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第四单元健康生活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91189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科学第四单元健康生活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五年级科学第四单元健康生活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五年级科学第四单元健康生活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五年级科学第四单元健康生活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五年级科学第四单元健康生活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五年级科学第四单元健康生活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五年级科学第四单元健康生活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五年级科学第四单元健康生活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五年级科学第四单元健康生活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五年级科学第四单元健康生活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五年级科学第四单元健康生活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五年级科学第四单元健康生活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五年级科学第四单元健康生活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五年级科学第四单元健康生活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五年级科学第四单元健康生活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五年级科学第四单元健康生活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科学第四单元健康生活教案.docx

《五年级科学第四单元健康生活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科学第四单元健康生活教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五年级科学第四单元健康生活教案.docx

五年级科学第四单元健康生活教案

五年级科学第四单元健康生活教案

  第四单元健康生活

  课时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体验或查阅资料、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等方法,了解人体的消化器官及功能,培养学生通过间接的手段获取有关人体内部器官知识的能力、查阅资料进行对照的能力;

  使学生懂得保护消化器官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知道怎样爱护消化器官,促使学生自觉地改掉不良的饮食习惯,注重饮食卫生;

  初步认识人体消化器官及功能,能在自己身上指出这些消化器官的位置,知道食物的大致消化过程。

  教学重点:

认识消化器官。

  教学难点:

了解消化器官的作用及消化过程。

  教学准备:

  每人一小块馒头。

  做消化器官模型需要的纸及剪刀、胶水等。

  有关人体消化器官及作用的资料。

  挂图或多媒体——人体的消化器官。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健康的认识,包括对健康重要性的认识及自己对健康的理解。

  在讨论的基础上,由每一个学生把自己对健康的理解进行整理,并记录在书上。

  “健康从饮食开始。

吃下的食物要靠我们的消化器官消化后人体才能吸收,我们首先来学习有关人体消化器官的知识。

  二、探究内容:

  认识消化器官。

  •体验活动:

把一小块馒头放进嘴里,咀嚼后慢慢咽下。

根据我们的感觉和经验,说说食物在我们的身体里会经过哪些地方?

我们的消化器官有哪些?

  •交流:

人体的消化器官有哪些?

  •活动:

让学生在自己的身上找到这些消化器官的位置。

  •小组活动:

制作一个消化道模型。

  •对照人体消化系统的挂图,检查连接是否正确。

  了解消化器官的作用及人体的消化过程。

  •

  刚才咽下的馒头在我们身体里是怎样被消化的?

  •用文字和箭头表示食物进入人体后经过的路线。

  •在这个过程中,消化器官的各部分起什么作用?

对照图写出各部分的作用。

  •看了解消化器官各部分的作用。

  •思考:

人体的消化道大约长9米,食物在人体中停留的时间大约为24小时,这些数字使你产生了什么想法,和你原来的想法一致吗?

  理解使用人造材料的好处。

  在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人们大量使用人造材料,人造材料有什么好处?

  保护消化器官。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都要靠我们的消化器官,怎样保护我们的各个消化器官呢?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注意饮食卫生。

  •吃食物要细嚼慢咽。

  •不用开水或汤泡食物吃。

  •不能边吃边看电视。

  •饮食要定时定量,不要暴饮暴食,不偏食,少吃零食。

  •不吃腐烂变质和不清洁的食物。

  •饭后不做剧烈运动。

  我们有过消化器官生病的经历吗?

原因是什么?

  小结。

  三、全课总结。

  四、课后拓展。

  向家里人讲述你学习的知识。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饮食和健康

  教学目标:

  知道食物是能量的,能量在维护人体正常活动中的作用;

  通过计算我们每天需要的能量和实际摄入的能量,学习用科学的方法来判断自己每天摄入的能量是否适当;

  试用科学的标准合理安排自己的一日三餐,做到热量分配合理,营养均衡;

  对照检查自己的饮食习惯,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

知道摄入的能量要适当。

  教学难点:

研究我们每天摄入的能量适当吗。

  教学准备:

  有关各种食品能量的资料,可以把它们做成图片。

  让学生课前记录自己一天当中的食物种类及数量。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人为什么要吃食物?

