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小班说课稿7篇.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1039644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2.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小班说课稿7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精品小班说课稿7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精品小班说课稿7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精品小班说课稿7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精品小班说课稿7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精品小班说课稿7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精品小班说课稿7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精品小班说课稿7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精品小班说课稿7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精品小班说课稿7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精品小班说课稿7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精品小班说课稿7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精品小班说课稿7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精品小班说课稿7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精品小班说课稿7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精品小班说课稿7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精品小班说课稿7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精品小班说课稿7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精品小班说课稿7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精品小班说课稿7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小班说课稿7篇.docx

《精品小班说课稿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小班说课稿7篇.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品小班说课稿7篇.docx

  【精品】小班说课稿7篇

  小班说课稿7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

  功的前提。

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

以下是为大家收集的小班说课稿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班说课稿篇1

  一、设计意图:

这段时间,我们班正在进行《动物朋友》的主题活动,很多小朋友从家里端来了小金鱼,小鸟,乌龟等小动物放在了教室里的自然角里,文文端来的几只小蝌蚪特别受小朋友的欢迎,小朋友一有空就会围在蝌蚪旁一边指着小蝌蚪边聊自己的发现,小蝌蚪的妈妈是谁?

小蝌蚪怎么找妈妈的?

小蝌蚪游泳的时候尾巴怎么动的?

这些都是他们兴趣的话题。

  《纲要》中指出:

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

根据孩子们的兴趣与需求,很自然的,我们生成了手指点画《小蝌蚪找妈妈》这个活动。

这个活动没有特别难的技能技巧需要掌握,大部分幼儿都能通过动手操作而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并且在轻松自由的创作中,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这就是我设计这节课的初衷。

  二、教学目标定位:

基于以上这些设计意图,我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三点:

  1、、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及大胆作画的能力,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

这点不仅体现了这节课的主要设计意图,也体现了《纲要》中要求突出“情感”、“兴趣”、“态度”、“个性”等方面的价值取向,着眼于培养幼儿终身学习的基础和动力。

这个目标也是本节课的重点所在。

主要通过幼儿动手操作的过程,实现幼儿在“兴趣”和“体验”方面的发展。

  2、学习用手指压印和添画曲线的方法,表现各种动态的小蝌蚪。

  这点也是本节课的知识点所在。

主要依据《纲要》中提出的:

进行艺术活动时,要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来定位的。

  3、培养和发展幼儿细致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像力。

  三、活动准备:

根据选材的特点和设计内容,这节课的活动准备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幼儿生活经验和知识的准备。

要求幼儿在课前已学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和歌曲,并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多观察自然角里的小蝌蚪。

  教具及材料准备:

包括教师根据活动内容设计的课件和一张“青蛙妈妈”的大图片;主要用来创设一个“小蝌蚪找妈妈”的游戏情景来贯穿课的始终,体现了《纲要》中提出的“以游戏为幼儿的基本活动”这一理念。

幼儿的的操作材料有:

每组一盘黑色的颜料;人手一支黑色水彩笔。

  四、活动程序:

开始部分,通过课件演示,形象生动的将幼儿导入课题,引起学习的兴趣。

引导幼儿细致观察。

  1、幼儿边听歌曲边表演小蝌蚪游动进场入座。

利用幼儿学过的

  本领,增加活动的生动性,让幼儿一开始就带着愉快的情绪参与学习。

  2、老师:

  “呱呱呱、呱呱呱,谁来了呀?

”老师:

  “咦!

青蛙妈妈皱着眉头,好像有点心事,我们一起来听

  听是怎么回事吧!

”老师:

  “原来是这样啊!

那我们一起来帮助小蝌蚪赶快找到妈妈

  好吗?

  3、老师带领幼儿一起复习儿歌“小蝌蚪,细尾巴,游来游去找

  妈妈,妈妈,妈妈,你在哪?

来了,来了,我来啦!

来了一只大青蛙!

”老师:

  “哇!

真棒!

小蝌蚪终于找到妈妈了。

它们可开心了,还

  要感谢我们小朋友的帮忙呢!

来为我们自己鼓鼓掌吧!

”通过复习儿歌这样的形式,让幼儿初步体验到帮助别人的快乐。

同时也引出一下个环节。

  4、引导幼儿观察并提出问题.老师:

  “小蝌蚪们快活在水里游来游去。

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它们游得一样吗?

哪里不一样?

