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历史冲刺 改变世界的科技革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376437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0.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历史冲刺 改变世界的科技革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初三历史冲刺 改变世界的科技革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初三历史冲刺 改变世界的科技革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初三历史冲刺 改变世界的科技革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初三历史冲刺 改变世界的科技革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初三历史冲刺 改变世界的科技革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初三历史冲刺 改变世界的科技革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初三历史冲刺 改变世界的科技革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初三历史冲刺 改变世界的科技革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初三历史冲刺 改变世界的科技革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初三历史冲刺 改变世界的科技革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初三历史冲刺 改变世界的科技革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初三历史冲刺 改变世界的科技革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初三历史冲刺 改变世界的科技革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初三历史冲刺 改变世界的科技革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初三历史冲刺 改变世界的科技革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初三历史冲刺 改变世界的科技革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历史冲刺 改变世界的科技革命.docx

《初三历史冲刺 改变世界的科技革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历史冲刺 改变世界的科技革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三历史冲刺 改变世界的科技革命.docx

初三历史冲刺改变世界的科技革命

改变世界的科技革命

主讲:

黄冈中学历史高级教师 纪登启

一、中考考点

1、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工业革命):

瓦特改进蒸汽机;认识到蒸汽机在大工厂生产中作用;认识铁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初步理解工业化时代来临的历史意义。

2、第二次工业革命:

电力广泛使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汽车和飞机两种交通工具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影响;认识到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

3、第三次科技革命:

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二、命题规律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进步发展。

命题即可以以一次工业革命内容考查,也可将三次工业革命(科技革命)综合考查。

(也可结合资本主义发展史、中国现代化历程等综合考查)。

  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开始,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工业革命后,人类社会大踏步向整体世界跨越,工业文明开始向全球扩展。

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客观上推进了工业文明的扩展进程。

  19世纪末20世纪初,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人类历史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经济模式基本定型,资本主义进入成熟期,经济发展迅速且不平衡。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由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向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过渡。

凭借工业革命产生的巨大生产力,世界被列强瓜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1946年,美国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奠定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

之后,电子计算机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是存储量更大,运行速度更快;二是体积更小、更轻便实用。

时至今日,计算机已被广泛运用到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

  1969年,互联网(internet)产生。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进一步发展成为全球信息网(worldWideweb)。

三、考查趋向

  工业革命、也叫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由工场手工业到大机器生产的一个飞跃,它是生产领域里的一场大变革,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场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工业革命最早在英国发生,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完成于19世纪40年代。

1、蒸汽机的发明

  

(1)原因

  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是实验科学的长期孕育。

  

(2)发明和改良过程

  1690年,法国工程师巴本发明了带活塞的实验性汽缸,把热能转变为机械能。

1705年,纽可门蒸汽机问世,热效率较低。

1769年,英国人瓦特对纽可门蒸汽机进行改进,制成带冷凝器的蒸汽机;1782年,瓦特又制成双向汽缸的蒸汽机,热效率成倍增加;同年,瓦特又设计出连杆曲柄传动装置,连接蒸汽机和工作机,使蒸汽机提供的动力运动形式从直线往复运动变为旋转运动。

  (3)影响:

  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得到广泛应用,成为一切生产部门和交通运输部门“万能的原动机”,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历史跨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蒸汽时代。

2、电气技术的应用

  

(1)背景

  各种工业发展的需要,科学家们对电的不懈追求,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2)电气技术的运用

  英国的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提出发电机的理论基础;俄国的雅可比制成第一台实用的电动机;德国的西门子发明了发电机(1866年);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了电动机。

随后,电灯、电话、电车、电报等不断涌现。

1882年,美国人爱迪生在纽约创建了第一个发电站。

到20世纪,电力成为工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3)意义

  电力的广泛应用,推动了电力工业和电器制造业等一系列新兴工业的迅速发展。

各种各样使用电力的新发明纷纷涌现,彻底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3、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第一,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

瓦特蒸汽机出现以后,机器生产在几乎所有的工业部门迅速发展,火车和轮船的发明又使交通运输更加便捷;电气技术的应用,使工业获得更强大、更方便的动力,机器使用更加普遍,更多的工业部门涌现出来,生产技术更加先进。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

  第二,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的改变。

资产阶级由于掌握了先进的生产力,实力日益强大,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

同时,随着信息交流和交通运输的便捷,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密切,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第三,社会财富的大大增加和人们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蒸汽机出现以后,形成了新的城市。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更加繁荣而且日益重要。

