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美术八下第十四课《艺术品的收藏和拍卖》word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398563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美版美术八下第十四课《艺术品的收藏和拍卖》word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美版美术八下第十四课《艺术品的收藏和拍卖》word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人美版美术八下第十四课《艺术品的收藏和拍卖》word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人美版美术八下第十四课《艺术品的收藏和拍卖》word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人美版美术八下第十四课《艺术品的收藏和拍卖》word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人美版美术八下第十四课《艺术品的收藏和拍卖》word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人美版美术八下第十四课《艺术品的收藏和拍卖》word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人美版美术八下第十四课《艺术品的收藏和拍卖》word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人美版美术八下第十四课《艺术品的收藏和拍卖》word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人美版美术八下第十四课《艺术品的收藏和拍卖》word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人美版美术八下第十四课《艺术品的收藏和拍卖》word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人美版美术八下第十四课《艺术品的收藏和拍卖》word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人美版美术八下第十四课《艺术品的收藏和拍卖》word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人美版美术八下第十四课《艺术品的收藏和拍卖》word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人美版美术八下第十四课《艺术品的收藏和拍卖》word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人美版美术八下第十四课《艺术品的收藏和拍卖》word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美版美术八下第十四课《艺术品的收藏和拍卖》word教案.docx

《人美版美术八下第十四课《艺术品的收藏和拍卖》word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美版美术八下第十四课《艺术品的收藏和拍卖》word教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美版美术八下第十四课《艺术品的收藏和拍卖》word教案.docx

人美版美术八下第十四课《艺术品的收藏和拍卖》word教案

第十三课艺术品的收藏和拍卖

教材分析:

本课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是艺术品的收藏,一部分是艺术品的拍卖。

本课力图通过艺术品的收藏和拍卖这一现象,让学生了解一些美术现象的来龙去脉,从而学会看待这些现象,分析这些现象。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模拟的艺术品收藏和拍卖活动,使学生了解艺术品收藏的一般知识,了解艺术品拍卖的有关程序,继而对艺术和市场的关系有初步的认识。

(2)隐性内容与目标:

提高学生对艺术与市场的关系的认识能力,锻炼拍卖活动中的组织能力,体验艺术品收藏和拍卖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

学习艺术品收藏的有关知识,了解艺术品拍卖的主要程序。

(2)难点:

组织好模拟拍卖活动,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在活动中加深对收藏和拍卖的进一步的认识。

