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学复习题各论 第二章儿科病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399591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2.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针灸治疗学复习题各论 第二章儿科病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针灸治疗学复习题各论 第二章儿科病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针灸治疗学复习题各论 第二章儿科病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针灸治疗学复习题各论 第二章儿科病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针灸治疗学复习题各论 第二章儿科病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针灸治疗学复习题各论 第二章儿科病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针灸治疗学复习题各论 第二章儿科病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针灸治疗学复习题各论 第二章儿科病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针灸治疗学复习题各论 第二章儿科病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针灸治疗学复习题各论 第二章儿科病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针灸治疗学复习题各论 第二章儿科病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针灸治疗学复习题各论 第二章儿科病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针灸治疗学复习题各论 第二章儿科病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针灸治疗学复习题各论 第二章儿科病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针灸治疗学复习题各论 第二章儿科病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针灸治疗学复习题各论 第二章儿科病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针灸治疗学复习题各论 第二章儿科病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针灸治疗学复习题各论 第二章儿科病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针灸治疗学复习题各论 第二章儿科病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针灸治疗学复习题各论 第二章儿科病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针灸治疗学复习题各论 第二章儿科病症.docx

《针灸治疗学复习题各论 第二章儿科病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针灸治疗学复习题各论 第二章儿科病症.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针灸治疗学复习题各论 第二章儿科病症.docx

针灸治疗学复习题各论第二章儿科病症

第二章儿科病症

第一节急惊风

一、填空题

1.急惊风相当于西医学的,以岁的小儿最为多见。

2.在治疗急惊风时经常要用到的“四关穴”为、。

二、选择题

(一)A型题

1.治疗急惊风兼有高热时,可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再加()

A.中脘

B.大椎

C.印堂

D.气海

E.足二里

2.针灸治疗急惊风的常用方法为()

A.补法

B.泻法

C.可以用补法,也可以用泻法

D.补法与泻法交替运用

E.平补平泻

3.治疗急惊风暴受惊恐证,可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再加()

A.中脘、丰隆

B.外关、风池

C.印堂、承浆

D.足三里、三阴交

E.飞扬、承山

4.下列各项中除()外皆为治疗急惊风的常用穴

A.水沟

B.中冲

C.合谷

D.太冲

E.关元

(二)B型题

A.曲池

B.天枢

C.太白

D.太阳

E.下关

1.急惊风兼有头痛,可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再加()

2。

急惊风兼有牙关紧闭,可在摹本处方的基础上再加()

(三)D型题

1.如用指针治疗急惊风,可用拇指指甲重掐()

A.水沟

B.足三里

C.三阴交

D.阴陵泉

E.四关穴

2.对急惊风患儿应注意()

A.保暖,避免受凉

B.保持呼吸通畅

C.保持室内安静

D.加强营养

E.进行室内锻炼

(四)X型题

1.治疗急惊风的基本处方是()

A.水沟

B.中冲

C.足三里

D.合谷

E.太冲

2.治疗急惊风宜()

A.补法

B.泻法

C.只针不灸

D.只灸不针

E.拔火罐

三、改错题

治疗急惊风痰热内蕴证宜针灸并用。

四、简答题

1.试写出针灸治疗急惊风的基本处方。

2.试述急惊风的针灸治则。

五、问答题

试写出针灸治疗急惊风的基本处方以及辨证加减。

六、病案分析题

李某,男,3岁。

2001年5月12日初诊。

2天前患儿因发热、咽痛去医院就诊,体温38.47:

,服药后症状未见明显好转。

今晨见高热头痛,气急鼻煽,烦躁,送医院途中昏迷,两日L视,四肢阵发性抽搐。

检杳:

面红,体温39.5℃,心率120次/分。

苔薄黄,脉浮数。

试析本病的病因病机、诊断、证型、治则、针灸处方及方义。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小儿惊厥1~5

2.合谷太冲

二、选择题

(一)A型题

1.H大椎为退热常川穴。

2.B急惊风为实证,应用泻法。

3.C印堂、承浆可镇惊宁神。

4.E急惊风为实证,关元功用偏补,多用于虚证,故不适宜。

(二)B型题

1.D太阳可疏风止痛。

2.E下关可开窍止痉。

(三)D型题

1.A、E指压水沟和四关穴町熄风镇惊。

2.B、C保持呼吸通畅,以防窒息;保持室内安静,以避免刺激患儿。

(四)X型题

1.A、B、D、E足三里一般不用于治疗急惊风。

2.B、C急惊风多为实热证,不宜用补法、灸法和拔火罐。

三、改错题

只针不灸急惊风痰热内蕴证属实热证,不宜用灸。

四、简答题

1.水沟、中冲、合谷、太冲。

2.清热熄风、豁痰开窍、镇惊宁神,只针不灸,泻法。

五、问答题

基本处方:

水沟、中冲、合谷、太冲。

辨证加减:

外感时邪者加外关、风池解表退热;痰热内蕴者加中皖、丰隆导滞化痰;暴受惊恐者加印堂、承浆宁心镇惊;高热者加大椎、曲池泻热镇惊;头痛者加印堂、太阳疏风止痛;牙关紧闭者加下关、颊车开窍止痉;角弓反张者加大椎、筋缩疏调督脉。

六、病案分析题

病因病机:

外感风热时邪,化火动风。

诊断:

急惊风,,

证型:

外感时邪证。

治则:

清热熄风,开窍镇惊,只针不灸,泻法。

处方:

水沟、中冲、合谷、太冲、外关、风池。

方义:

水沟町开窍镇惊;中冲为心包经井穴,可泻热开窍、镇惊宁神;合谷、太冲两穴合用谓之“四关”,可熄风镇惊;外关、风池可解表退热。

第二节百日咳

一、填空题

1.百日咳发病以季节为多,病程往往迁延月之久。

2.如取背部腧穴治疗百日咳,在针刺时须注意、,以防。

二、选择题

(一)A型题

1.治疗百日咳初咳期,可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再加()

A.合谷、外关

B.天突、孔最

C.太渊、太白

D.脾俞、足三里

E.内关、内庭

2,下列各项中除()外皆为治疗百日咳的常用穴

A.列缺

B.肺俞

C.风门

D.天枢

E.丰隆

(二)B型题

A.三阴交

B.关元

C.外关

D.鱼际

E.天突

1.百日咳痰中带血,可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再加()

2.治疗百日咳痉咳期,可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再加()

(三)D型题

1.治疗百口咳呕吐频繁,可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再加()

A.气海

B.足窍阴

C.内关

D.内庭

E.太渊

2.如取背部腧穴治疗百日咳,在针刺时宜()

A.浅刺

B.深刺

C.直刺

D.斜刺

E.常规针刺

(四)X型题

1.治疗百口咳的基本处力包括()

A.丰隆

B.风门

C.三阴交

D.列缺

E.肺俞

2,治疗百日咳形体虚弱,可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再加()

A.气海

B.鱼际

C.膏盲

D.孔最

E.足三里

三、改错题

治疗百口咳时天突穴沿胸骨后斜刺2寸左右。

四、简答题

1.试写出针灸治疗百口咳的基本处方。

2,试述百日咳初咳期的针灸治则。

五、问答题

1.试写出针灸治疗百日咳的基本处方以及辨证加减。

2.试述百咳的针灸操作。

六、病案分析题

张某,男,4岁。

2000午1川6日初诊。

患儿阵发性痉咳2周余。

近口加剧,咳时连续几十声而无吸气间隙,致使患儿面红耳赤,泪涕交流,继之咳嗽暂停,发出吼鸣声,痰中带血丝。

胸部X线检查正常,血常规检查㈠细胞升高,体温38℃。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试析本病的诊断、分期、治则、针灸处方及方义。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冬、春2~3个

2.斜刺浅刺伤及内脏

二、选择题

(一)A型题

1.A合谷、外关可宣肺解表,故用于初咳期。

2.D天枢一般不用于治疗百日咳。

(二)B型题

1.D龟际可清热止血。

2.E天突可利咽镇咳。

(三)D型题

1.C、D内关、内庭可镇咳止吐。

2.A、1)为防伤及内脏,背部腧穴宜浅刺、斜刺。

(四)X型题

1.A、B、D、E百闩咳—般不用三阴交治疗。

2.A、C、E鱼际和孔最用于痉咳期、痰中带血的治疗。

三、改错题

1~1.5

四、简答题

1.列缺、肺俞、风门、丰隆。

2.初咳期宣肺解表、镇咳化痰,针用泻法,风寒证可灸。

五、问答题

1.基本处方:

列缺、肺俞、风门、丰隆。

辨证加减:

初咳期加合谷、外关宣肺解表;痉咳期加天突、孔最利咽镇咳;恢复期加太渊、太白、脾俞、足三里补益肺脾之气;痰中带血加伍际、孔最、膈俞清热止血;咳吐频繁加内关、内庭镇咳止吐;形体虚弱加气海、膏盲、足三里补气养血。

2.背部腧穴官斜刺、浅刺,以防伤及内脏;天突沿胸骨后斜刺1~1.5寸,切勿进针过深或向两旁斜刺;其他穴位常规针刺。

六、病案分析题

诊断:

百日咳。

分期:

痉咳期:

治则:

清热化痰,宜肺镇咳,只针不灸,泻法。

处方:

列缺、肺俞、风门、丰隆、天突、鱼际、膈俞、孔最。

方义:

列缺为肺经之络穴,可疏风解表、官肺止咳;肺俞、风门可宣发肺卫、解表止咳;丰降可健脾利湿、化痰止咳;痉咳期加天突、孔最以利咽镇咳;鱼际、膈俞可清热止血

第三节厌食

一、填空题

1.小儿厌食属于中医学、的范畴。

2.治疗小儿厌食穴位注射常取穴。

二、选择题

(一)A型题

治疗脾胃虚弱型小儿厌食,可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再加()

A.内关、合谷

B.二阴交、太冲

C.太冲、太白

D.脾俞、胃俞

E.肾俞、关元

(二)B型题

A.内庭、侠溪

B.内关、公孙

C.外关、风池

D.太冲、太白

E.天突、廉泉

1.治疗肝旺脾虚型厌食,可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再加()

2.治疗脾胃不和型厌食,可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再加()

(三)D型题

1.纠正厌食宜()

A.去除不良的饮食习惯

B.多睡

C.多吃油腻甜食

D.少活动

E.去除引起厌食的病因

2.如取背部腧穴治疗厌自,在针刺时宜()

A.浅刺

B.深刺

C.直刺

D.斜刺

E.放血

(四)X型题

1.治疗小儿厌食的基本处方是()

A.十脘

B.建里

C.百会

D.梁门

E.足三里

2.治疗胃阴不足型小儿厌食,可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再加()

A.三阴交

B.太白

C.内庭

D.公孙

E.太冲

三、改错题

针刺治疗小儿厌食只用平补平泻法。

四、简答题

1.试述小儿厌食的针灸治则。

2.试述针灸治疗小儿厌食的基本处方

五、问答题

试述针灸治疗小儿厌食的基本处方及方义。

六、病案分析题

王某,女,6岁。

2000年12月3日初诊。

患儿食欲不振4个月余,因夏季过食冷饮后引发。

面色少华,形体瘦弱,但精神尚好。

平时脾气暴躁易怒,好动多啼,大便多溏。

舌光苔净,脉细弦。

试析本病的诊断、证型、治则、针灸处力-及方义。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恶食不嗜食

2.足三里

二、选择题

(一)A型题

D脾俞、胃俞可补巾益气,用于治疗脾胃虚弱证。

(二)B型题

1.D太冲、太白可泻肝健脾。

2.B内关、公孙可和胃健脾。

(三)D型题

1.A、E

2.A、D背部腧穴不宜深刺、直刺。

(四)X型题

1.A、B、D、E百会一般不用于治疗厌食。

2.几、C三阴交、内庭町养阴清热,用胃阴不足证。

三、改错题

脾胃虚弱者针刺用补法,其他证型平补平泻

四、简答题

和胃健脾、益气养阴。

脾胃虚弱者,针灸并用,补法;其他证型以针刺为主,平补平泻。

2.中脘、建里、梁门、足三里。

五、问答题

基本处方:

中脘、建里、梁门、足三里。

方义:

中脘、建里、梁门疏渭脘腹经气,以助胃纳和脾之运化;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合穴,可和胃健脾、补养气血。

六、病案分析题

诊断:

厌食。

证型:

肝旺脾虚证。

治则:

泻肝和胃健脾,以针刺为主,平补平泻。

处方:

中脘、建里、梁门、足三里、太冲、太白。

方义:

中脘、建里、梁门疏调脘腹经气,以助胃纳和脾之运化;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合穴,可和胃健脾、补养气血;太冲、太白可泻肝健脾。

