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美丽广西导游词(共17页)11100字.docx
《关于美丽广西导游词(共17页)111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美丽广西导游词(共17页)11100字.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美丽广西导游词
美丽广西导游词一
伏波山濒临漓江,孤峰雄峙,东枕江水,遇阻回澜。
园内集中了山、水、洞、石、庭园、文物、六美兼具,有&;伏波胜境&;之誉。
伏波山位于漓江之滨,孤峰雄峙,半枕陆地,半插江潭,遏阻洄澜,故以为名。
又因汉伏波将军马援南征经此,有远珠伏波传闻得名。
唐时山上曾建有伏波将军庭。
现有癸水亭、听涛阁、半山亭、远珠洞、试剑石、千佛岩、珊瑚岩等名胜,还有一口重XXXX年余公斤的&;千人锅&;和重XXXX年多公斤的大钟,为清定南王孔有德女儿为悼其父所铸。
远珠洞内的试剑石,紧靠漓江,为一自洞顶垂悬而下之巨石,距地面仅寸许,戛然而断,实为奇观。
相传为伏波将军试剑所致。
远珠洞和千佛岩,分布着不少唐宋摩崖石刻和佛教摩崖造像,古称&;伏波胜境&;。
伏波胜境在伏波山公园中,在三开对称、硬脊斜坡、黄琉璃瓦盖的仿古牌坊建筑。
主体建筑上有楚图南书&;伏波晚棹&;的匾额:
4根主柱上挂着张安治撰书的264字长联。
&;伏波胜境&;丰富了园容,并起点景的作用。
伏波回廊在伏波山第2级平台上,为&;凵&;形游廊建筑,伏波山前的土坡,形成两级平台,为使二者融为有机的整体,建造了这组回廊。
在这级平台上,沿东南边缘建筑游廊,与平台北边的挡土墙自然形成一个院落,院内种植花木。
廊前置亭,亭内存放古代&;千人锅&;。
顺游廊拾级而登,达第3级平台,平台与茶室和庭院相衔。
回廊曲折有致,步移景换,妙趣横生。
钟亭位于伏波山南麓,还珠洞南口西侧,为单层翘檐攒尖顶4角方亭。
高4.7米、,宽4.5米。
长4.4米,面积19.8平方米。
因亭中存放古钟而得名。
钟亭方正古朴,与文物协调和谐。
古铁钟高2.5米,径1.7米,重XXXX年公斤,铸造于清康熙八年(XXXX年),用以宣扬孔有德封藩建旗之功。
孔有德、明将,从清兵入关,有功、封定南王,镇广西、顺治八年(XXXX年)创建定粤寺。
翌年农民军领袖李定国克桂林城,孔有德自缢。
15年后,其婿孙延龄、女孔四贞至桂林任广西将军和仪卫执事,扩建定粤禅寺,并铸钟以纪战功。
钟顶部有《多心经》一卷;四周各栏用&;皇图巩固&;、&;帝道遐昌&;、&;佛日增辉&;、&;法轮常转&;作铭文的引首;钟体为&;本旗功德主金名&;,实则是当年军事头目的名录,以宗教掩盖政治目的。
这口钟,过去作为寺门的法器,现在成了历史发展的见证。
还珠洞又名伏波岩、玩珠洞,在伏波山腹。
现在的主洞口南向,高2米,洞内高4~6米,宽6~8米,总长127米。
洞底面积约612平方米。
