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非智力因素.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409188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0.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影响中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非智力因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影响中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非智力因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影响中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非智力因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影响中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非智力因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影响中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非智力因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影响中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非智力因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影响中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非智力因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影响中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非智力因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影响中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非智力因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影响中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非智力因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影响中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非智力因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影响中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非智力因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影响中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非智力因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影响中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非智力因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影响中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非智力因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影响中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非智力因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影响中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非智力因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影响中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非智力因素.docx

《影响中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非智力因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影响中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非智力因素.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影响中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非智力因素.docx

影响中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非智力因素

目录

前言1

一影响数学学习效率的非智力因素2

(一)数学学习效率及其部分划分2

(二)对影响学习效率因素的已有研究的分析3

(三)非智力因素4

二数学学习策略…………………………………………………………………………………………...7

(一)学习策略5

(二)数学学习策略的结构5

三数学教学过程7

(一)数学教学过程7

(二)教学过程与非智力因素的联系7

(三)教学过程与数学学习策略的联系8

(四)非智力因素与数学学习策略的联系8

四提高数学学习效率的措施9

(一)指导学生数学学习效率提高9

(二)学生课堂学法……………………………………………………………………………14

结束语14

致谢15

参考文献16

 

前言

在这个科技发展迅速的时代,我国的中小学教育中,学生学习效率一直低下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是每个老师的心愿,更是学生及其家长追求的目标,也是社会的要求,社会的需要。

也因此,大批以提高学习效率为主题的书籍应运而生,如《北大、清华名师告诉你这样学习最有效》、《戴维思的这样学习最有效》,最典型的李阳的《疯狂英语》。

由此可见,合理正确的学习策略正成为我们日常生活、学习所追求的目标之一。

而数学在中学阶段是非常重要的学科之一,在现代科技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甚至影响以后的专业学习及其发展。

所以如何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率对学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而要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就得有合理的数学学习策略。

所以本文主要是浅谈数学学习策略对数学学习效率的影响,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三者是和谐统一的辩证关系,将这三项标准严格细化到学习过程中,并以学生的考试分数快速提分、学习情绪饱满有力、学习效能完善健全为最好的效果体现形式。

国内外教学研究统计资料表明,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相关,80%与非智力因素相关。

而在信心、意志、习惯、兴趣、性格、学习策略等非智力因素中,而学习策略又占有重要的位置。

从自身的经历及身边同学的反应中,我发现学习动机浅薄、学习自觉性不高、学习策略运用不当这一类现象非常普遍。

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但不利于我们学习的深入、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而且对社会今后的发展也具有强烈的负面影响。

因此,研究数学学习策略对数学学习效率的影响有重要的作用。

 

一影响数学学习效率的非智力因素

(一)数学学习效率及其部分划分

从过程上看,数学学习效率主要指学生学习数学的时间与学习数学时的感受,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要有效率意识,重视对时间的充分利用,全身心地主动参与学习,使自己有一个愉悦、轻松的学习感受;从学习结果上看,不仅仅是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还包括多方面的学习结果——对数学思想、方法的领悟与习得、学习能力的提高等良好品质的获得【1】。

所以,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评价不能简单地用学生的数学学习结果代表其学习效率,要体现以下三个部分:

即学生的效率意识、学习感受、学习结果。

其中:

(1)效率意识是指主体对效率意义的察觉,是效率的意义、作用进入到主体的意识活动,进而影响到主体的观念与行为的心理活动。

珍惜时间,抓紧时间努力学习是需要的,更重要的是,要有向时间要效益的意识,是主体对时间所持态度的一个反映。

如果没有效率意识,学生就不会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特别是数学学习,数学是关于思维的科学,数学学习一刻也离不开思考,没有有效利用时间的意识,仅靠延长时间的战术,拼体力学习数学,不是我们所提倡的。