人的哪些活动需要能量?

  人体维持呼吸、心跳、一定的体温需要能量;食物在体内的消化、吸收及废物的排泄需要能量;学习、工作、劳动、锻炼等活动也需要能量。

这三种能量消耗的比例大致50%、40%和10%。

  二、探究内容:

  摄入能量要适当。

  食物中的哪些营养素能够给我们提供能量?

能量的摄入是不是越多越好?

  计算我们每天大致需要多少能量。

  我们每天摄入的能量适当吗?

  拿出自己一天的食物种类和数量的记录,根据教材和教师提供的食物能量表,计算自己一天摄入的能量。

  对照标准检查自己一天饮食的能量符合标准吗?

差不多或超过多少?

  统计小组、全班同学中,某一天摄入的能量基本正常的有多少,不足和超过的同学有多少?

  讨论:

如果长期摄入的能量相差太多或超过太多有什么不好?

  我们的饮食科学吗?

  不良的饮食习惯是造成营养不良或能量过剩的主要原因,对照检查自己是否有不好的饮食习惯。

  这些不好的饮食习惯为什么会早成能量摄入过多或不足,我们应该怎样才能使能量摄入适当?

  活动。

  根据能量摄入的标准和一日早、中、晚三餐能量的分配比例,试着给自己安排一周营养丰富的早餐或某一天的膳食。

  三、全课总结。

  四、课后拓展。

  自己安排一周营养丰富的早餐或一天的膳食。

  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选择健康食品

  教学目标:

  通过查阅资料、参观、访问、交流,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健康食品、食品受污染的途径,以及如何选择健康食品;

  增强学生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的意识;

  培养学生的关擦黑能力、收集相关信息的能力和调查、交流的能力;

  鼓励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对有毒有害食品进行抵制和投诉举报,使学生养成尊重和维护法律法规的意识和习惯;

  用科学知识指导和改善自己的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教学重点:

怎样选择有利健康的食品。

  教学难点:

能运用所学知识挑选绿色食品。

  教学准备:

  有关食品安全的资料,被污染的蔬菜、水果、肉、鱼等食品的实物或照片。

  有关绿色食品标志的食品包装袋。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

“如果一个人能活到70岁,按每天吃300克粮食、500克蔬菜、250毫升牛奶、一个鸡蛋来计算,那他这一生分别要吃掉多少食物?

如果所吃的这些食物中含有对人体有毒害的成分,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讲述一个因长期食用被污染的食物,而导致人生病致死的真实事例。

  0世纪50年代初在日本水俣湾附近的小渔村中发生的奇闻。

1953年,也是在水俣湾,有个人起初口齿不清,面部痴呆,后来耳朵聋了,眼睛瞎了,全身麻木,最后神经失常,高声号叫而死。

当时,人们不知道这是什么病。

直到1956年,又有96人得了同样的病,其中18人死亡。

此后,以熊本大学为主组成医学研究所,开展流行病学研究,并把猫死人病的现象联系起来进行分析,终于找到了致病的根源。

原来,这是由于摄入富集在鱼类、贝类中甲基汞而引起的中枢神经性疾病。

如果短时间内摄入甲基汞1000毫克,就可出现急性症状,并很快死亡;如果短期内连续摄入500毫克以上的甲基汞,就可相继出现肢端感觉麻木、中心性视野缩小,语言和听力障碍,运动失调等症状。

那么,甲基汞是从哪里来的呢?

原来,建在水俣镇附近的一家氮肥厂,在三四十年代相继采用汞催化剂生产醋酸乙烯和氯乙烯,大量含有甲基汞的废水、废渣排到水俣湾。

这些废水、废渣进入水体后,靠水体自净难以消除,就使鱼、贝类体内富集了甲基汞。

人或猫吃了含油甲基汞的鱼和贝类,就生病死亡。

  为了身体健康,我们的饮食除了营养均衡、摄入适当的能量外,还要注意食品中是否有对人体有害的成分,要吃健康的食品。

  二、探究内容:

  什么是对健康有利的食品?

  说说自己判断健康食品的标准。

  看教材或自己搜集的资料,读读什么是健康食品并相互交流。

  健康食品是对人体健康有利的食品,具体的标准是安全、无污染、优质、有营养。

  讨论、交流。

  “哪些我们不能吃?

