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定春苏教必修一002《师说》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393979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1.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陈定春苏教必修一002《师说》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陈定春苏教必修一002《师说》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陈定春苏教必修一002《师说》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陈定春苏教必修一002《师说》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陈定春苏教必修一002《师说》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陈定春苏教必修一002《师说》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陈定春苏教必修一002《师说》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陈定春苏教必修一002《师说》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陈定春苏教必修一002《师说》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陈定春苏教必修一002《师说》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陈定春苏教必修一002《师说》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陈定春苏教必修一002《师说》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陈定春苏教必修一002《师说》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陈定春苏教必修一002《师说》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陈定春苏教必修一002《师说》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陈定春苏教必修一002《师说》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陈定春苏教必修一002《师说》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陈定春苏教必修一002《师说》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陈定春苏教必修一002《师说》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陈定春苏教必修一002《师说》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陈定春苏教必修一002《师说》答案.docx

《陈定春苏教必修一002《师说》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陈定春苏教必修一002《师说》答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陈定春苏教必修一002《师说》答案.docx

陈定春苏教必修一002《师说》答案

第二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

第三课时

学习内容:

《师说》文言字词句知识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掌握实词“传、师、从”,虚词“之、以、其、则、于、乎、所以”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②区别古今异义词语。

熟记受(授)、不(否)两个通假字。

学习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③理解课文出现的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现象,掌握文言特殊句式固定句式。

2、【能力目标】:

①继续培养增强文言语感,提高理解文言字词活用多义和句式的能力。

学习重点:

1、【知识目标】:

①②

学习难点:

1、【知识目标】:

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教师引导点拨。

学习过程:

【资料链接】【作者介绍】

韩愈(768~824),唐文学家、哲学家。

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常自称“祖籍昌黎(属今河北省)”,世称韩昌黎。

三岁无父母,由其嫂抚养,自幼学习刻苦。

德宗贞元时中进士,任监察御史,时关中天旱人饥,他上书请宽民徭,被贬为山阳令。

赦还后,曾任国子博士、刑部侍郎等职,又因谏阻宪宗迎佛骨入宫,贬为潮州刺史。

穆宗即位,奉召回京,为兵部侍郎,又转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

死后谥号文,世称韩文公。

他性耿直自负,喜奖励后进。

在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思想上尊儒排佛,文学上极力反对六朝以来的骈俪文风,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他的散文继承先秦两汉传统,并加以创新发展,论证周密,气势雄健,把文章从形式主义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使文风为之一变。

因此,苏轼说他“文起八代(东汉、魏、晋、宋、齐、梁、陈、隋)之衰”。

可见影响之大。

旧时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他的诗力求新奇,对宋诗影响较大。

著有《昌黎先生集》40卷,《外集》10卷。

唐宋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叶及北宋时期以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

因同时涉及文学的思想内容,所以兼有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的性质。

“古文”这一概念由韩愈最先提出。

他把六朝以来讲求声律及辞藻、排偶的骈文视为俗下文字,认为自己的散文继承了先秦两汉文章的传统,所以称“古文”。

韩愈提倡古文,目的在于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将改革文风与复兴儒学变为相辅相成的运动。

在提倡古文时,进一步强调要以文明道。

除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外,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人也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

唐宋八大家在散文创作上的特点主要是:

1、在文章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上,强调“文以明道”、“文以载道”,反对“为文”而作文。

2、创造了一种“词必己出”文能达意、既可以明道,又富有文学形象的散文语言。

3、在表现手法上,八大家常把叙事议论、描写抒情结合起来,融为一体。

明代朱右曾将韩愈、柳宗元与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的散文作品合编为《八先生文集》,后来茅坤又继之编选了《宋八大家文钞》,从此,“唐宋八大家”便成了文人写作散文的楷模。

明代的唐宋派,清代的桐城派、阳湖派,其散文成就都与唐宋古文运动有着渊源关系。

从对后世所发生的深远影响来看,完全可以这样说,唐宋古文运动,是中国古代散文发展史上的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题解】本篇选自《昌黎先生集》,是韩愈的一篇著名短论。