”用提问法,明确的把“观察”和“比较”这两个任务交待给幼儿,

  5、幼儿自由讨论。

在前面几个集体活动的环节之后,适当的提供给幼儿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理解,能充分调动它们学习的积极性。

讨论结束后,教师小结:

  “原来小蝌蚪游动的方向都不一样。

尾巴在下面的小蝌蚪是往上游的,尾巴在右边的小蝌蚪是往左边游的。

真有趣啊!

我们也来学学小蝌蚪游泳好吗?

”于是,带幼儿进入活动的第二个环节。

  幼儿自由想象并表现,掌握手指压印及添画曲线的方法。

  1、老师:

  “每组的桌上都有一盘黑色颜料和黑色水彩笔,请小朋友们想一想,你可以怎么做,才能把这些材料都利用起来,变出可爱的小蝌蚪呢?

”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依据于《纲要》对艺术活动提出这样的要求:

  “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

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

所以,我改变以往教师示范,幼儿学习的模式,让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也许这一过程还会出现许多富有创意的新发现呢。

  2、在幼儿自由探索之后,老师请画得好的幼儿上来画一画,说一说自己的方法。

我会及时表扬和肯定幼儿的想法和创造。

最后,再来解决这节课的知识点。

我可以一边示范一边讲解:

  “先用食指的指腹在颜料中轻轻蘸一下,然后把指腹按在纸上,再用水彩笔画上弯弯曲曲的尾巴,一条可爱的小蝌蚪就在游动了。

我们可以一次多压印几个小蝌蚪的身体,然后在不同的位置添画细尾巴,这样,这群小蝌蚪就会朝不同的方向游动了。

如果能变换不同的方向压印就更好了!

”小朋友在平时的美术活动中,经常有画一下换一次工具的习惯,为了避免时间的隐性浪费,从小培养幼儿学会统筹安排的好习惯,老师在这里可以重点指出,要求幼儿按老师的方法来作画。

  3、老师:

  “请小朋友学学老师的方法再试试吧。

让更多的小蝌蚪从四面八方游过来,找到它们的妈妈吧!

  幼儿再次操作,体验创作的乐趣。

  1、在听过老师的讲解后,请幼儿再次作画。

这时可以播放“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情景环境,同时进一步提高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2、老师巡回观察,适时的加以指导:

蘸颜料压印后,需要在抹布上擦干净手指后再拿水彩笔添画。

要求幼儿保持画面和桌面及周围环境的整洁。

请作完画的幼儿把材料和工具放回原处,用肥皂把手洗干净。

这些看似点点滴滴的常规教育,就蕴藏在幼儿一日生活活动中,老师应该充分利用一切教育机会,巩固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3、展示作品,引导幼儿相互欣赏和交流。

教师继续利用课件创设的情景,对幼儿说:

  “青蛙妈妈看到这么多的宝宝,真高兴啊!

一蹦就蹦到了我们小二班来了。

请小朋友们赶快把自己变出来的小蝌蚪送到青蛙妈妈的身边去吧!

”这时,老师出示青蛙妈妈的大图片,贴到教室的主题墙上,让幼儿把自己的作品都粘贴在周围,表示把小蝌蚪送回青蛙妈妈的身边啦。

  4、老师带领幼儿一起欣赏同伴的作品,交流自己的创作经验,夸夸自己能干的小手。

这个环节又利用了情景游戏法,头尾呼应,把活动推上新的高潮。

让幼儿充分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五、活动延伸:

在有关“动物朋友”的主题活动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师生共同布置的“小蝌蚪找妈妈”的主题墙面,复习有关故事、歌曲,学做“小蝌蚪找妈妈”的音乐游戏。

并且可以请幼儿继续探索“小蝌蚪和青蛙的秘密”,收集相关资料,然后围坐在主题墙旁边,相互交流自己获得的信息,对如何更好保护“小蝌蚪”和“青蛙”展开讨论等等。

  小班说课稿篇2说教材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受到了过多的溺爱,形成了许多不良个性,如自私,任性。

任何事都已自我为中心,这些性格都将影响孩子的日后发展,因此,教育幼儿和同伴友好相处,也是培养幼儿具有健全人格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小铃铛》是一个以友爱相互分享的为主题的故事,通过活动使幼儿意识到有好的东西要和好朋友分享,分享也是一种美德。

