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整理中班数学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394501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9.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整理中班数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新整理中班数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新整理中班数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新整理中班数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新整理中班数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新整理中班数学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新整理中班数学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新整理中班数学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新整理中班数学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新整理中班数学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新整理中班数学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新整理中班数学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新整理中班数学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新整理中班数学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新整理中班数学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新整理中班数学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新整理中班数学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新整理中班数学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新整理中班数学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新整理中班数学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整理中班数学教案.docx

《新整理中班数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整理中班数学教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整理中班数学教案.docx

新整理中班数学教案

中班数学教案

中班数学教案

中班数学教案1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正确感知比6少的数量,理解数的意义。

  2、引导幼儿积极地与材料互动,培养良好的操作习惯。

  3、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学具:

每人一份1-8的点卡、每人1―6数字卡片其中一张、作业每人一份、铅笔、1―8的数字粘贴纸

  教具:

1-8的数字卡和圆点卡、1-8的动物图卡、数字园背景图片一幅

  活动过程:

  一、以开火车游戏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老师手拿点子、数字、动物卡片,和孩子们进行问答游戏。

  师:

嘿嘿,我的火车几点开?

(随机出示6以内的点卡、数卡)

  幼:

嘿嘿,我的火车*点开。

  师:

嘿嘿,来了几位小客人?

(出示动物卡片)

  幼:

嘿嘿,来了*位小客人。

(反复进行几次)

  二、通过看看说说理解数字“6”的意义

  师:

呜呜,火车开到了数字园。

(出示背景图)你看到了什么?

  师:

(出示数字6)看,谁来迎接我们了?

(数字6)6可以表示什么呢?

(6朵花、6个小朋友……)

  师:

6还可以表示6个圆点。

(教师在数字6旁边贴上6个圆点卡)

  三、亲自实践,感知比6少的数量

  1、自由探索

  

(1)交流:

比6个圆点少的是几个圆点?

  

(2)操作找比6个圆点少的圆点后交流:

你找的比6少的圆点卡上有几个圆点。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相应圆点卡)

  (3)师生总结:

比6个圆点少的有5个圆点、4个圆点、3个圆点、2个圆点、1个圆点。

  2、点子与数的对应。

  

(1)师:

6个圆点可以用数字6来表示,那么这些比6个圆点少的点子的数量可以用哪几个数字来表示呢?

(请幼儿说)老师请5个小朋友一起来数字园找一找,并贴在能表示它们数量的点卡左边。

  

(2)小结:

比6少的有5、4、3、2、1

  3、游戏―找朋友:

巩固量与数的对应。

  教师出示动物卡片找数字朋友,每出示一种动物,相对应的数的小朋友就站起来。

  师:

“嘿嘿,我的朋友它是几?

  幼儿:

“嘿嘿,你的朋友它是*!

  四、作业――找朋友

  出示作业,你看到什么?

帮动物宝宝找到数字朋友,贴在动物旁边,然后找出比6少的种类用铅笔圈起来,请老师检查。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

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充分利用幼儿现实生活中的资源,通过作用于幼儿的活动对幼儿发生实质性的影响,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中班数学教案2

  【活动目标】

  1、学会8的形成,并认识数字“8”

  2、初步掌握8的实际意义

  3、体验成功后的乐趣,增强参与活动的自信心。

  【活动准备】

  1、1——8数字卡片、图片一幅、录音机、歌曲磁带、多媒体课件

  2、活动室周围放置若干身上有1——8点子或数字的老鼠形状。

  3、人手1份实物卡片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组织教学

  

(二)基本部分:

  1、小朋友,今天老师和你们做一个数字娃娃的游戏,你们想不想变个数字娃娃?

你们想做个数学娃娃几?

你们就戴上几的头饰。

  2、现在你们都变成数字娃娃了,你告诉我,你是数字几?

这个数字是怎么来的,看谁说的又对又快,幼儿回答。

  3、孩子们,你们变的数字娃娃真可爱,我也想变成数字娃娃,老师想变成数字几呢?

看完老师变的魔术就知道了。

  4、操作课件:

  飞出7只蜜蜂,后来又飞出一只蜜蜂,现在一共是几只蜜蜂?

7只蜜蜂后来又飞来1只蜜蜂,一共是8只蜜蜂。

8只蜜蜂是怎么来的(7添上1是8)老师肯定并请全体幼儿说一遍。

依次播放花,苹果,汽车,飞机等让幼儿说。

  5、老师刚才变的蜜蜂是几?

