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语文月考试题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383963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9.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语文月考试题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届高三语文月考试题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届高三语文月考试题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届高三语文月考试题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届高三语文月考试题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届高三语文月考试题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届高三语文月考试题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届高三语文月考试题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届高三语文月考试题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届高三语文月考试题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届高三语文月考试题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届高三语文月考试题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届高三语文月考试题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届高三语文月考试题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语文月考试题1.docx

《届高三语文月考试题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语文月考试题1.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三语文月考试题1.docx

届高三语文月考试题1

山东省微山县一中2019届高三语文12月月考试题

2018.12.06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年来,讲好中国故事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中国故事的来源与路径多种多样,从民间故事中寻找资源是一种有效方式。

许多古老的神话传说、民间童话等都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文脉气象,是能够彰显中华传统文化魅力的中国故事。

但对这样的中国故事,过去大多停留在收集和整理的层面上,缺少有效的改编、重述、传播与推广,使之大众化,回到今天的读者中间。

如果对民间文学中的“好故事”加以改编,变成适合儿童阅读和家庭教育的故事,让中国故事滋养童心、影响童年、引领成长,就更有价值了。

民间童话、神话传说是人类的童年叙事,也是文学艺术的原始叙事。

美国叙事学家伯格就说过,作为原始叙事的童话的各种因素在经过派生和发挥之后,可以引发出大多数其他通俗文化样式。

他曾以一篇欧洲的民间王子和公主的童话故事为例,来分析其中的叙事元素,认为其中就包括了不同的通俗文学样式的萌芽:

怪动物(恐怖小说的元素)、出发去寻找被绑架的公主(侦探小说的叙事元素)、类似于火箭飞船的魔毯(科幻元素)、与怪物搏斗(动作冒险小说的元素)、与公主结婚(浪漫故事元素)。

伯格的这种童话叙事学分析说明,民间童话作为人类童年叙事对后来的叙事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今天,科幻小说、探险故事和侦探小说等很多通俗文学样式,都是有民间故事这个根的。

除此之外,要充分认识民间故事改编的价值和意义。

欧洲儿童文学的现代化发展进程,经历了一个民间故事的改编期。

它们直接影响了家庭和孩子的成长,也奠定了欧洲人的童年阅读,为后来的儿童文学创作、儿童读物出版及语文教育奠定了广泛的读者基础,甚至直接推动了欧洲现代学校教育与文学经典的接受和传播。

不过,民间故事的改编并不容易。

改编和重述,不是抄写与重复,而是再创造,用新的语言和思维,用现代观念来再现民间故事的魅力,也使民族传统文化得到重新传播与发扬。

同时,改编要考虑最大的读者群。

过去,也有一些对我国传统的民间故事、民间童话的改编和重述,但都是按照成年人的理解与接受来改编的,而很少按照《格林童话》的方式来改编。

格林兄弟在改编和重述中将之定位为“儿童与家庭故事”,这是《格林童话》得以广泛传播的一个重要因素。

所以说,民间故事要真正改编成广受欢迎的“中国好故事”,要尽量符合儿童的接受需求,使之儿童文学化,这样才能进入家庭教育和语文教育的通途。

民间故事的改编和重述,需要抓住精神要素,把传统文化中值得传承的元素保留下来。

说白了,改编中国民间故事,就是要留存中国人的价值观和中华美德等核心元素。

同时需要善于运用恰当的形式,比如,俄国诗人普希金改编《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时将民间童话改编成了童话诗,使之成为经典并广为流传。

值得肯定的是,目前有一些出版社推出了中国神话和民间故事的绘本,受到了少儿读者的喜爱。

这一点,与过去的连环画受到儿童读者喜爱是同样道理。

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的新时代背景下,民间故事的价值亟待重估。

民间故事可以和创意写作、儿童教育学科有机融合,把民间故事的整理和研究,与创造性改编、重述及儿童教育的需求结合起来,用纯正的中国故事,滋养中国孩子的美好童年。

    (摘编自谭旭东《以新语言和新思维唤醒民间故事》)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们对许多民间故事大都还只停留在收集和整理的层面上,缺乏有效的改编和重述。

