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边城》中的湘西世界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38686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6.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边城》中的湘西世界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论《边城》中的湘西世界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论《边城》中的湘西世界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论《边城》中的湘西世界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论《边城》中的湘西世界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论《边城》中的湘西世界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论《边城》中的湘西世界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论《边城》中的湘西世界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论《边城》中的湘西世界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论《边城》中的湘西世界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论《边城》中的湘西世界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论《边城》中的湘西世界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论《边城》中的湘西世界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论《边城》中的湘西世界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论《边城》中的湘西世界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论《边城》中的湘西世界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论《边城》中的湘西世界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论《边城》中的湘西世界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论《边城》中的湘西世界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论《边城》中的湘西世界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边城》中的湘西世界Word下载.docx

《论《边城》中的湘西世界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边城》中的湘西世界Word下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论《边城》中的湘西世界Word下载.docx

论《边城》中的“湘西世界”

摘要:

沈从文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在于他从作品到理论构建的湘西世界。

其湘西世界的建构及其文学成就的代表应首推以湘西为题材和背景的小说。

《边城》毫无疑问是这类作品的代表,他在《边城》这部作品中极力构建着心中的理想神庙,在这座神庙中既供奉着自己的人生理想,又供奉着他的文学理想。

湘西世界的建构与他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外部环境息息相关,多种因素的相互交织使得沈从文在《边城》中构建出一幅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图景。

尽管这种牧歌情调式、如梦幻般的湘西世界一直以来令众多读者如痴如醉,但深入研究其作品,我们会发现沈从文构建湘西世界的真正意图并不在于构造一个令人神往倾心的世外桃源,恰恰相反,他的湘西世界的真正意蕴在于要让读者挖掘出其背后所隐伏着的哀愁以及作者在湘西世界中所倾注的文学理想,这才是湘西世界存在的真正意蕴。

关键词:

边城;

湘西世界;

牧歌;

悲剧

TheXiangxiWorldinthe"Bordertown"

Abstract:

ShenCongwen'

smaincontributioninmodernChineseliteratureisthatheconstructstheXiangxiworldfromtheworktothetheory.ItistherepresentativeoftheXiangxiworldanditsliteraryachievementsthatthenovelsregardXiangxiastheirthemeandbackgroud."

Bordertown"

unquestionableistherepresentativeone.ShenCongwenisstrugglingtoconstructhisidealholyplace,inwhichheconsecrateshisdreamforlifeandliterary.TheconstructingofXiangxiworldiscloselyrelatedtohislifeexperiencesandexternalenvironment.AconvergenceofmanyfactorsmakeshimdrawanidyllicpictureoflifeinXiangxiworld.Althoughmanyreadersarecaptivatedbythiskindofidyllicanddreaminglife,ifyougetmoreintohiswork,youwillfindtherealpurposeofconstructingXiangxiworldforShenCongwenisnottobuildanattractiveidealworld,onthecontrary,hewantstomakethereadercanbringouttheconcealedsadnessandtheauthor’sliteraryideal,whichisthetruemeaningsofXiangxiworld.

Keywords:

"

;

Xiangxiworld;

idyllic;

tragedy

参考文献…………………………………………………………………(22)

沈从文的中篇小说《边城》自1934年问世以来,就引起了广泛关注。

李健吾在《边城——沈从文先生作》中写道:

“《边城》是这样一部杰作。

这里一切谐和,光与影的适度配置,什么样人生活在什么样空气里,一件艺术作品,正是叫人看不出是艺术的。

一切准乎自然,而我们明白,在这种自然的气势之下,藏着一个艺术家的心力。

细致,然而绝不琐碎;

真实,然而绝不教训;

风韵,然而绝不弄姿;

美丽,然而绝不做作。

这不是一个大东西,然而这是一颗千古不磨的珠玉”[1]。

《边城》创作的年代是战火纷飞的年代,但作者却不曾刻意营造那个年代特有的战火气息。

相反,他展示给读者的是一个世外桃源般的湘西世界和谐自然的生命形态。

小说描写了山城茶峒码头团总的两个儿子:

天保和傩送,与摆渡老人的外孙女翠翠之间的曲折爱情。

青山绿水、河边的年迈摆渡人、16岁得翠翠、江流木排上的天保、龙舟赛中生龙活虎的傩送、慷慨乐施的团总顺顺等等,在《边城》中的一切都是那么纯净优美,展现出一个诗意的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

然而最终,美好的一切都只能存留在记忆之中:

天保与傩送一人身亡,一人出走,老船夫也在一个暴风雨的夜晚死去,只剩下翠翠孤独的等待着。

一个顺乎自然的爱情故事最终以悲剧告终,笼罩在整部小说之上的是一种无奈的命运感,非常凄美。

在《边城》里,沈从文创造出闪耀着神性之光的理想人物,体现着人性的庄严、健康、美丽、虔诚的一面,同时也以悲剧的结局体现了作者对于被现代文明所侵蚀而摇摇欲坠的“湘西世界”的痛苦回忆与无奈。

一、《边城》中的“湘西世界”

提到沈从文其人,人们最先想起的大概就是“湘西”和“边城”。

“边城”这个静态的词,已经和沈从文紧密相连而不可分割了。

虽然沈从文的世界并不止于此,但是他的灵魂恐怕永远安居在边城之中。

在沈从文构筑起来的湘西世界中,作为乡土文学的代表,《边城》在人物塑造及审美艺术特色上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

沈从文在《边城》之中所营造的自然与人性完美结合的意境,传达出一份可贵的对于整个民族的悲天悯人的情怀。

通过对自然与人性的描绘,充分展示了其湘西世界的理想生活图景。

(一)与人合二为一的自然之景

《边城》是一部中篇小说,全书篇幅不长。

在7万多字中,可算作自然景物描写的大概有20多处,字数并不占很大比例,还有很多是与人的想法或者对话结合而成的,并非单纯的自然景物描写。

从这个概况来看,书中的景物描写在数量上远远不及以风景描写作为重要表现手段的一些现代小说。

然而分析其出现的场合和特点,自然景物描写却在《边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这首先表现在小说的重要背景介绍都是在景物描写中完成的。

如小说开头的一段“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

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叫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条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

这人家只有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

”[2]寥寥数语,如闲话家常,将小说故事的场景,人物和人物的活动环境涵盖其中。

甚至主人公翠翠的名字,也是在景物描写中交代的,因住处两山多篁竹,翠色逼人而来。

其次,书中每每情节发生变化或结构进入下一阶段时,便会以景物的变化来做预示。

如为了描写小城和大佬二佬兄弟,先写白河如果溯流而上,则三丈五丈的深潭皆清澈见底。

底潭为白日所映照,河底小小白石子,有花纹的玛瑙石子,全都看得明明白白。

水中游鱼来去,全部就像是浮在空气里一般。

大有柳宗元《小石潭记》的神韵和意境。

另外,作家在《边城》中通过写湘西的自然景物来衬托人物之美。

如借景物描写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天已快黑,别的雀子似乎都休息了,只杜鹃叫不息,空气中混有泥土味,有草木气味,还有各种虫类气味,催催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渡口飘来生意人的杂声,心中有些许薄薄的凄凉”“月光极其柔和,溪面浮着一层薄薄的白雾,这时对溪若有人唱歌,隔溪应和,实在太美丽了……她似乎为了等着这样的歌声,沉默了许久。

”[3]这几组景物描写,每一段都是一幅很美的图画。

都通过景物描写细腻的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不同的景物衬托出了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

除此之外,作者还借景物描写来渲染气氛:

如高崖上、月光下、草丛中珍藏着多少美好纯真的梦,印记了多少刻骨铭心的记忆,多少如梦似幻的故事。

这些景物的描写有一个最突出的共同特点,那就是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也就是对在大自然中生存的人类的描写,都在追求一种优美、和谐的意境,即人在自然的怀抱中,与自然相处相得,合二为一的情景。

如“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春天时只需注意,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可沽酒。

[4]”在这一幅美丽的图景中,暮春时节的桃花、人家、河水、游鱼,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春景图。

人作为自然中极小的微不足道的一部分,也成了图景的一个部分,人们只有在桃花深处才能找到可以沽酒的人家。

而正因为有了人家和飘摇的酒旗,才使得这幅春景图更有灵气。

在这样的自然景物描写中,沈从文所塑造的人物自然也是气定神足的“自然人”。

李健吾说沈从文:

“在他的艺术作品里,他表现一段具体的生命,而这生命是美化了的,经过他的热情再现的,他所有的人物全可爱。

仿佛有意,其实无意,他要读者抛下各自的烦恼。

走近他理想的世界——一个肝胆相见的真情实意的世界。

”[5]翠翠正是这样塑造出来的人物典型。

沈从文在谈及《边城》的写作时说:

“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我主意不在领导读者去桃源旅行,却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酉水流域一个小城市中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事牵连在一处时,各人应有的一份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