一位画家去世了,就意味着他的作品不会再有了,就意味着他的作品卖一张少一张了。

从价格上看,与他生前的价格决不相同。

在拍卖的历史上,常常是一个画家刚刚去世,价格一下子就窜升上来。

李可染(1907—1989)是我国有较大影响的画家,他去世后,作品的价格急升。

一张小画就能卖到数万元。

1990年《烟江夕照》卖到了100万港币,1992年另一幅作品就升到了210万拍卖。

由于他的作品在世的才有800幅左右,所以成了收藏家的抢手货。

一位画家作品的题材也会与价格有关系。

例如齐白石,他画的花鸟画较多,人物画、山水画较少,这就使拍卖行里的价格不等。

有时,他画的花鸟画《红梅》仅以4万多人民币成交,有时还有拍卖不成的记录。

然而,他画的《堤岸垂柳》能以368万港币成交。

这种强烈的反差说明在拍卖行中“物以稀为贵”。

凡高是一位生前不得志的画家,去世后却身价倍增。

他的《鸢尾花》曾创下了当时最高的拍卖价——5900多万美元的记录,成为当时的一大新闻,被各类媒体广泛报道。

然而,另一个消息却不被人所知即拍卖结束后,美国的盖蒂石油公司找到了买主,以更高的价格把它买了下来,数字至今保密。

90年代中,这幅作品在盖蒂艺术博物馆展出。

展出的第一天,还没到开馆的时间,博物馆门口早早的就排起了长队。

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获准提前参观,就连厨师也来到该画之前,一睹它的风采。

现在,该画已成为该馆的镇馆之宝,进行永久性的陈列。

明清时期的家具因为造型的简洁、木料的讲究备受收藏家们的欢迎。

有不少外国人也早早地加入了收藏者的行列,在国际上,明清家具是很抢手的艺术品。

世界著名的拍卖公司克里斯蒂的拍卖场景,和我国民间旧货市场照片同时出现在一个版面上,使学生直观地了解了拍卖与收藏的场面。

一张欧洲早期收藏家陈列室的绘画作品,相信会让学生了解到最早的收藏家家中的样子,也一定会想到我国也有一批专家,在不大的居室里,以毕生的精力精心收藏着艺术品。

他们有的热心陶瓷的收藏,有的专门收藏各类灯具,有的收藏名人书写的扇面……

(三)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模拟的艺术品收藏和拍卖活动,使学生了解艺术品收藏的一般知识,了解艺术品拍卖的有关程序,继而对艺术和市场的关系有初步的认识。

2.隐性内容与目标

提高学生对艺术与市场的关系的认识能力,锻炼拍卖活动中的组织能力,体验艺术品收藏和拍卖带来的乐趣。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学习艺术品收藏的有关知识,了解艺术品拍卖的主要程序。

难点:

组织好模拟的拍卖活动,使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在活动中加深对收藏和拍卖的进一步的认识。

(五)学习材料

教师要准备好一些典型的艺术品图片,供讲课时使用;也要为学生准备一些供拍卖时使用的艺术品,如实物或图片。

有的小组愿意拍卖学生的作品也应同意。

二、教学设计参考

(一)教学活动的方式与方法

本课适合于接受式学习和发现式学习并用。

前一段时间,教师可按照课本上关于艺术品收藏和拍卖的要点进行讲解,特别要讲清拍卖是艺术市场中的一项重要活动,还要讲清艺术品的价格容易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也可以让学生谈自己知道的艺术品收藏和拍卖活动。

如果教师能收集到有关的拍卖活动的电视报道更好。

后一段时间,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模拟的拍卖活动中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演练。

教师要帮助学生分好角色,为了能使更多的学生有参与的机会,可以分为两组进行模拟拍卖活动,这时的学生可以说是以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学习。

拍卖活动结束后,应给学生一些时间,座谈或笔谈参加此次活动的收获。

本课结束时,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艺术品(印刷品)的收藏,并希望他们今后关心拍卖活动的报道。

教学设计李露花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

1.请学生谈对艺术品收藏和拍卖的认识。

 

2.介绍一些著名的作品的拍卖价格和收藏家的轶闻趣事。

3.请学生谈自己的收藏活动,并展示自己的收藏品。

 

4.引导学生讨论拍卖和收藏活动的关系,以及收藏活动的意义。

5.介绍艺术品收藏的知识和方法。

同时,应告诉学生收藏品具有广泛性,并不局限于价格昂贵的艺术品,一些生活用品、文化用品,甚至植物、自然物等也可以作为收藏品。

6.介绍拍卖的过程、规则和方法。

可能的话,演示相关的影像资料,让学生获得直观感受。

组织学生采取角色扮演的方法,模拟拍卖活动,体验拍卖的过程。

 

7.对本次课进行归纳,包括:

(1)收藏与拍卖的关系;

(2)收藏的方法;(3)拍卖的过程和方法;(4)收藏与拍卖活动的意义;(5)鼓励学生将收藏活动作为自己的爱好。

 

学生谈自己对艺术品收藏和拍卖的意义和作用的认识。

 

有收藏兴趣和行为的学生介绍自己的收藏经验,以及收藏活动带来的乐趣。

 

 

学生通过讨论先行提出自己的看法。

 

 

 

 

 

 

 

