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航空摄影测量外业像片控制点测量设计方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401692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州市航空摄影测量外业像片控制点测量设计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福州市航空摄影测量外业像片控制点测量设计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福州市航空摄影测量外业像片控制点测量设计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福州市航空摄影测量外业像片控制点测量设计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福州市航空摄影测量外业像片控制点测量设计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福州市航空摄影测量外业像片控制点测量设计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福州市航空摄影测量外业像片控制点测量设计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福州市航空摄影测量外业像片控制点测量设计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福州市航空摄影测量外业像片控制点测量设计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福州市航空摄影测量外业像片控制点测量设计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福州市航空摄影测量外业像片控制点测量设计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福州市航空摄影测量外业像片控制点测量设计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福州市航空摄影测量外业像片控制点测量设计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福州市航空摄影测量外业像片控制点测量设计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州市航空摄影测量外业像片控制点测量设计方案.docx

《福州市航空摄影测量外业像片控制点测量设计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州市航空摄影测量外业像片控制点测量设计方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福州市航空摄影测量外业像片控制点测量设计方案.docx

福州市航空摄影测量外业像片控制点测量设计方案

密级:

秘密编号:

 

福州市航空摄影测量外业像片

控制点测量技术设计书

 

二○一二年十一月

 

1概述

1.1项目来源和内容

1.2作业区范围和行政隶属

2地理概况及资料情况

2.1地理概况

福州位于中国大陆东南部,福建东部的闽江口地区。

其位置在东经118°08’~120°31’,北纬25°15’~26°29’之间。

东部隔台湾海峡与台湾台北市相望,南部与泉州市和莆田市,西部与三明市,北部与南平市和宁德市分别接壤。

福州西部有鹫峰山—戴云山脉,东面则是台湾海峡,境内地势自西向东依次下降。

地貌类型自西向东依次由中山而至低山而较高的丘陵而至台地平原最后则是大海。

全市总面积12,154平方公里,其中山地丘陵面积占福州总面积的72.68%,在闽江、鳌江和龙江下游及山区盆地有多片小平原。

闽江自西北向东南方向横切山脉,造成福州境内峡谷幽深,江面狭窄而且水流湍急,自安仁溪口以下,河谷逐渐开阔,水流平缓东流,最后至福州盆地形成福州境内最大的福州平原。

在福州平原周围,分别东有鼓山、西有旗山、南有五虎山、北有莲花峰环绕,其海拔多在600~1000米之间,因此地貌上也是一个典型的河口盆地。

另外在鳌江和龙江下游以及山区盆地也有较多小平原。

福州海岸线漫长曲折,北起罗源县与宁德市交界处的井水,南至福清市与莆田市交界处的江口镇,多属基岩海岸,由北至南跨越了罗源湾、闽江口、福清湾和兴化湾等四个港湾,其中大陆海岸线长920公里,海岛海岸线长390公里。

2.2资料情况

2.2.1图件资料

测区内现有的便于利用的图件资料见表1。

表1已有图件资料

序号

图件名称

数量

覆盖范围

形式

施测年代

坐标系和高程基准

1

2

其中图件1可用于查看详细的交通路线,图件2可用作设计底图。

2.2.2控制测量成果

3引用文件

1)GB/T18314-2009《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2)GB/T7941-2008《1:

5001:

10001:

