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52组织行为学2.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375889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84 大小:91.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0152组织行为学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00152组织行为学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00152组织行为学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00152组织行为学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00152组织行为学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00152组织行为学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4页
00152组织行为学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4页
00152组织行为学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4页
00152组织行为学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4页
00152组织行为学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4页
00152组织行为学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4页
00152组织行为学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4页
00152组织行为学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4页
00152组织行为学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4页
00152组织行为学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4页
00152组织行为学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4页
00152组织行为学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4页
00152组织行为学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4页
00152组织行为学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4页
00152组织行为学2.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4页
亲,该文档总共8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0152组织行为学2.docx

《00152组织行为学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0152组织行为学2.docx(8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00152组织行为学2.docx

00152组织行为学2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

(二)

一、名词解释

1.组织:

就是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的机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它又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

2.组织行为学:

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的科学。

3.观察法:

观察者以自己的眼、耳、鼻、舌和皮肤等感觉器官为工具,直接观察人们的行为,并通过对外在行为的分析去推测人们内在的心理状态。

这种方法就叫观察法。

4.案例研究法:

这是对组织内的个体、群体或组织的一个或几个以至更多变量之间的关系做出描述和说明的方法。

5.心理测验法:

是采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量表或精密的测验仪器以及各种图表,来测量被试者有关智力、能力倾向、兴趣爱好、个性性格、成就需要等心理和行为特征的研究方法。

6.  知觉:

是在感觉的基础上,把所感觉到的客观事物的各种个别属性联系起来,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该事物各种属性的综合整体反映。

7.社会知觉:

是指主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人的知觉。

包括对个人、群体和组织特征的知觉。

8.自我知觉:

是指主体对自己的心理与行为状态的知觉,通过自我知觉发现和了解自己,从而使自己的行为能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的要求。

9.晕轮效应:

是造成错误知觉的一种思想方法。

它是一种一点概面的思想方法。

它以事物的某一特性为依据,而忽视事物的其他特性就对整个事物全面评价,结果产生了错觉。

10.价值观:

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在满足主观需要方面的有用性、重要性、有效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这是人们的一种观点和信念,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

价值观是指导人们行为的准则。

11.创造性行为:

是指人对这个主体综合各方面的信息后形成一定目标和控制或调节客体过程中产生出前所未有的并具有社会价值的新成果的一种行为。

12.群体结构:

指的是群体成员的组成成分,从不同角度上加以划分,如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专业结构、性格结构等。

13.事业生涯:

就是指一个人一生所连续地担负的工作职业和工作职务、职位及岗位的发展道路。

14.事业生涯管理:

指组织和职工本人对事业生涯进行设计、规划、实施和监控的过程。

事业生涯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职工本人与组织的共同努力和合作。

15.群体:

是指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的组合。

16.正式群体:

是指由组织结构确定的、职务分配很明确的群体。

17.非正式群体:

是那些既没有正式结构、也不是有组织确定的联盟,它们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交往的需要在工作环境中自然形成的。

18.规范:

就是群体成员共同接受的一些行为标准。

群体规范让群体成员知道自己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19.角色同一性:

是指对一种角色的态度与实际角色行为的一致性。

20.角色知觉:

就是一个人对于自己在某种环境中应该有什么样的行为反应的认识。

21.角色期待:

是指别人认为你在一个特定的情境中应该做出什么样的行为反应。

22.群体凝聚力:

是指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吸引并愿意留在群体中的程度。

23.群体促进效应:

一个人的活动由于有别人同时参加或在场旁观。

活动效率会提高,这种现象就叫群体助长或群体促进效应。

换言之,群体助长效应是指在别人面前,绩效水平提高或降低的一种倾向。

24.社会惰化:

是指一种倾向,一个人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一个人工作时更努力。

25.协同效应:

是指由两种以上的物质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效果不同于每个物质作用的总和。

26.群体压力:

实际上是个体的一种心理感受,不同的个体在同一群体中所感受到的心理压力是不同的。

27.上行沟通:

