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兴衰的历史教训.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376487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4.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国兴衰的历史教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大国兴衰的历史教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大国兴衰的历史教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大国兴衰的历史教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大国兴衰的历史教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大国兴衰的历史教训.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大国兴衰的历史教训.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大国兴衰的历史教训.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大国兴衰的历史教训.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大国兴衰的历史教训.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大国兴衰的历史教训.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大国兴衰的历史教训.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大国兴衰的历史教训.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大国兴衰的历史教训.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大国兴衰的历史教训.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大国兴衰的历史教训.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大国兴衰的历史教训.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大国兴衰的历史教训.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国兴衰的历史教训.docx

《大国兴衰的历史教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国兴衰的历史教训.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国兴衰的历史教训.docx

大国兴衰的历史教训

大国兴衰的历史教训

  【提要】在中国的经济总量超过日本之后,大家都希望中国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的世界大国,回顾历史上九个曾经辉煌过的大国历史,思考中国该从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美国等大国崛起的历史过程中吸取什么样的经验和教训。

  

  2006年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大国崛起》,向公众介绍了世界上九个大国先后崛起的经验。

其中有两点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

首先,在介绍世界上九个大国崛起的经验时,往往只是从正面歌颂,而对于九个大国崛起过程当中他们所使用的血腥手段很少提起,从历史角度来看,这不是很全面的;第二点,前几年在国内外大家都希望中国成为一个大国,《大国崛起》这个电视片,多少有那么一点意味,满足中国人希望中国成为一个大国的心里愿望,我看了以后有这种感觉。

从2010年我们的经济总量超过日本以后,大家都希望中国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的世界大国,所以我选择在这个时候回顾一下世界上大国崛起,思考一下中国该从世界上大国崛起的历史中吸取什么样的经验和教训。

  

  一、六百年来大国兴衰的历史演变

  

  

(一)15-17世纪的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

  首先说15-17世纪的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

直到13世纪以后葡萄牙才成为一个民族国家,开始了海外探险活动,追逐海外商业利润,葡萄牙国王甚至把海外扩张定为国策。

凭着当时的武力,葡萄牙在海外开辟了数十处商站,控制了东西方之间海上的商路,建立了一个以经济掠夺为中心的殖民帝国。

我曾经在葡萄牙里兹本附近的一个海湾,看到一些纪念早期海外航行的建筑,在海边的一块空地上做了一个很大的世界地图,把15、16世纪葡萄牙人到过的地方在世界地图上标注出来。

同时也有一些小的建筑物,表示妇女盼望葡萄牙航海人员早点归来等等。

葡萄牙在世界上称霸的时间不是很长,到公元1580年,葡萄牙被西班牙占领,葡萄牙衰落了。

  西班牙是葡萄牙的邻国,三面临海。

西班牙人素有海上冒险的传统。

15世纪末,他们摆脱了阿拉伯的统治成为一个独立的民族国家。

西班牙国王非常积极地支持海外扩张,投入巨资来支持哥伦布。

哥伦布不是西班牙人而是意大利人,他曾经请求但未能获得葡萄牙国王的支持,西班牙国王拿钱支持他的航行,使他到达美洲。

西班牙建立了一支海军叫做“无敌舰队”,在世界史上是最有名的。

  西班牙帝国维持到了16世纪末。

然后荷兰、英国也兴起了。

在英国兴起以后,西班牙衰落了。

荷兰曾经称雄于17世纪。

荷兰在过去也长期为西班牙所统治。

荷兰又叫做尼德兰,与葡萄牙及西班牙相比,荷兰最早出现了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因素。

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这种欧洲资本主义的呈现,在世界史上是从荷兰开始的。

16世纪下半叶,尼德兰的资产阶级领导了反抗西班牙统治的民族独立战争。

在1581年荷兰宣布独立。

1609年西班牙被迫与荷兰休战,承认了荷兰共和国的独立。

这可以说是世界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荷兰打败了西班牙,历史上称为尼德兰革命。

  荷兰是个很小的国家,比葡萄牙还要小一些。

可是荷兰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得很早,封建专制力量比较弱。

荷兰独立以后充分利用国家的优势来发展海洋实力,建立了强大的海军和庞大的海上运输团队。

17世纪,荷兰的团队几乎垄断了全球的海上贸易,牢牢掌握着海上商业的霸权。

当时,荷兰的人口不到200万,但是海船的总数超过1万艘,17世纪上半叶超过1.6万艘,当时欧洲人称其为“海上马车夫”。

  荷兰对于资本主义世界最主要的贡献是金融业。

现代的银行系统最早就是在荷兰建立起来的,最早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资本市场。

英国等其他国家都吸取了荷兰在金融业方面的经验。

荷兰在十七世纪下半叶开始走下坡路,由于国内经济基础薄弱,在与英国等其它国家的竞争过程当中败落下来。

  