洞受北西向南北两组裂隙制约,沿平缓的岩层层面和裂隙经溶解与冲刷发育形成,距今约1万年。
古时,还珠洞临江东向,唯有泛舟而进的东口,因称东岩。
此洞有各种传说:
&;一说汉伏波将军在此试剑,故以伏波名岩;一说有老龙在洞中玩珠,称玩珠洞;或说马援南征,载薏苡归,龙王疑为珠,风浪大作,尽倾于此乃至,所以叫还珠洞。
这几种称谓,唐宋以来都相继沿用,现在刻&;还珠洞&;3字于南口东壁,以作定名。
还珠洞岩傍水际前漫江滨,麓遏澜回,波涛汹涌。
隔江东望,葱翠绝尘。
岩内唐人造像、宋代题刻特多。
自唐以来,携亲结伴,游人不辍,更有煮泉瀹茗,屡游不厌,誉为&;胜绝在桂林岩洞之上&;者。
试剑石在伏波山还珠洞中,明《赤雅》载:
&;其最奇者,有石悬空而下,状若浮柱,去地一线不合。
闻昔有神人名揭谛者,试剑于此。
&;清金《广西通志》说,&;洞中踞石有巨人迹,宛如刻纹。
又紫白二蛇,蜿蜒相向,存浮石络其项,大似老龙戏珠。
&;关于试剑石,有种种传说,也有说是马援试剑造成的。
宋经略安抚使范成大曾在此举行鹿鸣宴,祝愿乡试告捷的举人,&;应表明年第三闾&;。
在此之前,桂林地区出过两名状元,一是唐代的赵观文,一是宋代的王世则,传说还珠洞悬石若是&;岩石连,出状元&;,所以试剑石又名&;状元石&;,表达了人们对多出良才的美好愿望。
宋梁安世在石旁题刻的《试剑石词》有&;怪石虚悬象鼻&;,也有称之为&;象鼻石&;的。
珊瑚岩还珠洞内临江北向的一小岩,高1.75米,宽1.1米,深5.5米,面积6.05平方米。
宋代朱希颜在岩侧的伏波潭(还珠洞试剑石旁)中得一古生物化石,如枯萎的岘山松柏,枝干挺拔,无花无叶,色泽晶莹,铿然有声,认为是稀世之珍,赋诗刻石还珠洞壁记之。
人们遂以珊瑚命岩名。
珊瑚岩虽小,马王洲,明月峰诸景可尽收眼底。
千佛岩在伏波山腹,与还珠洞相连。
3层:
上层南北长6米,东西宽7.4米,高12米,面积44平方米;中层距上层2.3米,宽与上层同;下层高2米,长20米,宽1.5米,面积50米。
3层总面积约133平方米,可拾级盘旋而上。
顶层刻有佛像36龛239尊,&;千佛&;极言其多,这里的造像,多为晚唐作品,面目清癯,体态温和,服饰简朴,刻工精细,有的还镌有&;造像记&;;&;桂管监军使赐绯鱼袋宋伯康,大中六年九月二十六日镌&;,距仿XXXX年余年,是宝贵的佛教艺术杰作,有很高的鉴赏和研究价值。
水塔亭在伏波山西半山腰。
建于XXXX年,高约5米,面积10.5平方米。
圆形、单檐、攒尖顶,立柱四周为坐登,亭外有平台,四面栏杆。
亭的底部是广西师范大学的自来水蓄水池,亭建池上,设计精巧,供水,观景,装点江山,一亭多用。
癸水亭在伏波山北临水之处。
金《广西通志》载:
&;宋范成大以古记&;癸水绕东城,永不见刀兵&;,因作亭水上。
&;范成大职兼数十州,重任而与人民同心,建亭、赋诗,《癸水亭落成诗》有&;愿挽江流接河汉,为君直北洗檐枪&;句。
癸水就是漓江。
檐枪是彗星的别名,指战乱,亭早废了,但象征&;和平与发展&;的癸水亭以及诗人善良、崇高的品德,则长驻游人心中。
