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实验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399955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9.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木工程》实验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土木工程》实验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土木工程》实验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土木工程》实验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土木工程》实验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土木工程》实验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土木工程》实验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土木工程》实验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土木工程》实验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土木工程》实验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土木工程》实验报告.docx

《《土木工程》实验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木工程》实验报告.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土木工程》实验报告.docx

《土木工程》实验报告

姓名:

报名编号:

学习中心:

层次:

(高起专或专升本)

专业:

实验一:

水泥实验

一、实验目的:

学习水泥性质的检验方法,熟悉水泥的主要技术性质,检验水泥是否合格。

二、实验容

第1部分: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测定

1、实验仪器、设备:

水泥净浆搅拌机(符合GB3350.8技术要求)、维卡仪、净浆标准稠度测定仪(代用法)、水泥凝结时间测定仪(符合GB3350.8技术要求)、圆台试模、初凝时间试针、终凝时间试针、水泥湿气养护箱(应能使温度控制在20℃±1℃,相对湿度大于90%)、天平(准确称量至1g)、量筒(分度值为0.1mL,精度1%)、小刀、小铲、秒表等。

2、

2、实验材料:

(1)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

(2)洁净的淡水或蒸馏水

3、实验条件:

(1)实验室温度为20±2℃,相对湿度不低于50%;

(2)湿气养护箱的温度为20士1℃,相对湿度不低于90%;

(3)水泥试样、拌和水、仪器和用具的温度应与实验室一致。

4、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实验数据及结果(从课件中读取)

不变水量法

用水量W(mL)

142.5

试锥沉入值S(mm)

35

标稠用水量P(%)

P=33.4—0.185S

26.925

5、水泥凝结时间测定实验数据及结果(从课件中读取)

凝结

时间

初凝时间:

140min

终凝时间:

203min

第2部分: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

1、实验仪器、设备:

行星式胶砂搅拌机、振实台、水泥抗折强度试验机、抗压强度试验机、专用夹具、试模、大小播料器、金属刮平直尺、养护箱、养护池、天平(准确称量至1g)、量筒(精度1ml)等。

2、实验材料:

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标准砂(ISO),洁净的淡水。

3、实验条件:

(1)试体成型试验室的温度保持在20±2℃,相对湿度不低于50%;

(2)试体带模养护的湿气养护箱或雾室温度保持在20±1℃,相对湿度不低于90%;

(3)试体养护池水温度应在20±1℃围。

4、实验数据读取及处理(从课件中读取)

材料用量

(g)

水泥

标准砂

450

1350

225

龄期

28天

抗折强度

试件编号

1

2

3

强度,MPa

9.1

9.5

9.3

代表值,MPa

(计算方法见PPT)

9.3

抗压强度

试件编号

1

2

3

4

5

6

破坏荷载(Fi),kN

80.0

81.0

87.0

80.0

83.0

80.0

强度(Ri),MPa

(Ri=Fi×1000/A,其中A=1600mm2)

50

50.625

54.375

50

51.875

50

代表值,MPa

(计算方法见PPT)

51.1

三、水泥检验项目合格性评定

(1)水泥的凝结时间是否符合要求,是如何判定的?

判定依据:

GB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对P·042.5水泥的技术要求:

水泥凝结时间:

初凝时间不早于45min;终凝时间不迟于600min;

(2)水泥胶砂强度是否符合要求,是如何判定的?

水泥胶砂强度:

28d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不小于表1数据。

表1强度要求

品种及强度等级

抗压强度(MPa)

抗折强度(MPa)

P·O42.5

≥42.5

≥6.5

实验二:

土的压缩试验

一、实验目的:

通过土的压缩试验得到试样在侧限与轴向排水条件下的孔隙比和压力的关系,即压缩曲线—e~p曲线,并以此计算土的压缩系数a1-2,判断土的压缩性,为土的沉降变形计算提供依据。

二、实验原理

1、计算公式

(1)试样初始孔隙比:

(2)各级压力下试样固结变形稳定后的孔隙比:

(3)土的压缩系数:

(4)土的压缩模量:

三、实验容

1、实验仪器、设备:

(1)固结容器:

环刀、护环、透水板、水槽、加压上盖。

环刀:

径为61.8mm,高度为20mm;护环:

保证试样侧面不变形,即满足侧限条件;透水板:

其渗透系数大于试样的渗透系数。

(2)加压设备:

由压力框架、杠杆及砝码组成。

(3)变形量测设备:

量程10mm,最小分度值为0.01mm的百分表。

 

2、实验数据及结果(从课件中读取)

施加压力等级kPa

施加压力后百分表读数

50

5.659

100

5.287

200

5.009

400

4.726

 

3、实验成果整理(见下页表格)