电气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四、专题知识教与学

(一)三次科技革命概况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起止时间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上半期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

主要标志

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电力的广泛运用

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的突破

中心国家

英国

美国、德国

美国

交通工具

汽船、火车机车

有轨电车、汽车、飞机

 

通讯工具

 

有线电报、有线电话、无线电报

移动电话、网络、人造卫星、可视电话

其它发明

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水力织布机、蒸汽机

发电机、电灯泡、留声机、电影放映机、内燃机

 

进入时代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电子时代

主要特点

①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②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主要在英国发明,其他国家工业革命进程相对缓慢。

①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技术、新发明、新理论层出不穷。

②电力的广泛应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③科学和技术真正紧密结合。

④同时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行。

①具有快速、便捷、高度智能化和全球化的特点。

②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③学科交叉渗透。

(二)科技革命对生产力、社会关系和国际关系的影响

1、对生产力的影响

  第一次:

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是生产技术上划时代的变革,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第二次:

电力的广泛应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社会生产力发生巨大飞跃,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第三次:

以原子能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和航天技术的突破为代表,人类进入“电子时代”、“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

2、对社会关系的影响

  第一次:

使近代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形成;巩固了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直接导致了工厂企业形式的出现,促进了城市的兴盛和城市人口的增长;受工业革命的影响,美、俄、日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资产阶级统治得到巩固与扩大。

  第二次:

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垄断组织,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也发生变化。

  第三次:

第三产业比重上升,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加强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和指导(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人们生活也发生变革。

3、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第一次:

极大地密切了世界各地联系,造成东方从属于西方的格局;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传播到世界各地,猛烈冲击了旧思想和旧制度,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

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确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东方许多国家和地区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沦为西方的商品倾销地和原料产地。

  第二次:

东西方联系密切,但差距进一步拉大,促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一战后,美国逐渐掌握世界经济霸权,帝国主义国家加紧资本输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确立;刺激了东亚国家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第三次:

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出现五个力量中心。

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美、日、欧三足鼎立局面,东西方联系更加密切。

出现了全球化趋势,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进一步扩大。

4、对中国的影响

  第一次科技革命:

①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近代工业产生(或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或中国资本主义产生);③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

  第二次工业革命:

①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③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新中国的科技与第三次科技革命密切相关。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科学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引进外国先进科学技术,在科技领域硕果累累。

中国面临着机遇与挑战。

(三)科技革命的启示

1、启示

  

(1)科技革命的出现是实践的需要,科技革命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生产的发展。

  

(2)科学技术是实现现代化的关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3)要注意借鉴和吸收人类历史上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如何面对新的科技革命

  

(1)作为国家,应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科技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发展科教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重视人才,建立知识创新体系。

  

(2)作为个人,应努力学习,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注重对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3)从经济学角度看,应充分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认识其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依靠科技和提高效益,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4)从政治学角度看,国际竞争重点已发生变化,决定国际地位的关键因素是科技,应把振兴科技、发展教育作为国家战略的重点。

  (5)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面对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机遇与挑战并存,应根据本国特点,制定相应发展战略,努力缩小同发达国家间的差距,探索一条适合本国高速发展的道路。

3、科技是把双刃剑

  

(1)对社会生活的积极影响:

①科技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丰富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

②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③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

④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2)科技发明的消极影响:

①战争问题:

一战中的飞艇、飞机、毒气弹、坦克、远程大炮;二战中的原子弹。

②环境问题:

环境污染、废气、汽车尾气、太空废料、核废料等。

③高科技犯罪:

网络“黑客”、冰毒等。

④其他问题:

克隆人、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等。

4、举例说明科技革命给人类日常生活带来的便利

  

(1)第一次科技革命前,交通出行极不方便,人们以马代步甚至靠双腿行走。

由于火车机车、汽船等发明的出现,使运输及出行都较为快捷方便。

  

(2)第二次科技革命前,当夜晚来临时,人们只能忍受黑暗带来的痛苦和无奈,爱迪生发明耐用电灯泡,改变了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习惯,给人类带来光明,大大延长了工作、娱乐时间。

  (3)第二次科技革命前,远距离的人们互相联络,费时、费力很不方便,而有线电报、有线电话和无线电报的发明,解决了通讯的麻烦和避免了时间的浪费。

  (4)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开始代替人类部分的脑力劳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大大方便了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五、方法指导

例、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和德国经济发展最快的主要原因是( )

A.竭力进行武力扩张

B.拥有广阔的殖民地

C.更多地采用新技术、新设备

D.资本大量输出

思路分析: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和德国经济先后超过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它们共同的原因是什么呢?