孙志慧在其论文《高效数学学习的学生心理特征研究》一文中,两次征询专家意见均一致认为高效数学学习的学生有在时间上要效率的意识,知道学习数学的时候分秒必争。

在验证模型的问卷调查中,100%的高效数学学习的初中生和高中生都表示他们不会在生活小事上浪费学习时间,一旦学习就很投入,在学习数学时经常规定时间,要求自己在所限定的时间内要学会多少内容【2】。

因此,效率意识是高效数学学习的基础,可以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效率的一个部分。

(2)学习感受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感知、理解与体会,它贯穿于学生学习过程的始终。

我们所认为的高效学习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应该是轻松愉悦的,而不是沉重压抑的,他会觉得学习数学是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折磨,只有在这种感受下获得的学习结果才会真正融入他自身的成长当中。

就像古超豪和胡和生院士夫妇谈到:

“别看数学表面上枯燥,其实只要你深入进去,就会发现奥妙无穷,简直是开发不尽的宝藏啊。

”所以,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感受应作为其中的一个测量部分。

(二)对影响数学学习效率因素的已有研究的分析

查阅相关文献,对影响学生学习效率因素的已有研究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进行:

(1)宏观层面

对影响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主要因素进行的调查分析,学习效率与学生自身的智力水平有着重要的关系,但是,智力的高低并不是决定性因素;一些非智力因素与学习效率的高低有着直接的关系。

并通过调查分析得出影响数学学习效率的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学习基础、数学学习方法、其他因素(家庭、教师的教学、社会环境等)。

其中,在影响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因素中,排在首位的是学习兴趣,占35.71%;其次是学习方法,占27.18%;学习毅力,占25%;智商,占8.33%;其他,占4.17%【3】。

还有一些研究表现出:

较低的学习兴趣、不良的学习习惯、明显的自卑感、失落感、注意力不集中、惰性心理、逆反心理、志向水平低等等都能影响学习效率。

分析:

这一层面的相关研究相对较多,研究者们从不同学科、不同年级出发,分析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诸多因素及其重要性。

但研究一般重在影响因素的种类及重要性的调查,没有揭示出诸因素之间存在怎样的潜在关系,所提建议也比较零散,系统性不强,在实践应用时抓不住重点,难以形成一套有效的方法供学生及教师参考。

(2)微观层面

针对某个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因素进行的调查分析,把学习时间作为影响学习效率的一个因素,深入调查研究了与高中生学习相关的时间利用及分配对其数学学习效率的影响。

还有很多文章主要从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教师教学这一因素出发,提出教师要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运用学具让学生动手动脑,创设富变化的数学学习情景,要精心设计练习、使知识系统化来提高学习效率等。

分析:

在微观方面,这一层面的相关研究相对较少,抓住一个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某个因素对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影响。

但从宏观角度来看,这样割裂开来单独的研究一个因素对数学学习效率的影响,而忽视了其它客观存在的影响因素,会出现夸大这种因素对数学学习效率的影响程度的可能性,在实践应用中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三)非智力因素

从人的认识活动角度看,人的心理活动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活动,包括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等,直接参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具体操作,称之为智力因素;另一类是对客观事物的对待活动,包括注意、动机、兴趣、情绪、意志、气质和性格等,不直接参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的具体操作,但具有动力和调节等机能,称之为非智力因素。

燕国材教授也认为智力是一种偏重于认识方面的能力。

它由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与思维力五种基本心理因素组成,诸基本因素构成一个完整的结构【4】。

在《应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一文中他又指出“凡是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都可以称为非智力因素,这是就其广义来说的。

从狭义来说,我们认为,非智力因素主要指情感、意志、性格而言。

”后来,燕国材教授又把非智力因素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和上文广义概念的定义相同;第二个层次为狭义的非智力因素,它主要由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五种因素组成;第三个层次为具体的非智力因素,它的组成因素主要有12种:

成就动机、求知欲望、学习热情、自尊心、自信心、进取心、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自制性、坚持性、独立性【4】。

