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上册期末测试.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381850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72.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物理上册期末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初二物理上册期末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初二物理上册期末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初二物理上册期末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初二物理上册期末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初二物理上册期末测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初二物理上册期末测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初二物理上册期末测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初二物理上册期末测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初二物理上册期末测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初二物理上册期末测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初二物理上册期末测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初二物理上册期末测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初二物理上册期末测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初二物理上册期末测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初二物理上册期末测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初二物理上册期末测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初二物理上册期末测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初二物理上册期末测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初二物理上册期末测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二物理上册期末测试.docx

《初二物理上册期末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物理上册期末测试.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二物理上册期末测试.docx

初二物理上册期末测试

绝密★启用前

2016-2017学年10月31日卷

考试范围:

八年级上;考试时间:

60分钟;命题人:

王志强

题号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

1.一枚一元硬币的质量最接近()

A.0.5gB.5gC.50gD.500g

2.关于对质量和长度的估测,下列各项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0g

B.一位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m

C.一块橡皮的质量约为10kg

D.一支新2B铅笔的长度约为15dm

3.下列数据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家用电扇的额定功率为500WB.你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C.一枚鸡蛋所受的重力约为10ND.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为220V

4.男同学一般比女同学的声音沉闷、浑厚,这是因为男同学发声时()

A.频率高,振幅大B.频率低,振幅小

C.频率低,振幅大D.频率高,振幅小

5.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地面上,一物体在拉力F的作用下作匀速直线运动,则这个拉力可能的方向是

6.下列各种常见的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

A.春天,清晨河面淡淡的白雾B.夏天,玻璃上的水很快变干

C.秋天,日出后薄雾渐渐消散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

7.如图是陈大爷眼睛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则他的眼睛类型及矫正需要的透镜分别是()

A.远视眼凸透镜B.远视眼凹透镜

C.近视眼凸透镜D.近视眼凹透镜

8.走进温馨的物理考场,回想自身经历,下面是与你有关的一些数据,你认为合理的是()

A.手掌宽度为5dm

B.百米赛跑的速度可达15m/s

C.身体的体积为50dm3

D.体重为50N

9.夏天使用电风扇,人会感到凉爽,这是因为()

A.电风扇吹的是凉风

B.电风扇吹风使室内温度降低

C.电风扇吹风加快了人身上的汗水蒸发,蒸发有制冷作用

D.电风扇能很快将人身上的温度传递给周围的空气

10.A、B、C三种物质的质量m和体积V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三种物质的密度ρA、ρB、ρC之间的关系是()

A.ρA>ρB>ρCB.ρA<ρB<ρCC.ρA=ρB=ρCD.无法判断

评卷人

得分

二、双选题

11.下面的物质中,具有一定熔点的是()

A.铁B.冰C.玻璃D.沥青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零下18℃的液体能发生汽化现象

B.发生扩散现象的原因是由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把红墨水滴入热水中的扩散实验中,我们会看到红墨水的分子在运动

D.由于液体和气体能够流动,而固体不能流动,所以固体分子是静止的

评卷人

得分

三、多选题

13.下列几种估测中,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教室内天花板离地面的高度约为8m

B.两个鸡蛋的重约为1N

C.初中生的质量大约是50kg

D.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用时约50s

14.(多选)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ρ甲<ρ乙

B.ρ甲=0.5×103kg/m3

C.若m甲=m乙,则V甲<V乙

D.若V甲=V乙,则m甲<m乙

第II卷(非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四、填空题

15.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了声音________的高低。

我们把物体每秒钟内振动的次数叫________。

16.建筑物在河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填“反射”或“折射”)形成的;验钞机发出的(填“红外”或“紫外)光能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家用电器的遥控器发出的(填“红外”或“紫外)光,能用来控制电风扇、电视机、空调器等电器的开启与关闭.

17.摄氏温标规定:

在通常情况下把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把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体温计分度值为摄氏度.

18.如图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

小球从A点到F点共运动了cm的路程,小球从B点到F点的平均速度为m/s.

19.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中间的空格填换算的过程)

(1)3.8km==m

(2)60µm==nm

(3)24nm==mm

(4)50km==µm.

