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第一第二章.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383815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63 大小:52.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第一第二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第一第二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第一第二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第一第二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第一第二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第一第二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3页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第一第二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3页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第一第二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3页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第一第二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3页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第一第二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3页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第一第二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3页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第一第二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3页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第一第二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3页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第一第二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3页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第一第二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3页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第一第二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3页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第一第二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3页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第一第二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3页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第一第二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3页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第一第二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3页
亲,该文档总共6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第一第二章.docx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第一第二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第一第二章.docx(6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第一第二章.docx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第一第二章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第一章 中国的主要产业

第二章 沿海万里

 

学科:

 史地组 

教师:

  

目录

●课题:

第一章中国主要的产业 第一节农业(1课时)2

●课题:

第一章中国主要的产业第二节工业(1课时)4

●课题:

第一章中国主要的产业第三节高技术产业(1课时)6

●课题:

第一章中国主要的产业第四节交通运输业(1课时)8

●课题:

第二章沿海万里行第一节“祖国心脏”——北京市(1课时)10

●课题:

第二章沿海万里行 第二节“华北门户”——天津市(1课时)13

●课题:

第二章沿海万里行第三节“燕赵沃野”——河北省(1/2课时)14

●课题:

第二章沿海万里行第四节“辽海重地”——辽宁省(1/2课时)16

●课题:

第二章沿海万里行第五节“齐鲁大地”——山东省(1/2课时)18

●课题:

第二章沿海万里行第六节“富饶水乡”——江苏省(

课时)20

●课题:

第二章沿海万里行第七节“东方明珠”——上海市(1课时)22

●课题:

第二章沿海万里行第八节“钱塘江畔”——浙江省市(

课时)24

●课题:

第二章沿海万里行第九节“东南侨乡“——福建省(

课时)26

●课题:

第二章沿海万里行第十节“祖国宝岛”——台湾省(1课时)28

●课题:

第二章沿海万里行第十一节“岭南热土“——广东省(1课时)29

●课题:

第二章沿海万里行第十二节“繁华都市”——香港特别行政区(1课时)31

●课题:

第二章沿海万里行第十三节“海上花园”——澳门特别行政区(1课时)33

●课题:

第二章沿海万里行第十四节“锦绣壮乡”—广西壮族自治区(

课时)35

●课题:

第二章沿海万里行第十五节“天涯海角”——海南省(

课时)37

●课题:

第一章中国主要的产业 第一节农业(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农业的五个部门。

2、通过了解农业发展的成就,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了解种植业是我国最重要的农业部门,并掌握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分布,主要农业区与商品粮基地的分布,初步学会分析农业生产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4、了解我国牧区的分布及优良品种。

能力目标:

会分析我国农业分布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爱国主义教育。

2、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观教育,使其树立初步的环境观和朴素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难点:

主要农业区与商品粮基地的分布,初步学会分析农业生产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教学重点:

1、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2、我国主要牧区的分布和主要的优良畜种

●教学模式:

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形式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讲述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用具:

《中国小麦、水稻分布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引入)大家可知道我们每天喝的牛奶,吃的米饭、蔬菜、瓜果、鱼肉,穿戴的衣帽,都是由哪一个产业生产的或由哪一个产业提供原料?

下面我们就开始学习我国的“农业”

(板书)第一章第一节农业

一、让“土地奉献”的产业

(讲)大家都知道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有人说,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以农业发展为本的经济史。

我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1%的人口,并且基本解决了广大农民的温饱问题,这是举世公认的奇迹。

(问)如果让你一个星期处于饥饿、半饥饿状态,你会怎样?

但是你们可否知道,在非洲,还有不少的居民长期处在饥饿之中,甚至死于饥饿。

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农业生产落后,粮食产量低)

(问)农业包括五个部门,分别是哪五个生产部门?

(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副业)

(问)下面我说出三个选项,大家看哪个选项属于农业生产活动:

A、上山打野兔B、野外采蘑菇C、水塘养鱼(C)

(朗读)第2页“阅读”

(板)二、我国农业的发展

(读图)第3页图1-1,近20多年来,我国主要粮食的产量变化情况如何?

(讲)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农业生产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现在,我国的粮食、棉花、水果等主要农产品的产量,都位居世界第一位;主要农产品的人均占有量已达到或接近世界平均水平。

广大农民不仅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正在向小康水平迈进,一些较发达的农村已达到富裕水平。

(问)我们都知道,建国以来,我国的耕地面积没有增加,甚至还有所减少,为什么农产品的产量能大幅度增长呢?