(二)18-19世纪的英国和法国

  18-19世纪,英国和法国开始兴起。

英国从15世纪开始建立起专制的都铎王朝,通过推行重商主义,壮大了国家的实力,在1588年的时候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标志着英国的崛起。

之后,英国的专制王朝继续海外扩张,在建立英帝国方面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英国后来还是在1640年发生了推翻专制王朝的革命。

这对于之后英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和英国的进一步崛起有很重要的作用。

之后,英国取代了荷兰成为了海上霸主,建立了一个非常庞大的殖民帝国,在欧洲率先开始工业革命。

到19世纪40年代,英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

根据统计,1848年英国的铁产量占世界产量的一半,煤占到世界2/3,棉布占到世界1/2,铁路已经修了1万公里,英国贸易总额在这个时候占世界总量的20%-25%左右。

一直到19世纪末,英国工业霸权才被美国所超过。

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都被英国赶上了,英国在这两次世界大战中受到的损失很大,国力大幅度衰弱。

  法国起步比英国还要晚,直到17-18世纪,国内的政局才稳定下来,后来形成了欧洲最强大的一个专制王权。

当时法国也是通过王权来推行重商主义,很快就成为欧洲最强大的一个国家。

1789年法国发生了资产阶级大革命,推翻了由路易十六的专制王朝。

法国大革命一直是具有非常重要世界历史意义的,列宁说过:

“整个19世纪,即给予全人类以文明和文化的世纪,都是在法国革命的标志下度过的。

”它影响了一个世纪的世界历史进程。

法国革命以后建立了共和制国家。

一直到19世纪上半叶,法国出现了共和制国家和帝国的反复争夺,使得国家的历史发生了一些曲折。

法国的工业革命比英国晚,整体水平也落后于英国,两次世界大战中法国都遭受了重创,后来在二次大战时期戴高乐将军领导了“自由法国”的斗争,战后坚持独立的外交政策,使法国保住了自己的国际地位。

  (三)19-20世纪的德国与日本

  我们再看看19世纪到20世纪的德国和日本。

19世纪初,德意志各邦发起进行改革。

1870-1871年发生了普法战争,法国战败。

普法战争后德意志实现统一。

以普鲁士为核心,建立起了德意志帝国。

德意志帝国建国后不过三十年时间,工业发展就迅速赶超英国。

20世纪初,德国的工业生产总值已经占到了全世界的16%,而英国却降到了14%。

德国统一以后,德国的工业化使得德国的国民经济大规模的军事化,终于导致德国发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20世纪30年代德国没有吸取失败的教训,希特勒德国继续执行旧的军事扩张路线,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德国人民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在以上的这些国家当中日本是唯一一个东方国家,在明朝的时候日本还曾向中国进贡的。

到17世纪初,日本确立了德川幕府的统治。

日本过去有很多个藩国,每个藩国是由一个幕府来掌管。

德川幕府的势力最强,把其他的藩都打败了,进而建立了统治。

日本是一个以武士为基础的封建国家。

在国内有260多个藩,长期实行锁国政策,经济文化非常落后。

  1853年,鸦片战争十几年后,第一支美国舰队闯进了日本的江户湾,要求日本幕府开关。

日本就如何对待美国舰船的问题进行了长时间的讨论,后来他们吸取了中国在抵抗英国侵略过程中失败的教训,认为日本应该向外国开放。

1854年日本和美国签订了《日美亲善条约》,同意开国。

随后英国、俄国、荷兰、法国、葡萄牙、意大利、普鲁士等这些国家也都和日本签订了类似条约,这些条约都有不平等条款,与中国和西方签订的条约类似,损害了日本国家的主权,日本也成为了一个半殖民地国家。

  由于外国的侵略和日本国内幕藩统治非常腐败,导致了国内的社会危机。

以日本武士为基础的一些改革派发起“尊王攘夷”的运动,倒幕开港。

到1868年,明治维新成功把幕府推倒,废除了幕府,成立天皇政府。

天皇政府在这些有改革气魄的武士的进一步推动引导下,模仿了许多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措施,借鉴了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措施和条例。

