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城中村的现状问题及改造对策.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391901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35.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城中村的现状问题及改造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浅析城中村的现状问题及改造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浅析城中村的现状问题及改造对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浅析城中村的现状问题及改造对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浅析城中村的现状问题及改造对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浅析城中村的现状问题及改造对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浅析城中村的现状问题及改造对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浅析城中村的现状问题及改造对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浅析城中村的现状问题及改造对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浅析城中村的现状问题及改造对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浅析城中村的现状问题及改造对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浅析城中村的现状问题及改造对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浅析城中村的现状问题及改造对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浅析城中村的现状问题及改造对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浅析城中村的现状问题及改造对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浅析城中村的现状问题及改造对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浅析城中村的现状问题及改造对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析城中村的现状问题及改造对策.docx

《浅析城中村的现状问题及改造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城中村的现状问题及改造对策.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浅析城中村的现状问题及改造对策.docx

浅析城中村的现状问题及改造对策

本科生毕业论文

 

题目:

浅析城中村的现状问题及改造对策

——以广州城中村为例

 

专业:

行政管理学

学生姓名:

xxx

准考证号:

xxx

指导教师:

xxx

完成时间2014年9月13日

浅析城中村的现状问题及改造对策

——以广州城中村为例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得到迅速发展。

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与此同时,城中村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本文以广州市的城中村为例,着重从城中村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描述,从中明白城中村改造的意义及改造过程中遇到的阻力。

并根据改造过程中遇到的阻力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以促进城市化的发展。

关键词:

城市化;城中村;改造;对策

 

 

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范围不断向外拓展,使得城市的边缘不断向郊区蔓延。

于是被城市包围而居民的生活方式没有发生改变的“城中村”应运而生【1】。

而在城市的改革体质中,城中村的出路是城市发展的瓶颈阶段。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的城中村改革中,产生了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不利影响,同时也遭到了越来越多的抵制。

虽然改革的阻力很大,但是改革是势在必行的。

只有在根据改造过程中遇到的阻力并提出与之相对应的对策及建议,才能促进城中村的改革,从而促进城市化的发展。

这也是在营造和谐社会背景下的有益尝试。

一、广州及城中村

(一)广州简介

1、广州市概况

广州,广东省省会的省会,继上海、北京之后的全国第三大城市五大国家中心城市之一,位于东经112°57′至113°3′,北纬22°26′至23°56′。

市中心位于东经113°15′53″,北纬23°06′32″。

地处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中北缘,是西江、北江、东江三江汇合处,濒临南海,东连博罗、龙门两县,西邻三水、南海和顺德,北靠清远市区和佛冈县及新丰县,南接东莞市和中山市,隔海与香港、澳门相望。

是交通通讯枢纽,中国南方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对外通商口岸,世界著名的港口城市之一。

同时也是广佛都市圈、粤港澳都市圈、珠三角都市圈的核心城市。

2、行政区划

广州市管辖的城市总面积7,434.4平方公里。

截止至2014年2月,广州市下辖辖11个市辖区(见表1),共有129个街道、35个镇。

市政府驻越秀区。

 

表1广州市行政区划

市辖区面积(km²)人口驻地

越秀区33.80115万越华路183号

荔湾区59.1089万中山七路328号

海珠区90.40155万广州大道南999号

天河区96.33143万天府路1号

白云区795.79222万广园中路238

黄埔区484.1782万香雪三路1号

番禺区786.15176万清河东路319号

花都区970.0494万新都大道

南沙区527.6525万凤凰大道1号

增城区1,616.47103万惠民路1号

从化区1,974.5059万新城东路99号

数据来源:

(二)城中村

在人类文明史上,“都市的兴起和乡村衰落在近百年来像是一件事的两面”【2】,而在都市与乡村的夹缝中还存在着一个为人们所熟知的城中村。

城中村作为一个约定俗成的词语见诸国内外的报刊、新闻等媒体,目前对于“城中村”的界定也没有统一明确的见解。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得到迅猛发展,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表现在:

一方面大量新城镇不断涌现,另一方面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张建明认为在许多大城市,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同时进行,城乡边缘区迅速城市化,所有农业用地都正在或即将转化为非农业用地(张建明、许学强,1997)【3】。

