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阶段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第241套.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382987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阶段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第241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阶段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第241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阶段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第241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阶段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第241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阶段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第241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阶段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第241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阶段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第241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阶段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第241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阶段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第241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阶段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第241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阶段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第241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阶段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第241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阶段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第241套.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阶段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第241套.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阶段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第241套.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阶段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第241套.docx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阶段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第241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阶段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第241套.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阶段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第241套.docx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阶段考试试题新人教版第241套

年级班级座号姓名

………………………………………………………………………………………………………………………………………………………………………

清流一中2013-2014学年上学期高二语文科

选修模块试卷

一、默写(10分,每题1分)

1、____________,扶孤松而盘桓。

2、潦水尽而寒潭清,____________。

3、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____________。

4、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於陛下之日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五更鼓角声悲壮,____________。

6、心非木石岂无感?

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 使我不得开心颜. 8、____________,乾坤日夜浮。

9、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叶上初阳乾宿雨,  水面清圆,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共4题,12分)

1、下面字音字形有误的一项是()(3分)

A酒撰jiuzhuan赍发jifa叫嚣jiaoxiao

B闷热menre讥诮jiqiao缄默jianmo

C付梓fuzi慰藉weijie屋脊wuji

D尺牍chidu熨帖yuntie鳟鱼zunyu

2、下面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3分)

A三人成虎,众口烁金,谣言实在可怕!

B他要照顾日薄西山的父亲。

C对于损坏公物的现象,我们决不能熟视无睹。

D写文章不仅要有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还可以拾人牙慧。

3、下面句子没有通假的一项是()(3分)

A小智不及大智,小年不及大年。

B夙遭闵凶

C犹蒙矜育

D云销雨霁

4、下面句子加点字和例句用法不同的是()(3分)

例句:

时矫首而遐观

A园日涉以成趣

B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C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D目吴会于云间

三、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2—5题。

周维城传(清)

张惠言

嘉庆元年,余游富阳,知县恽侯请余修县志,未及属稿,而恽侯奉调,余去富阳。

富阳高傅占,君子人也,为余言周维城事甚具,故为之传,以遗后之修志者。

周丰,字维城,其先绍兴人,徙杭州,世为贾,有资。

父曰重章,火灾荡)其家,流寓富阳。

重章富家子,骤贫,抑郁无聊,益跅驰①不问生产,遂大困,寻死富阳。

丰为儿时,当天寒,父中夜自外归,又无所得食,辄引父足怀中以卧。

十余岁,父既卒,学贾。

晨有老人过肆②,与之语,奇之,立许字以女。

丰事母,起坐行步,尝先得其所欲;饮食必亲视,然后进。

事虽剧,必时时至母所,视问辄去,去少顷,即又至,母脱③有不当意,或端坐不语,丰大惧,皇皇然若无所容,绕膝盘旋,呼“阿母”不已,声悲慕如婴儿。

视母颜色怡,乃大喜;又久之,然后退。

其子孙逮见者,言其寝将寐,必呼“阿母”,将寤又如之,殆不自觉也……丰贾致富,有子三人、孙六人,年八十四卒。

丰于乡里,能行其德,有长者行。

尝有与同贾者归,丰既资之,已而或检其装,有丰肆)中物,以告丰。

丰急令如故藏,诚勿言,其来,待之如初。

高傅占言曰:

富阳人多称丰能施与好义,然丰尝曰:

“吾愧吴翁、焦翁。

”吴翁者,徽州人,贾于富阳。

每岁尽,夜怀金走里巷,见贫家,嘿④置其户中,不使知也。

焦翁者,江宁人,挟三百金之富阳贾。

时江水暴发,焦急呼渔者,拯一人者与一金。

凡数日得若干人,留肆中饮食之,俟水息,资遣之归,三百金立罄。

二人者,今以问富阳人,不能知也。

丰又尝言:

“吾生平感妇翁知我。

”  

呜呼!

市巷中固不乏士哉!