20.阳春三月,油菜花开,游客漫步在油菜花海中,穿行于万湾河道间,田埂上“香气袭人知昼暖”,这是因为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有关;小河边“鱼翔浅底竞自由”,这是由于光的现象而形成的虚像;孩子们在家长的带领下尽情地在草地里放飞风筝,风筝能够飞上天,靠的是.

21.2005年被定为“国际物理年”,4月18日(爱因斯坦逝世50周年纪念日)举行了主题为“物理照耀世界”的全球性光信号接力活动。

从美国普林斯顿发出一束光,经太平洋到我国上海,并在我国各省市传递后回到普林斯顿,历时正好一天(8.64×104s)。

这个过程中,光传播的总路程约为m。

22.你走路时的步幅约为50,跑l00m所需时间约为16.(填上单位)

23.小明在湖边树荫下乘凉,发现树下有很多圆形的光斑,这是由于光沿_____________形成的;可以看到湖水中的鱼,这是光的__________现象;当听到身后有人喊自己时,他马上判断出是同学小张的声音,这主要是通过声音的_________来判断的.

24.将同一小石块分别浸没在水和某种液体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则小石块的密度是kg/m3,,这种液体的密度是kg/m3,.(g取10N/kg)

评卷人

得分

五、实验题

25.小刚和大志在玩耍时捡到一块金光闪闪的石头,为了弄清楚其材质,而要进行如下实验步骤,但是他们不知道该按什么顺序操作,请你帮他们安排一合理顺序并完成下列各题:

A.用量筒测出一定水的体积V1;

B.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调节平衡;

C.算出石块体积V;

D.把石块放在天平上称出质m;,

E.把石块用细线吊着放入量筒水中测出总体积V2;

F.计算石块密度ρ石。

合理顺序应是_______________。

(只填序号)在测量过程中天平读数如图甲所示,量筒读数如图乙所示,则石块质量m=_________,石块体积V=_____________,石块密度ρ石=________________。

评卷人

得分

六、作图题

26.在图中画出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27.

(1)如甲图示,室内一盏电灯通过木板隔墙上的两个小洞,透出两条细小光束,请根据这两条光束的方向确定室内电灯S的位置;

(2)如乙图示,一位同学在通过平面镜看蜡烛的火焰,请画出他看到火焰在镜中像的光路(取烛焰上任意一点画出一条光路即可);

(3)如丙图示,请作出AB入射光线由空气斜射入水中后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评卷人

得分

七、计算题

28.小明同学利用超声波发生器向他的前方峭壁发出超声波后经过3.2秒接收到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求小明离峭壁有多少米远.用这种方法能否测量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为什么?

29.一只瓶子的质量是20g,装满水后的质量是120g,装满酒精后的质量是105g,求瓶子的容积,并判断这种酒精是不是纯酒精?

(酒精的密度为0.8×103㎏/m3)

评卷人

得分

八、简答题

30.(3分)液体温度计是实验室常用的工具,它是根据      原理制成的。

我国地域辽阔,同一天南北不同地方温度差别很大。

如图(A)、(B)是十二月某一天同一时刻在三亚和北京观测到的温度计的示意图。

由图可知,三亚此时温度为_____℃,读作;此时北京温度为______℃。

31.如图,在冷空气层中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是“人工增雨”的一种常用方法,请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人工增雨”的原理.

评卷人

得分

九、综合题

32.一束太阳光与水平方向成30°角,要使阳光照亮某一竖直井底部,则平面镜应放置在与水平面成多少度角的位置?

试完成光路图.

参考答案

1.B

【解析】一枚硬币的质量约为鸡蛋的十分之一,约在5g左右;

故选B.

2.B

【解析】

试题分析:

估测法是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计算以及对取值范围合理估测的方法,十个鸡蛋的质量约1斤,而1斤=500g,所以一个鸡蛋的质量应该是50g,故A错误.中学生的身高在170cm左右,也就是1.70m,1.6m符合实际,故B正确.一块橡皮的质量应该在10g左右,故C错误.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20cm,一支新的铅笔的长度与此差不多,在15cm左右,故D错误.故选B.

