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级《宏观经济学》复习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375617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7.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9级《宏观经济学》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09级《宏观经济学》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09级《宏观经济学》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09级《宏观经济学》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09级《宏观经济学》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09级《宏观经济学》复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09级《宏观经济学》复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09级《宏观经济学》复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09级《宏观经济学》复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09级《宏观经济学》复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09级《宏观经济学》复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09级《宏观经济学》复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09级《宏观经济学》复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09级《宏观经济学》复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09级《宏观经济学》复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09级《宏观经济学》复习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09级《宏观经济学》复习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09级《宏观经济学》复习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09级《宏观经济学》复习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09级《宏观经济学》复习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9级《宏观经济学》复习题.docx

《09级《宏观经济学》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9级《宏观经济学》复习题.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09级《宏观经济学》复习题.docx

09级《宏观经济学》复习题

09级《宏观经济学》复习题(2010年12月,适用3学分)

一、选择题:

从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

1.名义GDP和实际GDP的主要区别是:

(a)

a.实际GDP按价格变化做了调整,而名义GDP则没有。

b.名义GDP按价格变化做了调整,而实际GDP则没有。

c.名义GDP更适合于比较若干年的产出。

d.实际GDP在通货膨胀时增长更多。

2.在下列各对目标中,哪一对看起来是相互矛盾的?

(b)

a.低失业率和实际GDP的高增长率。

b.低通货膨胀率和低失业率。

c.实际GDP高增长率和对外贸易平衡。

d.价格稳定和对外贸易平衡。

3.在一个宏观经济模型中,下列哪一个选项最有可能被认为是一个外生变量?

(b)

a.外国对美国的出口。

b.本国的出口。

c.利率。

d.税收。

4.计算GDP而采用的产品支出法和要素收入法:

(b)

a.是用来衡量GDP的两个不同方面,因此互不相关。

b.是衡量同一事物的两种不同的方法。

c.如果GDP以实际价格衡量,两种方法可得出相同的结果;如果GDP是以名义价格衡量,则得出两个不同的结果。

d.与环流图无关。

5.按照收入法核算的国民收入,下面哪项不包括在内(d)

a.小店铺主的收入。

b.居民购买小汽车的支出。

c.公司所得税。

d.企业的社会慈善捐款。

6.以下项目可被记为政府对产品或服务的购买,除了(b)

a.购买新的轰炸机。

b你的祖母按月收到的社会保障金。

c.美国军工厂建造一座新的防护墙。

d.纽约市雇用新的警察官员。

7.在GDP统计中,投资包括:

(c)

a.在该年中为政府生产的任何产品。

b.对该年发行普通股票的购买。

c.该年年底存货量比年初存货量的任何增加。

d.由消费者购买但到该年年底并未全部消费掉的任何商品。

8.已知一个经济体中的消费为6亿,投资为1亿,间接税为1亿,政府购买为1.5亿,进口为1.8亿,出口2亿,则(c  )

  a、NDP=5亿

  b、GDP=7.7亿

  c、GDP=8.7亿

  d、NDP=8.7亿

9.在GDP统计中,负的总投资数字:

(d)

a.不可能发生。

b.产生于对建筑物和设备的折旧总额太大。

c.如果在这一年中不建造楼房或设备,就会自动出现。

d.可能是由于这一年中存货大幅度减少而引起的。

10.在NDP统计中,负的投资数字:

(b)

a.不可能发生。

b.如果对建筑物和设备的折旧总额太大,就有可能出现。

c.如果在这一年中不建造楼房或设备,就会自动出现。

d.将意味着经济的生产超过消费。

11.如果你想从NDP中计算个人可支配收入,那么你不能做的是:

(a)

a.扣除折旧。

b.增加政府转移支付。

c.扣除间接营业税。

d.扣除未分配的公司利润。

12.如果1992年的名义GDP为3600亿美元,若1990~1992年的价格水平上升了20%,那么,以1990年价格衡量,1992年的实际GDP为:

(a)

a.3000亿美元。

b.3200亿美元。

e.3400亿美元。

d.3600亿美元。

13.国内生产总值等于(b)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民生产总值减去本国居民在国外的资本报酬和劳务收入加上外国居民在本国的资本报酬和劳务收入。

c.国民生产总值加上本国居民在国外的资本报酬和劳务收入减去外国居民在本国的资本报酬和劳务收入。

d.国民生产总值减去净外国要素收入。

14.在收支相抵的收入水平上:

(d)

a.MPC等于MPS。

b.MPS等于0。

c.消费等于储蓄。

d.储蓄为0。

15.假设人们并未将其全部收入消费掉,还假设他们把未花掉的金额存入银行,按照国民收入和产出的解释,他们:

(a)

a.是在储蓄而不是在投资。

b.是在投资而不是在储蓄。

c.既储蓄又投资。

d.既不储蓄,也不投资。

16.实线CC表示某家庭或社区的消费函数。

如果消费支出的总额是EA那么可支配收入的数额一定等于(c)

a.AB

b.FD

c.FA

d.DA

 

17.同样,假设上图中的消费支出总额还为EA,那么可支配收入的数额一定还等于:

(d)

a.EA

b.GB

c.ED

d.OA

18.如果消费函数为C/C/,且可支配收入等于GB,那么储蓄一定等于:

(a)

a.GJ

b.HJ

c.FG

d.DJ

19.当收入为0时,家庭消费为2000美元,而当收入为6000美元时,其用于消费的支出为6000美元。

假设消费函数是一条直线。

这个家庭的边际消费倾向是:

(a)

a.2/3

b.3/4

c.4/5

d.1

20.以下哪种情况发生时,会导致沿着投资需求曲线移动到一个新的投资水平?

(d)

a.公司利润税增加。

b.国会通过一项投资税减免政策。

c.企业经理对未来发展更加乐观。

d.利率发生了变化。

21.下列哪一种情形是在衰退时期你预期不会发生的:

(b)

a.对耐用设备减少商业投资。

b.失业救济的支付减少。

c.来自公司和个人的税收减少。

d.股票价格下降和对劳动力的需求减少。

22.下列哪一项是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的原因:

(c)

a.较高的价格通过减少劳动力的参与而减少潜在GDP。

b.较高的价格引起利率下降,因而抑制投资。

c.较高的价格引起利率上升,因而抑制投资。

d.较高的价格刺激劳动力的参与,因此增加消费支出。

23.微观经济学的需求和宏观经济学的需求之间的相同点之一是两者都:

(d)

a.保持所有其他商品的价格不变。

b.依赖替代效应来解释需求。

c.依赖货币供给效应来解释需求。

d.与价格呈反向变化。

24.在下列情况中,预期哪一种会使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b)

a.政府支出增加。

b.净出口减少。

c.劳动力参与减少。

d.采用改进的生产技术。

e.美元价值减少。

25.在下列情况中,预期哪一种会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a)

a.政府支出增加。

b.净出口减少。

c.劳动力参与减少。

d.税收增加。

e.货币供给量减少。

26.假定GDP的均衡水平由于意愿的投资支出减少而改变,那么我们会发现GDP:

(c)

a.下降但储蓄上升。

b.下降但储蓄没有变化。

c.下降并且储蓄也下降。

d.保持不变但储蓄下降。

27.请考虑一个没有政府和对外贸易的简单经济(两部门经济体)。

试问在何种情况下,实际GDP将超过其均衡水平?

(a)

a.消费者储蓄的数额超过企业和其他部门意愿的投资的数额。

b.意愿的消费的支出总额超过意愿的投资的总额。

c.不存在非意愿的投资。

d.意愿的投资总额加上意愿的消费总额超过现有GDP水平。

28.请考虑一个没有政府和对外贸易的简单经济(两部门经济体)。

试问在何种情况下,实际GDP将低于其均衡水平?