“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表明作者的见解,说明寄寓的道理。

“师说”,就是谈谈从师求学的道理。

作者针对两汉以来儒家经师严守师法、故步自封,和魏晋以来士大夫中的“非师无学”“耻学于师”,以及当时社会上不重视求师学习的恶劣风气,于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任国子监四门博士时写此文。

柳宗元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谈到此事说:

“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

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为师。

世界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

愈以是得狂名。

”由此可见《师说》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斗争精神。

【自主学习】

1、阅读“资料链接”和课文相关注释内容,了解韩愈和相关文学文化常识。

韩愈(768~824),文学家、哲学家。

字,河阳人,祖籍昌黎,世称韩昌黎。

死后谥号文,又世称韩文公。

性耿直自负,喜奖励后进。

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思想上尊儒排佛,文学上反对六朝以来的骈俪文风,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的倡导者。

他的散文继承先秦两汉传统,并加以创新发展,论证周密,气势雄健,把文章从形式主义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使文风为之一变。

因此,苏轼说他“”。

可见影响之大。

旧时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

二、自译课文(注意重点字词句意,“直译”“对译”原则——逐字逐句翻译,注意通顺)

三、自学任务: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传道()句读()针砭()阿谀()巫()医

郯子()苌弘()师襄()老聃()经传()

李蟠()或不焉()贻赠()

2、指出课文句中的通假字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②或师焉,或不焉()

3、辨别下面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

②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③小学而大遗,吾示见其明也。

()

④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远矣。

()

⑤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

4.辨别解释文中下列加点词的一词多义现象

道:

①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③道相似也()④余嘉其能行古道()

传:

①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③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贤:

①其贤不及孔子()②师不必贤于弟子()

师: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②吾从而师之()

③吾师道也()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⑤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惑:

①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5.指出下列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并加以解释

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②或师焉()

③不耻相师()④吾从而师之()

⑤而耻学于师()⑥孔子师郯子()

⑦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⑧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⑨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

6.在文中,“之”出现25次,“其”出现17次,试辨析下面“之”“其”的用法

之:

①择师而教之。

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③古之学者④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⑤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⑥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⑦君将哀而生之乎⑧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⑨吾欲之南海

其:

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②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③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④余嘉其能行古道

⑤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⑥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

⑦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7、分析下面文中句子的句式类型: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②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③不拘于时()④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⑤而耻学于师。

不拘于时,学于余。

师不必贤于弟子。

()

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⑦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

⑧问之,则曰:

“彼与彼年相若也”()⑨则群居而笑之。

()

8、翻译下面句子,要求直译,注出文言字词句的特殊现象

①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②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③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⑤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⑦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⑧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⑨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⑩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⑾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合作探究】

三、朗读展示(注意读音句读)

四、自学任务展示(1-7题)

【个性质疑】

【课堂总结】

 

【练习检测】1、完成文本练习;2、背诵《师说》全文。

【学习评价】

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第四课时

学习内容:

《师说》论证观点和结构方法理解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

正反对比论证,引用论证。

2、【能力目标】:

①继续培养增强文言语感;

②继续培养理清思路,把握中心的能力。

3、【德育目标】:

理解韩愈对尊师重道思想观点的论述和意义,树立尊师重教思想,培养谦虚好学品性。

学习重点:

1、【知识目标】:

学习难点:

2、【能力目标】;3、【德育目标】。

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教师引导点拨。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一、归纳字、词、句,理解文章各段内容;

二、整理、归纳文章的观点,理清结构,然后梳理论据和论证方法,结合背景理解主题,用现代观念去评价。

三、自学任务:

㈠.诵读第一自然段,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人为什么要从师?

②作者认为从师的标准是什么?

③作者怎样从理论上对总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作逐层分步论证的?

 

㈡.诵读第二自然段,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1)说说这一段与第1段是怎样联系的?

(2)这段文字运用怎样的论证方法?

㈢.分析第3段:

⑴第3段与第1段内容关系怎样?

试着从韩愈“古文运动”立场和议论文结构角度去理解。

 

㈣.分析第4段:

⑴作者为什么称赞李蟠?