第四节疳证

一、填空题

1.疳证相当于西医学的,多见于岁以下的婴幼儿。

2.在治疗疳证的穴位中穴常用三棱针点刺。

二、选择题

(一)A型题

1.治疗疳匠兼有虫积者,可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再加()

A.三阴交

B.百虫窝

C.天枢

D.章门

E.胃俞

2.治疗疳证如用穴位割治的方法,一般取()

A.外关

B.八邪

C.八风

D.大鱼际

E.小鱼际

(二)B型题

A.疳气

B.干疳

C.疳积

D.虫积

E.症瘕

1.疳证的后期称()

2.疳证的初期称()

(三)D型题

治疗干疳,可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再加()

A.外关

B.百会

C.手三里

D.肝俞

E.膈俞

(四)X型题

1,治疗疳证的基本处方是()

A.四缝

B.中脘

C.足三里

D.太冲

E.脾俞

2.治疗疳积,可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再加()

A.天枢

B.三阴交

C.神门

D.胆俞

E.心俞

三、改错题

治疗疳证时只针不灸。

四、简答题

1.试写出针灸治疗疳证的基本处方。

2.试写出疳证的针灸治则。

五、问答题

试述治疗疳证的针灸操作。

六、病案分析题

刘某,女,2岁。

200)年9月6日初诊。

患儿自断奶以来食欲一直较差,近来父母发现其明显消瘦,体重9kg,但脘腹胀大,面色萎黄,毛发稀疏淡黄,容易烦躁,常吮指磨牙,舌偏淡、苔淡黄而腻,脉濡细而滑。

试析本病的诊断、证型、治则、针灸处方及方义。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小儿营养不良

2.叫缝

二、选择题

(一)A型题

1.B百虫窝可驱虫消积。

2.D

(二)B型题

1.B2.A

(三)D型题

D、E肝俞、膈俞可调养气血,用于治疗干疳。

(四)X型题

1.A、B、C、E太冲一般不用于治疗疳证。

2.A、B天枢、三阴交可消积导滞,用于治疗疳积。

三、改错题

可针灸并用

四、简答题

1.四缝、中脘、足三里、脾俞。

2.健运脾胃、补益气血,消积导滞,针灸并用,平补平泻。

五、问答题

四缝在严格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挤出少量黄水或乳白色粘液。

背部腧穴和章门不可直刺、深刺,以防饬及内脏;其余腧穴常规针刺,一般不留针。

六、病案分析题

诊断:

疳证。

证型:

疳积。

治则:

健运脾胃,补益气血,消积导滞,以针为主,平补平泻。

处方:

四缝、中脘、足二里、脾俞、天枢、三阴交。

方义:

四缝是治疗疳积的经验效穴;中脘、足二里、脾俞共奏健运脾胃、益气养血、通调腑气、理气消疳之功;天枢、三阴交可消积导滞。

第五节遗尿

一、填空题

1.遗尿是指—岁以上的小儿睡眠中小便自遗、醒后方知的一种病症。

2.补法适用于治疗、型遗尿。

二、选择题

(一)A型题

1.对于遗尿患儿,下列各项中除()外皆为须注意的事项

A.培养孩子按时排尿的习惯

B.夜间定时叫醒孩子起床排尿

C.平时勿使孩子过于疲劳

D.晚上临睡前大量饮水

E.耐心教育,增强其自信心

2.治疗肾气不足型遗尿,可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再加()

A.脾俞、肾俞

B.关元、肾俞

C.心俞、肺俞

D.胆俞、AT俞

E.大肠俞、小肠俞

{二)B型题

A.关元、肾俞

B.心俞、肺俞

C.曲骨、阴陵泉

D.大肠俞、小肠俞

E.肺俞、脾俞

1.治疗下焦湿热型遗尿,可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再加()

2.治疗肾气不足型遗尿,可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再加()

(三)D型题

1.治疗肾气不足型遗尿,可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再加()

A.肺俞

B.阴陵泉

C.关元

D.肾俞

E.列缺

2.下焦湿热型遗尿的治则为()

A.补法

B.泻法

C.只针不灸

D.只灸不针

E.针灸并用

(四)X型题

1.治疗遗尿的基本处方包括()

A.中极

B.合谷

C.膀胱俞

D.飞扬

E.三阴交

2,治疗肺脾气虚型遗尿,可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再加()