B.欧洲现代学校教育与文学经典的接受和传播与欧洲经历过民间故事改编期密不可分。

C.美国叙事学家伯格认为现代大多数其他通俗文学样式起源于欧洲的民间童话故事。

D.目前一些出版社在形式上做出了改变,推出了中国神话和民间故事的绘本,值得肯定。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借用美国叙事学家伯格的分析充分阐述了必须认识到民间故事价值的观点。

B.文章通过对欧洲儿童文学的现代化发展进程的分析引出对民间故事如何改编的论述。

C.文章第五段从内容与形式两个角度具体分析了对民间故事进行改编和重述的方法。

D.文章对比分析了我国民间故事改编和重述的过去与现状,引导人们认识其价值和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过去缺乏大众化的民间故事是因为对民间故事的改编、重述没有考虑到读者群。

B.再好的民间故事如果不能变成适合儿童阅读和家庭教育的故事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C.民间故事如果能够用新的语言和思维来改编,就可以进入到家庭教育和语文教育中。

D.要做好民间故事的改编和重述,就必须抓住其中所蕴含的值得人们传承的精神要素。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暗哨

徐凤林

伪满洲国的讨伐队又要进山了。

中共南满省委机关报编辑部就藏在这牛毛大山的密营里,这份南满省委直属的机关报,除了发布党的最新的抗战指示、东北抗日联军在各地打击敌人的胜利消息外,还担负着另外一个任务,负责供给桓仁地区抗联战士穿的鞋子,牛毛沟的张皮匠就是做靰鞡鞋的高手。

张皮匠做靰鞡鞋大多是用牛皮做,牛皮不够用时才用马、猪皮等。

收来的皮张皮匠先要放到木头床子上用刀往下刮里子,然后把皮子放到装有石灰水的大缸里浸泡7天至半个月的时间,等把皮子上的毛泡掉了,再用清水泡,去掉皮子上面的灰尘。

泡好的皮子是柔软的,将皮子拿出未,搁进皮罩子里,底下放入草点着,用烟熏皮子,这就是熟皮子。

熟好的皮子再用太阳晒,晒成老红色,然后再用铲子蹬,刮刀刮,将老红色蹬成杏黄色,裁成靰鞡坯子,将靰鞡坯子和靰鞡脸儿缝到一起,撤出鞋楦子就做出靰鞡鞋了。

靰鞡鞋缝出来是敞口的,上面有块布,叫靰鞡腰子,用铁梳子将苞米叶子梳成一绺一绺的,或者用山上的靰鞡草,塞进靰鞡鞋里,靰鞡鞋上有靰鞡耳朵,将绳子从中穿过,脚穿进鞋里后,将绳子一紧,一道一道地缠在靰鞡腰子上,既暖和又轻便。

东北地区冬天时天寒地冻,大雪插裆深,没有靰鞡鞋根本就出不了门。

张皮匠做的靰鞡鞋就是专门供应桓仁地区抗日联军的。

这次进山的讨伐队有一百多人,带头的日军队长叫东日文信。

一张驴脸上戴着一副近视镜,藏在镜片背后的目光永远是闪烁不定的。

几次进山讨伐都是空手而归,他很是想不明白原因在哪里。

情报上明明说的报社地点在何处何处,为什么他们一进山,抗联的人就找不到呢?