试分点概括原因。

 

㈤试从正反对比角度写一段话阐述“学习要耐得住寂寞,来不得浮躁”的道理。

(100字左右)

【合作探究】

三、朗读展示(注意读音句读)

四、自学任务展示(㈠-㈤题)

【个性质疑】

【课堂总结】

 

【练习检测】1、完成文本练习;2、背诵《师说》全文。

 

【学习评价】

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练习+答案

《师说》巩固及拓展性练习

一、基础题(共15分,每题3分)

1.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无:

没有B.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固:

本来

C.余嘉其能行古道嘉:

赞许D.是故圣益圣,愚益愚益:

更加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A.古之学者必有师B.吾从而师之

C.小学而大遗D.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3.下列句中加点的字与例句中加点的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A.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B.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D.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4.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虚词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而耻学于师/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作《《师说》以贻之

C.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其下圣人也远矣

D.小学而大遗/人非生而知之者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师说》选自《昌黎先生集》,作者韩愈,字退之,河阳人。

唐代著名散文家,明人将其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B.韩愈、柳宗元等人倡导的古文运动,既是一场复兴儒学的运动,也是倡导古文、反对骈文的文学革新运动。

古文运动的理论,对于开创作家自由抒发的文风,拨正古代散文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C.“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等六种技艺和学问。

传,解释经书的著作。

D.“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出自孔子的《论语·述而》,原句是: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共15分,每题3分)

嗟乎!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乃:

却,竟然

B.或师焉,或不焉不:

通“否”

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不齿:

不屑一提

D.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出人:

超过其他的人

7.下列句中“其”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A.其皆出于此乎?

B.吾未见其明也

C.其可怪也欤D.授之书而习其句读

8.下列各组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则群聚而笑之

B.愚人之所以为愚/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9.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B.大王来何操?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D.不拘于时,学于余

10.下列对语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该段运用了三组对比,批判了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恶劣习气。

B.语段先以“古之圣人”比照“今之众人”,得出了“圣益圣,愚益愚”的结论。

C.语段再以择师教子和自身“耻师焉”作对比,得出了“小学而大遗”的结论。

D.语段最后将“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和“士大夫之族”的学习态度进行对比,得出了君子智力不如“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结论。

三、翻译下列句子(共20分)

1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3分)

12.不拘于时,学于余(2分)

1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3分)

14.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3分)

15.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分)

16.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3分)

17.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3分)

【“求学之道”板块练习】

一、基础部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组是( )

A.槁暴(pù)参省乎己(xǐng)锲而不舍(qiè)

B.六艺经传(zhuàn)贻笑大方(yí)金石可镂(lòu)

C.阿谀奉承(yú)老聃(dān)骐骥一跃(jì)

D.或不焉(fǒu)谄媚(chǎn)木直中绳(zhōng)

2.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为( )

A.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人,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

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明人列他为“文起八代之衰”。

B.荀子,名况,是战国末期的思想家,先秦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荀子》共32篇其中大多数都是荀子所作,荀子认为“人性本恶”,他说:

“人之生也固小人”,认为仁义是由后天所学、所行、所为而获得的。

C.我国古典散文发展到唐代,出现了一次巨大变革,这次变革有理论指导,有成功的实践,而提倡新文体的韩愈等人,又与当时流行的骈体“俗下文字”相对应,称所倡导的文体为“古文”,因而,近代研究者把这次变革叫做“古文运动”。

D.韩愈的创作实践了其倡导的理论,代表性的作品有《马说》《原道》《原毁》等。

3.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道理)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风尚)

C.虽又槁暴,不复挺者。

(暴露)

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天赋)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C.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D.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古之学者必有师

B.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C.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6.下列句中加点词与“而耻学于师”中“耻”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B.金就砺则利

C.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D.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7.下列译句有误的一项是( )

A.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巫医、乐师及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

B.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我曾经整天地思考,还不如在极短的时间内所学到的东西。

C.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他和他年龄相近,修养和学业也差不多,(怎样能称他为老师呢?

