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高分经验分享.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387531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1.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高分经验分享.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高分经验分享.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高分经验分享.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高分经验分享.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高分经验分享.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高分经验分享.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高分经验分享.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高分经验分享.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高分经验分享.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高分经验分享.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高分经验分享.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高分经验分享.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高分经验分享.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高分经验分享.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高分经验分享.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高分经验分享.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高分经验分享.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高分经验分享.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高分经验分享.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高分经验分享.docx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高分经验分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高分经验分享.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高分经验分享.docx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高分经验分享

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高分经验分享

理论依据篇

我的申论思想主要是“量化分析”,也就是通过分解申论考试活动中的因素,然后分别分析其中因素的特点、性质得出解答思路。

这一篇大家想看就看吧!

就公务员考试的组成部分来说主要可以分为:

出题者、考试者、阅卷者。

贯穿三者的桥梁是“试卷”。

也就是说出题者通过设计试卷来考察考试者的能力,考试者通过作答试卷来体现自己的能力,而阅卷者通过试卷的打分来反应考试者的能力,那么在这围绕“试卷”所展开的一系列活动中必然有一套可供量化的指标,因为只有量化的指标才能统一出题者内部的思想(出题者肯定不是一个人),只有量化的指标才能将出题者的思想贯穿到试卷中去,体现在试卷答案中,才能为阅卷者所理解、接受,只有量化的指标才能统一“出题者、考试者、阅卷者”。

可以这么理解,如果说没有这套量化的指标,那么出题者内部就无法在共识之下讨论题目如何出;如果说出题者的考察目标、考察思路不能通过清晰、明朗、简单的形式反映到阅卷者身上去,那么,阅卷者就无法阅卷,也无从打分。

那么这套量化指标究竟包括什么?

肯定包含以下几点,一是核心观点,贯穿在材料间和小题与小题之间,二是关键词,体现在小题当中,三是结构形式,也就是答案由哪几部分组成,由什么样形式体现出来。

其中,核心观点最隐蔽,不直接表现,但是对申论提纲挈领;关键词较明朗,可以从材料中概括归纳出来;结构形式最直白,在题干中直接体现。

这些我会在下面详细讲解。

错误总结篇

    以下是我自身练习出现的,以及我平时给考友点评发现的问题。

第一,不审题。

这个错误普遍存在,大作文和小题都有反映。

举例,2011年省部级,题二,要求,“给定材料3”介绍了密西西比河、亚马逊河、尼罗河等流域出现的生态危机以及各国政府的治理举措。

请对这些材料进行归纳,并说明我国治理黄河可以从中受到哪些启示。

这里面很清晰的说明了,要对“这些材料进行归纳”,但是实际操作中绝大多数人只概括不归纳,也就是说,只是罗列各个河流的情况,但是没有对这三条河进行共性的归纳。

再举例,2010年918,联考,大作文围绕“给定资料2”提到的“朔州途径”,写一篇议论文。

什么叫议论文?

包括论点、论据、论证,但是大家自己看看,写的是议论文么?

有很清晰的论点么?

有论据和论证么?

还举例,12年421第三题,要求“写一份宣传稿”和11年917第一题,要求“归纳出一份情况汇报提纲”。

还显然,第一个是要写宣传稿,要有格式的,第二个写提纲,不用有格式的。

有多少人注意了?

大家一定注意审题,还体现在题目限定给定资料的范围,有的只是说根据给定资料,那就是说所有材料,有的限定给定资料x-x,那就是说超过这个范围的就不予考虑。

还有,提干要求例如,“分条列述”、“有针对性”等等,有不少人的答案就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写的东西一团乱麻,要求“准确”、“问题明确”的,有的人写的含糊不清,或者根本就没有明确问题。

第二,脱离材料。

尤为突出。

在小题上的体现是,一是无中生有,找出一些材料没有问题或者对策,这个还好,写的多比写的少要好,但是,字数是有限制的,不想干的写太多了,想干的不就相应写少了么?