老师想变成数字几?

(8)8像什么?

  6、8能表示8只蜜蜂、8只花篮、8还能表示8颗星星等,8能表示好多好多是8个的物品。

  7、闯关拜见黑猫警长,正确判断“8”以内的数量。

  

(1)第一关,请小朋友们从盒子里找出有8个礼物的卡片送给黑猫警长比一比,谁找得礼物又对又多。

(幼儿操作实物卡片,教师观察。

  提问:

你找到了什么礼物,它们的数量是几,

  

(2)第二关,说出数字“8”像什么?

请小朋友从数字卡片中找出数字“8”,念一念。

  (3)第三关,考考你们的眼力,(出示图片)。

请根据老师的问题拿出相应的数字卡片放在桌子上。

  8、游戏《捉老鼠》,巩固对8数量的正确判断。

  活动室里藏了许多老鼠,请大家去捉身上有8个圆点的或者有数字“8”的妖精,比一比,谁的本领大,捉的老鼠又对又多。

幼儿游戏,教师观察、指导。

(播放歌曲《黑猫警长》)

  四、结束:

小朋友们真能干,捉了这么多老鼠,现在我们和黑猫警长一起到外面去玩一回吧。

  中班数学:

纽扣分类

  中班数学幼儿园数学中班数学幼儿园数学中班数学幼儿园数学中班数学幼儿园数学

  活动名称:

中班数学:

纽扣分类活动目标:

1、能按照一个以上的共同特征给纽扣分类,会记录分类结果。

2、复习点数6以内数量的技能。

3、乐于参与操作活动,感受发现的快乐。

活动准备:

大记录纸一张;幼儿人手一份纽扣、二个盘子、一张记录纸、铅笔;投影设备。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观察老师衣服上的纽扣,数数有几粒。

二、观察多样的纽扣。

1、师:

小朋友,这些都是什么呀?

(纽扣)数数一共有几粒?

这些纽扣是什么样的?

(幼儿相互交流)2、师:

这些纽扣看上去不一样,但他们也有一些相同的特点。

请你说说这些纽扣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

3、师:

这些纽扣挤在一起,多难受呀,请小朋友按纽扣上的一个相同特点把纽扣分成两份,还要在记录纸上写下来。

4、观察记录纸,说说标记的意思,讨论记录方法。

5、请一个幼儿表演分类方法并记录。

6、鼓励幼儿尝试用多种方法分类与记录。

教师巡回指导。

7、请个别幼儿展示记录结果,表演并讲述分类方法。

三、纽扣拼画。

1、师:

纽扣除了可以扣住衣物,还可以拼成漂亮的图画呢。

你能用纽扣拼出什么呢?

请你数数你拼了几粒纽扣。

2、展示幼儿拼画作品,个别幼儿讲述,其余互相欣赏。

  幼儿园中班蒙氏数学教案:

排序

  准备材料:

  1、有壳的花生、糖果、红枣若干粒(分别放在三个盘子里)。

  2、形式排列卡三张:

纸制卡片,绘有按一定规律排列的花生、糖果、红枣及表示排列方向的箭头。

  3、牙签若干

  直接目的:

尝试用三种不同种类的食物按一定数量进行有规律地排列。

  间接目的:

  1、观察能力的培养

  2、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3、迁移能力的培养

  活动提示:

  1、将教具端放到卷毯上,请幼儿说出食物名称。

  2、出示形式卡第一张,请幼儿回答:

“箭头表示什么?

”(从箭尾到箭头表示一个方向。

  3、形式卡上按“糖、花生、枣”的顺序连续重复排列三组,教师用牙签将形式图划分为三小节(牙签放在枣与糖之间)。

  4、请幼儿观察并引导幼儿讨论:

  他们被分成了几组?

  每组有哪三种食物?

  每组中谁在前?

谁在后?

谁在中间?

  三组排列完全相同吗?