A.肺俞

B.手三里

C.阳陵泉

D.脾俞

E.足三里

三、改错题

治疗遗尿时中极、关元宜直刺或向上斜型。

四、简答题

试写出针灸治疗遗尿的基本处方。

五、问答题

1.试述针灸治疗遗尿的基本处方、方义和辨证加减。

2.试述遗尿的针灸治则和针灸操作。

六、病案分析题

周某,女,5岁。

2001年12月4日初诊。

患儿每夜睡中遗尿1~2次,如若白天顽皮劳累,则尿床加重。

面色淡白,神疲乏力,舌淡,脉细弱。

试析本病的诊断、匠型、治则、针灸处方及方义。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3

2.肾气不足肺脾气虚

二、选择题

(一)A型题

1.D遗尿患儿晚上临睡前不宜过多饮水。

2.B关元、肾俞可补肾培元,用于肾气不足证。

(二)B型题

1.C曲骨、阴陵泉可清利湿热、调理膀胱。

2.A关元、肾俞町补肾培元。

(三)D型题

1.C、D关元、肾俞可补肾培元,用于肾气不足证。

2.B、C下焦湿热型为实热证,不宜灸和补。

(四)X型题

1.A、C、E合谷、飞扬一般不用于治疗遗尿。

2.A、D、E肺俞、脾俞、足三里可补肺脾之气,增收涩固脱之力。

三、改错题

向下斜刺

四、简答题

中极、膀胱俞、三阴交。

五、问答题

基本处方:

中极、膀胱俞、三阴交。

方义:

中极、膀胱俞分别是膀胱的募穴和俞穴,合而为用属俞募配穴,可调理膀胱,以助对尿液的约束能力;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可疏调脾、肝、肾而止遗尿。

辨证加减:

肾气不足者加关元、肾俞以补肾培元;肺脾气虚者加肺俞、脾俞、足三里补肺脾之气,以增收涩固脱之力;下焦湿热者加曲骨、阴陵泉清利湿热、调理膀胱。

六、病案分析题

诊断:

遗尿。

旺型:

肺脾气虚证。

治则:

补益肺脾,针灸并用,补法。

处方:

中极、膀胱俞、三阴交、肺俞、脾俞、足三里。

方义:

中极、膀胱俞为俞募配穴,以助膀胱约束功能而止遗尿;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可疏调脾、肾、肝而善治遗尿;肺俞、脾俞、足三里可补肺脾之气,以增收涩固脱之力。

第六节脑瘫

一、填空题

1.脑瘫是指脑损伤所致的动功能障碍,属于中医学、、、

的范畴。

2.取风府治疗脑瘫时,正确的针刺方法为。

二、选择题

(一)A型题

1.下列各项中除()外皆为脑瘫患儿在治疗期间的注意事项

A.对患儿进行肢体功能锻炼

B.对患儿进行语言训练

C.对患儿进行智能训练

D.对患儿进行视力、听力训练

E.让患儿静卧休养

2.以下脑瘫的治则中,哪一项是不合适的()

A.益气养血

B.疏通经络

C.补益肝肾

D.强筋壮骨

E.和胃止呕

(二)B型题

A.曲池、手三里

B.心俞、肺俞

C.环跳、丰隆

D.大肠俞、小肠俞

E,肺俞、胆俞

1.治疗脑瘫见上肢瘫痪可再加()

2.治疗脑瘫见下肢瘫痪可再加()

(三)D型题

1.治疗肝肾不足型脑瘫,可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再加()

A.肝俞

B.阴陵泉

C.内关

D.肾俞

E.列缺

2.治疗脾胃虚弱删脑瘫,可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再加()

A.曲骨

B.中脘

C.肺俞

D.外关

E.足三里

(四)X型题

1.治疗脑瘫的基本处方包括()

A.大椎

B.身柱

C.四神聪

D.悬钟

E.阳陵泉

2.治疗肝肾不足型脑瘫,可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再加()

A.肝俞

B.肾俞

C.太溪

D.三阴交

E.合谷

三、改错题

治疗脑瘫时,四神聪的针刺方向为从百会穴刺向四个不同方位。

四、简答题

1.试写出针灸治疗脑瘫的基本处方。

2.试述脑瘫的针灸治则。

五、问答题

如何运用头针治疗脑瘫?