【注】①跅(tuò)弛:

放荡,不守规矩。

②肆:

店铺③脱:

偶尔④嘿(mò):

悄悄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2分)

A.未及属稿属:

撰写

B.为余言周维城事甚具具:

完备

C.遂大困,寻死富阳寻:

不久

D.挟三百金之富阳贾贾:

商人

2.下列句子中,全部体现周维城美好德行的一组是(2分)

①引父足怀中以卧②立许字以女③事虽剧,必时时至母所④丰贾致富,有子三人⑤丰急令如故藏,诚勿言⑥拯一人者一金

A.①②⑥B.①③⑤C.②③④D.④⑤⑥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故为之传,以遗后之修志者。

(2)

译:

(2)凡数日,得若干人,留肆中饮食之,俟水息,资遣之归(4分)

译:

4、课内文言文翻译(6分)

(1)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3分)

译:

(2)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3分)

译:

四、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诗完成1-2题。

(6分)

南  邻  

杜甫

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未全贫。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

1这首诗的前半篇和后半篇各描绘了一幅画,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述这两幅画。

(2分)

2从全诗看,诗人的邻居锦里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试作简要的分析。

(4分)

五、文学名著(10分)

1、下面对《三国演义》的解说,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三国指魏、蜀、吴,代表人物分别是曹操、刘备、孙权。

《三国演义》艺术地再现了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一百年间的历史,描写了统治阶级内部各个政治集团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我国古代小说中描写最成功的巨著。

B.《群英会蒋干中计》中周瑜巧设“苦肉计”,使自作聪明的蒋干中了计,也使曹操中了计,为赤壁之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C.作者把刘备写得宽厚仁道,把曹操写成狡诈凶残的典型;把诸葛亮写成是足智多谋的艺术典型。

《三国演义》中诸多英明的战略战术,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经验。

D.《三国演义》中主要人物中被称“三绝”的分别是:

“奸绝”是曹操,“智绝”是诸葛亮,“义绝”是关羽。

E.“头戴三叉束发紫金冠,体挂四川红锦百花袍,身披兽面吞头连环铠,腰系勒甲玲珑狮蛮带;引箭随身,手持画戟,坐下嘶风赤兔马。

”这段话描写的是《三国演义》中的关羽的形象。

2、请简述诸葛亮的锦囊妙计  (5分)

3、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王说曰:

“《诗》云: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夫子之谓也。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

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曰:

“有复于王者曰:

‘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曰:

“否。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

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曰:

“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曰:

“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

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

”(《孟子·梁惠王上》1)

(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孟子》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用的是逻辑上的归谬法,先假定了两种荒唐的说法:

“力足以举千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B、当宣王对这两个概念的区别还有些不清楚时,孟子又作了生动的举例说明,这就是“挟太山以超北海”与“为长者折枝”的区别。

“挟太山以超北海”是不能,是做不到,而“为长者折枝”则是愿不愿意做的问题了。

  C、孟子就是要使齐宣王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

不是不能,而是不为。

也就是说,不是做不到,而是不愿做。

D、这里所说的“不为”和“不能”,即是指国君不推恩与百姓,也就是对百姓不实行仁政。

(2)孟子所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与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同样意思,结合上面选段,请简要说明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答: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剃刀侠

木桦

清朝嘉庆年间,北京正阳门(俗称前门)外,已是相当繁华的集贸市场。

几十丈高的城门楼子,威严如皇帝老子,注视着熙来攘往的人流。

这天,朗日晴空,集市正值繁华热闹时间。

一匹枣红大马,上骑一员佩刀武官,后跟几个步行兵卒,像一股浪头把人流冲得七零八落。

门楼下老摊贩认得,这是乾清门蓝翎侍卫,这些蓝翎宠儿每隔几日便会出宫耀武扬威找便宜。

这位蓝翎爷果然在一处最繁华的地方下马了。

小兵卒赶快接过马缰跟在后头,那蓝翎爷就摇着马鞭四处转悠。

他盯上几个剃头挑子,就踅过来,在一个空位前站住。

显然这小子是要剃头或刮脸修胡子。

当然一概是白活儿。

一个年轻的剃头师傅赶紧躬身让位。

那蓝翎爷也不搭话,将马鞭丢在地上,一屁股坐在空木椅上。

谁知那木椅早已破朽,加之这蓝翎爷体肥身重,木椅“咔嚓”一声就散了架。

这家伙一个四仰八叉摔在地上。

这还了得!