一方面是指在下行沟通的同时,下级人员以及反馈的形式对下行沟通的信息做出反映;另一方面是指下级人员将自己对组织管理、工作和其他信息向上级反映的过程。

28.人际关系:

人们在共同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彼此之间的关系叫做人际关系。

29.人际反应特质:

人们在人际关系中有自己独特的反应倾向,这种倾向就是人际反应特质。

30.犯错误效应:

小的差错能够增强能力超群的人的吸引力,这就是所谓的“犯错误效应”。

31.竞争:

是指与合作相对立的行为,人们为了各不相同的目的而进行的活动,或为了同一目的,但在达到目的的过程中必然损害或牺牲对方的利益的行为。

32.威胁:

是对将要做出对对方不利的事情的一种言语表述,是迫使对方答应自己要求或进行合作的一种手段。

33.群体间互动:

是指发生在不同工作群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群体互动是以某种群体关系为基础的,它是连接两个不同组织群体的桥梁。

34.竞争:

指的是一个人在冲突中寻求自我利益的满足,而不考虑他人的影响。

35.协作:

指的是冲突双方均希望满足两方利益,并寻求相互受益的结果。

36.领导:

是影响和指引他人或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实现其目标的行为过程。

37.正式领导:

是指领导者通过组织所赋予的职权来引导和影响所属员工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过程。

38.授权:

是一种特殊的权利分配形式,是指将权利和责任授予下级,使下级在一定的监督下,有相当的行动自主权。

39.效益:

是收益与投入费用之比,是实践活动的客观结果,而领导有效性是效益的深刻内涵。

效益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分。

40.领导素质:

一般是指领导者自身的内在条件,即在领导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气质,能力,品质等个人特征。

41.集权型领导方式:

是指领导者个人决定的一切,然后布置下属执行的管理方式。

42.民主型管理方式:

是指领导者发动下属讨论,共同商议,集思广益,然后作出决策的领导方式。

43.放任型领导方式:

是指管理者听之任之撤手不管,不加干预,下级爱干什么,想干什么,都可以,是完全自由的管理方式。

44.决策:

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从若干可行的备选方案中选取实现既定目标的最佳方案。

45.管理信息:

是反映领导活动和领导对象的特征及发展变化情况的各种信息,情报,资料,数据等的统称。

46.动机:

按照心理学的解释,动机是引起某种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该行为导向一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47.动机结构:

人的动机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有时还会相会矛盾,在动机和行为之间也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在多数的情况下,一个人的行为往往是多个动机综合的结果,这些同时并存的动机就称为一个人的动机结构。

48.激励:

首先作为心理学的一个术语,是指心理上的驱动力,含有激发动机,鼓励行为,形成动力的意思,也就是说,通过某些内部或外部刺激,使人奋发起来,驱使人去实现目标。

49.需要层次理论:

是有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于1943年提出的,他把人的需求归纳为生理,安全,爱与归属,尊重,自我现实五大类,并由低到高形成阶梯,该理论强调需要对激励的重要关系,强调需要是分层次的,呈阶梯式逐级上升,强调高层需要不仅内容比低层需要广泛,而且实现的难度愈益增大,激励力量增强。

50.激励机制:

是为了达到激励员工而采取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规章制度,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文化理念以及相应的组织机构,激励措施的总和。

51.企业形象:

是指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一个企业的全部行为从总体上给社会和消费者所留下的总印象。

52.组织结构:

是在组织理论的指导下,经过组织设计,由组织要素相互结而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模式。

53.组织体制:

是组织结构中各层次,各部门之间组织管理关系制度化的表现形式。

54.事业部制:

是一个企业内对拥有独立产品市场,独立责任利益的部门实行分权管理的一种组织结构形式。

55.价值观:

就是人们对他们周围的客观存在的事,物,人的意义和重要性的总评价,包括个人的价值观和社会的价值观。

56.工作生活质量:

就是指一定组织内的成员通过他们在组织里所担负的工作的经历和成就,来满足他们需要的程度。

57管理模式:

是指从管理思想,管理理论,组织结构,运行机制及运行方式,到管理技法,管理工具的整个管理体系的总体。

58.组织文化:

通常是指在狭义的组织管理领域内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倾向,实质上是一个组织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把组织成员结合在一起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总和。

59.家族主义:

就是把家庭的伦理道德观念移植到组织中去,其所有管理活动和组织行为的目的都是为了维护组织的利益,保护组织的协调,尽一切力量推动组织的发展。

60.主文化:

是由大多数组织成员认可的核心价值体系。

通常我们所说的组织文化就是组织的主文化。

61.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也称为成见,是一种先入为主的思想方法。

要正确地观察事物,就必须注意使自己不停留在第一个印象上,在发展变化的过程中观察事物。

62.角色期待:

是指别人认为你在一个特定的情境中应该作出什么样的行为反应。

63.人员的满意度:

是指员工期望得到的报酬与他们实际得到的报酬直接的差距,人员的满意度成为评价领导绩效的一个重要标准。

64.强文化:

是指组织的核心价值观得到组织成员的广泛而深刻的认同。

接受这种共同价值观的组织成员越多,信仰越坚定,这种文化就越强。

65.jk的活动的基本概念:

提出工作中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发挥创造性,积极向存在的问题挑战所开展的小组活动。

66.事业生涯的开发:

是指为达到事业生涯设计所列出的各阶段的事业目标,而进行的知识,能力专业和技术的开发性活动。

67.领导权威:

是指权利加上威信。

权力是由上级根据领导者所担负的职务和职位而赋予的,具有法定性和强制性;威信是领导者在被领导者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

68.职业生活质量:

指的是员工喜欢他们所在的组织,而组织也具有能够满足员工自我成就需要的工作方式。

总而言之,职业生活质量就是在工作中员工所产生的心理和心理健康的感觉。

69.正式领导:

是指领导者通过组织所赋予的职权来引导和影响所属员工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过程。

正式领导的主要功能是带领下属完成组织任务,实现组织目标。

包括确定目标与使命,建立组织机构,制定工作程序,授权下属承担其部分任务对下属实施奖惩,沟通上下关系等内容。

70.决策程序:

是根据模式,模型的特征编制出的实施决策的步骤顺序,它是科学决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71.组织的亚文化:

是指大组织内部由于部门和地理位置的差异而导致同一组织中的不同部门所拥有的个性价值观。

72.工作态度:

是对工作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

73.群体促进效应:

也称群体助长效应,是指一个人的活动由于有别人同时参加或在场旁观,活动效率会提高的一种现象。

74.测验的信度:

是测量反映被测者特征的真实程度,即可靠性。

75.竞争策略:

也叫强制策略,这是一种不合作的方式,通过竞争,必然为了一部分人的利益而牺牲另一部分人的利益。

76.行为:

狭义的行为是指人受其生理、心理支配或客观环境的刺激而表现出能被观察到的一切外显的活动。

广义的行为除上述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外显行为外,还包括内隐的心理活动;广义行为的概念实际是把心理和行为统称为人的行为。

77感觉:

是客观事物直接作于人的感觉器官,人脑中所产生的对这些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它也是客观事物在人的认知过程中最简单的最初的反映形式,是构成知觉和思维等复杂的高级的反映形式的基础。

78 态度:

是个人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和行为倾向。

79. 工作参与度:

是指员工对自己工作的认可程度、投入程度,以及认为工作对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程度。

80.个性:

是个人所具有的各种心理特征和意识倾向的较稳定的有机组合。

81.  气质:

是指与个人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

82.  能力:

是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83.  性格:

是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84. 控制方位论:

是指个人行为能否达到某种结果靠那方面原因控制的看法。

85.  事业生涯的设计:

是对个人今后所要从事的职业、要去的工作组织和单位、要担负的工作职务和工作职位的发展道路,作出设想和计划的过程。

86. 事业生涯的开发:

是指为达到事业生涯设计所列出的各阶段的事业目标,而进行的知识、能力专业和技术的开发性(培训、教育)活动。

87. 角色:

是指人们对某个社会性单位中占有一个职位的人所期望的一系列行为模式。

88. 群体助长(群体促进):

一个人的活动由于有别人同时参加或在场旁观,活动效率会提高,这种现象就叫群体助长或群体促进作用。

89. 正式沟通:

是指组织和群体中正式的沟通过程,它是按照组织的结构和功能特性进行沟通传递的,如组织和群体的管理行为、例行的汇报、总结、工作任务分配等均属此列。

90. 群体思维:

指群体对于从众的压力使群体对不寻常的、少数人的或不受欢迎的观点得不出客观的评价,会严重损害群体效绩。

91. 群体转移:

是指讨论可选择的方案进行决策的过程,群体成员倾向于夸大自己最初的立场和观点,在某些情况下谨慎的态度占上风,形成保守转移,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容易向冒险转移92. 合作:

是指人们为了实现某个共同目标而进行的协同活动93. 冲突:

定义为一种过程,这种过程肇始于一方感觉到另一方对自己关心的事情产生消极影响或将要产生消极影响。

94. 回避:

指的是一个人可能意识到冲突的存在,但希望逃避它或抑制它。

95.迁就:

指为了维持相互关系,一方愿意作出自我牺牲。

96. 领导者:

是发挥主导影响力作用的人,包括个人或集体;是领导行为过程的核心,也是组织中工作关系、人际关系以及多种社会关系的中心。

97领导:

是指领导者不是靠组织所赋予的职权,而是靠其自身的特长而产生的实际影响力进行的领导活动。

98.有效领导行为:

是指领导的行为能适应既定的环境,并根据各种特定的情景,能作出正确的决定。

99意度:

是指员工希望得到的报酬与他们实际得到的报酬之间的差距。

100.领导素质:

是指领导者自身的内在条件,即在领导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气质、能力、品质等个人特征。

101.领导者的工作作风:

是指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比较固定和经常使用的行为方式和方法的总和。

102.领导方式:

是领导过程中领导者、被领导者及其作用对象相结合的具体形式。

103. 目标:

就是期望达到的成就和结果,也是行为的导向。

104. 激发力量(激发水平)M:

即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激发其内在潜力的强度105.目标效价V:

是指目标对于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即目标对于个人的重要程度。

106望值E:

是指采取某种行为可能导致的结果和某种需要的概率,即采取某种行为对实现目标可能性的大小。

107.公平差别阈:

刚刚能使两个条件不相等的人产生公平感时的适应差别的比值。

108.目标:

就是期望达到的成就和结果,也是行为的导向。

109激发力量(激发水平)M:

即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激发其内在潜力的强度110.目标效价V:

是指目标对于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即目标对于个人的重要程度。

111.期望值E:

是指采取某种行为可能导致的结果和某种需要的概率,即采取某种行为对实现目标可能性的大小。

112. 公平差别阈:

刚刚能使两个条件不相等的人产生公平感时的适应差别的比值。

113.组织内部结构:

是指组织各要素的排列组合方式,是组织各部门、各层次所建立的一种人与人及人与事的相互关系114. 管理幅度:

就是指一个管理者能够直接指挥和监督的下属数目。

115. 管理层次:

是指因管理幅度的限制而形成的组织纵向结构的等级层次。

116.企业集团:

是一些有经济联系的企业为了实现共同的经营目标而在生产或经营的有关环节上联合起来的协作组织。

117.组织结构合理化:

是从静态标准的角度来衡量组织行为科学化的,是指组织内部各运行要素的有效配置及其相关机制的有效发挥。

118.组织决策体制:

是指决策机构和决策人员所组成的一定的组织体系及其指定决策的基本程序和制度。

119. 组织成员的认同感:

是指组织成员愿意为组织目标而奋斗的精神状态,是组织成员群体意识与群体态度的总和。

120解冻:

是指激励个体或群体改变原有的态度,即改变原有的习惯或传统,接受新的观念和思想。

121. 改变:

是指通过对认同和内在化等方式,使成员形成新的态度并接受和学会新的行为。

122. 冻结:

是指用必要的强化方法使所期望的新态度和新行为融合成为成员个人品德中永久部分的过程。

123.突破式变革:

指领导用最大的决心和魄力对重大的变革要求一步到位,定期内必须按时完成变革。

124. 渐进式变革:

是指利用足够的时间分步骤地逐渐推进变革并最终达成变革目标。

125个性:

是指一个人整个特有的、经常性的、稳定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126挫折:

由于某些主观成分的原因遇到验证以克服的困难,使目标无法实现、需要不能得到满足,这种目标无法实现,需要得不到满足的紧张状态就叫“挫折”127、政治行为:

指组织中的个体或群体为了自身的利益,采取正当或不正当的手段来获取资源,争夺权力的活动。

128、领导效能:

领导者在实施领导过程中的行为能力、工作状态和工作结果,即实现领导目标的领导能力和所获得的领导效率与领导效益的系统综合。

129、集体决策:

是为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由多人共同参与决策分析并制定决策的整体过程。

130、组织环境:

是指组织所处的内在与外在的客观条件,对组织的生存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二、简答题

1.什么是组织理论?

组织理论主要是指对传统的,行为的喝现代的组织理论的特征,理论原则,依据的研究和评价。

2.如何理解行为的概念?

行为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行为是指人受其生理,心理支配或客观环境的刺激而表现出能被观察到的一切外显的活动。

广义的行为初上述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外显行为外,还包括内隐的心理活动。

3.如何把握组织的涵义?

对组织的涵义要把握以下几点要求

(1).组织是动态的组合活动过程,是指组织工作或组织活动。

(2)组织是相对静态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

(3)组织必须具有共同目标,而它自身则是实现共同目标的手段。

(4)组织是有一定的需要动机,情感和进取心的团体意识和精神的结合体。

(5)组织是一个投入产出的系统,它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成为独立的法人,并具有调节,适应发展化功能的开放系统。

(6)组织是物的系统,人的系统和社会环境系统相结合的社会技术系统。

4.人的行为具有什么特点?

(1)具有适应性,即人的行为反应既符合环境的要求又要满足本身的需要。

(2)具有多样性,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条件下会做出多种多样的行为反应。

(3)具有动态性,人的行为会随时间,地点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

(4)具有可控性,人的行为可以通过各种措施,包括制度,培训教育等消除消极行为,诱导和发挥积极行为。

(5)人的行为实质是人的心理,心理因素与客观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和表现。

5.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反应规律性是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人的心理与行为都是有其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性的,心理与行为又是紧密相联的。

心理指导行为,行为反映心理,心理是人行为的内隐活动,行为是人心理的外显表现,组织行为学是把人的心理和行为作为一个统一体来研究的。

6.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是什么?

组织行为学所研究的范围与行为科学不同,行为科学要研究一切人的行为规律性,而组织行为学只研究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的规律性。

这一定组织包括企业,机关,学校,医院军队等所有的各类组织。

这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既包括某个工作者的个体行为和工作班组,科室,部门的群体行为,又包括在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下的企业,机关,学校等整个组织的行为规律性。

7.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是什么?

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人类学,生理学,理论学和政治学等原理,说明组织中人的行为的规律性,这乃是研究组织行为学的方法和手段。

8.简述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目的。

研究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目的是在了解和掌握组织中人员的心理与行为规律性的基础上,提高各级领导者和各类管理者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引导和控制的能力,特别是在准确预测的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相应的措施和方法,把消极行为诱导转变为积极行为,保持和积极发挥积极行为,从而提高组织中各类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工作绩效,更好地实现组织目标。

9.管理者为什么要研究组织行为学?