考点:

质量的估测;长度的估测

3.D。

【解析】A中电扇的额定功率为50W;B中的步行速度约为1m/s;C中因为一枚鸡蛋的质量约为50g,故它的重力为G=mg=50×10-3kg×10N/kg=0.5N,故C不对;D中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为220V是正确的。

【考点】对物理量的估计。

4.C

【解析】选C.声音沉闷,是指音调低,故频率低.浑厚说明声音响度大,振幅大.

5.A

【解析】

试题分析: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必须在运动方向不受力或受力平衡的情况下才成立。

C和D的力经过分解会形成一向上向前和向下向前的力,所以B,C,D都在运动方向有受力,并且受力不平衡,A力向上,相当于在运动方向不受力,故A

考点:

匀速直线运动

点评:

本题考察学生在匀速直线运动情况下的受力情况,只要在运动方向发现受力不平衡就说明物体没有做匀速直线运动。

6.A

【解析】

试题分析:

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叫做液化,据此分析.

解:

A、春天,清晨河面淡淡的白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

B、夏天,玻璃上的水很快变干,由液态变成了气态,属于汽化现象;

C、秋天,日出后薄雾渐渐消散,由液态变成了气态,属于汽化现象;

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属于升华现象.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态变化的判断,抓住物质前后的状态变化是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

7.A

【解析】

试题分析:

据图能看出,此时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方,所以此时是远视眼的示意图,为了使得像成在视网膜上,所以应该使原来的光线提前会聚,故应用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进行矫正.

故选A.

8.C

【解析】

试题分析:

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解:

A、中学生手掌宽度约为10cm=1dm,不符合实际;

B、世界冠军百米赛跑的速度可达10m/s,中学生百米速度不可能达到15m/s.不符合实际;

C、中学生的质量在50kg左右,身体的密度与水的密度差不多,约为1.0×103kg/m3,身体的体积为V=

=

=0.05m3=50dm3.符合实际;

D、中学生的质量在50kg左右,体重约为G=mg=50kg×10N/kg=500N,不符合实际.

故选C.

【点评】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这种能力的提高,对我们的生活同样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9.C

【解析】

试题分析: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

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

解:

A、电风扇吹的是和室内温度一样,故A错误;

B、C、炎热的夏天人体表面有汗液,汗液蒸发会从人体中吸热,电风扇吹出的风加快了汗液表面的空气流动,从而加快了汗液的蒸发,即从人体中吸热的速度加快,所以人感到凉快,而不是降低了气温,故B错误,C正确;

D、热传递过程中传递是热量不是传递温度,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

蒸发现象,以及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的了解和掌握.要会运用.

10.A

【解析】

试题分析:

解答本题可以采用两种方法:

在横轴上取体积相同,然后比较这两种物质的质量,质量大的密度大;在纵轴上取质量相同,然后比较这两种物质的体积,体积大的密度小.

解:

由图象可知,当VA=VB时,mA>mB,所以由ρ=

,可知,ρA>ρB;

当VB=VC,mB>mC,所以由ρ=

,可知,ρB>ρC.

故选:

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看图能力,要求学生能通过图象找出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并能选取正确的数据,计算出物质的密度.做这类题目,学生要明确函数的性质,并明白其所代表的意义.

11.AB

【解析】解:

铁和冰都是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玻璃和沥青都是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故选AB.

【点评】本题考查了晶体的特点,抓住晶体具有一定的熔化温度是解题的关键.

12.AB

【解析】

试题分析:

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蒸发,所以零下18℃的液体能发生汽化现象,选项A说法正确;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所以发生扩散现象的原因是由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选项B说法是正确的;分子的运动是看不见的,选项C的说法是错误的;任何物质的分子都在做无规则的运动,所以选项D说法是错误的。

故选AB

考点:

分子的运动

13.BCD

【解析】

试题分析:

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解:

A、教室内天花板离地面的高度约为3m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B、两个鸡蛋的重约为1N左右.此选项符合实际;

C、成年人的质量在60kg左右,初中生的质量比成年人小一些,大约在50kg左右.此选项符合实际;

D、演奏一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用时约50s左右.此选项符合实际.