正夏堂据文献推断,为宋范成大建,堂址疑在伏波山西麓。
伏波山还珠洞临水处,有睢阳杜易书、吴郡范成大立的&;正夏堂&;三个隶书大字的摩崖石刻,是宋刻精品之一。
杜易与范交好,精书艺。
范成大《鹿鸣宴诗》跋有&;种桂正夏,进德二堂&;句。
范建正夏堂,杜书匾额其上,围刻洞壁以水,足见其珍。
今堂废碑存,佐考古建筑之证。
八桂堂在叠彩区伏波山西北八角塘一带,宋广西经略安抚使程节于绍圣四年(XXXX年)兴建,手植8株桂树其间,命名为八桂堂。
堂处桂林三大名山之间,北枕叠彩,东南西南倚伏波和独秀峰,东傍漓江,且当时偏离市街,是&;岁时栽盍提醪,口箫腰鼓,以游遨燕赏为事&;的好地方,八桂堂是一组建筑群体,有&;车骑乐舞&;的广庭,有&;迎曦&;&;待月&;楼,塘中有洲,上有&;熙春台&;,水面上有&;流桂泉&;、&;知鱼阁&;。
建成后对游人开放,&;为一时盛游之地&;。
南宋有影响的几部著作,《骖鸾录》、《桂海虞衡志》、《岭外代答》和文人题刻等都有记录。
听涛阁在伏波山东南石崖上,建于XXXX年,是依山贴崖而建的2层坡顶楼阁,用以接待、观景。
总面积106.34平方米东南为2格8开通长大玻璃,上层大阳台挑出,视野开阔,最宜远眺。
室内后墙为天然峭壁,石纹如画,磅礴而和谐;室外构垒料石,与大玻璃窗形成强烈的虚实对比。
屋顶是水泥小坡顶,覆以黄琉璃瓦,是优秀的园林建筑。
美丽广西导游词二
南溪山在市区南面将军桥头,离火车站约一公里,因南溪萦绕而得名。
它有东西两峰,彼此并列,耸拔千尺,北面的峭壁,山石洁白。
雨后新晴,云雾初开,阳光照映在山石上,会发射出耀眼的光彩。
在古代南溪新霁&;就是桂林八景之一。
南溪山的山洞多而奇,以北面的白龙洞最为有名。
它的洞口高敞开阔,好像一间高大的石屋,石壁白色,有一石乳下垂,极似龙头,所以叫做白龙洞。
洞内有双狮石、石笋迎春、白龙吐珠等奇景。
出白龙洞往右行,便到玄岩,这是一个由钟乳石组成的丰富多采的画廊。
此洞分为两道。
一道可到穿云岩,该洞岩道较短,常有云雾穿门,岩口有不少珍贵的石刻。
左道可通观音岩,它因洞口有一组钟乳石酷似观音菩萨而得名。
从观音岩沿左侧一条小路,可达龙脊洞。
龙脊洞洞壁奇险,气势雄伟。
现在这三洞已经贯通,从白龙洞入口,游到玄岩,再接着游龙脊洞,然后再出来。
南溪山的外形像个巨大的马鞍,马鞍的凹处就是龙脊坳,这里嶙嶙巨石,若断若续,东高西低,极像龙脊。
龙脊坳的南侧山腰有刘仙岩,洞内遍布宋明以来的石刻。
出刘仙岩,便可到达一个上小下大的两层圆洞,有石级盘旋上下,形似一个巨大的田螺,故名螺窟。
南溪山已被建成公园,园内竹林青葱,松柏苍翠。
南溪桥南有一泉,名叫白龙泉,泉水清冽,古时曾进贡皇帝,所以又称贡泉,现设饮泉茶室,供游人酌茗憩息。
美丽广西导游词三
!
亲爱的旅客朋友们,我是你们这次游览的导游。
我叫!
今天,我来带领大家游览迷人的桂林山水。
来,请大家一个一个地、慢慢地上船。
哎,小心!
好了,咱们一边欣赏山两边秀丽的风景,一边来听我讲解吧!