殷武(2007)提出,城中村仅指在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位于城市边缘地带的农村地区被划入城区,在区域上已经成为城市的一部分,但在土地权属、户籍、行政管理体制上仍然保留着农村模式的村落【4】。

也有学者把城中村视为农村与城市过渡的桥梁,重点强调了“城中村”的纽带作用,类似的概念有“农村与城市顺利接轨的媒介”【5】,“新型城乡形态”【6】,“城乡二元结构特征的特殊区域”【7】,“落脚城市”【8】。

通常所说的城中村和国外所说的城市蔓延、城市边缘带等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早在20世纪60年代,地理学家Gottman把城市蔓延简单地描述为“大都市边缘持续不断的扩张”,以及“大城市边缘总有一个带状区域处于从乡村到城市的转化过程中”【9】。

根据各种资料对城中村的界定,觉得把位于城乡边缘带(城市规划区内),具有城市的某些特征,享有城市的某些基础设施和生活方式,但仍然保留着乡村的某些景观,拥有农业户口以及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是小农经济的农村社区定义为城中村较为合适。

这也比较符合我国城中村现状的概括。

因为“城中村”具有农村和城市双重特征,是城市化进程中的历史产物【10】。

1、广州城中村

根据数据资料显示,2011年广州行政区面积有3,754.45平方公里,这其中有城市建成区以及棚户区和城中村居住地及土地利用类型。

广州建成区面积从1980年的136平方公里不断膨胀扩大,截至2013年底,广州市共有建成区1,023.63平方公里。

早在2011年仍有990.11平方公里的规划在建面积。

目前,在广州的11个辖区内,登记在册的城中村分布在荔湾区、天河区、越秀区、海珠区、白云区、黄埔区和萝岗区这7个辖区,共有138个城中村。

(详见表2)有些辖区的行政村大部分没有土地,基本与城市建成区融为一体,成为典型的城中村,如猎德村、棠下村。

白云区较中心城区而言,城市化水平相对低下,有相当数量的村落拥有较多农用地。

表2广州市登记在册的城中村

区名城中村

荔湾区(20个)山村、五眼桥村、花地村、茶滘村、坑口村、鹤洞村、西塱村、东塱村、海南村、海北村、海中村、东潡村、南潡村、增滘村、沙洛村、龙溪村、葵蓬村、坦尾村、河沙村、西郊村

天河区(24个)元岗村、长湴村、岑村、龙洞村、渔沙坦村、柯木塱村、棠东村、车陂村、黄村、前进村、珠村、吉山村、凌塘村、小新塘村、沐陂村、林和村、石牌村、银河村、沙东村、石东村、棠下村、冼村、猎德村、玉树村

越秀区(4个)杨箕村、登峰村、西坑村、瑶台村

海珠区(20个)联星村、石溪村、三滘村、沥滘村、东风村、瑞宝村、五凤村、凤和村、红卫村、仓头村、龙潭村、石基村、小洲村、黄埔村、土华村、桂田村、官洲村、赤沙村;琶洲村、北山村 

白云区(43个)陈田村、槎龙村、大朗村、横沙村、京溪村、罗岗村、清湖村、石马村、同德村、小坪村、永泰村、江夏村、长红村、东平村、红星村、柯子岭村、螺溪村、庆丰村、潭岗村、同和村、棠涌村、远景村、三元里村、朝阳村、鹤边村、黄边村、联边村、马务村、沙凤村、唐阁村、望岗村、新科村、张村、萧岗村、大岗村、横滘村、滘心村、龙湖村、平沙村、石井镇、棠溪村、夏茅村、鸦岗村

黄埔区(15个)庙头村、南基村、夏园村、沙步村、南岗村、沧联村、下沙村、横沙村、双沙村、文冲村、姬堂村、茅岗村、九沙村、深井村、长洲村 

萝岗区(12个)火村、刘村、暹岗村、萝岗村、水西村、罗峰村、长平村、黄麻村、黄登村、黄陂村、华沙村、笔岗村

资料来源:

广州市城中村改造信息技术网

城中村主要分布在7个辖区,其分布方式主要是以组团式分布在城建区的四周(图1),面积已远大于城建区。

如果城中村都改造完毕,那么广州市的发展前景是不可估量的。

图1广州市城中村的空间分布图(阴影部分为城中村)