若说有人偷着给抗联送情报,就更不可能了,每次进山讨伐前,他都会在各个进山的路上布下暗哨,从来就没有看到过有人进山。

他知道,今天进山也抓不到抗联,但密探有情报,又不能不去。

东日文信想偷个懒,让副队长带队进山找抗联,自己领着几个日本兵和伪军走进了张皮匠的家,他对中国人脚上穿的靰鞡鞋很感兴趣,想看看制作的工艺流程。

张皮匠此时正在熏皮子,蒿子草冒出的黑烟经过烟囱“咕嘟咕嘟”地在牛毛沟的上空飘荡着,屋子里充满了沤皮子的臭味。

东日文信实在受不了这个味道。

让伪军把张皮匠拉到了制作间,他要亲眼看看一双靰鞡鞋是怎么做成的。

张皮匠很有耐心,把一张皮子如何做成靰鞡鞋的制作过程详细地讲解了一遍,然后又缝制了一双鞋,把自己脚上穿着的鞋脱下来,演示如何往鞋里塞草,怎么穿。

把个小鬼子看的心痒,非要用新做的靰鞡鞋自己试一下,穿上后蹦了两下高,觉得这鞋比自己穿的军靴好,一是保暖,二是轻快,军靴太沉。

黄昏时,进山讨伐的日伪军陆续回来了,结果还是扑了个空。

东日文信很不高兴,撅着驴嘴,穿着这双靰鞡鞋,也没有给钱就走了。

张皮匠看他们走远了,熏皮子时就用苫房草了,望着牛毛沟上空飘荡的一缕缕轻柔的白烟,再看看峰峦起伏的大山深处,他露出了开心的笑。

由于屡次讨伐不利,关东军要把东日文信送上军事法庭,东日文信不堪受辱,剖腹自杀了,他到死也没有弄明白,是谁?

用什么办法给抗联报的信!

(节选自小说《张皮匠抗战》)

4.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标题“暗哨”意蕴丰富,耐人寻味。

东日文信布下暗哨想找到抗联的人,没想到给抗联报信的暗哨就在他眼皮底下。

B.小说开头“伪满洲国的讨伐队又要进山了”,语言简练,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敌军的行动,营造出紧张的氛围。

C.小说巧设悬念,引人入胜。

文中多次写到东日文信的心理活动,读者的心情随着东日文信的揣测疑虑而变化,直至释怀。

D.细节描写增强了内容的神秘感。

张皮匠“望着牛毛沟上空飘荡的一缕缕轻柔的白烟”写出了东日文信的迷惘与困惑。

5.小说中的张皮匠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

请简要分析。

(6分)

6.小说用较长的篇幅介绍张皮匠制作靰鞡鞋的工艺,有何用意?

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谷歌新一代的人工智能围棋程序阿尔法元仅通过3天的学习,就以100比0的胜率战胜了曾经打败天下无敌手的初代阿尔法狗,人工智能的自我学习和进化能力让人震惊。

阿尔法狗项目的负责人大卫·席尔瓦说,阿尔法元之所以强大,因为它不再被人类认知所局限,而能够发现新知识和新策略。

如果人工智能真的如设想的那样,能够高仿甚至超越人类思维的局限,创造新思想。

解放生产力,这无疑是自工业革命以来最激动人心的事件之一。

然而试想一下,未来的世界是一个由机器制造和提供所有产品和服务的世界,人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是自由幸福,是恐慌失控,还是枯燥无趣?

人们喜欢发明听话的科技,但人工智能的出现却让这种观点陷入了一个悖论:

我们是需要有脾气、有欲望、有喜怒哀乐的人工智能,还是除了高智商、绝对服从之外没有任何感情的人工智能。

即便是业内诸多科技大佬、企业家等不断重申人工智能并不会给人类发展带来威胁与灾难,让人们相信人工智能的好处会大于弊端,但后者给人带来的恐惧显然也在与日俱增。

同样是人工智能,人们显然更希望要一只机器猫,而不是一个终结者。

(摘自吕洪《人工智能:

机器猫,还是终结者?

》)

材料二

腾讯早在2012年,就在上海布局人工智能项目。

我们专注计算机视觉研究的优图实验室,就诞生在上海,专攻视觉识别与图像处理,目前是腾讯进行人工智能研究的三大实验室之一。

最近,腾讯的华东总部正式落户上海,我们与上海市的合作将全面升级。

其中最为重要一个合作领域就是,腾讯要在上海聚焦人工智能产业,并将先进技术充分应用于文化创意、智慧城市、智慧零售、民生健康等领域,全面地加入“智能上海”行动。

在今天大会的讲台上,大家可能已经注意到两边的屏幕,在我左边是“腾讯同传”的屏幕,在我右边是科大讯飞的翻译,在屏幕上看到不断跳出的中文字幕和英文翻译。

目前全部是由我们后台的机器来完成的。

人工智能在同声传译的应用整体上还处于初期。

所以,今天腾讯同传在现场完全依靠机器来完成,而不是采用“人机协作”的方式进行同传,这需要很大的勇气!