二是拍着脑门想问题,主要是对策方面,很多人面对材料中出现的问题,瞬间变成“制度设计大师”、“机制完善大师”、“立法大师”、“想当然大师”。

举例说明,917中第三题,要求对“大学学术浮躁”问题提对策,其中有一条是反映评价老师的体系不完善,过分强调论文数量这一标准,就有人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一些完善的评价标准,大家想一想,你在大学任教过?

你是专家、学者、教授?

你是制度机制设计大师?

这么多年悬而未决的问题,你一个刚出校门没几年的学生来提出很清晰的解决方案,不觉的可笑么?

你觉得出题者会拿这种东西考察人吗?

在大题的体现主要是写一些不想干的东西,一是观点脱离材料,不是材料反映出来的观点,二是对策脱离材料,不是材料中明确提出的对策或者能够推导出来的对策。

脱离材料这种东西很要命,这就好像让你跑步,你在别人的跑道上跑的再好也是零分啊!

再说,对一个刚出校门没几年、涉世未深的小年轻,你脱离了材料,我很难想象,你对材料中体现的相关问题怎么能够论述的饱满、充分、具体、深刻?

因为你根本就没有详实的依据可供参考嘛!

第三,文字基础不好,概括能力不强。

主要体现在小题和大作文的现象表述,不能够提纲挈领、一言以蔽之,不能够一针见血直插要害,给人的感觉就是泛泛而谈,讲了一堆没必要的话。

这个考试在即,真没什么好的办法补救,大家尽量注意吧!

第四,大作文的观点缺乏推导。

这是我最近给考友点评发现的,主要体现在第一段和第二段论述、阐述的时候,前面写了一段话,后面突然冒出个观点,但是二者却没有丝毫的内在逻辑关系。

举例说明,看下面写的。

2016国考省考分享交流扣扣群:

316926730。

内有海量高价值免费资料,欢迎交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我国在科技上去了骄人的成绩如“神九”成功发射、“蛟龙号”成功潜水等,但是科技界浮躁事件曝光也日益频繁,国民的科学素养不及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的水平。

温总理在全国科协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崇尚理性、勇于探索、追求真理,这是科学技术与生俱来的禀性,也是科学精神的实质。

科技不仅是知识文化、一种精神。

因此,弘扬科学精神,提升科学素养已成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的当务之急。

前面指出了成就,也指出了不足,但是群众科学素养水平低下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当务之急有什么关系呀?

这个问题就是错误推导或者说推导不充分。

还有一个问题是不推导,我一时半会没找到,过去见过,但是文章让我删了……

第五,大作文不知道自己要写什么,要么凑字数、要么喊口号。

这主要是对材料的核心观点没有领略住,对自己的行文没有清醒的概念,不知道作文的每个段落、部分应该起什么作用,没有整体的结构性思维,对行文缺乏规划;喊口号的情况是因为理论知识水平不足,或者对材料观点拔的过高,到最后底气不足写不下去了。

第六,错误的申论思想认识。

主要体现在大作文,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站不住角度。

例如12年邮政大作文,很多人站在群众的角度写,但是大纲明确要求“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的考试科目。

”很明确,从事机关工作的能力,就是说要站在政府的角度写文章,要在文章说明政府有哪些工作要做,在文章中把群众要做的事情论述的再明确、深刻有什么用呢?

群众要做的事情你政府管得了么?

如果说政府要管群众,那仍然是政府通过切实的工作引导群众做事情,还不是政府的工作?

这个道理有多少人想明白了?

二是片面套用策论、证论。

这个问题很多人问我,我在这里集中解答下。

这个问题很严重,道理很浅显,但是很多人没去想。

申论是主观符合客观的写作,也就是说,我们通过材料和题干既定议程从事写作活动,题干要求我们做什么我们就做什么,材料反映了什么东西我们就写什么东西。

而策论和证论的提法是过去我们对题干要求和在申论写作实践中做出的总结,这个总结仍然是主观符合客观的结果,而不是说申论就是只能分为证论和策论,各位明白了吗?

这个道理不难懂吧!

但是如今都变了。

我会在下面的命题趋势中详细讲解为什么变。

命题趋势及真题简讲篇

10年对于申论考试来说是个伟大的年份,为什么?