学生分配角色(主持人、出卖人、竞买人等),选定竞拍物,模拟拍卖的过程,进行竞拍活动。

在竞拍之前应该充分讨论竞拍物的价值,包括内容、形式、数量、时间等因素。

 

学生参与归纳,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让学生认识艺术品收藏和拍卖是艺术品存在和产生价值的方式之一。

激发学生对收藏和拍卖活动的关注和兴趣。

分享收藏经验,激励更多的学生参与收藏活动。

 

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收藏和拍卖活动的关系和意义。

 

让学生了解收藏活动的知识和基本方法。

 

 

 

 

通过体验活动,加深对拍卖活动的感受和理解,加深对竞拍物的价值认识。

 

 

 

 

使学生形成对本课学习后的完整印象。

(二)解决重点与难点的要点

1.教师在介绍了艺术品的收藏和拍卖的程序之后,可将主要的内容打印出来,发给各小组,或每人一份,这样便于在实际操作时掌握。

2.在模拟拍卖活动前,可以指定几个学生对以下内容进行演练:

(1)角色的扮演——主持人、出卖人、竞买人。

(2)选好拍卖物。

(3)拍卖全过程。

进行时,教师可以评点,及时指出优点和不足,这样能使全体同学有所参照。

(三)学习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严格地按拍卖程序进行拍卖活动,是教师要求各小组必须掌握的。

事先熟悉拍卖的程序,分好拍卖活动中的各类角色,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把握好,把程序和角色落到实处后再开始。

准备工作没有做好,不要急于开始。

因此,教师要采取严格的检查措施,待各小组的组长汇报准备工作就绪之后,再让他们进行。

在模拟拍卖活动中,价格问题是一些学生难以掌握的问题,弄不好有的学生信口开河的情况可能会出现,教师应有思想准备。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从两方面提前做好学生的工作:

一是强调以严肃的学习态度投入到拍卖活动中来;二是事先分析学生拍卖的艺术品、作者等相关资料,介绍它们在艺术市场中的地位、价位,不致在拍卖活动中出现过分离谱的现象。

如果出现了信口要价的现象,可以具体分析学生们的情况。

那些为了体验竞价乐趣的,可以不去管他;那些不严肃的作法要加以批评和制止,保证课堂教学的良好气氛。

有的小组“拍卖”的是学生自己的作品,而且是自己标价。

这样的作品很难给他们标一个价格,就让他们自己去进行,只要没有出现过分的行为就不去干涉。

三、教学评价

(一)教学评价方法

通过拍卖活动,看看学生是否能以小组为单位,掌握拍卖的程序,学会价格竞争,以及在拍卖活动中的态度是否严肃、认真。

初步了解拍卖活动的全过程。

(二)教学评价点

1.能否正确地认识艺术品的拍卖和收藏是艺术走向市场的重要环节。

2.能否认识艺术品收藏的意义。

3.能否正确地把握艺术品的拍卖程序。

4.能否以小组为单位,积极参与模拟的拍卖活动。

四、相关资料

(一)资料库

以下部分仅供教师在备课时参考,并非全部讲给学生。

1.我国艺术市场的状况

我国是艺术品最早进行交易的国家。

早在新石器时期,人们就开始用工艺品与外部落进行物品交换。

以后,根据史书的记载,从9世纪起,我国的文人画就有了被卖的记录,明清时期更是达到了高潮。

建国以来,艺术家的创作是不能和钱联系在一起的,他们只能“为工农兵服务”。

所以,艺术家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羞于和外人谈艺术品的价格。

几座很少的画店,艺术品的成交量很少,有人形容它是“艺术市场只是开着一条门缝”。

和国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国外的收藏和拍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达到了高潮。

