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政治 难点突破+典型例题错误分析 专题10 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 新人教版doc.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394089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518.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政治 难点突破+典型例题错误分析 专题10 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 新人教版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中政治 难点突破+典型例题错误分析 专题10 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 新人教版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中政治 难点突破+典型例题错误分析 专题10 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 新人教版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中政治 难点突破+典型例题错误分析 专题10 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 新人教版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中政治 难点突破+典型例题错误分析 专题10 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 新人教版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中政治 难点突破+典型例题错误分析 专题10 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 新人教版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中政治 难点突破+典型例题错误分析 专题10 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 新人教版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中政治 难点突破+典型例题错误分析 专题10 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 新人教版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中政治 难点突破+典型例题错误分析 专题10 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 新人教版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中政治 难点突破+典型例题错误分析 专题10 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 新人教版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中政治 难点突破+典型例题错误分析 专题10 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 新人教版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中政治 难点突破+典型例题错误分析 专题10 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 新人教版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中政治 难点突破+典型例题错误分析 专题10 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 新人教版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中政治 难点突破+典型例题错误分析 专题10 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 新人教版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中政治 难点突破+典型例题错误分析 专题10 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 新人教版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中政治 难点突破+典型例题错误分析 专题10 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 新人教版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中政治 难点突破+典型例题错误分析 专题10 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 新人教版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中政治 难点突破+典型例题错误分析 专题10 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 新人教版doc.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中政治 难点突破+典型例题错误分析 专题10 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 新人教版doc.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政治 难点突破+典型例题错误分析 专题10 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 新人教版doc.docx

《学年高中政治 难点突破+典型例题错误分析 专题10 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 新人教版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政治 难点突破+典型例题错误分析 专题10 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 新人教版doc.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中政治 难点突破+典型例题错误分析 专题10 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 新人教版doc.docx

学年高中政治难点突破+典型例题错误分析专题10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难点突破+典型例题错误分析专题10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新人教版

【2013高考突破】

1.国民收入的分配

2.财政收入和支出

3.财政的巨大作用

【难点突破】

难点一国民收入的分配

例1、面对历史罕见的西南地区特大旱灾,财政部紧急安排了5000万元特大抗旱补助经费,支持云南、广西做好抗旱工作。

这笔经费取自于(  )

A.社会积累基金      

B.社会消费资金

C.社会补助基金

D.社会生产基金

难点二财政收入和支出

C.税收支出大于税收收入

D.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

难点三财政的巨大作用

例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

民主改革50多年来,西藏经历了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专制走向民主、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光辉历程,

实现了由封建农奴制向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性跨越,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据统计,1959年至2010年,西藏生产总值由1.74亿元增长到507.46亿元。

2010年西藏的经济增长率为12.3%,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个百分点。

1959年至2008年,

中央财政向西藏的财政转移支付为2019亿元,年均增长近12%。

“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计划对西藏的财政补助达到2124亿元。

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说明中央财政支持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

难点3综合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进行综合命题考查。

例3.材料一:

针对通货紧缩的形势,1998年以来我国一直在实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6年来我国累计发行长期建设国债9100亿元,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但扩张性财政政策也使我国面临一定的财政风险;下表为1997年-险状况。

资料来源:

国家统计局、国家开发银行数据

材料二:

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我国宏观经济政策作出重大调整,持续多年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将过渡为稳健的财政政策。

规模有可能在亿元的基础上继续减发400亿元—500亿元。

国债资金减发后,为使财政政策更好地发挥作用,国家将采取有保有控的方式,调整和优化财政资金的使用方向和支出结构,增强财政对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社会保障等公共事业方面的供给,加强财政支持农业、能源交通、教育、科技、卫生、文化领域的力度,向经济结构调整、生态环境建设、西部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等方面倾斜。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有关知识简要分析我国调整财政政策的依据。

(3)结合材料二,分析稳健的财政政策关于财政资金的安排对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

2.为了增加农民的农业收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

从今年起,逐步降低农业税税率,平均每年降低一个百分点以上,五年内取消农业税。

随后,北京市宣布便全市329万农民“挣回”8000万元。

同时投入15.19亿元支持“三农”,另拔1.1亿元对种粮农民进行直接补贴

结合上述材料,分析税收和财政政策对解决“三农”问题的作用。

【易错点点睛】

易错点1从积累与消费的角度进行命题考查。

1.政府用于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的费用属于()基金。

A.扩大再生产B.公共消费

C.非生产性基本建设D.个人消费

2.如果积累基金超过了生产资料的增长,就会导致生产资料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在建工程不能按期完成。

