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问题及对策.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379136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问题及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问题及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问题及对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问题及对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问题及对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问题及对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问题及对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问题及对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问题及对策.docx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问题及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问题及对策.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问题及对策.docx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问题及对策

广东省怀集县XXX小学XXX

【内容摘要】“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离开家乡外出务工(多为进城务工),而其仍留在户籍所在地的农村儿童。

农村留守儿童是中国社会转型大背景下的特殊产物。

留守儿童在全部农村儿童中的比例已高达达30.12%,也就是说平均不到四个农村儿童中就有一个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已成为一个新的社会群体。

目前,如何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如何解决留守儿童学习、心理、性格以及人身安全等方面的问题意义重大。

本文认为寄宿制学校是目前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相对最优方式和最现实途径。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集中寄宿制农村学校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离开家乡外出务工(多为进城务工),而其仍留在户籍所在地的农村儿童。

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以及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

全国妇联在 2008年 2月27日召开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发布会上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农村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而成为留守儿童的已经超过6000万人,其中 14周岁以下的留守儿童 4000多万。

和2000年相比,现今农村留守儿童规模增长十分迅速。

留守儿童在全部农村儿童中的比例已高达达30.12%,也就是说平均不到四个农村儿童中就有一个留守儿童。

农村留守儿童已成为一个新的社会群体。

在 2008年的全国“两会”上,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受到了代表、委员们高度重视和关注,同时也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人们的思考。

家庭教育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效果和他们步入社会后人格的效果,而这些将最终投射到孩子今后作为一个社会公民的社会行为上。

如果教育不好这 6000多万个孩子,一方面是国家人才的损失;另一方面这一庞大的群体将会对社会的和谐稳定造成强烈的冲击。

因此,如何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环境的缺失,是我们现今应当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

目前留守儿童的教育是一个怎样的状况呢?

通过搜集有关资料和调查,我们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描述:

(一)学习成绩状况

根据对广东省怀集县XXX的调查,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居上等和中上等的低于非留守儿童1 5.6%;再对留守儿童在父母外出务工前后的成绩进行对比,结果表明:

留守儿童现在的成绩和父母外出务工以前相比,上等和中上等的人数下降了 11.9%。

由此可见,父母的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确实存在明显的影响,很多孩子的成绩在父母外出后都出现了下降。

 

(二)家庭教育状况

家庭是儿童个体成长的重要阵地,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文化将对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产生终身的影响。

因为儿童的成长需要稳定安全的环境,父母的呵护和关爱,是儿童最为安全、温馨的环境,在爱的环境中成长是孩子的基本需要。

但对“留守儿童”来说他们享受不到这一正当的权利。

其家庭或者是父亲外出,导致父亲的教育角色弱化;或者父母双方外出,使得“留守儿童”与父母缺乏正常的情感交流,如亲子互动,儿童没有机会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感受,碰到不顺心的事心中一片迷茫。

同时父母也没有机会传达自己对子女的爱,认为自己打工就是为了孩子,只要给孩子以金钱补偿就对了。

这样长此以往孩子拿着钱也就心安理得地乱花,无形中使父母与子女之间产生心理上的隔阂,使儿童丧失基本的心理归属和心理依恋。

人生最重要的社会关系是父母和子女关系,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作为一种教育因素直接影响着家庭教育质量和孩子的成长发展水平。

其次表现为家庭教育环境的缺失。

一方面,农村贫困家庭不能为少年儿童的教育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另一方面家庭教育意识淡薄,教育观念陈旧。

农村的贫困文化及教育现状滋生了农民“教育无用论”、“读书无用论”等思想,使他们对子女的教育采取排斥,抵制的态度,并对教育持有一种功利性价值取向,进而将其演化为一种短视的实惠观,以家庭利益作为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另外“留守儿童”寄养家庭代养人文化素质普遍低,其寄养家庭缺少文化氛围,无力辅导其学习,教育方式不科学、不理性,难以了解到孩子的心理困惑,从而也加剧了“留守儿童”教育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留守儿童”的不良性格和行为习惯。