而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模仿愿望,明白相互分享的道理。

  根据教材和本班幼儿的认知水平,我指定了一下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能看图讲述故事2)学习理解词语圆溜溜亮晶晶蹦蹦跳跳3)培养幼儿相互分享的的关系养成相互分享的良好品德教学的重点难点1)重点是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分享的乐趣2)难点是小花猫为什么觉得难为情教学准备《小铃铛》课件帮助幼儿理解故事从而突破活动的重点和难点教法通过课件演示让幼儿边看边听故事从而理解故事内容突破重点难点在课件中创设设问的情境充分发挥幼儿自己的见解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和思考学法先出示课件图片边讲述边出示图片通过视听结合的方法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教学重点提问给幼儿提供了表现的机会使幼儿在问答之中理解故事的内容过程本活动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第一环节出示图片引起幼儿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幼儿感兴趣的情况下他们才会学的轻松学的愉快第二环节教师讲述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第三环节情感教育通过这个环节让幼儿知道我们要做个友好乐于和别人分享的好孩子主要是通过这些问题提问如果你是这只小花猫你有好玩的东西你会怎么做你喜欢这只小花猫吗为什么故事《小铃铛》小花猫今天很漂亮,脖子上戴了一个小铃铛。

走起来路来,铃铛就会叮当叮当响。

  小花狗看见了,说:

  “哟,小铃铛圆溜溜,多好玩!

给我戴一下好吗?

”小花猫说:

  “不行,不行,你会弄脏的。

”小白兔看见了,说“瞧,小铃铛亮晶晶,多好看!

给我戴一下好吗?

”小花猫说:

  “不行,不行,你会弄坏的。

  小山羊看见了,说:

  “小铃铛叮当响,多好听!

给我戴一下好吗?

”小花猫说:

  “不行,不行你会弄丢的。

  小花猫蹦蹦跳跳,走到河边,往水里照照自己的影子。

嗨,多漂亮的小铃铛,圆溜溜,亮晶晶,还会叮当响呢!

她伸长脖子,想照照清楚,没想到脚一滑,“扑通”一下,掉进到了河里去了。

  小花狗正在河边玩,看见小花猫掉进河里去了,连忙去拉她。

  “嗨哟—”哎呀!

小花狗拉不动小花猫。

小白兔和小山羊看见了,连忙跑过来帮忙。

  “嗨哟!

嗨哟!

嗨—”大家一起拉,才把小花猫拉上岸来。

  小花猫多难为情呀,低下头,拿下脖子上的小铃铛,说:

  “你们也戴戴小铃铛吧!

  小班说课稿篇3

  一、说设计意图培养幼儿初步的进餐习惯是小班下学期幼儿的健康目标,而本班的幼儿在进餐过程中部分孩子在进餐过程中也有边吃边讲话或者玩调羹和菜的现象,单纯的说教对他们来说教育效果不大,而故事《小猫吃鱼》正为孩子进餐习惯的养成提供了教育的契机,故事中的小猫因为过生日时和朋友边吃边玩而被鱼刺卡住了喉咙,说不出话来了,只得找医生治疗,被鱼刺卡住的痛苦以及医生的话让小猫明白吃饭时应该不说不玩,要细嚼慢咽。

这样一个贴近幼儿生活的故事能激起幼儿情感的共鸣,活动中,我通过扮演角色,创设小猫被鱼刺卡住后的情境,激发孩子大胆分析,大胆表达小猫为什么被鱼刺卡住,以及被鱼刺卡住该怎么办?

怎样才能不被鱼刺卡住?

以及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联想自己被鱼刺卡住的情境,从而让幼儿懂得正确的进餐方法。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纲要》健康领域的目标,同时又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本班幼儿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了解小猫被鱼刺卡住的原因,激发幼儿养成良好的的进餐习惯的意识。

  2、乐于倾听故事,能联系生活实际,大胆表达对故事的理解。

  三、根据目标我把本次活动的重点确定为:

幼儿能在仔细倾听、观察、大胆表达的基础上,理解故事,了解小猫被鱼刺卡住的原因。

  难点为:

幼儿能融入故事情境,并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激发幼儿养成良好进习惯的意识。

  四、说活动准备为了让本次活动更具有效性,在幼儿经验的准备上,主要是结合幼儿日常的午餐和餐点活动,让幼儿对自己是如何进餐的有一个了解。

在物质的准备上,主要有便于幼儿对故事的理解,感受,有故事挂图,以及小猫和熊猫医生的头饰。

  五、说活动过程本次活动我以故事为引子,从幼儿情感出发,激发幼儿大胆想象、表达的基础上,激发幼儿主动形成良好进餐意识的内驱力为主线,设计了三个环节即:

小猫被鱼刺卡住了→小猫为什么会被卡住→你有没有被食物卡住过,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

小猫被鱼刺卡住了俗话说: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小班的孩子喜欢在情境中学习,所以在开始环节我通过扮演角色的方法引出题,教师头戴小猫头饰,表现出小猫鱼刺卡住后说不出话以及疼痛难忍的样子,并让孩子们猜猜小猫到底怎么啦?