(三)城中村的类型及特征

城中村的发育程度与它的类型有一定的相关性,并且各大城市的城中村几乎都遵循着这样的规律。

城中村的发展情况可以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把它分为基础设施优越型、集体经济实力型和土地资源充足型这三种类型【3】。

基础设施优越型的城中村基础设施相对较好,集中了大量的外来人口,村中居住用地比例高,是村子的收入以土地资产为主。

大量的外来人口不仅使居住用地比例大增,也使得餐馆业等第三服务产业的比例增多。

居住在村中的外来人口流动性大,农民的素质比较高。

而集体经济实力型的城中村多位于城市边缘,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都占有一定的比例,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外来人口较基础设施优越型的少,多为本村服务,但仍然存在部分流动人口,备受城市文明的冲击。

土地资源充足型的城中村位于城市的远郊,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基础设施落后,外来人口少,即使有,也只是为本村服务,受城市的影响小。

(见表3)

表3城中村的主要类型及其对应特征

特征

类型

基础设施优越型

集体经济实力型

土地资源充足型

区位

城中

城市边缘

城市远郊

农用地

占一部分

绝大部分

主导产业

第三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一产业

基础设施

相对完善

相对落后

落后

外来人口

很多

有部分

很少

人口素质

一般

较低

1、广州城中村的类型及特征

结合广州市的现状,并且根据农用地占有量情况及城市化程度,可将广州市城中村划分为三种类型:

城市型,即基础设施优越型。

村中有少量甚至没有农用地,被城市建筑物所包围,主要位于市区主干道附近。

如三元里村和冼村等。

这些村落主要以房租为主要收入,外来人口众多。

城乡交错型,即集体经济实力型。

村中仍有部分农用地,以发展第二产业为主,农民与市民混住的现象突出。

乡村型,即土地资源充足型。

这些村落拥有较多的农用地,以从事第一产业为主,近期不作为城市重点建设区域,受城市的影响较小。

上述三种类型,详细特征如表4。

表4城中村的主要类型及其对应特征

特征

类型

基础设施优越型

集体经济实力型

土地资源充足型

空间特征

城中

城市边缘

城市远郊

经济特征

第三产业为主

第二产业为主

第一产业为主

社会特征

非农人口为主

农业人口与非农人口各占部分

农业人口为主

管理体制

城市社区管理

农村管理体制

农村管理体制

二广州市城中村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大城市的城市化,城中村混乱破旧的样貌与新区大规模的发展的对比也越来越强烈,城中村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根据调查资料显示,广州市的138个城中村,占城市规划发展区面积的20.9%【11】,也存在着各种亟待解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都是存在于我国各大城市的城中村。

(一)人口杂乱

广州市作为一个大都市,其高速发展的经济吸引了不少外来人口来广州发展。

根据托达罗的理论:

促使劳动力流动的基本力量是比较利益与成本的理性经济考虑和心理因素。

因此,只要预期的城市收入的现值看起来要大于大量预期的农村收入的现值,人们就会从农村流向城市【12】。

因此,居住在城中村的除了原住居民,还有大量的外来人口。

而这些人来自全国各地,居住在城中村内,他们有着不同的社会背景、不同的宗教信仰。

在这方面促使了人口的杂乱无章,这也是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的根源所在。

(二)城市规划滞后,违法违章建筑相当集中

长期以来,在城乡二元体制制约下,城市的规划政策不能很好地反应城中村的需求,城市规划严重滞后于城中村的发展。

再加上大量外来人口涌入城中村,产生了对住房的的大量需求。

为了追求最大限度的经济利益,增加自己的宅基地使用面积。

村民们也私自加高房子,在顶楼搭建铁皮屋甚至随意占用公共面积和耕地,随意搭建房屋,形成了大量的违章建筑。

而且这些违章建筑错综复杂、杂乱无章,使得村道变得越来越窄。

大量的“握手楼”、“贴面楼”产生,“一线天”随处可见。

(三)基础设施不完善

由于城市的规划滞后以及大量外来人口的涌入,使得原有的基础设施满足不了众多人口的需求。

城中村的原住居民继承自传统农村居住聚落,大多没有集中绿地。

外来人口的剧增,使得该区域的中学、小学、幼儿园托管等公共基础建设配套不足。

其次就是市政管线工程薄弱,各种市政管线建设极不规范,加上建筑密度高且杂乱无章,居民们随意拉线铺管,随之也埋下不少安全隐患。

一旦发生火灾,救护车不仅会受到道路的牵制,同时也会被随意假设的电线阻拦,是的救护车难以进入。

加之城中村的大量建筑面积致使耕地减少,水塘填埋,并且城中村的地下排水管道也铺设不合理甚至没有地下管道,致使下雨时容易出现水浸现象。

(四)土地使用情况存在问题

由于没有同意的规划管理,导致土地利用率低下。

村民为了一己私利而置集体利益与不顾,大面积得占用公共用地,甚至私自填埋水塘,填窄沟渠来获取更大的建筑用地,导致城中村建筑密度过高。

这种做法不仅减少了耕地面积,还导致了土地资产流失,造成了土地产权关系不明确,权属界定不清。

(五)违法犯罪分子的温床

在城中村里,农村传统文化与城市现代文化的相互渗透与冲突并存,外来移民的价值体系和行为模式与原住居民的价值体系和行为模式的交流与冲突并存,社区结构趋于复杂化【13】。

城中村以“租金便宜”的优势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员,其中不乏犯罪分子。

城中村的环境错综复杂,街道密集,犯罪分子藏身于此也难以发现。

新闻媒体也曝光了不少黄赌毒的事件,很多都是发生在城中村的出租屋里。

同时,搞建筑密度使得“握手楼”与“贴面楼”随处可见,这也为入室偷窃提供了便利。

甚至,外来人员与原住居民也容易发生冲突造成打斗。

从长远来看,原住居民的收入主要来源于房租,这也给他们的后代形成一个不劳而获的思想,如果教育不当,孩子很容易误入歧途,危及下一代。

三城中村改造的必要性

城中村物质和社会形态存在的问题已经给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居民生活带来了不利影响。

成为正式法律和制度难以执行,与城市其他区域构成强烈反差的区域,成为社会问题的高发区。

如果不进行改造,城中村有可能成为未来的贫民窟【14】。

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中,“城市正是吸收了这些村庄习俗,它才形成了自身强大的活力和爱抚养育功能;正是在这个基础上,人类的进一步发展才成为可能”【15】。

因此,只有改造,才能使人类更进一步地发展。

要想尽快适应城市化的发展,做到与城市的协调发展,必须对城中村进行改造。

使城中村在教育、城市规划、社会保障、卫生等方面都能做到与城市的协调发展,这是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城中村将来发展的必然趋势【16】。

(一)有利于推动城市化进程

广州作为广东省的省会城市,是交通通讯枢纽,中国南方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对外通商口岸,世界著名的港口城市之一。

同时也是广佛都市圈、粤港澳都市圈、珠三角都市圈的核心城市。

对周边地区有较强的集聚力和辐射力,是构建泛珠三角的重要发展极,是社会发达进步的重要标志。

推进城市化建设要求将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农民不仅仅实现地域和户籍的转移,更重要的是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转变。

只有通过改造,才能削弱城中村的消极影响,使广州市的经济和居民生活水平都有所提高,才能使城市发展的成果惠及每一个人,对实现社会公平,促进共同富裕的目标有很大帮助。

(二)有利于建设现代化城市

现代化的城市是一个及经济、社会、文化等环境因子于一身的复合体系,同时也会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文化效益回馈于人。

城市化管理水平的高低,不仅取决于决策者,更取决于千千万万投身于建设现代化城市的劳动人民。

现代化城市的建设离不开劳动人民,同时也需要劳动人民一起把城中村发展起来,争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当今世界,是发展着的世界。

一个国家、一座城市,想要发展,离不开发展的契机。

现在世界仍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和城市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

而广州始终走在时代的前沿,理应做好领头羊。

国际城市化进程历史表明,当一个国家城市化程度达到30%时,也就是这个国家加速城市化的时期。

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居民收入的50%、工业产值的70%都产生于城市,90%以上的科技力量和高等教育集中在城市。