蓝翎爷火从天降,怒从胆生,抓起地上的马鞭,劈头盖脸就向小师傅猛抽起来,直抽得小师傅满脸淌血,爹一声妈一声叫着,他才给两个小卒扶到另一个剃头挑儿前。

那挑子一头火正旺,铜盆里的净水正冒热气。

挑儿前一个年过半百的瘦老头儿正在刀荡子上“哧哧”荡刀。

小卒就把蓝翎爷扶到木椅上坐好,催促老师傅抓紧干活儿。

到底是老马识途。

瘦老头儿就小心翼翼,轻手轻脚给蓝翎爷盘起辫子剃起来。

那半寸宽极好钢口的红木短把儿剃刀,被荡得吹毛立断,直把蓝翎爷辫子周边刮得油光锃亮,苍蝇落上都得打滑。

蓝翎爷给刮得懒洋洋,就有睡意,就有小卒子过来用背托着头。

老人就把刀板儿在睡脸上游动。

那剃刀在阳光下熠熠闪亮,那蓝翎爷就“呼噜呼噜”睡。

脸刮完,瘦老头儿就拿白毛巾去挑子一头热铜盆里蘸个热毛巾,用手边试凉热边把毛巾蒙到蓝翎爷脸上。

这是最后一道工序。

热巾上脸,蓝翎爷就醒了。

按规矩老师傅掀起毛巾盖住眼睛,轻松地在下巴和脖子处又找几刀,这才把热毛巾在胖脸上一擦,撤掉脖子上围的大毛巾,把蓝翎爷头一扶,小卒子就顺势把蓝翎爷扶起来。

瘦老头儿毕恭毕敬把手一张,说,爷您走好!

那蓝翎爷就给小卒向枣红马扶去。

几个小卒把蓝翎爷扶上马。

一个小卒问:

爷,咱还去哪儿?

蓝翎爷不出声,小卒子就再问。

还是不出声。

另一个小卒子就惊恐地说,别问了,你看咱爷脖子咋出血了?

几个人就惊惧去扶蓝翎爷。

哪来得及,人从马上跌下来,头咕噜咕噜滚落一边,腔子里的血杀猪般喷射出来。

集市人就窃窃私语围观。

是剃刀侠……

人群里一句话提醒小卒子们,就都抽刀去奔那老剃头匠。

哪里还寻得人影。

有人说,见了,从城门楼子顶尖儿,跳上大栅巷子房上,走了。

1.小说开头描写的环境有什么特点?

对刻画人物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说中蓝翎爷和剃刀侠的形象形成了多方面的鲜明对比,请分条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写了剃刀侠杀蓝翎爷的故事,请探究其深刻意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语言文字运用(6分)

1.南京名园瞻园中有一副对联,其下联的句序、结构已被打乱,请根据所给出的上联进行适当的调整。

(3分)

上联: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下联的内容(已被打乱):

红雨树边,小苑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池边绿树,此间有尧天舜日。

下联调整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这段话有三处毛病,读后完成

(1)~(3)题。

(3分)

  ①中国古代的书、画艺术,②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③它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

④形成了自己的艺术传统和特有的民族特色。

⑤许多传世杰作不仅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珍品,而且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

  

(1)序号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序号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3)序号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八、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70分)

“如果你把所有的错误都关在门外时,真理也就被关在门外。

”----(印度)泰戈尔

“不要给我忠告,让我自己去犯错误。

”----(意大利)朗根尼西

“人们若想有所追求,就不能不犯错误。

”----(德国)普朗克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方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字数800字以上;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写一篇议论文。

 

【参考答案】 

 1、A酒馔2、D3、C4、D

景翳翳以将入,扶孤松而盘垣。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氏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氏之日短也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心非木石岂无感?

吞声踯躅不敢言。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叶上初阳乾宿雨,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拾人牙慧:

贬义,比喻拾取别人的只言片语当作自己的话。

三人成虎:

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反复,就有使人信以为真的可能。

日薄西山:

比喻人到老年或事物衰亡接近灭亡。

熟视无睹:

看惯了就像没看见一样。

也指对眼前的事物或现象漠不关心。

三、文言文

1、[答案]D

[解析]“贾”在此是动词,译为“做生意”,“做买卖”。

2、[答案]B

[解析]B中的第一句表现了周维城孝敬父亲的“美好德行”,第三句表现了周维城孝敬母亲的“美好德行”,第五句表现了周维城宽容他人的“美好德行”。

第二句说的是“老人”,不是周维城;第四句说的是周维城做生意致富和三个儿子的情况,不是“美好德行”;第六句说的是焦翁,不是周维城。

3.翻译

1、[答案]所以为他作了传,以便留给后来修志的人。

2、[答案]前后几天救了若干人,(并)留在店铺中供他们吃喝,等到洪水平息,资助安排他们回家。

[翻译]