生动的演绎一下子就会吸引孩子的眼球,引发幼儿的思考,同时也为自然地引出故事,为孩子带着目的乐于倾听故事埋下伏笔。

  第二环节:

小猫为什么会被卡住?

在这个环节中我紧紧围绕小猫为什么会被卡住?

结合教学挂图,来吸引孩子仔细观察、倾听,大胆表达,接着,又不失时机地提问:

  “被鱼刺卡住了怎么办?

  “医生是怎么说的?

  “小猫又是怎么说的?

”来培养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懂得良好进餐习惯的`养成的重要性。

为了解决一问一答单调的教学方式,我又采用了角色扮演的方法,激发幼儿学说的兴趣,如:

教师扮演小猫,幼儿扮演熊猫医生,以及幼儿间互相扮演这两种角色等,通过角色扮演能让幼儿进入故事情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第三环节:

你有没有被食物卡住过?

这个环节主要让幼儿在在学习故事的基础上,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有没有被鱼刺卡住的经历?

为什么会这样?

你觉得怎样做才是对的?

这样一些提问来释放幼儿养成良好进餐习惯的内驱力。

有了对故事的理解,孩子们已经也不由自主地联想起自己进餐时的情境,都有说的冲动,所以我采用了互相说说和集体讨论的方式进行,给予每个幼儿说的机会,同时又让幼儿在相互的讨论中,真正地将进餐时的良好行为内化心中。

  六、说教学方法基于小班孩子爱模仿。

喜爱在情境中学习的年龄特点,我采用了创设情境,角色扮演,如开始环节的激趣引出故事,第二环节的师幼幼幼间的角色对话,以及讲述倾听法、图片观察法以及互相讲述、集体讨论等教学方法,让孩子在听听、看看、说说、做做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中达到教学的目的。

  小班说课稿篇4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

  2、培养幼儿大胆作画的能力。

  3、教幼儿学习画短曲线。

  4、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

图片-小鸡母鸡公鸡

  2、涂色:

小鸡雏

  3、幼儿用绘画材料每人一套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件:

小鸡母鸡公鸡

  1、教师:

图片上有谁呀?

小鸡跟着鸡妈妈去干什呢?

  2、教师讲解小鸡的生活习性,使知道小鸡不仅喜欢吃米还喜欢吃小虫子。

  二、展开

  1、出示范画引导幼儿观察小虫子是什么样子的。

  2、教师示范:

画短曲线。

  3、出示画纸:

小鸡雏教师:

今天天气真好,小鸡来到草地上,找自己喜欢吃的小虫子,小朋友也帮小鸡找一找好吗?

  4、请幼儿在画有小鸡的画纸上画小虫子。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地作画,适时地帮助幼儿完成作品。

  三、结束展示幼儿作品引导幼儿欣赏,并找出自己最喜欢的作品。

  小班说课稿篇5

  一、说设计思路:

该活动是主题活动“我爱我家”的经验延伸。

  在主题活动“我爱我家”中,我班的孩子有着强烈地模仿成人行为的欲望,他们在玩娃娃家游戏时,会像模像样地洗菜、切菜,当他们看到自己将玩具西瓜、苹果、鱼等切开后,脸上会露出成功的喜悦。

  因此,我从孩子的这个兴趣点入手,选择了孩子最熟悉的一些食物,让孩子运用目测区分物体的大小,并尝试使用常见的工具、用不同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大小,发展孩子手部动作,满足孩子动手操作的愿望,同时鼓励孩子将自己的操作过程表达出来,发展口语表达能力。

  二、说目标定位: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的作用。

  小班的孩子年龄较小,他们需要在操作探索、亲身体验中去发现事物的变化。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本班实际情况,确立了认知、能力、情感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

目标为:

  1、通过目测区分物体间明显的大小差异,尝试使用一些工具,用不同的方法使各种食物的变小。

  2、愿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3、体验喂娃娃的快乐。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位于使各种食物变小。