因为从这一年,国考分为省部级和地市级两张卷子,国考的大纲改了,变得更加细化,而这一年第一次出现多省联考,大纲参照的是国考省部级大纲。

我们来对比下其中的奥秘就知道变化有多大。

以下是10年以前的大纲:

2016国考省考分享交流扣扣群:

316926730。

内有海量高价值免费资料,欢迎交流

    申论主要通过应试者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测查应试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申论材料通常涉及某一个或某几个特定的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要求应试者能够准确理解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全面分析问题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并能在把握材料主旨和精神的基础上,形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思路或解决方案,准确流畅地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

10年以后的大纲:

 阅读理解能力——要求把握、理解给定资料的内容,理解给定资料的含义,把握给定资料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对给定资料所涉及的观点、事实作出恰当的解释,提炼事实所包含的观点,并揭示所反映的本质问题。

  综合分析能力——要求对给定资料的全部或部分的内容、观点或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多角度地思考资料内容,作出合理的推断或评价。

  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要求运用自身已有的知识、借助自身的实践经验或生活体验,对具体问题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在对给定资料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和界定问题,作出评估或权衡,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措施。

  文字表达能力——要求熟练使用指定的语种,对事件、观点进行准确合理的说明、陈述或阐释,运用说明、陈述、议论等方式,准确规范、简明畅达地表述思想观点。

  贯彻执行能力——要求能够准确理解工作目标和组织意图,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则,根据客观实际情况,及时有效地完成任务。

两个大纲里面最主要的两句话大家要警惕,这关系到我们的大作文的写作方向,而小题的考察形式比较固定,所以大纲的变化基本没有触及小题的方向。

这两句话是:

10年以前“要求应试者能够准确理解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全面分析问题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并能在把握材料主旨和精神的基础上,形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思路或解决方案,”;10年以后“把握给定资料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对给定资料所涉及的观点、事实作出恰当的解释,提炼事实所包含的观点,并揭示所反映的本质问题”。

也就是说,10年以前“理解主要内容===》全面分析===》形成自己的东西”,10年以后“把握资料内在联系==》解释===》提炼观点===》反映本质问题”。

大纲的变化直接导致我们在申论大作文的活动的变化,换句话说10年以前的单纯证论策论虽说不是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例如部分省份,仍然用证论策论能写成,但是已经不是我们所能凭借的主要方法。

我把10年以前的证论和策论的提法成为“古典申论思维”。

在过去,找准角度全面分析形成恰当的观点,那么只要能自圆其说,“是什么”显得不是那么重要,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现在要求“揭示反应本质问题”就不一样了,本质问题就是归根结底的问题,就是最靠近核心观点的问题,也就是“是什么”需要指明的问题,如果说“是什么”找错了,后面的围绕“是什么”展开论述的意义、对策部分还用看吗?

很显然是不用看的,所以一旦“是什么”在材料中没有准确把握,那么作文就会被秒杀。

我们再来对比下10年分界线的国考真题和省考真题更能说明问题。

10年以前,06年公共危机,07年土地开发利用,08年怒江水电开发,09年经融危机下的中国经济发展;而10年以后,10年当年就不说了,往后是11年,省部级黄河精神,地市级失根,12年省部级道德,地市级人防技防。

二者比较,“是什么”完全是有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材料间的关系很明确,讲的内容都是一致,10年以前很具体、很容易被掌握,而10年以后材料变得很暧昧,做过真题的人都应该能感受,切入点不是那么明确了,观点需要自己提炼和把握,尤其是地市,写偏写跑的人不胜枚举。

而联考走向为,10年424为水价,10年918为煤改,11年425为家底,11年917为弘扬科学精神,12年421为活熊取胆,就难度来说,我认为10年的题是最难的,往后有逐渐变简单的趋势。