早期明治维新后,天皇政府中许多大臣都曾经到欧洲留学过,所以我们可以说这次明治维新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性的改革。

明治维新后,日本很快引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经济得到很大发展,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日本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一个资本主义工业国。

  日本由于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增强,明治政权的封建性还是很强。

明治元年,天皇发布诏书,提出“开疆扩土,布国威于四方”的战略决策。

沿着这条道路,日本迅速发展成为军国主义国家,日本把侵略邻国朝鲜和中国作为基本国策。

到1894年前后,日本一方面与西方各国谈判废除不平等条约,同时向朝鲜和中国发动了进攻,这就是甲午战争。

战争结果是中国战败,签订了《马关条约》。

在《马关条约》的规定下,中国被迫解除了和朝鲜的宗藩关系。

清政府承认朝鲜独立,实际上是实现了日本对朝鲜的控制。

中国的军事力量退出朝鲜,同时,日本的军事力量进入朝鲜,为日本控制朝鲜半岛、进一步侵略中国打下了基础。

《马关条约》除了规定日本在中国取得各项权利以外,还从中国割让了台湾、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

日本得到辽东半岛以后俄国就不高兴了,俄国觉得远东这一带是他有影响的地方,日本拿到了辽东威胁了俄国的利益,因此,俄国在欧洲国家联合法国、德国对日本进行了干涉,日本被迫放弃了辽东。

但是日本放弃辽东需要与中国谈判,而不愿意跟俄国、法国、德国谈判。

谈判结果是日本将辽东还给中国,中国给日本三千万两白银补偿。

  《马关条约》签订以后,日本从中国拿到两亿两白银作为战争赔款,另外加上三千万两赎辽费,还有威海的一百五十万两军费。

当时日本军队没有全部退出中国,要求中国在三年付清两亿三千万两的赔款,否则日本就继续在威海驻军,而三年内日军在威海的费用由清政府出,每年五十万两军费。

所以总共就应该是两亿三千一百五十万两白银,相当于当时的三亿五千万日元,这对于日本来说是极为庞大的收入,大大地滋养了日本的资本主义,武装了日本的军国主义战争机器,使日本在甲午战争以后挤进了帝国主义行列。

  在三亿五千万日元这样一个极其丰富的收入基础上,日本取得了1904-1905年日俄战争的胜利。

日俄战争是日俄在中国东北的土地上打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日本把俄国打败后,在美国签订了《朴茨茅斯条约》,取得了在中国的特权。

1910年,日本正式吞并了朝鲜半岛,开始在朝鲜正式实行殖民统治;1928年,日本经过东方会议确立了以朝鲜为跳板侵略中国的大陆政策,这之后,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的侵华战争。

  

  二、大国兴衰的历史教训

  

  

(一)大国兴盛的原因分析

  对于以上几个大国的兴衰,我在这里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民族的独立,国家的统一,这是国家能够兴盛的第一个原因。

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在以前都是被外国统治,国家未能独立的,都是先取得了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这样才有可能发展资本主义。

美国也是一样,北美十三州也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与英国打了几年仗之后,在1776年宣布独立,到1783年英国才正式承认美国的独立。

1861-1865年美国又发生了南北战争,主张分裂的南方势力失败,国家统一得以维护。

前苏联也有类似情况,也是经过内战,同时又反对外国武装的干涉,到1922年才正式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随后,前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开始发展起来。

  第二点是通过革命或革命性的变革,或者国内战争建立起国内稳定的政治环境,这是大国兴盛的一个基本前提。

建立稳定的政治环境、提供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典型的例子还是英国和法国。

以前人们在谈到英国崛起的时候,总是津津乐道英国的和平变革,其实在我看来,英国不止是有和平还有斗争。

2006年《大国崛起》播出以后,总策划麦天舒在某报纸上发表了整整一版共一万多字的文章来解释他为什么要拍摄《大国崛起》这个剧本。

他认为最主要的一点是要告诉中国人,让中国人看了以后知道什么叫妥协,他就觉得谢天谢地了,这是他说的最重要的一句话。

他认为英国革命完全是在妥协中实现的,而中国人只知道斗争。

其实英国在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当中,有斗争也有妥协,而妥协是在斗争的基础上才实现的。

  在1640-1660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主要就是英国议会军与国王军发生了冲突。