嘉庆元年,我游历富阳县,县令恽君请我撰写整理富阳的县志。

还没来得及起草,恽君就奉命调任,我也离开了富阳。

富阳县的高傅占是个有学问有修养的人,他给我非常全面具体讲了周维城的事情,所以为他作了传,以便留给后来修志的人。

周丰,字维城,他的祖先是绍兴人,后来迁徙到杭州,世代都是商人,有钱财。

父亲名叫周重章,因火灾毁坏了他的家,流浪到富阳居住下来。

周重章是富家子弟,突然贫困,心情压抑烦闷,更加放荡不羁,不过问家中的生计,于是极端困顿,不久死于富阳。

周丰幼年时,每当天气寒冷,父亲半夜从外面回来,又没有地方可以得到吃的东西,他就总是拉过来父亲的脚抱在怀里来睡觉。

十多岁,父亲已经死了,他学着做生意。

一天早晨,有位老人路过他的店铺,和他交谈,认为他奇异出众,立刻把女儿许配给他。

周丰侍奉母亲,母亲起身、坐下或走路,他常常事先弄明白母亲想要怎样;母亲的饮食他一定要亲眼看过,然后才送到母亲面前。

事务虽然繁重,他一定会时时到母亲房里看望问候才离开,离开一会儿,就又会到母亲身边察视。

母亲倘有不如意,或者坐着不说话,周丰十分害怕,那心神不安的样子像是无处容身,围着母亲的身边走来走去,不停地呼喊“阿母”,声音悲切依恋像婴儿那样。

看到母亲的脸色和悦了,才非常欢喜;又呆很长时间,然后再退下去。

那些(在周丰在世时)赶上见到过他的子孙们,说他上床将要睡着时,一定会呼唤“阿母”,快要醒来时,又像这样,大概是(成了习惯)不知不觉地就这样了。

……周丰做生意发了财,有三个儿子、六个孙子,周丰八十四岁去世。

周丰在乡里能施行他的恩德,有长者(宽厚的)行为。

曾有个和他一起做生意的人要回家乡去,周丰已经资助了他旅途费用。

后来有人检点那人的行李,发现有周丰店铺里的货物,就把这件事告诉了周丰。

周丰赶紧叮嘱把货物像原来那样收藏不动,告诫不要把这事传出去。

那合伙做生意的人来了,他像以前一样对待他。

高傅占说:

富阳人大多称赞周丰能够施舍他人,见义勇为,可是周丰曾经说:

“我比不上吴翁和焦翁。

”吴翁是徽州人,在富阳做生意。

每到年终,他夜里怀揣着金钱走街过巷,看见贫寒的人家,就默默地把钱放在门洞里,不让别人知道。

焦翁是江宁人,带了三百两银子到富阳做买卖。

当时洪水暴发,焦翁急忙呼喊打渔的人,说能救起一个人的就给他一两银子。

前后几天救了若干人,(并)留在店铺中供他们吃喝,等到洪水平息,资助安排他们回家。

三百两银子很快就用完了。

这两位老翁,如今拿他们来询问富阳人,谁也不知道他们。

周丰又曾说过:

“我这辈子感激岳父了解我。

呜呼!

街市里巷的平民中间,原本不缺少有德行的君子啊!

四、诗歌鉴赏

1.前半篇写的是山庄访隐图,后半篇写的是江村送别图。

(大意对即可,各2分)

2、锦里先生是位头戴“乌角巾”的山人(或隐者)(1分)。

从“未全贫”可看出他家境并不富裕,但他安贫乐道,很满足于这种朴素的田园生活(1分)。

从“儿童喜”、“鸟雀驯”和“相送柴门”等则可看出他耿介而不孤癖(1分),诚恳而又热情(1分)。

五、文学名著

1.B、E错。

B项周瑜没有用苦肉计,用的是反间计。

E项描写的是吕布。

2、请简述诸葛亮的锦囊妙计  

孙权向刘备讨还荆州遭到拒绝后,周瑜向孙权献上“美人计”;用孙权之妹为饵,将刘备骗到东吴,逼还荆州。

诸葛亮将计就计,让刘备择日就亲,并给赵云三个锦囊,教赵云依次而行。

结果,刘备一行人按照锦囊中的策划,私会乔国老,智激孙夫人,其后又再气周公瑾,使得东吴“赔了夫人又折兵”。

(133字)  

3.

(1)D(“不能”应是指没有能力)

  

(2)“推己及人”,首先自己做起,然后推及自己的夫人、兄弟,再到整个家族和国家。

那么,天下便可安定。

  【参考译文】

  齐宣王很高兴地说:

“《诗经》说:

‘别人有什么心思,我能揣测出。

’这就是说的先生您吧。

我自己这样做了,反过来想想为什么要这样做,却说不出所以然来。

倒是您老人家这么一说,我的心便豁然开朗了。

但您说我的这种心态与用道德统一天下的王道相合又怎么理解呢?