  5、请幼儿跟着老师将形式排列卡的内容点读两遍,注意每读完一小节后要稍作停顿。

鼓励幼儿记住图形排列规律。

  6、请幼儿将实物与图形从左往右对应,并按原有规律继续排列。

  7、排列完毕,老师与幼儿一起点读并确认排列结果,如发现错误要及时调整。

  8、分别出示第二张、第三张形式排列卡,引导幼儿独立完成操作。

  9、教具归位时要注意从左往右有秩序地整理,可一组一组地收。

  错误订正:

  1、形式排列卡及表示排列方向的箭头。

  2、教师的引导及帮助。

  延伸变化:

  1、学习将物体按组内数量递增的规律重复排列。

  2、学习将物体按组内数量递减的规律重复排列。

  3、学习将一个物体按数量递增、另一个物体按数量递减的规律同时排列。

  中班数学:

老奶奶的服装店

  一、活动目标:

⒈在帮老奶奶找纽扣的情境中,按2个特征辨别图形、尝试看标记图钉纽扣,感受数量的序列。

  ⒉能够遵守操作规则,正确使用操作材料,清楚讲述操作过程与结果。

  二、活动准备:

  教学材料:

奶奶图片一张标记等若干

  幼儿操作材料:

无纽扣的服装人手一件,有红黄蓝绿颜色特征的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的纽扣若干,上面有4——8不等的纽孔,上面有标记的小筐人手一个、固体胶人手一个。

  三、活动过程:

  ㈠图片导入活动,引发兴趣

  ——老奶奶做了许多的衣服,想开一个服装店,但是她一个人还来不及完成,想和你们合作完成,愿意吗?

  ㈡帮老奶奶找纽扣(按两个特征标记分类)

  ⒈巩固按2个特征辨别图形。

  ——先来找找看,老奶奶做的衣服上面还缺什么?

(纽扣)

  ——真的,衣服上还没有纽扣呢!

各种各样的纽扣混在一起,老奶奶年老眼花分不清楚了,你们愿意来帮帮她吗?

  ——(出示红色和圆形标志):

不过,奶奶对每个人提出的要求是不一样的,谁能看懂熊奶奶要杨杨老师找什么样的纽扣?

红色的什么形状的纽扣?

这个可以吗?

为什么?

  ——小结:

对!

看到这两个标志就是要找红色的圆形的纽扣,两个特征要求都找对才能放进去。

  ⒉第一次操作:

按两个特征找纽扣。

  ——等会,请你先拿起你的小篮子仔细看看、轻轻说说“老奶奶让你帮忙找怎样的纽扣?

”然后轻轻再边找边说:

“我找到的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纽扣?

”最后数一数你找到了几颗纽扣?

(老奶奶的年纪大了,声音太大了她会受不了,我们不要吵到老奶奶哦!

  ——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孩子边操作边讲述。

  ——幼儿将小盆子拿好放到椅子下面,然后开始集中交流:

你找到了几颗什么样的纽扣?

怎样找才不会错不会遗漏?

(仔细地看看……)

  个别关注:

××你找的是不是红色的三角形纽扣呀?

看清楚颜色、形状,都一样才能放进自己小框。

不要把别人的纽扣拿走哦!

这是你要找的纽扣吗?

  ㈢第二次操作:

按量的多少进行正逆排序。

  ⒈手口一致点数。

  ——咦!

你们的纽扣上有什么?

(圆点)

  ——哎呀!

××看得真仔细,这圆点是纽扣穿线的洞洞,拿一颗出来数数上面有几个洞洞啊?

  都是×个吗?

再数一数其他纽扣吧!

  把洞洞最多的纽扣,找出来!

拿最少的让我看看?

  ⒉帮老奶奶钉纽扣(正逆排序)。

  ——你们帮奶奶找到纽扣了,她可真高兴!

愿意帮她把纽扣订到衣服上吗?

从哪里开始钉?

怎样订纽扣呢?

奶奶说,这个问题有点难,只有听清楚、想明白的宝宝,才会知道。

  ——(出示4至8):

奶奶在这里告诉我们了,谁看懂了呀?

xx看得这么认真,她一定看懂了!

(幼儿自由表述)

  ——老师小结:

上面是4,表示是四个纽扣洞洞,下面是8表示8个纽扣洞洞,这个箭头表示慢慢、慢慢地变,变多了还是变少了?

对,是慢慢变多了……

  ——带上篮子去找一件自己的衣服,先看清楚老奶奶订纽扣的要求,再把纽扣倒出来摆一摆,想清楚就可以订纽扣啦!

  老师巡回关注:

孩子能否按图示、按序订纽扣。

  ——展示个别,集中评价:

  这件衣服的纽扣是谁订的?