如果积累基金小于生产资料的增长,则会造成生产资料的积压,减缓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

这就要求我们

A.积累基金必须同社会增加的生产资料相一致

B.消费基金必须同全社会的消费资料数量相一致

C.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增长,必须与物质资料价格增长相一致

D.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必须同国民收入的增长相一致

3.国民收入和财政收入的联系表现在

①国民收入是一个国家的劳动者所创造的社会财富,财政收入不是

②国民收入来源于社会总产品,财政收入不是

③财政收入是国民收入的一部分

④财政收入是在国收入的分配过程中产生的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特别提醒】国民收入的分配是高考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其中积累基金与消费基金的支配是近几年寓考舶一个热点知识、要准确运用这一知识分析社会经济现象。

【变式探究】

据《人民日报》载文指出,投资和消费是国民收入分配中此消彼长的一对矛盾,长期过高的投资率意味着长期偏低的消费率。

消费率低意味着当年的国民收入分配中将较多的部分用于投资,而不是消费,至少造成即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障碍。

据此回答1-2题。

1、决定国民收入分配的主要因素有

①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②人们的思想觉悟水平

③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④消费基金和生产基金的比例安排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①④

2上述材料体现的经济常识的道理主要是

A.国民收入总量既定时,积累和消费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B.国民收入总量既定时,积累和消费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C.在一定时期内,投资与消费是相辅相成的

D.从根本上看,投资的增长必然妨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易错点2从财政与税收的作用进行命题考查。

1、入保持良好增长趋势,首次突破2万亿元。

与此同时,国家用于经济建设等各项事业的支出也同步增长。

这说明

A.财政应保持大量节余

B.财政收入是财政支出的目的

C.合理的财政支出能够增加财政收入

D.财政是国家实现其职能的物质保证

2.金等重点财政支出得到较好保障。

医疗卫生支出同比增加77亿元,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增加21亿元,社会保险支出增加55亿。

这说明财政具有什么作用

①促进经济发展②促进教科文卫事业发展③调节社会分配④巩固政权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D.②③

3.财政收入越多,企业与个人的收益就越多。

【特别提醒】

财政与税收的巨大作用是高考命题的十个热点,对这一知识热点应全面系统把握,并运用这些知识点理解、分析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

【变式探究】

据《中国财经报》指出,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是财政义不容辞的职责,财政必须鼎力相助。

眼下紧迫的是确保同企下岗职工和离退休人员能按时足额拿到基本生活费和养老金,尤其是对那些特困企业、困难地区、老工业基地,中央财政应有倾斜政策。

(1)材料中反映出了财政的什么作用?

(2)如何理解“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是财政义不容辞的职责”?

【2013高考突破】

1对“三农”的投人比上年增长20%以上,主要是用于支持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对粮农直接补贴、发展农村科教文卫事业,其目的是为了

A.深化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

B.改善农民的生产和生活

C.强化政府在农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D.发挥市场对财政投向的决定作用

累计全国财政收入24430.35亿元,同比增长23.5%,财政收入实现新突破。

全国财政支出21593.68亿元,增长14.1%。

全国财政支出中各项重点支出都得到了较好保障,其中农、林、水、气等部门支出增长30.6%;社会保障补助支出增长20.45%;公检法司支出增长18.5%;教育支出增长14.1%;科学事业费增长15%;科技三项费增长31.7%。

回答2—3题。

2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是

①物价②经济增长③分配政策④税收

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①④

3财政支出体现的政府政策、活动方向或理念是

①重视“三农”问题②科教兴国战略③以人为本④以发展科技和教育为中心

A.①②④B.②③④

C.①②③D.①③④

至安至南京铁路铺轨工程已完成路基工程的60%的工程量。

该铁路贯穿我国东、中、西三个经济带,对加强西北、华北、西南与华东、中南地区的经济联系,加快陕北煤炭和沿线石油、铁矿等资源开发,扶持老区脱贫致富等发挥着重要作用。

据此回答4~5题。

4用于西安至南京铁路工程的投资属于国民收入中

A.用于扩大再生产的部分

B.用于非生产性基本建设的部分

C.用于社会物资储备的部分

D.用于公共消费的部分

5西安至南京铁路的修建

①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增强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

