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地理总复习实用精品教学案人口问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384165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94.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地理总复习实用精品教学案人口问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届高三地理总复习实用精品教学案人口问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届高三地理总复习实用精品教学案人口问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届高三地理总复习实用精品教学案人口问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届高三地理总复习实用精品教学案人口问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届高三地理总复习实用精品教学案人口问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届高三地理总复习实用精品教学案人口问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届高三地理总复习实用精品教学案人口问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届高三地理总复习实用精品教学案人口问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届高三地理总复习实用精品教学案人口问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届高三地理总复习实用精品教学案人口问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届高三地理总复习实用精品教学案人口问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届高三地理总复习实用精品教学案人口问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届高三地理总复习实用精品教学案人口问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届高三地理总复习实用精品教学案人口问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届高三地理总复习实用精品教学案人口问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届高三地理总复习实用精品教学案人口问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届高三地理总复习实用精品教学案人口问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届高三地理总复习实用精品教学案人口问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届高三地理总复习实用精品教学案人口问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地理总复习实用精品教学案人口问题.docx

《届高三地理总复习实用精品教学案人口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地理总复习实用精品教学案人口问题.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三地理总复习实用精品教学案人口问题.docx

届高三地理总复习实用精品教学案人口问题

2010届高三总复习实用精品教学案――人口问题

一、人口问题概况

人口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难题之一。

它既包括发展中国家由于人口过度增长带来的教育资源不足、就业因难、住房紧张、社会保险不足、人均收入和健康状况下降等问题;也包括发达国家由于人口零增长或负增长带来的劳动力不足、老龄人口福利水平下降的新难题(主要表现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同时还包括由于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人口迁移。

站在全球的角度来讲,人口的过度增长是所有人口问题的根源之一。

由于地球的人口负担过重,世界出现了相应的耕地、粮食、能源不足,环境污染严重等现实问题。

高考地理试题主要的考查方式与内容有:

1、由于人口过度增长带来的人均耕地、人均资源、人均粮食、人均能源、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及人均收入、人均住房面积等不断下降及解决措施。

其中以中国和印度等亚、非、拉发展中国家表现最为突出。

2、由于人口零及负增长带来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包括老龄化的形成机制,对社会福利制度的影响,劳力的短缺,社会伦理观念的转化,以及政府相应的政策等。

其中以西欧,北欧,北美诸国表现比较突出。

3、与人口结构有关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如人口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学历结构、就业结构、城乡结构等,与现实密切相关的就业结构,与人口增长相关的是年龄结构,与未来发展相关的是学历结构。

4、农村地区由于人口过度增长带来的过度开垦,森林草场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河湖淤塞等相关的生态问题。

以及农村年轻劳力外出打工造成的劳力短缺问题。

农村剩余劳力大量拥入城市(即城市化过程),民工的盲目流动带来的交通紧张、社会治安变差,住房紧张及其它社会问题。

5、国际人口迁移过程中带来的交化交流,种族问题,以及对迁入地经济繁荣的促进,社会环境的破坏等问题。

尤其要注意国际人口迁移的原因、特点、路线及后果。

二、人口再生产类型(增长模式)判断

1、影响人口再生产类型地区差异的因素:

(1)经济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归根结底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异,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异是形成人口再生产类型差异的根本原因。

(2)年龄构成因素:

人口年龄结构对人口再生产影响很大。

现在人口年龄结构是过去出生率和死亡率的状况形成的,而现在的人口年龄结构又将影响以后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

因此,从人口年龄结构分析人口再生产状况至关重要。

(3)社会因素:

如家庭文化、生育观念、生育政策等。

2、人口再生产类型:

综合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将人口增长过程分为三种类型,工业革命以前为“高高低”模式,工业革命到二战结束,为“高低高”的过渡模式,二战后发达国家进入“三低”型,人口缓慢增长,甚至负增长。