从桂林到阳朔,160里漓江水路,满眼画山绣水,这是大自然的千古杰作。
漓江的碧绿碧绿的,沿江攒聚着怪石奇峰,峰峰都是瘦骨嶙嶙的,却又千奇百怪,姿态万千。
在薄霭轻雾中,若隐若现,地方文化,时远时近,请看漓江两岸,竹子的色调使两岸春光常在,而它那风度翩翩的倩影,又使漓江在人们心中倍增亲切。
3亿多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汪洋大海,海底沉积了巨厚的石灰石岩层。
后来地壳上升为陆地,石灰岩经过水的溶蚀和风化作用,形成了挺拔秀丽的峰林和曲折幽深的岩洞。
人们说,桂林的美可以概括为八个字:
山青、水秀、石美、洞奇。
先说这山吧。
什么象鼻子、磨米山,斗鸡山、螺狮山&;&;数不胜数!
位于市内的独秀峰,有&;南天一柱&;之称。
清代诗人袁枚写过一首诗赞美她:
&;来龙去脉绝无有,突然一峰插南斗。
&;请看这里,这是另一处景物,名叫叠彩山。
这里的岩石层层横断,远远望去,好像是一匹匹堆叠起来的彩缎,因此而得名。
桂林的山还多奇石,著名的有月牙山的剑柄石象鼻山的垂钓石,伏波山的试剑石&;&;桂林的洞更是一绝。
下面我请大家跟我一块儿上岸去欣赏欣赏神秘的七星岩。
七星岩溶洞的面积巨大,可容纳一万多人,请看这儿,洞内有着造型奇特的各种景物:
有莽莽的原始&;森林&;,高耸挺拔的&;宝塔&;,还有洁白鲜嫩的&;竹笋&;&;&;有&;大自然艺术宫&;之称。
大家请看这边儿,形形色色的钟乳石,在彩灯的照耀下,是不是更有情趣了呢?
这些钟乳石还有着动听的名字,什么&;狮岭朝&;,&;石乳罗帐&;,&;云台揽胜&;等等。
请大家自由欣赏,一定要注意安全!
桂林以山青、水秀、石美、洞奇。
这绝世无双的美丽景色,赢得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赞誉。
构成了一幅长达80余千米的山水画卷。
今天,我的讲解就到此结束。
我随时恭候大家的再次光临,我相信大家一定对这迷人的桂林流连忘返,一定喜欢上了我这个跟桂林一样美的导游,对吗?
再见了!
美丽广西导游词四
斜阳岛位于涠洲岛东南海面上,亦由火山喷发堆积形成,距涠洲岛9海里,距北海市区44海里,面积1.89平方公里。
因从涠洲岛可观太阳斜照此岛全景,又因该岛横亘干涠洲岛东南面,南面为阳,故称斜阳岛。
斜阳岛状似一朵盛开的莲花,中部凹陷,四周凸出。
沿岸陵岩壁立下临深渊,飞鲨怪鱼,贝类珊瑚清晰可见。
岛上冬暖夏凉,野花繁多,森林原始,山径迷离,海蚀、海积及溶岩景观奇特,是寻幽探险的乐园。
斜阳岛上住着XXXX年多客家人,岛民热情好客,民风民俗淳朴。
岛上目前没设菜市场,没有小偷,各家各户捕捞回来的鱼,吃不完,就放在岸边海水里,湖北导游词,随用随取。
到斜阳岛来旅游,可欣赏到形似原始生活的情调。
美丽广西导游词五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
我是高友侗寨导游,很高兴能为大家服务,欢迎大家到风情柳州招福圣地的三江侗乡来游览观光!