由于不能生活在一起,父母平时缺乏与子女沟通和对其必要的教育,既造成了亲情淡漠,又使孩子缺乏安全感、归属感,这样留守儿童就会比普通儿童更易不守规矩,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三)学校教育环境

尽管我国全面推行了农村义务教育免费保障机制改革,但因为历史的原因,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严重失衡,农村中小学普遍面临着学校布局不合理、教育负债严重、公用经费开支过多、教育硬件设施不完善和师资力量严重紧缺的窘况,严重制约了农村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

同时也由于这些原因让学校根本无力专注并切实加以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由于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是近些年来才出现的,相当一部分农村学校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还没引起足够的重视,也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行之有效的对策;有的学校虽然制订了一些制度,但留守儿童是处在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父母和教师是他们步入社会的过程中两个缺一不可的指引角色,因此这些制度很难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

二 、留守儿童在寄宿前后状况变化的分析

针对留守儿童教育的现状,目前,政府、社会、学校都给予了很大的关注,发起了很多的讨论,有些地方也采取了一些探索性的措施。

通过大量调查和查阅相关资料,笔者认为在农村学校实行寄宿制是目前情况下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最佳途径。

通过对广东省怀集县农村寄宿制学校进行的抽样调查,现就其在留守儿童人学率和巩固率、学习状况、人身安全、行为和心理状况几个方面做如下分析:

(一)留守儿童入学率和巩固率的变化

广东省怀集县XXX是该县有名的贫困镇,为了挣钱养家糊口,当地青壮年男女们大多外出打工,不得不把孩子们留在农村。

一些家长和代理监护人本身文化程度不高,加上经济上的困难,对孩子接受教育与否抱有一种无所谓态度,甚至有部分家长更倾向于让孩子稍微长大些也像父母一样外出打工挣钱。

据XXX镇政府教育挂点部门和当地各中小学提供的联合统计数据显示,2000年的全镇 327名留守儿童中只有125名儿童入校接受教育,入学率只有 38%。

因此,怎样让孩子入校接受教育和让在读的留守学生继续留在学校学习成为了当地教育部门的一个头痛的问题。

凤岗镇政府和教育部门早在2000年以来就在自有资金很困难的情况下在镇中学实施寄宿制,希望以此来解决留守儿童入学率下降问题。

2007年以来通过多方筹集资金、修建了学生教学楼和多间学生宿舍及教师宿舍,XXX完成了教学区、活动区、宿舍区为一体的寄宿制校园体系,并进行了封闭式管理。

虽然只是解决了部分离学校较偏远的学生集中寄宿,但起码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集中寄宿后,绝大部分留守生都入学就读。

据2009~2010学年度中学初中部接收初一报名注册的数据显示,凤岗镇各小学六年级升初中的学生升学率达到了98%,而进行集中寄宿的学生更是入学巩固率达100%。

(二)留守儿童学习状况的变化

通过对比留守儿童寄宿前后的学习成绩,发现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普遍都有所上升。

通过对XXX中学某班选为抽样样本,该班 57名学生中有 30名留守学生。

从该班历年学生成绩登记薄中可以看到,在 2007年寒假前第一次期末考试中,30名留守学生中大部分都是排在全班后 20名。

寄宿制实行三年后,2009年毕业考试的成绩排名显示,在全班前 30名中有 16个是留守学生,前 20名中有 8个,前 10名中有 4个,最差的也在 57人中排名 50。

通过对比寄宿的留守儿童与普通学生在2008年和2009年的成绩,我们发现初中的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英语、语文、数学和总成绩并没有显著差别。

这让我们看到了寄宿让留守儿童与普通儿童的确在学习状态方面保持了一致。

(三)留守儿童人身安全状况的改善

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打工时往往都是把孩子交给 自己的长辈或兄弟姐妹,甚至是让比孩子年龄稍大的同辈来进行照管。

他们在监护过程中不可能像孩子的父母那样考虑得细致周全,虽然他们特别注重孩子们的人身安全,但调查了解到的一些实际情况表明,留守儿童的人身安全状况仍然令人担忧。

广东省怀集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2005年对怀城镇小学和初中阶段走读留守儿童人身安全问题调查显示,有 6l%的监护人经常关注并采取措施预防留守儿童意外伤害发生,有 33%的人只是偶尔会注意,有 6%的表示顾不过来。

