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技术及应用复习思考题二及答案精品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82383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118.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工程技术及应用复习思考题二及答案精品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环境工程技术及应用复习思考题二及答案精品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环境工程技术及应用复习思考题二及答案精品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环境工程技术及应用复习思考题二及答案精品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环境工程技术及应用复习思考题二及答案精品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环境工程技术及应用复习思考题二及答案精品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环境工程技术及应用复习思考题二及答案精品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环境工程技术及应用复习思考题二及答案精品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环境工程技术及应用复习思考题二及答案精品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环境工程技术及应用复习思考题二及答案精品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环境工程技术及应用复习思考题二及答案精品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环境工程技术及应用复习思考题二及答案精品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环境工程技术及应用复习思考题二及答案精品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环境工程技术及应用复习思考题二及答案精品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环境工程技术及应用复习思考题二及答案精品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环境工程技术及应用复习思考题二及答案精品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环境工程技术及应用复习思考题二及答案精品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环境工程技术及应用复习思考题二及答案精品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环境工程技术及应用复习思考题二及答案精品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环境工程技术及应用复习思考题二及答案精品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工程技术及应用复习思考题二及答案精品推荐.docx

《环境工程技术及应用复习思考题二及答案精品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工程技术及应用复习思考题二及答案精品推荐.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环境工程技术及应用复习思考题二及答案精品推荐.docx

环境工程技术及应用复习思考题二及答案精品推荐

环境工程技术及应用复习思考题二及答案

水污染治理篇

第一章概述

1、什么是水体及水体污染

答:

水体是河流、湖泊、沼泽、水库、地下水、冰川、海洋等地表、地下贮水体的总称,水体包括水中的溶解物、悬浮物、底泥和水生生物。

它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水体污染是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

 

2、我国地面水域按其功能划分为几类?

向各类水域排放污水执行何级排放标准?

答:

我国地面水域按其功能划分为五类。

向不同水域排水分别执行不同标准级别。

(1)排入GB3838Ⅲ类水域(划定的保护区和游泳区除外)和排入GB3097中二类海域的污水,执行一级标准。

(2)排入GB3838中Ⅳ、Ⅴ类水域和排入GB3097中三类海域的污水,执行二级标准。

(3)排入设置二级污水处理厂的城镇排水系统的污水,执行三级标准。

(4)排入未设置二级污水处理厂的城镇排水系统的污水,必须根据排水系统出水受纳水域的功能要求,(1)和(2)的规定。

(5)GB3838中Ⅰ、Ⅱ类水域和Ⅲ类水域中划定的保护区,GB3097中一类海域,禁止新建排污口,现有排污口应按水体功能要求,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以保证受纳水体水质符合规定用途的水质标准。

 

3、简述BOD5与COD的概念,并进行比较。

答:

将污水在20℃温度下培养5日,作为生化需氧量测定的标准条件,在此条件下测得的单位体积水中可分解的有机物,由于好氧微生物的作用,被氧化分解而无机化,这个过程所需的氧量叫做五日生物化学需氧量。

用BOD5表示。

单位为mg/L。

在酸性条件下,强氧化剂能使污水中的有机物全部氧化。

这种用化学氧化剂氧化单位体积废水中有机污染物所消耗的氧量即为化学需氧量,用COD表示。

单位为mg/L。

两者相同之处在于都可表征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污染程度。

但BOD5仅能反应废水中可生化降解的有机物的70%左右,测量需5天时间;而COD则表示水中几乎全部有机物及还原性物质,测量只需几小时。

因此,后者在数值上比前者大。

 

4、什么是水体自净?

水体自净能力取决于哪几方面的作用能力?