②对促进沿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③说明社会主义国家可以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④是防止社会生产过程中断的重要保证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通知》中强调,中央财政将根据各地财政状况、最低生活保障任务和地方财政努力程度,加大对财政困难地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的专项转移支付的力度。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逐年增加最低生活保障经费支出。

不得因中央加大支持力度而减少地方财政投入。

据此回答6~7题。

6材料中给予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属于社会保障制度中的

A.社会保险B.社会救济

C.社会福利D.社会优抚

7材料中各级政府增加最低生活保障经费支出

①是与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相一致的

②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客观要求

③体现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

④提高了全体人民的生活水平

A.①②B.②③

c.①②③D.②③④

8国家凭借自身拥有的政治权力,强制性地征收一‘部分社会产品,形成国家掌握的收人,以满足各方面支出的需要。

这种国家的收人和支出就是

A.财政B‘预算

C.决算D.税收

9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只是我们发展经济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它还关系到扩大国内消费需求、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这说明

A.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

B.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需求,是生产发展的动力

C.我国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D.分配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10影响财政收入的基础性因素是

A.税、利、债、费的总和

B.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

C.经济发展的水平

D.国家的分配政策

11在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国务院提出总收入13819亿元,中央财政总支出17017亿元。

其中拟增加再就业补助资金36亿元,拟安排779亿元支持做好“两保”和“低保”工作安排企业关闭破产补助17元。

中央财政增加的就业和社会保障投入属于

①财政支出中的社会保障支出

②社会总供给的一部分

③财政支出中的债务支出

④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

A.①④B.②③

C.①②D.③④

根据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状,为刺激需求,财政支出的重点应转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与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相适应。

据此回答13题。

12上述材料表明

①财政就是国家的收入和支出

②国家凭借政治权力而进行的社会产品分配政的全部内容

③财政支出重点的确定是以经济和社会发展观需要为依据的

④政府的政策可以通过财政支出体现出来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13上述材料包含的哲学观点主要是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③抓主要矛盾的观点

④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D.③④

据上海市财政局统计,收户1426,ll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692.44亿元,比上早增长11.3%,实现了市人大批准的财政收入预算目标,据此回答14-15题。

14上海市情况表明

①预算包括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

②财政收入是预算的一个重要方面

③预算是经过国家权力机关审批后生效的

④上海的财政运行达到了理想的状态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③④

15预算包括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这是

A.国民收入按最终用途划分的两个部分

B.构成国家预算体系的两个部分

C.国家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两个方面

D.国民经济中生产和消费两个方面

财政部正在研究将贺卡和一次性木筷纳入消,收范围。

据此回答16~17题。

16财政部将对贺卡和一次性木筷征收消费税,常识看

A.增强了我国综合国力的资源力

B.有利于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发展

C.坚持了公民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D.是通过宏观调控保护公共环境.保持生态平衡

17财政部准备对贺卡和一次性木筷征收消费税,将

A.促进生产贺卡和一次性木筷的劳动生产率的进一步提高

B.使贺卡和一次性木筷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要

C.能增加国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D.调节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在相关生产部门的分配

18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0多亿元资金防治“非典”,并决定四年内投入17.5亿元防治艾滋病。

这种做法表明国家

A.维护公民的政治权利

B.保护公民一切利益

C.保护公民的求偿权

D.尊重和保障人权

19财政收入14306。

78亿元,增长30.6%,完成年度预算60.7%,是近年来同期增收最多、增幅最大、完成进度最好的。

有关专家指出,财政工作基本是围绕生财、聚财、用财三者进行的。

“三财”之道,生财为根本,聚财要有度,用财讲效益。

(1)为什么说生财为根本?

生财的根本途径是什么?

(2)聚财为什么要有度?

如何把握好这个度?

20、自1998年以来,我国政府一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负担不断加重。

在过去的五年中,中央政策累计共发行了6600亿元长期建设国债,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为3%,已达3098亿元,已接近、甚至达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定的安全警戒线。

(1)何为积极的财政政策?

(2)我国为什么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3)如何正确认识我国的财政赤字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