哪些要少吃?

为什么?

  小结:

以上食品中“无检疫标志的肉类、霉变的粮食、酸败变质的油”绝对不能吃,其余食品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成分,长期食用对身体有害,不要经常吃。

  怎样选择有利健康的食品。

  怎样选择有利健康的食品?

  讨论、交流:

可以从哪些方面选择我们放心的健康食品,为什么?

如果有几种不同的保质期的食品,我们选择哪一种比较好?

为什么?

  教师小结。

  指导学生认识绿色食品标志,介绍了解常见的绿色食品。

  调查:

让学生在课余到商店看看哪些是绿色食品,问问买这些食品的人多不多。

留意家长买来的食品中有没有绿色食品,记下食品名称、商家、产地等信息。

  报告会:

  请有经验的人谈谈怎样选择蔬菜、水果、鱼、虾、肉,怎样有效地除掉蔬菜、水果上的残留农药。

  三、全课总结。

  四、课后拓展。

  调查自己家里买的食品中有哪些是绿色食品。

  教学后记:

  第四课时水——人体最重要的营养素

  教学目标:

  引领学生通过阅读资料、实验、计算、观察剖开的动物等途径了解水在人体内无处不在,提升学生关于水对于人体生命活动重要性的认识;

  通过观察剖开的鱼、鸡体内哪些地方有水,推测人体哪些地方有水,培养学生类比推理的能力;

  通过实验认识水在消化食物中的作用,进一步了解食物被消化的过程,培养学生对比实验的能力,以及实验中应有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通过具体的生命活动中了解水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剖开的鱼和鸡观察它们体内哪些地方有水。

  教学准备:

  小组活动材料:

每组1条小鱼或1块肉,植物全株或部分;放大镜、大小相同的馒头、盘子、稀释的碘酒、滴管。

  展示食物在胃、小肠中的消化过程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

你们还记得种过凤仙花吗?

做过绿豆种子发芽时需要水量,谁说说水对种子

  萌发和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你自己如果半天或一天喝不到水的感觉。

  人在饥饿或无法进食的情况下,只要提供足够的水就可以勉强维持生命。

但如果体内水分损失超过20%,生命就无法维持,所以水对人来说是粉肠重要的。

身体健康仅仅靠食物来保证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水。

  二、探究内容:

  我们身体里哪里有水?

有多少水?

  讨论:

喝下去的水到哪里去了?

  观察活动:

剖开的鱼或鸡,看看鱼或鸡的哪些地方有水。

  提问:

猜测一下我们的身体中哪些地方有水?

  教师小结:

水不仅是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而且是生命体的基本组成部分。

就人类而言,构成我们身体的组成部分大致如下:

蛋白质占17%,脂肪14%,碳水化合物1.5%,钙等矿物质6%,剩下的61.5%为水,也就是说,体重的2/3为水。

人体的各个器官组织也大都由水来支持,人体器官组织的含水量大致如下:

血液90%左右,肌肉76%,肺、心脏80%,肾83%,肝68%,脑75%,就连骨骼也含水10%~22%。

  计算自己身体中有多少水。

  水在食物消化中的作用。

  体验、思考:

慢慢咀嚼一块馒头,它有什么变化,是谁使它发生变化的。

  对比实验:

把馒头放在嘴里,嚼不同的时间,仁厚滴上碘酒,观察馒头糊的变化。

分析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变化?

唾液的作用是什么?

  食物的消化还要经过哪些器官和过程?

其中有哪些消化液参与消化?

  三、全课总结。

  四、课后拓展。

  查阅资料:

人体还有哪些生命活动离不开水?

  观察统计:

自己一昼夜大约排出多少尿液。

  教学后记:

  第五课时我们每天应该喝多少水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让学生知道怎样科学饮水,即必须保证每天吃进身体里的水量和排除的水量保持基本平衡;要饮用优质水;要注意饮水卫生;

  通过统计自己一昼夜中排出水量的多少,计算食物中的含水量等活动,培养学生统计、记录、测量、计算的科学探究技能;

  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饮水习惯。

  教学重点:

统计我们每天排出多少水,得出我们每天应该喝多少水。

  教学难点:

学习计算从食物中吃进多少水。

  教学准备:

  西红柿、小碗、小棒、纱布、量筒等。

  食物含水量情况表。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

“你们知道自己一天喝了多少水吗?