答:

污染物进入水体后,造成水体水质恶化。

但与此同时,污染物也参与水体中物质的运动与转化过程。

在此过程中进入水体的污染物质的浓度,随时间、空间的推移,而逐渐降低,这个自然净化过程称为水体的自净。

水体的净化能力取决于水体中进行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三方面的作用。

(1)物理净化

污染物由于稀释、混合、沉淀等作用而使水体中污染物浓度降低的过程。

其中稀释作用对污染物的净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2)化学与物理化学净化

污染物由于中和、氧化还原、分解、吸附等作用而使水体污染物浓度降低的过程。

其中以酸、碱性废水的中和及重金属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较为重要。

(3)生物净化

污染物由于水生生物(主要指微生物)的代谢活动,而被分解、氧化、吸收,引起污染物浓度降低的过程。

此外,由于环境的变化,紫外线照射等原因,使粪便、污水中带来的人体寄生细菌(包括病原菌)也会逐渐死亡。

水体通过以上几种作用,逐步恢复到原来的清洁程度。

 

5、废水处理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答:

废水处理的基本原则,是从清洁生产的角度出发,改革落后的生产工艺与设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对所排废水进行优化治理,回收与综合利用其中的污染物,使出水达到排放要求。

 

6、试调查你的居住地的水体是否受到了污染?

污染源是什么?

本题无参考答案。

因具体情况而定。

第二章废水的预处理

1、格栅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它适用于什么场合?

答:

格栅的主要功能是拦截水中粗大的悬浮物及其他杂质,以防堵塞构筑物的孔、洞、闸门和管道,或堵塞、损坏水泵等机械设备,保护系统设备的正常运行及减轻后续处理的负荷。

它适用于处理具有粗大悬浮物和较大杂质废水,一般设置在处理构筑物前,或泵站集水池进口处的渠道中。

2、筛网的主要作用有哪些?

选择筛网过滤设备主要考虑哪些因素?

答:

筛网的主要作用是用来处理含悬浮状细小纤维类杂物的工业废水。

能除去和回收不同种类的悬浮物。

选择筛网过滤设备主要考虑废水的性质,悬浮物的大小,筛网的尺寸和材质。

3、已知某化工厂的酸性废水日平均流量为1000m3/d,各段时间内的废水流量及盐酸浓度见下表,求12时至18时这6h内的平均农度。

若采用斜槽排水式调节池,求所需体积。

某厂酸性废水浓度与流量的变化

时间

(h)

流量

(m3/h)

浓度(mg/L)

时间

(h)

流量

(m3/h)

浓度(mg/L)

12-13

40

3800

15¬16

64

3500

13-14

53

4400

16¬17

40

5300

14-15

58

2300

17¬18

40

4200

解:

(1)根据P28式2-1可得12-18时废水平均浓度为:

(2)根据设计经验,斜槽排水式调节池体积为

其中α取0.7

根据题中所给数据,13~15时为排水高峰时段,以3小时为调节时间,根据13~15时数据计算调节池体积为:

第三章废水的物理处理

1、 沉淀有哪几种类型?

各有何特点?

答:

根据废水中悬浮物的性质及其浓度的高低,沉降可分为四种类型。

(1)自由沉降

自由沉淀发生在水中悬浮固体浓度不高,沉降过程中悬浮固体之间互不干扰,颗粒各自单独进行沉降,颗粒的沉淀轨迹呈直线。

整个沉降过程中,颗粒的物理性质,不发生变化。

(2)絮凝沉降

絮凝沉降的悬浮颗粒浓度不高,但沉降过程中悬浮颗粒之间有互相絮凝作用,颗粒因互相聚集增大而加快沉降,沉降过程中,颗粒的质量、形状和沉速是变化的。

(3)集团沉降(或成层沉淀)

当水中悬浮物浓度较高(5000mg/L以上),颗粒的沉降受到周围其它颗粒影响,互相挤成一团,形成一种呈网状的绒体,颗粒间相对位置保持不变,以一个整体共同下沉,与澄清水之间有清晰的泥水界面。

(4)压缩沉淀

由于悬浮颗粒浓度很高,颗粒相互之间已挤集成团块结构,互相接触,互相支承,下层颗粒间的水在上层颗粒的重力作用下被挤出,使污泥得到浓缩。

 