下面我就结合大纲就真题来给大家简单讲解下每套题需要注意的地方,以及为什么说联考在逐渐变的简单。

4.25

424的两篇水价申论我当时没有怎么研究过,平时训练也没有反复研究,所以对这个不熟悉,就不过多点评,但是,这两篇申论的观点就我的感觉,还有过去省考思路的痕迹。

9.18

小题里面值得注意的是,第一题给定资料没有说范围,所以,也就是说,在全部材料中找争议,很多人不注意审题,只是在材料6中找,所以导致缺点。

例如材料4中体现的“拉郎配”的问题也属于争议的一种。

第二题同理,也要注意,是在给定资料找。

第三题考察实际工作能力和思考的维度,比较难,我建议从事前事中事后来写,当然,有更好的思路可以交流。

918大作文就我看来是联考最难的,花费了我大量的时间来研究。

第一步来看看材料都讲了什么。

材料一是讲山西煤炭发展的状况和问题、以及要做的工作

材料二是讲朔州经验

材料三是讲整合中值得商榷的问题

材料四是讲对一些争议的回答

材料五是讲世界煤炭产业的经验

材料六是讲专家的观点

材料七是讲整合的好处

材料八是讲整合后矿难工作的新方向

材料九是讲整合工作已经在全国展开

材料十是讲东梁煤矿事件

材料十一是讲煤矿产业在十二五要做的工作

第二步,我们来看看三道小题考什么。

第一题,概括争议

第二题,找出依据

第三题,东梁煤矿的教训

从小题来看,材料8.9.11没有用上。

这些材料在小题没有用上,大作文乍一看也和这些材料无关,甚至大作文要求的朔州途径跟大部分材料也不沾边,那么,出题人会搞些没用的材料?

会只让你围绕一个材料写大作文?

答案是肯定不会的。

将大作文的“朔州途径”代入到小题中你会发现,朔州的三种经验没有全部回答出第一题的种种争议,但是朔州途径体现了第二题考察的煤矿整合的种种好处,而第三题就是煤矿整合中出现的问题,那么,“东梁煤矿”作为煤矿整合中出现典型问题,朔州会不会也会出现呢?

或者说,会不会在其他的煤矿整合中出现问题呢?

答案是一定避免不了。

那么,对“朔州途径”进行定性就是,“朔州途径”作为煤炭整合中的先进经验体现了煤炭整合工作的正确性(小题2,材料2、5),值得全国推广(材料9),但是其作为新生事物仍然有稚嫩之处,没有解决煤矿产业的所有问题(小题1),同时,在煤改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材料8、10),值得我们警惕(小题3),对待煤改工作仍要通过扎实的工作对其进行补充(小题3,材料11)。

所以大作文的论点就出来了。

然后展开议论就可以了。

大多数的人犯的错误就是就事论事,仅仅只是谈朔州途径,而没有把朔州途径代入到煤改工作中去,所以,“是什么”就错了,后面怎么能写的对?

4.24

第一题考概括能力,这个东西没啥好讲,找点是个人的能力,能找得到就找得到,找不到没法把找点的能力教给你。

在这方面有缺陷的自己多多练习。

第二题要求“问题明确”,所以一定要指明是什么问题,然后提对策。

“有针对性”,建议采取这样形式,“针对xxx问题,可以采取xxx”。

第三题让写一份指导意见,注意,不是草稿也不是提纲,所以注意格式。

另外就这题来讲,界定了身份问题“街道办事处的一名工作人员”,所以,一定不能写超出自己身份范围的内容,如立法等,比较有争议的问题是,投入问题,有的人说,街道办事处根本就没钱投入,干什么事都是上级拨款。

这个观点我是比较赞同的,但是投入仍是要投入的,但是可以这么说“多方筹资、争资跑项加大投入”,这样比单纯说加大投入建养老院什么的要严谨的多,也比单纯不写多个点。

大作文相比9.18简单了点,因为出现了领导讲话,观点很鲜明“为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依据。

”后面下一段还做了解释,举例说明人口普查数据的实际应用。

第一仍然看看材料讲了什么。

材料一领导讲话。

材料二社会管理中出现的一些人口问题。

材料三人口普查数据应用中出现的问题。

材料四国外人口普查情况。

材料五人口普查工作出现的难题和对策。

材料六人口老龄化现象和出现的典型案例。

材料七伴随养老问题出现的现象。

材料八嘉宾访谈就养老问题展开讨论。

第二看小题考什么

题一概括普查内容和普查意义

题二针对人口普查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对策。

题三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写一份养老工作的指导意见。

从材料的内容的内在联系以及将领导的讲话提纲挈领的统领所有材料来看,同时,从小题的考察方向来看,这篇大作文单纯写如何做好人口普查工作我认为是角度错误,写如何养老也是跑偏的。