1648年,克伦威尔领导的议会军队打败了国王的军队,英国国王查理一世在1649年就被处死了。

后来斯图加特王朝的复辟,在英国历史上称“光荣革命”。

英国历史上的光荣革命是妥协的、是和平的、是没有打仗的。

光荣革命虽然是以和平方式解决的,但是它是以暴力、以武装作为基础形成的和平。

坚持王权统治的英国国王詹姆斯二世,用血腥的手段镇压议会里辉格党的武装反叛。

议会在英国国内打不赢国王的军队,于是议会决定邀请在荷兰执政的国王威廉带兵进入英国。

威廉正好是英国国王詹姆斯二世的女婿,威廉和詹姆斯二世的女儿带着荷兰军队开进了英国,英国国王詹姆斯二世看到抵挡不住这支军队的进攻,就逃跑了,威廉二世就登上了英国国王的王位。

他这才接受了议会的条件,实现了所谓光荣革命。

  从1640年到1688年被看作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

1688年光荣革命以后英国发展就开始稳定了,英国的政治局面、社会局面就开始稳定了,这就为英国生产力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经过一个世纪,英国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基础上产生了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工业革命。

  通过国内战争建立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德国和日本也是这方面典型的例子。

德国不是以革命形式来完成统一的,而是以普鲁士王国经过王朝战争道路实现统一的。

1864年普鲁士王国战胜丹麦,1866年战胜奥地利,1871年战胜法国,完成了德意志帝国的统一。

日本是由武士改革派发起倒幕战争并取得胜利,出现了明治维新“殖产兴业”的局面。

  第三个因素是国内比较安定,没有战争行为,又很少卷入与外国的战争,从而为国内提供了稳定的政治环境。

美国在这方面是一个例子。

美国除了独立战争、南北战争以外,国内基本上没有其它战争行为。

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美国都参战很晚,关键是两次战争,美国国内没有受到战争的创伤。

而且两次大战美国都发了战争财,这也为美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第四,是着力发展经济、完成工业革命的过程。

发展国内经济是这些国家崛起的基本原因。

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处在商业资本主义时代,主要经济活动是从事商业活动,特别是海外商业活动。

英国不仅发展商业和航海业,而且在国内的农业、制造业、交通、服务业等经济部门都有较好的发展。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工业革命的国家。

德国和日本都改变了自由经济,利用了国家杠杆,大力推动国内经济的发展,努力赶超先进国家。

德国在钢铁工业、电气工业、化学工业方面都走在世界前列。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没有封建传统束缚,资本主义工商业得到顺利发展。

19世纪下半叶,美国发起了西部大开发,建立起了西部资本主义农业区,促进东部工业区迅速发展。

美国的西部大开发曾经得到华侨的大力支持,西部的很多大铁路,特别是其中一些危险的路段都是华人修的。

  前苏联也是集中力量发展经济。

列宁在十月革命后指出,社会主义革命,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后,要把创造高于资本主义的劳动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提到首要地位。

1925年12月俄共十四大决定开展大规模工业化建设,1928-1937年顺利完成两个五年计划。

这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依靠国家力量大力推进有计划的经济建设的首创。

正是这两个五年计划的实施,打下了国家的经济基础,成为战胜德国法西斯的强大物质力量。

到1940年,前苏联年产1800万吨钢,1.6亿吨煤,3100万吨石油,483亿度电,基本上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工业总产值超过德国、英国、法国,居欧洲第一位,在世界范围内,仅次于美国。

  第五,这些国家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眼睛向外,建立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世界市场。

世界各大国的发展,没有一个是只盯着国内的,他们都在寻求有利于自己经济发展的世界市场。

葡萄牙、西班牙、荷兰都是首先开拓海外市场,发展海外商业贸易活动。

英国更是全盘借鉴荷兰的商业经验,发展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工业国和第一大贸易国。

1870年,英国在世界贸易中已占到24.5%。

这些大国都力图在世界上建立自己的商业网络和贸易市场。

16-17世纪之间,葡萄牙从本土到印度的果阿-澳门-日本长崎-巴西,形成了遍及全球的贸易网络。

日本在幕府统治时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拒绝开放,经济发展十分落后。

明治维新后,推行“文明开化”、“脱亚入欧”,全盘吸收欧美经验,引进资本主义的一系列制度,使日本迅速走上了工业化的道路。

  第六,就是在国外掠夺殖民地,在国内实行圈地运动,建立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同时,获得战争赔款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资本主义列强之所以成为大国,掠夺海外殖民地养肥自己是一个重大原因。

