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健康地生活》知识点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358298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9.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生物《健康地生活》知识点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八年级生物《健康地生活》知识点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八年级生物《健康地生活》知识点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八年级生物《健康地生活》知识点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八年级生物《健康地生活》知识点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八年级生物《健康地生活》知识点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八年级生物《健康地生活》知识点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八年级生物《健康地生活》知识点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八年级生物《健康地生活》知识点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八年级生物《健康地生活》知识点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八年级生物《健康地生活》知识点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八年级生物《健康地生活》知识点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八年级生物《健康地生活》知识点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八年级生物《健康地生活》知识点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八年级生物《健康地生活》知识点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八年级生物《健康地生活》知识点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八年级生物《健康地生活》知识点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生物《健康地生活》知识点1.docx

《八年级生物《健康地生活》知识点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生物《健康地生活》知识点1.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生物《健康地生活》知识点1.docx

八年级生物《健康地生活》知识点1

八年级生物《健康地生活》知识点

(1)

一、选择题

1.移植别人的器官不易成活,从免疫的角度分析,被移植的器官属于

A.抗原B.抗体C.病原体D.疫苗

【答案】A

【解析】

【分析】

(1)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

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

(2)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

【详解】

A、移植到人体内的植入器官相当于抗原,人体的免疫系统,会识别出非己成分,从而产生排斥反应,产生相应的抗体,来杀死或抑制异体器官的成活。

因此移植他人的器官时,需要进行抗免疫治疗,否则移植不会成功。

所以从免疫的概念分析,移植的器官相当于抗原,正确。

B、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错误。

C、病原体是引起某种传染病的细菌、真菌或者寄生虫等,错误。

D、疫苗是用失活的或者减轻毒性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错误。

【点睛】

掌握抗体和抗原的概念是本题解题关键。

2.对下图中所包含的信息及相关知识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的病毒起抗原作用

B.该免疫细胞产生的抗体可以把入侵的病毒全部消灭

C.该免疫细胞会产生抵抗病毒的抗体

D.该免疫类型是特异性免疫

【答案】B

【解析】

【分析】

人体有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它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呼吸道黏膜上有纤毛,具有清扫异物的作用;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如白细胞),具有溶解、吞噬和消灭病原体的作用;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

病原体等异物称为抗原。

【详解】

A、病毒侵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因此图中的病毒起抗原作用,A正确;

B、抗体具有特异性,因此该免疫细胞产生的抗体可以把相应的病毒消灭,而不是可以把入侵的病毒全部消灭,B错误;

C、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该免疫细胞会产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C正确;

D、抗体属于第三道防线,因此该免疫类型是特异性免疫,D正确。

所以答案选择B。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抗原和抗体的特点以及免疫的类型。

3.下列有关传染病和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A.每一种传染病都是由一种或几种病原体引起的

B.给刚出生的婴儿接种卡介苗属于计划免疫

C.能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抗原

D.抗体具有特异性,抗体一旦在体内产生即可终生存在

【答案】D

【解析】

【分析】

(1)传染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疾病,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动物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

(2)免疫是指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3)抗原,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即抗体,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病原体就是抗原。

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

抗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详解】

A.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每一种传染病都是由一种或几种病原体引起的,A正确。

B.计划免疫是指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各种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科学免疫的程序,有计划地给儿童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给刚出生的婴儿接种卡介苗属于计划免疫,B正确。

C.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C正确。

D.抗体在人体内存续时间的长短因抗体的种类不同而不同,有的的抗体可以终身存在如抵抗天花病毒的抗体,有的只能存在几天如抵抗流感病毒的抗体,D错误。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传染病、抗体、抗原、计划免疫、免疫的概念。

4.冠心病是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简称,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供血不足而引起。

下列生活方式中,容易引起冠心病的是

A.吃清淡少盐的食物B.高脂肪饮食C.冬季注意保暖D.适当体育运动

【答案】B

【解析】

【详解】

心血管疾病指的是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等,这些疾病很难治愈,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一类疾病,影响心血管疾病的因素,除了遗传和先天性因素外,还包括人们的生活方式。