知道自己一天喝的水够不够吗?

  “我们每天喝的水量必须和排出的水量基本平衡。

  二、探究内容:

  我们一天应该喝多少水?

  怎样知道我们一天应该喝多少水?

  怎样统计计算每天排出多少水?

  统计计算每天的排水量。

  汇报、小结:

我们每天应该补充多少水?

  讲解:

水通过两个渠道进入我们的身体,一是食物,二是喝水。

我们要知道每天喝的水够不够,必须知道通过进食吃进多少水、直接喝下去多少水。

现在我们来看看怎样计算。

  •计算每天自己直接喝下去多少水。

  •计算自己每天从食物中吃了多少水。

  我们应该喝什么样的水?

  交流:

平时我们喜欢喝什么样的水?

  阅读教材上的资料:

纯净水、蒸馏水、白开水、矿泉水各自的性能、特点。

  我们应该经常饮用什么水?

为什么?

为什么饮料和果汁不能多喝?

  教师讲述有关饮水卫生的常识。

比如不要暴饮、狂饮,不要等口渴时才喝水,每天清早要多喝水,饮水机里的水不能存放太久,等等。

  三、全课总结。

  四、课后拓展。

  把学到的有关科学饮水的知识告诉家人,向他们宣传有关饮水健康的知识。

  教学后记:

  第六课时健康需要新鲜空气

  教学目标:

  引领学生探究呼吸对生命的重要意义;

  认识人体呼吸器官,对人体呼吸的过程有大致的了解;

  通过比较呼出和吸入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育学生爱护自己的呼吸器官。

  教学重点:

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呼吸。

  教学难点:

分辨吸进和呼出的气有什么不同。

  教学准备:

  人体呼吸器官的挂图或多媒体、模拟呼吸装置。

  分组实验材料:

集气瓶、玻璃片、乳胶管、水槽、火柴、细竹棍。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

“我们的生命除了需要食物、水,还需要什么呢?

如果你们生活在空气污染很大的地方会怎样?

  二、探究内容:

  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呼吸。

  体验活动:

把手放在鼻子前面,用手掌对着鼻孔,感觉到自己在呼吸。

  体验活动:

感觉我们一刻也不能停止呼吸。

  讲解我们为什么要呼吸,为什么每时每刻都要呼吸。

  认识呼吸器官。

  体验活动:

我们在呼吸时,胸、腹部有什么变化?

  讨论交流:

呼吸器官有哪些?

在图上标出它们的名称。

  小结:

人体的呼吸器官由鼻、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

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其余器官是气体的通道——呼吸道。

肺分左肺和右肺,肺里面有许多肺泡,总数幼.5亿个,如果把肺泡展开,表面积可达55平方米~70平方米。

肺泡表面密布毛细血管网。

  用多媒体或教具模拟演示肺如何进行呼吸。

  计算我们一昼夜需要多少新鲜空气。

  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讨论:

怎样收集这两种气体?

它们会有什么不同?

怎样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

  指导实验操作。

  学生分组实验。

  汇报、交流。

  实验中出现了什么不同的现象?

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

我们的猜测正确吗?

  阅读资料。

  让学生阅读教材上提供的资料,并对照自己的猜测,看看是否完全正确,什么地方需要修正。

  小结。

  人的呼吸实际上是进行气体交换,如果没有氧气,人体的生命活动就会停止。

  三、全课总结。

  四、课后拓展。

  如果较长时间呆在人多而空气不流通的房间,会有什么感觉?

为什么?

  教学后记:

  第七课时关心我们周围空气的质量

  教学目标:

  引领学生开展考察空气质量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关注周围环境的意识;

  记录一周的空气质量报告,初步学会看空气质量报告,养成关心空气质量的习惯;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他们综合收集各方面的信息,判断周围空气质量是否受到污染的能力;

  增强环保意识,积极参与到创建优美校园、社区、街道、城市的活动中,用实际行动保护环境;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

根据空气质量的好坏判断空气污染的程度。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关注周围环境的空气质量。

  教学准备:

  空气质量预报的多媒体资料或图片。

  周围环境空气质量考察记录表。

  有关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的资料。

  测试空气质量的简单材料和仪器。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

“健康生活需要新鲜的空气,我们周围环境中的空气怎么样?