)以地位低的人为师,那是很使人丢脸的事,以官位高的人为师就近于阿谀奉承。

D.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所以,没有地位高低年龄大小之分,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8.默写。

(1)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2)古之圣人……今之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人行,_______________。

(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5),,如是而已。

二、阅读部分

(一)阅读《劝学》,完成9、10题

9.解释加点的词语

(1)学不可以已()

(2)木直中绳()

(3)金就砺则利()(4)吾尝跂而望矣()

(5)不如须臾之所学也()(6)善假于物也()

10.说出下列句中“而”字的用法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吾尝终日而思矣()

(4)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5)锲而不舍()

(6)蟹六跪而二螯()

(二)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1—14题

嗟乎!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1.解释加点的词语。

(1)今之众人()

(2)而耻学于师()

(3)是故圣益圣()(4)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5)或师焉,或不焉()(6)官盛则近谀()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B.欲人之无惑也难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C.其出人也远矣其皆出于此乎

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13.下列语句中“于”字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而耻学于师

善假于物也

月出于东山之上

徘徊于斗牛之间

游于是乎始

A.

/

/

/

B.

/

/

/

C.

/

/

D.

/

/

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虽然对巫医乐师百工之人抱轻视的态度,但还是肯定了他们相互学习的良好风尚.

B.作者突破了封建门阀等第观念,赞扬了劳动人民不耻相师的良好风尚.

C.文章运用了三组鲜明的对比,批判了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坏风气.

D.作者以儒家道统的继承者自居,“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中的“道”是指儒家正统思想.

(三)阅读下文,完成15—20题。

辱书云,欲相师。

仆道不笃。

业甚浅近,不敢为人师。

孟子称: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

今之世,未闻有师。

有,辄哗众笑之,以为狂人。

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

世界群怪聚骂,指目牵引(牵引,拉拉扯扯地纷纷议论),而增与为言辞。

愈以是得狂名。

屈子赋曰:

“邑犬群吠,吠所怪也。

”仆往闻,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

前六七年,仆来南(来南,指唐永贞二年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而来)。

二年冬,幸大雪逾岭(岭,五岭山脉,岭南一般不下雪),被南越中数州。

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

然后始信前所闻者。

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

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

然雪与日岂有过哉?

顾吠者犬者。

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

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15.下列两句中加点的字的正确意思与读音是( )

①仆道不笃 ②被南越中数州

A.①深厚  dù   ②同“披”  pī

B.①深厚  dǔ   ②覆盖    bèi

C.①忠诚  dǔ   ②覆盖    pī

D.①忠诚  dù   ②同“披”  bèi

16.与下列两句中加点的实词的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①群怪聚骂 ②指目牵引

A.①素善留侯张良B.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②吾得兄事之②非能水也

C.①必复之全之D.①不耻相师

②去今之墓而葬焉②沛公军霸上

17.对下列句子加粗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犯笑侮犯:

触,这里是冒着、顶着的意思。

B.因抗颜而为师抗颜:

指态度严正不屈.

C.而增与为言辞增与:

诬加。

D.余以为过言过:

过失、错过。

18.句子翻译正确的分别是( )

(1)辱书云,欲相师。

A.承蒙您来信说,希望能互相学习。

B.您在一封令我感到羞愧的信里说,想拜我为老师。

C.承蒙您来信说,想拜我为师。

D.您在一封令我感到羞愧的信里说,希望能互相学习。

(2)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

( )

A.韩愈已经自己充当了蜀的太阳,而您又想让我充当越州的雪。

B.韩愈既然自认为是蜀的太阳,而您又想让我充当越州的雪。

C.韩愈既然自认为是蜀的太阳,而我又想让自己充当越州的雪。

D.韩愈已经自己充当了蜀的太阳,而又想让自己充当越州的雪。

19.对文中“蜀犬吠日”“越犬吠雪”的比喻,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歌颂韩愈如蜀日一般永放光辉,并自喻自己的高洁品德。

B.抨击诋毁韩愈如蜀日一般永放光辉,并自喻自己的高洁品德。

C.表露作者完全赞同和支持韩愈有关师道的主张和实践。

D.说明自己被贬越州的处境,表达对世风日下的不满之情。

20.以下四句话中,不属于作者“不敢为人师”的理由的一项是( )

A.仆道不笃,业甚浅近B.孟子称: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C.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

D.然雪与日岂有过哉?

顾吠者犬耳。

三、语言运用

21.下面的句子有两处前后脱节,请在相应的序号处添加必要的词语,使之完整连贯。

①文人与民间创作结合,②中国小说呈现了重视情节的特点。

③重视写情节并不意味着忽视写人物,④要通过情节表现人物,⑤以外在的情节动作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和精神状态。

在______处加上;在______处加上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