这里,奶奶的要求是:

纽扣上的洞洞是越来越……?

真是越来越多了,你真聪明,谢谢你哦!

  这件呢?

是谁做的?

奶奶的要求是越来越……?

原来是纽扣的队伍排错了,要改一改!

  ㈣

  ——你们真能干,不仅帮老奶奶找到了纽扣,还做好了新衣服,老奶奶可高兴啦!

她说:

“谢谢这些聪明、有礼貌的宝宝。

下次,欢迎你们去他的服装店卖衣服哦!

”你们该说什么呀?

(老师:

嗯,帮老奶奶做事情我们也很高兴!

)做完事情啦,我们出去放松放松吧?

跟老奶奶、还有老师们说什么呢?

  中班计算《小花园》活动设计

  《小花园》活动设计

  实验幼儿园曹丽娟

  活动目标:

  1、观察物品的特征并进行计数。

  2、学习将物品的形状、颜色和数量进行二次对应。

  活动重点:

  将物品的形状、颜色和数量进行二次对应。

  活动准备:

  1、小兔子、小熊、小山羊图片各一张。

  2、红色、蓝色、黄色的花园图片各一张。

  3、12张作业纸、图卡和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活动主题: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请来三位小客人,我们一起来看看会是谁呢?

(多媒体出示小兔子、小熊、小山羊)幼儿和三位小客人打招呼。

  

(2)这三位小客人都非常喜欢种花,它们在自己的花园里种了好多漂亮的花,想请小朋友们去它们的花园里玩一玩,你们想去吗?

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欣赏小花园,认识形状、颜色并进行计数:

  

(1)出示小花园图片,小朋友们看它们的花园漂亮吗?

  

(2)创设情景,分别出示三个小花园图片:

  ①情景一:

出示小兔子花园

  (多媒体播放)小兔子说:

“我的花园最漂亮!

来到我的花园,我可要考考你们哦。

  小兔子的问题:

我的花是什么样子的?

我的花是什么颜色的?

我的花园一共有几朵花?

  幼儿自由回答,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如:

幼儿说花的形状时,师告诉孩子这种花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郁金香。

说颜色和计数时,找幼儿找出相应的卡片,师贴在对应的表格里。

最后,师强调幼儿看着表格,用完整的话描述小兔子的花园。

如:

小兔子的花园有6朵红色的郁金香。

  ②情景二:

出示小熊的花园

  小朋友们,你们听谁在说话呢?

(多媒体播放)小山羊:

“不行,不行,我也要考考你们!

”我们一起听听小熊的问题吧!

  小熊:

“谁知道我的花像什么?

我的花是什么颜色的?

我一共有几朵花?

  方法同上

  ③情景三:

出示小山羊的花园

  (多媒体播放)小山羊的哭声,请幼儿认真听,听听它是谁?

它怎么了?

为什么会这样?

引导幼儿看小山羊的花园。

(方法同上)

  4、做练习:

  师给每个幼儿发一张表格和卡片。

师讲要求,幼儿动手贴一贴。

  5、小结:

  三位小客人看到小朋友们真能干,想请我们到校园做游戏,你们高兴吗?

我们开上小火车出发吧。

  中班数学活动:

藏起来的花瓣(找规律

  活动目标:

  1、体验在数学活动中找规律快乐。

  2、能认真观察物体的颜色排列规律,并按规律进行排列。

  3、学习用多种方式探索和寻找物体的排列规律。

  活动准备:

  1、按红、黄、黄规律穿成的花瓣项链,盒子,记录纸,水彩笔。

  活动过程:

  1、出示ABAB直线型花瓣项链,引导幼儿观察项链的颜色排列规律。

  

(1)请幼儿讨论花瓣颜色的排列顺序。

  

(2)教师将幼儿的讲述内容用颜色标记做记录。

  2、出示ABB环形花瓣项链,感知环形项链的颜色排列规律。

  

(1)出示ABB环形花瓣项链,引导幼儿观察其颜色排列规律。

  

(2)教师根据幼儿讲述内容用颜色标记做记录。

  (3)教师引导幼儿沿相反方向观察项链颜色排列顺序,并记录排列规律。

  (4)让幼儿观察、比较不同方向花瓣排列的顺序。

  3、游戏:

“猜一猜”。

  

(1)将项链中的一部分藏在盒子里,请幼儿猜猜盒子里藏的是什么颜色的花瓣。

  

(2)教师记录幼儿的猜测,再打开盒子,进行验证。

  (3)根据幼儿掌握情况,隐藏不同数量的花瓣再次进行游戏。

  4、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教师简单介绍操作内容、操作方法。

  

(2)幼儿操作。

  第一、二组:

画一画。

  方法:

请幼儿从串珠卡片中抽出一张,根据卡片上的提示在白纸上画出一串项链。

  第三、四组:

猜一猜。

  请幼儿猜一猜山洞和大树后面藏着什么样的动物和娃娃?