美国是一个新兴的国家,18世纪末赢得独立。

德国长期以来处于分裂状态,19世纪70年代才完成统一。

它们拥有的殖民地与老牌殖民国家相比,不可能是“广阔”,由于它们是新兴的国家,一般说来,不可能有更多的资本输往国外,因为国内经济的发展也急需资本。

“竭力对外进行武力扩张”也不符合当时美国和德国的情况。

故正确答案为C。

答案:

C

解后反思: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明确美国、德国是新兴资本主义国家,更多地采用新技术、新设备,从而使它们后来居上。

例2、根据所学知识,请说出两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的时代和它所产生的影响。

思路分析:

  本题是一道叙述性的题目。

首先要明确两次工业革命是指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

这两次工业革命都有其开始的时间、标志及重要表现,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均产生重要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由于蒸汽机的发明和改良,成为“动力之源”,从而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时,由于电力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答案:

  第一次工业革命把人类推进到了“蒸汽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电气时代”。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的面貌,造成了亚、非、拉许多国家和地区的落后。

  第二次工业革命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广泛的途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解后反思:

  解题关键是掌握两次工业革命的一系列问题,如开始的时间、标志、重大发明创造、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影响。

改变世界的科技革命

主讲:

黄冈中学历史高级教师 纪登启

一、中考考点

1、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工业革命):

瓦特改进蒸汽机;认识到蒸汽机在大工厂生产中作用;认识铁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初步理解工业化时代来临的历史意义。

2、第二次工业革命:

电力广泛使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汽车和飞机两种交通工具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影响;认识到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

3、第三次科技革命:

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二、命题规律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进步发展。

命题即可以以一次工业革命内容考查,也可将三次工业革命(科技革命)综合考查。

(也可结合资本主义发展史、中国现代化历程等综合考查)。

  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开始,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工业革命后,人类社会大踏步向整体世界跨越,工业文明开始向全球扩展。

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客观上推进了工业文明的扩展进程。

  19世纪末20世纪初,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人类历史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经济模式基本定型,资本主义进入成熟期,经济发展迅速且不平衡。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由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向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过渡。

凭借工业革命产生的巨大生产力,世界被列强瓜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1946年,美国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奠定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

之后,电子计算机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是存储量更大,运行速度更快;二是体积更小、更轻便实用。

时至今日,计算机已被广泛运用到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

  1969年,互联网(internet)产生。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进一步发展成为全球信息网(worldWideweb)。

三、考查趋向

  工业革命、也叫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由工场手工业到大机器生产的一个飞跃,它是生产领域里的一场大变革,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场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工业革命最早在英国发生,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完成于19世纪40年代。

1、蒸汽机的发明

  

(1)原因

  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是实验科学的长期孕育。

  

(2)发明和改良过程

  1690年,法国工程师巴本发明了带活塞的实验性汽缸,把热能转变为机械能。

1705年,纽可门蒸汽机问世,热效率较低。

1769年,英国人瓦特对纽可门蒸汽机进行改进,制成带冷凝器的蒸汽机;1782年,瓦特又制成双向汽缸的蒸汽机,热效率成倍增加;同年,瓦特又设计出连杆曲柄传动装置,连接蒸汽机和工作机,使蒸汽机提供的动力运动形式从直线往复运动变为旋转运动。

  (3)影响:

  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得到广泛应用,成为一切生产部门和交通运输部门“万能的原动机”,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历史跨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蒸汽时代。

2、电气技术的应用

  

(1)背景

  各种工业发展的需要,科学家们对电的不懈追求,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2)电气技术的运用

  英国的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提出发电机的理论基础;俄国的雅可比制成第一台实用的电动机;德国的西门子发明了发电机(1866年);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了电动机。

随后,电灯、电话、电车、电报等不断涌现。

1882年,美国人爱迪生在纽约创建了第一个发电站。

到20世纪,电力成为工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3)意义

  电力的广泛应用,推动了电力工业和电器制造业等一系列新兴工业的迅速发展。

各种各样使用电力的新发明纷纷涌现,彻底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3、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第一,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

瓦特蒸汽机出现以后,机器生产在几乎所有的工业部门迅速发展,火车和轮船的发明又使交通运输更加便捷;电气技术的应用,使工业获得更强大、更方便的动力,机器使用更加普遍,更多的工业部门涌现出来,生产技术更加先进。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