(d)

a.消费者储蓄的数额超过企业和其他部门意愿的投资的数额。

b.意愿的消费的支出总额超过意愿的投资的总额。

c.不存在非意愿的投资。

d.意愿的投资总额加上意愿的消费总额超过现有GDP水平。

29.假定现在GDP水平为5000亿美元,消费者愿意将其中的3900亿美元用于消费。

假定意愿的总投资支出为1200亿美元。

这些数字表示GDP:

(b)

a.失衡且将来会下降。

b.失衡且将来会上升。

c.失衡,但是它是否会上升、下降或保持现有水平则不确定。

d.处于均衡状态。

30.当意愿的总投资超过意愿的总储蓄时:

(c)

a.GDP将下降到低于潜在GDP水平。

b.GDP将上升到超过潜在GDP水平。

c.假定GDP原先低于潜在GDP水平,GDP将上升。

d.只有在GDP原先处于潜在GDP水平时,GDP才下降。

31.当实际投资大于意愿的投资时:

(c)

a.家庭储蓄少于企业的预期。

b.经济将仍然处于均衡状态。

c.相对于家庭消费计划,企业生产了太多的商品和服务。

d.经济中的资本折旧一定会增加。

32.根据下面图形,经济中自主消费水平为:

(a)

a.OA

b.OB

c.0

d.OD

 

33.假定上题图中的点F表示经济中的潜在GDP,E表示实际产出,根据这幅图所提供的信息,我们可得知该经济的均衡产出:

(c)

a.处于潜在水平。

b.处于潜在水平之下,但正在向潜在GDP移动。

c.处于潜在水平之下,如果没有任何变动,将维持原状不变。

d.处于潜在水平之上,但正在移回潜在GDP。

34.GDP在其充分就业水平处于均衡状态。

政府认为有必要增加100亿元用于商品和服务的支出。

它想要把税收增加到充足的程度,以确保不会出现通货膨胀的严重威胁,即它想使均衡水平的GDP的净变化为0。

对此所需要增加的征税额将:

(a)

a.超过100亿元。

b.为100亿元。

c.少于100亿元,但不为0。

d.为0。

35.在增加比如说10美元政府支出的乘数效应和对个人征税减少10美元的乘数效应之间,有着虽然很小但却显著的区别。

这是因为:

(d)

a.增加政府支出,通过增加收入可以刺激消费支出。

b.削减10美元税收比增加10美元政府支出对政府的盈余和赤字的影响要大得多。

c.减税直接影响消费者的收入和支出,而政府增加购买对消费者支出的影响只是间接的。

d.个人税收减少10美元并不能导致消费支出增加10美元,因为减税的一部分成为了额外储蓄。

36.假定一个经济社会的边际消费倾向为0.75,该经济体GDP原来处于均衡状态。

如政府增加购买支出20亿美元但没有增加税收,且由此产生的新均衡中没有通货膨胀,该经济的GDP将:

(d)

a.下降40亿美元。

b.上升20亿美元。

c.上升60亿美元。

d.上升80亿美元。

37.假定一年期债券到期时支付利息100美元,本金为2000美元。

如果市场利率为8%,那么你愿意出多少钱购买这种债券:

(b)

a.1888.88美元。

b.I944.44美元。

c.2000.20美元。

d.2160.50美元。

38.假定一年期债券到期时支付利息100美元,本金为2000美元。

如果市场利率为4%,那么你愿意出多少钱购买这种债券:

(c)

a.1784.00美元。

b.1888.88美元。

c.2019.23美元。

d.2080.20美元。

39.实际利率等于:

(a)

a.名义利率减去通货膨胀率。

b.通货膨胀率减去名义利率。

c.名义利率加上通货膨胀率。

d.名义利率除以通货膨胀率。

40.货币M1严格的定义包括:

(c)

a.硬币、纸币和所有的银行存款。

b.硬币、纸币和定期存款。

c.硬币、纸币和活期存款。

d.所有的纸币和准货币。

41.货币与准货币之间豹根本区别是:

(a)

a.货币能直接花费,而准货币则不能。

b.准货币包括银行账户中所有的存款,而货币却全不包括。

c.货币的流通速度快,而准货币的流通速度较慢。

d.准货币属于法定货币,而货币则不是。

42.经济社会的货币供给量由:

(c)

A.社会公众和法人的储蓄量决定;

B.国家的黄金储备量决定。

C.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决定.

