布明显,分别有黄棕壤土、棕壤土、暗棕壤土、棕色暗针叶林土、高山、亚高山灌丛草甸土。

农业土壤多为山地黄棕壤土,河谷两岸冲、洪积母质上发育有水稻土。

生物资源:

福贡的峡谷主体气候环境为多种生物的生长繁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境内各种有壳斗科、木兰科、木全科、山茶科及箭竹、铁杉、冷杉等种子植物1000种以上,珍贵树种秃杉以其树种古老、防腐等特点而闻名,桫椤(树蕨)是恐龙时代的孑遗植物,被誉为“活化石”,属国家一类保护植物,在县内众多河谷均有分布;秃杉、水青树、红椿、楠木等25种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植物;药用植物种类丰富,有黄连、天麻、茯苓、贝母、牛夕、羌活等170余种,各种香料植物、观赏植物也均有分布。

境内有多种野生动物,有有豹、羚羊、小熊猫、野牛、岩羊、滇金丝猴、小熊猫、猕猴、鹿、麂、飞鼠、水獭、黑熊、尾梢红雉、灰角雉、环颈雉等国家Ⅰ级、Ⅱ级、Ⅲ级保护动物39种。

矿产资源:

福贡境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铅锌、钨、锡、闪锌、铁、沙金、绿柱石、电气石、水晶石、石棉、密玉、云母、绿帘石、硅、大理石、石灰岩等矿种,并伴生或共生贵金属和稀有元素。

境内从南到北,蕴藏着丰富的大理石资源,远景储量24.3亿立方米,品质优良,有着很好的开发前景。

水能资源:

福贡县境内水能资源极为丰富,怒江由北向南纵贯全境,境内流程129公里,年径流量425.9亿立方米,除怒江干流外,还有木古甲、施底、亚目、利沙底、木克基、木加甲等160多条河流分别源于碧罗雪山和高黎贡山属怒江水系的天然河,其中可开发利用河流36条,与怒江呈“非”字型交汇,发源点均在2000—3000米以上,相对落差1000—3000米左右,河道坡降比最小的8.2%,最大的31.8%,水资源理论蕴藏量为800万千瓦,开发潜力巨大。

文化资源:

 傈僳族、怒族色彩斑斓的民族风情、文化音乐、建筑艺术、行为方式、饮食起居、生活方式等形成了福贡独特的民族文化。

一是民俗文化方面,民族歌舞资源丰富,福贡被誉为“歌的海洋、舞的世界”,傈僳族、怒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歌舞艺术;傈僳族、怒族的服饰文化个性鲜明,色彩鲜艳,民族特色较为浓厚;民族民间工艺品独特,有弩弓、起奔、笛哩图、挎包、烟锅等民族民间工艺品;民族节庆文化独特,主要有傈僳族“阔时节”、怒族“开春节”;民族饮食文化资源丰富,傈僳族的“手抓饭”、“同心酒”和“杵酒”,怒族的“肉拌饭”、“琵琶肉”等。

目前,有60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成功申报了马吉乡古当村傈僳族传统文化保护区、怒族民间音乐“哦得得”、怒族民间舞蹈“达比亚”、傈僳族民间舞蹈“刮克”等4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项目,也是首批进入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名录。

二是历史积淀丰厚,如匹河腊斯底吴符岩画、刮木必墓地、怒江第一任州长裴阿欠故里、里吾底外国传教士墓地、加车怒族土锅烧制遗址、古泉和拉旺达远征军归国路线等许多历史文化遗址遗产。

三是原始宗教文化浓郁,民间至今仍保留着原始而又充满神奇色彩的傈僳族、怒族图腾崇拜和祭祀礼仪,为民族民间艺术的发展和表演提供了“活化石”般的素材,境内基督教历史悠久,分布广,群众多,形成了浓郁而独特的宗教文化氛围。

旅游资源:

福贡县自然景观旖旎壮丽,旅游景点众多。

境内皑皑的雪山、原始森林、高山湖泊、河流小溪、壁耕奇观等相互辉映,神秘的“东方大峡谷”、雄奇险峻的高黎贡山、巍峨壮美的碧罗雪山、鬼爷神工的石月亮、如诗如画的亚坪自然生态景区、星落棋布的高山湖泊、飞泻奔腾的江河瀑布、万紫千红的高山草甸、迷人的原始森林和竹海、变幻莫测的峡谷云海、惊险刺激的峡谷溜索飞渡、保存完好的“七十年代边境县城遗址”原碧江县城风貌等精品景点景区,构成了一幅幅让游人流连忘返的优美画卷,是旅游开发的处女地。

目前,已开发的旅游景点景区主要有石月亮、飞来石、碧江八角楼、腊竹底民族文化村、子楞温泉、亚坪生态旅游风景区、神奇地心密尼玛、碧福桥旅游点等,其他景点景区也有着很大的开发空间。

旅游等服务业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旅游基础设施逐步改善,餐饮、住宿等服务行业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逐步提高,旅游接待能力不断增强。

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7.07万人次,同比增长16.9%;实现旅游收入6594.4万元,同比增长52.7%。

城镇建设:

着力改善城镇基础设施,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

努力构建以县城上帕为中心,匹河、鹿马登—阿路底、利沙底—亚左洛为重点,子里甲、架科底、马吉为支点的县域城镇支撑体系。

市政建设不断加快,完成了县城区供水管网改造第一、二期工程,实施了上帕娃底片区、水厂、城北片区的供水主管建设2861.13米,解决了江西片区(腊吐低村口到上帕农用车吊桥桥头)和县城南郊(陵园路到加油站)的居民生活用水问题;完成县城主街道给排水工程和绿化美化亮化工程。