故选BC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物体的数据的了解情况,本题告诉我们一定要对实际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做到熟知.

14.ABD

【解析】

试题分析:

解答本题可以采用两种方法:

在横轴上取体积相同,然后比较这两种物质的质量,质量大的密度大;在纵轴上取质量相同,然后比较这两种物质的体积,体积大的密度小.

解:

A、由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象可知,体积相同的甲、乙两种物质乙的质量大,密度大,故A正确;

B、当甲的体积为4cm3时,质量为2g,则密度为ρ甲=

=

=0.5g/cm3=0.5×103kg/m3,故B正确;

C、由

可得V=

,且ρ甲<ρ乙可知,若m甲=m乙,则V甲>V乙,故C错误;

D、由m=ρV且ρ甲<ρ乙可知,若V甲=V乙,则m甲<m乙,故D正确.

故选ABD.

【点评】此题考查密度公式及其应用,比较两种不同物质的密度大小关系,我们可以采取相同体积,比较质量;或相同质量,比较体积.

15.音调频率

【解析】

试题分析:

音调和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了声音音调的高低。

我们把物体每秒钟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考点:

此题考查的是频率的概念。

点评:

明确音调和频率的关系是此题的关键。

16.反射;紫外;红外

【解析】

试题分析:

①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成的像是虚像,是由光的反向延长线形成的,

②红外线的热效应比较强,穿透力比较强,能制成热谱仪,制成红外线夜视仪;红外线可以用来遥控,制成电视遥控器.

③紫外线化学效应强,能杀菌,制成消毒灯;紫外线能合成维生素D,促使钙的吸收;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制成验钞机来验钞.

解:

①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成的像是虚像;所以建筑物在河中的“倒影”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紫外线可以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所以可以做成验钞机.

红外线可以用在遥控器上.遥控器发出红外线,实现了无线控制家中的用电器,方便人们的生活.

故答案为:

反射;紫外;红外.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红外线和紫外线具体应用的了解情况,平时要注意观察身边的现象.

17.冰水混合物;1标准气压下沸水;0.1

【解析】

试题分析:

摄氏温度的规定:

冰水混和物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1标准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是100℃,在0℃和100℃之间均分成100份,每一份就是1℃;

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

解:

通常情况下,把冰水混和物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在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是100℃.

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

故答案为:

冰水混合物;1标准气压下沸水;0.1.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学生对摄氏温度是怎样规定的及体温计分度值的认识和了解,是一道基础题.

18.12.50;0.15

【解析】

试题分析:

(1)照片中小球两位置之差就是小球运动的路程,读取长度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求出小球的路程S及走这些路程所用时间t,然后由速度公式求速度V.

解:

(1)由照片可以看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小球在A点的位置坐标为0cm,在F点的位置坐标是12.50cm,

则小球由A到F的路程为S1=12.50cm.

(2)小球由B运动到F所用时间t=0.2s×4=0.8s,通过的路程为S2=12.50cm﹣0.50cm=12.00cm,

则它的平均速度为V=

=

=15.0cm/s=0.150m/s.

故答案为:

12.50;0.15.

【点评】这是一道应用题,解题的关键是:

看清频闪照片,由照片求出物体的路程、运动时间,然后由公式v=

求速度.

19.

(1)3.8×103;3800;

(2)60×103nm;6×104;(3)24×10﹣6mm;2.4×10﹣5;(4)50×109μm;5×1010.

【解析】解:

(1)因为1km=103m,所以3.8km=3.8×103m=3800m;

(2)因为1μm=103nm,所以60μm=60×103nm=6×104nm;

(3)因为1nm=10﹣6mm,所以24nm=24×10﹣6mm=2.4×10﹣5mm;

(4)因为1km=109μm,所以50km=50×109μm=5×1010μm.

故答案为:

(1)3.8×103;3800;

(2)60×103nm;6×104;(3)24×10﹣6mm;2.4×10﹣5;(4)50×109μm;5×1010.

【点评】无论什么物理量的单位换算,前面的数都表示倍数,不进行换算,只是把后面的单位进行换算.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单位换算.