D.商业银行的货币信贷量决定。

43.国民收人水平越高,对货币需求的:

(a)

A.交易需求量越大。

B.交易需求量越小。

C.资产需求量越大。

D.资产需求量越小。

44.一个经济社会的货币需求曲线由下图中的L1位置移动到L2,这表示:

(c)

 

 

A.由于利率上升导致货币需求量增加;

B.由于利率下降导致货币需求量减少;

C.由于国民收入增加导致每一个利率水平下的货币需求量都增加。

D.由于国民收入减少导致每一个利率水平下的货币需求量都增加。

45.货币的资产需求量:

(a)

A.随名义利率上升而下降。

B.随名义利率下降而下降。

C.随实际利率下降而下降。

D.随实际利率上升而上升。

46.当法定准备率为20%时,某居民从商业银行提取支票帐户上的10万元,这将使银行体系的存款货币减少:

(a)

A.50万元。

B.40万元。

C.10万元。

D.20万元

47.若你根据自己的银行账户开出一张支票,则该支票:

(d)

a.计为M1的一部分,只要它是一张有效支票,即在银行有存款。

b.计为M1的一部分,不论这张支票是否有效,只要得到这张支票的人接受。

c.计为M1的一部分,但必须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否则就不是。

d.并不计为M1的一部分,因为把它计入就会与它所开具的存款账户造成重复计算。

48.货币需求是指:

(d)

a.在必要时可以根据固定或接近固定的价格将证券兑换成货币的愿望。

b.按任何给定的利率,企业希望借到的款数。

c.希望把收入中较多的部分储蓄起来以防范未来的不确定性。

d.等同于“货币的资产需求以及交易需求”之和。

49.假定我在X银行存人10000美元的纸币,这纸币已经离开流通领域很长时间了。

对银行的最少的法定准备金为存款的25%,X银行是众多银行之一。

除非X银行已经缺少准备金,否则如果它愿意,这笔存款至少可以使该银行的贷款增加:

(b)

a.大于30000美元

b.7500美元。

c.10000美元。

d.30000美元。

50.假定增加贷款不会引起公众手中流通的硬币和纸币的任何增加,那么上题所述的存款将会使银行系统的贷款最多增加:

(d)

a.大于30000美元

b.7500美元。

c.10000美元。

d.30000美元。

51.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是指:

由下列哪项组成:

(c)

a.虽然不是货币但却可以在货币需求增加时迅速兑换成货币的资产。

b.银行持有的、超过其活期存款100%的货币或准货币资产。

c.银行持有的超过法律规定的那部分存款。

d.银行的货币资产数量与活期存款数量之间的差额。

52.“公开市场业务”具体指:

(c)

a.商业银行对商业企业和消费者的贷款。

b.美联储对商业银行的贷款。

c.美联储买入或卖出政府证券。

d.旨在使会员银行活期存款总量增加或减少的美联储的业务。

53.如果联邦储备系统提高贴现率,作为一般性政策的手段之一,其主要目的是:

(a)

a.降低商业银行准备金的总量。

b.增加公众收入中的储蓄量。

c.鼓励商业银行增加在美联储的存款。

d.增加商业银行准备金的总量。

54.如果美联储向公众出售大量美国政府债券,其目的是:

(b)

a.增加个人储蓄总量。

b.减少商业银行对客户的贷款总量。

c.增加会员银行在美联储的存款。

d.增加联邦储备货币在流通中的数量。

55.如果美联储向公众购买大量的美国政府债券,那么:

(a)

a.以银行准备金存款为形式的联邦储备负债将增加。

b.以银行准备金存款为形式的联邦储备负债将减少。

c.由公众持有的货币总量将减少。

d.商业银行负债项目中的“活期存款”将减少。

56.如果美联储试图增加国内生产总值,下列哪一项不是其采取的措施:

(b)

a.增加货币供给,从而增加投资以提高总支出水平。

b.提高利率促使现金持有者借出资金。

c.放松信贷条件。

d.增加活期存款。

57.对于货币需求的交易需求部分:

(d)

a.若名义利率上升,货币需求向右移动。

b.若名义利率下降,货币需求向左移动。

c.若名义收入上升,货币需求下降。

d.若名义收入下降,货币需求下降。

58.对于货币需求的资产需求部分,则哪一个选项正确?

(a)

a.若名义利率上升,货币需求量减少。

b.若名义利率下降,货币需求量减少。

c.若名义收入上升,货币需求下降。

d.若名义收入下降,货币需求下降。

59.投资需求曲线:

(d)

a.与货币需求曲线平行,利率高会降低投资需求。

b.精确地描述了实际利率与投资资金需求之间的对应关系。

c.斜率为负,因为实际利率较高会导致人们放弃新增投资项目。

d.所有以上选项。

60.如果潜在GDP在1979~1982年间增长了9%,但实际GDP没有发生变化,那么根据奥肯法则,失业率会从1979年的5.8%上升至:

(b)

a.6.1%。

b.10.3%o。

c.11.2%o。

d.8.8%。

61.一个正在等待重新回到工作岗位的人属于:

(b)

a.就业者。

b.失业者。

c.非劳动力。

d.非充分就业者。

62.如果一个人因病而不能工作,那么哪一个选项正确:

(c)

a.就业者。

b.失业者。

c.非劳动力。

d.非充分就业者。

63.假如一名大学本科生在毕业那天就进入一家家族企业工作,那么我们预期失业率将:

(c)

a.根本没有什么变化。

b.略有上升。

c.略有下降。

d.有轻微波动,先上升后下降。

64.非自愿失业的存在:

(b)

a.关键取决于凯恩斯关于工资并不会随着劳动市场上需求的增加而上涨的假设。

b.关键取决于凯恩斯关于工资并不会随着劳动市场上供给的增加而下降的假设。

c.即使是古典经济学家也承认这一点。

d.在全面的失业统计中,只占很次要的地位。

65.下面哪一项陈述是正确的:

(d)

a.不同群体的失业率是不同的。

b.当经济出现商业周期的波动时,失业率也呈现类似波动。

c。

当经济处于衰退期时,失业的持续时间趋于延长。

d.所有以上。

66.那些由于经济衰退而失业的人属于:

(c)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永久性失业。

67.由于美国钢铁业衰落而失业的人属于:

(b)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永久性失业。

68.通货膨胀是:

(a)

a.货币发行量过多引起物价水平的普遍的持续上涨。

b.货币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的货币量。

c.货币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商品的价值量。

d.以上都不是。

69.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下列哪一因素最可能导致通货膨胀?

(d)

a.进口增加。

b.工资不变但劳动生产率提高。

c.出口减少。

d.政府支出不变但税收减少。

70.下列关于非加速通货膨胀的失业率(自然失业率)的说法哪一个是正确的?

(d)

A.非加速通货膨胀的失业率(自然失业率)是历史上最低限度水平的失业率。

B.非加速通货膨胀的失业率(自然失业率)与一国的经济效率之间关系密切。

C.非加速通货膨胀的失业率(自然失业率)恒定不变。

D.非加速通货膨胀的失业率(自然失业率)包含摩擦性失业。

71.传统的劳动市场理论预测,对劳动需求的增加将(d)

A.减少就业并提高实际工资。

B.增加就业并降低实际工资。

C.对就业和实际工资均无影响。

D.增加就业并提高实际工资;

72.效率工资经常被认为是可减少偷懒。

以下除一项外,均为对此的解释。

这一例外是:

(b)