2、简述沉降法处理废水的基本原理。

答:

废水中的悬浮颗粒受重力和浮力的共同作用,当重力大于浮力时,颗粒加速下沉,此时产生一个与沉降方向相反的阻力,阻止颗粒下沉,且速度越大,阻力越大。

直到阻力与浮力之和等于重力,这时,悬浮颗粒将在铅直方向上开始匀速下沉,当然,此时如果废水是流动的,悬浮物还将随着水流作水平方向的移动。

即颗粒以近似抛物线的轨迹运动,直到沉于容器底部。

不再随水流动而从水中分离出来。

 

3、如何进行废水的沉降柱性能试验?

在沉淀性能曲线上反映了哪些参数?

答:

废水的沉降柱性能试验通常采用静置沉淀试验方法进行:

即先将废水搅拌均匀,测定废水样品中的悬浮物含量。

再将废水搅拌均匀,注入1.5~2米高的圆筒中至一定深度。

设取样口到最初水面的距离为H。

经过不同时间后,从取样口分别取出一定数量的水样,并测定其中的悬浮物含量,从而求出不同沉淀时间悬浮物下沉的数量,得到不同沉淀时间的沉淀效率。

在沉淀性能曲线上,能反映对应于某一沉降效率的沉淀时间(即停留时间)、最小可沉颗粒的沉降速度(数值上等于平流沉淀池的表面负荷)。

 

4、已知初沉池污水设计流量Q=1200m3/h,设沉淀效为55%,由沉淀性能曲线上查得u=2.8m/h,若采用干流式沉淀池,求沉淀区的有效尺寸。

解:

首先对沉降速度试验值进行校正,即得到设计表面负荷q’:

废水流量为Q=1200m3/h

沉淀区有效面积为:

沉淀区长宽比应为:

L:

B≥4:

1。

根据处理实际情况,取6:

1

设池宽为

池长为:

沉淀池有效水深

为(取沉淀时间为2h):

 

5、画图说明平流式沉淀池的构造及各部分的作用。

答:

平流沉淀池构造如图:

(1)进水区其作用是均匀布水。

为使入流污水均匀且稳定的进入沉淀池,使沉淀池内水流的分布尽可能均匀。

常在入流处设置布水挡板。

(2)沉淀区其作用是实现可沉颗粒与废水分离。

(3)出水区其作用是使出水尽量在出水区均匀流出。

一般采用自由堰型布置。

出水堰不仅可控制沉淀池内的水面高度,而且对沉淀池内水流的均匀分布有直接影响。

堰前应设置挡板,以阻拦漂浮物,或设置浮渣收集和排除装置。

(4)污泥区其作用是贮存、浓缩污泥与排泥。

(5)缓冲区其作用是避免已经沉降的污泥再度被水流卷起,进入水中。

 

6、画图说明竖流式沉淀池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答:

竖流式沉淀池构造如图所示

工作原理:

在竖流式沉淀池中,污水从下向上以流速v作竖向流动,废水中的悬浮颗粒在竖向向上水流和本身重力作用下(设重力作用下的沉速为u),呈现以下三种运动状态:

①当颗粒沉速u>v时,则颗粒将以u-v的差值向下沉淀,颗粒得以去除;

②当颗粒沉速u=v时,则颗粒处于随遇状态,它们将因相互碰撞、凝聚而沉降;

③当颗粒沉速u

 

7、画图说明辐流式沉淀池的构造及特征。

答:

辐流式沉淀池构造如图所示:

工作原理:

辐流式沉淀池无论是周边进水还是中央进水,池内水流方向均以沿径向水平流动为特征。

和平流沉淀池中悬浮物一样,悬浮颗粒随废水水平流动的同时,在重力、浮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下逐渐下沉至池底而与废水分离。

 

8、试述浅池沉降理论。

答:

浅池沉降理论即在沉淀池有效容积一定的条件下,池身越浅,沉淀面积越大,去除效率也越高(可由平流沉淀池设计计算公式展开讨论)。

 

9、简述斜板沉淀池的构造及工作特征。

答:

斜板沉淀池又称浅层沉淀池,其工作原理是建立在浅层沉降理论基础上的。

斜板沉淀池是在沉淀池的沉淀区加斜板或斜管构成。

当悬浮物随水通过斜板和斜管时,因在其中的垂直位移小很易被沉降于斜板上或斜管中,积累一定量后一起沿其表面滑入池底而与废水分离。

 

10、试述隔油池基本原理。

答:

废水中的悬浮颗粒受重力和浮力的共同作用,油的密度小于水,在废水中油粒的浮力大于重力,颗粒加速上浮,此时产生一个与上浮方向相反的阻力,阻止油粒上浮,且速度越大,阻力越大。

直到阻力与重力之和等于浮力,这时,油粒将在铅直方向上开始匀速上浮,当然,此时油粒还将随着废水作水平方向的运动,直到浮于废水表面。

聚结于表面而不再随水流动,于是从水中分离出来。

 

11、试述气浮法基本原理,画出加压溶气气浮的工艺流程图。

答:

气浮法的基本原理是:

设法在水中通入或产生大量的微小气泡,使悬浮颗粒附着其上,形成水—气—颗粒三相混合体系,其平均密度小于水,利用浮力原理上浮到水面,从而达到固液分离的目的。

加压溶气气浮工艺流程图如下:

12、简述过滤的基本原理及快滤池的结构。

答:

过滤是利用过滤材料分离废水杂质的一种技术。

该法能有效去除废水中细小的悬浮物,出水清澈。

废水进入池内,经滤层由上而下过滤,再经下部集水装置和出水管流到池外清水渠。

若滤层因截留悬浮物而堵塞时,应进行冲洗。

滤池的各部件及其作用如下:

(1)滤料滤池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常采用经筛分的天然砂为滤料。

有效粒径为0.5~0.7mm,敷设厚度为500~700mm。

(2)承托层防止滤料自下部集水装置漏出而设。

承托层上部为细粒砾石,下部为粗粒砾石,一般将砾石筛分后分层敷设。

(3)下部集水装置用于收集滤过水;也可使反冲洗水均匀分布在滤层内。

(4)流量调节阀用于保持池内进水和出水量的平衡,以保持过滤流量恒定不变。

(5)反冲洗水阀、排水阀和排水装置当过滤阻力达到预定值,或因悬浮物穿透而使滤后水水质恶化时,需停止过滤,进行反冲洗。

此时可开启相应阀门控制反冲洗、及排水。

(6)表面冲洗装置防止泥球产生。

 

13、某水厂处理水量50000m3/d,过滤速度采用180m/d,采用8个滤池(不包括备用滤池)过滤,试确定快滤池的尺寸。

 

解:

单个滤池流量为

单池的面积为

因为单池面积A>30㎡,故取长宽比为L:

B=1.5:

1

滤池的深度为

h1为超高,取0.3m,h2为滤料上水深(1~1.5m),取1.5m

h3为滤层厚度(0.6~0.8m),取0.8m,h4为承托层厚度,一般取0.3m

第四章废水的化学及物理化学处理

1、过滤中和处理硫酸废水时,为什么要控制进水的硫酸浓度?

pH应控制什么范围?

答:

过滤中和处理硫酸废水时,因其产物硫酸钙溶解度小,易形成沉淀,当沉淀大量产生时,一方面可能覆盖于滤料表面时,影响中和反应的进行;另一方面将增大处理水的悬浮物浓度。

故应控制进水硫酸的浓度。

pH一般控制在大于4即可。

 

2、化学混凝法的原理和适用条件是什么?

城市污水的处理可否用化学混凝法?

为什么?