腾讯同传是我们内部两个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

微信智聆提供的语音识别技术,相当于腾讯同传的“耳朵”,比如现在它就在聚精会神地听我说广东普通话;同时腾讯翻译君提供的技术,是立刻把刚刚听到的中文翻译成英文。

在这个过程中,还要迅速识别我的口音,理解我的一些个性化的表达,对目前的人工智能技术来说,还是有挑战性的,所以也请大家多多包涵,给我们一些鼓励。

(选自马化腾在“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的演讲)

材料三

近年来,中国人工智能发展,逐步走出了一条需求导向引领商业模式创新、市场应用倒逼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创新的独特发展路径。

但也应看到,我国企业目前仍主要凭借丰富的数据、巨大的应用需求和开放的市场环境累积优势,而发达国家科技行业则依旧掌控着全球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和技术优势,并在基础理论、核心算法以及关键设备、高端芯片方面大幅领先。

这样的情况下,尤其需要我们瞄准核心关键技术和基础前沿理论,迎头追赶、久久为功。

人工智能是接地气的科技力量,面向需求,面向数字经济,面向高质量发展,才能更好激发正能量。

我国人工智能企业和产业界应当继续利用好自身的优势,不断开发人工智能在各种场景、各个行业中的深层次应用,真正解决人们关心的问题。

同时,国家层面也有必要围绕核心技术、顶尖人才、标准规范、政策伦理等进行前瞻布局,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发展,并着力推动科研机构和领先企业下好“先手棋”,突破人工智能基础前沿理论和关键技术。

(摘自余建斌《深度开发,激活人工智能潜能》)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阿尔法元是谷歌公司设计的人工智能围棋程序,人们利用特定的围棋数据程序对其进行了3天的培训,就以大比分战胜了阿尔法狗。

B.人工智能如果能够突破人类思维的局限,就能带来巨大的变革和创新,促进人类社会跨越式发展,但同时也会有失控的风险。

C.“腾讯同传”技术虽然取得了突破性成就,但是依然面临着挑战,比如说在识别地方话及人们的个性化表达方面有待改善。

D.“腾讯同传”是由“微信智聆”“腾讯翻译君”组成的同声传译系统,前者提供语音识别技术支持,后者负责提供人工智能翻译技术支持。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腾讯“优图实验室”致力于计算机视觉研究,“视觉识别与图像处理”为其核心技术,其成果将运用于“智能上海”行动之中。

B.“腾讯同传”亮相“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汲取融合“科大讯飞”的翻译技术,携手为大会提供高效高质的同声传译服务。

C.我国的人工智能产业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海量的数据、广阔的市场、巨大的应用前景倒逼技术创新和进步,掌控了该领域的技术优势。

D.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要发扬自身优势,坚持以科研引领发展,开发深层次运用,国家也要组织协调科研机构和先进企业破解技术难题。

9.以上三则材料中,写作的侧重点各是什么?

请结合情节和材料简要分析。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萧引字叔休。

方正有器局,望之俨然,虽造次之间,必由法度。

性聪敏,博学,善属文,释褐著作佐郎。

侯景之乱,梁元帝为荆州刺史,朝士多往归之。

引曰:

“诸王力争,祸患方始,今日逃难,未是择君之秋。

吾家再世为始兴郡,遗爱在民,正可南行以存家门耳。

”于是与弟彤及宗亲等百馀人奔岭表。

时始兴人欧阳頠为衡州刺史,引往依焉。

頠后迁为广州,病死,子纥领其众。

引每疑纥有异,因事规正,由是情礼渐疏。

及纥举兵反,时京都士人岑之敬等并皆惶骇,唯引恬然,谓之敬等曰:

“君子正身以明道,直己以行义,亦复何忧惧乎?

”及章昭达平番禺,引始北还。

高宗召引问岭表事,引具陈始末,帝甚悦,即日拜金部侍郎。

引性抗直,不事权贵,无所造请左右近臣,高宗每欲迁用,辄为用事者所裁。

及吕梁覆师,戎储空匮,乃转引为库部侍郎,掌知营造弓弩槊箭等事。

引在职一年,而器械充牣。

十二年,吏部侍郎缺,所司屡举王宽等,帝并不用,乃中诏用引。

时广州刺史马靖甚得岭表人心,而兵甲精练,每年深入俚洞,又数有战功,朝野颇生异议。

高宗以引悉岭外物情且遣引观靖审其举措讽令送质引奉密旨南行既至番禺靖即悟旨尽遣儿弟下都为质。

还至赣水,而高宗崩,后主即位,转引为中庶子,以疾去官。

明年,京师多盗,乃复起为贞威将军。

时殿内队主吴璡,及宦官李善度、蔡脱儿等多所请属,引一皆不许。

引族子密时为黄门郎,谏引曰:

“李、蔡之势,在位皆畏惮之,亦宜小为身计。

”引回:

“吾之立身,自有本末,亦安能为李、蔡改行。

就令不平,不过解职耳。

”吴璡竟作飞书,李、蔡证之,坐免官,卒于家,时年五十八。

(节选自《陈书·萧引列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宗以引悉岭外物情/且遣引观/靖审其举措/讽令送质/引奉密旨南行/既至番禺/靖即悟/旨尽遣儿弟下都为质

B.高宗以引悉岭外物情/且遣引观/靖审其举措/讽令送质/引奉密旨南行/既至番禺/靖即悟旨/尽遣儿弟下都为质

C.高宗以引悉岭外物情/且遣引观靖/审其举措/讽令送质/引奉密旨南行/既至番禺/靖即悟/旨尽遣儿弟下都为质

D.高宗以引悉岭外物情/且遣引观靖/审其举措/讽令送质/引奉密旨南行/既至番禺/靖即悟旨/尽遣儿弟下都为质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指人的表字,古人自称用名,表示谦虚;称人用字,表示尊敬。

B.褐,是用葛等材料制作的粗布或粗布衣服,释褐指脱下粗布衣服,代指做官。

C.崩,古代称帝王死为“崩”,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皇子公主。

D.宦官,古代宫廷内侍奉帝王及其家属的人员,由阉割后的男子充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萧引明辨时势,率家南迁。

侯景叛乱时,朝士大多前往归附梁元帝,萧引认为梁元帝不是未来君主,主张前往南边,于是率领家人亲属等一百余人逃往岭表。

B.萧引见微知著,处变不惊。

欧阳纥统领父亲部众时,萧引常怀疑欧阳纥有异心,进而加以规劝纠正,到欧阳纥兴兵造反时,其他人惶恐不安,萧引毫不惊讶。

C.萧引治理有方,受到器重。

萧引任库部侍郎时,仅一年就使器械充足;后来吏部侍郎一职空缺,有关官员屡次举荐王宽等人,高宗都不用,而是亲自下诏令任用萧引。

D.萧引不附权贵,受到陷害。

萧引多次拒绝当时宫殿内的队主吴璡以及宦官李善度、蔡脱儿等人的请托,于是他们勾结起来陷害萧引,导致萧引被免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君子正身以明道,直己以行义,亦复何忧惧乎?

(5分)

(2)无所造请左右近臣,高宗每欲迁用,辄为用事者所裁。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西江月·示儿曹以家事付之

辛弃疾

万事云烟忽过,一身浦柳先衰。

而今何事最相宜。

宜醉宜游宜睡。

早趁催科了纳,更量出入收支。

乃翁依旧管些儿。

管竹管山管水。

[注]词人一生为了恢复祖国的统一,屡建奇功,毕生坚持抗战,为主和派所不容。

催科:

官府催交的租税。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云烟”二字给人轻淡之感,其实轻淡中包含着词人对往事如烟的感叹。

B.上阕次句将自己比作入秋蒲柳,意思是说自己身体非常孱弱,过早地衰老了。

C.“早趁催科了纳”既照应题中“以家事付之”,同时揭示了当时赋税的繁重。

D.结尾两句词人以“乃翁”自称,说自己依然还可以管管竹林、青山、绿水。

15.词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请结合词句作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从视觉角度看,色彩对比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诗是:

“▲,▲。

(2)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说:

人和人相处,很快便会度过一生。

因此,有的人选择了

面对面在室内畅谈的生活状态,即“▲”;有的人选择了不受约束、自由放纵的生活方式,即“▲”。

(3)李白的《蜀道难》极力渲染蜀道难于上青天,“▲”一句,写的是让人听后吓得顿失颜色,“▲”一句,写的是人看到蜀道后多有感慨和叹息。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20分)

9月1日上午,一阵阵夹杂着方言的询价声,将成都从周末的慵懒中唤醒。

成都车展展馆内,挤满了兴奋的参观者和“潜在车主”,他们有的请来朋友、家人做参谋,有的则从外地专程赶来。

而豪华汽车品牌煞费苦心,使产品价值和品牌内涵更符合消费者的主流价值观。

在这个被认为“最接地气”的大型车展现场,(),他们统一着装,热情服务,为车展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作为各大车企争夺的主战场,成都既拥有消费的巨大潜力,市场辐射力更是首屈一指。