是否受到了污染?

这是我们人人都关心的。

  二、探究内容:

  关心我们周围空气的质量。

  “健康生活需要新鲜的空气,我们来说说周围空气质量的好坏对我们的健康有什么影响。

  例如英国伦敦烟雾事件:

  52年12月5-8日

  一场灾难降临了英国伦敦。

地处泰晤士河河谷地带的伦敦城市上空处于高压中心,一连几日无风,风速表读数为零。

大雾笼罩着伦敦城,又值城市冬季大量燃煤,排放的煤烟粉尘在无风状态下蓄积木散,烟和湿气积聚在大气层中,致使城市上空连续四五天烟雾弥漫,能见度极低。

在这种气候条件下,飞机被迫取消航班,汽车即便白天行驶也须打开车灯,行人走路都极为困难,只能沿着人行道摸索前行。

  由于大气中的污染物不断积蓄,不能扩散,许多人都感到呼吸困难,眼睛刺痛,流泪不止。

伦敦医院由于呼吸道疾病患者剧增而一时爆满,伦敦城内到处都可以听到咳嗽声。

仅仅4天时间,死亡人数达4000多人。

就连当时举办的一场盛大的得奖牛展览中的350头牛也惨遭劫难。

一头牛当场死亡,52头严重中毒,其中14头奄奄待毙。

2个月后,又有8o00多人陆续丧生。

这就是骇人听闻的“伦敦烟雾事件”。

  酿成伦敦烟雾事件主要的凶手有两个,冬季取暖燃煤和工业排放的烟雾是元凶,逆温层现象是帮凶。

伦敦工业燃料及居民冬季取暖使用煤炭,煤炭在燃烧时,会生成水、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碳氢化合物等物质。

这些物质排放到大气中后,会附着在飘尘上,凝聚在雾气上,进入人的呼吸系统后会诱发支气管炎、肺炎、心脏病。

当时持续几天的“逆温”现象,加上不断排放的烟雾,使伦敦上空大气中烟尘浓度比平时高10倍,二氧化硫的浓度是以往的6倍,整个伦敦城犹如一个令人窒息的毒气室一样。

  可悲的是,烟雾事件在伦敦出现并不是独此一次,相隔10年后又发生了一次类似的烟雾事件,造成1200人的非正常死亡。

直到70年代后,伦敦市内改用煤气和电力,并把火电站迁出城外,使城市大气污染程度降低了80%,骇人的烟雾事件才求在伦敦再度发生。

  怎样知道我们周围的空气是否受到污染?

  学习如何看空气质量报告。

  •平时看到或听过环境空气质量报告吗?

空气质量报告有哪些内容?

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讲解一些空气质量指数的含义。

  •出示某日我过各省会城市的空气质量报告,让学生说说各个城市的空气质量情况。

  怎样用感官观察周围环境空气是否受到污染。

  •除了看环境空气质量报告,我们还有什么办法知道周围环境的空气是否受到污染?

  居室空气质量的考察。

  除了室外的空气会受到污染外,我们家里的空气质量怎样?

有什么事实依据?

怎样验证我们的看法?

  阅读资料。

  布置考察任务。

分组对周围环境的空气质量进行考察,每组可选择室外或室内的一个地方进行考察。

考察前要制订考察计划,计划包括考察目的、地点、内容、方法等。

  各小组制订考察计划。

  改善周围环境的空气质量,创建空气清新、优美的学习环境和居室环境。

  提出改善空气质量,创造优美环境的建议。

  和家人一起商议如何改善居室环境,减少居室污染。

  用实际行动保护周围环境空气质量。

  三、全课总结。

  四、课后拓展。

  回家和家人一起商议如何改善居室环境。

  教学后记:

  第八课时运动与健康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通过对运动前后呼吸和脉搏频率的对比,探究加强体育锻炼的意义;

