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高中.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403663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01 大小:78.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高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1页
河南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高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1页
河南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高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1页
河南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高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1页
河南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高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1页
河南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高中.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1页
河南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高中.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1页
河南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高中.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1页
河南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高中.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1页
河南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高中.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1页
河南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高中.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1页
河南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高中.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1页
河南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高中.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1页
河南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高中.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1页
河南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高中.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1页
河南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高中.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1页
河南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高中.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1页
河南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高中.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1页
河南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高中.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1页
河南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高中.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1页
亲,该文档总共10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高中.docx

《河南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高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高中.docx(10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南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高中.docx

河南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高中

河南省2004年教师职业素质和技能考试试卷(A)

(使用范围:

高级中学教师资格)

题号

*

-二二

总分

题分

20

20

20

36

16

38

得分

总分合计人(签名)总分复核人(签名)

复查总分复查人(签名)

得分

评卷人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岀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选对得1分,选错

或不选得0分

1:

教育活动的岀发点和归宿是()

A:

教育内容B:

教育质量C:

教育目的D:

教育方针

2:

“产婆术”这一启发性教学方法的创造者是()

A:

亚里士多德B:

苏格拉底C:

柏拉图D:

昆体良

3:

主张教学的任务在于训练学生的官能,训练学生思维形式的教育理论,被称为()

A:

传统教育论B:

现代教育论C:

失职教育论D:

形式教育论

4: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

学生和教师的基本心理规律

B:

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的基本心理规律

C:

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

D:

学校情境中学生学习过程和教师教学过程的基本心理规律

5:

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方格称

为()

A:

人格

B:

学习方式

C:

学习策略

D:

认知方式

 

6:

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称为()

A:

意义学习B:

接受学

C:

发现学习D:

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7:

—般认为,行为具有盲目性、被动性、不稳定,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这是态度和品德的形成过程中哪一阶段的表现(

A:

认识阶段

B:

认同阶段

C:

依从阶段

D:

同化阶段

 

8:

反映教师职业与其他职业不同的本质特征是(

A:

为人师表

B:

献身教育

C:

育人

D:

公而忘私

 

9:

“为人师表,行为世范”的主要内容是(

A:

教书育人

B:

献身教育

C:

廉洁从教

D:

为人师表

 

10:

教育行政部门为实施教育法律而规定和采取的具体行政措施是(

A:

教育行政立法活动

B:

教育行政执法活动

C:

教育行政督导活动

D:

教育政策制定活动

 

B:

民事法律责任

D:

违宪法律责任

A:

研究学生的技能

B:

教学反馈的技能

C:

钻研教材的技能

D:

操纵教学技术手段的技能

13:

微格教学有许多特点,但最能体现微格教学含义的是(

A:

训练单元小

B:

反馈及时准确

C:

训练程序合理

D:

利于综合创新

14:

“教育者应先受教育”说明转化后进生的(

A:

扬长原则

B:

对事不对人原则

C:

潜移默化原则

D:

可接受性原则

15:

优秀班主任首要应立足于增强(

A:

教学意识

B:

育人意识

C:

成就意识

D:

创新意识

11:

因校舍使用不当或失修造成房屋倒塌,造成学生伤亡事故的;主要责任人应追究(

A:

行政法律责任

C:

刑事法律责任

12:

在下列选项中,属于教学信息输出技能的一项是(

 

C:

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

D:

把学生看做是知识的容器

17:

中学阶段为培养学生独立地研究问题、

获得知识、发展各种能力,教学中应多选用(

16:

注入式教学最本质的特征是(

B:

以讲授法为主

A:

教师从头讲到尾

 

B:

活动的方法

D:

讲授的方法

A:

探究的方法

C:

直观的方法

18:

教学设计中最先要考虑的问题是(

 

A:

教学内容

B:

教学目标

C:

教学环境

D:

教学策略

19:

采用频繁的反馈和根据每个学生的需要因人而异地进行评价,这属于()

A:

诊断性评价B:

总结性评价

C:

形成性评价D:

绝对性评价

20: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校内外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教学方法叫()

B:

参观法

C:

演示法

D:

读书指导法

得分

评卷人

A:

实习法

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的五个选项中选岀二个或者二个以上的正确答案,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

题后的括号内,选对得2分,多选、少选或不选得0分。

1:

学生思想道德的心理结构要素有()

A:

道德认识B:

道德行为C:

道德情感

D:

道德意识E:

德育内容

2:

心智技能与操作技能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A:

对象具有客观性B:

执行具有内潜性

C:

内容具有复杂性

 

C:

方式具有多样性E:

结构具有简缩性

3:

依法执教的基本道德要求是()

A: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B:

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纲领

C:

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E:

自觉提高个人素养

D:

增强法律法规意识

4:

教育法律关系构成的要素有()

A:

教育法律关系的内容B:

教育法律关系的客体

D:

教育的行为能力E:

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

5:

教学技能作为一种教学行为方式,具有以下特点(

A:

熟练性B:

习惯性

D:

完善性E:

自动性

6:

教师教学技能水平低下的主要表现有()

A:

传授知识的错误B:

精神过度紧张

D:

多余的动作存在E:

操作不够熟练

7:

中学共青团活动的特点是()

C:

教育的权利能力

C:

机械性

C:

遇事惊慌失措

A:

严肃性

B:

鲜明性

C:

灵活性

D:

创新性

E:

自愿性

8:

下列行为中属于品行性问题行为的有()

A:

不守纪律

B:

欺侮同学

C:

考试作弊

 

E:

孤僻

D:

偷窃

9:

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主要有()

A:

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

B:

教学内容的性质和特点

 

D:

学生的可接受性

C:

教师自身的特点

E:

每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10:

为推进素质教育,我国教育部发文倡导的新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

A:

程序教学法B:

愉快学习法C:

情境教学法

D:

尝试教学法E:

成功教学法

得分

评卷人

三、判断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判断下列命题正误,请将正确的再题后的括号内大“J号,错误的打“X”号

1:

人的实践活动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

2:

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对其他环节具有支配和决定性作用。

()

3: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

()

4:

社会上父学校德育的基本方法就是榜样教育法。

()

5:

将新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成为组织策略()

6:

研究者认为,发散思维是创造思维的核心,它具有新颖性、变通性和独创性三个主要特征。

()

7:

能让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和水平自学以特定顺和小步子安排的材料的个别化教学方法称为程序教学。

()

8:

除了钻研业务,提高教学水平。

教师更需要以高尚的师德来感染学生。

()

9:

教师职业劳动的实质就是教书育人。

()

10:

教育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根据是法律制度的存在。

()

11:

教育单行法律是根据宪法和教育基本法制定和调整教育事业的某方面或某一部分教育关系的法律。

()

12:

机智地对学生的正确行为给与肯定,对学生的错误行为给予否定,都属于强化的技能的运用。

()

13:

教师在课堂上的情感表现不是做岀来的,而是自然地流露。

()

14:

班主任必须适应学生个性,而不能让学生适应自己的个性

16:

教学方法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方法。

()

17:

选择谈话法和自学法的前提是学生必须有一定的基础。

()

18:

一般来说,各种教学法既有启发性质,是一把“双刃剑”。

()

19:

发现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情。

()

20:

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就是选拔适合教学的学生。

()

得分

评卷人

四、简答题(本题共6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1•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含的内容是什么?

2•样贯彻循序渐进性教学原则?

3.动机的涵义及功能。

4.什么是迁移?

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5•什么是体态语言?

它有什么特点?

6.德育管理应注意哪些问题?

得分

评卷人

五、案例分析题(本题共2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小王大学毕业就职于一所高级中学,各工作踏实肯干,但是不久他发现同事和学生都自觉不自觉地疏远他,他感到很苦恼。

后来他才明白原来是由于自己不修边幅,个人卫生方面也不太注意,常常被同事和同学视为另类。

他感到十分迷惑。

“我把课讲完讲好不就行了,吃什么穿什么这不是我个人的私事么?