六、病案分析题

黄某,男,2岁。

2000年9月16日初诊。

患儿双侧下肢瘫痪,不可行走。

早产1个月,生长发育、智力、语言水平均较同龄小儿差,性情急躁,喜哭闹,舌质偏红,脉弦细。

试析本病的诊断、证型、治则、针灸处方及方义。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非进行性中枢性五迟五软五硬痿证

2.朝鼻尖以下方向针刺1寸左右

二、选择题

(一)A型题

1.E应对患儿进行各种功能训练。

2.E因呕吐非本病主症。

(二)B型题

1.A曲池、手三里可疏通上肢经气。

2.C环跳、丰隆可疏通下肢经气。

(三)D型题

1.A、D肝俞、肾俞可补养肝肾。

2.B、E中脘、足三里可健运脾胃。

(四)X型题

1.A、B、C、D、E

2.A、B、C、D合谷没有补养肝肾的功效。

三、改错题

从四个不同方位刺向百会穴。

四、简答题

1.大椎、身柱、风府、四神聪、悬钟、阳陵泉。

2.补益肝肾、益气养血、疏通经络、强筋壮骨,针灸并用,补法。

五、问答题

取顶颞前斜线、顶旁1线、顶旁2线、颞前线、枕下旁线。

毫针刺激,留针1—4

小时。

每日1次。

六、病案分析题

诊断:

脑瘫。

证型:

肝肾不足证。

治则:

补益肝肾,疏通经络,强筋壮骨,针灸并用,补法。

处方:

大椎、身柱、风府、四神聪、悬钟、阳陵泉、肝俞、肾俞、太溪、三阴交、环跳、伏兔、风市、委中、承山、丰隆。

方义:

大椎、身柱疏通督脉经气;风府、四神聪健脑益智;悬钟为髓会,可养髓健脑充骨;筋会阳陵泉,可舒筋通络、强筋壮骨。

肝俞、肾俞、太溪、三阴交补养肝肾。

因有双侧下肢瘫痪,故加环跳、伏兔、风市、委中、承山和丰隆以疏通下肢经气。

第七节注意力缺陷多动症

一、填空题

1.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简称,多见于期儿童。

2.治疗心脾两虚型注意力缺陷多动症,针灸宜用法。

二、选择题

(一)A型题

1.治疗肾虚肝亢型注意力缺陷多动症,可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再加()

A.足二里、解溪

B.合谷、曲池

C.肾俞、行间

D.风池、外关

E.关元、巾极

2.对于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患儿,下列各项中除()外皆为须注意的事项

A.帮助患儿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B.对患儿不良行为要耐心教育

C.关怀和爱护患儿

D.打骂、歧视患儿

E.对学习困难者应予指导、帮助

(二)B型题

A.曲池、手三里

B.肾俞、行间

C.环跳、卡隆

D.心俞、脾俞

E.肺俞、胆俞

1.治疗肾虚肝亢型注意力缺陷多动症,可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再加()

2.治疗心脾两利型注意力缺陷多动症,可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再加()

(三)D型题

肾虚肝亢型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的治则包括()

A.补益心脾

B.调养肝肾

C.安神定惊

D.育阴潜阳

E.和胃健脾

(四)X型题

1.治疗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的基本处方包括()

A.神门

B.三阴交

C.太溪

D.太冲

E.四神聪

2.治疗心脾两虚型注意力缺陷多动症,可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再加()

A.胆俞

B.心俞

C.脾俞

D.行间

E.足三里

三、改错题

肾虚肝亢利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的治则为平肝泻火。

四、简答题

试述心脾两虚型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的针灸治则。

五、问答题

试述针灸治疗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的基本处方和方义。

六、病案分析题

钱某,男,7岁。

2001年3月20日初诊。

患儿—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多,很难集中精力完成功课。

自制力差,易受外界的影响,不守课堂纪律,冲动任性,舌红,脉弦细。

试析本病的诊断、证型、治则及针灸处方。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小儿多动症学龄

2.补

二、选择题

(一)A型题

1.C肾俞、行间可补肾填精、平降肝阳。

2.D切忌打骂、歧视患儿。

(二)B型题

1.B肾俞、行间可补肾填精、乎降肝阳。

2.D心俞、脾俞可养心健脾。

(三)D型题

B、D调养肝肾、育阴潜阳适用寸:

肾虚肝亢证。

(四)X型题

1.A、B、C、D、E

2.B、C、E心俞、脾俞、足三里可益

养心脾,用于心脾两虚证。

三、改错题

调养肝肾、育阴潜阳

四、简答题

补益心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