据统计,怀集县在 2005年共发生的32起未成年人受伤害的事故中有26起的受害者是留守儿童,基本上都是由于监护人监管不力所造成的。

广东省怀集县凤岗镇中学从 2007年开始对留守儿童实行寄宿制后,至今还没有出现过留守儿童的人身安全事故。

(四)留守儿童行为和心理状况的改善

调查发现,留守儿童在校期间,要么表现极度好动,喜欢通过做些小动作来引起别人的注意;要么表现沉默,心不在焉,上课打不起精神。

而在校外,主要是放学后和在双休日他们会去网吧上网,下河玩水 ,看黄色录像,甚至结伙滋事。

在怀集县XXX就有过这样一个孩子,但随着集中寄宿的管制和培育,三年后已经是怀集县一中高中某班班长。

通过生活老师一年的指导和特别关注,孩子变化更大了,特别是集中寄宿这种集体生活让他甩掉了对他人的依赖,变得自强自立,还由于老师有意让他当寝室长,使他逐渐懂得了怎样关心和照顾他人。

三、寄宿制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最佳途径

从以上留守儿童寄宿前后的状况来看,寄宿的确是弥补家庭教育环境缺失带来的留守儿童学习、生活、安全等方面出现的一系列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基层教育工作者认为的目前最适合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办法,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

(一)寄宿制有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的优势

一方面留守儿童大多住在离镇中心学校较远的农村,如果不住校,放学回到家已经很晚,较难按时完成作业。

监护人忙于农活,也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对他们的学习进行指导,大多隔代监护人更是没有能力对孩子进行学习辅导,致使他们遇到学习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如此日积月累的学习负担就会逐渐拖垮孩子的学习成绩。

另一方面,走读的留守学生,放学回家路途远,沿路的游戏厅、网吧、录像厅经常使得孩子们往往控制不住自己,这怎会不影响学习呢?

而实行寄宿制,避免了走读中可能发生的问题。

学校规定住校学生早、晚时间必须上自习课,在自习课上认真复习功课,预习新课。

学校在早、晚自习课时间,安排相关的授课教师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及时解疑释惑。

这样的学习环境可以更好的促进留守儿童的学习。

(二)寄宿制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人身安全保障

近年来由于农村入学率偏低和各村组入学率差异大,为了节省教育成本、集中资源办学,地方教育部门都对农村中小学进行了大幅撤并和布局调整,比如广东省怀集县范围内的农村基本上是一个镇一个联合中学,小学毕业后都集中到镇中学读初中。

但这样布局又使得大量的农村中学生要长途跋涉到几里甚至十几里以外的镇中学去念书,不能像以前一样在家门口就可以上学。

加上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他们很多人都没有专人接送,路途消耗的时间长,早上天没亮就得出门,晚上天黑了才能回家,孩子走读途中的人身安全缺乏保障。

但如果是留守儿童在学校寄宿就不存在这种危险,因而也解除了父母和临时监护人的担忧。

(三)寄宿制在培养留守儿童良好行为方面有明显优势

留守儿童行为的偏差主要源自集体观念的缺失,一个学生心中没有集体意识,往往在行为时心中就没有一杆秤,就会放任自流,做出一些非正常的举动。

另外,留守儿童特别是隔代监护的留守儿童,由于祖辈对他们过分的溺爱,加之祖辈年龄偏大也没有足够的精力和相关的知识培育他们如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甚至老人的一些封建迷信思想对他们或多或少的影响也给他们的行为习惯带来偏差。

但如果留守儿童住校,情况就会不一样。

寄宿制基本属于封闭式管理,学校制订了科学、严格的作息时间,要求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做规定的事情,可以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学校的规章制度对他们的行为又是一个很好的约束,如果学生没有遵守相关的规定,学校就会教育他们,做他们的思想工作,必要时还会采取惩罚手段予以矫正。

同时,学校为留守儿童配备的生活老师和心理辅导员可以对他们成长过程中的行为变化进行科学的引导,这样他们在教师教育帮助下能够端正态度,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