因此,要使城市化进程有一个较快的发展就必须解决城中村改造问题【17】。

只有真正落实解决城中村改造问题,才有利于建设现代化城市。

(三)有利于解决城中村人口的发展道路

城市的高速发展促使了城中村的发展,当初的规划远远滞后于城中村的发展,也造成了城中村问题越来越突出。

城中村的发展使得原住居民依靠房租即可获得不错的收益,滋生了不劳而获的思想。

同时,城中村土地的缺失,也使得原住居民无地可耕,大量劳动力滞留村中,充当起啃老族。

如果城中村的改造工作顺利完成,也为城中村的原住居民开辟另一条发展道路,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他们的就业情况。

(四)对农村城市化的意义

在城市化进程的今天,城市的范围不断扩大,城中村作为一个特殊的节点,连接着农村的体制和城市的生活方式。

如果能够顺利完成城中村改造,对于拉大城市化的进程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也能实现城中村转化为城市的一部分,促进农村城市化的发展。

四城中村改造过程中遇到的阻力

城中村改造的划分标准不同,改造模式类型也不同,但主流的划分方式是按改造主体来划分【18】。

按照改造的主体来划分,可以将当前的改造划分成三种模式:

政府主导模式、开发商主导模式、村集体主导模式。

但这些模式也会存在弊端,因为改革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城中村改造任重而道远。

改造过程中牵涉到的利益关系,必然会引起一系列的矛盾,任何一方如果感觉改革过程中对自己产生不利的影响,必定会阻挠改造,使得改造工作不能顺利进展。

根据部分村落开始的城中村改造工作,比较常见的阻力有来自政府、开发商以及来自城中村居民的。

(一)来自政府的阻力

政府作为改造过程中的一个领头羊,给予城中村改造的一个法律支撑。

可是,现实当中,在有关城中村改造的各项法律文件当中,存在着政策法律不健全的问题。

如在《关于广州市推进“城中村”(旧村)整治改造的实施意见》中,缺少了对城中村村民的利益保障以及实施项目相关利益人违反相关法律政策后果的先关规定。

加之自主更新政策宣传不到位,使得村民对政策不甚了解,村民会由此做出过激的行为。

政府信息还不够公开透明,保障措施做得不到位,政府的服务职能和监督职能没有很好体现。

这些工作不做好,容易引起村民的消极情绪,不参与改造。

(二)来自开发商的阻力

在市场经济的指引下,城中村改造中也不乏开发商的身影。

然而开发商本着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在改造工作中尽量地使自己能够赚取最大利润,忽略了城中村原住居民的利益,忽略了可以双赢的解决方法。

开发商基于改造工作的资金支持,这无疑是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政府的资金支出,也解决了村民资金不足的困扰。

可是,当改造过程中出现了利益双方的冲突,很有可能会导致开发商终止合作,停止对城中村的改造,甚至是开发商阻拦城中村的改造。

(三)来自城中村居民的阻力

农民在农村无偿占有宅基地,并可自行建房,获得房租收入,这是城中村失地农民不愿农转非成为城市居民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其城市化的一个主要障碍【19】。

城中村居民渴望改造,同时也会存在抵制改造的过激行为。

在改造过程当中,会有部分的拆迁改造,一些原住居民在与拆迁赔偿方面不满意,不肯拆迁,当起了钉子户,使改造工作不能顺利进展,改造工作变得遥遥无期。

也有一些村民的思想上不赞成改造、行为上阻止改造,使得改造工作受阻。

同时也会因为村内居民的普遍收入是来源于租金,使得农民生活富裕,许多当地人不愿意外出打工。

可是,在城中村改造后,村民转化为城市居民,既没有了高额的房屋租金,又要承担小区的物业费管理费等其他费用,而他们只有拆迁时的少量补偿金【20】。

所以,在利益的权衡下,村民反对改造。

(四)其他方面的阻力

在改造过程中,容易忽略对外来人口的意愿表达。

外来人口虽然不是城中村的原住居民,但是他们也是改造之后的受益者,如果忽略了他们的利益,也会引起他们的阻挠。

也有一些阻力是来自于村子的文化背景,有些城中村里面拥有古庙等非常有价值的历史文物,站在文物保护的角度来看,如果在改造过程中出现对文物有所损坏的情况,文物保护单位也会采取抵制改造的思想,进而保护文物。