答:

化学混凝的机理可以认为主要是三方面的作用:

(1)电性中和作用混凝剂水解生成带正电荷的胶体,中和水中胶粒的负电荷,使颗粒呈电中性,并吸附水中其他杂质等形成大颗粒而沉降下来,达到净水目的。

(2)吸附架桥作用高分子混凝剂溶于水后,经水解和缩聚反应形成具有线性结构的高分子聚合物,在相距较远的两胶粒间进行吸附架桥,使颗粒逐渐结大,形成肉眼可见的粗大絮凝体。

这种由高分子物质吸附架桥作用而使微粒相互粘结的过程,称为絮凝。

(3)网捕作用混凝剂水解而生成沉淀物在水中形成颗粒较大的松散的网状结构,在自身沉降过程中,能集卷、网捕水中的胶体等微粒甚至溶解杂质,形成“矾花”。

混凝法适于处理工业废水中的微小悬浮物、乳状油和胶体杂质。

城市污水的处理一般不用化学混凝法处理。

因为:

a城市污水水量大若用此法一方面成本太高,另一方面可能造成二次污染。

b城市污水中主要污染物为可生化降解的有机物及氮、磷成分,常用生物法进行处理即可实现达标排放,这样处理成本较低。

 

3、化学混凝剂在投加时为什么必须立即与处理水充分混合、剧烈搅拌?

答:

混凝过程中的水力条件对絮凝体的形成影响极大。

整个混凝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混合和反应。

对于无机混凝剂,混合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让混凝剂迅速均匀地扩散到废水中,与水充分混合,同时与水中污染物发生反应,而不要求形成大的矾花。

所以此阶段要求快速和剧烈搅拌。

 

4、氧化还原法有何特点?

是否废水中的杂质必须是氧化剂或还原剂才能用此方法?

答:

氧化还原法的特点是在处理中,杂质或被氧化、或被还原(即杂质转化成新物质时有电子得失)。

并非废水中的杂质必须是氧化剂或还原剂才能用此方法,只要杂质能被氧化或被还原即可。

 

5、电镀车间的含铬废水,可以用氧化还原法和离子交换法等加以处理,在什么条件下,用离子交换法进行处理是比较适宜的?

答:

当废水浓度较低时用离子交换法进行处理是比较适宜。

 

6、简述电渗析原理。

当含盐浓度较高时,应该用离子交换法还是电渗析法?

答:

电渗析的基本原理是:

在外加直流电场作用下,水中带电荷离子在电场作用下作定向迁移,利用阴、阳离子交换膜对水中离子的选择透过性,使一部分溶液中的离子迁移到另一部分溶液中去,同时达到浓缩、分离的目的。

当含盐浓度较高时,应该用电渗析法。

 

7、写出化学氧化除氰、化学还原法除铬的化学方程式。

答:

化学氧化除氰的化学方程式为:

CN-+2OH-+Cl2=CNO—+2Cl—+H2O

2CNO—+4OH-+3Cl2=2CO2+N2+6Cl—+2H2O

化学还原法除铬的化学方程式为:

K2Cr207+6FeS04+11H20=Cr2(SO4)3+6Fe(OH)3↓+K2S04+2H2S04

Cr2(SO4)3+5Ca(OH)2+2H2SO4=2Cr(OH)3↓+5CaS04+4H20

 

8、反渗透与超滤有何区别?

超滤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

答:

区别:

反渗透:

反渗透法所需的压力较高;反渗透装置前必须有充分的预处理装置;必须有一种高选择性和高透水性的半透膜。

超滤:

超滤所需压力低;超滤膜的孔径比较大(2~10nm),只能阻滞大分子溶质。

问题:

超滤过程中常存在浓差极化现象,阻碍超滤的进行。

第五章废水的好氧生物处理

1、活性污泥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流程是什么?