通过操作实验,使活动得到深化。

活动的难点是用不同的方法将食物变小。

主要通过探索操作获得经验,通过集体的评价使经验得到整理。

总之,我确立了目标的整合观、科学观,使活动呈现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情景、游戏之中。

为此,我做了如下活动准备:

  1、空间准备:

操作台五张呈U字形摆布在后面和侧面,便于操作、评价。

  2、物质准备:

瓶娃娃;各种蔬菜、水果、小吃;小刀、尺、剪刀汤匙;让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操作工具、材料进行大变小的实验。

  3、经验准备:

幼儿对喂娃娃有一定的经验。

  三、说教学方法:

在本次活动中,我采用了预测法、操作法、交流法、游戏法等教学方法。

  预测法:

幼儿都想喂娃娃,那怎样让瓶娃娃吃下这么多好吃的食

  物呢?

让幼儿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大胆预测。

  操作法:

我提供了不同层次的操作材料和工具,让幼儿根据自己

  的需要选择,进行大变小的实验。

  交流法:

操作之后,让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地讲述自己的操作过

  程,让同伴分享自己的成功,同时,老师也统整和提升幼儿的经验。

  游戏法:

本次活动,我以喂娃娃为主线,引起幼儿的操作、探索

  的欲望。

  四、说教学程序:

我采用环环相扣组织此活动程序,活动流程为:

激发兴趣→想像预测→探索尝试尝试→交流分享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活动一开始,我就利用幼儿熟悉的瓶娃

  娃的形象,为幼儿创设了“瓶娃娃肚子饿了,请我们小朋友宝宝想想办法”的游戏情景引起孩子操作的兴趣。

在以下的环节中,我都是以瓶娃娃作为情节发展的主线,从形式上深深地吸引了孩子。

  想象预测:

在请个别孩子来喂娃娃时,,引导孩子发现问题:

好吃的东西大,瓶娃娃的嘴巴小,然后想办法解决问题:

我们怎么让瓶娃娃吃下这么多好吃的东西呢?

从而进一步激发孩子解决问题的愿望。

探索尝试:

根据孩子好奇、好动的特点,运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在活动的第三环节,我就安排孩子自由探索尝试。

我为每组孩子提供了充足的材料及各种工具,让孩子根据自己能力需要选择材料、工具,进行大胆尝试。

在这一活动中,我是一个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当孩子碰到困难时,我会给予适当的帮助;当孩获得成功时,我会及时地表扬,并鼓励他想出多种方法进行大变小的实验……交流分享:

探索活动之后的交流分享,既能增强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能将自己获得的经验与同伴交流分享,使《纲要》中提出的“生生互动”得到真正的体现。

最后的质疑“刚才你们在把好吃的东西变小时,碰到什么困难吗”,又紧紧围绕了我园《幼儿问题意识培养的研究》的课题,能使孩子从小善于发现问题,并尝试想办法解决问题。

  最后,让孩子送娃娃回家,能使孩子进一步体验成功的快乐。

  五、效果预测:

整个活动程序的安排,能遵循《纲要》中组织与实施中教育性、互动性、针对性的原则,也符合小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规律,因此,我想,通过这样的一个活动,孩子们会积极地参与到使食物大变小的实验中,常是用各种方法把食物变小,然后喂给瓶娃娃吃,能充分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

由于有了自己亲身操作的经验。

也为后面的交流分享提供了经验基础。

  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一定会乐意尝试、探索,同时体验喂娃娃的乐趣。

能较好地完成活动预设的目标。

  教案:

喂娃娃活动名称:

喂娃娃活动目标:

  1、通过目测区分物体间明显的大小差异,尝试使用一些工具,用不同的方法使各种食物的变小。

  2、愿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3、体验喂娃娃的快乐。

  设计思路:

在生活中,小年龄的孩子有着强烈地模仿成人的行为的欲望,他

  们会情不自禁地参与各种各样的手工活动。

如:

切菜、洗手帕、扫地等。

为此,我根据孩子的学习特征,选择了孩子最熟悉的一些食物,孩子运用目测区分物体的大小,并尝试使用常见的工具改变物体的大小,发展孩子手部动作,满足孩子动手操作的愿望,同时鼓励孩子将自己的操作过程表达出来,发展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瓶娃娃每人一个。

  2、各种食物:

蛋糕、饼干、蛋、饼、火腿肠、豆腐干、黄瓜、萝卜、藕、苹果、桔子、香蕉、波力海苔、鱼干片等

  3、各种工具:

汤匙、小刀、剪刀、尺活动流程:

观察→预测→尝试→交流活动过程:

一、出示瓶娃娃,引起幼儿兴趣:

师:

宝宝,你们看,这是谁呀?