五城中村改造措施

即使改造存在阻力,但改造势在必行。

只有掌握得当的改造措施,选取典型的村子进行改造试点,城中村尝试到改造的甜头,就有利于改造工作的顺利推展。

改造,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需要时间来证明的伟大工程。

植根于我国特殊国情的城市化进程中虽然出现了“城中村”这一特殊现象,但对其治理也应该将其放在城市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予以考量,对目前在实践中出现的治理困局也应予以深刻认识,探索走出困局的新途径,以真正实现“城中村”有序治理【21】。

(一)城中村改造应遵循的原则

城中村的改造有它要遵循的原则。

从实际情况出发,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切实把改造工作落实。

改造过程中应遵循统一规划原则,在改造过程中应该以城市总体规划为指导,从城市整体格局出发,妥善安置公共设施,注重与城市的有机结合,是改造工作顺利进行(如猎德村)。

改造过程中要遵循因地制宜、分类改造的原则,充分掌握广州市各类城中村的实际情况,从实际出发,根据改造目标,区分不同类型的土地性质、文化环境,因地制宜确立改造方案,把环境保护与文物保护落实好。

改造过程中还应遵循统筹协调原则,使改造过程中设计的土地、户籍、财政、社会保障等各个部门也着手改造工作,一次制定一些列的配套政策,优化改造方案,实现城中村改造的多方利益最大化。

改造过程中还涉及到户籍制度、土地使用制度、财政体制、金融体质等多方面的渐变式系统工程。

因此,改造还需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实现改造工作阻力的各个击破。

(二)城中村改造的基本模式

根据改造遇到的阻力,城中村改造的基本模式(见表5)可以分为三种:

一是政府主导型改造模式。

政府主导型是政府以政府为指导,改造工作自上而下地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管理。

该改造模式的特点是:

改造资金政府提供,城中村居民户籍转为城市户口,集体土地收归国有,成立社区居委会。

二是村集体主导型改造模式,该模式是指改造过程中以村为主体,自我开发、自我改造,属于自下而上的改造,与政府主导型相反。

其特点是用村内的资金进行改造,改造过程中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协调,改造完成后还需要相关政府部门完善村民户籍、土地管理制度和管理体制的转变等问题。

三是开发商主导型模式,该模式是以开发商开发城中村而进行一系列的改造活动。

该改造的一大特点是,资金由开发商提供,村民参与改造,政府部门处理后续工作,最终完成改造。

该改造模式的优点是易于照顾多方利益,达到共赢。

但是,也容易在利益方面产生冲突,使改造工作难以顺利进行。

表5基本改造模式的优缺点对比

改造的基本模式优点缺点

政府主导型统一规划民意不能很好表达

村集体主导型很好地表达民意执行力低

开发商主导型照顾多方利益难以协调

(三)城中村改造的思想跟进

城中村里的居民复杂,居民文化程度不一,小农思想根深蒂固。

改造工作能顺利的开展,离不开行动的支持,而行动的支持离不开对改造工作的理解,这是一个关乎思想层面的工作。

然而,两千多年的封建思想,使得小农经济的思想根深蒂固,这对于改造工作的阻力是巨大的。

再加上村民的文化程度不一,其人生观、价值观也不尽相同,使得改造工作的困难加大。

因此,要使得改造工作顺利开展,必须要把城中村改造的政策措施、思路讲解得透彻并加以大力宣传,使改造工作深入人心。

这是从思想上潜移默化的影响,最终使得他们在行动上予以支持,加快改造的步伐。

“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民缺乏一种能赋予这些制度以生命力的广泛的现代化心理基础,如果执行和运用着这些现代制度的人,自身还没有从心理、思想、态度和行为方式上都经历一个向现代化的转变,失败和畸形发展的悲剧结局是不可避免的”【22】。

思想上跟进,要积极培育村民的现代意识和能力,实现农民市民化转变,以真正融入现代社会之中。

(四)城中村改造的制度跟进

任何的改造都需要制度先行。

城中村的改造更少不了法律和相关制度的支持。

政府部门应该在立法方面做好工作,这无形中会给予改造的最大支持,同时也会为改造排除一定的障碍,使得改造工作的顺利进行。

如取消城乡户籍的二元制,这对于缩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