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

3)CH/T2009-2010《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

4)CJJ/T73-2010《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

5)CH1016-2008《测绘作业人员安全规范》

6)GBT24356-2009《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

4成果主要技术指标

表2采用的基准和系统

空间基准

平面坐标系

高程基准

时间系统

GPS观测采用GPS时间系统

5技术方案执行情况

5.1软件和硬件配置要求

表3软件和硬件配置要求

硬件

主要测绘仪器

双频GPS接收机、2″或5″全站仪、数码相机等

数据处理设备

P4以上计算机

数据存储设备

移动硬盘、光盘

其他硬件

应配置交通用车、通信联络等生产和生活所需物资和警示服、交通警示墩等安全生产必备装备

软件

计算机操作系统

Windows2000以上

数据处理软件

LGO7.0

5.2技术规定

5.2.1像片控制点布点

借鉴以往的经验,控制点间航线数为2,基线数为15~25。

以此为原则,共布设像片控制点,具体布设情况见表4。

表4像片控制点布设表

航线

布点基线

001

1、15

002

1

003

1、15、34

005

1、39

006

7、25

007

1、40

009

1、10、29、40

010

46

012

1、7、25、45

013

1、58

014

67

015

1、20

016

1、14、30、49、70

018

1、70

019

1、23、41、61

020

1

021

1

022

22、40、59、79

023

85

024

1、

025

13、31、50、72、92、103

026

1

027

1

028

1、17、36、56、76、97、107、138、158、177、192

029

1

031

1、27、44、64、85、107、128、149、167、185、201

033

1

034

11、29、45、67、89、112、134、153、172、190、219、242

036

1、212

037

13、30、47、66、86、104、123、141、159、175、197

038

203

040

1、18、36、51、72、91、109、129、147、165、183、204

041

195

042

1

043

22、39、58、77、95、115、135、152、171、187、199

044

1

046

1、17、33、53、73、93、113、129、145、163、182、198、209

5.2.2精度要求

控制点相对邻近基础控制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不应超过地物点平面位置中误差(1.2m)的1/5,高程中误差不应超过基本等高距(1m)的1/10。

5.2.3像片控制点的判刺和整饰

5.2.3.1像片控制点的判刺

Ø在选择像控点时,应尽量选择不被遮挡、易于放置GPS接收机的点位作为像控点,当在规定的范围内找不到合适的点作像控点时或所选择的像控点不易于安置GPS接收机时(如选在大楼的顶层的某一个部位),可在地面上选择2个辅点,根据2个辅点用常规仪器观测像控点。

Ø利用航摄像片成图时,像控点在像片上的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应布设在航向及旁向六片(或五片)重叠范围内;

●距像片边缘不应小于0.5cm;

●控制点间航线数为2,基线数为15~25;

●不规则区域网,除按上述间隔要求布点外,区域凸角点、凹角点处应加布控制点。

●像控点在各张相邻像片上均应清晰可见,应选择影像最清晰的一张像片作为刺点片,刺点误差和刺孔直径不应大于0.1mm,且应刺透,不应有双孔,刺偏时应换片重刺。

●选刺目标时应认真判读像片,以满足刺点目标要求为主,同时满足像控点布设的点位要求和兼顾测量的方便,选定后立即进行统一编号和实地绘制略图。

桩位、说明、略图和刺孔位置应一致和确切无误。

应由第二人100%检查。

Ø野外控制点应以判点为主,刺点为辅。

Ø平面控制点的实地判点精度为图上0.1mm,点位目标应选在影像清晰的明显地物上,宜选在交角良好的细小现状地物交点、明显地物折角顶点、影像小于0.2mm的点状地物中心。

弧形地物及阴影等不应选做点位目标。

Ø平高控制点的点位目标应同时满足平面和高程控制点对点位目标的要求。

Ø控制点与基准面在不同平面时,应标注比高,量注至0.1m;当点位周围不等高时,应标注比高量注的位置。

5.2.3.2像片控制点的整饰

Ø平高点或平面点的刺点片,在像片正面以直径7mm的红色圆形整饰。

Ø像片的反面应以相应的符号标出点位,注上点号,应绘制局部放大的详细点位略图,简要说明刺点位置和比高、刺点者、检查者及日期。

说明文字应简练、确切,点位图、说明、刺孔三者应一致。

像片反面整饰格式见表5。

表5像片反面整饰格式

 

点位

花坛西北角顶

比高

0.3m

刺点者

日期

2012.1.1

检查者

日期

2012.1.1

5.2.3.3像片控制点的编号

平高点编号为:

区号+点编号。

其中,区号、点编号均以两位数表示,不足两位数时在个位数前加“0”。

如0102,表示第一区的第二个平高点。

5.2.3.4现场拍照

观测检校场控制点均拍摄现场数码像片,分别采用远景和近景的全景拍摄,拍摄方向为从南向北,当个别点位无法从南向北拍摄时,应在照片上标注方向。

5.3像片控制点测量

Ø像片控制点优先采用网络RTK测量,对于无网络信号或信号较弱RTK技术无法使用的困难地区,采用快速静态测量技术,测量时间≥20分钟。

当像控点点位周围有遮挡物,GPS接收机无法设到刺点点位时,可使用全站仪采用支导线和引点法测定像控点坐标及高程。

ØRTK观测准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GNSS天线、通信接口、主机接口等设备连接应牢固可靠,连接电缆接口应无氧化脱落或松动;

●接收机、模块电源应充足;

●存储卡应有充足的存储空间;

●接收机的内置参数应正确。

ØRTK测量时,GNSS卫星的状况应符合表6规定。

表6GNSS卫星状况的基本要求

观测窗口状态

15°以上的卫星个数

PDOP值

良好

≥6

<4

可用

5

<6

不可用

<5

≥6

ØRTK测量时,开始作业后,应至少在一个控制点上进行校核,平面位置较差不应大于5cm。

ØRTK一测回观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观测前应对仪器进行初始化;

●观测值应在得到RTK固定解且收敛稳定后开始记录;

●每测回的自动观测个数不应少于10个观测值,并应取平均值作为定位结果;

●经度、纬度应记录到0.00001",高程应记录到0.001m。

Ø当初始化时间超过5min仍不能获得固定解时,宜断开通信链路,重新启动GNSS接收机,再次进行初始化。

当重新启动3次仍不能获得固定解时,应选择其它点位。

5.4上交和归档成果

本次外部检核工作完成后,应按照表7规定的内容上交成果。

表7上交成果及要求

序号

成果名称

打印幅面

存储介质

文档格式

数量

1

技术设计书

A4

光盘

Word

1份

2

技术总结

A4

光盘

Word

1份

3

检查报告

A4

光盘

Word

1份

4

GPS观测原始数据

/

光盘

/

1份

5

现场数码照片

/

光盘

/

1份

6

像片控制点成果表

A4

光盘

Word

1份

7

刺点片

/

/

/

1份

5.5质量保证措施和要求

5.5.1人员配置

主要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GPS观测组成员的配置情况见表8。

表8人员配置表

姓名

职务

职称

在项目中担任职务

5.5.2质量责任制

Ø作业人员对其所完成作业质量负责;

Ø上道工序对下道工序负责;

Ø作业单位对本单位成果质量负责;

Ø各级检查人员对其所检查的成果质量负责。

5.5.3质量保障措施

Ø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对所需的经费、设备、人员予以重点保障。

Ø项目实施小组、技术负责人和质检负责人各负其责,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Ø项目实施小组负责生产的组织、管理和协调,主要包括仪器设备、人员配置以及车辆调度等事项。

Ø项目技术技术小组组长负责解决实施过程中的设计、生产、验收中的重要技术问题。

Ø质量检验负责人负责督促按照统一的技术质量标准作业,组织进行产品全面检查。

质量检验人员应深入作业现场,加强对外业观测、数据预处理、成果上交等过程的控制,确保工序质量和成果质量。

5.5.4质量检验

对本次外部检核实行两级检查一级验收制。

检查验收的依据为本设计书引用的国家和行业技术标准、技术质量指标等。

检查内容包括:

Ø检查点位是否刺错或刺偏;

Ø现场自查,认真核实所刺点位与实地测量的位置一致性,位置发生偏移的及时改正;

Ø每天检查外业观测数据是否正确;

Ø检查每站的采集时间是否达到要求;

Ø检查刺点位位置是否按像控点位置条件要求。

必须的质量检验过程包括:

Ø作业组长组织进行作业组内部的自检、互检;

Ø过程检查由部门的主任工程师组织进行,由具备规定资格的专职质检员承担,检查方式为全数检验;