今天我们要游览的是一个位于湘、桂两省交界处的&;世外桃源&;;一处侗族纯民俗文化的体验地;一个世人寻梦的心灵家园;一个闻名遐迩的避暑山寨;一个被文人墨客誉描绘为&;诗境的家园&;的新兴的休闲地;这就是三江侗族自治县十大生态文化侗寨之一的林溪高友侗寨。
高友侗寨位于柳州市三江县境内的东北部,唯一属于长江洞庭湖水系最源头的小山谷里的寨子,距离著名的世界名桥程阳桥和程阳八寨景区22公里,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林溪八江风景名胜区中最重要的民族生态休闲摄影旅游景点,已经列入广西和谐乡村旅游项目。
在过来的一路上,您已经饱览了侗寨民居的诗一样的美景,看过了林溪河上侗家福桥的壮观气势,还欣赏到了林溪河水边古风古匀的水车群,如诗如画,梦幻之地,这是寻梦家园、艺术的源泉地。
每年有成千上万的中外国游客到这里实现他们的梦想,一批又一批的美术创作者在这里激发了灵感,创作出闻名于世的艺术作品。
现在到了高友侗寨,您将会领略到另一翻侗寨韵味,这里的和谐之美会令您折服。
高友侗族寨民世世代代居住在具有侗族特色风水宝坻山谷建造的木质吊脚楼里,女人们穿着绣花的土布百褶裙,戴着厚重的银项链,男人们用传统的方式灌溉农田,以吹芦笙、多耶为乐,怡然自乐,有自己的信仰,与世无争。
这里寨寨石板路相连,与邻寨间和睦相处,人与自然和谐。
这个和谐的山寨,有5座各式各样的侗族鼓楼、有一座侗族福桥(也叫风雨桥),侗家特色的吊脚楼鳞次栉比,古井古亭繁多。
侗寨着落在青翠竹林环绕之中,获得茂盛松杉护卫,鼓楼和民居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这里的山泉水清爽、甘甜,是三江县水井和井亭最多的寨子。
高友侗寨民风淳朴,民俗神秘,寨民和谐的气氛和很传统的公德吸引了许多休闲游客,美丽的高友侗寨风貌和和谐好客的寨民吸引了很多摄影爱好者和民俗考察专家。
高友侗寨的名字来源于一个和谐美丽的故事,寨子名字的侗语直接翻译成汉语的寓意是&;高山的朋友&;。
高友侗寨现在居住着400多户人家,XXXX年多侗族同胞。
据考证,高友建寨史于明代天顺年间(XXXX年)中国国内苗乱迭起时期,距今已有540多年的历史。
高友大部分原始居民是从江西吉安因苗乱逃难到湖南迁徙到林溪上游小溪山谷中屯聚的。
寨子有传说,高友侗寨原本本是一块荒芜之地,山谷中古树参天,泉眼无数,猛兽云集。
原居住在山谷中叫&;山低&;地方的寨民,有&;杨&;姓和&;潘&;姓的两名男子,他们是很好的朋友。
他们在一次上山打猎时发现这块宝地,赞叹这一处好山好水,便相邀携家眷至此,架屋定居,开荒种田,生息繁衍;由于深山老林,猛兽很多,他们在开荒造地劳动中,形影不离。
如今很多地名带着双字,如&;双两&;&;双虎&;&;双团&;&;双深&;&;双安&;等等。
再后来,吴、李、罗、陆、韦、石、黄、陈其他八个姓氏的人又先后迁来,与杨、潘两姓共同开发这片古老的家园。