  5、活动评价。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观察、感知生活中一些物体上的花纹排列规律,如地垫、餐桌布、床单、衣服等,丰富幼儿有关排序的经验。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有趣的数字》

  幼儿园中班教案

  活动目标

  1.感受数字的丰富变化,激发幼儿对数字的兴趣。

  2.体验数字给生活带来的方便与有趣。

  活动准备

  1.动画片:

有趣的数字

  2.图片:

在图画里找数字

  3.教具:

电话

  动画片

  趣味练习

  活动过程

  一、看图找数字

  1.小朋友,这是一幅很有趣的图画,仔细看看,在这幅图画里,你能找到什么?

  2.幼儿观察后,在图画里找出数字。

  二、感知数字的丰富变化。

  1.情景表演

  教师接听电话:

喂,您好,你找东东呀,东东没有来幼儿园,你给东东打电话吧….

  2.教师:

怎样才能联系到东东呢?

给东东打电话,你需要知道什么?

  (电话号码)

  电话号码是用什么组成的?

(数字)

  3.说电话号码

  

(1)教师:

谁知道自己家的电话号码是多少?

爸爸、妈妈的电话号码是多少?

  

(2)思考:

为什么电话号码是不一样的?

  讨论后得出:

数字的排列顺序不同。

  三、交流有关电话方面的知识

  1.分别请幼儿自己知道的电话号码。

  了解电话号码是多位数的。

  2.你们知道的电话是几位数的?

  (请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讲述)

  小结:

固定电话是8位数的,手机是11位数的,常用的较特殊的电话是3位数的。

  四、动画片,激发幼儿对数字的兴趣

  1.教师:

请小朋友看一个动画片:

你最喜欢的数字是什么

  2.请幼儿说一说自己喜欢的数字。

  五、给小动物编电话号码

  1.有许多小动物家还没有电话,你们用喜欢的数字来帮它们编个电话号码吧。

  提示:

可以用贴数字的方法,也可以用笔写。

  2.提示幼儿是否每个数字都用了,数一数,

  你编的电话是几位数的。

中班数学教案3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运用各种感官感知8以内的数量,进一步理解数字的实际意义。

  2、认真倾听,能按要求作出正确的反应。

  3、喜欢参与活动,进一步提升对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点:

  通过游戏活动进一步感知理解8以内的数的实际意义。

  活动难点:

  认真倾听,并能按要求作出正确反应。

  活动准备:

  1、铃铛一对

  2、响鼓、木鱼等乐器

  3、1~8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一、听得清,说得对(激发幼儿对本次活动的兴趣)

  1、师出示小铃,今天,我们来玩一个听音记数的游戏。

  2、师提出游戏要求,听清楚老师敲击的次数,然后听到老师说“抢答开始”时立即站起来说出共

  敲了几下?

要求用完整的话来回答。

  二、听得清,拍得对(根据铃声或不同节奏,拍出相应次数过相应节奏)

  1、教师敲击乐器,幼儿拍出与乐器声次数相同的数量。

  2、教师敲击乐器,幼儿扮演不同的动物,用叫声回应。

(要求叫声与乐器声数相同)

  3、教师用另一乐器打出节奏xxx|xxxx|x—|,幼儿拍出相同的节奏,并说出共拍了几下。

  4、教师帮助有困难的幼儿,引导幼儿按拍击的节奏数数。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三、听得清,举得快(在上一游戏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难度)

  1、教师用乐器拍节奏,幼儿心里数数,然后举起相应数量的数卡并说明:

几声鼓用数字几来表示。

  2、教师请幼儿仔细听并根据要求做动作。

如:

如果听到“五”就拍五下手,后面的`小朋友要换动作,听到“六”就跳六下,听到“七”就蹲七下等。

  3、游戏继续进行,适当调整难度。

中班数学教案4

  一、活动目标

  能用自然物正确地测量线段及图形边的长度,并比较长短。

  二、活动准备

  1.两名运动员比赛跳远的图片(运动员跳的线段长度是2的倍数),2厘米长的短棒若干。

  2.幼儿用书,人手一份,回形针若干,小木棒若干。

  3.实物投影仪。

  三、活动过程

  1.学习测量的方法

  

(1)提问:

图上的运动员在干什么?