县城民族文化生态园(娃底街北段延伸线)规划已经完成,各项工作正在有序进展。

县城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净水厂、怒江干流福贡段县城防洪堤等建设项目取得新进展。

生态建设:

进一步加强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工作,加大土地执法力度,保持耕地占补平衡,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得到合理保护和开发利用。

严格落实企业探采矿风险责任和限期开发等制度,矿产资源开发秩序进一步规范。

大力推进“生态立县”战略实施步伐,扎实抓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巩固和水土保持等生态环境保护工程。

进一步提高森管员工资待遇,聘用森林管护员299人,全年完成森林管护面积258.2万亩;改造建设沼气池65口;完成封山育林1万亩、退耕还林荒山造林完成0.5万亩、植树造林7.1699万亩、义务植树11.46万株。

启动公益林补偿机制,严厉打击破坏野生动植物的行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保护工作得到加强。

加大环境执法和治理工作力度,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

全面完成县城居民饮用水源地上帕河流域治理工程和生态县建设规划编制工作。

扎实开展城镇周边河流环境治理工作。

改革开放:

全县启动实施了政府机构改革工作,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稳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各项配套改革逐步完善落实。

农村民主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成果得到巩固发展。

大力实施“以开放促开发,以开发促发展”战略,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改善招商引资环境,积极发展对外贸易,招商引资和对外贸易工作成效显著。

年内签订招商引资项目1个,实际利用外来投资4.29亿元,完成与州政府签订目标数的105%,完成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4156万元,同比增长12.2%。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全县非公经济总户数达1692户,增长14.5%,注册资金35573万元,同比下降6.7%,从业人员3793人,增长11.3%。

“四个百万”基地建设:

共整合资金1263.72万元,累计完成草果种植15万亩,其中:

产生经济效益面积为1200亩,亩收入2800元,总收入336万元;整合资金750万元,累计完成云黄连种植5.7万亩,其中:

产生经济效益面积1.15万亩,亩收入1050元,总收入1207.5万元;整合资金150万元,完成重楼种植面积652.6亩,建设重楼育苗基地5亩;累计完成茶叶种植面积11212亩,其中:

产生经济效益面积1600亩,亩收入2200元,总收入352万元。

2010年庭院经济林果种植桃子202亩、苹果7.5亩、柑桔226亩、柿子2960亩、李子48亩、梨子66.9亩、枇杷4.7亩。

和谐社会建设:

着力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积极化解社会矛盾。

认真落实保障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的政策措施。

努力解决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企业改制、环境保护等方面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

信访工作不断加强。

认真开展“领导干部大接访、大下访”等活动,群众利益诉求渠道进一步畅通,有效化解了一批矛盾纠纷和信访积案。

拥军优属工作深入开展,优抚安置政策全面落实。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进一步巩固。

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安全监管机制进一步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得到全面落实,各项安全生产指标均控制在州下达指标之内。

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得到加强,人民群众饮食和用药安全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

禁毒工作深入开展,继续巩固了“无毒”县成果。

公安“三项”建设深入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进一步健全。

积极推进平安创建活动,依法打击各类犯罪活动,有效维护了社会安全稳定,人民群众安全感不断增强。

精神文明建设: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主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为主线,以服务经济建设为重点,以培养“四有”新人为目标,狠抓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落实,大力加强全县干部职工及各族人民群众的政治思想教育和公民道德建设,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进一步提高文明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加强和完善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工作和监督机制,提倡艰苦奋斗、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创业精神,以优质的服务取信于民,强化诚信为民服务意识,着力提高政府公信力,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让人民群众得实惠,为“三个文明”建设和促进全县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提供了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民主法制建设:

县人民政府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定期向县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认真执行县人大的决议,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22件。

主动接受县政协的民主监督,注重同县政协的政治协商,积极采纳政协建议,及时向政协通报情况,共办理政协委员提案60件。

政府法制工作不断加强,依法治县工作稳步推进。

认真贯彻实施《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行政许可法》和《公务员法》,全面落实法制政府建设工作,深入开展行政许可、行政审批项目和实施主体的清理,加强政府规范性文件管理,政府依法行政水平进一步提升。

“五五”普法工作全面完成,全民法律意识进一步增强。

政府自身建设: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

不断改进和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积极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切实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工作,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政府管理、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强。

认真贯彻落实责任政府、阳光政府、效能政府各项制度,政府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进一步增强。

认真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加快政府信息化建设,拓宽了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的渠道,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进一步提高。

加强应急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健全和完善应急预案体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反应和处置能力不断提高。

“十件实事”:

县人民政府在县十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向全县人民承诺的“十件实事”基本完成。

一是完成架科底至金秀谷通乡公路建设前期工作;二是完成石月亮乡中心敬老院建设项目;三是完成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2186户,受益群众8744人;四是县医院改扩建工程全面启动,后勤保障楼和门诊综合楼建设工程顺利推进;五是解决了11102人农村群众的饮水困难问题,完成县一中、县民族中学和拉甲木底完小安全饮水工程建设,解决了4043名师生的饮水问题;六是实施了42个边境自然村整村推进项目;七是完成187户606人易地开发项目;八是完成7000平方米廉租住房建设项目;九是实施架科底乡九年一贯制学校学生宿舍楼等8个校舍安全工程项目,完成建筑面积12352平方米;十是启动民族文化生态园建设项目,目前正在进行征地拆迁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