来自广元的小谢也挤在人群里,他发现许多昔日的豪华品牌正“走下神坛”。

“从价格上来说,豪华车比原来,容易使人接受。

”这位从事互联网产品开发工作的年轻人3年前加入了成都高新区的一支创业团队,如今随着事业步入正轨,他打算入手一辆全新捷豹E-PACE犒劳自己。

近期讨论“汽车市场增长乏力”的文章,但奇瑞捷豹路虎汽车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联合市场销售与服务机构代理常务副总裁陈雪峰并不认可“消费降级”等描述。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人满为患高不可攀平易近人铺天盖地

B.人声鼎沸高不可攀和蔼可亲络绎不绝

C.人满为患望尘莫及和蔼可亲铺天盖地

D.人声鼎沸望尘莫及平易近人络绎不绝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主角是忙忙碌碌的经销商销售人员

B.主角是从四面八方而来的参观者和“潜在车主”

C.忙忙碌碌的经销商销售人员更像主角

D.从四面八方而来的参观者和“潜在车主”更像是主角

19.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成都不仅市场辐射力首屈一指,更拥有消费的巨大潜力。

B.成都不仅拥有巨大的消费潜力,更具有首屈一指的市场辐射力。

C.成都市场辐射力首屈一指,也拥有消费的巨大潜力。

D.成都既拥有巨大的消费潜力,市场辐射力也是首屈一指。

20.下面是某同学写给老师的一段表达感恩的文字,其中有五处使用不当,请指出并做修改。

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表达合理。

(5分)

值此第34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您的劣徒从心里由衷地向您表示感谢,感谢一年来您对我的悉心指导,我将励精图治,力争取得更加优异的学习成绩。

虽然您走了,但我永远铭记您的谆谆教诲,祝您在新的岗位枯木逢春。

 21.仿下面是某公司的原材料进货检验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

(6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一位物理学家曾致力于研究某课题,因成绩不佳便转换了领域,结果意外获得了许多新发现。

不少同行称赞他“审时度势”,“跨界”思维让他打开一片新天地。

但有位大科学家却不以为然。

他表示尊敬这位物理学家,但却不能容忍这样的做法,这就好比寻找一块木板最薄的地方,在容易钻透的地方拼命钻了许多孔。

只有持之以恒地“朝最厚的地方钻孔”,在最吃劲的地方磨砺,才能取到火种。

但是也有人说,一辈子钻“最厚的地方”,不如多钻几处“最薄的地方”,那样更有成就感。

钻“最厚的地方”还是“最薄的地方”?

对个体来说,这是一道事关自我发展的选择题;对国家民族而言,则是事关前途命运的必答题。

处于大发展时代的你,对此有何感触和思考?

请联系现实生活,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微山一中2019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质量检测

语文参考答案

1.C(伯格只是以一篇欧洲的民间王子和公主的童话故事为例分析了其中所包含大多数其他通俗文学样式的元素,而不是“认为现代大多数其他通俗文学样式起源于欧洲的民间童话故事”)

2.D(文章并没有对我国民间故事改编和重述的过去与现状进行对比分析)

3.D(A“因为对民间故事的改编、重述没有考虑到读者群”分析错误,以偏概全,文中还有其他元素影响大众化,如新的语言和思维、现代观念等。

B原文“如果对民间文学中的‘好故事’加以改编,变成适合儿童阅读和家庭教育的故事,让中国故事滋养童心、影响童年、引领成长,就更有价值了”可知这一说法错误。

C原文“要尽量符合儿童需求,使之儿童文学化,这样才能进入家庭教育和语文教育的通途”这一信息可知这一说法错误)

4.D(写出了东日文信的迷惘与困惑”不正确,应该是暗示了暗哨就是张皮匠)

5.

(1)手艺高超。

张皮匠是制作靰鞡鞋的高手。

(2)机智过人。

以烧草冒烟为信号,出色完成“暗哨”的任务。

(3)镇定自若。

面对日军的询问,耐心镇定,不露破绽。

(4)勇挑重任。

既要供给抗联战士靰鞡鞋,又要做暗哨,责任重大又十分危险。

(每点2分、共6分,答对3点得满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