(四)寄宿制有利于培育留守儿童人际交往、心理健康发展

留守儿童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与此相关也带来了一些麻烦和冲突。

如果留守儿童拥有良好的人际交往,其心理发展状况也比较好;心理发展好的留守儿童,在人际交往方面也表现的比较出色,无论是同伴还是具有其他社会关系的人都乐意与之进行交往。

已有调查表明,心理发展状况不良的留守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也难以提高,而且很容易产生交往障碍,有的孩子可能封闭自己,有的可能到处惹是生非,严重干扰和破坏人际关系。

留守儿童在人际交往中还比较突出的心理发展问题表现主要有性格与行为出现偏差、心理障碍、人生观的转变与价值观的偏移等。

因此,儿童少年时期与同伴的友好交往和学校对他们经常性的教导是塑造其良好个性、促进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马卡连科说:

“只有当一个人长时问地参加了有合理组织的、有纪律的、坚忍不拔的和有自豪感的那种集体活动的时候,性格才能培养起来”。

寄宿制正是为留守儿童提供了一个彼此相互影响、学习的机会和心理健康发展的平台。

留守儿童进行寄宿后,在与同伴的友好交往及老师的循循善诱下,其个性会变得越来越活泼、开朗。

在与寄宿同伴的朝夕相处中,他们往往会敞开心扉与好友交际,不再封闭内心世界。

而寄宿制的大集体生活也极好地培养了留守生的纪律性及集体荣辱感,令其自觉约束自己,再加上学校一些相关制度的约束、班主任及任课教师的常常教导,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必定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四、完善寄宿制的对策

但是目前对农村留守儿童全面实行集中寄宿制还具有一些较难解决的问题。

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寄宿制:

(一)各级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完善农村学校住宿条件

农村教育资源严重贫乏,尤其是财力相对紧张,造成学校无法满足全部学生的的寄宿需求。

从XXX近两年的情况分析,虽然基本解决了大部分农民留守儿童的寄宿问题,但是学校教育经费极其紧张,导致学校宿舍管理难关重重,甚至不够宿舍安排学生内宿。

一般来说,留守儿童多的地方都是经济欠发达的地区,财政都是比较困难,要使更多的留守儿童能集中寄宿,就需要中央和省政府拿出更多资金,完善农村学校住宿条件。

(二)对经济困难的学生要补助

现在国家已经全面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免书杂费的政策,让农民子弟读得起书。

但是学生集中寄宿后还是要交纳住宿费、伙食费、校服费等,一些学校甚至还要收取什么体验费、资料费、补习费等,这对于大部分农民家庭来说是一笔极其沉重的负担。

笔者建议可参照国家对中职学生补助的办法对留守儿童进行补助,让更多的有困难的家庭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让更多的农村留守儿童不因家庭暂时的困难留下童年的阴影,让他们享受起码的公平教育。

(三)向农村中小学加派教师以及培训教师

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导致分班时“挤人数减班级”的窘况,据调查XXX2009年小学升中的统计显示,初一级共分了12个班,但每班平均人数达到了80人以上。

令到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往往顾此失彼,对留守生的教育和管理带来很大的困难。

为此,各级政府要考虑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待遇,使更多的教师踊跃到农村中小学任教;同时要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培训,使他们的业务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目前,如何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比如建议政府建立专门的打工子弟学校,赋予孩子在进城打工的父母身边接受学校义务教育的权利,享受所在地学生就读的待遇。

也有主张取消城乡二元结构,给农民以真正的国民待遇,让农民工子女能在地域上灵活入学,以受到更好的、更方便的教育。

社会各界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关注和良好愿望,将给问题的解决带来希望,但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需要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努力,也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在目前情况下,笔者认为,实行集中寄宿制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最佳途径。

参考文献:

 

[1]全国妇联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中国妇女网).

[2]陈恩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D].南昌:

江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 

[3]张丽华.父母教育方式与儿童社会化发展研究综述[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3).

[4]宋爱芬.果茨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影响[J].昌吉学院学报,2001,(7).

[5]刘颖.浅论马卡连柯集体教育的思想[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1995,(3).

[6]陆波.关于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公平问题的探讨[J].常热理工学院学报,2O06,(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