(单位面积产量大大提高)

(讲)建国以来我国对农业的投入逐步增加,农业生产条件日益改善。

此外,生物技术的发展,管理水平的提高,都使我国农业的单位面积产量大大提高。

(问)建国以来,我国农业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大家能够说出来吗?

(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地盐碱化等)

(板)三、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

(活动)第4页“活动”

(问)城市居民所食用的粮食是在城市生产的吗?

(不是,它们主在是商品粮基地生产的)

(板)四、主在经济作物的分布

(问)我们穿戴的衣帽,做菜用的油,喝粥时用的糖,喝茶时用的茶叶,治病时用的中草药,等等,它们与农业生产有关系吗?

有什么关系呢?

(由农作物制成或加工而成的)它们是由哪一类农作物加工而成的呢?

(经济作物)

(读图)第6页图1—7

(问)

(1)图中哪些作物属于热带经济作物?

(甘蔗、椰子、可可、咖啡、天然橡胶)我国热带经济作物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

(华南)

(2)我国棉花生产集中在哪些地区?

(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3)我国甘蔗生产主要集中在哪些省区?

(云南、四川、重庆、广西、广东、海南、台湾)

学生自学“油料、糖料和饮料作物”的阅读材料。

提问:

(1)我国种植面积最广的油料作物是什么?

主要分布在什么地方?

花生的主要产地是哪两个省?

(2)糖料作物中甘蔗和甜菜的生长习性有什么不同?

各主要分布在哪些省区?

(3)我国的茶叶主要产于什么地区?

学习“出口农产品基地”时,应注意给学生讲述以下几个问题:

(1)什么是出口农产品基地?

(2)建立出口农产品基地有什么意义?

(举几个实例。

)(3)一个地区要想成为出口农产品基地应具备哪些条件?

(4)出口农产品基地主要生产什么?

然后列举我国的一些农业区域(如:

珠江三角洲、江汉平原、太湖平原、山东半岛等),分析它们是否具备成为出口农产品基地的条件。

(板)五、畜牧业分布

指导学生读“中国主要畜牧业分布”图,熟悉我国四大牧区的大致范围,了解我国一些主要畜种的分布。

(讲)我国的畜牧业可分为牧区畜牧业和农耕区畜牧业两类

(问)1、我国的牧区畜牧业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

(西北部的高原、山地)为什么分布在这些地区?

(有天然草场)

2.农耕区畜牧业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

(我国东部、南部)

●板书设计:

第一章第一节农业

一、让“土地奉献”的产业

二、我国农业的发展

三、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

四、主要经济作物的分布

五、畜牧业分布

●课堂小结:

结合板书,概括知识要点。

●教学探讨与反思:

 

●课题:

第一章中国主要的产业第二节工业(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2.了解新中国工业在增长速度、部门结构、以及工业布局方面的巨大变化,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了解基础工业的概念,并掌握重要基础工业――能源工业、钢铁工业、机械工业、纺织工业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

能力目标:

1.学会运用示意图、统计图以及其他图表资料来分析和总结我国工业的发展状况及其分布情况。

2.能够通过阅读有关地图,比较新中国成立前后主要工业中心的变化,说明我国工业分布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爱国主义教育。

2、了解建国以来中国工业增长速度较快,门类较齐全,布局日趋合理。

认识新中国工业发展的巨大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信心。

●教学难点:

能够通过阅读有关地图,比较新中国成立前后主要工业中心的变化,说明我国工业分布的变化。

●教学重点:

运用有关地图说明建国以来我国工业布局的变化。

●教学模式:

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形式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讲述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用具:

《中国工业分布图》

●教学模式:

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形式

●教学过程:

(引入)前面我们学习了中国的农业,今天我们学习国民经济中另外一个重要的或者说最重要的生产部门——工业,我们了解一下工业的基本类别、特点,我国工业50年来的发展及前景。

(板)第二节工业

(板)一、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讨论)工业的作用

(小结)

(1)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业发展水平。

(2)工业生产的一些产品是现代农业所不可缺少的,而一些农产品也需要工业的加工才能为我们所利用。

(3)显然,对于交通和国防建设来说,其现代化水平同样取决于工业发展水平。

因此,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板)二、我国工业的发展

(读图)图1—15

(问)

(1)从1978年到2000年,我国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增长速度怎样?