答:

向生活污水中注入空气曝气,并持续一段时间后,污水中即形成一种絮凝体,这种絮凝体主要由大量繁殖的微生物群体所构成,它易于沉淀分离,并使污水得到澄清,称之为活性污泥。

活性污泥法就是以活性污泥为主体的生物处理方法。

(1)曝气池活性污泥与氧和有机污染物充分接触,并吸附和氧化分

解有机污染物。

(2)曝气设备供氧,混合搅拌使混合液呈悬浮状态

(3)二沉池使污泥和澄清水分离

(4)污泥回流保证曝气池赖以进行生化的微生物。

(5)剩余污泥排放排出增殖污泥

 

2、活性污泥法有哪些运行参数?

各代表什么意义?

答:

活性污泥法运行的控制,是根据该条件下的微生物特性进行的。

一般控制下列参数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①污泥沉降比(SV)

污泥沉降比是指一定量的曝气池混合液,静止30min后,沉降污泥体积与原混合液体积之比,以百分数表示,是控制运行的重要指标之一。

②污泥浓度(MLSS)

指曝气池单位混合液中所含悬浮固体的质量(g/L或mg/L),反映微生物的量。

一般MLSS值控制在2~4g/L。

③    污泥指数(污泥容积指数SVI)

是指曝气池混合液静止30min后,1g干污泥湿时所占有的体积(mL/g)。

表示污泥指数时,单位常省略。

污泥指数能反映出活性污泥的疏散程度和沉降性能。

 

3、氧化沟法生物处理的原理基于什么?

该法有何特点?

答:

氧化沟法构筑物呈封闭的沟渠。

它是一种新型活性污泥法。

因为废水和活性污泥的混合液在环状的曝气渠道中不断循环流动,悬浮状有机物可在氧化沟中得到好氧稳定。

由于氧化沟采用的污泥龄比较长,其剩余污泥量少于一般活性污泥法,而且已经得到好氧稳定,因此不需再经污泥消化处理。

该法特点:

①工艺流程简单,运行管理方便

②处理效果稳定,出水水质好

③污泥产量高,污泥性质稳定

④能承受水量、水质冲击负荷

⑤曝气时间长,能耗高

⑥自动化程度高,基建费用大

 

4、SBR法有何特点?

画出其工艺流程图,说明如何进行对废水的连续处理?

答:

SBR工艺的特点

1、流程简单,运行费用低;

2、固液分离效果好,出水水质好;

3、运行操作灵活,效果稳定;

4、脱氮除磷效果好;

5、有效防止污泥膨胀;

6、耐冲击负荷;

工艺流程:

SBR工艺的一个完整操作周期有五个阶段:

进水期(fill)、反应期(react)、沉淀期(settle)、排水期(draw)和闲置期(idle)

 

 

 

 

 

进水反应沉淀排水闲置

SBR对废水的连续处理是通过建立反应器至少为两个池或多个池,污水连续按序列进入每个反应期,它们运行时的相对关系是有次序的。

5、什么是生物膜法,它具有哪些特点?

答:

生物膜是依靠附着于固体表面滤料的介质上而生长繁殖的微生物净化有机物的好氧处理方法。

具有以下特点:

(1)附着于固体介质表面上的微生物对水量,水质的变化有较强的适应。

(2)固体介质有利于微生物形成稳定的生态体系,栖息微生物的种类较多,处理效率高。

(3)降解产物污泥量少。

(4)管理方便。

 

6、试述生物膜法处理废水的基本原理。

答:

生物膜法主要依靠滤料表面的生物膜,对废水中有机物进行吸附氧化作用。

废水通过滤池时,滤料截留了废水中的悬浮物质,并把废水中的胶体物质吸附在自己的表面,进行分解吸收的微生物则很快繁殖起来。

这些微生物又进一步吸附了废水中呈悬浮、胶体和溶解状态的物质,逐渐形成了生物膜。

当生物膜形成后,滤床即进入正常运行状态。

 

7、试比较生物膜法与活性污泥法的优缺点。

答:

优点:

(1)生物膜法不同于活性污泥法的最大优点是不存在污泥膨胀问题。

(2)这种固着于固体滤料表面生长的微生物,对废水水质和水量的变动具有较好的适应能力。

(3)相对活性污泥法而言,生物膜法产生的剩余污泥量要少一些。

 缺点:

(1)滤料表面积小,BOD容积负荷小。

(2)附着于固体表面的微生物量较难控制,操作伸缩性差。

(3)靠自然通风供氧,不如活性污泥供氧充足,容易产生厌氧。

 

8、生物滤池有哪些特点?