对非智力因素有很多不同的看法,这里不一一列举。

综合众多对它们的认识,基于本研究需要,非智力因素指那些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但对认识过程起直接制约作用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

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

其中,动机是活动的机制,或者说,是激励人们从事某种活动的内部原因或内部动力。

人的任何活动总是从一定的动机出发,并指向一定的目的。

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对活动的兴趣可以直接转化为活动动机。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与体验,它可以直接转化为活动的动力。

意志是一种具有明确目的,并与克服一定困难相联系的心理活动。

人们在认识的基础上,在情感的激励下,会产生一定的意志。

 

二数学学习策略

(一)学习策略

目前学术界对什么是学习策略尚未取得一致的看法,根据已有文献,国外学者的观点可归纳为:

(1)把学习策略看作是学习的程序与步骤;

(2)把学习策略看作是内隐的学习规则系统;

(3)把学习策略看作是学生的学习过程;

(4)把学习策略看作是具体的学习方法或技能。

我国对学习策略的研究相对西方起步较晚,直到80年代后期才开始对学习策略进行系统的研究,主要观点有:

(1)学习策略是指学习个体在特定的学习情境里用以促进其获取知识或技能的内部方法的总和;

(2)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达到一定学习目的、在元认知的作用下,根据学习情境的特点,调控学习方法的选择与使用乃至调控整个学习活动的内部方式或学习技巧;

(3)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

(4)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情境中,学习者对学习任务的认识、对学习方法的调用和对学习过程的调控。

虽然对学习策略的涵义有各种不同的说法,但我们不难从中把握到:

凡是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均属于学习策略的范畴【5】。

(二)数学学习策略的结构

根据一般学习策略的涵义,本文数学学习策略指有助于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

其结构包括:

1数学元认知策略。

元认知就是认知的认知,指个人在对自身认知过程意识的基础上,对其认知过程进行自我反省、自我控制与自我调节。

这是数学心智活动的认知准备阶段,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并记住与活动任务有关的知识,明确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在头脑里形成活动本身及其结果的表象。

如学习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技能,在这一步就是让学生回忆并记住除法商不变性质和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法则等知识,在此基础上明确计算的程序和每一步计算的具体方法,以此在头脑里形成除数是小数除法计算过程的表象。

认知阶段实际上也是一种心智活动的定向阶段,通过这一阶段,学习者可以建立起进行数学心智活动的初步自我调节机制,为后面顺利进行认知活动提供内部控制条件。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在头脑里确定心智技能的活动程序,并让这种程序的动作结构在头脑里得到清晰的反映。

2数学认知策略。

认知策略是学生用来指导自己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的一种能力体现,是学生在学习时应付环境事件的过程中控制自己的‘内部’行为。

针对数学学习的独特性,主要从两方面来认识数学认知策略:

数学理解策略与问题解决策略。

数学理解策略主要包括多重表征策略、类比联想策略、强抽象和弱抽象策略、练习训练策略等。

问题解决策略主要包括回归定义、问题转化、特殊化、一般化、分类讨论策略、数形结合策略等。

3资源管理策略。

资源管理策略是指对影响数学学习的外在因素进行调节和控制,促使数学学习水平的提高。

这一阶段学生的智力活动过程有了高度的压缩和简化,整个活动过程达到了完全自动化的水平,无需去注意活动的操作规则就能比较流畅地完成其操作程序。

如用简便方法计算45+99×99+54,在这一阶段学生无需去回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分配律等运算定律,就能直接先合并45和54两个加数,然后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即原式=(45+54)+99×99=99×(1+99)=99×100=9900,整个计算过程完全是一种流畅的自动化演算过程。