大伙都向杨、潘二氏一样团结成双成对,在这块土地上勤奋耕耘,逐渐形成自然教大规模的村落后,建造了风雨桥、鼓楼,他们将寨子命名为&;高友&;,意思就是高山上的永久朋友,表达了他们团结友爱的情怀。
长期以来,纯正的友爱情感使寨民充满着公德心,团结互助,乐好施善,形成了如今远近闻名寨民有凝聚力的寨子。
侗族福桥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可以注意看,侗寨下方一般都有一座木楼桥,这是侗家的福桥也叫风雨桥,她集桥、廊、亭三者于一身,雄伟壮观,是侗族的一种招福建筑。
福桥的结构由三个部分组成:
下部是青石垒砌的墩台;中部是木质桥面,采用密布式悬梁托架简支梁体系;上部是亭廊,采用榫铆衔接的梁柱体系,旁边设有栏杆和长凳。
亭子坐在墩台之上,有几墩几台,就有几个亭子,亭子的造型主要有歇山式、钻尖式、和挺颐式三种。
侗族风雨桥一般架设在村寨下方的溪河这之上,既作交通之用,又供村民遮风避雨,另外还有民俗功用方面的实际意义。
侗族传统观念认为,在村寨下方修筑这种木质桥梁,可以阻挡邪气,留住福气,确保村寨风调雨顺,故谓拦福桥和风雨桥。
高友侗寨的拦福桥建于清代初期,与所有侗族福桥一个模式,建造在高友寨子下方的左右山梁臂膀的连接处。
把高友侗寨围拢得严严实实,赋予了很好侗寨风水寓意。
听老人说,过去这座桥上有四座雕塑得栩栩如生的信仰神,中间塔亭供奉关公、左右为魁星、文昌,桥头为土地爷爷。
可惜时期被毁坏,如今寨民只好恢复用牌匾代替神灵雕塑。
高友鼓楼
鼓楼是侗族村寨的活动中心,是村民议事、典礼、迎宾和歌舞娱乐的公共场所。
鼓楼内设长形皮鼓,遇事则鸣鼓聚众,故称鼓楼。
诗云:
&;阳春收罢邀同伴,吹彻芦笙坐鼓楼。
&;在侗族地区,鼓楼几乎每寨都有,大的村寨分氏族而建,形成鼓楼群。
鼓楼底部多为四方形,上部为塔阁式结构,楼顶分歇山式、钻尖式、挺颐式三种类型。
鼓楼中央矗立四根巨柱,并依相对高度等距分层挑出屋檐,形成层檐,檐层均为单数,有一、三、五、七、九、十一、十三层不等。
整座建筑由梁枋横穿直套,联成一体,封檐板白底彩绘,画凤雕龙,檐角或翘飞如翅,或曲卷如花,楼顶贯铁锅瓦罐抹灰形成的葫芦串,或塑以鸟兽花卉图案,古色古香,风格奇特,既得古建筑之遗风,又有因地制宜之异趣。
鼓楼被视为民族、村寨的灵魂和团结、幸福、兴旺发达的象征。
高友侗寨的五座鼓楼中,有四座建于清代,历史渊源,其中有一座坐落在寨中山腰上,四清运动干部写着&;一定要解放台湾&;的粉刷标语字样,四十多年的沧桑如今还清晰可见。
新建造于广场的这座&;福星楼&;竣工于XXXX年10月,攒尖式,楼高为13层檐瓴,是高友鼓楼的新代表,既具宝塔的壮观,又有亭子的清雅,屹立寨中,层层叠叠,重檐翘角,招福韵味很浓。
鼓楼前面的这个小广场,我们叫做鼓楼坪,是侗族群众唱歌跳舞、赛芦笙和吃百家宴的活动场所。
如今现代生活鼓楼坪有的还充当篮球场,其乐无穷。
鼓楼另边是戏台。
侗族村寨都有自己的戏台,逢年过年过节,寨民们就自排自演,在这里唱侗戏、大戏,热闹非凡,若与寨民联欢,您要多想出节目,在这侗乡舞台上大显身手哦!