(较快)其中增长倍数最大的是什么?

(彩电)

(2)从这组数据的变化中,你可得到什么结论?

(近几十年来我国工业迅速发展,尤其是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工业发展迅速,如彩电、化纤)

(自读)教材11页的正文

(问)

(1)旧中国我国工业布局有什么特点?

重工业主要集中分布在什么地区?

轻纺工业主要分布在哪些城市?

(2)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工业分布有什么变化?

为什么?

(小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工业迅速发展,工业产值突飞猛进,工业部门由少到多,并最终形成了独立的、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现在我国已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的全部工业门类,我国的工业产品不仅能满足国内生产和消费的基本需要,而且许多工业产品大量出口。

工业中心大量增加,遍布全国各省区;工业发展由沿海指向内地;在一些工业集中分布的地区形成区域性工业基地。

工业分布的这种变化,在充分发挥地区优势的基础上,促进了全国工业的发展,由沿海到内地,由城市到农村,使我国的工业布局日趋合理。

(承转)在工业各部门中,哪些部门与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国防安全以及人民生活最为密切?

(能源、钢铁、机械、纺织等)

(板)三、能源工业分布

(问)

(1)大家知道什么是能源吗?

(2)在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需不需要能源呢?

请举例说明(3)你知道哪些能源类型呢?

(讨论)根据你的所见所闻,谈谈你对开发“小煤窑”的看法?

(问)我国南方的煤炭资源和油、气资源丰富吗?

(不丰富)那么,南方的能源开发应以什么能源为主呢?

(水能)我国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分布在哪些河流?

为什么这些河流的上游多水能?

(这些河流的上游多流经地势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流急。

(板)四、钢铁工业分布

(读图)14页图1—19,分析它们在分布上有什么特点?

(分布较为广泛,华北地区和长江流域较为集中)

(练习)14页活动题

(板)五、机械工业分布

(问)你们知道哪些产品是由机械工业制造的吗?

从过去到现在,我国的机械工业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

(练习)15页阅读

(板)六、纺织工业分布

(读图)

(1)17页图1—22,找出我国主要的纺织工业基地或纺织工业中心

(2)结合6页图1—7中国部分经济作物分布图思考,我国主要棉纺织工业基地与产地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接近棉花产地)

(问)大家知道自己所穿的衣服是由什么原料通过再加工制成的吗?

(棉、毛、麻、丝、化纤等)

●板书设计:

第二节工业

一、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二、我国工业的发展

三、能源工业分布

四、钢铁工业分布

五、机械工业分布

六、纺织工业分布

●课堂小结:

结合板书,概括知识要点。

●教学探讨与反思:

 

●课题:

第一章中国主要的产业第三节高技术产业(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高技术产业的主要特点。

2、通过举例让学生掌握高技术产业在工农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3、了解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

4、掌握我国高技术产业在地域上的分布特点及未来变化趋势。

能力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爱国主义教育。

2、了解建国以来中国工业增长速度较快,门类较齐全,布局日趋合理。

认识新中国工业发展的巨大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信心。

●教学难点:

1.了解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

2.掌握我国高技术产业在地域上的分布特点及未来变化趋势。

●教学重点:

掌握我国高技术产业在地域上的分布特点及未来变化趋势。

●教学模式:

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形式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启发谈话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用具:

《中国地图》

●教学模式:

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形式

●教学过程:

(引入)大约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电话在我们国家还是稀罕之物,连城市里也只有机关单位才有,乡村几乎不见其踪影。

人们大多通过书信联系。

现在,电话已进入我国寻常百姓家,城乡都已基本普及,移动电话也已成为普通消费品。

你们知道这一变化是由于什么带来的吗?

(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教学指导:

高技术产业是最具活力的产业。

由于我国各地经济水平有较大的差异,城市与乡村,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与西部贫困地区学生的学习设施,条件相差甚远,他们对高技术产业的了解和认识也不尽相同。

在教学中应根据各地学生的实际情况,多联系学生所熟知的典型事例,因材施教,不强求千篇一律。

(板)第三节高技术产业

一、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1.设问:

同学们,高技术产业是如此神奇,如此独具魅力。

你们知道哪些高科技产业部门呢?