三数学教学过程

(一)数学教学过程

数学教学过程实质上是运用各种教学进行数学知识教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要涉及数学思想的,因为数学思想是人类思想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数学的精髓,它对数学具有决定性的指导意义,数学思想是在数学的发展史上形成和发展的,它是人类对数学及其研究对象,对数学知识(只要指数学概念、定理、运算法则和范例)以及数学概念、命题和数学模型的分析与概括之中,还表现在新的数学方法的产生过程。

(二)教学过程与非智力因素的联系

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仅取决于他们的智力因素发展状态,更决定于他们的思想、情感、动机和意志等方面的非智力因素发展状况,所以,忽视非智力因素的教学,是不会成功的。

而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相比,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其可塑性强,教学便是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一条重要途径。

作为一名教师,与学生接触密切,他的教学方式、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等会影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形成。

例如:

我有一个老同学,他天天看小说,经常和一群游手好闲的学生玩,作业经常抄袭,几次数学考试都不及格,被我们的数学老师知道后,便和他进行了一次推心置腹的谈话,并且要求他的同桌监督他的一举一动,一有上课看课外书或数学作业抄袭而不认真做的情况立即报告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一小短时间下来他表现很积极,未布置做的复习资料他会做了并且主动让同桌改,那时起,他的数学成绩就不断的上升,让他对数学产生了巨大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我们数学老师感到很欣慰。

所以说教师的教学过程、与学生的关系直接影响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也有调查表明:

教师的枯燥灌输、面部表情僵硬、动作姿态单一、语言表达生硬等,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从而抑制学生良好非智力因素的形成。

因此,数学教学过程可直接影响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进而间接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三)教学过程与数学学习策略的联系

迈克卡(1986)等人认为,尽管有些学生自己能够获得和使用有效的数学学习策略,但多数学生并不能做到这一点,因此需要教师教学生如何运用数学学习策略。

在具体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数学元认知知识和数学学习方法等内容的教学,并通过设置问题情境等方法,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学习策略,知识的传授和能力培养并举,才有可能使学生在持续的学习活动中,通过教与学的积极互动,逐步形成学习策略并提高学习策略水平【6】。

因此,可以说,学生对数学学习策略的掌握和运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师教学的影响。

教师教学方法的恰当与否,决定着学生学习策略的掌握及运用程度。

如果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以及教学任务,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不包办代替,不搞填鸭式、注入式教学,在某些关键环节和关键时刻给学生加以点拨,就能对学生起到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的作用,促进学生学习策略的形成及运用。

如:

周沛耕老师曾经教过这样一个女学生:

读初二时成绩一般,喜欢看课外书,周老师发现她的这个爱好之后,周老师在课堂上抓住她在课堂上看课外书的时机,给女学生说:

喜欢看书是一个好习惯,但是在数学可上看课外书记部好了!

你要是也喜欢看数学书那就不一样了,你会发现数学书里也有很多奥妙的东西,绝对不亚于你现在读的课外书!

那年暑假,她认真阅读了数学书。

结果开学后不久,她在市里的比赛中获了奖。

这样一路努力下来,她摘取了一项国际大赛的金牌。

这位女同学在总结经验时说:

“我不属于聪明型的,有时别人听明白老师的课,我就不明白。

我非常的感谢周老师给我的鼓励和启发,是他激发起想寻找数学书里的奥妙到底在哪里的欲望。

并且是告诉我,看数学书要抱着一个心态去看,那就是只要看书,我就一定要看懂。

”因此,教师的教学过程可直接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策略,进而间接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四)非智力因素与数学学习策略的联系

学习策略的使用不是孤立的,它要受到学习者主观因素的影响。

非智力因素中的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维持学生学习的坚持性、深入性的重要条件,也是影响学生对学习策略的选择和使用的重要因素。

国内关于动机与学习策略关系的研究,一般都是使用比格斯(Biggs,1987)编制的《学习过程问卷》,该问卷中的学习动机包括三个部分:

一是深层动机。

持有这种动机的学生对所学内容有内在兴趣,以掌握知识、取得进步为学习目标;二是成就动机。

持有这种动机的学生以获得高分和他人表扬为学习目标;三是表面动机。

持有这种动机的学生以应付检查和通过考试为学习的目标。

试验表明,这三种动机类型与学习策略的选择和使用有显著的相关。

如刘家霞等人对数学学习动机与数学学习策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深层型、成就型数学学习动机与数学学习策略的每一部分都存在着非常显著的正相关;表面型动机与学习策略的每一部分都呈现非常显著的负相关,而总体数学学习动机与数学学习策略也存在着非常显著的正相关。

有人(McWhaw&Aabrami,2001)做了兴趣对数学认知策略和数学元认知策略和数学元认知策略使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在数学元认知的使用上,兴趣因素的主效应显著,高兴趣组比低兴趣组报告使用了更多的数学认知策略。

综上,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可直接影响其数学学习策略,进而间接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四提高数学学习效率的措施

(一)指导学生数学学习效率提高

1指导学生制订数学学习计划

如果想要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订立学习计划。

计划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习的成败。

教师要使每一个学生都明白计划对于学习的意义【7】。

计划的内容包括目标与任务、完成目标的具体措施、时间安排与力量分配等。

我自己学数学的总体感觉是:

三分记忆、七分理解、十二分的操作和练习、百分之一百二十五的意志磨练(120分钟拿150分的意志磨练),一种需要全部灵活性和刻苦耐劳的智力思维体操。

在数学学习上,既要有长期规划,又要有近期安排。

长期规划是从整体上根据主客观情况确定阶段学习的目标和重点,一般以一个学期为宜。

近期安排要具体到每周每日的数学学习,这一周要完成什么任务,数学学习多少小时,以什么为重点,都要有详细明确的安排。

每天晚上睡觉前要对当天所学的数学知识作一个简要的回顾,看是否完成了既定的目标;如果每天花十分钟做这项工作,长期坚持下去,定会获益非浅。

有的学生知道计划的重要性,计划也订得很多,但总是执行不了,因此对学习的帮助不大,反而弄得自己丧失信心。

为什么呢?

主要在于计划制订不合理,或目标含糊,或脱离实际,或没有弹性、无法调整等。

怎样制订合理的计划呢?

应该让学生明确以下几点:

(1)要明确具体。

计划越具体,指导性越强。

因此,在设立目标时,在安排时间时,都要力求具体化。

例如:

有个同学在计划中规定“作业独立完成后,每天做五道数学课外题,争取期中、期末考试都在95分以上。

(2)要切合实际。

要避免对自己提出过于苛刻的要求。

有的学生急于求成,总想“一口吃成个大胖子”,目标定得太高,时间安排太紧,使计划成为一纸空文,不但不能指导行动,反而挫伤了自己学习数学的信心,怀疑自己的能力。

因此,教育学生一定要注意切合实际,循序渐进。

例如:

不少学生都觉得:

集合、映射空间立体几何等概念难以理解,就想一下子一起弄懂,但却没有一个具体的目标逐个突破。

2指导学生科学运筹时间

时间有限,而学海无涯。

如何把有限的时间投入到无限的学习中去?

除了合理制订计划外,还要学会科学运筹时间。

这是学习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的学生认为:

每天上课、做作业、睡觉,规定得死死的,无所谓运筹不运筹了。

其实不然。

面对相同的时间,善于运用的人,会有更多的收获。

指导学生运筹时间应注意几下几点:

(1)要指导学生善于抓住学习的最佳时机。

也就是说,要把时间和心境、生理变化等因素结合起来考虑。

同样的时间,由于心理状态不同,学习效果也不一样。

心境平和的时候,学习效率高;情绪波动时,学习效率低。

(2)在一天的周期内,人体的生理机制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并相应地影响人的各种能力。