3、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差异

工业革命以前全世界都是高高低模式,所以人口增长缓慢,工业革命到二战结束,发达国家为“高低高”模式,世界人口增长加速,二战后发达国家进入“三低”型,广大发展中国家进入“高低高”模式,世界人口快速增长。

4、中国人口增长模式

新中国成立前为“高高低”模式,新中国成立后进入快速增长的“高低高”模式,目前为增长下降的“高低高”模式,接近“三低”模式。

例1:

下图是世界某三个区域的人口统计图,回答

(1)~(3)题。

(1)A所表示的区域最有可能位于

A.北美B.欧洲两部C.澳大利亚D.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答案:

D点拨:

A所表示的区域人口出生率很高,死亡率也较高,出生率很高,为发展中国家。

(2)影响B区域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主要因素包括

A.经济发展水平很高B.人口受教育水平很高

C.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D.医疗卫生条件不断进步

答案:

D点拨:

B区域人口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主要原因是医疗卫生条件不断进步,死亡率下降,但出生率很高,反映了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人们仍然用增加人口手段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3)C区域主要的人口问题是

A.新增人口过多B.老年人口多C.劳动力素质低D.劳动力过剩

答案:

B点拨:

C区域出生率、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更低,为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或地区,出生人口少,劳动力不足,人口年龄结构为老龄化。

例2:

下图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图,读图完成

(1)~(3)题。

(1)③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

A.1%B.1.5%C.4%D.3%

答案:

B点拨: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2)④国目前人口增长属于下列哪一阶段

A.原始低增长阶段B.加速增长阶段C.增长减缓阶段D.低速增长阶段

答案:

A点拨:

④国目前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故人口增长处于原始低增长阶段。

(3)缓解①国人口问题的主要途径是

A.开发劳务市场B.实行计划生育C.鼓励生育和适当移民D.加大教育投入

答案:

C点拨:

①国人口再生产处于“三低”阶段,并且为负增长,劳动力短缺,所以应采取鼓励生育和适当移民政策,解决目前存在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例题3:

下图为M、N两国一定时期内出生率和死亡率曲线图,据图回答

(1)~

(2)题。

(1)M、N两国属于

A.M发达国家、N发达国家B.M发达国家、N发展中国家

C.M发展中国家、N发达国家D.M发展中国家、N发展中国家

答案:

C点拨:

图中表示的时期为工业革命到二战结束,人口转变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发展,人口死亡率首先下降,人口增长类型由“高高低”进入“高低高”的过度类型,之后,出生率也下降,自然增长率不断下降,到二战结束,发达国家基本进入“三低”型。

1950年前后,发展中国家人口死亡率才开始下降,人口增长类型由“高高低”进入“高低高”的过度类型。

所以,M发展中国家、N发达国家。

(2)判断关于两国的说法正确的是

A.M、N两国人口增长模式同步变化

B.M国比N国人口增长模式改变的年代早

C.M国人口模式转变后,国内人口迁移以农村迁往城市为主

D.N国人口模式的转变过程中,城市普遍出现了逆城市化

答案:

C点拨:

M、N两国人口增长模式不是同步进行的,发达国家改变早。

M国人口模式转变后,进入高增长阶段,农村人口增长快,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国内人口迁移以农村迁往城市为主。

N国人口模式的转变过程中,指由“高高低”进入“高低高”的过程,正在进行工业化和城市化,没有普遍出现逆城市化。

三、人口结构

1.人口年龄结构(年轻型、成年型、老年型)。

老龄化社会指60岁以上人口占全社会人口比重超过10%,或65岁以上人口超过7%的社会。

2.人口性别结构。

人口的性别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两性人口数量的比例关系,它通常由性别比这个指标加以度量;性别比为平均每100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人口的数量。

常用年龄性别结构图来表示,图中底部横坐标标出各年龄组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数的百分比,纵坐标是各年龄组的年龄,一般按男左女右绘图。

3、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的不同侧重点:

①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

问题:

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短缺,制约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

措施:

鼓励生育,接纳移民。

②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老龄化:

问题:

人口老龄化,青壮年负担过重以及赡养众多孤寡病残老人。

措施:

关心照顾老人,建立社会保障、完善社会服务体系。

例题1:

下图为《中国、法国和肯尼亚三国人口增长模式图(1990年)》,自左向右国家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肯尼亚、中国和法国B.中国、肯尼亚和法国

C.法国、中国和肯尼亚D.肯尼亚、法国和中国

答案:

A点拨:

非洲国家人口出生率高,年轻人口最多,人口年龄结构表现为典型金字塔形状,中国由于上世纪70年代开始采取计划生育的人口政策,出生率、死亡率都下降,处于增长率下降的过渡型阶段,低年龄段人口减少,中青年人口多,法国为三低型增长模式,老龄化严重。

例题2:

人口年龄结构是指不同年龄人口的数量比例关系。

读下图回答

(1)~

(2)题。

(1)2000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为

A.5%左右B.7%~8%C.8%~9%D.10%以上

答案:

D点拨:

将60岁以上人口比例包括男和女加在一起,超过10%以上。

(2)目前,中国是世界上唯一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发展中国家。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我国将面临人口老龄化和人口总量过多的双重压力

B.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大,使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压力增大,特别是在农村

C.放松计划生育的限制是解决我国老龄化问题的主要途径

D.“未富先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实力还比较薄弱

答案:

C点拨:

我国处于生育年龄的人口很多,人口基数大,每年出生人口绝对数量很大,必须继续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四、人口迁移

1、影响人口迁移的原因:

不同地区的人口和生活资料在数量上的不平衡,地区的生存环境很大的差别,产生迁移的吸引力(拉力)和排斥力(推力)。

2、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1)自然因素:

包括气候、地形、淡水、资源等。

(2)社会经济因素;

①经济因素:

目前为主导因素。

动力是追求好的生活条件和就业机会,收入高等。

②政治因素:

战争、政治难民。

③社会文化因素:

外出求学、宗教与种族等。

④生态环境因素:

自然灾害、环境污染、海平面上升引起沿海淹没。

3、中国人口迁移

(1)我国人口迁移分几个阶段,迁移方向、成因是什么?

分三个阶段,历史上,由黄河流域到长江和珠江流域,原因主要是北方战争、自然灾害;清朝到新中国成立为近代,从黄河流域到西北和东北,主要原因还是战争、自然灾害;建国后前期,迁移方向是从东部尤其是城市到西部边疆地区,主要成因是国家政策和国家组织迁移;改革开放后,从中西部落后地区到东部发达地区和城市,主要成因是东西差距和城乡差距大。

(2)我国从建国到现在人口迁移的方向有什么变化?

在改革开放以前,我国人口主要是从东部向西部迁移,这主要是受国家政策影响,开发边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沿海经济的开放,大量人口涌向沿海地区,呈现出“孔雀东南飞”的人口迁移模式。

(3)目前(改革开放后)我国人口迁移的原因:

城乡收入差距大;地区之间经济差距大;国家政策允许人口流动;我国人口众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多。

(4)人口迁移影响:

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影响:

获取足够的劳动力,有利于当地资源的开发,但可能给城市环境造成影响。

对迁出地影响:

加强与外界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流,有利于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有利于增加收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但也造成了人才和劳动力外流。

4、世界人口迁移

二战结束前,主要从亚洲、欧洲、非洲等旧大陆到美洲、大洋洲等新大陆;二战结束后,主要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和中东产油国。

欧洲由人口迁出国成为人口迁入国家;北美(美国和加拿大)和大洋洲一直是人口迁入国家;亚洲和非洲一直是人口迁出国家;拉丁美洲由人口迁入变为迁出。

5、人口迁移对世界各地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人口迁移促进一个地区的人类文明的发展。