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是小国,它们称霸时,殖民地遍及全世界。

今天世界上讲葡语、西班牙语、法语的国家有很多,讲英语的国家更多,这基本上都是殖民地时期形成的。

葡萄牙人在非洲建立了殖民地,并且越过了非洲的好望角,进入印度,到达中国南海和日本,推向大西洋,在美洲建立了大片殖民地,一度垄断了世界的香料、黄金、食糖贸易。

葡萄牙是最早从事黑人贸易的国家,葡萄牙从黑奴贩卖中获取了暴利。

16世纪,葡萄牙从非洲掠夺黄金270吨以上。

在统治巴西的300年里,葡萄牙掠夺黄金总值6亿美元,还有3亿美元的钻石。

  西班牙也从殖民地获得了巨大利益,除大洋洲外,世界各大洲都有西班牙的领土。

非洲的突尼斯,亚洲的菲律宾,拉丁美洲除了巴西,都是西班牙的殖民地。

根据记载,16世纪上半叶,西班牙每年从美洲运回本国的黄金有2900公斤,白银3万多公斤。

在占领拉美的300年期间,西班牙从那里掠夺黄金数百万公斤,白银上亿公斤。

  荷兰在海外也建立了强大的殖民帝国。

荷兰成立的东印度公司,主要经营亚洲的殖民活动,首先抢占了葡萄牙的殖民地印度尼西亚,也曾一度占领我国领土台湾。

西印度公司主要经营非洲和美洲的殖民活动。

这两个公司在海外抢占的殖民地,比荷兰本土大60倍。

西印度公司在非洲和美洲殖民地主要从事黑奴贩卖活动。

1621-1734年西印度公司总共贩卖黑奴46万人。

18世纪初,荷兰贩卖奴隶总额占到世界奴隶贸易额的一半左右。

  英国在“光荣革命”以后的两个多世纪中,参与了全面的殖民战争和殖民掠夺,建立了庞大的殖民帝国,号称“日不落帝国”。

虽然18世纪北美13个殖民地的独立,给了英国殖民体系以打击,但是英国丝毫也没有放松对世界各地殖民地的掠夺。

我们仅以1840年英国发动对华侵略的鸦片战争以前的历史为例。

在亚洲,17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占领了印度的马德拉斯、孟买和加尔各答,18世纪中叶英国出兵占领孟加拉,此后又数次发动对印度的殖民战争,到19世纪30年代,除中部、北部若干土邦外,整个印度成为英国的殖民地。

印度从此成为英国侵略亚洲各国的后方基地。

  英国用来打开中国大门的特殊商品鸦片,主要产地就是印度的孟加拉。

1824年,英国又把马来亚的槟榔屿、马六甲和新加坡合并为海峡殖民地。

北美的加拿大和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在18世纪就成了英国的殖民地。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也在1839年接受了英国的统治。

19世纪初,英国还取得了西非洲的冈比亚、塞拉勒窝内和黄金海岸等地以及南非的开普殖民地。

大略统计,19世纪前期,英国拥有的殖民地领土为二百多万平方公里,人口达一亿,掌握了资本主义世界的霸权。

  法国和德国也在海外建立了殖民地。

日本是后来者,在掠夺殖民地方面,也不择手段。

它不仅占领了我国的台湾长达50年,而且把清朝的藩属国琉球也强行收为己有,成为日本冲绳县。

琉球当时是一个王国,中国当时是琉球的宗主国。

历史上琉球和中国在明、清朝时关系都很好,经常来进贡。

在1872年台湾事件以后,琉球的一些渔民在台湾南部遇到风浪的时候被当地的少数民族给杀了,其中有个别人逃出来了,后来逃到福建福州,报告了中国方面。

从此以后日本就和清朝交涉,日本说琉球是日本的,琉球人在台湾被杀了,中国应该赔偿。

交涉了很长时间,当时中国的总理衙门在和日本人交涉时候也说了一些错话,说杀人的都是生番,是在教化之外,实际上是说没有接触汉族,没有接触中原的文化跟历史,但他并不表示那个地方不是中国土地。