试样初始高度H0=20mm试样初始密度

=1.87g/cm3

土粒比重Gs=2.7试样天然含水率w0=25%

试样初始孔隙比e0=0.8048百分表初始读数h0=7.886

试验所加的各级压力(kPa)p

50

100

200

400

各级荷载下固结变形稳定后百分表读数(mm)hi

5.659

5.287

5.009

4.726

总变形量(mm)

=h0-hi

2.227

2.599

2.877

3.160

仪器变形量(mm)

Δi

0.122

0.220

0.275

0.357

校正后土样变形量(mm)

Δhi=-Δi=h0-hi-Δi

2.105

2.379

2.602

2.803

各级荷载下的孔隙比

ei

0.615

0.590

0.570

0.552

土的压缩系数(MPa-1)

a1-2

0.2

土的压缩模量(MPa)

Es1-2

9.024

四、实验结果分析与判定

根据实验结果,该土的压缩类别如何?

根据a1-2大小,可将土分为以下几类:

表1土的压缩性分类

土的压缩类别

a1-2(MPa-1)

高压缩性土

a1-2≥0.5

中压缩性土

0.1≤a1-2<0.5

低压缩性土

a1-2<0.1

本实验中,土的压缩系数(MPa-1)为0.2,故该土的压缩类别为中压缩性土。

 

实验三:

水准测量实验

一、实验目的

用S3BZ型自动安平水准仪测定地面两点间的高差,通过得到的高差计算出测站点的高程。

本仪器每千米往返测高差偶然中误差不超过±3mm。

二、实验原理

利用水准仪提供的水平视线在两把尺上读取水准尺的读数,用所读取的数据计算出两点间高差,从而由已知点的高程推算出未知点的高程。

三、实验容:

1、实验仪器、工具:

水准仪、水准脚架、水准尺和尺垫。

水准仪:

由望远镜、水准器和基座组成。

望远镜:

物镜、目镜、十字丝(上丝、中丝以及下丝)。

水准器:

圆水准器(整平)、水准管(精平)。

特征:

气泡始终向高处移动。

水准尺:

主要有单面尺、双面尺和塔尺。

尺垫:

放在转点上,以防水准尺下沉。

2、水准仪的操作程序:

粗平→瞄准→精平→读数

(1)粗平

通过调节脚螺旋使圆水准气泡居中。

(2)瞄准

先用准星器粗瞄,再用微动螺旋精瞄。

(3)精平

本次实验运用是S3BZ型自动安平水准仪,自动安平水准仪不需要精平。

若不是自动安平水准仪则需要精平。

(4)读数

精平后用十字丝的中丝在水准尺上读数。

方法是:

单位米看尺面上的注记;分米,厘米数在尺面上的格数;毫米是估读。

规律是:

读数在尺面上由小到大的方向读,若仪器成倒像,从上向下读;若成正像,则从下向上读。

 

3、实验数据及结果((从课件中读取)

水准测量记录表

测站

编号

后尺

下丝

前尺

下丝

标尺读数

后尺—前尺

高差

中数(m)

高差

改正(m)

改正后高差(m)

高程(m)

上丝

上丝

后视距

前视距

后尺

前尺

视距差

∑d

1(A-B)

1.287

0.992

1.353

1.077

+0.276

+0.275

-0.001

+0.274

13.650

1.422

1.161

13.5m

16.9m

1.234

0.960

0.274

-3.4m

-3.4m

2(B-C)

0.839

1.456

0.914

1.530

-0.616

-0.618

-0.001

-0.619

13.031

0.991

1.604

15.2m

14.8m

0.823

1.442

-0.619

0.4m

-3m

3(C-D)

1.669

1.215

1.752

1.284

+0.468

+0.470

-0.001

+0.469

13.50

1.842

1.357

17.3m

14.2m

1.638

1.166

0.472

3.1m

0.1m

4(D-A)

1.168

1.290

1.246

1.372

-0.126

-0.124

0

-0.124

13.376

1.324

1.453

15.6m

16.3m

1.135

1.257

-0.122

-0.7m

-0.6m

实验四:

全站仪的认识与使用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的目的为:

了解全站仪的基本结构与性能、各操作部件、螺旋的名称和作用;熟悉面版主要功能;掌握全站仪的基本操作方法。

二、实验仪器设备

全站仪1套、反光镜1套、记录板1块。

三、全站仪的基本操作功能

全站仪的基本测量功能是测量水平角、竖直角和斜距,借助机固化软件,组成多种测量功能,如计算并显示平距、高差以及镜站点的三维坐标,进行偏心测量、对边测量、悬高测量和面积测量计算等功能。

四、全站仪的测量结果(从课件中读取)

测量项目

测试结果

角度测量

98°12′21″

距离测量

6.255m

坐标测量

N:

122.817mE:

-980.807mZ:

0.850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