大学里,还有专门从事艺术市场管理研究的专业,而我国几乎是一片空白,艺术市场极不成熟。

让艺术品走向市场,是我国改革开放后近十年出现的新事物。

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的艺术品收藏和拍卖活动开始了,进入90年代发展更快。

嘉德、瀚海、朵云轩、荣宝斋等拍卖行艺术品的成交状况,令人感到十分乐观。

各地的画廊已达到3000多家,每年的艺术博览会参加者十分踊跃。

拍卖行里,有的艺术品拍卖价格突破了人民币500万元,我国的艺术市场逐渐发育成熟,引起了国际上的广泛关注。

2.关于艺术市场的理论思考

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条件下,艺术品的市场已经突破了生活消费的享受和财富积累的需要而成为与股票、房地产并列的投资对象。

这是市场发育、市场体系的发展,特别是投资领域扩大的结果。

没有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就没有艺术品的投资问题。

马克思说:

“古代人连想也没有想到把剩余产品变为资本。

即使这样做过,至少规模也极有限(古代人盛行本来意义上的财宝贮藏,这说明他们有许多剩余产品闲置不用)。

他们把很大一部分剩余产品用于非生产性支出——用于艺术品,用于宗教的和公共的建筑。

”显然,把艺术品作为投资的对象,在古代社会是不会产生的。

事实上近代以来,也是逐渐呈现出来。

能够成为特殊的而又成熟的投资对象,是与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与企业和社会团体以外个人作为消费者的同时,日益增多地兼作收藏者乃至投资者密不可分。

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这种趋势之所以不可遏止,实由于群众中高收入者比重增多。

需求增加使艺术品价格有上涨趋势,而通货膨胀普遍存在的条件下,可贮藏的艺术品就成为保值对象而被收藏,而在需要资金时又被卖出。

买卖增多,频率提高,供求变化和价格变动比之以往日渐明显,这就使得艺术品成为投资的对象。

人们买进不是为了享受性的消费,不是为了积存财富,也不是为了保值,而是为了未来出卖,取得更多财富。

它的运行公式已不是G-W或G-W-G,而是G-W-G/,所以是一种投资。

作为投资,目的自然不在取得艺术品,而是借助于买卖艺术品牟取更多的钱财,所以必定要卖出。

马克思说:

“积累其他商品没有积累一般财富的性质,而只有积累特殊财富的性质……为了使积累起来的商品实现为一般财富,使我能占有一切特殊形式的财富,我必须用我积累起来的特殊商品进行贸易,成为粮商、蓄贩等等。

”对于艺术品这种特殊形式的财富或特殊形式的商品来说,自然也不例外。

3.艺术品的收藏(投资)的程序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艺术品投资也必须遵循着一定的程序,否则任何一阶段的疏忽都可能造成巨大的损失。

艺术品投资的基本程序如下:

(1)选定艺术顾问

正如各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生产、经营、技术方面的高级顾问一样,投资艺术品也需要专家给予指导。

尤其是进行大宗、高价的艺术品投资,更缺少不了艺术顾问。

艺术顾问的主要职责是帮助投资者确定所投资的艺术品种类、投资哪些艺术家的作品、投资时机及帮助投资者鉴定艺术品的真伪、质量等。

艺术顾问主要来自下述几种途径:

①美术学院里的专家、教授;

②艺术研究机构及博物馆、美术馆等收藏机构的学者、专家;

③美术出版社或美术出版物的编辑;

④经常在美术刊物上发表文章或出版艺术方面著作的作者;

⑤艺术公司专门研究艺术与市场发展规律的专家与学者;

⑥熟悉艺术市场行情的艺术家及艺术品鉴定家。

如果艺术品投资者可能拥有一个涉及艺术领域各方面知识的艺术顾问小组,可以使投资者在艺术品投资中取得更大的收益。

(2)艺术品投资策划

在选定艺术顾问的基础上,投资者要会同艺术顾问在广泛掌握艺术市场行情的基础上制定艺术品投资决策。

投资者所要掌握的艺术市场行情主要包括:

①艺术市场动向及其发展趋势;

②以往艺术品交易的成交价格情况;

③拟投资的艺术家情况及其发展潜力;