师:

瓶娃娃想和我们宝宝一起游戏。

可是,现在他们的肚子有点饿,我们有什么好办法,使瓶娃娃的肚子不饿呢?

  二、预测“大变小”的可能性:

  1、这里有好多好吃的东西,哪个宝宝愿意来试一试,来喂给瓶娃娃吃。

  2、这么多好吃的东西,为什么瓶娃娃吃不进去呢?

  3、我们怎么让瓶娃娃吃下这些好吃的食物呢?

  三、进行“大变小”的试验:

  1、孩子尝试运用各种工具、方法使食物变小,并把食物喂给瓶娃娃吃。

  2、教师巡回指导:

  1)鼓励孩子用多种方法使各种食物变小。

  2)引导孩子边操作边表达试验过程。

  四、共同探讨:

1、你们给娃娃吃了什么?

  2、你是怎么把食物喂给瓶娃娃吃的?

  3、刚才你们在把好吃的东西变小时,碰到什么困难吗?

  4、你是想什么好办法解决的?

  五、结束:

  1、今天,我们喂给瓶娃娃吃了这么多好吃的东西,瓶娃娃的肚子不饿了,它们说:

谢谢小朋友!

  2、送瓶娃娃回家。

  小班说课稿篇6说活动教材小班幼儿在学会了区别“l”和“许多”的基础上,可以学习比较两组物体数量的相等或不相等,即所谓的“一样多”和“不一样多”。

在比较的过程中通常会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对应一般有两种:

重叠对应。

并置对应。

一一对应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物与物的一一对应和物与数的一一对应。

比较常见的形式有:

相关物体的匹配、数和量的对应匹配、颜色的对应、形状的对应、大小的对应等。

小班第二学期的幼儿对5以内的数量关系、物体的明显特征、物体简单的排列以及生活中常见的相关事物有了一定的经验积累,为进行一一对应的教学做了较好的铺垫。

他们对操作性较强的游戏活动较感兴趣,一一对应的活动正是为幼儿提供了直观生动的操作机会,使幼儿在玩一玩、排一排的过程中感知到抽象的数、物之间的逻辑关系。

  本次活动是幼儿非常感兴趣的较为感性的活动。

一是以为小动物准备春游物品,引出课题。

引导幼儿学习重叠对应,对于幼儿而言,通过重叠的方法更容易发现两个集合之间的对应关系,所以在活动中先让幼儿进行重叠对应的操作。

二是感知一一对应的关系,教师提供给幼儿诱发对应性的材料,如狗和骨头。

容易使幼儿进行一一对应操作活动,使幼儿初步形成了一一对应的意识。

然后又进行颜色的对应匹配,进一步扩展了幼儿的思路。

三是乘车引发座位问题,这主要是数与量的对应,将一一对应提升一个高度。

  说设计理念1.加德勒的多元智能理论指导我们在活动中要关注孩子各方面的发展。

加德勒通过内在关系探析后指出:

儿童期阶段,幼儿往往表现出惊人的能力或某种天赋。

而获得这些初步的发展并不需经过正规的教育.而大多则是透过幼儿世界或接触范围、领域自发性互动产生的。

环境的影响和文化的演化对儿童的潜能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是教育要以幼儿的认知发展为基础,设计符合身心发展的教育方案;其次要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特征,提供发展智能、创造力的机会和环境,尊重幼儿的个性发展;最后是因材施教,改善教育模式,发现幼儿潜能和智能的差异性。

让每个幼儿都能有充分展示潜能的机会,最大程度地唤起每个人的自信心。

  2.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促使我们在活动中以游戏为载体.以幼儿的操作为手段组织教学。

小班幼儿具有活泼好动、好模仿、情绪性强、自制力差、认识活动以具体形象为主的年龄特点。

  而游戏恰恰能满足幼儿好动、自制力差的特点。

在游戏中,幼儿不仅可以自由地变换动作、姿势,还可以多次重复所感兴趣的动作。

游戏可以满足幼儿自我表现、自我肯定的需要。

幼儿在游戏中可以获得影响与控制环境的能力,建立起对自己的信心。

当幼儿完成了包含在游戏活动中的一定课题与任务时,幼儿会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人,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