  指导学生准确地测试、计算、对比运动前后的心跳、呼吸次数,及运动前后每分钟吸入空气、泵送血液的能力,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对比;

  亲历模拟心脏舒张和收缩的活动过程,了解人体血液循环的原理;

  尝试对运动时心跳、呼吸频率加快的现象做出自己的解释。

  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认识体育锻炼的意义。

  教学难点:

能准确测试、计算、对比运动前后的心跳、呼吸次数。

  教学准备:

  测试运动前后心跳、呼吸频率的记录表、皮球、海绵、水槽、血液循环器官的挂图或多媒体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

“有人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把兔子、鸽子从小就关进笼子里喂养。

这些小动物长大后看起来好像发育正常。

但是,把它们放出笼子后,兔子跑不了多远,就会倒地;鸽子在空中飞了几圈便栽下来。

解剖分析发现,兔子死于心脏破裂,鸽子则死于动脉撕裂。

  “听了这个事例有什么想法?

体育运动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什么好处?

  “让我们通过活动来探讨体育运动对我们的身体健康的意义。

  二、探究内容:

  运动起来会怎样。

  跑步或踢足球后我们有什么感觉?

呼吸和心跳加快了吗?

我们来比较一下。

  怎样比较呢?

怎样测试才比较准确呢?

  分组活动。

  •测试并记录平静时每分钟的心跳和呼吸次数。

  •测试并记录运动后每分钟的心跳和呼吸次数。

  交流、汇报。

  运动后心跳和呼吸次数会加快,这是为什么?

  为什么心跳会加快。

  为了弄明白运动后为什么心跳会加快,我们先来了解我们的心脏。

  人的心脏位于胸腔的中部,偏左下方,在两肺之间。

心脏的形状像桃子,大小跟本人的拳头差不多。

我们平常都能感觉到心脏在不停地跳动,它是在不停地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在血管里循环流动。

  模拟心脏肌肉的收缩和舒张。

  •反复挤压、松开一个皮球,体会心脏肌肉的力量。

  •反复挤压、松开水中的海绵,体会水被挤出和回流的变化。

  心脏不停地推动血液在身体里循环流动有什么意义?

说说自己的看法。

  小结:

血液在循环流动的过程中,把营养和氧气输送到身体的每个组织和细胞,同时把生命活动中产生的废物带到一定的器官,排出体外。

  计算。

  如果平时每分钟呼吸20次,每次按吸进500毫升空气计算,运动时每分钟吸入的氧气比平静时多多少?

  如果平时每分钟心跳80次,每次泵送血液70毫升,运动时每分钟泵送血液比平静时多多少?

  运动时吸进的氧气和泵送的血液量都大大增加,说明了什么?

长期坚持体育锻炼对心、肺功能有什么好处?

  小结:

人体在运动时,氧气和能量的消耗量大大增加。

所以需要肺部尽快多地吸进氧气,心脏更有力的搏动,使血液循环流动加快,以便更多更快地运输氧气和营养物质。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心肌发达,心脏搏动有力,使心脏输出血液的量成倍地增加。

这样的心脏能够担负繁重的工作,而且工作能持久。

  三、全课总结。

  四、课后拓展。

  观察了解自己的亲属和周围邻居中,有没有因为加强体育锻炼而使身体壮起来的事例,和他们进行交谈,了解他们的做法。

  教学后记:

  第九课时让我们的精力更充沛

  教学目标:

  体验运动对骨骼、肌肉、关节的锻炼,知道体育运动对身体的好处,意识到个人对自身健康负有责任;

  制订自己的锻炼计划,并能长期坚持锻炼。

在运动中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了解一些有关呼吸和血液循环的生理知识及保健知识,注意保护自己的呼吸器官和血液循环器官,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知道一些在运动期间如何测检自己的运动效果的简单方法。

  教学重点:

会制订锻炼计划。

  教学难点:

加强学生认识体育锻炼对身体的好处。

  教学准备:

  人体骨骼和肌肉的或挂图、手臂骨骼和肌肉模型、装满水的塑料瓶、口袋、记录本。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

“上节课我们探讨了运动对呼吸和心脏的作用,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加强运动对身体还有哪些好处。

  “他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