④有关法规对艺术品交易的规定。

在对上述艺术市场行情进行分析之后,投资者及其艺术顾问要作出如下决策:

①所投资艺术品的种类及其数量分布,即是投资油画、国画,还是文件、古董等其他艺术品,它们的数量分别为多少。

②艺术家选择,即是购买国内艺术家还是购买海外艺术家的作品,他们的年龄结构如何等。

③艺术品投资时机选择。

④艺术品购买渠道决策。

⑤对所予投资的艺术品所能出的大致价格。

在此基础上,投资者对艺术品投资做出预算。

投资预算不仅要考虑艺术品的营销机会,也要考虑投资者的经济承受能力。

(3)购买艺术品

即投资者根据已制定好的艺术品投资决策,亲自或通过自己的委托人在艺术市场上购入艺术品。

(4)艺术品投资策略及艺术品鉴藏

①艺术家的选定

前代艺术家或已成名的在世前辈艺术家,五六十岁左右的中坚辈艺术家,未成名的年轻艺术家。

②艺术品的抉择

适合投资的艺术品应具备以下四个标准:

真——艺术品的真假是投资的前提。

精——高品位的精心之作,而不是应酬之作。

全——四条幅缺一,画面破损、不净、有虫蛀等,都为不全。

稀——在艺术史上独树一帜或首开先河的作品。

(四)参考资料

《艺术市场》,刘刚、刘晓琼编著,江西美术出版社(1998年)

 

十三课艺术品的收藏和拍卖

长山镇中学徐爽(美术)

 

照片链接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综合.探索课,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是艺术品的收藏,一部分是艺术品的拍卖。

本课力图通过艺术品的收藏和拍卖这一现象,让学生了解一些美术现象的来龙去脉,从而学会看待这些现象,分析这些现象。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模拟的艺术品收藏和拍卖活动,使学生了解艺术品收藏的一般知识,了解艺术品拍卖的有关程序,继而对艺术和市场的关系有初步的认识。

(2)隐性内容与目标:

提高学生对艺术与市场的关系的认识能力,锻炼拍卖活动中的组织能力,体验艺术品收藏和拍卖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

学习艺术品收藏的有关知识,了解艺术品拍卖的主要程序。

2、难点:

组织好模拟拍卖活动,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在活动中加深对收藏和拍卖的进一步的认识。

教具准备:

电教设备、多媒体教学课件,拍卖牌,拍卖锤,拍卖目录等。

教学过程 :

一、组织教学,导入:

同学们,今天在上课之前老师要模仿一段著名主持人的开场白,大家仔细听,看哪位同学能说出是哪个栏目:

跟着佳明来寻宝,七分故事三分宝,大家好,我是佳明。

(学生回答)说的很对,是《寻宝》栏目,这个栏目是中央电视台专门为收藏爱好者鉴定收藏品价格和进行市场价格评估的一档栏目,今天同学们能很快说出来,说明同学们对收藏方面的事情还是相当的关注的,今天,老师也要和同学们上一节《艺术品的收藏和拍卖》的课,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猜猜看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

二、教师:

首先我们来澄清一下概念,什么叫收藏?

收藏就是收集整理就叫做收藏。

(板书)

启发讨论式导入  新课:

教师启发提问:

1你喜欢收藏么?

2你收藏过哪些物品?

3收藏会给我们带来哪些乐趣?

4你能为收藏找个理由么?

学生回答。

(爱好,希望能赚钱,升值保值)。

三、讲授新课:

引导学生看大屏幕。

(演示教学课件)

教师:

如果我要收藏艺术品我要考虑哪些因素?

试举一两种影响艺术品价格的因素?

(小组讨论)

教师小结:

1你会选择哪些艺术家?

2你会选择哪些艺术品?

3你是否需要了解艺术市场的发展趋势?