好请大家随我来。
石板路和凉亭
各位游客,当您踏上这清凉的寨子巷道时,当您漫步在鼓楼边的路上,您一定有种清新的感觉,这就是独具特色的侗乡的石板路。
侗族村寨之中和村寨之间到处都有石板路,这些石板路不是一朝一夕铺成的,而是热心的侗家人东一块西一块,你铺一段我铺一段,积少成多,最后连成整体的,石板路是侗族同胞古道热肠、乐善好施的人文见证。
侗族群众的这种修路架桥,热心公益事业的良好风尚,我们今天称谓公德心。
过去人们为了解决坡高路窄,逢雨难行的困难,侗族村寨间的通道大都铺上青石板,虽耗资巨大,工程艰难,但世代修建,愚公移山。
石板路有的是本地工匠就地取材,开山取石凿成石块,全寨人投工投劳共同铺就的。
有的当地没有石头材料,要到几十公里甚至百里路外取材。
侗族寨民都能团结齐心,发扬公德心的作用,修建好每一条要道。
过去从林溪到高友十多公里的翻山越岭山路上,全部铺上青石板,犹如条长龙。
像这样的石板路,侗乡到处可见,充分体现了侗家人有无穷的创造力。
在石板路两旁,有一些形状各异的石井,供行人解渴饮用。
常见的有瓢井、磨盘井、圆角井、四方井、长井、葫芦井、鸽笼井、闷筒井、飞瀑井等。
井边还有竹瓢或小碗,供行人舀水饮用。
侗家对水井十分爱护,只要见到井内苔藓滋生,便主动洗刷,如因天长日久井台损坏,会有人悄悄把它修好。
在井水上或者旁边,建有凉亭或者井亭,供行人歇息之用,亭畔多有古树遮荫,亭旁立有石碑,碑上刻有建造人姓名、建造时间以及捐款人姓名、损款数额等,让那热心公益事业,好行善事的人名垂千古,流芳百世。
高友侗寨的路上凉亭和井亭最多,你若从高秀侗寨徒步到高友间,每一华里就有一个凉亭,每一口井上都有小亭子。
高友寨民如今还发挥传统的公德心,在连接高友侗寨到毗邻的湖南省通道四潭侗寨继续保持修缮友谊石板路。
每年九月,两个寨子互相邀请对方修缮清碍,约定九月初二那一天修到两寨之间的一座凉亭,然后进行聚会畅饮。
这一传统的行善聚会从清朝时期沿袭至今,年年雷打不动,如期举行。
当你走下汽车,步行在侗乡山间的石板路上,喝一口清凉的石井水,坐一坐路边凉亭的长板凳,你才会真正感受到回归自然的滋味,人与自然是那样的和谐。
高友飞山宫
高友侗寨古迹颇多,过去有规模宏大的三座祭祀庙宇,飞山宫、南岳宫、雷王宫。
宫殿豪华,香火旺盛。
时期全部破坏掉,现在幸存下来一座小型飞山宫建于清代初年,它是纪念威远侯杨再思的庙宇。
杨再思,靖州人(原籍江西),生于唐咸通十年(869)卒于五代后周显德四年(95),享年88岁。
杨是唐未五代靖州&;飞山&;&;酋长&;号十峒首领,人称&;飞山太公&;。
唐代未其,王室衰徵,天下纷争,满镇割剧,其时叙州(治所在今黔阳县西南黔城)南部一带苗、瑶、侗各民族在潘金盛、杨再思的领导下,逐渐兴旺繁盛,形成一个以飞山(距靖州县城5公里)为中心的民族集团--&;飞山蛮&;,后梁时期,马殷战友据湖南,称盐王。
潘金盛领飞山和五开(今贵州省黎平县)一带,杨再思据叙州的潭阳、郎溪一带,互为声援,以拒马殷。
梁开平五年(911年)马殷遣吕师周经飞?