”[6]沈从文与翠翠在某种程度上有一定的相通之处,他们都在湘西山水中生长,都是自然的产儿,天真与浪漫,热情与幻想,构成他们生命的外部特征。

然而其可爱之处并非在于外表,而是在于其与周围的自然相依相伴,灵魂之美与自然之美水乳交融、息息相通。

(二)人性美

沈从文曾说过:

“这世界上或有想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

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山地作地基,用坚硬的石头堆砌它。

精致、结实、匀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的理想建筑,这种庙里供奉的是人性。

”[7]沈从文的全部文学创作有一个核心指向,即“人性”。

“人性”二字是其文学观的灵魂,统摄着其所有文本。

《边城》是通过各种感情的描写来展现人性之美的。

1、祖孙之间的亲情美

老船夫对于自己的女儿和外孙女痛爱有加,把自己的整个身心毫无保留的都给了她们。

十七年前,当他的独生女儿背着自己与驻防的一名绿营兵恋爱,有了小孩之后,他却不加上一个有分量的字眼儿,只作为并不听过这件事情一样,仍然把日子很平静地过下去。

后来,士兵服毒而亡,女儿为之殉情,他又毫不犹豫地担负起了抚养外孙女的责任。

随着岁月的流逝,转眼间,外孙女已出落成了一个和她母亲一样美丽的少女。

从此,在老船夫的心里又多了一层心事:

为翠翠找个如意郎君。

为此,他不辞辛苦,竭尽全力周旋于翠翠、天保、傩送、船总顺顺和杨马兵之间。

然而,无意中却为孙女的爱情道路设置了些障碍,导致了一系列的误会,最终酿成了翠翠与傩送的爱情悲剧。

他带着万般无奈和无限的愧疚悄然离开了人世。

老船夫对女儿、外孙女无私的爱是我们炎黄子孙祖祖辈、生生息息得以繁衍的血缘纽带。

小说的主人公翠翠是全书之魂。

她是人之子,更是大自然的女儿。

她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从不想到残忍的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

湘西的清风丽日给了她一个壮健的躯体;

茶峒的青山绿水给了她一双碧玉般清澈透明的眸子;

碧溪岨的竹篁、白塔又给了她一颗绝不世俗的赤心;

酉水、小船载满了她那少女的悠悠岁月。

祖孙俩在这古老而又清澈的溪水边、渡船上、白塔下相依为命。

一不贪财、二不羡贵、三不嫌贫、四不偷懒,愿守清贫,甘于助人。

年幼的翠翠正是在这种祥和而又古朴的环境中,从爷爷那里继承了本该继承的东西,弘扬了本该弘扬的内容。

翠翠与爷爷朝夕相处、形影不离,正是爷爷对翠翠付出了全部的爱,才使得翠翠这个遗孤在近乎奇迹中长大。

翠翠在无忧无虑快乐成长的过程中也体会到了爷爷全部的爱,对爷爷体贴入微。

尽管后来爷爷误解了她,但当爷爷遽然逝去,她悲痛万分,那种无法割舍的亲情,使翠翠只想守在祖父的坟山,不愿进城。

一个人挺立渡口继续摆渡,去完成那永远也无法完成的愿望,这是亲情给予她的力量,亲情使翠翠变得执著、勇敢、顽强,甚至连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孤独的在渡口、渡船上翘首期盼心上人的归来。

2、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美

爱情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自古以来,有许许多多感人的爱情被人们所赞誉,也有许许多多庸俗的爱情被人们贬斥、唾弃。

但边城的爱情是在一个古朴的环境中孕育的,着实有其迷人之处。

首先,是翠翠的父母相爱却结婚不成,她的父亲心想:

一同去生既无法聚首,一同去死应当无人可以阻拦,首先服了毒。

她的母亲待翠翠出生之后,到溪边故意吃了许多冷水死去了。

这种凄美的爱情虽不可取,但比起现代的那些视爱情如粪土,金钱至上的人更值得赞扬和同情。

对于任何一个天真纯洁的青年来说,爱情都是美丽的,充满幸福的。

爱情之花虽然会因人世生活的风雨而遭受摧残以致于最后枯萎,但在爱的路上,坚定勇敢地去爱的人总会赢得人们的赞誉和同情。

其次,是翠翠和船总顺顺两个儿子之间的爱情。

天保和傩送兄弟俩都爱上了翠翠,他们虽然出身豪门,却没有富人子弟的自私与傲慢,在他们心中爱是那么的纯洁,与世俗的钱财、门第观毫不相干。

当天保发现翠翠爱的是傩送之后,他忍痛割爱,成人之美;