(一)哪些艺术家

1会选择有名气的艺术家(齐白石大师在绘画书法,篆刻等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

2去世的艺术家比在世的时候要更有升值潜力。

3有艺术功力的年轻艺术家从长远来看好。

(二)选择哪些艺术品

1艺术品的抉择应具备四个条件:

真精全稀

(1)赝品的概念:

采用同样的材料和技法模仿某个艺术家的风格所制造的复制品。

真:

艺术品的真假是投资的前提。

(2)精:

高品位的精心之作,而不是应酬之作。

齐白石作品中,价值高的是九十岁以后画的花卉、山水、人物。

及中晚年画的带工笔草虫的作品。

(3)稀:

在艺术史上独树一帜的作品。

从梵高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

生前只卖出一幅画的梵高,在贫寒中默默离开了人世,现在他的画卖到了7500万美元。

历史上的代表作品。

1995年在拍卖市场上,创550万元人民币的高价位。

(播放拍卖会视频录像,让学生了解拍卖会的实际情况)

――设计意图:

设置收藏的情境进行教学,将枯燥复杂的知识进行分类,激发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在了解名画背景的同时也了解了收藏的知识。

引出拍卖的概念:

买东西的人要把东西卖给出价最高的人,这样的一种竞买过程叫拍卖。

四你参加过拍卖会吗?

1、拍卖前的准备工作很重要。

首先要广而告之:

广播、报刊、电视、网络……

2、印发拍卖品目录:

3、展览拍卖品:

将拍卖品公布于众,使竟买人做到心中有数。

五、竟拍之前组成小组,每组5-6人。

1、竟拍前的讨论:

假如我有20万元人民币,我能出的大致价格是多少?

我怎样购得我喜欢的艺术品。

2、竟拍后的交流:

我为什么选择这件艺术品?

在以后的收藏与拍卖中我会注意什么?

模拟拍卖还需要拍卖师、记录员、公正员等人配合。

六、模拟拍卖(体验一下拍卖带来的乐趣)

1、竟拍开始

2、拍卖师宣读拍卖规则

3、竟相报价

4、落锤成交

5、拍卖公正

6、付款交割作品

学生演示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小组探究拍卖的过程,模仿拍卖的各个工作人员,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尝试,让学生最大程度地体会拍卖的乐趣。

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避免老师满堂灌的被动教学,学生对知识是否掌握在拍卖的过程中就可以清晰地了解到。

教师对拍卖进行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举行了一场非常成功的拍卖会,大家拍卖了很多大师的作品,但是这些大师的作品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渴望而不可及的,也许我们积累一生的积蓄也买不起一件大师的作品,所以老师希望大家能把关注的目光更多地投入到我们松原本土艺术家身上,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大屏幕。

(放幻灯片,其中也包含有教师本人的主要作品以及松原市内著名的剪纸艺术家李艳玲的剪纸作品,生平的主要成绩的介绍,著名书法家傅凯的主要作品及成绩。

――设计意图:

让学生把关注从昂贵的,普通人买不起的大师艺术品引导到松原本土的艺术家身上,引导学生热爱家乡,热爱松原本土的艺术家。

同时展示教师本人过硬的业务水平,让同学们对教师本人产生敬佩,为今后美术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师:

同学们,其实收藏不仅仅局限于艺术品,生活中还有很多的东西值得我收藏,下面老师给大家播放一段视频,每个人在视频中要找到三种以上自己熟悉的东西,并谈谈自己的感想。

(播放视频)学生谈。

教师: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视频老师有个感想,收藏不是有钱人的专利,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进行民间收藏,民间收藏的意义在于陶冶我们的情操,而不在于投资。

比方说这是老师二十年前在北京马路上捡到的银杏叶子,其实树叶本身是没有什么经济价值的,但是老师特别喜欢树叶漂亮的颜色和外形,所以这片树叶一直珍藏了二十年。

(展示树叶)可以这样说,喜欢就是收藏最好的理由。

――设计意图:

让学生拓展对收藏范围的局限,让学生体会到收藏是无所不收,无所不藏的。

教师:

谈到生活用品的收藏,我们前郭蒙古族自治县是蒙古族聚居的地方,我们这里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搞收藏,因为我们这里的生活用品都是很有特色的(放幻灯片)比方说我们开那达慕大会时戴的帽子,我们吃烤全羊时候用的蒙古刀,这是什么?