(1)研究组织行为学中的个体行为与管理,可以提高管理者知人善任,合理使用人才的水平。

(2)研究组织行为学中的群体行为与管理,可以使管理者改善人际关系,增强他们所管辖的群体合理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3)研究组织行为学中的领导行为与管理,可以促使管理者提高领导者素质,改进领导行为,掌握领导艺术,增强领导的有效性。

(4)研究组织行为学中的激励与应用,可以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5)研究组织行为学中的组织设计与组织变革的理论与方法,可使管理者能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进行组织的变革,增强活力,提高绩效。

(6)研究组织行为学还有利于管理者调适心理平衡,提高身心健康水平,从而进一步提高工作绩效。

10.组织行为学的多层次相交切性的表现是什么?

其主要表现为,它是一门综合研究组织中的个体,群体和整个组织的心理与行为的发展规律,以及它们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的知识系统。

11.决定组织行为学的两重性的因素是什么?

首先是由多学科行决定的。

组织行为学既应用生物学和生物学等没有阶级性的自然科学原理,又应用社会学,社会心理学和政治学等具有阶级性的社会科学原理。

其次是由作为研究对象的人本身的两重性所决定的。

再次是由管理的两重性决定的。

12.简述组织行为学从低到高的发展过程。

从心理学,工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组织心理学到组织行为学和组织科学,已显示出人类从个体到群体,再到组织的研究发展的客观进程,也是研究心理与行为规律领域逐步扩大的发展过程,这也就是组织学从低到高的发展过程。

13.简述组织行为学的理论体系。

组织行为学在产生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

这个体系是一个投入与产出的大系统,它从人力的投入开始,通过依次地对个体心理与行为的研究,群体心理与行为的研究,组织心理与行为的研究,组织外部环境的研究这四个层次,最终到人力的产生为止。

14影响组织中人的行为的因素是什么?

仅就组织的个体层次来看,其影响个体行为的因素就是多方面的。

从主观角度看,有主观内在影响和客观外在环境因素。

在主观内在因素中,又有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文化因素。

在客观外观诸因素的内部乃有更细的因素。

15.组织中的人的行为的不同反应主要取决于哪些影响?

其不同反应只要取决于两个大类的影响:

一类是人的主观上的特征,包括生理,心理,文化等方面。

二类是人所处的客观环境的各种特征,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组织内部环境和组织外部环境等。

16.衣费恰特所指,文化的功能有哪几点?

衣费恰特指出,文化的功能有以下五点:

1.文化是区别于不同的社会的标志2.文化使一个社会的价值更系统化3.文化为社会的团结和组织的凝聚力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基础。

4.文化为社会结构提供材料和蓝图。

5.社会和组织的文化,能够塑造社会和组织的个性和性格。

17.组织,行为学研究方法的主要特性是什么?

(1)研究程序的公开性。

(2)收集资料的客观性。

(3)观察和实验条件的可控性。

(4)分析方法的系统性。

(5)所得结论的再现性。

(6)对未来的预见性。

18.组织行为规律的研究过程分哪四个阶段?

(1)观察和实验。

(2)分析和评价。

(3)预测和推断。

(4)检查和验证。

19.研究组织行为学的方法的系统过程有那几个步骤?

(1)确定研究课题。

(2)选择研究理论和模式。

(3)形成假设。

(4)提出可供选择的研究方案和方法。

(5)实地观察和实验。

(6)说明研究成果。

20.关于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有哪五种主要方法?

(1)案例研究法。

(2)观察法。

(3)心理测试法。

(4)调查法。

(5)实验法。

21.什么是态度和工作态度?

(1)态度是个人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

(2)工作态度是对工作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

22.什么是工作态度的功能?

工作态度的功能是指工作态度作为工作内在心理动力,引发各种工作行为。

23.社会知觉包含哪些内容?

(1)对他人的知觉。

(2)对人际关系的知觉。

(3)对角色的知觉。

(4)对因果关系的知觉。

24.影响知觉选择的因素有哪些?

(1)客观因素。

包括:

形状的大小,强度的高低,对比性的强弱,变化的快慢和重复次数的多少等。

(2)主观因素。

包括:

观察者的兴趣,需要和动机,个性和经验等。

25.价值观如何分类?

第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