在饮食习惯方面,如果食用过多的高脂肪类食物,容易造成心脏和血管壁的脂肪等营养物质沉积,影响其正常功能,甚至引起动脉硬化、高血压等。

新鲜水果和蔬菜中含膳食纤维,膳食纤维能促进胃肠的蠕动和排空,所以多吃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就会排便通畅、降低人体内过高的血脂和血糖,另外冬季注意保暖、适当体育运动有利于维护心脑血管的健康。

5.在一次车祸中,一青年左大腿股骨骨折,皮肤受到创伤,失血200毫升。

对这样的伤员,下列治疗措施没有必要的是

A.股骨复位固定B.输血200毫升,及时补充血量

C.皮肤伤口做止血处理D.注射抗菌素,防止伤口感染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青年左大腿股骨骨折,皮肤受到创伤,应及时股骨复位固定,以帮助骨头快速正确愈合,故A正确;皮肤伤口做止血处理,以防止流血过多,故C正确,但是失血200ml不会对身体由太大的影响,所以无需输血。

故B错误;应及时注射抗菌素,防止伤口感染,故D正确。

6.时下流行的驴友、暴走等户外运动深受人们的喜爱,但是户外运动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所以了解必要的用药知识和急救技能,对于保障身体健康、挽救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做人工呼吸时,使被救者仰卧,朝被救者的口腔吹气,每分钟16~18次

B.动脉出血,要摁压伤口远心端血管止血

C.遇到突发心肌梗死病人,不要随意搬动病人,应帮助其服药并拨打“120”

D.非处方药的标识是“OTC”

【答案】B

【解析】

如果人突然停止呼吸,但心跳存在时,我们一般应对其进行人工呼吸进行施救,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例按照单人复苏方式应为30:

2,也就是做2次人工呼吸,就要挤压心脏30次,每分钟16-18次,A正确;

动脉血是从心脏流向全是的血液,血流方向是向远心端流动的,所以动脉出血时应该在近心端止血,故动脉出血,要摁压伤口远心端血管止血,B错误;

当人出现意外事故时,我们首先应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正确的实施一定的急救措施。

遇到突发心肌梗死病人,不要随意搬动病人,应帮助其服药并拨打“120”,C正确;

非处方药的标识是OTC,D正确。

7.免疫是机体的一种重要的保护性功能。

下列不属于免疫过程的是()

A.花粉引起体内毛细血管扩张

B.移植的器官被排斥

C.抗SARS病毒的抗体清除SARS病毒

D.青霉素消灭肺炎双球菌

【答案】D

【解析】

【分析】

免疫是指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详解】

免疫的功能包括自身稳定(清除体内衰老的、死亡的或损伤的细胞)、防御感染(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发生、维护人体健康)、免疫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当免疫功能异常时人体会发生疾病;例如防御感染的功能过强时,对进入人体内的某些药物和食物会发生过敏反应,当自身稳定的功能异常时人体会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当免疫监视功能异常时人体可能会发生肿瘤。

所以题干中花粉引起体内毛细血管扩张、移植的器官被排斥和抗SARS病毒的抗体清除SARS病毒都属于免疫的功能,而青霉素消灭肺炎双球菌不属于免疫的功能。

故选D。

【点睛】

人体的免疫功能指的是:

防御、自我稳定、免疫监视.防御是指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发生、维护人体健康。

8.人被携带狂犬病病毒的动物咬伤后就可能感染狂犬病,发病后死亡率几乎100%,全世界每年数万人死于狂犬病。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被猫、狗咬伤后注射疫苗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B.抗毒血清含有抗体,狂犬病疫苗属于抗原

C.家里饲养的猫、狗等宠物应及时接种疫苗

D.被咬伤后要及时注射抗毒血清和狂犬病疫苗

【答案】A

【解析】

【分析】

抗原是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抗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

