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状况及教育对策研究华中师范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论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410763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状况及教育对策研究华中师范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状况及教育对策研究华中师范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状况及教育对策研究华中师范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状况及教育对策研究华中师范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状况及教育对策研究华中师范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状况及教育对策研究华中师范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论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状况及教育对策研究华中师范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论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状况及教育对策研究华中师范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论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状况及教育对策研究华中师范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论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状况及教育对策研究华中师范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论文.docx

《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状况及教育对策研究华中师范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状况及教育对策研究华中师范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论文.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状况及教育对策研究华中师范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论文.docx

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状况及教育对策研究华中师范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论文

华中师范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

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状况及教育对策研究

 

    

 

准考证号:

013710213071

*****************************************

专业:

学前教育

办学点:

郧阳师专

**************************************

 

年月日

华中师范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印制

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状况及教育对策研究

【摘要】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伴随着中国城市化的进程加快,中国城镇人口格局被打破,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流入城市,外出务工或经商不仅改善了农民的经济状况,也为城市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这些进城的务工农民,由于自身文化素质不高,又缺乏一技之长,只能从事一些服务、建筑、运输等行业的劳动。

他们生活环境恶劣,生活质量低下,无力将孩子带在身边,只好把孩子留在家乡,以致催生出了一个新的群体——留守儿童。

由于缺乏完整的家庭结构,家庭教育的作用被削弱,农村学校教育资源缺乏,师资力量薄弱,农村留守儿童在安全、心理、品德、学习等方面都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

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日益突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生活问题教育问题对策

 

 

1农村留守儿童概念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子女留在户籍所在地农村,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的14周岁以下的少年儿童,只好继续留在农村。

他们由自己的祖父母或其他亲戚照料,生活无人料理、学习无人辅导、情感无人关心、安全无人保障的这类未成年的特殊群体称为留守儿童。

简言之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进城或到经济发达地区务工而被留在老家的那些孩子。

当然这些外出打工的父母对自己的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一般都做了一定的安排,据此可将农村留守儿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父母双方中的一方外出打工而由父亲或母亲一人单独抚养的孩子。

孩子在这的家庭中较普通家庭的孩子(父母均在身边的孩子)来说,欠缺父爱或母爱。

二.父母双方均外出打工,孩子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抚养的孩子,从而形成了隔代抚养的现象,这种情况占农村留守儿童的绝大多数。

孩子在这种家庭中成长缺乏父爱和母爱,得到的多是祖父母的溺爱。

三.父母双方外出打工,被托付给亲戚照管的孩子,这种也较为常见。

四.还有小部分外出打工的父母安排孩子在校寄宿或采用其他民间托养的形式。

如有的父母为孩子聘请了代理家长,这些代理家长同农村留守儿童的家长都签订了协议书。

家长每年为此付出一定的代理费用,代理家长必须照顾好这些孩子的生活起居并教育管理好孩子。

目前还没有针对农民工子女的全国性调查,根据现有调查初步描述如下:

全国农民工子女中有25%左右随父母在外(流动儿童),75%左右留守在家[1]。

可以见得留守儿童在外出人口中所占比例之大。

这支规模庞大的留守儿童队伍显然已经成为了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

由于长期缺乏亲情的关爱、父母的有效教育和管理,他们的健康成长已经成为当前社会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2留守儿童生存状况

留守儿童虽然有一定的监护人,但父母所委托的监护人如长辈家属、亲戚以及代理家长等,由于年龄、经济、生活等等各方面的原因,无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监管。

根据调查显示,受传统家长教育管理方式的影响,我国多数的农村留守儿童从小就没有一个很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尤其是隔代家长,心里想的只是让孩子吃饱、穿暖,而对于日常生活上的问题却不是非常在意,再加上农村留守儿童年龄小,生活阅历和视野都比较得狭窄,因此成为传统习惯的牺牲品[2]。

家长认为与学习有关的事情都是孩子学校的事。

因此在课余和节假日等老师无法监督的情况下,留守孩子则成了非常自由的人,无人看管。

我们知道孩子往往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此外,由于父母不在孩子的身边,孩子缺乏亲情的温暖,导致孩子轻生自杀的案例也不少。