我们来做小裁判,评一评他们谁跳得远?

(启发幼儿用测量的方法来比较)

  

(2)教师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测量的方法:

用小棒沿线段一一排列,使小棒头尾相接,没有空隙。

在线段下写下所用小棒的数量。

  请一位幼儿上来,分别尝试测量另外一个运动员跳得线段的长度,教师帮助幼儿写下所用小棒的数量。

  比一比谁跳得远,并说一说为什么。

  2.讨论并尝试测量另一幅图。

(方法同测量图一)

  3.幼儿用小棒或回形针测量幼儿用书上运动员跳高、跳远、投掷的线段长度,并给跳得远、投得远、跳得高的那名运动员贴上小红花。

  四、活动建议

  在区域游戏中,继续提供小棒、回形针、火柴棒等测量工具,供幼儿操作测量图书、积木等各种物体的边长。

中班数学教案5

  教学意图:

  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自然界的植物都有了明显的变化,特别是各种各样的种子成熟了,孩子们都被这些变化激起了强烈的好奇心。

于是开展了此次活动《有趣的豆子》。

培养不了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幼儿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实际意义。

  教学目标:

  1.感知数量的多少,初步体验并学习不同的数数方法。

  2.培养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准备:

  记录表白扁豆黄豆绿豆。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导入活动。

  请全班幼儿分别向客人老师介绍自己是谁,是男生还是女生。

  师:

小朋友们好,你们认识我吗?

我先介绍一下自己,我姓张,你们可以叫我张老师,请你们也向客人老师介绍一下自己。

  二、出示豆子,初步尝试

  1.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些豆子,你们看,这是什么?

(蚕豆)

  请一个小朋友上来抓一把,老师也来抓一把,你们猜猜看,谁抓的豆子多?

(幼儿猜想)

  2.出示三种豆子。

(黑豆白扁豆黄豆)

  师:

老师这儿还有一些豆子,你们认识吗?

(请一个小朋友上来抓一把豆子)

  怎样知道每一种豆子有几颗?

(分开来数)我们来数一数,记一记。

  3.出示记录表

  师:

老师这儿有一张记录表,小朋友看一看,表上有什么?

黑豆的棵数记录在哪里?

为什么?

  (介绍记录表、记录)

  三、动手操作、记录结果

  1.师:

小朋友想不想自己试试?

请小朋友记住哦,抓完豆子以后,要先数豆子,再记录,记录好了之后,将记录卡挂在脖子上。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2.集体交流

  师:

下面哪个小朋友看着记录卡来讲一讲,你的豆子每种有几颗?

  幼儿:

我抓了××个白扁豆,××个黑豆,××个黄豆。

(出示拍摄的照片)

  引导幼儿讲述自己不同数豆子的方法

  (分类数点数一个一个的数)

  3.再次操作

  师:

刚才小朋友用了这么多的方法来数豆子,现在老师再给你们一个新的任务,再抓一把豆子数一数,在记录卡的反面记录下你抓的豆子的数量,给最多的记上标记。

  4.再次交流

  教师将操作情况拍照记录下来,请小朋友讲述抓得最多的豆子是哪种豆子。

  四、结束:

  师:

我发现每个小朋友抓出来的豆子都是×豆最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我们下次再讨论,今天我们就到这里,小朋友再见。

  教学反思:

  活动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的要求,很好地把数学与生活融合在了一起。

每个幼儿都有其独特的发展步骤、节奏和特点。

在数学教育中个体差异表现得尤为突出。

幼儿学习数学的个体差异,不仅表现为思维发展水平上的差异、发展速度上的差异、学习风格上的差异,还表现为能力和经验上的差异。

所以,在数学教育中不仅要“求同”,还应“存异”。

设计不同层次、不同难度的活动,为幼儿自由选择适合自己水平和能力的活动提供条件。

同时教师可根据幼儿不同差异给予适当的补充、点拨和启发。

重视个体差异是幼儿教育“以人为本”的直接体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