Ø最终检查由质量检验负责人组织,由质量检验人员承担,采用全数检验的检查方式;最终检查结束后应编写《测绘产品检查报告》。

5.5.5安全管理措施

1)实行全员安全责任制。

全体人员在各自的岗位上对实现安全生产负责。

2)设置安全管理员一名,各作业组长为本组安全监督员。

3)实行安全目标管理。

对于违反安全管理规定、造成仪器设备或人身伤害的按照《安全生产奖罚办法》执行。

4)全体人员必须熟知工作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和与作业有关的知识,未经安全培训,安全考试不合格的不准上岗。

5)项目实施前,安全管理员必须向全体人员详细交待安全预防措施,并在工作中严格执行。

6)安全防护设施必须配备齐全,性能良好,要配备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

7)全体人员必须自觉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正确使用劳动护品。

8)在交通道路上检查时,应严格遵守交通规则,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

作业区域必须设置具有醒目的交通警示墩。

作业人员应应穿警示服并时刻注意来往车辆。

在道路、街巷狭窄处设置仪器时应选适当位置,注意防止行人碰动。

9)进入厂区时,应事先与该单位领导和安全管理部门取得联系,了解该单位安全保护规定并严格遵守;尤其要特别注意变电室和高压线路及空中易坠物。

10)对地下输电线路、高压线下、裸线附近测量时,严禁使用金属塔尺、标杆,且必须离开其防护范围适当距离,一般导体性工具不得放置其附近,以防触电。

严禁雨天、雾天、雷电天气在高压线下作业。

11)野外作业时,要特别注意熟悉作业环境。

进入水沟、坑塘、暗井、悬崖、草地、沼泽地等地带时,时刻保持警惕。

进户时,要先与户主取得联系。

12)测量过程中,仪器周围必须有人看护。

雨天作业时,必须采取防雨措施以避免仪器淋雨。

13)对全站仪及对讲机等充电类设备,必须严格按操作说明进行充电,充电完毕,立即切断电源,严禁充电器长期处于充电状态。

14)外业使用的设备、图纸、资料等不准离人,谁使用谁负责谁保管。

15)仪器在搬运、携带过程中,应按照规定装箱,勿使仪器受震或碰撞摔倒,长途运输时要加强安全防震设备。

16)在大风天气观测时,必须将脚架踩牢,将仪器两脚逆风,一脚顺风。

在斜坡处安置仪器时要将两脚置于坡下位置。

17)仪器的光学镜部分不得用手、粗手巾、棉布、粗纸等擦拭,不准随意拆卸仪器。

仪器或脚架的螺丝松动或残缺时,应及时维修。

存放仪器要注意防潮。

18)严禁徒步涉越河流或私自在水面上滑冰,防止发生溺水事故。

19)禁止将望远镜直接对准太阳,以防灼伤仪器或眼睛。

20)作业人员要注意防火,特别是在荒地杂草从中和进入林区作业时严禁携带火种。

21)禁止进入军事用地区域。

22)注意礼貌,不要与当地居民发生冲突,遇特殊情况,及时跟部门联系。

23)注意了解最新天气预报,雷电、暴雨天气不要安排生产,如遇突发恶劣天气,及时找安全地方躲避,禁止冒雨行进。

24)驾驶员必须安全行车,带故障车辆不准出门,酒后不准开车,认真遵守交通规则。

25)在炎热夏季作业时,现场应备有遮阳、防暑降温用品,备足饮用水,作业人员不得赤膊在阳光下工作,防止皮肤灼伤。

26)认真做好数据备份工作,保证一旦发生故障,能在最短的时间以最小的损失、快速而又正确的恢复系统和数据。

27)机房内禁止抽烟,并严格做到人走电源关闭。

6经费预算和进度安排

6.1经费预算

6.2进度安排

为确保尽快提交像片控制点资料,部门应充分利用有利观测时机,积极组织力量、配置设备,尽快完成本项目。

各主要工序进度计划如下:

实地踏勘、技术设计:

数据采集:

内业数据处理:

质量检查:

资料整理和提交:

7附录

附件:

福州16cm1区像片控制点布点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