  孟子说:

“假如有人来向大王报告说:

‘我的力量能够举得起三千斤,却拿不起一根羽毛;视力能够看得清秋天毫毛的末梢,却看不见摆在眼前的一车柴草。

’大王您会相信他的话吗?

  宣王说:

“当然不会相信。

  孟子便接着说:

“如今大王您的恩惠能够施及动物,却偏偏不能够施及老百姓,是为什么呢?

一根羽毛拿不起,是不愿意用力气拿的缘故;一车柴草看不见,是不愿意用眼睛看的缘故;老百姓不能安居乐业,是君王不愿意施恩惠的缘故。

所以大王您没有能够用道德来统一天下,是不愿意做,而不是做不到。

  宣王说:

“不愿意做和做不到有什么区别呢?

孟子说:

“要一个人把泰山夹在胳膊下跳过北海,这人告诉人说:

‘我做不到。

’这是真的做不到。

要一个人为老年人折一根树枝,这人告诉人说:

‘我做不到。

’这是不愿意做,而不是做不到。

大王您没有做到用道德来统一天下,不是属于把泰山夹在胳膊下跳过北海的一类,而是属于为老年人折树枝的一类。

六、现代文阅读

1.【答案】 特点:

繁华热闹。

作用:

渲染气氛,为人物的出场作铺垫;烘托人物形象,突出剃刀侠艺高胆大。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环境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环境描写的特点很容易得出。

这一描写在小说的开头,其作用一般有渲染气氛、烘托人物,为下文作铺垫。

2.【答案】 

(1)形体上:

蓝翎爷体肥身重,剃刀侠却是年老体瘦。

(2)身份地位上:

蓝翎爷前呼后拥,剃刀侠势单力薄。

(3)处世态度上:

蓝翎爷暴虐成性,欺行霸市,耀武扬威,剃刀侠淡泊名利,处变不惊,自甘寂寞。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

找出文中对比的句子,分类归纳概括。

3.【解析】 本题考查探究作品主题的能力。

结合剃刀侠这一形象特征作答。

【答案】 

(1)歌颂了杀富济贫、扶危济困的侠义精神。

(2)寄托了人们惩处邪恶、彰显正义的善良愿望和朴素理想。

(3)弱小战胜强权,正义挫败邪恶,反映出民众的智慧和力量。

(4)散发出老北京独有的文化气息。

七、语言文字运用

1.小苑西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舜日尧天。

2.【答案】 

(1)① 中国古代的书画艺术

  

(2)④ 形成了自己的艺术传统和鲜明的民族特色

  (3)⑤ 不仅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而且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珍品

 

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

螃蟹的责备

螃蟹在树林里迷了路。

遇到青蛙,问道:

“青蛙哥哥,到河边去,怎么走?

”青蛙指着前面说:

“你一直往前走,一会儿就会到达河边。

”螃蟹走了老半天,还是没走到河边,后来,螃蟹遇见了青蛙,指责到:

“你害得我好苦,走了老半天还是没有见到河的影子。

”青蛙说:

“我没有骗你!

叫你一直往前走,你却横着爬,当然到不了河边。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题意分析

这是一道带寓言性质的多角度命意作文题,对学生而言难度稍大,但通过这道题目的训练,希望学生能够明白这种带寓言性质的题目的思考方向。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青蛙与螃蟹之间发生了一场美丽的误会,从某种程度上说青蛙的指点没有问题,螃蟹的理解也是理所当然,那么如何把握住这则材料的中心呢?

关键在于抓住材料中“我没有骗你!

叫你一直往前走,你却横着爬,当然到不了河边。

”这个关键句,另外由于题目中要求我们“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所以我们在构思的时候可以分开从青蛙或螃蟹两个方面进行思考。

如果从螃蟹的角度思考,我们不难看出螃蟹之所以找不到去河边的路,是因为它对青蛙的意见生搬硬套,不从自己的实际出发。

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得出“对别人的意见不要盲从”“接受别人好的意见(思想)的同时也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等观点。

如果从青蛙的角度思考,我们也可以看出青蛙之所以好心没办成好事,是因为它给别人提建议是只是从自身出发而没有站在螃蟹的角度替它着想,忘记了它天生是横着爬这一特点,结果好心办坏事。

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得出“帮助别人(给别人提建议)要多站在别人的角度想问题”等类似的观点。

如果有同学全面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