我们如果按这种规律合理安排学习生活,就可以高效率地利用时间。

(3)每个人的生物节律不同,要把握自己的生物节律,充分加以利用。

3指导学生学会阅读

学生以学习间接知识为主,因此,较多时间是与书本打交道。

阅读是获得书本知识的基本方法,指导学生学习,特别要重视阅读方法的指导。

千万不要以为数学学科就不用阅读,只是要掌握好方法.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阅读方法指导:

(1)指导学生制定好阅读计划,明确阅读目的、要求、范围、时间、步骤、方法等。

(2)指导学生粗读,先粗略浏览教材的有关内容,掌握本节知识的概貌

(3)指导学生细读,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反复阅读、体会、思考,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概念作出记号,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

方法上可采用随课预习或单元预习。

预习前教师先布置预习提纲,使学生有的放矢。

(4)帮助学生控制阅读中的心理状态,保持必要的数学学习内推力,调节自己学习的情绪。

4指导学生学会记忆

学生获得的科学文化知识、道德观念只有靠记忆才能在头脑中得到巩固、保持。

指导学生科学地进行记忆,应注意以下几点:

(1)明确识记的目的和任务,提高识记的自觉性,积极地进行有意识记。

明确识记目的和任务有助于提高识记的速度和正确性。

要自觉主动地给自己提出学习和记忆的任务,而不是临阵磨枪,考前搞突击。

(2)正确使用记忆方法。

科学的记忆方法,能够增强记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避免使用机械重复的方法获取知识,重视对知识的领会、理解,掌握符合记忆规律的记忆方法。

如形象记忆法、图解记忆法、比较记忆法等。

(3)掌握记忆遗忘的规律,科学地进行复习。

5指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

数学思维是人脑和数学对象交互作用并按照一般的思维规律认识数学本质和规律的理性活动,具体来说,数学思维就是以数和形及其结构关系为思维对象,以数学语言和符号为思维的载体并以认识发现数学规律为目的的一种思维。

就要求指导学生独立思考,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学生独立地思考是数学学习不可缺少的。

指导学生独立思考应注意:

(1)抓住知识的精华和内在联系,灵活运用数学公式、熟练掌握一般的解题技巧

善于抓知识的难点、重点,避免平均使用力量,克服知识理解表面化的倾向。

(2)善于多角度、多渠道地思考、寻求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案,突破常规思维,力图以全新的方案和程序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3)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进行综合归纳,力求融会贯通,发展一题多解的思维。

6指导学生建立科学的学习程序

学习周期中的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反馈等环节,需要合理衔接,行止有序。

教师应指导学生掌握三种科学的学习步骤:

(1)先预习后听课,这样学习目标明确,思维活动有较好的“准备性”。

(2)先复习后作业,实现知识在理解基础上的应用,达到有效地巩固和转化。

(3)先思考后发问,养成一种钻研数学的心态和品质----这是一种需要全部灵活性和刻苦耐劳的智力思维体操。

使思维进入最佳“愤”、“悱”境界,有利于知识的深化。

(二)学生课堂学法

作为学校教育条件下的数学学习,学生的大部分数学学习过程都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并以教材内容为学习线索进行的。

这在客观上决定了他们在数学学习中要采用模仿与接受的数学学习策略。

模仿和接受是两种既有严格区别又有密切联系的学习方式,前者是指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学生仿照教材上描述的操作程序和老师讲解、示范的活动步骤进行数学学习,如:

学生学习画圆,开始时通常都是模仿老师示范的操作步骤:

先分开圆规的两脚确定圆的半径,再把有针尖的一脚固定在一点上确定出圆心,最后将另一脚在纸上绕圆心旋转一周的操作程序去进行的。

后者是指在数学学习中学生主动去接受老师的讲解,并根据老师的讲解、提示理解所学内容,在此基础上把教材中的数学知识内化到头脑中去并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

模仿和接受在实际操作中都表现为一些连续性的活动程序,在这个程序中学生要综合运用观察、模仿、操作、练习、内化等方法,再通过这些方法的优化组合和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