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

【详解】

疫苗是由低毒的、灭活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

接种疫苗能产生免疫力,有效的预防某种传染病,相当于抗原。

抗毒血清是对于某种毒素抵抗或可以使毒性减弱、消失的血清,属于抗体。

因此被携带狂犬病病毒的动物咬伤的患者,注射的抗毒血清属于抗体,狂犬病疫苗属于抗原,保护人体不被狂犬病病毒侵袭,维持人的身体健康,而对其它病原体无效,这种免疫类型只对特定病原体起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故B、C正确,A错误;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目前该病无法治愈,只能预防,所以被狗、猫等咬伤要及时注射狂犬病抗毒血清和狂犬病疫苗进行防治,故D正确。

故选A。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注意区分疫苗和抗病毒血清,并了解其意义。

9.去年年底,全国大范围爆发流感,疾控中心监测出主要三种病毒,其中以乙型流感病毒为主。

关于流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流感病毒具有细胞结构

B.打喷嚏或咳嗽时掩住口鼻,有利于减少流感传播

C.从传染病角度看,乙型流感病毒属于传染源

D.在病情多发期,尽量避免去人多的场所,教室内要紧闭门窗,防止感冒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叫做传染病。

【详解】

A.流感病毒的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A不符合题意。

B.打喷嚏或咳嗽时掩住口鼻,既是出于礼貌,同时也避免病菌随着打喷嚏或者咳嗽时喷出的飞沫四处播散,传播给周围的其他人,有利于减少流感传播,B符合题意。

C.病原体是指可造成人或动植物感染疾病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立克次氏体、真菌)、寄生虫或其他媒介;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叫做传染源。

因此从传染病角度看,乙型流感病毒属于病原体,而乙型流感患者属于传染源,C不符合题意。

D.在病情多发期,尽量避免去人多的场所,教室内要开窗通风,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有效降低室内空气中微生物的数量与密度,减少人与病原体接触机会,是简单、有效地室内空气消毒方法,D不符合题意。

【点睛】

本题的重点是传染病的相关知识。

10.某医院接收一位“非典”病人后,及时隔离并立即开始治疗,这一过程属于(  )

A.控制传染源B.保护易感人群C.切断传播途径D.以上三者都是

【答案】A

【解析】

【分析】

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可分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三个方面。

【详解】

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可分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三个方面。

隔离传染病病人的主要目的控制传染源。

故选A。

11.如图是一农田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害虫群体密度变化曲线。

下列叙述不符合达尔文进化观点的是

A.随着农药的使用,害虫群体的抗药性逐渐增强

B.农药使害虫产生变异

C.害虫抗药性的形成是农药对害虫定向选择的结果

D.从曲线变化可知,害虫群体中原来就存在抗药性个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害虫抗药性的形成。

解答时可以从自然选择和抗药性形成的过程方面来切入。

使用农药时把一部分害虫杀死,害虫群体密度减少;一段时间药效过后,害虫大量繁殖,害虫群体密度增加;再使用农药又把一部分害虫杀死,害虫密度又减少。

【详解】

A、随着农药的使用,害虫群体的抗药性逐渐增强;A正确;

B、、害虫原来就存在着变异,不是农药使害虫产生变异;B错误;

C、由分析可知,随着农药的使用,害虫抗药性的形成是农药对害虫定向选择的结果,符合达尔文进化观点;C正确。

D、从曲线变化可知,使用农药时不能把全部害虫杀死,表明害虫群体中原来就存在抗药性个体;D正确。

故选:

B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农药的使用只是对害虫原有抗药性的变异进行了自然选择。

12.将他人器官移植到患者体内不易成功。

从免疫概念分析,移植的器官相当于()

A.病原体

B.疫苗

C.抗原

D.抗体

【答案】C

【解析】

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异物)叫做抗原,一定的抗体能够与一定的抗原结合,从而促进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将抗原清除,但免疫并不是总对人体有益的,将他人器官移植到患者体内不易成功。