”试从老师职业道德的角度对小王的做法和想法进行分析。

2.某中学的学生李某,在课堂上随意讲话,干扰了课堂秩序。

任课教师刘某将其撵岀课堂。

下课后刘老师

又罚李某“下蹲起立”动作200次,由于李某体力不支,栽倒在地,头部磕伤,后到医院花了300余元

李某家长指导学校,要求校方处分刘某,并赔偿全部医疗费。

请根据教育法规对刘某的行为和家长的要求给予分析。

得分

评卷人

六、论述题(本题共3题,第1、2小题每小题13分,第3小题12分,共38分)

1.试述“尊重学生与要求学生向结合”这一德育原则的含义及贯彻的基本要求。

2.联系教学实际谈一谈教师应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学生的知识掌握

3.

,教师是“人梯”,教师是“红烛”。

结合上述

人们赞美教师职业,时常形容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观点,谈谈你对教师职业的看法;你认为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该具备哪些专业素质。

河南省2004年教师职业素质和技能考试试卷(B)

(使用范围:

高级中学教师资格)

题号

*

-二二

总分

题分

20

20

20

36

16

38

得分

总分合计人(签名)总分复核人(签名)

复查总分复查人(签名)

得分

评卷人

七、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岀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选对得1分,选错或不选得0分。

1中国制定并颁布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A:

王寅学制B:

壬子学制

C:

癸卯学制

D:

壬戌学制

2.关于儿童发展的动力问题,存在着不同的理论和观点。

其中,中国古代

“内法论”

的典型代表人物是

A:

孟子B:

孔子

C:

墨子

D:

荀子

3.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

A:

进行科学发现

B:

进行技术发明

C:

对未知领域的探索

D:

创造性的运用教育规律

4.把人格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是

A:

自我调节B:

自我认识

C:

自我体验

D:

自我意思

5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不易受外来的因素影响和干扰的认知方式属于

()

A:

自主型B:

场独型

C:

场依型D

:

沉思型

6.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称为

A:

概念学习B:

上位学习

C:

下位学习

D:

并列结合学习

7.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是

A:

程序教学B:

合作学习

C:

指导学习

D:

掌握学习

8.教师职业道德的首要准则是

A:

恪尽职守B:

依法执教

C:

廉洁从教

D:

热爱学生

9.社会主义师德体系的灵魂是

A:

爱岗敬业B:

热爱学生

C:

严谨治学

D:

锐意创新】

 

10.教育法律责任作为一种社会责任,其区别于其他社会责任最突岀的特点在于

它的

()

A:

规范性

B:

强制性

C:

导向性

D:

有序性

11.教师申诉制度建立的直接法律依据是

()

A:

《宪法》

B:

《教学法》

C:

《教师法》D:

《义务教育法》

12.从技能分类上看,教学技能应属于

()

A:

心智技能

B:

动作技能

C:

言语技能

D:

交际能力

13.下列各组上课技能属于不直接传授知识,而是为传授知识服务的技能的一组是

A:

导人的技能、演示的技能、结束的技能

B:

组织教学的技能、强化的技能、板书的技能

C:

导人的技能、强化的技能、变化的技能

D:

演示的技能、结束的技能、板书的技能

14.在素质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A:

德育教育B:

智育教育

15.衡量一个班级是不是一个良好的集体,关键要看

A:

有没有浓厚的学习气氛

C:

有没有共同的奋斗目标

C:

体育教育

D:

美育管理

B:

班干部队伍是否建立起来

D:

班主任与任课教师是否团结合作

16.“教必有法”,但“教无法定”讲的是教学方法的运用必须

A:

坚持以启发式为指导思想B:

做到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C:

做到最佳选择

D:

做到优化组合

17.整个教学方法体系中运用最多、最广泛的一种方法是

A:

讲授法B:

实验法C:

讨论法

B:

实验法

D:

参观法

18.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自学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方法是

A:

愉快教学法B:

成功教学法C:

情境教学法D:

尝试教学法

19.汇集学生作品的样本,展示学生的学习和进步状况的教学评价方法叫

A:

测验法B:

专题作业法

C:

档案袋评定法D:

实验法

20.根据教学目的和任务,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研究,从而使学生获取新知识

,巩固、验证旧知识的教学方法是

B:

参观法

C:

演示法

D:

练习法

得分

评卷人

A:

实验法

八、

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的五个选项中选岀二个或者二个以上的正确答案,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

题后的括号内,选对得2分,多选、少选或不选得0分。

1•我国的教学组织形式有

A:

班级授课制B:

个别教学

C:

道尔顿制

D:

现场教学

E:

复式教学

2.下列对迁移的描述正确的有

A:

是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B:

也称训练迁移

C:

广泛存在于各种行为规范和态度的学习中

D:

广泛存在于各种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中

3.热爱学生的基本道德是

A:

关系爱护学生

C:

保证学生的合法权益

B:

平等公正对待学生,搞好师生关系

D:

尽量不讽刺挖苦学生

E:

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

4.按照教育法律规则内容确定性程度不同,教育法律规则可以分为

A:

确定性规则B:

委托性规则C:

准用性规则D:

构成性规则

E调整性规则

5.课堂教学演示技能由以下互相紧密联系的几个部分构成

A:

准备教具的技能B:

演示操作的技能

D:

启发思维的技能E:

理论概括的技能

C:

指导观察的技能

6.学科教学目标体系按层次划分,可以分为

A:

学科教学目标

D:

课堂教学目标

B:

单元教学目标

E:

每个知识点的教学目标

C:

章节教学目标

7.现代学生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

A:

德育教育

D:

常能训练

8.下列行为中属于人格性问题行为的有

B:

学习指导

E:

环境管理

A:

暴躁

B:

孤僻

D:

说谎E:

骂人

9.在中学教学、物理、化学、生物等理科课程中经常运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

A:

讲读法

B:

演示法

C:

常规管理

C:

起哄

C:

实验法

D:

谈话法

10•教学研究常用的方法主要有

E:

阅读指导法

得分

评卷人

C:

实验法

九、

A:

观察法

D:

资料研究法

B:

调查法

E:

经验总结法

X”

判断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判断下列命题正误,请将正确的再题后的括号内大“J号,错误的打

1•因材施教的实质就是根据国家规定的教材向学生施教。

2.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独立于其他社会活动的特性。

3.教学大纲就是由学校制定并颁布的,对某们学科的教学作岀统一要求的重要

文件。

4.现在生产力的诸要素中,都渗透力教育的作用。

因此,就其基本质来说,

教育就是生产力。

5.学生是学习得主体因素,任何教学手段必须通过学生而其作用。

6.—般认为,态度和品德形成过程必须经历认知、依从和内化三个阶段。

7•以持久性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称为焦虑症。

8.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在教师队伍件事中具有首要和基础作用。

9.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因为教师享有管理学生的权利。

10.教育法律关系变更和消亡的根据是发了吧规范的存在。

11.狭义的教育司法,是指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处理教育违法案件或裁决教育纠纷的专门活动。

12.熟练掌握教学技能看减少教师精力的消耗,延缓疲劳的产生,节约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13•人们的苦笑,冷笑,是由于缺乏内心体验所造成的。

14.尊重学生文化,就是允许学生文化自由发展。

15.班主任必须适应学生的个性,而不能让学生适应自己的个性。

16.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是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服务的。

17.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用现代的教学方法取代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历史的

必然选择。

()

18.直观的方法是教学的手段,而不是教学的目的,教学中不能为直观而直观。

()

19.诊断性评价只局限于在学科教学开始的时候进行。

()

20.运用练习法就是人那个学生多做各种类型的习题。

()

得分

评卷人

十、简答题(本题共6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a)中小学教学的一般任务是什么?

b)简述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促进作用。

3.什么是心理发展?

学生心理发展有哪些基本特征?

4.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

5.简述教学技能训练的一般程序。

6.中学共青团的思想教育应遵循哪些原则?