答:

①在生物滤池中常采用出水回流,而基本不会采用污泥回流从二沉池排出的污泥全部作为剩余污泥进入污泥处理流程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②生物滤池一般主要由滤床(池体与滤料)、布水装置和排水系统等三部分组成。

 

9、试叙述各种生物膜法处理构筑物的基本构造及其功能。

答:

(1)生物滤池

生物滤池由滤料、池壁、池底排水系统、上部布水系统组成。

①滤料滤床由滤料组成。

滤料是微生物生长栖息的场所

②池壁生物滤池的池壁起围护滤料、减少废水飞溅的作用,应能承受水压和滤料压力。

③布水设备设置布水设备的目的是为了使污水能够均匀地分布在整个滤床上

④排水系统滤池底部的排水系统,除了供排除处理后的废水外,还有支承滤料及保证滤池通风的作用。

(2)生物接触氧化法

由池体、填料、布水系统和曝气系统等组成;填料高度一般为3.0m左右,填料层上部水层高约为0.5m,填料层下部布水区的高度一般为0.5~1.5m之间;

根据曝气装置与填料的相对位置,可以分为两大类:

①曝气装置与填料分设

②曝气装置直接安设在填料底部

 

10、生物接触氧化法有什么特点?

答:

①生物接触氧化池内的生物固体浓度(10~20g/l)高于活性污泥法和生物滤池,具有较高的容积负荷(可达3.0~6.0kgBOD5/m3.d);

②不需要污泥回流,无污泥膨胀问题,运行管理简单;

③对水量水质的波动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④污泥产量略低于活性污泥法。

 

 

第六章废水的厌氧生物处理

1、简述影响反氧生物处理的因素。

答:

影响反氧生物处理的主要因素:

(1)温度

工程上:

中温消化温度为30~38℃(以33~35℃为多)

(2)pH值

最适合pH范围是6.8~7.2。

(3)负荷

在厌氧消化中,负荷常以投配率表示。

投配率指每天加入消化池的生污泥或有机废水的容积与消化池容积的比例。

(4)碳氮比

COD∶N∶P=200∶5∶1或C∶N=12~16

 

2、画图说明UASB反应器的工作原理。

答:

污水从污泥床底部进入与污泥混合接触,污泥中微生物分解水中有机物产生气泡。

微小气泡上升中不断形成较大气泡,气泡产生剧烈的搅动,气、水和泥的混合液上升至三相分离器。

上升的沼气泡碰到反射板折向气室,污泥和水经过孔道进入沉降区泥水分离,上清夜从上部排出,污泥沿斜避返回反应区内。

 

3、UASB反应器有哪些优缺点?

其发展前景如何?

答:

优点:

①运行过程中产生沼气,有经济效益、降低了运行成本

②污泥生成量少

③建设投资运行费用低

缺点:

启动,运行控制困难,污泥容易流失

发展前景:

不仅适合于处理高、中浓度的有机工业废水,也适合于处理低浓度的城市污水

 

4、说明厌氧滤池原理,指出适用的范围及优缺点。

答:

厌氧生物滤池是装填有滤料的厌氧生物反应器,在滤料的表面形成了以生物膜形态生长的微生物群体,在滤料的空隙中则截留了大量悬浮生长的厌氧微生物,废水通过滤料层向上流动或向下流动时,废水中的有机物被截留、吸附及分解转化为甲烷和二氧化碳等。

优点:

池内可以保持很高的微生物浓度,而不用担心其流失,处理能力较高且稳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