那么日本就抓住这句话,说既然他是在教化之外那就不是你们土地了,那我们就可以自己处理了。

经过反复的交涉,清朝政府赔偿了50万两银子。

1870年日本迫使琉球北部几个小邦国成为日本的藩,要他们向日本进贡。

美国曾经提出过一个建议,把琉球分成三部分,北部靠近日本的几个岛划给日本,南部的几个岛划给清朝,琉球中部的大岛还是叫琉球王国。

这个建议清朝政府没有认真对待,李鸿章他们没有把这当一回事,没有正式答复。

所以,日本在1879年就正式宣布吞并整个琉球,改称冲绳县。

  美国在1776年独立的时候,只有北美十三州。

独立后,美国利用战争等强制手段向西部扩充、兼并,把富饶的大片土地攫为己有,大体上形成了今天的美国领土。

在19世纪末,美国的经济已经超过英国。

1898年通过美西战争,使菲律宾成为自己的殖民地。

从表面上看,美国的殖民地与各个殖民大国相比是比较少的。

但是美国在1823年发表“门罗宣言”,反对欧洲列强把美洲独立国家当作殖民地,实际上是把美洲当作美国的后院;1899年美国又针对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

甲午战争以后,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时,美国正在进行美西战争,没有在中国划到势力范围,于是美国强调在华门户开放、机会均等。

20世纪是美国的世纪。

美国已经不在乎占领多少殖民地了。

它从全世界收获的政治、经济利益已经很多。

  掠夺殖民地,实行圈地运动是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

圈地运动在欧洲各国是普遍现象,其中英国最为典型。

英国在15、16世纪一直到18、19世纪,经历了历史上最有名的圈地运动,使农民陷入一种极端悲惨的境地。

因此,英国在16世纪多次爆发了农民起义。

19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取得决定性胜利,英国议会通过立法使得圈地合法化,国家机器强迫农民服从圈地法案。

当时英国资本主义农业的发展以及工业化中劳动后备军的提供,都是建立在血腥的暴力基础上的。

当时马克思评论过英国的圈地运动,他说:

“从15世纪最后30多年到18世纪末,伴随着对人民的暴力剥夺的是一连串的掠夺、残暴行为和人民的苦难”,“被暴力剥夺了土地、被驱逐出来而变成了流浪者的农村居民,由于这些古怪的恐怖的法律,通过鞭打、烙印、酷刑,被迫习惯于雇佣劳动制度所必需的纪律”。

英国的圈地运动使很多农民失去土地,失去土地的农民在城市就变成流浪者或者乞丐,英国议会多次通过法律对乞丐和流浪者要给予惩罚,严格的惩罚甚至鞭打他们,迫使这些流浪者进入工厂当工人,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要迫使他们习惯于雇佣劳动制度所必需的纪律。

  除了圈地运动以外还有一个战争赔款,这也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

1871年普法战争,德国从法国获得50亿法郎的战争赔款。

这笔钱对于推动德国国内市场的活跃,起了重要作用。

尤其是从法国割取阿尔萨斯-洛林,使德国增加了150万人口和丰富的铁矿资源,构成了德国工业发展的重要基地。

日本从中国夺取2亿3千万两白银,奠定了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基础。

1901年中国同列强签订了《辛丑条约》,中国赔偿各国近10亿两白银。

当时条约正式写的是明确赔偿4亿5千万两,为什么赔4亿5千万两?

原先他们给中国提出了一个很大的数字,中国政府不可能赔那么多钱,在中国担任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提出了4亿5千万两赔款的建议,因为他估计中国当时正好有4亿5千万人,要求每个中国人都要承担责任,每个人赔一两就变成4亿5千万两。

而且4亿5千万两是要求39年还清,不能提前还,附带着很多附属条件。

如果按照39年还清,加上利息应该是9亿8千多万两白银。

这笔赔款一直赔到1943年。

1943年是中国抗日战争期间,美、英为首的国家希望中国坚持抗战,来支持他们对欧洲法西斯德国的斗争,所以1943年美国主动提出来和中国谈判签订了一个《中美新约》。

这个条约的核心是废除1901年的《辛丑条约》。

1943年开始美国、英国分别和中国签订了新约,中国就不用继续向美国和英国赔款了。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是战败国,大战以后中国就不赔德国钱了。

1917十月革命以后列宁就表示放弃这个赔款,所以后来我们就不赔俄罗斯钱了。

第二次中日战争发生,中国对日宣战以后,我们也不赔日本钱了。

就剩下美国和英国,通过1943年中美和中英新约,中国正式取消了所有赔款。

从海关统计上看出,截至1943年,中国实际赔款6.7亿两白银。

美国根据《辛丑条约》拿到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