而翠翠的爱更是透明纯洁,没有一丝杂质的,当她爱上傩送之后,就矢志不移,对二佬的爱恋是那样的执著。

直到最后,还痴痴地等着二佬傩送,尽管“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翠翠与傩送这对深深爱着对方的年轻人既没有山盟海誓的豪言壮语,也没有离经叛道的骇世之举,更没有充满铜臭味的裙带交易,有的只是原始乡村孕育下超乎自然的朴素爱情,有的只是遵从古礼的淳厚人性。

在这人杰地灵的偏僻之地,两颗年轻的心靠拢了。

他们互相选择了对方,这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

然而,翠翠这种对爱情忠贞不渝的心,在现代社会,已被“天涯何处无芳草”、“好则聚,不好则散”等所谓现实的爱情观击得粉碎。

许多人的行为本身就是对神圣爱情的亵渎,如海誓山盟认为是锁定对方的手段,让人不能容忍;

“妻管严”被人耻笑无能,让人弃之而去;

私设小金库为的是寻找婚外情的刺激,使道德人性沦丧,凡此种种,都与边城中的爱情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3、邻里之间的人情美

老船夫是作者在小说中尽力刻画的一个人物。

他古道热肠,忠于职守,克尽本分。

五十年来,老船夫不管白天黑夜,刮风下雨都忠于职守,他从来不去思索自己的职务对于自己的意义,只是静静地很忠实的在那里为别人服务下去。

对过渡的客人热诚、负责,并认为这一切都理所当然。

“渡头为公家所有,过渡人本不必付钱;

有人心中不安,抓了一把钱掷到船板上,管渡船的必为一一拾起,依然塞到那人手里去,俨然吵嘴时的认真神气:

‘我有口粮,三斗米,七百钱,够了!

谁要你这个!

’他实在却情不过,就将这些钱托人买来茶叶和上等的烟草,放在船上,免费给过渡的客人,受到过渡客人由衷的感激,他上街请人喝酒‘从不吝啬’。

”[8]因此,老船夫赢得了边城人民发自内心的敬意和感激。

老船夫俨然一个古道热肠的标本,“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如此的生活,再平凡不过了,可是就在这平凡之中,老船夫那颗见义就上,见利就让的心创造了不平凡。

当地首富船总顺顺,不以财富欺人,为人明事明理,正直公平,豪爽大度,乐善好施,是地方上极受尊敬的人。

只要是因为船只失事破产的船家、过路的退伍兵士、游学的文人墨客,凡是到了这个地方闻名求助于他的,他都尽力帮助。

尤其是在小说的最后他尽失前嫌,抛开丧子之痛,毅然担负起照顾翠翠的责任。

在他的身上少了都市人的自私和狭隘,少了商人的唯利是图、聚敛钱财的贪婪与世故;

多了一颗仗义疏财的仁义之心,多了一种乡民的光明磊落和正直的品德。

正是这种美德影响着乡邻,茶峒发大水的时候,“便常常有人驾了小舢舨,一见河心浮沉而来的是一匹牲畜、一段小木或一只空船、船上有一个妇人或一个小孩哭喊,便急急的把船桨去,在下游一些迎着了那个目的物,把它用长绳系定,再向岸边桨去。

这些诚实勇敢的人,也爱利,也仗义,同一般当地人相似。

不拘救人救物,却同样在一种愉快的冒险行为中,做得十分敏捷勇敢,使人见到不能不为之喝彩”[9]。

这是多么朴实而又使人感到亲切的行为。

这就是湘西的风土人情,这就是茶峒人的淳朴善良。

这份厚厚的美德足可令城市中那些自以为知书达礼、寡心静欲者为之汗颜。

在这里没有什么地位的尊卑之别,有的只时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

在这里没有勾心斗角,强取豪夺,有的只是心与心的交换。

这种浓烈的人情味是在人们倍感世态炎凉、人情淡薄的当今社会所望尘莫及的,也是令人颇为企羡的。

二、“湘西世界”的形成要素

“湘西世界”是沈从文理想人生的缩影,而《边城》则是沈从文“湘西世界”的集中代表。

因此,从中完全可以看出他的“湘西世界”里人性的淳朴善良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健康生命形式。

他之所以能够构建这样一个世外桃源般的世界,离不开主客观两种因素的相互作用。

自身的苗族血统和童年湘西生活经历在他的心中播下了渴求美好的种子;

都市生活撞破了其从湘西带来的人生理想;