袭斩金盛。
迫于形势,杨率领&;飞山蛮&;余部,附于楚,被封为诚州刺史,屯不仅挽救了处于灭亡边缘的&;飞山蛮&;,而且使其取得合法地位。
为以后发展奠定了政治基础,附楚后,杨励精图治,设立10峒,以其族姓散掌州峒,抚驭峒民。
并以字派&;再、正、通、光、昌、盛、秀&;七字为等级建立封建领土制度,推动境内各民族的团结和融合,从此&;飞山蛮&;进行兴盛时期。
五代之乱,天下多遭涂炭,独城州兵民屯集,商贾出入,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
马楚政权灭亡后,杨之七子正岩将&;飞山蛮&;的统治范围逐渐扩展到今湘西南,黔东南,桂西北广大地区(包括湖南靖州、会同、通道、黔阳、怀化、溆浦、麻阳、芷江、新晃、新化、新宁、武冈、城步、绥宁、贵州、锦屏、黎平、天柱、从江、榕江、玉屏及广西三江,龙胜等县)。
杨再思团结各州的兄弟民族归顺朝廷,因治国安邦功勋卓著,被宋王朝先后追封为威远侯,芙济侯,广惠存侯和芙党侯。
殁后,湘、桂、黔三省边境人民或其思德,或奉为神灵,或尊为祖先,普建飞山庙祀之。
每年农历六月初六(杨的生辰)和十月二十六日(杨的忌辰)当地群众常去飞山庙祭奠,经久不衰。
高友这座飞山宫虽比被破坏掉的小,但它还是三江县境内发现的保护最好,规模最大的飞山宫。
它不仅规模大,建筑上还很讲究。
分内宫和外院两部分,建筑施工精湛奢华。
门面很讲究,大门用两块巨大的青石板树立着,雕刻上两副对联,气势磅礴。
典型侗族民居
高友侗族民居多建在山谷两边的绿树竹林丛中,山谷中央是水田。
至今仍保留着古代越人的&;干栏&;式木楼结构,一般分为三层,楼下安置石碓,堆放柴草、农具、杂物,饲养禽畜;二楼前半部为外廊,宽敞明亮,光线充足,是全家休息或从事手工劳动的场所,后半部为内屋,设有火塘,这既是&;祖宗&;安坐之位,又是全家取暖、煮饭炒菜的地方;火塘两侧或三楼是卧室。
每座楼房,除屋面盖瓦之外,上上下下全部用杉木建造,高矮不一的柱子纵横成行,以大小不等的木枋斜穿直套。
木楼四周设有&;吊脚柱&;,形成&;吊脚楼&;。
楼房四壁及各层楼板,均以木板开槽密镶,楼房两端搭有偏厦,使木楼瓦顶四面流水。
侗族民居一般一家一栋,兄弟虽分家却常常共用外廊,有的和堂兄弟的房子连在一起,廊檐相接,楼板互通,每逢喜庆节日,人们相聚于此设宴待客,有道是:
&;侗屋高高上云头,走遍全寨不下楼&;,这体现出侗族民居的特有风貌。
民俗风情表演
侗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侗族有自己的歌曲,自己的乐器,自己的戏剧,自己的弹唱艺术。
在侗乡,人们上山下地干活时,唱山歌、拉木歌、河歌;村寨之间集体互访时吹奏芦笙,并于寨门唱拦路歌和开路歌,于鼓楼唱大歌;坐夜时弹琵琶,拉果吉,吹侗笛,唱情歌;酒宴时唱酒礼歌、好事歌;祭圣祖母时唱踩堂歌;闲暇时听艺人说唱故事歌、劝世歌、伦理歌;节庆时敲锣鼓、拉胡琴,唱侗戏;姑娘出嫁时唱姐妹歌、伴嫁歌;老人去世时唱吊丧歌&;&;,到过侗乡的人都会被侗族人民喜爱音乐的情景所感动,有音乐家到侗乡采风,曾经慨叹:
&;侗族是音乐的民族,侗乡是歌舞的海洋&;。
我们即将欣赏的民俗表演节目主要有:
拦路迎宾、芦笙踩堂、琵琶情歌,侗族民间音乐丰富多彩,有民歌、歌舞、戏剧、曲艺、器乐等。
民歌分单声歌和多声歌两大类,多声歌俗称大歌,是侗族独有的多声部清唱民歌,大歌中的蝉歌参加过巴黎国际民歌艺术节,获得过金奖,曾引起极大的轰动。
侗族民族餐饮
侗族餐饮独具风味。
侗族饮食有四项最出名,即吃酸、吃生、吃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