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安全感问题。

在安徽蚌埠调查的763名留守儿童中,有451名儿童经常有受伤害或恐惧经历,占总数的59.1%,剩下的312名儿童中也有或多或少的恐惧感。

有323名留守儿童不愿意父母外出打工,占总数的42.3%,还有206人希望随父母外出获得依赖感与安全感,占总数的26.9%[3]。

可见,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的安全感问题是普遍存在的。

据大部分有关留守儿童的调查显示:

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问题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也是最突出的问题。

由于留守孩子缺乏与父母沟通交流的机会,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而其他监护人替代不了父母应该要履行的全部监护职责。

所以留守孩子在遇到成功、失败、进步、抑郁、悲伤、孤独等不同的情形时,没有自己信赖的长辈可以倾诉和教导,往往只能自己解决。

尤其当他们遭遇困难时,他们不愿意与监护人互动交流,在心理、性格上很容易走上极端,以致出现以下方面的问题:

一.封闭、自暴自弃、缺乏自信;上进心不强,不愿意与其他人交流;性格内向,不开朗。

老师找其谈话容易产生抵触心理。

二.自尊心过强,内心较敏感,对老师亲友等的管教和批评容易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总感觉有人在欺负他,斤斤计较,不合群。

三.对父母产生怨恨情绪认为父母为了赚钱而抛弃了自己;对父母的外出不理解,父母回家了甚至故意疏远他们。

良好的家庭氛围、和谐的亲子互动对健康心理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现有的研究从不同的方面反映了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主要有以下表现:

一是孤僻内向。

由于缺乏父母关爱,交流渠道不畅,留守儿童难以向外界表达自己真实的思想,容易形成自我封闭的心理。

此外,留守儿童在与同龄人交往的过程中,由于显性与隐性的现实差距,自己的想法不能得到及时的疏导,内心容易产生严重的自卑感和受挫情绪。

二是冷漠乏信。

长期得不到亲人关爱的留守儿童渐渐淡漠了对亲情的渴望。

3如何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笔者认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不是单单靠学校这一教育机构可以解决的,而是由家长,教师,学校,政府,社会共同来完成的。

3.1从家长的角度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留守儿童的家长却不可能面对面地给孩子担负起应尽的教育职责。

但是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完成:

第一,父母应该利用多种方式和途径对留在老家的孩子的学习、生活各个方面加以关心、教育和指导。

例如多打电话给孩子及委托人、老师等,并向其询问孩子的基本情况。

第二,如果条件允许,尽可能的将孩子带到自己务工的地方上学,让孩子在自己的身边成长。

现在国家对外出的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也一直在采取办法加以解决。

第三,父母应善于将自己在外打工的经历以适当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教育。

目前,大家关注较多的是给留守儿童造成的困难。

但实际上留守背后蕴藏着一笔巨大的教育财富。

外出打工的父母若能将自己背井离乡生活的痛苦与磨难,各种吃苦耐劳、拼搏向上的先进事迹来教育自己的孩子,从这个角度讲,父母与子女间的联系不是减弱了而是加强了。

因此,以父母外出打工的种种正面经历为教育媒介,加强留守儿童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应该成为教育留守儿童的主要措施。

最后,提高父母对孩子教育问题的认识。

家长对于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若要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品德和优秀的才干,父母是要有奉献精神的。

因此,父母在这方面应有开阔的眼界和长远的打算,在物质条件基本满足的情况下,应该多为下一代考虑,多关心他们的成长与发展。

笔者认为,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至少应有一位家长留守,这对孩子人格的培养和学业成绩都是有益的,因为亲子关系直接影响着儿童的人格发展。

3.2从教师角度

中国教育学家陶行知说过:

“老师不能只教书,还要先教学生做人”。

所以教育应该是从教会学生“成人”开始,把学生教育成真正的会成才的人,也就是说学生应该具备健全的身体.,健康的心理,优良的行为和远大的理想。

然而,伴随农村人出门打工的热潮,留守儿童大军的数量增多,家里的监护人教会学生成人的意识淡薄,导致一些小学本身基础差的学生缺乏理想和目标追求,缺乏责任感和感恩心理,缺乏学习的激情和干劲,缺乏遵纪守法的意识和自控能力等问题。

笔者作为一名即将走上教师岗位的在校师范生,对解决农村留守儿童作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建立留守儿童成长记录档案

(1).小学成长环境

如何与学校老师相处,怎样和同学相处,学习成绩的情况呈现一种什么趋势,家里的监护人如何相处等,都能在潜移默化影响孩子的成长。

老师,朋友,监护人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在影响他们的成人成才。

(2).初中成绩记录

记录孩子每期每科成绩,才能发现成绩的变化情况。

成绩差时及时查明原因,成绩好时给予鼓励,再接再厉。

(3).初中表现记录

孩子行为的每一个细节都要记录,无论做错了什么,怎样改,需要怎样的帮助,找出原因,然后妥善解决。

以期给他们建立一个发展个性特长的留守儿童之家。

(4).目标变化

学习成绩目标达成和表现目标达成,尽可能做到低目标高变化,一步一步达成目标,让他们体会到成就感。

也许对讲大道理他们会觉得现实太遥远,离他们太陌生,应从生活学习的小事点点滴滴记录,帮助改变他们成长的历程。

二.建立良好的三维关系

学生,家长,老师的关系一定要优良,老师和家长是学生成人成才的两个重要因素,先通过叫家长们去学校学习探讨,拉近了家校彼此间的距离,使家长与学校、家长与家长之间有了更好的沟通与学习的机会,也使家长能够更客观地了解和理解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及解决的办法,促进了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

成人是成才的基础,成才是成人基础上的升华。

三.“成人先成才”教育多形式

通过在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渗透成人教育。

主题班会,爱国爱集体教育,就一次事件共同讨论,寝室教室文化建设等诸多活动来一次次改变他们。

(1).名人名言指导他们立志

马克思在他的毕业论文文章结尾部分写道:

“我们选择职业所应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

物理学家迈克尔·法拉第一生勤奋,对实用电学的三大分支都作了贡献,并在晚年写成《电学的实验研究》,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科学遗产。

他希望自己:

“像蜡烛为人照明那样,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忠诚而踏实地为人类伟大的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2).尊重他们,让他们学会尊重

给他们以尊重,他们才能感受到师生的平等,才能感受到自尊的存在。

一旦他们认为失去自尊,有的会失去向上的动力,有的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反之,他们就会获得向上的动力源泉。

作为老师应首先尊重学生,放下架子,多学会聆听学生们的意见,与学生交朋友,多与学生沟通。

同时要他们也要尊重别人,他人在讲话、回答问题时,都要认真倾听,实时发现自己的不足,或填补他人的不足,这样是对他人的尊重,反过来其实是对自己的尊重,因为尊重他人就是对自己的尊重。

作为教师要以身作则。

(3).让他们学会感恩

学会感恩,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

因为,现在的孩子都是家庭的中心,他们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

要让他们学会感恩,其实就是让他们学会懂得尊重他人。

当孩子们感谢他人的善行时,第一反应常常是今后自己也应该这样做,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他们从小知道爱别人、帮助别人。

学会感恩,先要学会知恩,要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教诲之恩,朋友的帮助之恩。

西方的感恩节就是要教化人们学会感恩。

让孩子学会感恩,关键是通过家庭、学校的教育,让孩子学会知恩、感恩。

(4).教师要强化“成才先成人”的意识

儿童身心处于可塑性最强的年龄阶段,是形成人格及人的基本素质的关键时期。

一个人能否成才,首先取决于他是否具有优良的道德行为习惯及品格。

许多教师只重视学生把握了多少知识,把握了多少手艺,而疏忽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

在这种教育思维的影响下,会导致学生只把握书本知识,放松对自己的思维创新,使思维步入误区,这样的人才不是社会所需要的,因为进修欠好只是次品,道德欠好就是废品,甚至是危险品。