(学生会答出多种,教师略作总结,使学生对主要高技术产业部门有个大致的了解。

2.讨论:

(1)高技术产业在工农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举实例说明。

(2)说说我们身边有哪些高技术产品,它们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产生了什么影响?

3.布置学生从媒体上搜集有关材料,了解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概况。

然后举行一次小型讨论会或出一期墙报。

(板)二、高技术产业的分布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18~P.19正文部分。

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当前我国的高技术产业带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其形成原因是什么?

(2)将来我国的高技术产业区将呈现什么样的发展趋势?

在地域上将有什么样的分布特点?

2.学生读“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布”图,了解我国一些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了解居住地是否有高新技术开发区,如果有,分析其形成和发展的条件有哪些?

3.出示材料: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我国举国上下掀起了一股建设高新技术开发区的热潮,不仅大中城市规划建设一个个规模大小不等的高新技术开发区,不少乡镇也圈起了一片片土地,作好了建设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前期工作。

若干年过去了,有些高新技术开发区生产红红火火,一片繁荣景象,而有些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土地上却杂草丛生,一片荒凉景象。

就这一现象,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看法。

●板书设计:

第三节高技术产业

一、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二、高技术产业的分布

●课堂小结:

结合板书,概括知识要点。

●教学探讨与反思:

 

●课题:

第一章中国主要的产业第四节交通运输业(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交通运输业的作用,掌握几种主要运输方式的特点,学会按客运、货运的性质和需要选择适宜的运输方式。

2.通过了解交通运输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理解我国大力加强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必要性。

3.了解中国铁路建设的成就,记住主要的南北铁路干线和东西铁路干线,以及主要铁路枢纽。

4.了解我国内河航运及主要航道、近海航线、远洋航线、重要的海港。

5.了解我国航空运输的成就,记住我国主要的国际航空港。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阅读交通图和统计图表的能力,并运用地图说出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大致分布格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巨大成就,使学生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教学难点:

1.了解我国内河航运及主要航道、近海航线、远洋航线、重要的海港。

2.了解中国铁路建设的成就,记住主要的南北铁路干线和东西铁路干线,以及主要铁路枢纽。

●教学重点:

1.了解交通运输业的作用,掌握几种主要运输方式的特点,学会按客运、货运的性质和需要选择适宜的运输方式。

2.了解中国铁路建设的成就,记住主要的南北铁路干线和东西铁路干线,以及主要铁路枢纽。

●教学模式:

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形式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启发谈话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用具:

《中国公路交通地图》、《中国铁路交通地图》

●教学模式:

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形式

●教学过程:

(引入)每年寒、暑假或节庆日,不少同学外出旅游,观赏祖国的名山大川,了解各地的民俗风情,既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身体,又陶冶了情操,实在是一件十分有益的事情。

那么你们外出旅游时乘坐过哪些交通工具呢?

(板)第四节交通运输业

一、交通运输业的作用

(问)什么是交通运输业?

(讲)交通运输业包括客运和货运两部分

(活动)完成20页“活动”

(小结)便利的交通运输能使一个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板)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讲)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公路、铁路、航空线的长度都有很大增长,运输工具从原来只能靠人力,逐渐发展为马车、船舶运输,进而发展为汽车、火车、飞机运输等,运输能力也有所增加。

(板)三、公路运输

(问)

(1)公路运输的哪些特点?

(机动灵活、适应性强、速度较快、“门对门”)

(2)在什么情况下,公路运输具有明显的优势?

(在缺少铁路和水运的地区)

(读图)21页,图1—26,2000年公路通车里程是1952年的多少倍?

(11倍)

(读图)22页图1—27

(讲)图上的公路线只是干线,现在除西藏雅鲁藏布江下游河谷上的墨脱县,因地形起伏极大,尚未修通公路以外,全国各县、市都已通公路。

在我国的公路干线中,西部的公路干线长度大,而且工程艰巨。

(问)上个学期我们介绍了工程较艰巨的公路有哪些?

(讲)随着经济的发展,有些城市已修建了高速公路,它是专行汽车的高等级公路,具有时速快,经济效益高的特点。

(板)四、铁路运输

(问)

(1)铁路运输具有什么特点?

(速度较快,运载量较大,运价较低)

(2)在什么情况下适合于采用铁路运输?