李克强已经明确指示道“客观摸清人口信息,全面把握基本国情,为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依据。

”所以这篇大作文的正确思路应该是,客观定性人口普查的作用和意义(第一题,材料2、3、4),做好人口普查工作(第二题,材料五),让人口普查工作能够为我们的社会经济服务(第三题,材料2、5、6、7、8)。

提一下,养老问题我认为不应该把它定性为具体问题,而是定性为我们人民群众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普遍关心的社会问题,而人口普查可以为这一类问题提供决策依据,因为第四题题干要求“联系实际恰当”。

而同时,题干要求“结构完整”,那么,我认为,在结构方面,就应该按照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组织。

首先是观点,做到提干要求的“中心明确”,其次是意义和作用,再次是应该做好哪些工作,包括,一是保证人口普查的顺利开展和数据的详实、完整,二是保证人口普查的数据能够真正运用到人民群众广泛关心的问题上去,三是保证解决好人口普查数据运用上的一些问题。

最后,升华。

这样就能够保证题干要求的“内容充实、条理清楚”

9.17

    这套题可以与“黄河精神”相比较,只不过相比黄河要简单点,为什么?

首先,弘扬黄河精神前,你要归纳出什么是黄河精神,而917在温总理讲话中已经给你了,其次,弘扬黄河精神必定有个目的,你要自己通过自身的只是积累、自身高度提出弘扬的目的,而917直接给你了,就是为了提高科学素养,再次,在谁的身上弘扬?

黄河没有给你,也就是说仍然要靠你自身的积累和高度,而917很明确,科研圈、高校、老百姓,最后,怎么弘扬?

黄河仍然没给你,而917给你了,立法、打击、高校去行政化、科普等等手段。

    小题方面,第一题比较难,但是是相对的,因为有文秘和政府工作经验的人知道怎么写,这个题要写提纲,给领导参阅,很多人只归纳了问题和原因,但是没有写危害和对策。

为什么要写危害和对策呢,材料没有很明显的指出嘛?

因为,这是由“给领导参阅”这个作用决定的。

危害是要引起领导重视,讲清楚性质,而对策就是你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供领导参阅的,你不能提了一堆问题,到了该解决问题的时候让领导去想吧?

要不然你的汇报提纲写来干嘛,供领导参阅什么?

第二题谈张悟本折射出来的问题,像这种题就是从具体、抽象的事件中再找具体,体现出折射二字。

像这种归纳问题的题,我建议用主体分析法,材料中反映了多少主体,你就找多少个主体,不会轻易漏点,至于能找多少个主体,多少个点,纯属个人功夫,讲多了没用,方法都给你了,自己练习。

第三题,虽然要提对策,但是要求问题明确,所以在提对策前,一定要指明有哪些问题。

还有一个要注意,各个省份的题干是不同的,河南就要求以“大学学术负责人”的身份写,而部分省份没有要求,这里面是有差别的,主要体现在对策的高度上,例如,你是大学学术负责人,你就不能直接提去行政化,但是你可以谈积极的在校内探索实践去行政化,因为大学行政化是教育部、国务院决定的,去不去不是你个大学领导能决定的。

而不限定身份就可以提了。

一定要注意身份的限定啊!

相同方向的对策,但是提出来内容和表述差别很大的。

大作文前面讲到了一些,再讲一些其他的。

提干要求“思想深刻、观点明确、结构完整”,所以,首先,观点一定要明确,什么是科学精神,什么是科学素养,点名。

其次,注意在亮明观点后,后面要有一个升华,主要体现在意义部分,否则怎么做到思想深刻?

最后,既然要弘扬,你肯定要谈怎么弘扬。

大家看见我上面的分析没有,这样的结构就是“结构完整”。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如今的申论不像过去那样,“是什么”材料都很明确给你了,现在的较为抽象,要靠自己提炼,自己去找,所以一定要明确、搞懂是什么,然后谈为什么,最后谈怎么办。

如果第一步是什么都跑偏了,你后面的意义、对策还用看么?