从免疫概念分析,移植的器官相当于抗原。

13.给狗注射狂犬疫苗,可以预防狗得狂犬病.其中的疫苗和免疫类型分别属于(  )

A.抗体特异性免疫B.抗体非特异性免疫

C.抗原特异性免疫D.抗原非特异性免疫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接种的疫苗是由病原体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体,进入人体后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因此“注射的疫苗”属于抗原。

所以,给狗注射的狂犬疫苗属于抗原.抗体具有特异性,注射狂犬疫苗产生的抗体,只能对狂犬病毒有免疫作用,因此这种免疫类型属于特异性免疫。

考点:

抗体和抗原。

14.在流行性感冒的高发季节,对于一些体质较弱的人来说,通过注射疫苗进行预防是行之有效的做法。

下列有关流感及其预防的论述,错误的是(  )

A.疫苗是减毒或无毒的病毒,在免疫过程中属于抗原

B.注射流感疫苗属于预防流感措施中的保护易感人群

C.患流感的人痊愈后,体内会产生抵抗该流感病毒的抗体

D.流感病毒虽然没有细胞结构,但它可在空气中独立生活

【答案】D

【解析】

【分析】

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可通过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来预防,据此解答。

【详解】

疫苗是由低毒的、灭活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

接种疫苗能产生免疫力。

能刺激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称为抗原,因此,注入人体内的疫苗属于抗原,A正确;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注射流感疫苗属于预防流感措施中的保护易感人群,B正确;患流感的人痊愈后,体内会产生抵抗该流感病毒的抗体,对其他病原体无效,属于人体免疫的第三道防线,可见其免疫作用是特定的,有针对性的,属于特异性免疫,C正确;流感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活,D错误。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只有基础扎实,才能灵活解答本题。

15.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艾滋病病毒主要侵犯并瓦解人体的免疫系统

B.溶菌酶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C.免疫系统不会攻击人体自身的细胞

D.免疫对人体总是有益的,免疫功能越强越好

【答案】A

【解析】

【分析】

滋病是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导致的免疫缺陷病。

HI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主要攻击和破坏的靶细胞为T淋巴细胞,随着T淋巴细胞的大量死亡,导致人体免疫力降低,病人大多死于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或恶性肿瘤,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

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等。

【详解】

艾滋病病毒会侵犯并瓦解人体的免疫系统,使患者死于多种疾病的侵害,A正确;体液中的溶菌酶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B错误;免疫系统能清除自身的衰老或异常细胞,C错误;免疫对人体不一定是有益的,如防御感染免疫功能过强会发生过敏反应,因此人体的免疫能力不一定是越强越好,D错误。

【点睛】

免疫系统的功能除了防御功能外,还有监控和清除功能,能监控、清除人体内衰老、损伤细胞及癌变细胞。

16.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7》显示,我国心血管病死亡率仍居首位。

以下观点你不认同的是(  )

A.心血管病是心脏、血管疾病的统称

B.高血压、吸烟和肥胖等是导致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C.偶尔的醉酒对心血管不会产生影响

D.健康的生活方式会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病率

【答案】C

【解析】

【分析】

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已经成为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一类疾病,被称为现代文明病。

【详解】

心血管病是心脏、血管疾病的统称,A正确;高血压、吸烟和肥胖等是导致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B正确;影响心脑血管疾病等现代文明病的因素,除了遗传和先天性因素外,还包括人们的生活方式,如吸烟、喝酒、营养过剩、熬夜、压力过大等,因此偶尔的醉酒对心血管也会产生影响,C错误;健康的生活方式会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病率,D正确。

【点睛】

掌握心脑血管疾病的病因、特点和预防措施是关键。

17.健康人、流感、流感病人、流感病人的飞沫、流感病毒分别属于①传染源②病原体③传播途径④传染病⑤易感人群(  )