(长距离、大宗笨重货物)

(读图)23页图1—29,对比1952年和2000年的铁路营运里程

(读图)24页图1—30,

(1)查找南北铁路干线

(小结)

(1)先找出北京的位置,然后查找从北京向北和向南各有哪几条铁路干线。

由北京经天津向北到哈尔滨为京哈线。

由北京向南有三条干线,西边的一条是由北京向南直达广州的京广线;东边的一条是由北京经天津直达上海的京沪线;京广线和京沪线之间的一条是京九线,从北京经津、冀、鲁、豫、皖、鄂、赣、粤直至九龙。

(2)焦柳线由河南焦作向南直达柳州,这条线向北可经太原到大同,基本上与京广线平行。

(3)宝成——成昆线,由宝鸡向南到成都为宝成线;成都再向南到昆明为成昆线。

(读图)

(2)找出东西铁路干线

(小结)

(1)我国北方一条东西铁路干线,由北京向西,经大同、包头,转向南到兰州,为京包——包兰线。

(2)我国中部的一条东西铁路干线,由连云港向西经徐州、郑州、宝鸡到兰州,再向西达新疆乌鲁木齐,为陇海——兰新线,是我国东西铁路最长的干线。

(3)我国南部一条东西铁路干线,由沪杭(上海—杭州)、浙赣(杭州—株洲)、湘黔(株洲—贵阳)、贵昆(贵阳—昆明)四条铁路组成。

(读图)(3)查找重要的铁路枢纽北京、郑州、徐州、株洲、兰州、成都等,它们各位于哪些铁路干线的交汇处?

(板)五、海洋运输

(自学)

(1)海洋运输有哪些特点?

(2)我国发展海洋运输的条件如何?

(3)我国海洋运输的航线分为哪两部分?

(4)沿海航线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5)我国远洋航线以哪些港口为据点?

这些港口有什么特点?

(练习)26页,活动题

(板)六、管道运输

(自学)

(1)管道主要是运送什么的运输方式?

(2)它具有什么优、缺点?

(板)七、航空运输

(自学)

(1)航空运输有哪些特点?

(2)在什么情形下,宜采用航空运输?

(数量少的,急需的)

(读图)27页图1—32,计算2000年的航空航线里程是1952年的多少倍?

(读图)28页,图1—33,我国拥有最多航线的三个航空港是哪三个?

(练习)28页活动题

●板书设计:

第四节交通运输业

一、交通运输业的作用

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三、公路运输

四、铁路运输

五、海洋运输

六、管道运输

七、航空运输

●课堂小结:

结合板书,概括知识要点。

●教学探讨与反思: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课题:

第二章沿海万里行第一节“祖国心脏”——北京市(1课时)

●课型:

授新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北京优越的地理位置。

运用地图说出北京市的位置、范围。

2.了解北京地形和发达的交通条件。

3.搜集资料、运用地图分析北京成为功能齐全的国际化大都市的原因。

4.了解北京的城市职能。

特别是北京的政治、文化、交通地位。

能力目标:

1.运用地形图、通过查阅资料并用语言描述北京市的地形特征,能在地图上找出北京市的主要公路和铁路干线名称。

2.运用各种专题地图,培养学生正确的运用地图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首都的爱国主义教育。

2、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观教育,使其树立初步的环境观和朴素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运用专题地图逐项分析北京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以及城市职能。

通过让学生搜集资料,使学生对北京有更深的了解。

重点:

北京市的城市职能。

难点:

1.北京市的城市职能与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及交通状况的因果关系。

2.北京市的环境问题。

教学突破:

恰当运用读图分析的方法了解北京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联系当前的时政内容探索理解北京在我国城市职能中的作用。

●教学用具:

《北京市地形、政区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生互动:

查阅地图册P17,复习沿海15个省区的名称,引入新课

“祖国的心脏”—北京市(板书)

二、新课学习:

(一)北京的自然环境:

1、北京的位置、地形:

教师指导:

读图P30图2-1《北京地形》

学生活动:

完成P30“活动”No1、2读出北京位于哪一个地形区,并分析得出地形特征。

教师小结归纳;北京市位于燕山以南,太行山以东华北平原西北部。

2、气候特征:

学生活动:

阅读“北京之夏”

教师指导:

分析北京属于哪一种气候类型并分析气候特征。

学生活动:

读图,分析得出北京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征。

教师小结归纳:

温带季风性气候,雨热同期,集中于夏季。

(提问):

我们到北京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