20.温度反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受到向上的升力

【解析】

试题分析: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所以天气暖和香气更加袭人,说明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

“鱼翔浅底竞自由”鱼反射的光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逆着折射光线看去就会觉得河底变浅了,这是光的折射现象而形成的虚像。

风筝能够升上天是因为风筝迎风面与背风面空气流速不同,背风面流速大,压强小,使风筝受到向上的升力。

考点:

扩散现象光的折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

21.2.592×1013

【解析】

试题分析:

已知速度和时间,利用速度公式

求路程.光传播的总路程约为S=vt=3×108m/s×8.64×104s=2.592×1013m.

考点:

本题考查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悉速度计算公式的应用.

22.cm,s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生活经验及所学物理知识正确估测物体的实际物理量,填写合适的单位.

解:

我们正常走路的步幅大约为50cm,百米赛跑的成绩大约是16s;

故答案为:

cm,s.

【点评】本题是一道估算题,估测法是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计算以及对取值范围合理估测的方法.

23.直线传播折射音色

【解析】

试题分析:

树下圆形的光斑属于小孔成像现象,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的;能够看到水中的鱼属于光的折射现象;不同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区分不同人的声音就是根据声音的音色不同来进行的。

【考点定位】光现象;声现象

24.2.5×1031.5×103

【解析】

试题分析:

石块质量

F浮=G-G1=5-3=2N,

∵F浮=ρ水gV,

在液体中所受浮力F=G-G2=5-2=3N。

又∵F=ρ液gV,∴

考点:

密度的计算、浮力大小的计算

点评:

本题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多,密度的计算,浮力的计算及其公式变形,属于难题。

25.BDAECF;18.5g;10cm3;1.85×103kg/m3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测量固体密度实验应先测物体的质量,(如先测体积,再测质量时,金属块上有水,会使质量变大,从而使得测量值变大)。

用天平测量质量,首先要调节好天平,左盘放物,右盘放砝码,调节平衡,记录砝码和游码值.再测量物体的体积,测量体积用排水法,所以先要测量为放入金属块时量筒的页面刻度值,再记录放入金属块后量筒液面的刻度值.最后利用密度公式计算出密度。

因此合理顺序应是B.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调节平衡;D.把石块放在天平上秤出质m;A.用量筒测出一定水的体积V1;E.把石块用细线吊着放入量筒水中测出总体积V;C.算出石块体积V2;F.计算石块密度ρ石,即BDAECF;

石块质量m=10g+5g+2g+1.5g=18.5g,石块体积V2=V-V1=40cm3-30cm3=10cm3,

石块密度ρ石=mV2=18.5g10cm3=1.85g/cm3=1.85×103kg/m3

考点:

固体的密度测量实验

26.

【解析】

试题分析:

平面镜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

考点:

光路图

27.

(1)

(2)

(3)

【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每条光线通过小洞都是沿直线传播的.两条光线的交点就是电灯的位置S,故作图为:

(2)做出蜡烛的火焰某一点的像,反射光线经过像点射入眼睛,确定出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如图所示

(3)过入射点B作垂直于界面的法线,根据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画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考点:

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光路图

28.小明离峭壁有544m;用这种方法不能测量地球到月球的距离,因为真空不能传声.

【解析】

试题分析:

(1)知道超声波从从超声波发生器到峭壁再返回的时间,可以求出超声波从超声波发生器到峭壁用的时间,又知道声速,利用速度公式求小明离峭壁的距离;

(2)超声波属于声波,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而月球表面是没有空气的.

解:

(1)超声波从超声波发生器到峭壁用的时间:

t=

×3.2s=1.6s,

小明离峭壁的距离:

s=vt=340m/s×1.6s=544m;

(2)月球周围没有空气,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超声波不能到达月球,更不能利用声波的反射测出月球到地球的距离.

答:

小明离峭壁有544m;用这种方法不能测量地球到月球的距离,因为真空不能传声.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的掌握和运用,本题关键:

一是求出超声波单趟(从超声波发生器到峭壁)用的时间,二是知道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9.100cm3不是,因为溶液的密度大于纯酒精的密度

【解析】

试题分析:

水的质量为:

瓶子的容积即水的体积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