(学生答:

马头琴,前郭县是马头琴之乡)同学们,马头琴不但是我们前郭县的骄傲,而且是我们松原,乃至中国的骄傲,因为在2008年的时候曾经创造了一个世界纪录,是什么啊?

(学生答:

2008人共同演奏马头琴创造吉尼斯世界纪录)对了,那是我们故乡人的骄傲啊。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家乡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东西。

把收藏从高高在上的奢侈品变成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的身边物,让学生体会到收藏离我们如此之近。

教师小结:

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只要你能抱着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态度去收藏,只要能够积极地投入到拍卖会的活动中去,我相信你一定能体会到收藏带给你的知识和快乐!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把收藏与拍卖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学习。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模拟的艺术品收藏和拍卖活动,使学生了解艺术品收藏的一般知识,了解艺术品拍卖的有关程序,继而对艺术和市场的关系有初步的认识。

2、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对艺术与市场的关系认识能力,锻炼拍卖活动中的组织能力。

3、情感目标:

体验艺术品收藏和拍卖带来的乐趣,并能够亲身体验收藏带来的生活乐趣。

教学重点:

学习艺术品收藏的有关知识,了解艺术片拍卖的主要程序。

教学难点:

组织好模拟的拍卖活动,使学生能积极地进一步的认识。

学习材料:

拍卖的道具,手牌、锤子;典型的艺术品图片,拍卖时使用的艺术品,学生作品。

一、教师活动:

(一)、导课

多媒体播放相声《拍卖》的片段引入本课内容。

问:

我们看过的这段相声叫什么名字?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艺术品的收藏和拍卖》。

学生活动:

学生观看,进入本课的学习。

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们熟悉的画面倒入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

二、教师活动:

(二)、           讲授新课

(1)请学生谈自己的收藏活动,并展示自己的收藏品。

(2)引导学生讨论拍卖和收藏活得关系,以及收藏活动的意义。

(3)在艺术品收藏活动中应当考虑的问题:

A、艺术家的选定B、艺术品的选择

C、购买艺术品的地点D、购买艺术品的时机E、艺术品的鉴定

F、艺术品的收藏

(4)艺术品拍卖的主要程序:

A、拍卖行与出卖人洽谈(确定价格、费用)

B、拍卖艺术品的整理阶段(将艺术品运抵仓库存放、分类编号)

C、宣传阶段(印发拍卖目录、确定拍卖条件、发布拍卖广告)

D、展示阶段(布置展厅,将拍卖品公布于众,相互了解,让竞买人心中有数)

E、正式拍卖(入场、发竞价导牌、宣布规则、拍卖、竞拍、成交、笔录和公证)

F、善后阶段(签合同、付款、艺术品交割)

学生活动:

有收藏兴趣和行为的学生介绍自己的收藏经验,以及收藏活动带来的乐趣。

学生通过讨论先行提出自己的看法

学生讨论

教学目标:

分享收藏经验,激励更多的学生参与收藏活动。

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收藏和拍卖活动的关系和意义。

让学生了解收藏活动的知识和基本方法。

通过师生共同讨论了解拍卖的过程。

三、教师活动:

(三)、组织学生模拟拍卖活动

学生活动:

1、学生讨论

2、学生练习:

模拟艺术品的拍卖与收藏活动(全体)

多媒体演示拍卖的相关的影像资料,让学生获得直观感受。

组织学生采取角色扮演的方法,模拟拍卖活动,体验拍卖的过程。

教学目标:

通过体验活动,加深对拍卖活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