儿童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是新时代的接班人,留守儿童更需要关心和照顾,“成人”教育不仅关系着他们自身的成长,也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前途和命运,是一件关系到国运兴衰的大事,作为教育工作者,正视学生的“成人”教育,任何时侯都不能掉以轻心。

总之,教师要做教书育人的有心人,既注重常识的教授又注重“成人”的塑造,尽可能将“成人”溶于教学之中,德育、智育一路抓,使未来的培植者们不仅具有丰硕的常识,积极的立异精神和能力,更主要的是具有优良的品行:

朴实、宽容、大度,学会与人交往,与人合作。

3.3从学校教育的角度

学校教育应该成为影响留守儿童成长的主渠道。

努力使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形成合力。

这就要求学校教育不仅要完成校内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同时应该有意识地向留守儿童的校外生活延伸,以弥补他们在校外的生活真空,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

对此,学校应充分发挥教育优势,特别注意与家长的联系沟通,提高他们对教育的认识。

对于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学生,老师要加大家访力度,或通过电话、信件等形式,向家长汇报孩子的学习、生活和思想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疏导。

针对留守儿童的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问题,定期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工作。

同时,学校可以开展围绕反映留守儿童家庭的班会,引导学生形成关于父母外出打工现象的正确认识;也可以邀请有外出打工经历的父母参与班会,通过他们打工经历的讲述,使留守儿童理解父母,尊重父母,形成正确的生活观。

3.4从社会的角度

留守儿童较之普通儿童只是由于生活环境中约束因素、沟通与指导因素的缺失,而具有一种被周围不良环境影响的更高的可能性。

为此,应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尽管学校生活是留守儿童最主要的生活方式之一,但是整个社会生活中的任何一类因素都会或主或次、或隐或显、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留守儿童的成长与发展。

所以要加强农村乡镇文化建设,大力整治校园周边环境:

打击违法经营的网吧、电子游戏室等,根治各种精神污染对孩子的毒化,让农村中小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接受教育和熏陶。

3.5从政府的角度看

彻底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需要各个部门和各级政府的协作才能完成。

从横向来看,各部委应协调以尽本部门应尽的责任,如政府的公安、新闻等职能部门,应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能,与学校共同承担起留守儿童的教育和保护责任。

从纵向来看,中央、省市和地方政府,应协调政策和统筹资源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

例如,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对进城务工的农村家长进行引导和教育,强化农民工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让农民工家长学会与孩子交流沟通及教育孩子的正确方式,发挥家长对孩子独特的教育功能。

政府应该主动承担相应的责任,提前做好准备。

有条件的农村,地方政府可为开办寄宿制学校创造条件,尽量为留守儿童提供住宿方便的同时,让他们在老师、同学等群体中得到温暖。

总之,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不仅对家庭、学校而且对我们整个社会教育体系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在目前各项教育远未完善,学校教育还没有条件深入到留守儿童学校生活之外的情况下,留守儿童的教育任重而道远。

由于“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的群体正处于义务教育阶段年龄,他们的数量、他们的生活和教育状况以及由此带来的对社会的影响,我们理应给予积极地关注。

参考文献

[1]谭深.中国留守儿童研究述评[J]中国社会科学,2011,

(1):

138-150

[2]黄仕华.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问题分析与探讨[J]东方企业文化,2012,(18):

196-197

[3]张晗,王鑫.农村留守儿童安全问题调查与分析[J]农业网络信息,2012,(8):

120-122

 

  

 

致谢

非常感谢华中师范大学给了我获得更好的学习机会。

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郑传芹老师给我的指导,本设计的完成是在我的指导老师细心指导下进行的。

在每次设计遇到问题时老师不辞辛苦的讲解才使得我的设计顺利地进行。

从设计的选题到资料的搜集直至最后设计的修改的整个过程中,花费了老师很多宝贵的时间和精力。

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开拓进取的精神和高度的责任心都将使学生受益终生!

在此我向他表示我诚挚的谢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