现代都市文明对人们道德观,价值观的影响,古朴湘西的巨大变化。

这种种因素的相互交织使得他不得不另外寻找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来供奉自己的理想,并且借此来达到生命的一种平衡。

(一)自身因素

1、苗族的血统

湘西凤凰是一个汉、苗、瑶、土家等民族杂居的地方,地处偏僻而景色优美,沈氏家族世代便居住于此。

在以汉族文化为中心的旧中国,少数民族是被大汉族主义歧视和打压的对象。

在湖南、贵州、四川交接的湘西一带,虽然由于汉人和少数民族长期比邻而居,彼此的文化已经有了一定的渗透和融合,但仍然存在较大的隔阂,汉人的血统优越感多多少少还存在着。

作为将军后裔的沈家同样也不能免俗。

由于沈从文的祖母不能生养,于是沈家买来一个苗族姑娘为沈家传宗接代,这个苗族女人为沈家生养了两个儿子。

在当时,凡苗民或苗民所生之子,一律不得参加文武科举。

这对于渴望子承父业的将军之家,无疑是一块巨大的心病。

于是这位可怜的苗族妇女在生下第二个儿子后不久就被远嫁到异乡,从此不知下落。

也许只是为了给这个苗族女人在沈家的历史画个句号,沈家给她修了一座假坟。

沈从文20岁时才从父亲那里得知这桩家族往事,才知道自己的血管里流淌着苗族血脉。

自此,一种苗族血缘的亲和感在沈从文的意识里逐渐变得强烈,它影响着作者在书写这个民族时,多了一层微妙的血亲的情感和立场,去体验这个民族的的生活和情感,通过对这个民族的生活和风俗文化的展现,表达着自己对人生理想的诉求。

2、地域文化的熏陶

沈从文出生在川、黔、湘、鄂交界的湘西凤凰县里,这里是楚文化的发源地。

虽然经历了汉代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历代统治者的无数次征伐,但这里依然保持着巫楚文化体系。

少年时期的沈从文生活于此,湘西边地奇险秀丽的大自然,一方面启迪着他的灵性,丰富着他的感情;

另一方面,楚文化根底深厚,神秘的传统也浸染着其心灵。

尽管清朝对苗族区实行了“改土归流“的改造,但生活在高山峻岭的苗族,生活仍处于封闭或者半封闭的状态之中,这使得他们较多的保留了原始初民的文化和性格特征。

由于生存条件的艰苦和对备受欺凌的反抗,使他们养成了顽强无畏、剽悍勇敢的性格;

与封建文化和现代文明的疏离,使他们更大限度的保留着先民的淳朴和率真,而不具备现代人的狡黠;

苗族人信奉自然神,认为万物皆神,形成了历史悠久的“巫鬼文化”的信仰。

这使得他们更容易与自然万物形成一种和谐共处的关系。

尊崇自然、接近自然的生活方式,进一步养成了他们顺乎自然的天性。

因其把神作为统领一切的力量,因而人与人之间不具备阶级的依附关系,从而形成一种较为自由平等的社会关系。

由于地理环境的封闭性,苗族聚居区的这种文化和生活方式直至沈从文的幼年时代仍然保持着基本稳定的状况。

对于幼年和少年的沈从文来说,苗乡是一个神奇而令人向往的地方。

以致于沈从文极不情愿呆在教室中学习,而是经常逃学去野外游戏玩耍,去接近多姿多彩的大自然和现实社会。

沈从文自幼性情自由烂漫、调皮顽劣、不受约束,善于对世界的感性观察,在关于苗族的见闻中,那些神秘莫测的奇风异俗是最能引发和满足少年沈从文对世界的探索和好奇之心的,而苗族的奔放豪侠、自由浪漫天性又恰好暗合了沈从文骨子里的率真,这使他在苗族的文化中获得了一种认同感和归宿感。

3、对苗民的同情

川、黔、湘、鄂四省交界的大片土地自古就是土家族、苗族繁衍生息之所。

秦统一中国之后,就开始了对这块土地的的征服,历代统治着总是企图用武力把这块疆土置于他们的统治之下。

为捍卫权利守卫家园,苗族人民进行了可歌可泣的顽强战斗,并且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不得不一次次地从富庶的低谷水乡向生存环境恶劣的崇山峻岭转移。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苗族的历史就是征服与反征服、同化与反同化的历史,是贯穿了战争和迁移的的血泪史。

在沈从文的童年和少年时代,苗族悲惨的历史命运又一次以残酷的事实呈现了出来。

随着武昌起义的洪流,苗族民众的起义失败,于是苗乡遭到了血洗。

凤凰城内每天有一百人左右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