  第二,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的改变。

资产阶级由于掌握了先进的生产力,实力日益强大,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

同时,随着信息交流和交通运输的便捷,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密切,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第三,社会财富的大大增加和人们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蒸汽机出现以后,形成了新的城市。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更加繁荣而且日益重要。

电气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四、专题知识教与学

(一)三次科技革命概况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起止时间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上半期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

主要标志

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电力的广泛运用

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的突破

中心国家

英国

美国、德国

美国

交通工具

汽船、火车机车

有轨电车、汽车、飞机

 

通讯工具

 

有线电报、有线电话、无线电报

移动电话、网络、人造卫星、可视电话

其它发明

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水力织布机、蒸汽机

发电机、电灯泡、留声机、电影放映机、内燃机

 

进入时代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电子时代

主要特点

①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②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主要在英国发明,其他国家工业革命进程相对缓慢。

①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技术、新发明、新理论层出不穷。

②电力的广泛应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③科学和技术真正紧密结合。

④同时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行。

①具有快速、便捷、高度智能化和全球化的特点。

②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③学科交叉渗透。

(二)科技革命对生产力、社会关系和国际关系的影响

1、对生产力的影响

  第一次:

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是生产技术上划时代的变革,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第二次:

电力的广泛应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社会生产力发生巨大飞跃,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第三次:

以原子能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和航天技术的突破为代表,人类进入“电子时代”、“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

2、对社会关系的影响

  第一次:

使近代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形成;巩固了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直接导致了工厂企业形式的出现,促进了城市的兴盛和城市人口的增长;受工业革命的影响,美、俄、日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资产阶级统治得到巩固与扩大。

  第二次:

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垄断组织,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也发生变化。

  第三次:

第三产业比重上升,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加强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和指导(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人们生活也发生变革。

3、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第一次:

极大地密切了世界各地联系,造成东方从属于西方的格局;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传播到世界各地,猛烈冲击了旧思想和旧制度,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

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确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东方许多国家和地区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沦为西方的商品倾销地和原料产地。

  第二次:

东西方联系密切,但差距进一步拉大,促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一战后,美国逐渐掌握世界经济霸权,帝国主义国家加紧资本输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确立;刺激了东亚国家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第三次:

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出现五个力量中心。

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美、日、欧三足鼎立局面,东西方联系更加密切。

出现了全球化趋势,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进一步扩大。

4、对中国的影响

  第一次科技革命:

①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近代工业产生(或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或中国资本主义产生);③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

  第二次工业革命:

①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③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新中国的科技与第三次科技革命密切相关。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科学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引进外国先进科学技术,在科技领域硕果累累。

中国面临着机遇与挑战。

(三)科技革命的启示

1、启示

  

(1)科技革命的出现是实践的需要,科技革命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生产的发展。

  

(2)科学技术是实现现代化的关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3)要注意借鉴和吸收人类历史上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如何面对新的科技革命

  

(1)作为国家,应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科技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发展科教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重视人才,建立知识创新体系。

  

(2)作为个人,应努力学习,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注重对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3)从经济学角度看,应充分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认识其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依靠科技和提高效益,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4)从政治学角度看,国际竞争重点已发生变化,决定国际地位的关键因素是科技,应把振兴科技、发展教育作为国家战略的重点。

  (5)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面对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机遇与挑战并存,应根据本国特点,制定相应发展战略,努力缩小同发达国家间的差距,探索一条适合本国高速发展的道路。

3、科技是把双刃剑

  

(1)对社会生活的积极影响:

①科技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丰富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

②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③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

④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2)科技发明的消极影响:

①战争问题:

一战中的飞艇、飞机、毒气弹、坦克、远程大炮;二战中的原子弹。

②环境问题:

环境污染、废气、汽车尾气、太空废料、核废料等。

③高科技犯罪:

网络“黑客”、冰毒等。

④其他问题:

克隆人、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等。

4、举例说明科技革命给人类日常生活带来的便利

  

(1)第一次科技革命前,交通出行极不方便,人们以马代步甚至靠双腿行走。

由于火车机车、汽船等发明的出现,使运输及出行都较为快捷方便。

  

(2)第二次科技革命前,当夜晚来临时,人们只能忍受黑暗带来的痛苦和无奈,爱迪生发明耐用电灯泡,改变了人们“日出而作,日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