得分

评卷人

十一、案例分析题(本题共2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高中班主任张某脾气较为暴躁,对学生经常采取罚款、不许进教室,甚至罚站、罚跑步等方式来惩罚犯错的学生,学生和家长对此意见很大,但是小张却不以为然。

从教室职业道德的角度如何看待张某的做法,试做分析。

2.某中学初一班主任李某,一天子在上课时发现一女学生烫了头发而且抹了很浓的化妆品,便责令其

当着所有学生的面洗脸,该学生没有服从,李某就把她的书包扔到走廊里,并说:

“今天你别上课了,

你什么时候吧头发剪掉,什么时候再来上学。

”致使该生俩天没来上课。

教师李某的做法对吗?

请结

合教育法规予以分析。

得分

评卷人

十二、论述题(本题共3题,第1、2小题每小题13分,第3小题12分,共38分)

a)试用“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教学规律,简评“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

b)联系实际谈一谈教师如何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

3.人们赞美教师职业,时常形容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人梯”,教师是“红烛”。

结合上述

观点,谈谈你对教师职业的看法,在新的教育改革形势下,你认为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该具备哪些

现代观念

河南省2005年教师职业素质和技能考试试卷(A)

(使用范围:

高级中学教师资格)

题号

-一-

-二二

总分

题分

20

20

20

36

16

38

得分

总分合计人(签名)总分复核人(签名)

复查总分复查人(签名)

得分

评卷人

十三、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岀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选对得1分,选错或不选得0分。

1:

学校全面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

A:

班主任工作

C:

思想品德教育

B:

教学管理

D:

各科教学

2:

根据一节课所完成的任务数,课的类型可分为

B:

新授课与巩固课

D:

理论课与实践课

A:

单一课和综合课

C:

讲授课和练习课

3: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A: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

C:

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

4: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

奥苏伯尔B:

斯金纳C:

布鲁纳

B:

斯金纳

B:

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

D:

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的矛盾

D:

加涅

5:

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的知识称为

A:

感性知识B:

理性知识C:

程序性知识

D:

陈述性知识

6:

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是

A:

感性认识B:

先慢后快C:

前后一样快

7:

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是

D:

没有规律

A:

调节策略

B:

复述策略

C:

精细加工策略

D:

组织策略

8:

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和核心是

A: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范畴

C: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B: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

D: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标准

9:

高中教师职业道德品质成熟的主要标志是

A:

职业道德信念

C:

班级升学率

B:

为人师表

D:

依法执教

10:

教育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根据是

A:

法律规范

C:

法律权利

B:

法律事实

D:

法律义务

11:

属于教育行政法规的文件是

B:

上海市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条列

C:

教学成果奖励条列D:

教育行政处罚暂行实施办法

A:

学位条列

12:

一份试卷的题量应该使中等水平的学生

A:

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完

B:

在规定时间的90%内做完

C:

在规定时间的80%内做完

13:

学科教学目标是指

D:

在规定时间的70%内做完

A:

学科各章节教学目标的总和

B:

学科各知识点教学目标的总和

C:

学科课堂教学目标的总和

D:

学科教学的总目标

14:

以下表述中正确的是

A:

奖励越多越有利于学生进步

B:

奖励应适度

C:

只应奖励优等生

D:

某一行为连续的奖励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

15:

转化后进生,首先要做的是

A:

帮助后进生树立自信心

B:

帮助后进生搞好学习

C:

做好家访,争取家长配合

D:

帮助后进生改正缺点

16:

布鲁纳倡导的“发现教学法”是以(

A:

行为主义心理学为基础B:

认知心理学为基础

C:

发展心理学为基础D:

无意识心理学为基础

17:

“跳一跳,摘桃子”是讲教学目标的设计要(

A:

难度适中B:

便于检测

C:

集体目标与个人目标结合D:

一般目标与具体目标结合

18:

确保讲授质量的首要条件是(

A:

语言表达水平B:

层次分明

C:

系统完整D:

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

19:

对被评价对象作岀鉴定,区分等级,了解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

这属于(

A:

诊断性评价B:

形成性评价

C:

总结性评价D:

相对性评价

20:

教学研究的第一部是

B:

研究课题的选择

D:

论文和报告的撰写

得分

评卷人

A:

研究方法的设计

C:

研究方案的实施

十四、

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