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幼儿整理物品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063157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1.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班幼儿整理物品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班幼儿整理物品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班幼儿整理物品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班幼儿整理物品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班幼儿整理物品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中班幼儿整理物品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中班幼儿整理物品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中班幼儿整理物品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中班幼儿整理物品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中班幼儿整理物品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中班幼儿整理物品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班幼儿整理物品教案.docx

《中班幼儿整理物品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班幼儿整理物品教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班幼儿整理物品教案.docx

中班幼儿整理物品教案

中班幼儿整理物品教案

中班幼儿整理物品教案

【篇一:

幼儿园中班游戏活动课教案6篇】

幼儿园中班游戏活动课教案6篇

1幼儿园中班游戏活动课教案-《角色扮演游戏》

一、活动内容:

角色游戏《超市、银行、幼儿园》

二、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按意愿独立地确定游戏主题的能力,主题鲜明而稳定。

2、让幼儿学会协商分配角色,与同伴积极交往,友好合作。

三、活动准备:

1、超市、银行、幼儿园等主题游戏玩具。

2、让幼儿了解超市、银行的工作性质、内容。

四、活动过程观察及调整:

1、教师出示超市、银行、幼儿园等的主题游戏玩具,直接引入游戏。

师说

“今天我们来玩角色游戏,这些玩具可以玩什么主题的游戏?

2、师幼一起回忆上次游戏情况,指出游戏中的不足,提醒幼儿在这次

游戏中改进。

师:

小朋友也发现了游戏时我们有些地方做得不够,这次游戏时我们更要改正了,做个讲礼貌、爱护玩具的好孩子,好吗?

2、让幼儿动手练习给娃娃穿脱衣服等,从而掌握一系列的技能和要领,同时满足幼儿亲身体验的心理需要;

3、引导幼儿自己练习穿脱衣服,边学边练,学做结合;

4、采用表演形式,比一比谁穿得整齐、摆放整齐。

让幼儿在接受训练的过程中达到练习熟练,熟中求巧,形成习惯。

3幼儿园中班游戏活动课教案-《彩球游戏》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利用滚、踢、抛等多种玩球方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游戏能力。

2、通过不同的体育游戏方式,发展幼儿跳跃、挥臂(向上或向前)、上肢抛接等的运动机能和动作速度及身体协调性的发展。

3、培养幼儿想像力及创造力。

活动准备:

报纸做的彩球若干、大篮子若干等。

音乐一段。

活动过程:

一、活动前准备:

教师带幼儿进入活动场地,幼儿手持彩球,随音乐沿场地四周进行走跑交替练习。

二、一物多玩游戏

1、讨论:

想想手里的彩球可以怎么玩?

2、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进行自主游戏。

3、集体交流:

你是怎么玩彩球的?

4、幼儿再次进行游戏,鼓励幼儿进行合作游戏。

三、小组接力竞争游戏:

运果子。

教师提出运果子的要求,不能用手可以自由结组。

看哪组运的果

子最多。

四、结束,

集合进行做放松、整理活动,引导幼儿进行舒缓活动稳定幼儿激动情绪。

五、活动延伸:

继续探索彩球的多种玩法。

4幼儿园中班游戏活动课教案-《喊数抱团》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喊数抱团的游戏,了解玩法。

(知识能力技能)

2、在玩的过程中,培养孩子的应变能力,增强团的意识。

(情感技能)

活动准备:

对游戏的一个初步认识.

活动过程:

讲解喊数抱团

师:

今天,张老师要和小朋友去玩一个好玩的游戏_喊数抱团,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幼儿一个个纷纷议论说着自己的想法,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和渴望游戏的乐趣。

师:

喊数抱团其实很简单,当老师说到某一个数字宝宝的时候例如3,你就要寻找到成员抱在一起组成一个团。

依次类推。

(在此中锻炼孩子数的能力和反应能力)

游戏中

师:

在圆圈的线上找到一个自己的位置,一起围着圆圈走,当听到指示的时候,抱起来组成团.最后经过数数检验其正确性。

找不到

的孩子受到一定的惩罚。

(多玩几次,同上进行)

(三):

游戏结束,放松运动结束

师:

老狼老狼几点钟结束游戏。

反思:

喊数抱团游戏是一个十分有趣的游戏,它既把孩子局限在了一个特定的范围中既圆圈的应用,又让他们脱离了此环境,在抱的过程中要眼疾手快,当人多的时候要学会去寻找新的目标,当人少的时候要学会填充。

数的应用就体现在这里了。

找到好一个团后,孩子要紧抱对方,增强团队意识。

5幼儿园中班游戏活动课教案-《纸盘游戏》

活动目的

1.培养幼儿对玩自制运动器械的兴趣和尝试精神。

2.学习双脚立定跳远,双脚向前行进跳等动作。

3.培养幼儿友好合作的优良品质。

活动准备

1.自制的与幼儿人数相等的纸盘。

2.活动前检查场地上是否安全,幼儿的衣着、鞋是否合适。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我们手里都拿着什么?

(纸盘)这可不是一块普通的纸盘,是一块神奇的魔盘,它是我们锻炼身体的好朋友。

2.我们用纸盘来锻炼身体,做纸盘操。

二、基本部分

【篇二:

浅析中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及教育建议】

XX.cn

浅析中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及教育建议作者:

钱宗英

摘要: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对幼儿日常生活的观察,发现幼儿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生活自理能力相对较弱的现象,因此,进行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调查,了解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现状,从而有针对性地巩固幼儿生活自理意识的培养,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自我服务的意识,教给幼儿力所能及的生活自理能力,以培养幼儿的自信心、独立性以及健全的人格。

关键词:

自理能力;独立性;健全人格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

“幼儿园要与家长密切配合,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要求:

“对于儿童的基本生活能力不宜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以免剥夺幼儿自主学习机会,养成幼儿过度依赖的不良习惯,影响其主动性、独立性的发展。

”根据我国计划生育国策,多数幼儿来自独生子女家庭,年轻的父母越来越重视对孩子的教育。

但是往往只注重智力开发,而忽视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只注重文化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劳动技能的培养,只注重启迪孩子的思维,而忽视了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对幼儿一日生活的观察,发现幼儿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生活自理能力相对较弱的现象,因此进行中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调查,了解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现状,在幼儿日常生活中有目的地进行教育,有针对性地巩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的培养,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自我服务的意识,教给幼儿力所能及的生活自理能力,以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独立性以及健全的人格。

二、调查对象、目的和方法

1.对象

以新安镇第一幼儿园中

(1)班36名幼儿为调查对象。

(其中男18名,女18名,男女比例各占50%)

2.目的

(1)了解幼儿在家生活自理能力的现状。

(2)了解幼儿在园一日生活中的自理能力情况。

(3)通过了解实施措施,提高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篇三:

中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讲座】

培养生活自理能力,

让孩子走好人生中的每一天

和家长玩一个互动的小游戏

其实我们每个孩子都是非常聪明的,主要在于怎样去培养,今天大家能抽出时间参加幼儿园的这个讲座活动,说明我们都是很关心孩子教育的。

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内容是“培养生活自理能力,让孩子走好人生中的每一天”。

我们中班的孩子再过不到一个月就要升入大班了,在这个关键时候,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也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我就结合我十几年的工作经验,针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这个问题,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有所启发。

※什么是生活自理能力?

生活自理能力简单的说就是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的能力。

主要包括自己穿脱衣服、鞋袜、收拾整理衣服、玩具、独立进餐、自己洗脸、刷牙等,它是一个人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

※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我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有一位在国外知名大学留学的博士生,她每年都能拿到最高奖学金。

是什么原因呢?

我们一般能想到的肯定是“勤奋好学、成绩优异”,可她却否认了,她说自己有一个秘诀:

导师经常会让学生帮忙复印资料,其他同学复印完资料,就一份一份摞在一起交给老师,而她每次复印完,都会把资料装订好,并在每份资料上注明资料的来源和出处,这样,导师在看资料时就一目了然,不必去查找和核对原文了。

这就是她能拿最高奖学金的秘诀。

我想,大家听了这个故事可能有些诧异:

复印资料是一件生活琐事,怎么就能依据这一点来评判学生呢?

难道这会比学习成绩优异更重要?