如:

新航路开辟后,大量的欧洲人迁往美洲,带去了大量的现代文明和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带动了美洲的发展。

人类文明相对发达的地区在生活水平,社会环境的方面都相对发达,稳定。

因此吸引着人口的大量迁入。

如:

明末清初及1840年鸦片战争时,因战乱饥荒等问题,大批人口迁入上海及海外。

人口迁移有时也会给一个地区带来负面的影响。

如:

欧洲人到美洲后进行罪恶的奴隶交易,使美洲损失了大约5000-6000万人口。

例题1:

19世纪,黄河下游连年遭灾,清朝政府却依旧禁关,破产农民不顾禁令,成千上万的冒着被惩罚危险,“闯”入东北,此为“闯关东”来历。

到1985年,山东农村经济大发展,超过了黑龙江,由此导致人口迁移方向在两者之间完全反转。

见图方向变化。

据此回答

(1)~

(2)题。

(1)图中人口迁移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政治因素B.自然灾害C.经济因素D.地形土壤

答案:

C点拨:

“闯关东”是由于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民被生计所迫到东北地区寻找生活出路,而目前山东地区经济发展,又吸引了东北地区人们迁移到山东,所以,导致图中人口迁移变化的主导因素是经济因素。

(2)“闯民”是为了寻找新的土地,从顺治八年(1651年)至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大约299年的时间里,3000多万人相继踏上关东大地。

对东北地区生态环境主要的影响是

A.污染水资源B.水土流失加剧C.生物物种灭绝D.森林资源破坏

答案:

B点拨:

当时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人们只是在东北平原开垦土地,由于东北平原有一定坡度,所以“闯民”对东北地区生态环境主要的影响是导致水土流失加剧。

五、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人口的发展受社会政治、经济的制约,同时对社会发展起促进和延缓作用。

人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人口的发展要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同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因为当人类自身的生产同物质资料生产互成比例协调发展时,人口增长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当两种生产互不协调时,则出现严重的人口问题,人口偏多或偏少,对社会发展都有延缓作用。

例如发达国家在发展初期,由于人口和经济同步增长,经济发展速度较快,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目前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造成劳动力不足,也造成经济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如日本、德国等国人口出现负增长,目前都鼓励人口生育。

六、人口老龄化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影响

当一个国家60岁及60岁以上人口所占比重达到或超过总人口的10%,或者65岁及65岁以上人口所占比重达到或超过总人口的7%时,称为老年型的国家,这样的社会称为老年型的社会。

人口老龄化趋势本质上是一种进步现象,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也是人口发展的必然趋势。

人口过度老化会造成社会经济负担加重。

由于老年人越来越多,社会用于老年人口的财政支出日益增加,这就挤占掉一部分本来可用于经济建设和教育事业的费用,给社会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老年人本身的生活保障问题、医疗保健问题、精神孤独问题,都会形成各种社会问题。

人口老化影响社会再生产需要的劳动力。

人口老化必然导致劳动力老化,不能适应现代化企业和先进科学技术的要求,也不利于进行职业上和地理上的转移;老年人口增多,由于收入相对降低,提供积累率不高,也会使消费结构不变及经济停滞。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年化社会。

由于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提前进入老年化社会,给我国的社会经济造成一定的影响。

如社会养老制度不健全,社会对老年人的保障制度还不完善等等。

这都是对我国现行社会经济的重大考验,国家也在花大力气保障老人权益。

七、中国的人口问题

(1)人口基数大,增长快

(2)年龄构成轻,人口增长潜力大(目前青壮年年龄比重较大。

虽然低年龄组的比重有所下降,但还会受到潜在人口增长的余波影响)

(3)人口经济结构不合理(人均占有量小)

(4)文化教育水平不高

(5)出现老龄化趋势。

八、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与合理人口容量

1、环境承载力:

环境最大人口容量,主要取决于资源数量、科技水平、地区对外开放程度、人类的文化水平(人类活动如工农业、城市化水平等),一般用土地、粮食、淡水等资源来计算。

资源丰富、科技水平高、对外开放程度高的地区,环境承载力大。

2、合理人口容量:

考虑了人类合理文化和健康水平的人口容量,小于环境承载力,影响因素与环境承载力大致相同,不同的是考虑了健康水平需求、文化生活需求等。

3、进行人口合理容量的估计的目的是制定相应的人口发展政策。

八、综合人口增长模式和环境承载力,分析我国为什么要继续实行计划生育的人口政策

1、从人口增长角度看,我国人口基数大,虽然人口增长率低,但每年新增加的人口很多。

2、从环境承载力角度看,我国虽然还没有达到最大人口容量,但已经超过合理人口容量,表现为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加剧。

九、如何分析某地人口数量变化

对于一个地区来说,某段时间内,人口数量变化取决于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迁移数量,人口总增长率等于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迁移率之和。

例题1:

下图为三个区域的人口统计图。

读图回答

(1)~

(2)题。

(1)a、b区域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分别属于

A.现代型和过渡型B.原始型和传统型C.现代型和传统型D.传统型和过渡型

答案:

D点拨:

a区域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故人口再生产类型为传统型;b区域:

较高出生率,较低死亡率,较高自然增长率,故人口再生产类型为过渡型。

(2)影响c区域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主要因素有()

A.经济发展水平较高B.人口受教育水平较低

C.医疗卫生水平较低D.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

答案:

A点拨:

c区域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人口再生产类型为现代型,发达国家或发展水平较高的发展中国家属于此种类型。

例题2:

下表是我国古代南北方人口分布状况表,读表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西汉时人口较多的是方,主要原因是。

如下表:

南方

北方

朝代

人口(户)

占全国人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人

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2)我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主要由__________平原向_______方的________流域和_______流域扩散。

(3)简要分析造成以上迁移的原因。

(4)比较我国古代的人口迁移和新中国建立后的人口迁移有什么不同,各有什么作用?

答案:

(1)北北方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开发较早,自然条件较好,有利于刀耕火种生产,政治和经济中心在北方

(2)黄河中下游南长江珠江(3)两晋南北朝时,为躲避战乱,北方人大量南迁,唐末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使北方战乱不绝,出现北方人南迁的高潮,使北宋时南方人口大大超过北方。

同时,南方人口增多也是由于南方经济发展,物质丰富,可以供养更多的人口。

(4)不同之处列表如下:

时期

古代

新中国建立后

方式

自发

国家有计划组织

流向

北方人南迁,北方草原少数民族内迁

内地迁往西部和边疆

原因

战乱和中原汉族先进经济文化的吸引

支援西部和边疆建设

作用

促进了民族融合。

有利于文化经济的交流和江南的开发,使经济敢心由移

对于调整全国的人口分布,开发荒地和矿产资源,发展落后地区的经济文化,建没边疆地区起积极作用

点拨:

西汉时,我国南方人口2470685户,占全国人口数的19.8%,我国北方人口9985785户,占全国人口数的80.2%;主要原因是北方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开发比较早,当时政治和经济中心在北方。

后来人口频繁地迁移,特别是向南方的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扩散,南方经济发展,物质丰富,吸引了人口不断迁入。

引起我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的原因主要是移民支边、战争和自然灾害。

新中国建立后的人口迁移是国家有计划组织各类人员由内地迁往西部和边疆,支援西部和边疆建设。

例题3:

读下图,a、b、c分别表示0~14岁、15~64岁、65岁以上三种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

据此回答

(1)~

(2)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国家中,人口增长最快的是()

A.①B.②C.③D.④

答案:

B点拨:

人口增长最快的就是儿童人口比例最大的国家,可以看出②对应到a的比例最大(60%)。

(2)图中③国65岁以上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大小及应采取的相应正确措施是

A.20%鼓励生育B.15%采取移民政策

C.60%计划生育D.30%鼓励人员出国

答案:

A点拨:

③国65岁以上的人口即对应c,比例为20%,已经是老龄化社会了,因此要鼓励生育,增加劳动力。

例题4:

下图为某国家近十年来人口统计资料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国十年前人口总量不超过41万人

B.该国应适当提高人口增长率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

C.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人口总量仍在增长

D.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总量均在持续下降

答案:

C点拨:

该国十年前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7%,每年增加人口数为400千人,该年总人口为2353万人,故A错;该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很低,但由于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加人口数量很多,应继续控制人口增长,故B、D错。

例题5:

我国某校高三

(2)班学生进行家族人数统计,结果是:

我辈269人,父辈524人,祖辈106人。

图中的点表示不同阶段人口增长状况。

据此回答

(1)~

(2)题。

(1)关于我辈、父辈和祖辈出生时期该地区人口再生产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辈出生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

B.祖辈出生时期人口出生率较低

C.我辈出生时期人口死亡率较高

D.父辈出生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下降

答案:

A点拨:

材料给出了我辈人口数量比较少,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应该是出生率降低原因,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祖辈人口数量少,可能是出生率低,也可能是死亡率高;父辈人口数量最多,说明当时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

(2)关于该校所在地区人口增长或人口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目前该地区的人口增长状况处于阶段Ⅲ

B.该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经历了Ⅳ—Ⅲ—Ⅱ—Ⅰ的过程

C.目前该地区青壮年劳动力明显不足

D.目前该地区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

答案:

D点拨:

目前处于劳动年龄的父辈人口数量最多,青壮年劳动力充足;目前该地区祖辈占总人口比例大约为12%,说明老龄化程度比较高,故D对。

从图中数字分析,目前人口增长状况处于阶段Ⅳ;该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经历了Ⅰ—Ⅲ—Ⅳ—Ⅱ的过程。

见下表数字对比。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增长特点

46

40

6

极端“高高低”

10

10

0

三低

38

10

28

高低高

22

6

16

从“高低高”向“三低”过渡

练习1:

下图中①②③④代表近代四个城市某年人口资料,四城市人口规模大致相同,判断回答

(1)~

(2)题。

(1)四城市中,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就业机会最多的是()

A.①B.②C.③D.④

答案:

D点拨: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就业机会最多,人口迁入数量最多,归纳四个城市人口迁入和迁出数值,计算出总人口迁入数量即可得出结论。

(2)四城市中,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的是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答案:

C点拨:

人口老龄化问题主要取决于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只有计算出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差即可得出结论。

练习2:

北京市总人口数量2006年已经突破1700万,其中流动人口数量510万,约占总人口数的三分之一。

目前北京的人口发展给环境、资源以及交通带来巨大压力。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制约北京市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交通运输条件

B.目前1700万的人口数量就是北京市合理的环境人口容量

C.降低开放程度可以很有效地控制北京市的环境人口容量

D.要预测未来北京市人口数量应重点分析人口的机械增长

答案:

D点拨:

制约北京市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能够利用的资源数量;目前北京的人口发展给环境、资源以及交通带来巨大压力,所以目前1700万的人口数量已经超过了合理容量;降低开放程度,能够利用外界资源的能力降低,环境承载力会降低;北京市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已经很低,并且北京外来人口比重很大,所以,预测未来北京市人口数量应重点分析人口的机械增长。

练习3:

下图为某国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统计图,读图回答

(1)~

(2)题。

(1)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时期是

A.20世纪初期B.20世纪40年代C.20世纪末期D.20世纪60年代

答案:

D点拨: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2)该国最有可能是下列的

A.美国B.英国C.肯尼亚D.中国

答案:

C点拨:

美国和英国属于“三低”型,中国目前出生率很低,接近“三低”状态,而该国处于“高低高”过渡型。

非洲国家大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