这套题有个很讨巧的方法,也使让他变得很简单。

在材料7中,温总的讲话,拿出来看一下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崇尚理性、勇于探索、追求真理,这是科学技术与生俱来的禀性,也是科学精神的实质。

”——科学精神是什么。

    “科技不仅是知识和技能,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

”——科学精神如何升华提升。

    “一个具有科学精神的民族,才是真正有生机、有希望的民族。

”——科学精神的意义。

    “要努力提高全民族科学素质。

要大力加强科学普及工作,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

”—如何发扬科学精神。

    “他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抓住机遇,顽强拼搏,为我国科技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科学精神未来的发展方向。

这个讲话的结构多好,重点都给你指出来了,自己再动动脑子补充点东西往里面套就行了。

4.21

我只做过一遍,就是在考场上,75分,申论第一次上70。

这一套题比起917又简单一些。

从小题来看,一二题不应该觉得有啥问题吧?

分别从材料一二中找答案,归纳概括出来就是了,要是漏点找不出来,纯属能力问题,自己慢慢锻炼,这个东西无技巧和速成渠道可言。

难就难在第三题。

该题让写一封“宣传稿”,要求“态度诚恳,对象明确,内容全面,条理清楚”。

下面量化分解下。

什么叫态度诚恳?

估计有的人在写的时候一味的道歉吧!

是的,道歉是肯定要的,但是政府的道歉不同于老百姓社交,道歉要点到为止,更多的要放在阐述政府的态度,政府已经做得工作,政府工作目前取得的成效,用这些来反映自己对该问题的确重视,的确很诚恳。

什么叫对象明确?

这个是公共事件,虽然发生在M县,但是引起全国的广泛关注,所以对象不能狭隘,要面对的是全国网友和所有关心关注该事件的热心群众。

什么叫内容全面?

上面说了,首先要道歉,亮明态度,然后要介绍目前做了哪些工作、取得哪些成效,工作开展到了哪个地步、后继还要开展哪些工作等等,能写的都写上,最后你要指出将来要采取哪些措施预防此类事件,并作出呼吁。

这样方能全面,对没有工作经验的人来说,这个有点难。

什么叫条理清楚?

也就是说,各个段落要尽量做到只讲一件事,或者说性质类似的事情要归纳到一个段落,把事情交代的眉清目秀,看起来不费劲。

最后,语言要严谨、规范。

这题,要求写宣传稿,注意格式。

对策部分不能太过宏观,注意,你是县级单位,类似立法的措施就不要写了,显得外行。

练习的时候要注意字数。

考试的答题卡,一行40字。

标题占一行,落款占一行,时间占一行,120字没有了,所以正文部分就是500-120=380字。

注意不要超字数。

大作文。

立意方面不要纠结了,最后一个材料的倒数最后一段的最后,有这么一句话——胡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用法律来保障人与动物和谐相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

人家把立意弄的明明白白,就是要通过法制来保障人与动物和谐相处,虽然这样没亮点,但是我拿人头保证这样不跑偏。

意义,大篇幅的介绍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理论依据和好处,总结出来应该不难吧?

结构方面,仍然是,首先亮明你的观点,例如你提出要依靠法制,或者你有别的观点,一定要亮明,并且这个观点要注意推导,不能提的生硬。

其次,接着阐述意义,论证自己的观点,阐述意义和作用,然后表明我们需要做哪些工作才能推动我们的法制保障人与动物和谐关系,最后升华总结。

题目要求可以联系自身实际,这个我要说一下,人与动物的关系很大程度取决于人们的观念,观念要靠什么扭转?

要靠宣传教育引导,所以,虽然材料没有提到宣传方面的东西,但是对策部分应该加入宣传方面的对策内容。

总结篇

总结下,我从918逐个讲到了421,小题各有千秋,无非是概括归纳总结,所以,文字功夫大家一定注意,底下要有针对性的练习。

就小题来说,从424写一个指导意见,到421写一个宣传稿,公文方面也是要考的,很多人没有工作经验,不知道内容如何组合,所以很容易在内容的结构组成上出问题,大家要在最后半个月突击一下,这个应该没问题。

就公文和917的第三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