回过头来看看我们的家庭教育,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智力、特长的培养看的很重,而对孩子生活能力的培养则不大重视。

大家通常觉得孩子会不会自己穿衣、吃饭、收拾玩具等这些“生活琐事”,对于孩子的成长和成才无足轻重。

这种观念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只看到了表面,而忽

略了本质,忽略了这些习惯背后的价值。

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并不是什么鸡毛蒜皮的小事情,它不仅关系到孩子生活是否舒适,也关系到孩子有没有自信心。

具备生活能力的孩子,什么事情都会做,什么事情都难不住他,他的自信心就会很强。

而缺乏生活自理能力,事事不会做,处处有困难的孩子,不仅生活上会遭受许多磨难,还会逐步滋长自卑心理,以至在学习中也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

3—6岁是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关键期,家长应抓住这个时期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简单劳动,培养其生活的自理能力。

就眼前来看,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是适应幼儿园生活的需要,幼儿从家庭进入幼儿园这个大集体,如果不会自己洗手、吃饭、穿脱衣服、擦屁股等,将很难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而自理能力差的孩子无形中也会受到同伴的歧视,导致孩子自信心差。

就长远来看,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有助于塑造孩子健康完善的人格。

孩子在学习生活自理能力过程中,会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有利于树立孩子的自信心。

在提高能力的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孩子勇敢面对困难、克服困难和独立做事的好习惯。

这种自信、独立、不依赖他人的良好意志品质和个性品质,使孩子长大后容易适应社会和周围环境。

给大家介绍几个关于孩子自理能力的案例:

案例一

案例二

魏永康的故事

2005年8月16日,央视《实话实说》栏目先后播出了一个“神童”的故事。

湖南省华容县有个魏永康,他4岁上小学,8岁上重点中学,13岁考上重点大学,被誉为“东方神童”;17岁时又以优异成绩考入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硕、博连读。

但是20岁时因生活不能自理,被中科院劝退。

魏永康的母亲曾学梅一心想把儿子培养成科学家,她经常教育儿子: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只要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你不需要学做任何家务,因为你以后成了科学家,所有的家务都有保姆替你做!

”因此,魏永康从出生到大学毕业,一切生活起居全由母亲包揽。

高考的时候,母亲甚至让儿子看书,她在一边喂儿子吃饭。

上大学了,魏永康连系鞋带、扣扣子、挤牙膏都不会。

读研究生时,母亲不能陪读,他什么都不会。

天冷不知道添衣服,不会交往,因为没有人提醒,他经常错过上课时间,有时虽然想起来了,却连鞋子也找不到,只得赤着脚进教室,更不要说洗衣服、收拾房间了。

他多次错过考试,被记为0分。

2002年5月,他因错过了计算机语文考试,被取消了硕、博连读资格;2003年4月,他又错过了提交硕士毕业论文的时间,被中科院做了肄业处理,劝退回家。

此时,魏永康“神童”的光环褪尽,昔日的神童成了落魄之人!

案例三

我一个朋友的故事,孩子已经上初二了,给她买一次药,就激动的不得了,到西安上高中不适应。

听了这些案例,不知道我们家长有何感想?

会有怎样的启示?

※中班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目标要求:

1、能正确掌握洗手、漱口、洗脸的步骤。

2、进餐时基本做到三净(碗、桌、地),饭后会帮助大人收拾饭桌。

3、能正确穿脱衣裤、系鞋带、叠小毯子。

4、大小便能够自理,会自己使用便纸。

5、会使用筷子进餐。

6、能掌握正确刷牙方法,在家自觉做到早晚刷牙,能自己挤牙膏。

7、玩具玩好后,能自觉整理并归类放到固定的地方。

8、知道不随地吐痰、大小便。

不乱扔果皮、纸屑,能自觉将垃圾放到垃圾箱内。

9、有做值日生、为集体做事的欲望和能力,学习擦桌、椅、浇水、饲养小动物等。

10、知道父母的手机号码及家庭住址。

※日本学前教育对我们的启示

播放日本在培养孩子自理能力方面的图片。

回头看一下我们中国,比起来我们已经输的一塌糊涂了,我们的孩子四五岁了还不会穿衣服、叠被子,甚至是一些很简单的事情都无法做好。

不是我们的孩子笨,而是我们没有给他提供动手的机会。

国外孩子为什么比中国孩子自理能力强,因为父母不娇惯孩子,从小就养成自己的事自己做,咱们应该好好向人家学习,教育好下一代,不能再娇惯孩子了。

在我们中国,有这样一种现象,例如:

当家长来幼儿园接孩子时,发现孩子的鞋子或裤子穿反了,家长会怎样想,肯定会埋怨老师粗心,有的还会当着孩子的面骂老师:

“你们老师也不知道是干啥吃的,鞋穿反了也不知道给换过来。

”有的会骂孩子:

“你怎么这么笨,鞋穿反了也不知道换过来,也不嫌难受。

”可同样的事情如果发生在国外就大不一样了,家长接孩子时,如果发现孩子鞋穿反了,会特别开心,她们不会埋怨老师,她们认为孩子的鞋穿反了,肯定是孩子自己穿的,这说明老师没有帮忙,是孩子自己动手的,反而还会感激老师。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较弱原因分析

自理能力需要从小开始培养,长大后才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根据3—6岁幼儿身体和心理发展特点,儿童心理学家认为这个阶段是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关键期。

但现在大部分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差,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家长过度溺爱包办。

给家长讲一个真实的案例:

豆豆小朋友在幼儿园是个样样表现都很优异的小朋友。

她什么事情都能自己做:

自己吃饭、自己穿衣、自己整理物品?

?

还常常帮助一些能力弱的同伴,是教师眼中的佼佼者。

一天早上来园,豆豆的鞋子穿反了,经老师提醒后,她一边说“都怪奶奶给我穿反了。

”一边熟练的将鞋子换了过来。

经上面的例子不难看出,幼儿已经熟练掌握了穿鞋的技能,可她为什么还要家长继续“帮忙”呢?

这应该归因于家长对孩子的溺爱以及他们

对孩子自理能力的不信任。

现在大多数孩子入学前主要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大,退休后的老人对第三代更加的宠爱,他们认为,孩子小,不忍心让孩子干这干那,如果累坏了怎么办?

自己有更多的时间照料孩子,因此样样事情包办代替。

正因为在这种溺爱包办思想的支配下,当孩子们主动要求自己动手时,家长产生了众多的“害怕”和“不信任”思想:

孩子自己动手穿衣怕穿不整齐,怕慢了生病;孩子自己吃饭怕吃不饱,怕掉得到处都是,怕吃的慢饭凉了;孩子自己走怕累着,怕磕着碰着;孩子自己洗脸怕弄得到处是水,怕洗不干净,孩子自己擦屁股怕擦不干净,孩子自己睡觉怕睡不着,怕蹬被子,怕危险?

?

因此家长把孩子动手的愿望和机会全都剥夺了,使孩子一旦离开了父母就不知所措。

2、认为孩子小、能力差,以后学习也不晚。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孩子的这些请求:

“妈妈我来洗吧,爸爸我来拿,我自己来?

?

等等”。

但得到的回答往往是:

“不行,你还小,不会做。

”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到了一定年龄,自然而然地就学会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饭,现在孩子小,不必急于让他们自己动手,而且越小越难教,孩子大了,学得也快。

因此许多孩子在家中一切需要自己动手的事,几乎全由大人包办,养成了严重的依赖心理,使得在各方面的发展,与其它小朋友都有明显的差距。

3、怕麻烦,嫌孩子动作慢,或吃得脏。

由于孩子小肌肉发展还不完善,自控能力差,手眼协调还不够。

让孩子自己吃饭常常桌上地上都是,家长嫌脏,认为还不如自己喂得快;有的孩子要自己洗手,结果手没洗干净,还弄湿了衣服,家长后悔没帮他洗;孩子非要自己穿衣服,结果衣服穿反了,还要重穿,耽误了上班时间?

?

所以许多家长认为与其让孩子做,不如自己做,节省时间,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其实,家长这种拒绝孩子动手做,包办代替的做法,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也妨碍了孩子能力和独立性的发展。

4、家长指导培养的策略不正确

案例:

有两位幼儿他们都很想自己动手穿袜子,疼爱他们的妈妈都满足了他们的愿望。

当面对幼儿满头大汗的歪歪斜斜的穿进去一只时,A妈妈气冲冲地冲幼儿喊:

“我说你不会,你偏要逞能,算了算了,让我重新给你穿。

”这位幼儿由这之后再不愿意尝试着自己做事情了。

B妈妈去欣喜地赞赏自己的孩子:

“哟!

今天你自己穿进去一只了,真能干。

来,让妈妈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