A.效率工资使工人偷懒的成本更大,因为他的次优选择是工资更少。

B.效率工资在经济下降时为工人提供了保险。

C.效率工资与失业并存,后者将是偷懒者的下场,如果他被发现的话。

D.因偷懒而被解雇的工人最终只能得到更低工资的工作。

73.温和的通货膨胀:

(d)

a.其特征是通货膨胀率大于两位数。

b.其特征是相对价格不稳定。

c.往往让人们花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管理他们的账户收支平衡。

d.产生了相当稳定的通货膨胀预期。

74.不可预期的通货膨胀的潜在成本之一是:

(a)

a.将财富从债权人手中再分配给债务人。

b.将财富从债务人手中再分配给债权人。

c.将财富从政府手中再分配给购买国债的人。

d.将财富从财产所有者手中再分配工薪收入者。

75.大多数恶性通货膨胀具备以下两个共同特征:

(a)

a.对货币的实际需求减少,相对价格的稳定性下降。

b.对货币的实际需求增加,相对价格的稳定性下降。

c.对货币的实际需求减少,相对价格的稳定性上升。

d.对货币的实际需求增加,相对价格的稳定性上升。

76.非加速通货膨胀的失业率(NAIRU)是指在这一失业率水平上:

(d)

a.作用于价格和工资膨胀的向上和向下的力量得以平衡。

b.通货膨胀率保持稳定。

c.在没有向上的通货膨胀压力的情况下,经济能够长期维持的最低失业率。

d.所有以上选项。

77.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a)

a.通常可以追溯到某种供给方面的价格冲击。

b.通常可以追溯到总需求的某种上升。

c.反映的是一种预期通货膨胀率,经济的大型机构都已根据这一预期做了调整。

d.具有高度不稳定性,无法预期。

78.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b)

a.通常可以追溯到某种供给方面的价格冲击。

b.通常可以追溯到总需求的某种上升。

c.反映的是一种预期通货膨胀率,经济的大型机构都已根据这一预期做了调整。

d.具有高度不稳定性,无法预期。

79.菲利普斯曲线是说明:

(c)

A.通货膨胀导致失业。

B.通货膨胀是由行业引起的。

C.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呈负相关。

D.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呈正相关。

80.以下组别中最有可能因通货膨胀而受损失的人是:

(b)

A.纳税人。

B.债权人。

C.指数化工资合同的工人。

D.财产所有者。

81.滞胀指的是以下何种情况?

(a)

A.高通货膨胀与高失业率并存。

B.高通货膨胀与低失业率并存。

C.下降的通货膨胀与上升的失业率并存。

D.低通货膨胀与低失业率并存。

二、名词解释:

国内生产总值、总需求、总供给、实际GDP、名义GDP、潜在GDP(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边际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乘数效应、投资乘数、商业周期、狭义货币供给量、广义货币供给量、货币的交易需求、货币的资产需求、投资的风险、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通货膨胀、通货紧缩、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的贴现率、法定准备金率、非加速通货膨胀失业率(自然失业率)、奥肯法则、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菲利普斯曲线。

三、判断题:

1.某公司今年生产的汽车多卖掉一些所带来的GDP增量要比少卖掉一些带来的GDP增量大。

2.如果政府雇佣原来领取失业救济金的人员做工作人员,GDP不会改变。

3.如果两个邻居互相帮忙,一个为对方修水电,一个为对方修鞋,但他们实行亲兄弟明算账,都向对方付费,他们的行为对GDP不会产生影响。

4.一个在中国工作的美国公民的收入是美国GNP的一部分,也是中国GDP的一部分。

5.某出租车司机于2006年购买了一辆产于2002年的小轿车,该司机为此付出的20万的购车费应该计入2006年的GDP。

6.劳务的提供也是一种生产性活动,其创造的价值也应该计入GDP。

7.一个经济体系一年的总投资大于零,该经济体在该年末的资本存量必然增加。

8.总投资不可能为负数。

9.净投资不可能为负数。

10.购买普通股票是投资的一部分。

11.政府转移支付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