A.⑤④③①②B.⑤④①③②C.①⑤④③②D.⑤②③④①

【答案】B

【解析】

【分析】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

传染源、易感人群、传播途径。

【详解】

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播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些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健康人属于易感人群,流感属于传染病,流感病人属于传染源,流感病人的飞沫属于传播途径,流感病毒属于病原体。

由此可知B符合题意。

【点睛】

掌握传染病的特点。

18.我国自主研制的埃博拉疫苗首次获得境外临床试验许可,在塞拉利昂启动Ⅱ期临床试验.接种这种疫苗属于(  )

A.非特异性免疫,保护易感人群

B.非特异性免疫,切断传播途径

C.特异性免疫,控制传染源

D.特异性免疫,保护易感人群

【答案】D

【解析】

【分析】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一种疾病。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详解】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传染源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散播病原体的人和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其他人所经过的途径或各种生物媒介,疫苗相当于抗原,能够刺激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抗体,产生的这种抗体只针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群,所以接种疫苗在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中属于保护易感人群,故D符合题意。

【点睛】

知道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即能正确答题。

19.近年来,心血管疾病成为人类健康的“杀手”,心血管疾病患者逐年低龄化,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我们只要合理膳食、就不会患心血管疾病

B.白酒会导致红细胞数量增加,血液变稠,加重心脏负担

C.遇到突发心脏病的患者,不需要采取急救措施,直接送医院就医

D.心血管疾病既受遗传因素影响,也与生活习惯密切相关

【答案】D

【解析】

【分析】

在生活中,我们要做到合理膳食,平衡营养,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心血管疾病,同时,也要掌握一些急救措施,遇到突发情况的时候能够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

【详解】

A.合理膳食,多参加体育锻炼等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但不能完全预防,如先天性心脏病,主要与遗传有关,即使改变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也无法预防。

现在心血管疾病出现低龄化倾向,青少年也时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A错误。

B.酗酒会对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但是少量饮酒可以促进中枢神经兴奋,在神经系统的作用下心跳加快,促进血液循环,还能舒筋活血、御寒壮骨,B错误。

C.遇到突发心脏病患者要迅速拨打“120”,同时采取胸外心脏挤压以及人工呼吸进行救助,不能搬运送往医院抢救,C错误。

D.人的心血管健康状除了受遗传因素和环境的影响外,还与个人的生活方式有关,D正确。

【点睛】

健康的生活不仅需要加强体育锻炼,搞好个人卫生,还要保持愉快的心情,积极向上的心态,同时还应当学会与人相处,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20.心情愉快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当心情焦虑、抑郁时,下列做不可取的是(  )

A.熬夜上网B.找人倾诉C.听听音乐D.安慰自己

【答案】A

【解析】

【分析】

心情愉快是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调节自己的情绪可概括为:

一、转移注意力;二、宣泄;三、自我安慰。

【详解】

良好的情绪和适度的情绪反应,表示青少年的身心处于积极的健康状态。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地出现一些情绪问题,如紧张、生气、烦恼等。

当出现这些问题时,我们可以试着用以下三种方法来调节自己的情绪。

方法一:

当情绪不好时,有意识地转移话题,或者做点别的事情,如听音乐、看电视、打球、下棋、外出跑步等,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这样可以使情绪得到缓解。

方法二:

把自己心中的烦恼向亲人或知心的朋友诉说甚至大哭一场,把积压在内心的烦恼宣泄出来,这样也会有利于身心健康。

但是,要注意宣泄的对象、地点和场合;方法也要适当,避免伤害别人。

方法三:

当你想得到一件东西,或者想做某件事而未能成功时,为了减少内心的失望,可以找一个适当的理由来安慰自己,这样可以帮助你在挫折面前接受现实,保持较为乐观的态度,综上所述当你心情焦虑、抑郁时,不可取的是熬夜上网。

【点睛】

调节自己的情绪可概括为:

一、转移注意力,二、宣泄,三、自我安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